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麻醉师(基础知识)-试卷3
麻醉师【基础知识】-试卷 3 (总分:72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30,score:60 分) 1.关于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错误的是 【score:2 分】 【A】动脉血压在 80~180mmHg 范围内波动时,肾 血流量能保持相对恒定 【B】无论动脉血压升高或降低,肾血流量都能保 持相对恒定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与动脉血压对入球小动脉的牵张刺激有关 【D】动脉血压升高时,入球小动脉口径变小 【E】只涉及皮质血流 本题思路:实验证明,当肾灌注压波动在 80~ 180mmHg 的范围内时,肾血流量维持相对恒定,其肾 小球毛细血管的压力变化亦不大。只有当全身动脉血 压低于 80mmHg 或高于 180mmHg 时,肾血流量才随着 血压波动而波动。目前认为,肾血流量的这一特点只 存在于肾皮质区,肾髓质的血流常随着血压的变化而 波动。肾皮质血流的相对恒定对于维持肾小球滤过率 正常是很重要的。 2.以下因素中,能使肾血流量增加的是 【score:2 分】 【A】剧烈运动 【B】疼痛 【C】高度紧张 【D】静卧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大失血 本题思路:肾脏主要由交感神经支配。支配肾脏的肾 神经主要分布在皮质肾单位的入球小动脉和近髓肾单 位的出球小动脉,主要功能是引起血管收缩,调节、 维持肾小球滤过率。静卧时,交感神经紧张度很小, 肾血流量最大;在剧烈运动、大失血、中毒性休克及 缺氧等情况下,由于交感神经紧张性增强,引起肾皮 质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 3.正常情况下,成人的肾小球滤过率为 【score:2 分】 【A】1 00ml/mim 【B】1 2 5ml/mim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150ml/mim 【D】1 80ml/mim 【E】660ml/mim 本题思路: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原尿量称 为肾小球滤过率。正常体表面积为 1.73m 2 的成年 男性,其肾小球滤过率为 125mL/min 左右(女性约少 10%)。照此计算,两侧肾每天从肾小球滤出的原尿 量约为 180L,而全身血浆总量约 3L,因此,每日滤 过量为全身血浆总量的 60 倍,亦即全身血浆每日要 通过肾脏净化处理 60 次。可见肾脏工作量之大以及 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重要意义。 4.临床上,少尿是指 【score:2 分】 【A】24h 排出的尿量为 2000~3000ml 【B】24h 排出的尿量为 1000~2000ml 【C】24h 排出的尿量为 500~1000ml 【D】24h 排出的尿量为 100~500ml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E】24h 排出的尿量少于 100ml 本题思路:正常成人 24h 排出的尿量为 1000~ 2000ml,一般为 1500ml。尿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 机体每天摄入的水量及由其他途径(如出汗)排出的水 量。如果由其他途径排出的水量不变,则所摄入的水 多,尿量也增多;如果由其他途径排出水量增多,尿 量则减少。在异常情况下,24h 的尿量可显著地增多 或减少,甚至无尿。24h 尿量长期在 2500ml 以上, 称为多尿;24h 尿量在 100~500ml,称为少尿;24h 尿量在 100m1 以下,称为无尿。 5.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的主要因素是 【score:2 分】 【A】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升高 【B】肾小管液晶体渗透压降低 【C】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E】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本题思路:调节抗利尿激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浆晶 体渗透压和循环血量。