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医学考试-输血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1
输血技术中级【专业实践能力】-试卷 1 (总分:6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A2 型题(总题数:30,score:60 分) 1.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Ⅸ可以与哪种糖蛋白结合 【score:2 分】 【A】GPIa 【B】GPI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GPIc 【D】GPⅡa 【E】GPⅡb 本题思路:血小板膜糖蛋白 GPⅨ可以与 GPIb 形成复 合物,是 vWF 的受体。 2.下列哪项错误 【score:2 分】 【A】血小板外表面的糖萼主要由糖蛋白的糖链部 分组成 【B】血小板细胞膜各种磷脂在膜两侧呈对称分 布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血小板膜上有 Na + -K + -ATP 酶、Ca 2+ -Mg 2+ -ATP 酶 【D】血小板表面结构主要由细胞外衣和细胞膜组 成 【E】正常血小板表面有些小的凹陷是开放管道系 统的开口 本题思路:正常血小板表面光滑,有些小的凹陷是开 放管道系统的开口。表面结构主要由细胞外衣和细胞 膜组成。细胞外衣(糖萼)覆盖于血小板的外表面,主 要由糖蛋白的糖链部分组成,是许多血小板受体所在 部位。细胞膜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质组成。各种磷脂在 血小板膜两侧呈不对称分布。血小板膜上还有 Na + - K + -ATP 酶(钠泵)、Ca 2+ -Mg 2+ -ATP 酶(钙泵)和其 他阴离子泵,它们对维持血小板膜内外的离子梯度和 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3.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 【score:2 分】 【A】是由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 球蛋白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是由粒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 球蛋白 【C】是由巨噬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 的球蛋白 【D】是由淋巴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 的球蛋白 【E】是由红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 球蛋白 本题思路:免疫球蛋白(im 舭 moglobulin,Ig)是由 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组具有抗体活性的球蛋白存在于 机体的血液、体液、外分泌液和部分细胞的膜上。Ig 有着极为重要的生理功能,血清及体液 Ig 含量可因 疾病而发生变化。Ig 的异常变化可反映机体的体液 免疫功能状态,与临床表现相结合,有助于感染性疾 病、免疫增生性疾病和免疫缺陷病等的鉴别诊断、疾 病监控和预后。 4.免疫球蛋白因其功能和理化性质不同分为哪几类 【score:2 分】 【A】IgB、IgA、IgM、IgD 和 IgE 五大类 【B】IgG、IgC、IgM、IgD 和 IgE 五大类 【C】IgG、IgA、IgM、IgF 和 IgE 五大类 【D】IgG、IgA、IgM、IgD 和 IgI 五大类 【E】IgG、IgA、IgM、IgD 和 IgE 五大类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免疫球蛋白因其功能和理化性质不同分为 IgG、IgA、IgM、IgD 和 IgE 五大类。 Ig 的检测都是 利用特异性的抗原抗体反应进行的。血清中的 IgG、 IgM、IgA 的含量较高,可采用单向免疫扩散法、免 疫透射比浊法、免疫散射比浊法进行测定。IgD、IgE 的含量较低,常用酶联免疫吸附剂测定(enzyme linked immun osorbent assay,EUSA)、放射免疫 (radio immuno assay,RIA)、荧光偏振技术、化学 发光法进行测定。