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1小学科学课标部分测试题及答案(两套)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一) 一、填空 1、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2、早 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一个人(科学素养)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3、学习科学课 程,有利于小学生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并将在丰 富他们的(童年生活),发展他们的(个性),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 )。 4、每一个生活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时代的人,从小就明显地感受到了(科学技 术)所带来 的种种影响。 5、通过科学教育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乐于探究,(热爱科 学),并树立(社 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 的问题。 6、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 们乐于动手操 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这一时期是培养(科学兴趣)、体验(科学过程)、发展 (科学精神) 的重要时期。 7、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 的 )机会和有效的(指导)。 8、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 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 提供他们能直 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 (讲授训练)更 有效。 9、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 习的方式)。 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10、科学 课程的开放性表现为课程在(学习内容)、(活动组织)、(作业与练习)、(评 价)等方面应该给(教师)、(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 得课程可以在 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 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11、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又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评价指标应 该是(多 元的),包括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评价方法应该是(多样的);评价主体则 应包括(教师)、 (学生)、(家长)等。 12、科学探究不仅可以使小学生体验到( 探究的乐趣),(获得自信),形 成正确的思维 方式,而且可以使他们识别什么是(科学),什么不是(科学)。 13、科学 探究不仅涉及(提出问题)、(猜想结果)、(制定计划)、(观察)、(实 验)、 (制作)、(搜集证据 )、进行(解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还 涉及对(科学 探究)的认识。 14、在小学阶段,对科学探究能力的要求不能过高,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年龄 特点),(由 扶到放),(逐步培养)。 1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 (投入)、(过 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 16、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 (科学),对待 (科学)、(技术 )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 17、物质 世界这部分所涉及的许多(知识)与(技能)都是(现代科学)和(现代技术)的 基础,在这一部分应该充分体现出其与(技术)的关系。 18、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从空间上可分为(学校)资源, (家庭)资源 和(社区)资源三类;从性质上包括(人)、(物)、(环境)三大资源。 19、“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不应拘泥于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和(概 念),要让 学生深入探究生物(生命活动)中一些(有意义)的(问题),有助于他们对 (生命本质) 的认识上升到新的高度。 20、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 合(科学知识) 的学习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 (内化)形成, 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教给学生。 21、国际科学教育主要发展趋势是: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强调(手、脑) 结合;进行“真 实” (问题)的学习;采用(探究)法;重视(交流)技能的培养;实施 (写实性)评价。 22、邓小平同志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3、基础教育是一项(明天)工程,今天中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将决定明天全 体公民的(科 学素养)及(社会质量)和(国家前途)。 24、课程标准从目标上更加注重学到知识的(学以致用),强调(应用于)日 常生活,并(养 成习惯)。 25、新课和标准强调用(科学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学习科学探究。 26、课程 标准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护环境资源、关心(科技发展)等现代(科 技价值观)方面的要求。 27、科学课程是进行科学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28、科学启蒙教 育不仅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使他们正确认识(周围世界),更好 地适应(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为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打下基础。 29、常常科学课程的定位是(科学启蒙)。