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刺激下 丘脑视上核或其周围的渗透压感受器,引起抗利尿激 素的分泌增加,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增 加,水的重吸收增加,导致尿液浓缩和尿量减少,以 保留机体水分,有利于维持机体水平衡。循环血量减 少,左心房内膜下的容量感受器受到的牵张刺激减 弱,经迷走神经传入的冲动减少,下丘脑一神经垂体 系统合成和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 6.引起肾脏产生功能性变化的缺血时限是 【score:2 分】 【A】2h 之内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3h 之内 【C】4h 之内 【D】5h 之内 【E】6h 之内 本题思路:麻醉期间的动脉血压若低于 80mmHg,肾 血流量和尿量逐渐减少;当低至 35mmHg,排尿完全 停止。一般肾脏缺血时间在 2h 之内,肾脏的变化多 是功能性的;缺血 3h 以上,肾脏即有一定器质性变 化,所造成的肾功能减退需 2~3 周才能恢复;缺血 4h 以上,可出现肾小管变性、坏死等器质性改变, 常导致急性肾衰竭、尿毒症而死亡。 7.在内分泌系统中起调节作用的关键物质是 【score:2 分】 【A】神经递质 【B】激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蛋白质 【D】酶 【E】无机物 本题思路:由内分泌腺或散在的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 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 其调节作用,此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激素是细胞与 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化学信号物质。激素经远距分 泌、旁分泌、自分泌、神经分泌等传递方式,在机体 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各种功能活动以及维持内环 境稳态等方面发挥重要而广泛的调节作用。 8.不具有升高血糖作用的激素是 【score:2 分】 【A】甲状腺激素 【B】生长激素 【C】肾上腺素 【D】胰岛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糖皮质激素 本题思路:胰岛素促进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 用,加速葡萄糖合成为糖原,贮存于肝和肌肉中,并 抑制糖异生,促进葡萄糖转变为脂肪酸,贮存于脂肪 组织,结果使血糖水平下降。 9.糖皮质激素本身无血管收缩作用,但能加强儿茶酚 胺类物质的缩血管作用,称为 【score:2 分】 【A】加强作用 【B】拮抗作用 【C】允许作用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协同作用 【E】反馈作用 本题思路:有的激素本身并不能直接对某些组织细胞 产生生理效应,然而在它存在的条件下,可使另一种 激素的作用明显增强,即对另一种激素的效应起支持 作用,这种现象称为允许作用。糖皮质激素的允许作 用是最明显的,它对血管平滑肌并无收缩作用,但 是,必须有糖皮质激素的存在,儿茶酚胺才能很好地 发挥对血管的调节作用。近年的研究表明,糖皮质激 素既可调节细胞表面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数量,也可影 响受体后的信息传递过程,如影响腺苷酸环化酶的活 性以及 cAMP 的生成等。 10.下列激素中, 不是 腺垂体分泌的是 【score:2 分】 【A】催乳素 【B】催产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黄体生成素 【D】生长激素 【E】促甲状腺激素 本题思路:腺垂体能合成和分泌七种激素,即促甲状 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激素、黄体生成 素、生长激素、催乳素与促黑激素。神经垂体不含腺 体细胞,不能合成激素。下丘脑视上核、室旁核神经 元产生的血管升压素(抗利尿激素)与催产素,经下丘 脑一垂体束而贮存于神经垂体。在适宜的刺激作用 下,这两种激素由神经垂体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11.以下因素中,对内分泌功能影响最大的是 【score:2 分】 【A】局部麻醉 【B】神经阻滞 【C】使用静脉麻醉药 【D】使用吸入麻醉药 【E】手术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麻醉、手术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归结于以 下几点:①麻醉方法均对内分泌功能有影响,以全身 麻醉的影响较椎管内麻醉以及其他神经阻滞、局部麻 醉大。