正确选项是 E。 5.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免疫球蛋白是 【score:2 分】 【A】IgG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IgA 【C】IgM 【D】IgD 【E】IgE 本题思路:immunoglobulin G,IgG 为人体含量最多 和最主要的免疫球蛋白,占总免疫球蛋白的 70%~ 80%,属再次免疫应答抗体,即机体再次感染的重要 抗体。它对病毒、细菌和寄生虫等都有抗体活性,也 是唯一能够通过胎盘的 Ig,通过自然被动免疫使新 生儿获得免疫抗体。 6.IgE 升高常见于 【score:2 分】 【A】多发性骨髓瘤(MM) 【B】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C】外源性哮喘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类风湿关节炎 【E】巨球蛋白血症 本题思路:IgE 升高常见于超敏反应性疾病,如过敏 性鼻炎、外源性哮喘、花粉症、慢性荨麻疹,以及寄 生虫感染、急慢性肝炎、药物所致的间质性肺炎、支 气管肺曲菌病、类风湿关节炎和 IgE 型 MM 等。正确 选项 C。 7.血清总蛋白(TP)(双缩脲法)参考值 【score:2 分】 【A】22~45g/L 【B】32~55g/L 【C】42~65g/L 【D】62~85g/L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72~95g/L 本题思路:血清总蛋白(TP)双缩脲法参考值:62~ 85g/L。临床意义: (1)生理性波动:长久卧床者因 体液分布原因比直立活动时低 3~5g/L。新生儿比 成人低 5~8g/L。60 岁以上老人比成人约低 2g/ L。 (2)增高:见于:①脱水、血液浓缩,导致总蛋 白相对增高;②血浆蛋白质合成增加:主要见于球蛋 白合成增加,如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肝硬化代偿期、 慢性炎症等(多由 γ-球蛋白升高引起)。 (3)降低: 见于:①蛋白质丢失:如严重烧伤、肾病综合征蛋白 尿、严重出血、胸腹腔积液等;②摄入不足和消耗增 加,如长期饥饿、消化吸收功能不良、妊娠后期、哺 乳期摄入不足或恶性肿瘤、甲亢、各种慢性发热性消 耗性疾病;③血液稀释,导致总蛋白相对降低;④合 成障碍,如慢性肝脏疾病。严重肝脏损害约为 40~ 50g/L,当 TP<50g/L,ALB<30g/L 时,常出现腹 水。 8.患者,男,65 岁,贫血貌,近来发现视力减退, 肝脾淋巴结大,血常规:WBC 2.0×10 9 /L,Hb 63g/L,PLT 85×10 9 /L,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 胞浸润,血清中单克隆 IgM 为 20g/L,该患者可能 的诊断是 【score:2 分】 【A】多发性骨髓瘤 【B】巨球蛋白血症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浆细胞白血病 【D】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 【E】恶性淋巴瘤 本题思路:老年人,血清中单克隆 IgM 大于 10g/ L,骨髓中浆细胞样淋巴细胞浸润是诊断巨球蛋白血 症的必要依据,伴贫血,肝脾淋巴结肿大,高黏滞血 症(视力障碍),血常规三系减低,符合诊断条件,因 此选 B。 9.正常人外周血中干细胞只有骨髓中造血干细胞量的 【score:2 分】 【A】1/100~1/10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1/1000~1/100 【C】1/1000~1/10 【D】1/1000 【E】1/100 本题思路: 10.诱导干细胞进入外周血,获得充足移植量最有效 的方法是 【score:2 分】 【A】环磷酰胺(CY)和柔红霉素联合动员 【B】环磷酰胺(CY)和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CSF)联 合动员 【C】干细胞因子(SCF)和粒系一巨噬集落刺激因子 (GM—CSF)联合动员 【D】环磷酰胺(CY)和粒系一巨噬集落刺激因子 (GM—CSF)联合动员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白细胞介素一 3 和粒系集落刺激因子 (GCSF) 联合动员 本题思路:为保证外周血干细胞(PBSC)移植的有效剂 量,必须把造血干细胞从造血部位动员到循环池中, 常用的动员剂主要有抗肿瘤药物如环磷酰胺(CY)、柔 红霉素等;各种重组的人造血生长因子如粒系集落刺 激因子(G-CSF)、粒系一巨噬集落刺激因子(GM— CSF)、白细胞介素一 3、干细胞因子(SCF)等;其他 类动员剂如硫酸葡聚糖、皮质激素等。