一个人的(科学素养)的形成是(长 期 )的过程,早期的科学教育将对他(科学素养)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 用。 30、教师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 31、小学科学 的内容既要满足(社会)可持续民展需要,又要满足(学生个体自我 )发展的需 要。 32、在探讨公民的科学素养时,我们必须将对待事物的(科学态度)置于重要 位置。 33、教学大纲关注的是(具体教学)工作;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国家对国民在某 一方面或某一 领域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提出要求,这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本质区 别)。 34、(科学探究)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永无止境的活动。 35、不要轻易否定和逃避孩子的(问题或怀疑),试着和孩子们一起(寻找答 案),你会有 意外的惊喜。 36、在科学探究中,没有明确的(科学问题)就是没有目标;(科学问题)应 由学生在活动 中遇到不解和(矛盾 )时自己提出来,不应该,也不可能在教师的追问下 (“逼”)出来。 二、判断 (?)1、教师是科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伙伴。 (×)2、探究 是科学学习的唯一有效的学习模式。 (×)3、科学课程的评价主体包括学生、教师,而不应包括家长。 (?)4、 儿童是天生的探究者,探究是一种本能。 (×)5、科学探究的重点应着眼于科学探究的操作方法及操作技能上。 (×)6、涉及知识的具体目标,其行为动词主要用会、能够。 (?)7、专题研究 是小学生开展科学学习活动的一种类型。 (×)8、课程标准中对静电这部分内容 提出了要求。 (?)9、和自然教学大纲相比,标准中有关太阳和月球的内容要求从总体上看 是降低了 (?)10、低估儿童的科学学习潜能比高估更可怕。 (?)11、教学大纲的出发点是直接指导教学工作的,而国家的课程方案应规 定的是国家对 国民在各方面素质的基本要求。 (×)12、课程标准是直接指导教学的纲领性文件。 (?)13、教学大纲内容偏难、偏深、偏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14、教学大纲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其它环节。 (×)15、科学探究的答案是唯一的。 (?)16、科学课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17、一个人在短时间内就能形成科学素养。 (×)18、科学素养的形成通过教师的讲授就可以学会。 (?)19、教师要建立学生也是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学生观。 (×)20、科 学素养中的智慧、能力、情感态度等知识,属于陈述性知识。 (?)21、探究既是 小学生科学学习要达到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22、科学课程 的内容只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 (?)23、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 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24、小学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可持续发展的 需要,无需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 的需要。 (×)25、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 (?)26、 以科学探究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27、科学课程中的总目 标分为三个分目标,意味着在教学过程中各分目标的达成是单 独进行的。 (?)28、科学课程的评价应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 (?)29、教学评价不再完全是教师的事,同学、家长、学生自己都可以作为 评价的主体参 与评价。 (×)30、科学探究的重点在探究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上。 (?)31、我们 应在重视学生成绩评价的同时,同样重视学习机会的评价。 (×)32、在增进科 学知识方面,最重要的是记住大量的知识。 (?)33 在增进科学知识方面最重要 的不是记住大量知识,而是形成合理的、高质量的知 识结构。 (?)34、科学探究的过程中,要允许学生存有己见。 (?)35、在进行科学 探究时,既关注别人的答案,又反省自己的答案。 (×)36、课堂时间有限,无 需让学生对某一感兴趣的问题花费更多的探究时间。 (×)37、科学课程宗旨是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知识水平。 (?)38、 小学 科学知识内容主要涉及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三大领域。 (?)39、科学课的教学方法要富有儿童情趣和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 40、《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是编写科学教材的依据。 (?)41、“自然”改为 “科学”后能准确地概括课程内容。 三、选择 1、从科学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而言,可分为:(B) A、学校课程资源和素材课程资源 B、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 C、家庭和社区资源 D、学校和家庭课程资源 2、课程标准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B) A、控制严格的 B、间接的 C、直接的 D、限制较死 3、教学大纲对教师教学的影响是(B) A、选择空间很大 B、硬性的 C、弹性的 D、间接的 4、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评价的影响是:(B) A、直接的 B、指导性的 C、限制较死 D、控制严格 5、发展学生运用数据解释问题对实验数据有怀疑时:(C ) A、凭感觉判断 B、随意涂改 C、重复实验,重获数据 D、以上方法都不可行 6、“科探究的内容标准框图”不包括:(D) A、提出问题 B、制定计划 C、表达与交流 D、大胆想象 7、“对待科学”的具体内容标准有:(A) A、不迷信权威 B、尊重证据 C、想知道、爱提问 D、珍爱生命 8、“对待科学学习”部分的具体内容标准有:(C) 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珍爱生命 C、尊重证据 D、选择探究的问题 9、“认识科学探究”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A) A、懂得交流与讨论可以引发新的想法。 B、区分什么是假设,什么是事实。 C、选择适合自己的探究问题。 D、应用知识经验解释现象。 