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年上半年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真题

2018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 (小学) (科目代码:202/202A) 机密☆启用前 姓名 准考证号 2018 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请按照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 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 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 教育作为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既要坚持统一要求,又要注 重( )。 A.学生自主 B.教师主导 C.教学相长 D.因材施教 2.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发展,这体现了义务教育具有( )。 A.公共性 B.民主性 C.免费性 D.强制性 3.儿童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连续的、不可逆的过程。 这反映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整体性 C.顺序性 D.差异性 4.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 A.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 B.少先队活动 C.品德课和各科教学 D.班主任工作 5.班主任李老师常常与学生协商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敢于 质疑。 这种班级管理方式属于( )。 A.专制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对抗型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1— — 6.作为青年教师,除了自我学习之外,也应该通过集体备课、同行研讨等教研活动分享教学 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这突出体现的教师专业能力是( )。 A.沟通与合作能力 B.激励与评价能力 C.教育教学设计能力 D.组织与实施能力 7.如果学生被蜜蜂蛰伤,教师应第一时间向伤口涂抹( )。 A.肥皂水 B.蒸馏水 C.食用醋 D.稀盐酸 8.悦耳美妙的轻音乐能使人产生春风拂面之感。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直觉 B.错觉 C.幻觉 D.联觉 9.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 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0.为了记住学过的生字词,小蓉反复抄写了很多遍。 她在学习中运用的是( )。 A.监督策略 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 D.组织策略 11.小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 这在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分类中属于( )。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表征学习 D.命题学习 12.教师经常会采用“换位思考”的方式进行心理辅导。 其背后的心理机制是( )。 A.激情 B.共情 C.热情 D.反移情 13.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思想性原则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2— — 14.为验证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老师让学生分组合作,把点燃的火柴放进装有二氧化碳气 体的瓶中,并观察瓶中的变化。 这种教学方法属于(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探究法 15.学习课文《两个铁球同时落地》后,学生对伽利略不迷信权威、追求真理的精神有了深刻 的理解。 这达成的教学目标属于( )。 A.知识与技能 B.思维与创新 C.过程与方法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课堂教学不可或缺 B.可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手段 C.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D.必然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7.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的情况,周老师上课时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删减, 增加了一些趣味性知识。 这一课程实施符合( )。 A.忠实取向 B.创生取向 C.技术取向 D.相互适应取向 18.为弥补班级授课制的不足,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的教学组织形 式是( )。 A.特朗普制 B.文纳特卡制 C.道尔顿制 D.贝尔-兰卡斯特制 19.现代课程论认为,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主要包括( )。 A.知识、技能与情感 B.难度、广度与深度 C.社会、儿童与学科 D.政治、经济与文化 20.某学校开发了一门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的课程,该课程属于(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隐性课程 D.分科课程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3—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教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2.简述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 23.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有哪些基本要求?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视频讲解 4— —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四年级班主任李老师做了一项调查,发现班上多数学生在家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衣 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 有些家长对学生劳动也不支持,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务,劳动 不仅浪费时间,而且没必要,家长完全可以代劳。 在班级开展的一些劳动活动中,李老师也发 现,学生不仅缺乏一般的劳动技能、习惯,而且缺乏劳动意识,甚至讨厌劳动。 问题: (1)结合材料谈谈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 (10 分) (2)如果你是李老师,将如何在班级开展劳动教育? (10 分) 视频讲解 5— — 25.材料: 沈老师在教学《第一场雪》时,问学生:“雪景很美,谁能把它美美地读出来? 他读的时候,大 家闭上眼睛听,体会他能不能把你带到那么美的雪景中去。 ”第一个学生读完后,沈老师问:“你 们是不是感觉自己走到雪野中去了? ”大多数学生很犹豫。 