福建省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数学(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五校2018—2019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理科数学(解析版)

福建省五校 2018—2019 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 理科数学 一、选择题:本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 1.设i 是虚数单位,若复数 i 1 iz   ,则复数 z 的共轭复数 z  ( ) A. 1 1 i2 2 B. 11 i2 C. 11 i2 D. 1 1 i2 2 1.答案:A 解析: i i(1 i) 1 i 1 1 1 1i, i1 i (1 i)(1 i) 2 2 2 2 2z z           2.已知集合 2{ | 1 2}, { | 2 }A x x B x y x x        ,则 A B  ( ) A.{ | 1 0}x x   B.{ | 1 0}≤x x  C.{ | 0 2}x x  D.{ | 0 2}≤x x  2.答案:B 解析:因为函数 2 2y x x   有意义,所以 2 22 0, 2 0x x x x  ≥ ≤ ,解得 2 0x ≤ ≤ , 所以集合 { | 2 0}B x x  ≤ ≤ .又 { | 1 2}A x x    ,所以 { | 1 0}A B x x   ≤ . 3.已知 4cos 4 5       ,则sin 2  ( ) A. 1 5 B. 1 5 C. 7 25 D. 7 25 3.答案:C 解析: 2 16 7sin 2 cos 2 cos 2 2cos 1 2 12 4 4 25 2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在区间[0, 2] 上随机取一个数 x ,使 3sin 2 2 ≥x 的概率为( ) A. 1 3 B. 1 2 C. 2 3 D. 3 4 4.答案:A 解析:当 [0, 2]x 时,0 2 x ≤ ≤ ,所以 3 2 2 4sin 2 2 3 2 3 3 3x x x    ≥ ≤ ≤ ≤ ≤ , 故由几何概型的知识可知所求概率 4 2 13 3 2 3P    . 5.已知 m 是 3 与 12 的等比中项,则圆锥曲线 2 2 12 x y m   的离心率是( ) A.2 B. 6 3 C. 2 4 D.2 或 6 3 5.答案:D 解析:因为 m 是 3 与 12 的等比中项,所以 2 3 12 36m    ,解得 6m   . 若 6m   ,则曲线的方程为 2 2 12 6 y x  ,离心率 2 6 2 2 e   ; 若 6m  ,则曲线的方程为 2 2 16 2 x y  ,该曲线是椭圆,其离心率 6 2 6 36 e   . 综上,所求离心率是 2 或 6 3 . 6.已知 1 3 3 1 3 7 1 1log , , log2 4 5a b c      ,则 , ,a b c 的大小关系为( ) A. a b c  B.b a c  C.b c a  D.c a b  6.答案:D 解析: 3 1 3 3 7 1log , log log 52 5a c   , 1c a   . 1 31 (0,1)4b      ,故c a b  . 7.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的 0.01t  ,则输出的 n  ( ) A.5 B.6 C.7 D.8 7.答案:C 解析: 1 1 11 , , 12 2 4S m n     ,此时 S t 成立; 1 1 1 1, , 22 4 4 8S m n      ,此时 S t 成立; 1 1 1 1, , 34 8 8 16S m n      ,此时 S t 成立; 1 1 1 1, , 48 16 16 32S m n      ,此时 S t 成立; 1 1 1 1, , 516 32 32 64S m n      ,此时 S t 成立; 1 1 1 1, , 632 64 64 128S m n      ,此时 S t 成立; 1 1 1 1, , 764 128 128 256S m n      ,此时 S t 不成立.从而输出的 7n  . 8.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39 3 34   B. 45 3 34   C. 23 2  D. 49 4  8.答案:A 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为圆锥挖掉 1 4 圆台后剩余部分,其表面积 2 23 1 3 1 (1 2) 3 392 1 2 4 1 2 2 3 34 4 4 4 2 2S                      . 