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试卷26
临床执业医师【生理学】-试卷 26 (总分:66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29,score:58 分) 1.心输出量是指 【score:2 分】 【A】每搏输出量 【B】左、右心室输出的总血液量 【C】每分钟一侧心室所泵出的血量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D】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E】每分钟两心房进入心室的血量 本题思路:每分钟一侧心室所泵出的血量为心输出 量,因此它与每搏输出量和心率密切相关。 2.主动脉压升高,使 【score:2 分】 【A】等容舒张期延长 【B】快速射血期延长 【C】减慢射血期延长 【D】等容收缩期延长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快速充盈期延长 本题思路:主动脉压升高使等容收缩期延长。 3.心脏的前负荷是指 【score:2 分】 【A】主动脉压力 【B】肺动脉压力 【C】心室舒张末期压力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心室收缩末期压力 【E】心脏收缩时遇到的压力 本题思路: 4.心指数等于 【score:2 分】 【A】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搏功/体表面积 【D】每分功/体表面积 【E】射血分数/体表面积 本题思路:心指数是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的每分输出 量,计算方法为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5.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是 【score:2 分】 【A】前负荷 【B】后负荷 【C】动脉血压的高低 【D】射血分数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心率 本题思路:射血分数等于每搏输出量/心室舒张末期 容积,反映心脏的泵血功能。 6.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多的原因是 【score:2 分】 【A】主动脉舒张压降低 【B】外周阻力减小 【C】心室舒张期延长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心室收缩期延长 【E】心率增加 本题思路:冠状动脉与其他动脉不同之处是其血流为 舒张期充盈,所以舒张期延长有利于冠状动脉血流量 增多。 7.胆汁中促进脂肪消化和吸收的有效成分是 【score:2 分】 【A】脂肪酶 【B】胆红素 【C】胆绿素 【D】胆盐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胆固醇 本题思路:胆汁中水占 97%,含有胆盐、磷脂、胆 固醇、胆色素等有机物及 Na + 、K + 、Cl 一 、HCO 3 一 等无机物,不含消化酶。其中胆盐对脂肪起乳化的 作用,通过与脂类形成微胶粒帮助脂肪酸、胆固醇及 其他脂类的吸收。 8.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包括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间神经丛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 【C】递质仅是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 【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 【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本题思路: 9.维持躯体的基本反射是 【score:2 分】 【A】腱反射 【B】肌紧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反射弧 【D】伸肌反射 【E】屈肌反射 本题思路: 10.细胞外液占成人体重的 【score:2 分】 【A】20%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25% 【C】30% 【D】35% 【E】40% 本题思路: 11.形成 Na + 、K + 在细胞内外不均衡分布的原因是 【score:2 分】 【A】安静时 K + 比 Na + 更易穿透过细胞膜 【B】兴奋时 Na + 比 K + 更易穿透过细胞膜 【C】K + 的不断外流和 Na + 的不断内流 【D】膜上载体和通道蛋白的共同作用 【E】膜上 Na + 一 K + 依赖式 ATP 酶的活动 【此 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2.当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影响 Na + 一 K + 泵活动时,可使细胞的 【score:2 分】 【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C】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幅度减小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E】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幅度均不变 本题思路:①Na + 一 K + 泵的功能是将 K + 泵到细 胞内,将 Na + 泵到细胞外;当 Na + -K + 泵活动受 影响时,细胞内 K + 离子浓度将升高,此时存在于细 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将减小,静息电位减小。静息 电位的大小指的是静息电位绝对值的大小。②根据 Nernst 方程静息电位数值上接近于钾的平衡电位, 当 Na + -K + 泵活动受影响时,细胞内 K + 离子浓度 将升高,E k 值将减小。 