沈老师笑着说:“刚走到雪野的边上, 是不是? ”大家都笑起来。 沈老师说:“看看我能不能把大家领进去。 ”接着示范读了一遍,然后 问:“往前走几步没有? ”学生都点头说:“走了。 ”沈老师继续说道:“相信有同学会比老师读得更 好。 谁领着大家继续往前走? ”……后面的学生果然越读越好。 问题: (1)评析这一教学片断中沈老师的教学行为。 (10 分) (2)结合材料谈谈教师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10 分) 视频讲解 6— —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小题计分,40 分。考生 可按照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 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与科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 30 为体育,31 为美术)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备注:音、体、美专业的考生请从 29、30、31 题中,任选 1 小题作答。 ) 26.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视频讲解 7— — 8— — 9— —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如指导二年级小学生学习本课,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2)设计“甚至”一词的教学过程。 (20 分) (3)设计本课板书。 (10 分) 10— —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视频讲解 11— —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从算数思维过渡到代数思维的过程。 (8 分) (2)如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习这一内容,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本节课主要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 (22 分) 12— — 28.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形成的基础。 (10 分) 视频讲解 13— — (2)如何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和新授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 分) 29.请认真阅读下述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视频讲解 14— —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 (10 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结合歌曲的学习,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理由。(20 分) 15— — 30.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动作方法:右手运球向左侧变向突破时,突然改变球的方向,拍按球的右侧上方,使球从身 体右侧弹向左前侧,右脚迅速向左侧前方跨出,上体左转,前倾并探肩,换左手拍按球的左后侧 上方继续加速前行。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说明“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教学重点、难点。 (10 分) (2)如果指导水平三的学生练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3)请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不少于二种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方法并说明 理由。 (20 分) 视频讲解 16— — 31.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动物的脸 动物的脸非常生动,富有个性。 画家黄永玉画的猫头鹰就抓住了它的特点,突出了它一张 一闭的大眼睛和两道长长的眉毛,让我们对猫头鹰的特点看得清、记得牢。 猫头鹰(中国画) 1983 黄永玉 猫脸的画法: 用墨勾画眼睛、鼻子、嘴 和胡须。 用干笔浓墨擦抹出脸部的绒毛。 用湿笔淡墨渲染整个脸形。 小体验: 请 你 用 毛 笔 和 墨 表 现 动 物 的 五官和毛发。 视频讲解 17— — 艺术实践: 观 察 本 课 中 或 回 忆见过的动物的脸,参 考本课猫脸的画法,尝 试运用浓淡、干湿的笔 墨变化,大胆地表现动 物的脸。 思考与讨论: 1.说 一 说,你 喜 欢 什 么 动 物,它的面部有什么特征? 你 想用什么方法表现它? 2.动 物 的 皮 毛、花 纹 如 何 用墨色表现? 画胡须应该怎样 用笔? 评一评: 我学会了用彩墨画 动物的脸。 看 谁 画 的 动 物 的 脸夸张、概括有特点?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中国画有哪几大画科? 中国画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墨分五色,是哪五色? (10 分) 18— — (2)如指导中年段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 (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名作欣赏、技法学习”内容的新授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 分) 本书含 300 分钟系统精讲+200 分钟讲练结合,高清视频在线学,听课网址:c.offcn.com 19— — 2018 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试题(小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由于社会个体具有共性,因此教育要坚持统一要求;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性,所以教育 又要注重尊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2.【答案】A。 解析:公共性是义务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 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是国家对义务教育干预程度的一 种体现,是政府在保证义务教育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责任和功效。 “面向全体学生,实现城乡、区域和校际的均衡 发展”体现了国家着力实现教育公平,体现了义务教育的公共性。 3.【答案】C。 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是指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 到质变的过程。 题干中的叙述正是反映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是指个体在不同的年 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是指个体 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 人的身心发展的差 异性是指个体之间的身心发展以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之间,存在着发展程度和速度的不同。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我们可以运用关键词法分析题干,抓住“低级到高级”“连 续”“不可逆”这样的字眼,可知这强调的是一种顺序,进而确定此题答案。 