研究证明使用 环磷酰胺(CY)和粒系一巨噬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 合动员是诱导干细胞进入外周血,获得充足移植量的 最有效方法。 11.为保证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的有效剂量,必须把造 血干细胞从造血部位动员到循环池中,使用动员剂诱 导需几周,方可进行采集 【score:2 分】 【A】1 周 【B】1~2 周 【C】2~3 周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3~4 周 【E】4 周以上 本题思路: 12.外周血于细胞采集,经动员剂诱导后,外周血白 细胞总数为多少,单个核细胞为多少,血小板为多少 【score:2 分】 【A】>1×10 9 /L,>30%,>5×10 9 / L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1×10 9 /L,>40%,>5×10 11 /L 【C】>1×10 11 /L,>40%,>5×10 9 /L 【D】>1×10 11 /L,>30%,>5×10 11 /L 【E】>1×10 9 /L,>40%,>5×10 9 /L 本题思路: 13.制备冰冻去甘油红细胞,是将保存多少天内的红 细胞转移至三联采血袋内,加入甘油保护剂后,室温 平衡多少分钟后放置一 80℃冰箱冷冻保存 【score:2 分】 【A】3 天,40 分钟 【B】6 天,30 分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21 天,20 分钟 【D】35 天,10 分钟 【E】42 天,10 分钟 本题思路:制备冰冻去甘油红细胞,采用物理方法在 无菌条件下将保存 6 天内的红细胞转移至三联采血袋 内,然后在 30 分钟内缓慢加入甘油保护剂,边震荡 边混匀,室温平衡 30 分钟后放置一 80℃冰箱冷冻保 存。 14.解冻去甘油冰冻红细胞,是将冷冻后的红细胞取 出后立即放人多少温度恒温水浴箱,多少分钟内融 化,离心去上清甘油 【score:2 分】 【A】37℃,15 分钟 【B】40℃,8 分钟 【C】37~40。C,10 分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36~40℃,10 分钟 【E】37~40℃,12 分钟 本题思路: 15.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终产品,红细胞的回收率 需多少,游离 Hb 多少,甘油含量多少,体外溶血试 验多少 【score:2 分】 【A】≥70%,Hb≤1g/L,≤10g/L,≤50% 【B】≥80%,Hb≤10g/L,≤1g/L,≤50% 【C】≥70%,Hb≤10g/L,≤1g/L,≤50% 【D】≥80%,Hb≤1g/L,≤10g/L, ≤50%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70 9/6,Hb≤10g/L,≤10g/L,≤50% 本题思路: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制品中红细胞的回 收率≥80%,游离 Hb≤1g/L,残留白细胞≤1%, 残留血小板≤1%,甘油含量≤10g/L,体外溶血试 验≤50%。 16.含 40%甘油的冰冻红细胞储存在何种温度,自采 血日起可储存多少年,在冰冻状态下运输 【score:2 分】 【A】一 65℃或更低,10 年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B】一 80℃或更低,20 年 【C】一 65℃或更低,5 年 【D】一 40℃或更低,5 年 【E】一 40℃或更低,10 年 本题思路: 17.下面哪一项不是制备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过程 的注意事项 【score:2 分】 【A】血浆分离、甘油化和洗涤过程均应在无菌条 件下进行 【B】甘油化时要严格控制溶液的注入速度 【C】冰冻解冻去甘油红细胞容量为 200ml±10% 或 400ml±10% 【D】解冻后红细胞悬液,储存在 2~6℃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E】洗涤时要严格控制溶液的注入速度 本题思路: 18.