13.能增强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质是 【score:2 分】 【A】肝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蛋白质 【C】凝血酶调制素 【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 【E】α 2 一巨球蛋白 本题思路:肝素的抗凝机制是增强抗凝血酶Ⅲ的抗凝 作用。 14.主动脉瓣关闭发生于 【score:2 分】 【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C】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本题思路:等容舒张期开始时心室内压力开始下降, 小于主动脉内压力,使主动脉瓣关闭。等容收缩期 末,室内压力增大超过动脉内压力时,主动脉瓣打 开,开始进入心动周期的快速射血期。心动周期中各 期的特点:①心房收缩期:泵人心室的血量约占每个 心动周期的心室总回流量的 25%。②等容收缩期: 心室内压升高最快;房室瓣、半月瓣均关闭;后负荷 增大或心肌收缩能力减弱,等容收缩期延长。③快速 射血期末:室内压升高至最大。④等容舒张期末:心 室容积最小,室内压急剧下降。⑤快速充盈期:心房 和大静脉内的血液因心室抽吸而快速流入心室,心室 回心血量主要靠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占 75%。 15.心指数等于 【score:2 分】 【A】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D】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E】心率×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本题思路:心指数等于每体表面积上的心输出量,心 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正常人约为 3.0~ 3.5L/(min.m 2 )。 16.呼吸频率加倍,潮气量减半时,将使 【score:2 分】 【A】每分通气量增加 【B】每分通气量减少 【C】肺泡通气量增加 【D】肺泡通气量减少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肺泡通气量不变 本题思路:肺通气量指每分钟吸入或呼出的气体总 量,等于潮气量×呼吸频率,平静呼吸约 6~9L/ min。肺泡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量, 等于(潮气量一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约 5.6L/ min。浅快呼吸将使无效腔气量增多,所以不利于呼 吸。 17.肺通气的原动力来自 【score:2 分】 【A】肺内压与胸膜腔内压之差 【B】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C】肺的弹性回缩 【D】呼吸肌的舒缩运动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肺内压的周期性变化 本题思路:肺通气的原动力是呼吸肌的舒缩运动;肺 通气的直接动力是肺内压与大气压之差。 18.关于胃肠内在神经丛的描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包括黏膜下神经丛和肌问神经丛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B】含大量神经纤维,但神经元不多 【C】递质仅是乙酰胆碱或去甲肾上腺素 【D】仅有运动功能,而无感觉功能 【E】不受外来自主神经系统的控制 本题思路:内在神经是指消化道壁内的壁内神经丛, 包括肌间神经丛和黏膜下神经丛,有感觉、中间和运 动神经元,彼此交织成网。内在神经丛释放的递质有 ACh、NE、VIP、5-HT、NO、CCK、GABA 等。黏膜下神 经丛主要调节消化道腺体和内分泌细胞的分泌,肠内 物质的吸收及局部血流的控制;肌间神经丛主要支配 平滑肌细胞,参与对消化道运动的控制。 19.关于胃排空的叙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食物人胃后 30min 开始 【B】大块食物排空快于小颗粒 【C】糖类最快,蛋白质最慢 【D】高渗溶液快于等渗液 【E】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 4—6h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排空速度由高而低为糖>蛋白质>脂肪, 与食物的理化性质有关。大块食物排空慢于小颗粒, 高渗溶液较等渗液排空慢。 20.使基础代谢率增高的主要激素是 【score:2 分】 【A】糖皮质激素 【B】肾上腺素 【C】雌激素 【D】甲状腺激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甲状旁腺激素 本题思路:甲状腺激素是影响基础代谢率的主要激 素。甲状旁腺激素由甲状旁腺细胞分泌,主要调节机 体钙、磷的水平。 2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是 【score:2 分】 【A】Na + 内流 【B】K + 内流 【C】Ca 2+ 内流 【D】Cl 一 内流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K + 外流 本题思路:突触后膜在递质作用下发生超极化,使该 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下降,这种电位变化称为抑制性 突触后电位(IPSP)。其产生机制为抑制性递质作用于 突触后膜,使后膜上的配体门控 Cl 一通道开放,引 起 C1 一内流,突触后膜发生超极化。 22.去甲肾上腺素激活 α 受体后引起舒张效应的部位 是 【score:2 分】 【A】冠状血管 【B】皮肤黏膜血管 【C】脑血管 【D】小肠平滑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竖毛肌 本题思路:去甲肾上腺素对 α 受体的作用强,对 β 受体的作用较弱;肾上腺素对 α 和 β 受体的作用都 强;异丙肾上腺素主要对 β 受体有强烈作用。