4.【答案】C。 解析:小学德育的途径包括:①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②课外活动和校外活动;③劳动; ④少先队活动;⑤班会、校会、周会、晨会;⑥班主任工作。 其中,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校有目的、有计 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本途径。 5.【答案】B。 解析:班主任管理班级有三种类型,即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 专制型管理的特点:班主任过 于威严,时常保持一种“严打高压”态势,不能容忍学生的缺点和错误;学生的职责就是服从,即使是错误的决定 和命令,学生也必须执行。 放任型管理的特点:班主任对班级建设不做全盘规划,没有明确的班级管理目标,班 级活动缺乏针对性,遇事随机应付。 民主型班级管理的特点:班主任站在学生和班级的角度,与学生共同制定班 级目标和班级发展计划,使班级活动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作用能得以发挥;在 处理班级事务时,班主任讲民主,学生可以参与班级管理,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和意见;班级里形成团结互助、 奋发向上的良好班风。 题干表述的班级管理方式属于民主型。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班级管理方式的类型。 对每一种类型的班级管理方式,可以从教师、学生以及管理效果 三个角度进行理解。 如民主型管理方式,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树立民主平等的思想,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共同制 定班级发展计划等;从学生方面看,学生参与班级管理,起主体作用;从管理效果看,班级中形成团结互助、奋发 向上的班风。 6.【答案】A。 解析:《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关于专业能力的要求包括教育教学设计能力、组织与实施 能力、激励与评价能力、沟通与合作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 其中关于沟通与合作能力的要求包括:使用符合小 学生特点的语言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善于倾听,和蔼可亲,与小学生进行有效沟通;与同事合作交流,分享经验 和资源,共同发展;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同促进小学生发展;协助小学与社区建立合作互助的良好关 系。 题干中青年教师与同行研讨、分享教学经验等属于沟通与合作能力中的要求。 7.【答案】A。 解析:在活动时,如果被蜂蜇伤,应采取以下措施:①要镇静,不要惊慌奔跑,更不要随便扑打。 以衣物包裹头、面部等暴露部位,就地趴下,等蜂群散去再行处理;②查看被蜇处是否留有蜂刺,如果蜂刺留在 伤口内,应立即拔除;③黄蜂的蜂毒属碱性,如果被黄蜂蜇伤,伤处可涂以米醋;蜜蜂的蜂毒属酸性,如果被蜜蜂 蜇伤,则应涂以肥皂水、碳酸氢钠等碱性物质。 如果在野外,没有米醋或肥皂水,可用大量清水冲洗;④如果是多 处蜇伤,或蜇伤后引起全身症状,或有较严重的过敏反应者,应立即送医院急救治疗。 题干中说的是被蜜蜂蜇 伤,教师应第一时间选择碱性的肥皂水来涂抹。 20— — 8.【答案】D。 解析: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叫作联觉。 对轻音乐所产生 的悦耳美妙的感觉属于听觉,“春风拂面的感觉”属于触觉,音乐使人产生春风拂面的感觉是联觉现象。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感觉的基本规律。 四个选项分别是不同认知方面的心理现象。 直觉一般与直觉思 维有关,直觉思维属于思维这一范畴;错觉是一种知觉现象;幻觉属于想象的范畴。 根据题干中“使人产生…… 之感”可判断出本题考查的是感觉这一范畴。 9.【答案】C。 解析:趋避冲突是指同一目标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人既希望接近,同时又不得不回避,从 而引起的冲突。 该题中只存在当班干部这一个目标,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说明这一目标对小英有吸引 力;小英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说明这一目标对小英有排斥力。 这是典型的趋避冲突。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意志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的常见类型包括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和多 重趋避冲突。 每种冲突所对应的表述有一定的特点。 双趋冲突的表述中含有“既想……又想……”的含义。 双避 冲突的表述中含有“既怕(不想)……又怕(不想)……”的含义。 趋避冲突的表述中含有“既想……又怕(不想)……” 的含义。 多重趋避冲突的表述中的趋避冲突因素为两个以上。 10.【答案】B。 解析: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 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反复抄写是在重复学过的生字词,属于复述策略。 11.【答案】D。 解析:奥苏伯尔将学习分为符号学习、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 命题学习就是学习句子中由若干 概念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即学习若干概念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 180 度”是三角形、内角和等几个概 念联合所构成的复合意义,属于命题学习。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分类。 针对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 首先,符号学习也叫作表征 学习,那么根据单项选择题的题目要求,可以排除 B、C 两项。 概念学习,通常是学习一个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关键 特征,由此排除 A 项。 12.【答案】B。 解析:共情也称同理心,在心理咨询中,它是指咨询师能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 受,达到对当事人境况的心领神会。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它是指教师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来认识其思想,体验其 情感,并产生共鸣,即做到换位思考。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心理辅导中的重要概念。 对于一些重要概念,我们需要明确其基本含义以及应用的范 畴。 激情是情绪的表现形式之一,并不是心理辅导中的相关概念,可以排除。 共情就是咨询师对来访者内心世界 的理解及体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 在心理咨询中,热情是指咨询师助人愿望的真诚流露。 咨询师 热情、耐心、周到、细致的态度能使求助者感受到咨询师的关心、温暖。 反移情是指咨询师把对生活中某个重要 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来访者身上的过程。 13.【答案】B。 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他们 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的同时,充分发展自己的创造能力与创造性人格。 