9.函数 2( ) ln( )ln( )f x x e x e x    的图象大致为( ) 9.答案:A 解析:因为 2 2( ) ( ) ln( )ln( ) ln( )ln( ) ( )f x x e x e x x e x e x f x          ,所以函数 ( )f x 是偶函数, 排除选项 C,定义域为( , )e e ,当 x e 时, ( )f x   ,排除 B,D,故选 A. 10.已知以圆 2 2: ( 1) 4C x y   的圆心为焦点的抛物线 1C 与圆C 在第一象限交于 A 点, B 点是抛物线 2 2 : 8C x y 上任意一点, BM 与直线 2y   垂直,垂足为 M ,则 BM AB 的最大值为( ) A.1 B.2 C. 1 D.8 10.答案:A 解析:易知抛物线 1C 的焦点为 (1,0) ,所以抛物线 1C 的方程为 2 4y x .由 2 2 2 4 ( 1) 4 y x x y      及点 A 位于 第一象限可得点 (1,2)A .因为抛物线 2 2 : 8C x y 的焦点 (0,2)F ,准线方程为 2y   ,所以由抛物线的 定义得 BM BF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抛物线 2C 及相应的图形,可得 BM AB BF AB AF   ≤ (当且仅当 , ,A B F 三点共线,且点 B 在第一象限时,不等式取等号).故 所求最大值为 1AF  . 2 1 4 2 2 4 (B)AF O B 11.已知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体积为 1,点 M 在线段 BC 上(点 M 异于 ,B C 两点),点 N 为线 段 1CC 的中点.若平面 AMN 截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所得的截面为四边形,则线段 BM 的取值范围 为( ) A. 10, 3      B. 10, 2      C. 2 ,13     D. 1 ,12     11.答案:B 解析:易知正方体 1 1 1 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 1,若 M 为 BC 的中点,如图 1,则 1//MN AD ,所以此 时截面为四边形 1AMND ,所以 1 2BM  符合题意. 若 10 2BM  ,如图 2,作 //BP MN 交 1CC 于点 P ,再作 1 1//PQ C D 交 1DD 于点Q ,连接 AQ ,易知 //MN AQ ,所以此时截面为四边形 AMNQ ,所以 10 2BM  符合题意. 若 1 12 BM  ,如图 3,作 //BP MN 交 1 1B C 于点 P ,再作 1 1//PQ C D 交 1 1A D 于点Q ,连接 AQ ,易知 //MN AQ ,所以点Q 在平面 AMN 内,设平面 AMN 与直线 1 1C D 交于点 E ,连接 ,QE NE ,则此时截 面为五边形 AQENM ,显然不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 10, 2BM     . A B C D A1 B1 C1 D1 P N Q M A B C D A1 B1 C1 D1 N M A B C D A1 B1 C1 D1 M N P Q E 12.设函数 ( )f x 是奇函数 ( ) ( )Rf x x 的导函数,当 0x  时, 1( )ln ( )f x x f xx    ,则使得 2( 4) ( ) 0x f x  成立的 x 的取值范围是( ) A.( 2,0) (0, 2)  B.( , 2) (2, )   C.( 2,0) (2, )  D.( , 2) (0, 2)   12.答案:D 解析:设函数 ( ) ( )lng x f x x ,则 1( ) ( )ln ( )g x f x x f xx    .于是,当 0x  时,由 1( )ln ( )f x x f xx    可得 ( ) 0g x  ,所以函数 ( )g x 在(0, ) 上单调递减. 从而,当 1x  时,有 ( ) (1) 0g x g  ,即 ( )ln 0f x x  ,又ln 0x  ,所以此时 ( ) 0f x  ; 当 0 1x  时,有 ( ) (1) 0g x g  ,即 ( )ln 0f x x  ,又ln 0x  ,所以此时 ( ) 0f x  . 在题设不等式中取 1x  ,可得 1(1)ln1 (1)1f f   ,化简得 (1) 0f  . 于是,由上述讨论可知:当 0x  时, ( ) 0f x  ,故由 2( 4) ( ) 0x f x  ,得 2 4 0x   ,结合 0x  ,解 得 0 2x  , 因为 ( )f x 为奇函数,所以当 0x  时, ( ) 0f x  ,故由 2( 4) ( ) 0x f x  ,得 2 4 0x   ,结合 0x  , 解得 2x   . 