目前已应用或正在研究中的血浆病毒灭活方法有 【score:2 分】 【A】有机溶剂/清洁剂法 【B】亚甲蓝/光照法 【C】巴氏液态消毒法 【D】补骨脂/紫外线照射法 【E】以上均正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9.血浆病毒灭活方法对非脂质包膜病毒不具有灭活 作用的方法是 【score:2 分】 【A】有机溶剂/清洁剂法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B】亚甲蓝/光照法 【C】巴氏液态消毒法 【D】补骨脂/紫外线照射法 【E】以上均正确 本题思路: 20.对脂质包膜病毒和非脂质包膜病毒均具有灭活作 用的血浆病毒灭活方法 【score:2 分】 【A】有机溶剂/清洁剂法、亚甲蓝/光照法 【B】巴氏液态消毒法、补骨脂/紫外线照射 法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亚甲蓝/光照法、巴氏液态消毒法 【D】有机溶剂/清洁剂法、补骨脂/紫外线照射 法 【E】亚甲蓝/光照法、补骨脂/紫外线照射法 本题思路:有机溶剂/清洁剂法是通过破坏脂包膜病 毒外膜结构的完整性或靶细胞受体识别位点,使之丧 失感染性;亚甲蓝/光照法易穿透脂包膜病毒外壳并 与病毒核酸结合,而非脂包膜病毒的核酸结构被衣壳 紧密包裹,亚甲蓝不易与其结合;巴氏液态消毒法对 脂包膜病毒和蛋白包膜病毒都可灭活;补骨脂/紫外 线照射法,在 UV 照射下,光敏剂与核酸、蛋白质及 脂质结合,形成光加成物,导致细胞结构破坏,活性 消失。 21.病毒灭活后的血浆含有稳定和不稳定的凝血因 子,其中___________因子不低于 0.7IU/ml 【score:2 分】 【A】V、Ⅶ、X、Ⅺ 【B】V、Ⅷ、X、Ⅸ、Ⅻ 【C】Ⅳ、Ⅶ、Ⅷ、X、Ⅺ 【D】Ⅱ、Ⅶ、Ⅷ、Ⅸ、X、Ⅺ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E】V、Ⅷ、Ⅸ、Ⅻ 本题思路: 22.病毒灭活后的血浆含有稳定和不稳定的凝血因 子,但缺乏大量的何种因子 【score:2 分】 【A】纤维结合蛋白 【B】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C】纤维蛋白原 【D】Ⅷ因子 【E】V 因子 本题思路: 23.下列哪项不是 HLA 抗体检测方法 【score:2 分】 【A】补体依赖细胞毒实验(CDC) 【B】酶联免疫法(ELISA) 【C】流式细胞仪法(flOW cytometry) 【D】单抗原磁珠法(luminex TM flow cy- tometry) 【E】酶联免疫斑点检测(enzyme-linked immunospot assay,ELISPOT)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补体依赖细胞毒实验又称微量淋巴细胞毒 实验,是由美国洛杉矶加州大学的 Pau l.Terasaki 教授于 1964 年创建,主要原理是淋巴细胞具有 HLA 抗原,HLA 抗体能结合到带有相应抗原的淋巴细胞膜 上,补体可以结合并在淋巴细胞膜上使其死亡。如果 淋巴细胞不带有相应的抗原,则无此作用。通过染色 来观察细胞是否死亡来确定相应的抗原或抗体,酶联 免疫法的基本原理是将 HLA 抗原包被在一个孔内,将 患者血清加入孔中与孔内的 HLA 抗原反应,通过酶作 用使其显色,用荧光仪根据吸收光的不同来判断结 果,流式细胞仪法及单抗原磁珠法的基本原理都是将 HLA 单价抗原包被在不同颜色的微磁珠表面,用被检 测血清与磁珠反应,血清中 HLA 特异性抗体便与包被 在磁珠上的抗原结合,然后再与标记 PE 的二抗孵 育。根据荧光强弱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出与这些磁珠 对应的 HLA 抗体,单抗原磁珠法在普通流式细胞仪基 础上进一步改进,并通过分析软件的更新,对于较弱 的反应抗体也能准确检出。ELISPOT 结合了细胞培养 技术与酶联免疫吸附技术(即 ELISA 技术),能够在单 细胞水平检测细胞因子的分泌情况。其技术原理就是 用抗体捕获培养中的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并以酶联 斑点显色的方式将其表现出来。 24.