NE 与 α 受体结合的产生的平滑肌效应主要是兴奋性的, 包括血管收缩、子宫收缩、虹膜辐射状肌收缩等;但 也有抑制性的,如小肠舒张。NE 与 β 受体结合后产 生的平滑肌效应是抑制性的,包括血管舒张、子宫舒 张、小肠舒张、支气管舒张等;但产生的心肌效应却 是兴奋性的。 23.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是 【score:2 分】 【A】具有上行唤醒作用的功能系统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B】通过丘脑特异投射而发挥作用的系统 【C】单突触接替的系统 【D】阻止巴比妥类药物发挥作用的系统 【E】与感觉无关的中枢神经系统 本题思路: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特点:①非 特异性投射系统;②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③丘脑向 皮层弥散投射;④不引起特定的感觉;⑤维持和改变 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激动清醒作用);⑥投射区 广泛(非点对点关系);⑦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 眠药物的作用原理)。 24.一昼夜人体血液中生长素水平最高是在 【score:2 分】 【A】觉醒时 【B】困倦时 【C】饥饿时 【D】寒冷时 【E】熟睡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人在进入慢波睡眠后 GH 分泌增加,约 60min 达高峰。转入快波睡眠后,GH 分泌减少。 25.下列有关睾酮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促进精子生长发育 【B】抑制蛋白质合成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促进骨骼生长 【D】促进副性征的出现 【E】维持正常性欲 本题思路:睾酮的生理作用:①影响胚胎发育,促进 男性附属性器官的生长发育;②刺激生殖器官的生长 和副性征的出现;③维持生精作用;④影响代谢,睾 酮可促进蛋白质合成,影响水、盐代谢,有利于水、 钠在体内的保留,使骨中钙、磷沉积增加;⑤此外, 睾酮能刺激红细胞的生成,使体内红细胞增多。 26.下列凝血因子中,不属于维生素 K 依赖性的是 【score:2 分】 【A】Ⅶ 【B】X 【C】Ⅷ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Ⅸ 【E】Ⅱ 本题思路:除 C 选项外,都属于维生素 K 依赖的凝血 因子。 27.分泌降钙素的细胞是 【score:2 分】 【A】甲状旁腺细胞 【B】甲状腺滤泡细胞 【C】甲状腺滤泡旁细胞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破骨细胞 【E】成骨细胞 本题思路:甲状旁腺分泌甲状旁腺激素,升高血钙; 甲状腺滤泡细胞分泌 T 3 、T 4 ,对血钙无直接影 响;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又称 C 细胞,分泌降钙素,降 低血钙;破骨细胞使骨组织中的钙释放到血液循环 中,升高血钙,但不分泌激素;成骨细胞使钙沉积在 骨组织,也不分泌激素。 28.小脑绒球小结叶受损后的表现是 【score:2 分】 【A】运动编程功能受损 【B】运动启动功能障碍 【C】肌肉精细运动受损 【D】身体平衡功能障碍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运动协调功能受损 本题思路:小脑绒球小结叶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躯体的 平衡;脊髓小脑的功能是参与运动协调。 29.血液中 H + 浓度变化调节呼吸运动的主要刺激部 位是 【score:2 分】 【A】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B】支气管壁内肺牵张感受器 【C】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 【D】肺毛细血管旁感受器 【E】延髓腹侧面化学感受器 本题思路:血液中的 H + 不能自由通过血脑屏障,通 过刺激外周化学感受器调节呼吸运动。C 答案为压力 感受器。 二、 B1 型题(总题数:2,score:8 分) A.肺活量 B.时间肺活量 C.每分通气量 D.肺通气 量 E.肺泡通气量【score:4 分】 (1).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为【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评价肺通气功能较好的指标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肺泡通气量是每分钟吸入肺泡的新鲜空气 量,是实现有效气体交换的通气量;评价肺通气功能 较好的指标是时间肺活量。 A.感受器 B.传入神经 C.神经中枢 D.传出神经 E.效应器【score:4 分】 (1).肌梭属于【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脊髓的抑制性中间神经元属于【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肌梭是分布在骨骼肌内的梭形小体,长约 1~7mm,外有结缔组织被囊,内含若干条细小的骨骼 肌纤维称梭内纤维。梭内肌纤维的中段肌浆较多,肌 原纤维较少,有些肌纤维的细胞核排列成串,有些肌 纤维的细胞核聚集在中段而使中段膨大。感觉神经纤 维进入肌梭时失去髓鞘,其轴突细支呈环状包绕梭内 肌纤维的两端。肌梭是一种本体感受器,主要感受肌 纤维的伸缩变化,在调节骨骼肌的活动中起重要作 用。神经元可以大概分为两类:兴奋性神经元,它们 释放兴奋性的神经递质,可以使它们的突触后神经元 被兴奋;抑制性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可以使它 们的突触后神经元被抑制,所以属于神经中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