10、“思考与结论”部分具体内容标准包括:(C) A、能倾听不同观点 B、会查阅书刊及其他信息资源 C、能考虑对同一现象做不同的解释 D、能制作简易科学模型 11、“生命世界”部分内容标准包括:(C) A、物体与物质 B、珍爱生命 C、生命的共同特征 D、天气的变化 12、为了便于考查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主语最好是:(B) A、教师 B、学生 C、家长 D、不确定 13、教学建议中指出,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提问的训练一般安排在探究活动的: (A) A、起始阶段 B、观察、实验阶段 C、结束之前 D、搜集、整理信息阶段 14、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D) A、搜集资料 B、观察、实验 C、表达与交流 D、思考行动计划 15、下列目标中属于科学探究目标的是(D) A、保持与发展乐于探究与发现 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B、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C、在科学学习中 能注重事实。 D、能通过观察、实验、制作等活动进行探究。 16、连线 科学探究 体验、意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道、认识、理解 知 识 会、能够 17、连线 珍爱生命 对待科学 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欣赏自然美 对待自然 科学不迷信权威 18、连线 遗传现象 生命世界 运动与力 多样的生物 物质世界 物体与物质 19、连线 常见的力 物体与物质 简单机械 物质的变化 运动与力 物质的利用 20、连线 运动与力 地球与宇宙 能量的表现形式 物质世界 天空中的星体 四、简答 1、原教学大纲存在哪些弊端?P1 2、为什么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P2 3、在小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的任务?P3 4、科学课程 的地位是怎样的?P3 5、开设小学科学课程有什么重要意义?P3 6、“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P5 7、科学课程标准 的基本理念有哪些? 8、科学课程标准前言部分的核心观点是什么?P7 9、“课程标准”包括哪些 主要内容?P7 10、《科学(3~6 年级)课程标准》在表述上有哪些特点?P7 11、科学探究 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P10 12、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P10 13、什么是科学 探究?P11 14、科学探究学习的重点在哪里?P12 15、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什么?书 P5 16、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P12 17、科学课 程的性质是什么。 18、为什么评价主体强调多元化?P6 19、简述科学素养的四大要素。 20、简述科学探究的实现途径。 答:科学探究活动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2、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 念有哪些? 23、什么是评价内容的全面化?P6 24、面对社会发展现状,每一位公民需要哪些科学素养?P3 25、什么是课程 目标?P8 26、什么是科学探究活动?P17 27、什么是亲历活动?P17 28、什么是课程资源?P18 五、论述题: 1、你怎样理解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小学科学课程改革总的思想和原 则?P4 2、你认为“科学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反映了一种怎样的思想? 3、你是怎样 理解“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P5 4、怎样理解与体现“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P5 5、为什么“科学课程 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P5-6 6、怎样理解科学课程的“开放 性”?P6 7、为什么要把评价引入课程标准?P6 8、你认为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有哪些区别?P8 9、怎样理解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P9 10、怎样理解与掌握课程目标的总目标和分目标之间的关系?P9 11、教学中 如何准确把握各分目标之间的相互联系?P9 12、科学探究活动有哪些基本特征? P10 13、为什么要激发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欲望?P10 14、如何帮助学生形成“用 科学提高生活质量的意识”?P10 15、为什么要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强调科学探究? P11 16、为什么说探究是一种本能?P12 17、科学探究的学习重点在哪里? 18、为什么情感态度价值观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P13 19、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包括哪些内容?P13 20、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标准有什么特征?P13-14 21、“生命世界”部分内容在标准中是什么地位?P14 22、如何看待“生命世界”这部分内容在科学课程学习中的作用?P14 23、为 什么要学习“地球与宇宙”这部分内容? 24、怎样理解要“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P15 25、为什么要用不同的 行为动词表述不同类型的教学目标?P15 26、为什么说“低估儿童的潜能比高估更 可怕”?P16 答题要点: 27、为什么教师要“弯下腰来倾听儿童的心声”? 28、新历活动应该符合哪些条件? 29、科学探究活动与亲历活动是什么关系?P17 30、为什么要重视科学课程资 源的开发与利用? 31、如何开发与利用科学课程的网络资源?P19 32、为什么说教师是最重要的科学课程资源?P20 六、案例分析 1、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 13 颗卫星。突然,有 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 15 颗。”另一位学生马上补充: “不,是 16 颗。”老师 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知道是 15 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 上看到的。” 老师接着又问另一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 16 颗。”这位老 师听了,高兴地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 了,老师也落后了。木 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好吗?” 2、结合下面案例 请你说说怎样让学生提出科学的探究问题。 