下列哪项是目前 HLA-DP 抗原的常用检测方法 【score:2 分】 【A】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 【B】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C】预处理淋巴细胞分型试验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D】PCR-SSCP 【E】PCR-RFLP 本题思路:HLA-A、B、C 抗原可用血清学方法鉴定, 故又称 sd 抗原(serologically defined antigen), 常采用微量淋巴细胞毒性试验(mi- croiymphocytotoxicity test),又称补体依赖细胞 毒试验(complement dependent cytotoxicity, CDC)。HLA-DR、DQ 抗原检测的基本方法是采用微量 淋巴细胞毒性试验。先从待检者外周血中分离纯 b 细 胞,阳性血清可来自经产妇,但需用血小板吸收以除 去抗 HLA-A、B、C 抗体。HLA-D 抗原用混合淋巴细胞 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来鉴定,故又称 ld 抗原(lym-pllocyte defined antigen),有双向 MLC 和单向 MLC 两种分型法。HLA-DP 抗原的检测可采 用预处理淋巴细胞分型试验(primacl lympho-cyte typing test,PLT),本法属于阳性分型法。1991 年 11 月召开的 11 届 IHW 上提出了 HLA 的 DNA 分型方 法,使得 HLA 多态性的检测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这些 方法众多,包括 PCR-ASO(或 PCR-SSO):即 PCR 技术 与等位基因特异顺序的寡核苷酸(allelic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ASO)或顺序待异性的寡核苷酸 (se-quence specific oligonucleotide,SSO)探针 相结合的方法。PCR-RFLP:即 PCR 技术与限制性片段 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morphism,RFLP)分析技术相结合。PCR-SSCP:即 PCR 与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 strand conforrnation polymorphism,SSCP)分析相结合的 方法。按该解析应选 C。 25.下列哪项属于血小板血型抗原的基因分型检测技 术 【score:2 分】 【A】PIFT 【B】MAIPA 【C】放射免疫沉淀 【D】PCR-SSP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ELISA 本题思路:血小板免疫荧光试验(platelet an- tibodies detection by immunofluorescence test,PIFT)是 Von-den Bome 等于 1978 年发明的。 该法用待测血清孵育已知血小板,洗涤,再与荧光物 标记的抗球蛋白反应后洗涤,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结 果。该法是较为可靠的血小板定型方法,1986 年被 国际血小板血清学研讨会确定为标准的参考方法。单 克隆抗体免疫固定血小板抗原方法(monoclonal antibody-specific im-mobization of platelet antigen,MAIPA)是 1987 年 Kiefel 等确立的,是目 前使用最为广泛的方法。该法先制备羊抗鼠 IgG 包被 的多孔板,另外,将鼠抗人血小板糖蛋白单克隆抗体 和带有抗体的血小板共同孵育,再将孵育后的复合物 加入多孔板,孵育,洗涤,最后加入酶联羊抗人抗体 和酶反应底物后显色,定量测定血小板抗体。此方法 敏感度高、特异性强,即使是血小板上抗原数量很少 的 HPA-5 抗原,也能检测出。MAIPA 方法也可灵敏地 检测血小板特异性抗体。放射免疫沉淀是使用放射性 同位素标记的血小板膜蛋白,与受检血清结合,电泳 分离后采用自身显影原理检测是否存在血小板抗体。 单克隆抗体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用多聚甲醛固定抗血小 板糖蛋白单克隆抗体后,加入待测血清,最后加辣根 过氧化酶标记的羊抗人 IgG,用底物邻苯二胺(O 一 phenylene diamine,OPD)显色。上述方法均属于血 清学方法。而 PCR-SSP(sequence specific primer) 即序列特异引物引导的 PCR 反应。其基本原理是设计 特异性引物,利用引物 3’端的特异性,直接扩增相 应的 HPA 片段,PCR 产物凝胶电泳检测 DNA 条带的存 在或缺失,从而确定基因型。 26.