综上, x 的取值范围是( , 2) (0, 2)   . 二、填空题:本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 13.平面向量 a 与b  的夹角为60 , (2,0), 1a b   ,则 2a b  等于 . 13.答案: 2 3 解析: 22 22 2 22 4 4 4 cos60 4 2 4 2 1 cos60 4 1 12a b a a b b a a b b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 2 2 3a b   . 14.已知 5(1 )(1 2 )ax x  的展开式中, 3x 的系数为 20 ,则实数 a  . 14.答案: 3 2 解析:因为 5(1 )(1 2 )ax x  的展开式中含 3x 的项为 3 3 2 2 5 5( 2 ) ( 2 )C x ax C x    ,即 3(40 80)a x ,所以由 题设得 40 80 20a   ,解得 3 2a  . 15.在数列{ }na 中, 1 1 1 1 3, ,3 ( 3)n n n a na a a      N ,且 1 3n n b a  .记 1 2n nP b b b    , 1 2n nS b b b    ,则 13n n nP S   . 15.答案:3 解析:因为 1 1 3 1 1 ( 3) 3n n n n na a a a a     ,所以 1 1 1 1 3n n n n b a a a     , 所以 1 2 1 2 2 3 1 1 1 1 1 1 1 1 1 1 1 n n n n n S b b b a a a a a a a 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因为 1 1 3 3 n n n n ab a a    ,所以 1 2 1 1 2 2 3 1 13 3 3 3 n n n n n n aa a aP b b b a a a a            . 又 1 1 3a  ,故 1 1 1 1 1 1 3 1 1 13 3n n n n n aP S a a a a          . 16.已知函数 ( ) ( )Ry f x x  ,对函数 ( ) ( )y g x x I  ,定义 ( )g x 关于 ( )f x 的“对称函数”为 ( ) ( )y h x x I  , ( )y h x 满足:对任意 x I ,两个点( , ( )),( , ( ))x h x x g x 关于点( , ( ))x f x 对称. 若 ( ) sinh x a x  是 ( )g x 关于 ( ) cos cos4 4f x x x             的“对称函数”,且 ( )g x 在 ,6 2       上是 减函数,则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 16.答案:( ,2] 解析: 1 1( ) cos cos sin cos sin 2 cos 24 4 4 4 2 2 2f x x x x x x 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所以由题设知对任意 xR ,两个点( , sin )x a x 和 ( , ( ))x g x 关于点 1, cos 22x x     对称, 所以 ( ) sin cos 2g x a x x  ,即 ( ) sin cos 2g x a x x  .于是,由函数 ( )g x 在 ,6 2       上是减函数, 得 ( ) cos 2sin 2 0g x a x x   ≤ ,即 2sin 2 4sincos xa xx ≤ 在 ,6 2       上恒成立. 又当 ,6 2x      时, 4sin (2,4)x ,所以 2a ≤ .故实数 a 的取值范围是( ,2] . 三、解答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第 17~21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 生都必须作答.第 22、23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 60 分. 17.(本小题满分 12 分) 在 ABC△ 中,角 , ,A B C 的对边分别是 , ,a b c ,且 3 cos (2 3 )cosa C b c A  . (1)求角 A 的大小; (2)若 2a  ,求 ABC△ 面积的最大值. 17.解析:(1)由 3 cos (2 3 )cosa C b c A  及正弦定理可得: 3 sin cos 2sin cos 3 sin cosA C B A C A  . 