苏格拉底 的“产婆术”强调通过启发式对话来激发和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正确答案,这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启发性教学原则。 关于启发性原则,可以识记与其相关的一些著名教育思想。 孔子 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他提倡“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启发”一词的来源。 《学记》中“道而 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要求,第斯多惠的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 理”,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14.【答案】A。 解析: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 事物和现象发生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 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 进行示范性实验,或利用现代化视听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巩固知识的方法。 以上两种教学方法的区别之 一是进行实验的主体不同,根据题干中“学 生 分组合 作”可 知 实验 的主体 是 学 生,题 干 中 的 教 学 方 法 属 于实 验法。 15.【答案】D。 解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引起积极的态度体验,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理解了追求真理的精神,这属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范畴。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教学三维目标的含义。 三维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 21— — 值观目标。 我们可以结合教学目标对学生在不同方面所起的作用进行理解。 知识与技能目标强调学生掌握了哪 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目标突出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重在学习的过程和学会的学习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强调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形成的价值观念。 16.【答案】C。 解析:现代教育技术是指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的 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现代教育技术正在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课堂教 学,但它不能替代传统的教学手段,它对课堂教学起辅助作用。 正确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教 学效率,但如果使用不恰当,反而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率。 17.【答案】D。 解析: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①忠实取向,这种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 的过程,衡量课程实施成功与否的基本标准是课程实施过程实现预定的课程计划的程度。 实现程度高,则课程 实施成功;实现程度低,则课程实施失败。 ②相互适应取向,这种取向认为课程实施过程是课程计划与班级或学 校的实践情境在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组织模式诸方面相互调整、改变与适应的过程。 ③创生取向,这种取向认 为真正的课程是教师与学生联合创造的教育经验, 课程实施本质上是在具体教育情境中创生新的教育经验的 过程,既有的课程计划只是供这个经验创生过程选择的工具而已。 周老师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 出删减和调整,符合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 18.【答案】A。 解析:特朗普制又称“灵活的课程表”,它是美国教育学教授劳伊德·特朗普于 20 世纪 50 年代 提出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把大班上课、小组讨论、个人自学结合在一起,以灵活的时间单位 代替固定统一的上课时间。 大班集体教学,由优秀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给几个平行班统一上课;之后的小 组课,由 15~20 人组成一个小组,研究讨论大班课上的教学材料;最后由学生个人独立自学、研习、完成作业。 这 种教学形式兼容了班级授课、分组教学与个别教学的优点。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常见的教学组织形式。 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内容需要考生准确记忆。 很多以人名命 名的教学组织形式,在记忆其内容时容易出现混淆,因此需要总结一定的方法,辅助记忆。 如下列教学组织形 式,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学生的自主性,那么可以按照学生自主性的程度的大小,进行如下排序记忆:①贝尔- 兰卡斯特制,教师从学生中选出导生,由导生去教其他学生,可以看作教师的间接指导,学生自主性较小;②特 朗普制,允许学生的自主研究,但辅助设置两种形式,大班教学和个别教学;③文纳特卡制,学生自主学习是一 个部分,另一部分还设置培养学生社会意识的课程;④道尔顿制,学生自主学习,但要接受检查;⑤设计教学法, 学生自主设计教学内容,学生的自主性非常高。 另外,也可以这样进行记忆:贝尔-兰卡斯特制也称为“导生制”, 所以导生在这里起到一定的作用;“道尔顿制”中学生需要有自我领悟的能力,可以把教学组织形式的名称和其 内容合为“顿悟”;贝尔-兰卡斯特制这是两个人名字的合成,对应地,这个教学组织形式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设 计教学法”可以联想“谁设计,设计什么”。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方法只是为区分相似内容。 每一教学组织形式内 容的准确表述还需要结合教材完整记忆。 19.【答案】C。 解析:儿童、社会及学科特征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这三个要素具体包括:①学生的年 龄特征、知识、能力基础及其可接受性;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发展水平;③学科特征。 20.【答案】B。 解析: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的不同,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其 中,地方课程是地方教育主管部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基础,在一定的教育思想和课程观念的指导下,根据地方 经济、特点和文化发展等实际情况设计的课程,它是不同地方对国家课程的补充,反映了地方社会发展状况对 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要求。 校本课程实质上是一个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民主决策的过程,校本课程的 主导价值在于通过课程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 题干中的课程是由学校开发的,目的是展示当地特色,属 于校本课程。 