下列哪种情况需要做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 【score:2 分】 【A】输注机采血小板 【B】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C】红细胞混入量<5% 【D】同型输注且红细胞混入量<5% 【E】RhD(一)者输注 RhD(+)血小板时 本题思路:机采血小板浓度高,混入的白细胞和红细 胞极少,血小板输注一般以同型为最好,但在紧急情 况下,A、B、O 血型不同的血小板亦可输注,但应移 除浓缩血小板中的大部分血浆,且其红细胞含量应低 于 5%,红细胞多于 5%时,应做交叉配血试验。血 小板上没有 RhD 抗原,因此,即使 RhD(一)者输注 RhD(+)血小板时也没有必要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未说 明输注手工分离血小板需要做血小板交叉配血试验。 27.关于 ABO 亚型的区分原则,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红细胞与抗一 A、抗 A1、抗 B 及抗 AB 的凝集 程度 【B】红细胞上 H 物质活性的强弱程度 【C】血清中是否存在抗 A1 【D】分泌型人唾液中 A、B、H 物质 【E】A 亚型比 B 亚型少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ABO 抗原的亚型种类很多,在 A 抗原主要 为 A1 和 A2,其他 A 亚型(A3、AX、AM)不多见。而 B 亚型(B3、BM、BX)一般比 A 亚型更少,区分 ABO 亚型 可根据上述 A~D 项。 28.在进行 ABO 血型鉴定时,如怀疑血清中有抗 A1 抗 体时,应使用下列哪种细胞 【score:2 分】 【A】A 细胞 【B】B 细胞 【C】O 细胞 【D】A1 细胞 【E】A2 细胞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以抗 A1 试剂可区别 A1、A2 血清,方法 是:①可从 B 型人血清获取抗 A1 试剂,B 型血清有 抗 A、抗 A1,其中抗 A 抗体能与 A 型红细胞的 A1、 A2 抗原凝集,如吸收抗 A,就只剩下抗 A1。②鉴定 A1、A2 亚型,凡与抗 A1 试剂发生凝集反应者为 A1, 如果同时还与抗 B 凝集,则为 A1B 型;不与抗 A1 试 剂凝集者,为 A2 或 A2B 型。有些 A 亚型产生抗一 A1 抗体而不产生抗 A2,所以,如怀疑血清中有抗 A1 抗 体时,应使用 A2 细胞。 29.关于 RhD 变异体抗原,以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score:2 分】 【A】部分 D 者的 D 抗原与某些抗一 D 试剂是不发 生凝集反应的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弱 D,其抗原与正常 D 抗原相比,抗原的质 量发生了变异,数量也减少 【C】部分 D,其抗原与正常 D 抗原相比,抗原的 质量没有发生变化 【D】部分 D,其抗原与正常 D 抗原相比,抗原的 质量没有发生变异 【E】弱 D,其抗原与正常 D 抗原相比,抗原的质 量发生了变异,数量不变 本题思路:Rh 系统也有较多的亚型,常见的主要 有:DU(弱 D 抗原),由碱基突变形成,表现为红细胞 上抗原量少,大约 490~1870 个位点之间,而正常 D 阳性个体的红细胞上一般有 10000~33000 个位点。 DU 的特性是抗原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只是数量减 少,与各抗一 D 试剂的反应基本一致,该个体的血清 中不产生抗一 D。血清学表现为盐水介质阴性,IAT 检测为阳性。部分 D:D 基因单或多核苷酸碱基取 代、RHD—CE 杂交基因。D 抗原由多个独立的抗原决 定簇组成,缺乏部分 D 决定簇的红细胞即为部分 D。 其特性是抗原的质量发生了变异(表位不全),数量并 没有减少,与各抗一 D 试剂反应不一,经免疫后可产 生抗一 D。 30.某献血者的血型鉴定反应格局如下: 请问该献 血者的血型为 【score:2 分】 【A】A 【B】B 【C】O 【D】AB 【E】A1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该患者血型正定型试验中,其红细胞与抗 一 A、抗一 AB、抗一 A1 均有反应,说明其红细胞表 面存在 A 抗原,而且其血清中没有抗 A1,所以,可 以确定该患者的血型为 A1 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