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小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试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2020 年小学语文教师进城考试模拟测试卷及答案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5 分) 1.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____过程中进行。 2.“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____ 和课程所具有的____的特点。 3.____与____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判断题(5 分) 1.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 力、自我调控能力。() 2.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 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有 意注意。() 3.口语交际是一个单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 4.提高语文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 5.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自主、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运用 1.填空题(10 分)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_ ___。(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字余曰灵均。(屈原《离骚》) (3)天地也!____,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关汉卿《窦 娥冤》) (4)寄蜉蝣于天地,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苏轼《前 赤壁赋》) 2.判断题(10 分) (1)《老残游记》、《官场现形记》、《初刻拍案惊奇》和《孽海花》被称 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2)“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是林逋的诗句。() (3)《牡丹亭》是描写杜丽娘和柳梦梅爱情故事的明代著名戏剧。() (4)爱默生、纳撒尼尔•霍桑、杰克•伦敦和丹尼尔•笛福都是美国作家。 () (5)“不求形似,遗貌取神”是唐代咏物诗的特征。() 二、科技文阅读(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10 分) 人类利用聚乙烯材料制成塑料袋使用的历史不过 50 年,但近年对塑 料袋的指责却不绝于耳。全世界每年要消耗 5000 亿到 1 万亿个塑料 袋。废弃的塑料袋造成了很大的环境污染问题,掩埋它们会影响农作 物吸收营养和水分,污染地下水;如果焚烧塑料袋则会产生有毒气体, 影响人体健康。所以,科学家十分关注如何处理那些垃圾塑料袋的问 题。 一般来说,将垃圾生物降解是解决其污染问题的有效方法。科学家用 “呼吸运动计量法”来测量垃圾的降解率。他们在一个富含微生物的容 器中放入作为测试样本的垃圾,例如报纸或香蕉皮,使他们暴露在空 气中,微生物会一点点地吸收这些样本,并释放二氧化碳,单位时间 内生成二氧化碳的水平是衡量降解率的一个重要指标。测试结果发现, 报纸需要 2 到 5 个月完成生物降解,香蕉皮则只需要几天就足够了。 然而当科学家用同样的方法对塑料袋进行测试时,却发现它毫无变化, 根本没有二氧化碳生成,科学家们还提出,在阳光下聚乙烯内部的聚 合链将发生破裂,因此,聚乙烯可以见光分解,但这个过程可能漫长 得无法确定。 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寻求塑料袋的替代品。纸袋很容易降解,自然成为 首选。然而,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袋, 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生产一个纸袋所需的能量,相当于生产一个塑 料袋的 4 倍。纸袋比同样大小的塑料袋重 4 倍,这意味着运输过程中 纸袋耗能更高。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多产生 70% 的空气污染和 50 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需要的空间也 更大。目前处理垃圾的方式是将垃圾掩埋并利用水泥隔绝,接触不到 空气、水和阳光,纸袋的生物降解过程会极为缓慢。看来,不论是使 用纸袋还是塑料袋,要保护环境,恐怕都得注意不要随意丢弃,而要 循环、重复利用。统计材料表明,塑料袋的回收和再生产比纸袋的回 收和再生产所需要的能量要少 91%。 目前,科学家们也在抓紧研制廉价易得且能够降解的塑料。我们期望, 不远的将来垃圾塑料袋的处理就不再是问题了。 (取材于《塑料袋的科学迷思》) 1.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呼吸运动计量法”是测试垃圾降解率的唯一有效方法 b.在太阳光照射下,微生物的参与能加速塑料袋的分解 c.可降解垃圾在空气中与微生物作用,产生化学变化实现生物降解 d.同样大小的纸袋与塑料袋相比,前者的运输成本比后者低很多 2.下列推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塑料袋污染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它的难以降解性 b.