从而 3 sin( ) 2sin cosA C B A  ,即 3 sin 2sin cosB B A .…………………………………4 分 又 B 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sin 0B  ,于是 3cos 2A  , 又 A 为三角形的内角,所以 6A  .……………………………………………………………………6 分 (2)由余弦定理 2 2 2 2 cosa b c bc A   ,得 2 2 34 2 2 32b c bc bc bc    ≥ , 所以 4(2 3)bc ≤ ,所以 1 sin 2 32ABCS bc A △ ≤ , 故 ABC△ 面积的最大值为 2 3 .……………………………………………………………………12 分 18.(本小题满分 12 分) 甲、乙、丙三人去某工地务工,其工作受天气影响,雨天不能出工,晴天才能出工.其计酬方式有两种, 方式一:雨天没收入,晴天出工每天 250 元;方式二:雨天每天 120 元,晴天出工每天 200 元.三人要选 择其中一种计酬方式,并打算在下个月(30 天)内的晴天都出工,为此三人做了一些调查,甲以去年此月 的下雨天数(10 天)为依据作出选择;乙和丙在分析了当地近 9 年此月的下雨天数(n)的频数分布表(见 下表)后,乙以频率最大的 n 值为依据作出选择,丙以 n 的平均值为依据作出选择. n 8 9 10 11 12 13 频数 3 1 2 0 2 1 (1)试判断甲、乙、丙选择的计酬方式,并说明理由. (2)根据统计范围的大小,你觉得三人中谁的依据更有指导意义? (3)以频率作为概率,求未来三年中恰有两年此月下雨天数不超过 11 天的概率. 18.解析:(1)按计酬方式一、二的收入分别记为 ( ) ( )f n g n、 , (10) 250 (30 10) 5000, (10) 120 10 200 (30 10) 5200f g          ,所以甲选择计酬方式二; 由频数分布表知频率最大的 8n  , (8) 250 (30 8) 5500, (8) 120 8 200 (30 8) 5360f g          ,所以乙选择计酬方式一; n 的平均值为 1 (8 3 9 1 10 2 12 2 13 1) 109           ,所以丙选择计酬方式二;…………………6 分 (2)甲统计了 1 个月的情况,乙和丙统计了 9 个月的情况,但乙只利用了部分数据,丙利用了所有数据, 所以丙的统计范围最大,三人中丙的依据更有指导意义.………………………………………………9 分 (3)任选一年,此月下雨不超过 11 天的概率为 6 2 9 3 ,以此作为概率,则未来三年中恰有两年此月下雨 不超过 11 天的概率为 2 2 3 2 2 413 3 9C              .……………………………………………………12 分 19.(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椭圆 2 2 2 2: 1( 0)x yC a ba b    的离心率为 3 2 ,上顶点 M 到直线 3 4 0x y   的距离为 3. (1)求椭圆C 的方程; (2)设直线l 过点(4, 2) ,且与椭圆C 交于 ,A B 两点,l 不经过点 M ,证明:直线 MA 的斜率与直线 MB 的斜率之和为定值. 19.解析:(1)由题意可得, 2 2 2 3 2 4 32 ce a b a b c              ,解得 4 2 a b    ,所以椭圆C 的方程为 2 2 116 4 x y  ……4 分 (2)易知直线l 的斜率恒小于 0,设直线l 的方程为 2 ( 4)y k x   , 0k  且 1k   , 1 1 2 2( , ), ( , )A x y B x y 联立得 2 2 2 ( 4) 116 4 y k x x y      ,得 2 2(1 4 ) 16 (2 1) 64 ( 1) 0k x k k x k k      , 则 1 2 1 22 2 16 (2 1) 64 ( 1),1 4 1 4 k k k kx x x xk k      , 因为 1 2 1 2 2 1 1 2 1 2 2 2 ( 4 4) ( 4 4) MA MB y y kx k x kx k xk k x x x x           , 所以 1 2 1 2 16 (2 1)2 (4 4) 2 (4 4) 2 (2 1) 164 ( 1)MA MB x x k kk k k k k k k kx x k k                (为定值) ………………………………………………………………………………………………………………12 分 20.