②麻醉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较手术小。③手术 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内分泌功能的变化,中、小手术较 大手术影响要小。④全身麻醉药中,吸入麻醉药影响 较静脉麻醉药大,吸入麻醉药中以乙醚影响最显著, 其他依次为氟烷、甲氧氟烷、恩氟烷、氧化亚氮,异 氟烷、七氟烷,地氟烷对内分泌的影响也轻微。⑤麻 醉、手术过程中如存在二氧化碳蓄积、低氧血症、出 血、低血压休克等情况,则加重对内分泌功能的影 响。⑥麻醉、手术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主要通过中 枢神经、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及髓 质、胰岛等内分泌腺体的功能变化实现。 12.参与应激反应的最主要激素是 【score:2 分】 【A】糖皮质激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盐皮质激素 【C】胰岛素 【D】抗利尿激素 【E】雄激素 本题思路:当机体遭到各种伤害性刺激(如寒冷、饥 饿、疼痛、感染、中毒、失血、缺氧、过热、疲劳、 紧张等)时,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浓 度立即增高,这是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称之为 应激,这是下丘脑一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活动 增强的结果。伴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增 高的还有生长激素和催乳素,这是应激反应中由腺垂 体分泌的三大激素。 13.临床上所说的体温是指 【score:2 分】 【A】口腔温度 【B】腋窝温度 【C】直肠温度 【D】皮肤温度 【E】深部平均温度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临床上所说的体温是指机体深部的平均温 度。虽然机体深部各器官因代谢水平不同,其温度略 有差别,但是,循环的血流使各器官的温度趋向一 致。全身血流均回流于右心房,故右心房血流温度可 作为机体深部温度的平均值(即体温)的代表。由于右 心房血流温度不易测量,临床上通常测量口腔、直肠 和腋窝的温度来反映体温。 14.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位于 【score:2 分】 【A】脊髓 【B】延髓 【C】中脑 【D】下丘脑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大脑皮质 本题思路:恒温动物和人的体温,在下丘脑体温调节 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战栗 等生理反应,以维持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从 而维持体温相对稳定。 15.安静时,产热最多的器官是 【score:2 分】 【A】脑 【B】皮肤 【C】内脏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肌肉 【E】骨骼肌 本题思路:体内主要的产热器官是内脏器官、脑和骨 骼肌。安静状态下,内脏器官(特别是肝脏)产热量大 且稳定,是机体的主要产热器官。运动或劳动时,骨 骼肌为主要产热器官。 16.在婴幼儿麻醉时,手术室的室温宜保持在 【score:2 分】 【A】18℃左右 【B】22℃左右 【C】25℃左右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28℃左右 【E】30℃左右 本题思路:手术室的室温超过 28℃,加上无菌单覆 盖的情况下,皮肤辐射、对流散热欠佳,可使体温升 高。体温调节中枢受到抑制是全麻下导致体温升高的 十分重要的因素。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健全,体 表面积大,在室温过高的条件下更易出现体温升高。 手术室的室温在婴幼儿麻醉时宜保持在 25℃左右, 对成人则以 22℃左右为宜。如果室温过低(22℃以 下),麻醉下的病人在此停留时间稍长,即可出现体 温降低。老年人代谢率较低,易于出现体温下降;新 生儿和婴幼儿体温下降的程度则更为严重。 17.以下因素中,可能引起体温升高的是 【score:2 分】 【A】使用肌松药 【B】室温低于 22℃ 【C】输血、输液反应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快速大量输注 4℃左右的库血 【E】局部低温保护脏器 本题思路: 18.