使用纸袋比使用塑料袋要有利于保护环境 c.未来的可降解的塑料袋的成分不大可能是聚乙烯 d.现在看来,使用塑料袋比使用纸袋节约能源 3.根据文意回答问题:在可降解的塑料袋发明之前,解决塑料袋污 染环境问题最有效的方式是什么?为什么?(4 分) 三、文言文阅读(14 分)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①,默然不问,晏子谏曰:“昔吾先君桓公出 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先君将 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 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 问,失君道矣。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上 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 以为异姓之福也。”公曰:“然!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 矣!”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公三月 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是时晏子侍 前,左右执刀而进。晏子止而问于公曰:“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 公矍然②曰:“从寡人始。”遂不支解。公曰:“以属狱。”晏子曰:“此 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公曰:“可。” 晏子数之曰:“尔罪有三: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 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 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 当死罪三也。今以属狱。”公喟然叹曰:“夫子释之!夫子释之!勿伤 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晏子闻之,谏。公曰:“亦 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晏子曰:“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充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且夫 孤老冻馁,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行辟若此,百姓闻之, 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 以为细物,君其图之。”公曰:“善。”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注]①胔(zì):腐尸。②矍(jué)然:惊惧貌;惊视貌。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君当幸游吾乡乎?”说:高兴 b.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服:服从 c.公曰:“以属狱。”属:交付 d.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特:只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 组是()。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国竭,下无以亲上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游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 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 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 智幽默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10 分) 1.文言文翻译(4 分) 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2 分) (2)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2 分) 2.古诗词赏析(4 分) 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著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 761 年)。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答: 3.古诗文默写(2 分) (1)峨眉山月半轮秋,。(李白《峨眉山月歌》) (2)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韩愈《师说》) 五、现代文阅读(10 分) 谈静 朱光潜 ①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所谓“感受”是 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这两个字含义极广。 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 也是感受。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 随天资境遇而不同。