考点点拨:本题考查课程的类型。 本题在题干中设置了干扰信息“介绍当地风俗、物产与人物”,易被错选为 “地方课程”。 在进行分析判断时,需要抓住的信息是不同课程的开发主体。 国家课程是国家开设的,地方课程是 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设计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或教师为主体设计开发的。 由学校这一开发主体,可以判断题干 中叙述的课程属于校本课程。 22— —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1)尊师爱生。 尊师与爱生是相互促进的两个方面。 教师通过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换取学生发自内心的 尊敬和信赖,而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信赖,又可激发教师更加努力地工作,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气氛和学 习条件。 (2)民主平等。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3)教学相长。 教师应促使自己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同时,在教育过程中向学生学习,主动了解学生,改进 教育教学方式。 (4)心理相容。 心理相容是群体成员在心理和行为上的彼此协调一致和相互理解。 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表现 为师生之间关系密切、感情融洽、平等合作的和谐人际关系。 22.【参考答案】 学习迁移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 (1)相似性。 这主要是指学习材料之间的相似性和学习情境的相似性。 (2)原有认知结构。 这主要包括学习者的背景知识,原有知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学习策略的水平。 (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心向与定势常常指的是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 力准备状态。 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 定 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 除前面所涉及的影响迁移的一些基本因素外,诸如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 助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 23.【参考答案】 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的基本要求包括: (1)问题的范围。 合理确定问题的范围,需要考虑问题是用于小范围的典型调查还是大范围的统计调查等。 (2)问题的内容。 问题对研究目的应具有较好的覆盖。 (3)问题的数量。 问题的数量要适度,即通过控制时间保持被调查者对问卷的兴趣和认真态度。 (4)问题的文字表达。 问题要准确、简明扼要、通俗易懂。 (5)问题的排列顺序。 问题应分类清楚、层次分明、合乎逻辑。 (6)问题中隐含的心理因素。 问题不应具有暗示倾向;问题不要涉及个人隐私程度较深而使填答者不愿直 接回答。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劳动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进行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劳动教育能促进学生优良品德的发展。 材料中,学生表现出“缺乏劳动意识,甚至讨厌劳动”,表明其 没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 进行劳动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态度, 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其次,劳动教育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促进智力发展。 材料中,家长认为学习才是孩子的主要任 务,劳动浪费时间。 然而,在劳动实践中,学生手脑并用,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结合起来,其想象和思维能力得 到激发,智力得到发展。 在劳动实践中,学生接触到的生产实践中的各种问题,能够促进他们对问题的研究,激 发他们的创造力。 劳动实践也有助于学生发展不同方面的素质。 最后,劳动教育可以促使学生增强体质,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有些学生几乎从来不干家务活,过着 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这不仅不利于其 独 立性 和 自觉性 的 成 长,久而久之,也 会对其 身体 发展产 生消 极影响。 学生参加适度的劳动,不仅能锻炼肌肉、骨骼,促进新陈代谢,而且能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增强自 身体质。 23— — (2)如果我是李老师,我会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学生开展劳动教育: 第一,让学生学会尊重劳动和尊重劳动者。 利用五一国际劳动节、教师节、妇女节等节日教育学生尊重身边 的劳动者;组织学生参观工厂、农场,组织学生阅读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让学生体会劳动者的生活,让学生认 识到劳动是光荣的、劳动创造生活。 第二,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体会劳动的乐趣。 与学生家长沟通,号召家长安排孩子进行家务劳动; 组织美化校园集体劳动,带领学生进行植树、栽花、清扫落叶等劳动,并用照片和影像记录劳动场景,分享劳动 过程中的点滴心得,让学生体会劳动的乐趣。 第三,鼓励学生制订劳动计划,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鼓励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将自己每一学期参加劳动的 计划写出来(比如每周在家要做些什么劳动,在学校要参加什么劳动),定期举行劳动分享的主题班会,以敦促 学生坚持劳动,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5.【参考答案】 (1)沈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同时也践行了新课改的相关理念,值得我们学习。 首先,沈老师的教学过程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 启发性教学原则强调通过教师的引导,创设情境,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材料中,沈老师通过逐步启发,把学生引入“雪景”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 积极思考,领悟课文内容。 其次,沈老师践行了新课改的教学观、学生观的相关要求。 新课改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关注学生的情感体 验和感受,把学生看作是发展中的人,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 材料中,沈老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课堂的 构建,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发了学生的情感共鸣。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 价和纠正的作用。 