案例:关于蚂蚁,你想了解些什么? 《蚂蚁》一课。课一开始,老师问学生:昨天布置大家准备了蚂蚁, 大家都带来了吗? 生齐:带来了。 师:关于蚂蚁,你们想了解些什么? 生举手,师指名。 生 1:我想了解全世界有多少种蚂蚁。 生 2:我想了解蚂蚁是怎样吃食物的。 生 3:我想知道蚂蚁是怎样生小蚂蚁的。 生 4:我想知道蚂蚁它会不会游泳。 生 5:我想知道蚂蚁它有几对脚。 生 6:我想知道蚂蚁是有益的还有害的。 举手学生减少,教师鼓励道:还有同学想到了别的问题吗? 生 7:我想了解蚂 蚁是怎样说话的。 生 8:我想知道为什么会有蚂蚁。 生 9:我想知道蚂蚁的家是怎样的。 生 10:为什么说蚂蚁搬家是要下雨。 生 11:为什么蚂蚁都是黑色的,有没有其它颜色的蚂蚁? „„ 师:那么,在这 节课上你觉得我们能了解些什么问题? 学生发言,教师板书:游泳、脚、身体、 „„ 小学科学课标测试题(二) (一)、填空(20 分,每空 1 分) 1、科学素养的四个核心因素是科学兴趣、_、_、科学方法。 2、凸透镜有放大、_、_的作用。 3、我国神州五号载人飞船首次发射成功,首位航天员是。 4、植物的叶一般可以分为_、_、_三部分。 5、物体的冷热程度叫_。要精确测量物体的温度,需要使用_。它 是根据_的性质制成的。 6、人类生长发育和其他一切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营养全部来自食 物,食物中主要含有蛋白质、_、_、_、_五种营养成分。 7、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我国科学家是_。 8、_、_和_是三种常用的净化水的方法。 9、热空气受热上升,冷空气流过来补充,就形成了_。 (二)、选择(10 分,每题 1 分) 1、解剖白菜花的正确顺序是()。 A、萼片、花瓣、雄蕊、雌蕊 B、萼片、花瓣、雌蕊、雄蕊 C、萼片、雄蕊、雌蕊、花瓣 D、萼片、雄蕊、花瓣、雌蕊 2、世界上种类最多,数量最多的动物是()。 A、鸟类 B、哺乳动物 C、爬行动物 D、昆虫 3、下列物体,能溶解于水的是()。 A、白糖、油 B、食盐、沙 C、氧气、白糖 D、白糖、沙 4、用眼睛、鼻子、舌头辨别物体时的顺序,依次为()。 A、先看后闻再尝 B、先看后尝再闻 C、先尝后看再闻 5、月球的引力,比地球的小得多,只相当于地球引力的()。 A.二分之一 B.六分之一 C.十分之一 6、我们在灯光下能看到物体,是光的()。 A、反射现象 B、折射现象 C、辐射现象 D、直射现象 7、彩虹的颜色一般可以分为()。 A、五种 B、六种 C、七种 D、无数种 8、下列不属于果实的是() A、无籽西瓜 B、香蕉 C、向日葵籽 D、萝卜 9、磁铁中吸铁本领最强的部分是在()。 A、中间和两端 B、中间或两端 C、两端 D、中间 10、使用酒精灯的正确步骤是()。 A、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内焰加热,从正面盖上灯帽 B、打开灯帽竖放,从上往下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C、打开灯帽竖放,从下往上点火,用外焰加热,从侧面盖上灯帽 (三)简答。(40 分,每题 8 分)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 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 浮起 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四)、案例分析(10 分)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 13 颗卫 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 15 颗。另 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 16 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 知道是 15 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 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 16 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 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 老师也落后了。木星的卫星究竟有多少颗,课后我们再研究、核实, 好吗?: 答案 (一)填空 1、科学精神、科学概念、 2、成像、聚光 3、杨利伟 4、叶片、叶柄、叶脉 5、温度、温度计、液体热胀冷缩 6、糖类、脂肪、维生素、矿物质 7、袁隆平 8、沉淀过滤消毒 9、风 (二)、选择 1、A 2、D 3、C 4、A 5、B 6、A 7、C 8、D 9、C 10、C (三)、简答 1、小学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答: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 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 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科学素养的形成与 发展。 2、日食的成因是什么? 答: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 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 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 太阳的一部分,于是形成了日食。 3、雷电是怎样形成的? 答:雷电是发生在天空中的大规模的放电现象。天空中的云,有的 带正电,有的带负电;当两块带不同种电的云相互接近时,就会发生 大规模的放电现象。放电时出现的电火花就是闪电,发出的声音就是 雷声。 4、什么是光合作用?光合作用对人类有何意义? 答:植物的叶子中的每一个叶绿体,都是一个小小的绿色食品加工 厂。在阳光的照射下,叶绿体可以把根吸收来的水分和由气孔进来的 二氧化碳,合成植物所需要的养料,同时放出氧气。叶的这种作用叫 做光合作用。 意义:叶的光合作用,不仅为植物制造了养料,还为动物和人的生 存提供了养料和氧气。 5、在《沉与浮》一课教学时,老师发现有些学生是先放盐,后加 水,再放土豆;而另一些同学先放水,后放土豆,再加盐;都使土豆 浮起来了,你如何看待学生这一实验步骤? 答:《沉与浮》一课土豆沉浮的实验程序,先放水与先放盐对实验 的影响不大,因为不管水与盐哪样物体先放,对溶解的盐水来说,它 的密度都不会发生改变(最好先放适量的水,再根据需要多次放盐进行 搅拌)。但对放土豆的先后时间就有一定的讲究,如果土豆提前放入水 中,在调制(搅拌)盐水的过程中,时间一长,土豆有可能会被盐水浸 润,由于盐水的高渗透作用,土豆内的水分可能会被盐水析出来,以 至于改变土豆的密度,这样就会影响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四)、案例分析 对于下述课堂上的师生对话,你有何感想? 小学科学课上,老师在介绍木星时,按照教材指出它有 13 颗卫 星。突然,有个学生否定了老师的说法:不,老师,应该是 15 颗。另 一位学生马上补充:不,是 16 颗。老师亲切地问第一位学生,你怎么 知道是 15 颗,学生答我在一本科普读物上看到的。老师接着又问另一 位学生,他回答,最近一期杂志上说是 16 颗。这位老师听了,高兴地 对同学们说,你们真了不起!课本上有些知识范围确实陈旧过时了, 老师也落后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