以下有关恶性高热的叙述中, 错误 的是 【score:2 分】 【A】具有家族遗传性 【B】是一种代谢亢进危象 【C】死亡率很高 【D】麻醉用药中的异氟烷和琥珀胆碱是其最常见 诱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患者可出现全身肌肉强直性收缩 本题思路:恶性高热是指某些麻醉药诱发的全身肌肉 强直性收缩,并发体温急剧上升及进行性循环衰竭的 代谢亢进危象。恶性高热国内罕见,但死亡率很高。 此种麻醉并发症具有家族遗传性,恶性高热病人及其 家属肌细胞常有遗传性生理缺陷。其血浆肌酸磷酸激 酶(CPK)含量增高,且主要为 CPK—BB(神经型)同工 酶增高。家族遗传性与诱发因素相结合是恶性高热的 病因。易于诱发恶性高热的麻醉用药最常见者为氟烷 和琥珀胆碱。 19.妊娠时维持黄体功能的主要激素是 【score:2 分】 【A】雌激素 【B】孕激素 【C】卵泡刺激素 【D】黄体生成素 【E】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本题思路: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是由胎盘绒毛组织的 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与黄体生成 素的生物学作用与免疫学特性基本相似。卵子受精后 第六天左右,胚泡形成滋养层细胞,开始分泌人绒毛 膜促性腺激素,但其量甚少。妊娠早期形成绒毛组织 后,由合体滋养层细胞分泌大量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 素,其分泌量至妊娠 8~10 周达高峰,随后逐渐减 低,在妊娠 20 周左右降至较低水平,并一直维持至 妊娠末期。如无胎盘残留,于产后四天消失。在早孕 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刺激卵巢的月经黄体变成妊 娠黄体。妊娠黄体的寿命只有 10 周左右,以后便发 生退缩,与此同时胎盘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接替了 妊娠黄体的作用。 20.妊娠期间,母体组织间隙液增加的原因有 【score:2 分】 【A】雌激素使水、电解质在组织间隙潴留 【B】母体血容量增加 【C】由于血液稀释导致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D】增大的妊娠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E】以上都是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1.有关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的叙述, 错误 的是 【score:2 分】 【A】临床表现为低血压、面色苍白、恶心、呕吐 等 【B】由仰卧位改为侧卧位时,症状即消除 【C】可见于妊娠末期的孕妇 【D】妊娠中期也可能出现 【E】对胎儿的生长发育影响不大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在妊娠末期,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 使回心血量明显减少,而发生仰卧位低血压综合征。 临床表现为低血压、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由仰 卧位改为侧卧位时,静脉回流得以改善,心输出量增 加,症状即消除。在妊娠第 20 周时也可能出现仰卧 位低血压综合征。另外,增大的子宫也可压迫腹主动 脉,使下肢及子宫动脉压降低,进一步减少子宫血流 量,对胎儿产生不利影响。 22.孕妇行椎管内麻醉时 【score:2 分】 【A】穿刺出血的发生率增加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B】与同龄人群无差异 【C】局麻药的用量需增加 【D】不易产生范围广泛的阻滞效果 【E】必须复合使用麻醉药及镇痛药 本题思路:妊娠后的下肢静脉压于孕晚期升高,在卧 位和坐位时更明显。下肢静脉压升高的主要原因是由 于增大的子宫以及胎头的机械性压迫所致。下腔静脉 受压促使脊椎静脉丛血流增加,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 隙因静脉丛扩张而容积缩小,因此孕妇行椎管内麻醉 时,注入少量局麻药即可获得较广泛的阻滞范围,同 时穿刺出血、置入硬膜外导管时血性回流或血肿形成 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23.