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 生观、世界观的形成。 在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情境,鼓励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教师要善于吸引学生的兴趣,鼓励 学生积极学习、主动参与;善于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出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善于洞察学生的内 心世界,尊重学生的个性和才能;善于引起学生在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鼓励学生大 胆创新,同时为学生创设自我表现的机会,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的体验。 材料中,沈老师并不是一开始就强制学 生按照自己的思想来学习,而是先让学生来体会“雪景”的美丽,当遇到问题时,为学生示范朗读,从而把教师的 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紧密结合起来。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①能够认读 7 个生字,会写 8 个生字。 ②朗读课文,体会并思考词语“甚至”的用法,理解并积累“地”字结构短语。 ③掌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尝试复述课文情节。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以读促思,在反复朗读、对比朗读中体会思考“甚至”“成百上千”等词语的意思。 ②合作探究,理解文句“这条小鱼在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体会作者对小男孩的敬佩之情,学会对他人的正确行为表示敬重。 ②感悟小男孩对生命的爱护与珍重,培养保护小动物、珍惜生命的意识。 24— — (2)词语“甚至”的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导入语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每当海水上涨的时候,就会有许许多多小鱼被海水带上沙滩玩耍;但是当 海水退回大海里时,有一些小鱼却被大海忘在了沙滩上……(学生质疑)老师刚才听到有同学说,不是大海忘记 带小鱼回家,而是小鱼被浅水洼困住回不了家。 说得真准确啊! 看来这位同学昨天一定认真预习了我们今天要 学习的这篇课文———《浅水洼里的小鱼》。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这些被困在浅水洼里不能回家的可怜的 小鱼。 (课件出示课本插图,学生看图理解“浅水洼”的意思。 教师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导入语 2:看来同学们都明白什么是“浅水洼”了。现在,老师请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一条被浅水洼困 在沙滩上的、无法回家的小鱼,你躺在沙滩上,被太阳晒干了水分,会是什么感觉呢? (学生思考,积极发言,教师 引导并加以评价)是啊,小鱼会想家,会因为缺少水分而十分痛苦,甚至会失去生命。 多么可怜的小鱼啊! 课文里 的小鱼们的命运又是什么样的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从课文中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1.教师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时,可请教文下的“大枫叶”或向老师、同学寻求帮助。 3.同桌互读课文,相互正音。 (重点关注生字“至、死、叨念”等翘舌音和轻声;引导学生运用记笔顺识字、部件组合识字等方式认识生字 “甚、至”) 4.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明确:一个小男孩一次次地弯腰捡起浅水洼里的小鱼,把它们一条条扔回大海。 5.合作讨论,思考小男孩为什么说“这条小鱼在乎”? 明确:每条小鱼的生命都只有一次,因此小鱼肯定很在乎自己珍贵的生命。 小男孩知道小鱼的生命是有限 的,所以珍惜小鱼的生命。 小男孩说“这条小鱼在乎”,其实表现出的是小男孩对小生命的在乎与爱护。 三、随文识字,指导朗读 教师重点导读第 1 自然段,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1.学生自读第 1 自然段,读完后说说内心有何种感受。 明确:难受、同情,觉得小鱼很可怜。 2.学生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并在文中做记号:第 1 自然段中的哪些句子或者哪些描写让你觉得小鱼很可 怜、很值得同情呢? 3.指名学生朗读做记号的句子,思考:你是通过什么词语或是什么情景的描写体会到小鱼可怜的呢? (学生小组交流,踊跃发言;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关注文段重点,并相机出示课件) (1)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百条,甚至有几千条。 ①教师出示修改后的句子———“被困的小鱼,也许有几千条,甚至有几百条”引导学生与原句对比,思考该 句能不能替换原句,体会词语“甚至”的递进作用。 明确:不可以修改。 因为“甚至”表示递进,强调“甚至”之后所接的内容在数量上更多、在程度上更深等,所以 “甚至”后所接的小鱼的数量应该比之前的要多。 这样写,更能体现出被困小鱼的数量多,从而引发读者的同情。 ②尝试造句:你能用词语“甚至”再造一个句子吗? (教师引导:老师在上课之初说过一句话———小鱼会因为缺少水分而十分痛苦,甚至失去生命。 学生思考并 自由发挥,教师适时指导) (2)用不了多久,浅水洼里的水就会被沙粒吸干,被太阳蒸干。 这些小鱼都会干死。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想象小鱼的可怜处境与结局,使学生与文本内容产生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同 情心) 25— — 四、熟能生巧,反复认写 1.学生观察生字,教师范写生字“至”,学生认读并书写。 2.引导学生发现“至”第三横是主笔,书写时应写长一些,这样整体间架结构才会显得更稳妥。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相机指导。 五、联系生活,启发思考 结束语:同学们,文章中的小男孩面对受困的小鱼们时,是那样的坚持不懈而充满爱心。 那么,如果你们在 以后的生活中看到了受伤或受困的小动物,你们会怎么做呢? 你们以前有没有过救助小动物的经历呢? 大家回 去好好思考或者回忆一下,下节课我们来共同交流我们与小动物的故事。 (3)教学板书 浅水洼里的小鱼 小鱼→被困沙滩→会干死 男孩→沙滩捡鱼、扔鱼→小鱼得救 (弯、捡、扔) 主题:保护动物,珍爱生命 27.【参考答案】 (1)从算术思维到代数思维的转变,是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算术的基本对象是数,包括 数的表示、数的意义、数之间的关系、数 的 运 算 等。 代 数 中 的 基 本 对 象 除 了 数,还 有 更 具 广 泛 意 义 的 基 本 对 象———符号,这是代数不同于算术的典型特征。 本节课用字母表示数,就是在学生认识数,计算数与数之间的 运算的基础上,用符号来代替数,创设实际生活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从而学会用方程解决 问题的过程。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准确用字母表示数,并能够根据列出的式子准确求出指定年份的爸爸年龄。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的学习活动,初步体会“字母表示数”的简洁性,初步完成 思维水平的提升,从数的具体到字母抽象的过渡。 为完成从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过渡做铺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的学习活动,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提升学习数学的 兴趣。 (3)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板书标题《字母表示数》让学生齐声朗读一遍并提问:字母是什么? 有没有同学能够列举几个字母呢? 用字母表示数,数与字母之间又能碰撞出哪些火花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怎样用字母表示数。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问题入手,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明确探究目标。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自己与爸爸年龄的关系》的图片,组织学生仔细阅读图片中的父女的对话,并提问: ①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②当小红 1 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当小红 2 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当小红 3 岁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岁?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填表。 继续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式子只能表示某一年爸爸的年龄,你能用一个式子表 示出任何一年爸爸的年龄吗? 根据以上信息,组织学生以前后桌为学习小组,展开讨论,并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全班交流汇报。讨论时间 8 分钟。 学生代表回答讨论结果:a+30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思考:a 表示什么? 30 表示什么? a+30 表示什么? 想一想 a 可以是哪些数? a 能 26— — 是 200 吗?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结论:a 表示小红的年龄,所以所取的数要符合生活实际。 教师组织学生回答教材下面的问题:当 a=11 时,爸爸的年龄是多少?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当 a=11 时,a+30=11+30=41。 【设计意图】 教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的一般方法,同时理解式子中字母所代表的数是 有一定限制的,并根据字母的取值,求出整个式子的值。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组织学生念儿歌:1 只青蛙 1 张嘴,2 只眼睛 4 条腿。 2 只青蛙 2 张嘴,4 只眼睛 8 条腿。 3 只青蛙 3 张嘴,6 只眼睛 12 条腿…… 教师提问:我们能念完吗? 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设计意图】 设计富有趣味性、针对性的练习使枯燥的数学教学充满了活力,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真正 体现了“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环节四:课后小结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请同学们课后找一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今天所学到的知识。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知识、思维方法进行全面回顾梳理。 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全 面概括的能力。 28.【参考答案】 (1)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方面整体发展 的基础之上。 语言技能和语言知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以及用于表达常见话题和 功能的语言形式等。 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 综合运用能力。 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 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2)TeachingAims Knowledgeaims: ① Studentscanmasterthenewwords“Singapore,Thailand,UK,Japan”. ② Studentscanmasterthesentencestructures“Children’sDayisonthe...dayof...” ③ StudentscanlearnthedifferentcustomsanddatesofChildren’sDayindifferentcountries. Abilityaims: ① StudentsareabletoanswerthecustomsanddateofChildren’sDayindifferentcountriescorrectly. ② StudentsareabletolearntotalkaboutChildren’sDaywithothers. Emotionalaims: ① Afterthislessonstudentswouldliketolearnmorefestivalcustomsofdifferentcountries. ② StudentscanbemoreinterestedinlearningEnglishandsharingtheirknowledgeobtainedwithothers. (3)Step1Lead-in ① Playthesong“HappyBirthday” forthestudentsandaskthequestion:Whenisyourbirthday? ② PlaythevideoofcelebrationsofChildren’sDay,andaskstudentstothinkthatwhenChildren’sDayisin China. 【设计意图】 通过儿歌和视频营造和谐的英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学习状态。 27— — 同时以相关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唤醒学生对日期表达法的记忆。 Step2Presentation (1)Wordslearning ① LookandGuess Write down the new words on the blackboard. Teacher uses the flags and the pictures of people of different countriestoexplainthenewwords (Singapore,Thailand,UK,Japan)andaskstudentstoguess.Oncetheycomeup withtherightanswer,rewardswillbegiven. ② Pointandsay Ask one student to say a new word they just learnt, and another student needs to point the picture on the blackboard. 【设计意图】 把图片和单词进行匹配,学生可以更容易地记住这些新单词的含义,也为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做好铺垫。 (2)Sentencelearning ① Askstudents “WhenisChildren’sDayinChina?” and explain the sentence in Chinese. Help students to answer“InChina,Children’sdayisonthefirstofJune.” Thosetargetlanguagesneedtobewrittenontheblackboard. ② Leadstudentstoreadthepassageandexplainthemeaningofeachsentenceinthemeantime. ③ Thenplaythetapeofthepassageandaskstudentstodo“Trueorfalse”. 