比方路边有一棵苍松,你看见它只觉得可以砍来 造船;我见到它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 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再比方街上有一个乞丐,我只能见到他的蓬头垢 面,觉得他很讨厌;你见他便发慈悲心,给他一个铜子;旁人见到他 也许立刻发下宏愿,要打翻社会制度。 ②世间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固然由于具有伟大的创造力,而他的感受 力也分外比一般人强烈。比方诗人和美术家,你见不到的东西他能见 到,你闻不到的东西他能闻到。麻木不仁的人就不然,你就请伯牙向 他弹琴,他也只联想到棉匠弹棉花。感受也可以说是“领略”,不过领 略只是感受的一方面。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 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中寻出趣味。好比喝茶,渴汉 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地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 ③能处处领略到趣味的人决不至于岑寂,也决不至于烦闷。朱子有一 首诗说:“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 有源头活水来。”这是一种绝美的境界。你姑且闭目一思索,把这幅 图画印在脑里,然后假想这半亩方塘便是你自己的心,你看这首诗比 拟人生苦乐多么惬当!一般人的生活干燥,只是因为他们的“半亩方塘” 中没有天光云影,没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领略得的趣味。 ④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 较容易见出趣味。物理上有一条定律说:两物不能同时并存于同一空 间。这个定律在心理方面也可以说得通。一般人不能感受趣味,大半 因为心地太忙,不空所以不灵。我所谓“静”,便是指心界的空灵,不 是指物界的沉寂,物界永远不沉寂的。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 物界沉寂,或者我还可以进一步说,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 物界喧嘈。所以习静并不必定要逃空谷,也不必定学佛家静坐参禅。 静与闲也不同。许多闲人不必都能领略静中趣味,而能领略静中趣味 的人,也不必定要闲。在百忙中,在尘市喧嚷中,你偶然丢开一切, 悠然遐想,你心中便蓦然似有一道灵光闪烁,无穷妙悟便源源而来, 这就是忙中静趣。 ⑤我这番话都是替两句人人知道的诗下注脚。这两句诗就是“万物静 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大约诗人的领略力比一般人都要大。 近来看周启孟的《雨天的书》引日本人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不要 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觉得这种情境真是幽美。你懂 得这一句诗就懂得我所谓静趣。中国诗人到这种境界的也很多:“鱼 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像这一类描写静趣的诗,唐人五言绝句 中最多。你只要仔细玩味,你便可以见到这个宇宙又有一种景象,为 你平时所未见到的。 ⑥静的修养不仅是可以使你领略趣味,对于求学处事都有极大帮助。 释迦牟尼在菩提树阴静坐而证道的故事,你是知道的。古今许多伟大 人物常能在仓惶扰乱中雍容应付事变,丝毫不觉张惶,就因为能镇静。 现代生活忙碌,而青年人又多浮躁。你站在这潮流里,自然也难免跟 着旁人乱嚷。不过忙里偶然偷闲,闹中偶然觅静,于身于心,都有极 大裨益。你多在静中领略些趣味,不但你自己受用,就是你的朋友们 看着你也快慰些。我生平不怕呆人,也不怕聪明过度的人,只是对着 没有趣味的人,要勉强同他说应酬话,真是觉得苦也。你对着有趣味 的人,你并不必多谈话,只是默然相对,心领神会,便可觉得朋友中 间的无上至乐。 (选自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年版, 略有删改) [注]本文系朱光潜《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第三封,写于上世纪二 十年代作者旅欧期间。 1.第一段说“感受”的“含义极广”。请根据文意,说明“含义极广”表现 在哪些方面。(2 分) 答: 2.下面是两个推论句,但作者省略了推论的中间环节。请根据上下 文的意思,分别补写出句中所省略的内容。(2 分) 答:(1)你的心界愈空灵,,你愈不觉得物界沉寂。 (2)你的心界愈空灵,,你也愈不觉得物界喧嘈。 3.比较第五段中的小林一茶的俳句与中国诗人的诗句,指出它们在 境界上有哪些相同点。(4 分) 答: 4.本文可分为三大部分,①~③为第一部分,④~⑤为第二部分, ⑥为第三部分。请分别从每个部分中找出一个合适的词语(每处 2 个 字),概括出该部分的主要内容。(2 分) 答: 六、写作(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都市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市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 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市”或“感受乡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 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实情感,也可阐明思想观点。 要求: 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③字数不少于 800 字。 ④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及解析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 一、填空题 1.平等对话 2.文化功能、人文学科 3.工具性、人文性 二、判断题 1.对。 2.对。 3.错[解析]口语交际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 4.对。 5.错[解析]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阅读、合作、行动研 究。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 一、积累运用 1.填空题 (1)仙之人兮列如麻 (2)名余曰正则兮 (3)只合把清浊分辨 (4)渺沧海之一粟羡长江之无穷 2.判断题 (1)错[解析]《初刻拍案惊奇》不是四大谴责小说之一,清末“四 大谴责小说”是《官场现形记》、《孽海花》、《老残游记》和《二十年 目睹之怪现状》。 (2)对。 (3)对。 (4)错[解析]丹尼尔•笛福不是美国作家。 (5)对。 二、科技文阅读 1.c[解析]a 项“唯一”说法错误;b 项原文并没有说“在阳光照射下”; d 项文中没有提“运输成本”。 2.b[解析]由“制作纸袋需要耗费木材,一旦舍弃塑料袋而选择纸 袋,大量的树木将被砍伐。”“另外,制造同等用途的纸袋要比塑料袋 多产生 70%的空气污染和 50 倍的水污染。”“同时,处理垃圾纸袋所 需要的空间也更大。”可知 b 项不符合文意。 3.第一问: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 第二问:(1)用纸袋替代塑料袋不可取,因经济、环保成本过高。(2) 循环、重复利用塑料袋,可减少“白色污染”。(3)塑料袋回收再生产 成本较低。 三、文言文阅读 1.b[解析]服政:指服役纳税。 2.c[解析]a 项第一句说的是景公不体察民情,第二句说的是晏子 对景公失君之道后可能面临的结果的猜测。b 项第二句说的是晏子担 心景公失君之道后可能会面临的不好后果。d 项第一句表现的是景公 听取晏子劝谏后的正确做法。 3.d[解析]从文章的三个典型事例未能看出晏子的“刚正不屈”。 四、文言文翻译、古诗词赏析和古诗文默写 1.文言文翻译 (1)用尽财物不能够完成赋税,费尽体力不能够完成劳役,老百姓 饥寒交迫,冻饿而死的尸体到处都是。 (2)无视小民百姓的忧伤,却博取身边近臣的高兴,那么国家也就 没有什么希望了。 2.古诗词赏析 这首诗景中含情。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 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著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 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 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 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也可以理解为诗人通 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好 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言 之成理即可) 3.古诗文默写 (1)影人平羌江水流 (2)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五、现代文阅读 1.(1)感知到对象。(2)对象引起的人的心灵的反应。(3)不同个 体的反应有差异。 2.(1)对物界的感受愈敏锐 (2)物界对心界的影响愈小,心灵愈能领略趣味 3.(1)都表现为一种幽美的情境。(2)都是静观寻常事物中妙悟到 的另一种景象。(3)都能从中看出诗人悠然自得的、空灵的心境。 4.感受静趣裨益 六、写作 例文: 品江南 味道是每个人独有的记号。迷恋于果汁的香甜,那是对青春味道的追 寻;沉溺于咖啡的苦涩,那是对逆境的憬悟;执著于泉水的甜淡,那 是对江南的难以释怀。 而我,正是陷入江南的霏霏烟雨中难以自拔的人。 呷上一口淡淡的矿泉水,江南的味道便在舌尖荡漾。濛濛烟雨将过客 的思念在此刻唤醒,氤氲的水气弥漫着江南,宛君女子一般的雅气, 温柔曼妙。皎洁的月光倾泻而下,阿炳的《二泉映月》划破了静谧的 水面,二胡的三个把位上回荡着江南深夜幽静的气息。 灵性恰似掌间的纹路在湖面奏起此起彼伏的乐章,此刻都市的喧嚣, 商人的叫卖都无法和这儿扯上边。水乡的恬静在月光的渲染下得以升 华。这就是江南的味道,淡淡的、沁人心脾的、安定的力量。 唇齿依恋着这毫不张扬的奇妙感受,大口而爽快地再喝上几口矿泉水, 那种淋漓畅快的感觉亦不破坏江南甜美的味道。言及江南,三生石畔 泥土的芳香固然清新,但江南人们的热情更为难忘。那是同泉水般质 朴的甘甜,涤尽世俗的尘埃,纯净得不受丝缕沾染。 泛舟水乡,撑起竹篙的妇女娴熟地摆渡过斜风夕阳,此起彼伏的歌声 中,耳根也领略了江南的魅力。热情的水乡人捧上杯杯纯净的泉水, 张罗着桌桌可口的饭菜。久违了这种毫无防备的对话,放松身子,江 南的质朴真挚将城市的面具击垮,露出张张真诚的笑脸。 这就是江南的味道,甘淳的,舒展了紧张的神经。 凭着对泉水的依恋,将杯中的水一饮而尽,那般洒脱与大气更是江南 豪情的历史味道。金鼓齐鸣,战号吹响,“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 火扬州路。”也曾气宇轩昂,也曾金戈铁马,江南的历史长卷上,那 无畏的气息依然隐隐缱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挥之不去亦有江南 毫不言败的铮铮铁骨。这就是江南的味道,如泉水般直截、爽快。 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清清泉水、淡淡 水乡,品江南的同时,人情的光辉也在心灵的蓝图上勾勒出一片蔚蓝。 凭借着对水乡气息的执着,那城市的污浊尘埃似乎无法侵入被江南烟 雨涤尽的内心。 在灵魂的庙宇中,我虔诚地祈祷,只为做一个在乱世的污泥之中保有 江南味道的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