妊娠期间,母体血液系统的变化有 【score:2 分】 【A】血细胞比容不变 【B】血小板减少 【C】血容量的增加以血浆为主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D】凝血因子 X 的活性降低 【E】血沉减慢 本题思路:从妊娠第 6 周起,母体血容量开始增多。 在增加的血容量中,血浆成分约占 60%,明显多于 红细胞增加,因而产生相对性的稀释性贫血。由于血 液稀释,血细胞比容下降,血红蛋白浓度下降,血液 黏度下降,这些改变在产后一段时间内可以恢复。凝 血因子Ⅱ、Ⅶ、Ⅷ、Ⅸ、X 的活性均增加,妊娠末期 血小板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血浆纤维蛋白原由 正常 3~4g/L 升至妊娠末期的 5~6g/L,再加上血 浆总蛋白和白蛋白减少,使得血沉加快。 24.妊娠期间,母体的生理变化对麻醉的影响表现在 【score:2 分】 【A】椎管内麻醉时,局麻药的用量要增加 【B】气管插管不受影响 【C】进行呼吸功能监测时,应关注腹式呼吸的变 化 【D】出现反流、误吸的危险性增高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E】对硬膜外导管的置入无影响 本题思路:妊娠后,下腔静脉受压促使脊椎静脉丛血 流增加,硬膜外隙和蛛网膜下隙因静脉丛扩张而容积 缩小,因此孕妇行椎管内麻醉时,注入少量局麻药即 可获得较广泛的阻滞范围,同时穿刺出血、置入硬膜 外导管时血性回流或血肿形成的发生率也相应增加。 由于呼吸道毛细血管扩张、黏膜充血、红肿,常导致 产妇鼻咽通气不良,呼吸道易受感染,全麻行气管插 管时易损伤气道黏膜。随着子宫增大,腹压增加,膈 肌的活动幅度减少,腹式呼吸受限,故在麻醉手术期 间应避免抑制胸式呼吸。胃肠道受增大子宫的推挤, 胃内压升高,并向头侧移位,胃肠道张力降低蠕动减 弱,胃排空时间及肠运输时间延长,出现上腹部饱胀 感及便秘、痔疮加重等症状,分娩时误吸的危险性增 高。 25.胎儿的血液循环特点有 【score:2 分】 【A】体内有纯粹的动脉血 【B】卵圆孔沟通肺动脉与主动脉弓 【C】全身各部位的血供情况相同 【D】已经建立肺循环 【E】存在右向左分流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胎儿的血液循环除体循环和肺循环外,还 有胎盘通路。胎儿的脐静脉从胎盘获得氧合程度较高 的动脉血,在肝门静脉处与来自下腔静脉血汇合后流 入右心房,其中 2/3 的血经卵圆孔进入左心房,由 左心室、升主动脉流经头部、心脏及上肢,余下 1/ 3 的血液与上腔静脉回流血,由右心房、右心室、动 脉导管(位于肺动脉与主动脉弓之间)分流进入主动脉 降支供应躯干及下肢营养。胎儿体内无纯粹的动脉 血,而是动静脉混合血。 26.胎盘最重要的作用是 【score:2 分】 【A】分泌孕激素和雌激素 【B】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C】充当胎儿的肺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充当胎儿的内分泌器官 【E】促进胎儿的血液循环 本题思路:胎盘最重要的作用是充当胎儿的肺。但气 体交换的效率只有肺的 1/50。母体血液输送氧至胎 儿是在绒毛间隙弥散进入到胎儿血液循环的,而二氧 化碳从胎儿血液循环向母体血液弥散,自高分压向低 分压处弥散。母体若有严重肺炎、哮喘发作、充血性 心力衰竭、抽搐时呼吸停止、麻醉对呼吸的抑制等均 可使母体发生低氧血症而影响胎儿。 27.关于老年人循环系统功能改变的特点, 不正确 的是 【score:2 分】 【A】随着年龄的增长,冠状动脉梗死的发生率增 加 【B】随着年龄的增长,应激时心做功能力增 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随着年龄的增长,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 【D】随着年龄的增长,交感神经系统的调节效能 降低 【E】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肌呈退行性改变 本题思路:随着年龄的增长,主动脉和周围动脉管壁 增厚,硬化程度增加。冠状动脉的硬化过程开始较 早,冠状动脉梗死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心肌 亦随年龄的增长呈退行性改变。左室心肌渐行肥厚, 左室顺应性下降,左房容积继而增加。心功能随年龄 的增长而降低,心输出量较青年人减少 30%~ 60%,但静息时年龄增加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轻 微。老年人交感神经系统调节功能的效能随衰老进程 而降低,儿茶酚胺的分泌显著地多于青年人。但靶器 官对儿茶酚胺反应性降低。应激时,心脏做功能力随 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心率、搏出量、心输出量不能相 应增加,甚或降低,难以承受应激需要。