(本小题满分 12 分) 如图,是一个半圆柱与多面体 1 1ABB AC 构成的几何体,平面 ABC 与半圆柱的下底面共面,且 AC BC , P 为  1 1B A 上的动点(不与 1 1,B A 重合). (1)证明: 1PA  平面 1PBB ; (2)若四边形 1 1ABB A 为正方形,且 1 1, 4AC BC PB A    ,求二面角 1 1P A B C  的余弦值. A B C A1 P B1 20.解析:(1)在半圆柱中, 1BB  平面 1 1PA B ,所以 1 1BB PA . 因为 1 1A B 是上底面对应圆的直径,所以 1 1PA PB . 因为 1 1 1PB BB B ,所以 1PA  平面 1PBB .…………………………………………………………5 分 (2)根据题意,以C 为坐标原点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如图所示,设 1CB  , 则 1 1(0,0,0), (0,1, 2), (1,0, 2)C A B ,所以 1 1(0,1, 2), (1,0, 2)CA CB    . 平面 1 1PA B 的一个法向量为 1 (0,0,1)n   ,设平面 1 1CA B 的法向量为 2 ( , , )n x y z  , 则 2 1 2 1 2 0 2 0 n CA y z n CB x z              ,令 1z  ,则 2 ( 2, 2,1)n     , 所以 1 2 1 2 1 2 1 5cos , 51 5 n nn n n n          . 由图可知二面角 1 1P A B C  为钝角,所以所求二面角为余弦值为 5 5 .…………………………12 分 A B C A1 P B1 x y z 21.(本小题满分 12 分) 已知函数 2( ) (2 1) ln ( )f x x m x x m    R . (1)当 1 2m   时,若函数 ( ) ( ) ( 1)lng x f x a x   恰有一个零点,求 a 的取值范围; (2)当 1x  时, 2( ) (1 )f x m x  恒成立,求 m 的取值范围. 21.解析:(1)函数 ( )g x 的定义域为(0, ) . 当 1 2m   时, 2( ) lng x a x x  ,当 0a  时, 2( ) ( 0)g x x x  没有零点,不符合题意; 当 0a  时,由 ( ) 0g x  ,得 2 1 ln x a x  ,设 2 ln( ) xh x x  ,则 3 2ln 1( ) xh x x   ,令 ( ) 0h x  ,得 x e , 当 0 x e  时, ( ) 0, ( )h x h x  单调递减;当 x e 时, ( ) 0, ( )h x h x  单调递增. 所以当 x e 时, ( )h x 取得最小值 1( ) 2h e e  ,且 (1) 0h  ,当 0x  时, ( )h x   ; 当 x   时, ( ) 0h x  ,作出函数 ( )h x 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题意,直线 1y a 的图象与函数 ( )h x 的 图象有一个交点,所以 1 0a  或 1 1 2a e  ,所以 0a  或 2a e  .……………………………………6 分 (1)解法 2:函数 ( )g x 的定义域为(0, ) . 当 1 2m   时, 2( ) lng x a x x  ,所以 22( ) 2a x ag x xx x     . (i)当 0a  时, 2( ) ( 0)g x x x  没有零点,不符合题意; (ii)当 0a  时, ( ) 0g x  ,所以 ( )g x 在(0, ) 上单调递增, 取 1 0 ax e  ,则 21 1 0( ) 1 0a ag x g e e                ,因为 (1) 1g  ,所以 0( ) (1) 0g x g  ,此时函数 ( )g x 恰有一个零点. (iii)当 0a  时,令 ( ) 0g x  ,解得 2 ax   . 当 0 2 ax   时, ( ) 0g x  ,所以 ( )g x 在 0, 2 a     上单调递减; 当 2 ax   时, ( ) 0g x  ,所以 ( )g x 在 ,2 a      上单调递增. 要使函数 ( )g x 恰有一个零点,则 ln 02 2 2 a a ag a         ,即 2a e  . 综上所述,若函数 ( )g x 恰有一个零点,则 0a  或 2a e  .……………………………………6 分 (2)令 2 2( ) ( ) (1 ) (2 1) lnh x f x m x mx m x x       , 根据题意,当 (1, )x  时, ( ) 0h x  恒成立, 21 2 (2 1) 1 ( 1)(2 1)( ) 2 (2 1) mx m x x mxh x mx m x x x            , (i)若 10 2m  ,则 1 ,2x m      时, ( ) 0h x  恒成立,所以 ( )h x 在 1 ,2m     上是增函数, 且 1( ) ,2h x h m         ,所以不符合题意; (ii)若 1 2m≥ ,则 (1, )x  时, ( ) 0h x  恒成立,所以 ( )h x 在 (1, ) 上是增函数,且  ( ) (1),h x h  ,所以不符合题意; (iii)若 0m≤ ,则 (1, )x  时,恒有 ( ) 0h x  ,故 ( )h x 在 (1, ) 上是减函数,于是 ( ) 0h x  对任意 (1, )x  都成立的充要条件是 (1) 0h ≤ ,即 (2 1) 0m m  ≤ ,解得 1m ≥ ,故 1 0m ≤ ≤ . 