心律失常的 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多见室上性和室性早搏。 28.老年人呼吸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 不包括 【score:2 分】 【A】胸壁僵硬 【B】呼吸肌力变弱 【C】功能残气量增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闭合气量增加 【E】肺弹性回缩力下降 本题思路:随着年龄增加,由于肋骨与其关节的老 化,老年人的胸壁僵硬。老年人呼吸肌萎缩,呼吸肌 力变弱、呼吸肌的收缩强度和收缩速率逐渐下降。呼 气末膈肌变平,膈肌收缩时所能产生的张力较小,呼 吸的机械效能降低。大、小气道随老化而变得较为松 软,在用力呼气时气道容易受压。呼吸性细支气管和 肺泡管进行性扩大,其变化类似于肺气肿,肺泡表面 积下降。肺弹性回缩力下降。老年人肺和胸壁顺应性 下降、大气道阻力增加和闭合气量增加,余气量增 加,肺活量减少,是造成老年人呼吸功能降低的主要 原因。老年人肺泡及开放的毛细血管数目减少,弥散 功能降低,肺泡氧合及二氧化碳排出能力均下降。因 此,围手术期呼吸管理尤为重要,麻醉手术中易发生 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和酸中毒。 29.老年人用药时的注意事项, 正确 的是 【score:2 分】 【A】使用中枢神经抑制药物时,用量需增加 【B】使用与白蛋白结合的药物时,用量需增加 【C】对吸入麻醉药的耐受性好 【D】追加给药的时间间隔应延长 【此项为本题 正确答案】 【E】口服给药后,血药浓度高峰期的出现时间提 前 本题思路:机体的老化过程必然对药代动力学和药效 动力学产生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退行性改变使机体 对中枢神经抑制药物的敏感性增加,用量需减少;体 液总量的减少,脂肪组织的增加将改变药物在体内的 表观分布容积;肝血流量的减少和肝微粒体酶活性的 降低使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降低;血浆蛋白特别是白 蛋白浓度的降低导致游离的有效药理活性的药物浓度 增高;肝、肾功能的降低将使药物的清除半衰期延 长,全身清除率降低;胃排空时间延长和肠道血流减 少将延缓药物在小肠内吸收;老年人对吸入麻醉药较 年轻人的耐受性差,肺泡最低有效浓度随年龄增长而 呈线形下降;静脉麻醉药硫喷妥钠其第一次分布容积 随年龄增长呈指数下降,所需剂量亦相应下降。 30.麻醉手术时,对老年人采取保温措施的原因 不包 括 【score:2 分】 【A】老年人的体温调节能力降低 【B】老年人的基础代谢率降低 【C】老年人的血管收缩反应减弱 【D】老年人的寒战反应弱 【E】老年人对温度变化敏感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本题思路:老化使下丘脑体温调控区神经元减少,体 温调节能力降低。老年人基础代谢率降低,糖耐量降 低,体温调节能力亦明显降低。老年人不易保存体 热,在周围温度降低的环境下,血管收缩反应减弱, 易出现体温下降。老年人神经系统呈退行性改变,储 备功能降低。脑的重量减轻、体积缩小,有一定程度 的脑萎缩和低压性脑脊液蓄积。老年人短期记忆减 退,视、听、味、嗅、温度觉、痛觉等反应减弱,计 算能力和快速理解能力逐渐下降。 二、 B1 型题(总题数:1,score:4 分) A.维拉帕米 B.尼莫地平 C.尼卡地平 D.硝苯地平 E.普尼拉明【score:4 分】 (1).对心肌收缩力抑制作用最强的选择性钙通道阻滞 药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可治疗脑血管病的钙通道阻滞药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维拉帕米对心脏选择性高,有负性肌力作 用。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药,对血管的选择性较 强,尼莫地平、尼卡地平、硝苯地平均属于此类药 物,但又各有不同,尼莫地平对脑血管的选择性强, 尼卡地平对冠脉扩张作用突出,硝苯地平对外周动脉 作用强。普尼拉明属于啡选择性钙通道阻滞药。 三、 B1 型题(总题数:1,score:8 分) A.恩氟烷 B.异氟烷 C.七氟烷 D.地氟烷 E.N 2 O【score:8 分】 (1).可兴奋心血管功能的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可引起中枢兴奋的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心血管安全性最大的含氟挥发性麻醉药是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4).MAC 最小的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