综上, m 的取值范围是[ 1,0] .……………………………………………………………………12 分 (二)选考题:共 10 分.请考生在第 22、23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作的第一题计分. 22.【选修 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本小题满分 10 分)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直线l 的参数方程为 1 3 1 x t y t      (t 为参数).在以原点O 为极点, x 轴正半 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曲线C 的极坐标方程为 2cos  . (1)求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和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 (2)若直线l 与曲线C 交于 ,P Q 两点,求 POQ . 22.解析:(1)由 1 3 1 x t y t      ,得直线l 的普通方程为 3 1 3x y   . 又 cos , sinx y     ,所以直线l 的极坐标方程为 (cos 3 sin ) 1 3     (或 2 sin 1 36        ). 由 2cos  ,得 2 2 cos   ,即 2 2 2x y x  , 所以曲线C 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2 2 2 0x y x   .……………………………………………………5 分 (2)解法一 设 ,P Q 的极坐标分别为 1 1( , )  , 2 2( , )  ,则 1 2POQ     , 由 (cos 3 sin ) 1 3 2cos           ,消去  ,得 2cos (cos 3 sin ) 1 3     , 化简得:cos 2 3 sin 2 3   ,即 3sin 2 6 2      , 因为 2 2        , ,所以 5 72 6 6 6          , ,所以 2 6 3     或 22 6 3     , 即 1 2 12 4       或 1 2 4 12       ,所以 1 2 6POQ      .………………………………………………10 分 解法二:曲线C 是以 (1,0)C 为圆心,半径 1r  的圆,圆心C 到直线 : 3 1 3 0l x y    的距离 3 2d  ,所以 2 22 1PQ r d   ,所以 CPQ△ 是等边三角形, 3PCQ   , 而点O 是圆上的点,所以 1 2 6POQ PCQ     .………………………………………………10 分 Q P O C 23.【选修 4—5:不等式选讲】(本小题满分 10 分) 已知 ( ) 2 2f x ax x    . (1)当 2a  时,解不等式 ( ) 1f x ≤ ; (2)若关于 x 的不等式 4 ( ) 4f x ≤ ≤ 对 xR 恒成立,求实数 a 的取值. 23.解析:(1)当 2a  时, ( ) 1f x ≤ 即 2 2 2 1x x   ≤ , 当 1x≥ 时,(2 2) ( 2) 1x x   ≤ ,解得 5x≤ ,所以1 5x≤ ≤ ; 当 2 1x   时, (2 2) ( 2) 1x x    ≤ ,解得 1 3x ≥ ,所以 1 13 x ≤ ; 当 2x ≤ 时, (2 2) ( 2) 1x x    ≤ ,解得 3x≥ ,所以无解. 综上可知,不等式 ( ) 1f x ≤ 的解集为 1 53x x     ≤ ≤ .………………………………………………5 分 (2) 2 2 4x ax   ≤ 恒成立, 而 2 2 (1 )x ax a x   ≤ 或 2 2 (1 ) 4x ax a x    ≤ , 故只需 (1 ) 4a x ≤ 或 (1 ) 4 4a x  ≤ 恒成立, 1a   或 1a  . a 的取值为 1 或 1 .………………………………………………………………………………10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