【设计意图】 通过学生熟悉的中国儿童节来开展对话,易于学生理解其他国家儿童节的日期。 同时,通过朗读课文和解 释句子含义,加深学生对新句型及不同国家间的文化差异的理解。 29.【参考答案】 (1)歌曲特点 《火车开了》是一首活泼、欢快的匈牙利儿童歌曲。 全曲为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构成,2/4 拍,大调式。 歌 曲一开始就采用火车开动时“咔嚓咔嚓”的声响的象声词,第二句又采用完全重复的手法;第三句在高音区进 行,配以舒展的节奏,与前面的乐句形成对比,好像火车在迅疾地飞驰,也表现出火车司机在开动火车时的自 豪感;最后一个乐句先在大调式主和弦上分解进行,而后级进下行至 C 大调主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 以更加深刻地了解二分、四分与八分音符时值长短的不同,歌词简练通俗,有利于学生生动、形象地模仿火车 的声音。 (2)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歌曲《火车开了》,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树立乐于助人、遵守火车出行相关制度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采用欣赏法、互动法和小组合作等方法,体会歌曲的节奏,主动参与课堂实践活动,提高学唱歌曲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目标: 准确地唱出歌曲的节奏时值,明确二八节奏型和二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用轻巧的声音清晰、准确地演 唱歌曲。 (3)“节奏练习”教学环节 1.八分音符 (1)教师带领学生有节奏地朗诵歌词,请学生思考:火车行驶时的运动规律是什么? 学生发言。 (连贯的或间断的) (2)教师:火车运动的规律是连贯且平均的,我们演唱“咔嚓咔嚓”时应该体现出火车的特点。 (请同学们演 唱 1—2 乐句) 28— — 2.二分音符 (1)问题:火车是一直在跑着的吗? 它会停滞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得出答案:火 车会进站停车。 ) (2)教师:每行乐谱的最后一小节需要延长一个长音,是不是仿佛火车进站了一样,要做短暂的休整。 (引导 学生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凸显和八分音符时值的不同。 ) 3.板书 学生根据音频演唱歌曲旋律,教师在黑板上写出两个节奏型的写法,引导学生准确演唱。 4.教师弹琴,学生跟唱歌曲。 指导学生演唱出歌曲 2/4 拍的强弱规律。 (教师带领学生带入情感,引导学生用 弹性、跳跃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 5.请学生分小组为歌曲创编歌词进行演唱,引导学生自己编创肢体动作(拍手、跺脚、拍肩等),请小组进行 表演,而后进行生生评价、教师评价。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验,火车会在轨道上疾驰也会进站停车,以此带领学生体会八分音 符和二分音符的时值长度区别;之后,引导学生跟音频演唱歌谱进行体会,并将典型的节奏写在黑板上;接着带 领学生演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节拍强弱规律,使学生的演唱更具韵律感;最后,引导学生思考歌曲表达的情 感。 通过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可以用弹性、跳跃的声音来表达歌曲欢快的情绪。 这样的设计使学生可以循序渐 进,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 同时,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学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 程中来,从而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30.【参考答案】 (1)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按拍球的位置准确,跨步、转体、前倾、探肩等动作协调连贯。 教学难点:手脚配合协调,节奏清晰。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复述出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85%的学生 能 够 流 畅、准 确 地 做 出 动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比赛、练习等方法,提高控球的能力以及速度、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勇敢、果断、顽强的团队精神,并形成尊重对手、勇于承担责任的良好体育品质。 (3)行进间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练习方法 ①原地运球。 【设计意图】 教学前多做提高控球、运球能力的练习,以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控球、运球能力,并且能使学生清楚自己的 运球水平和能力,从而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 ②行进间运球。 【设计意图】 由原地运球强化巩固学生的运球手法,在行进间运球练习中,先进行直线运球再做体前变向换手运球便于 引导学生观察和体会两种运球技术的不同点,让学生进一步明确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动作要领。 ③行进间曲线运球接力。 【设计意图】 设计游戏可以增强学生练习的趣味性和对抗性,激发学生练习兴趣。 比赛可以检验学生的练习效果,提高 学生运球能力,进而让学生在课堂学练中提高实战运用的能力。 31.【参考答案】 (1)①中国画分三大画科,分别是:山水画、花鸟画、人物画。 ②通常,中国画有工笔、写意、工兼写三种表现 形式。 ③墨分五色指的是“焦、浓、重、淡、清”或“浓、淡、干、湿、黑”。 29— —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中国画中锋、侧锋用笔方法以及干湿浓淡的墨色方法,生动地表现动物的脸部特征 与情趣。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描述、分析、实践掌握绘画步骤和用笔、用墨方法,大胆地对动物的脸进行夸张 与表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之情,逐渐形成人与动物、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可持 续发展意识。 (3)“名作欣赏、技法学习”新授教学活动 活动一:名作欣赏 教师展示绘画作品《猫头鹰》,引导学生欣赏并思考:作品运用了什么绘画形式? 作品中的猫头鹰与生活中 的猫头鹰有什么不同? 学生观察思考并回答。 教师总结:以中国画的创作形式进行创作,作品中的猫头鹰显得更生动,更具有活力。 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观赏作品并讨论回答:画家运用了什么笔墨技法来表现猫头鹰? 学生交流探讨并回答。 教师总结:以湿笔浓淡结合的方法画身体,以中锋浓墨勾眼圈、点眼睛。 画家表现注重中锋侧锋用笔,墨色 注意干湿浓淡的变化。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对比的方式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回归生活,从而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动物的情感,并且通过层 层深入的问题更好地激发学生对水墨动物的理解。 活动二:技法学习 教师以小猫为例,进行示范讲解。 ①脸型———先用几笔淡墨画出小猫的脸型。 ②五官———在脸的中间位置用淡墨中锋勾出眼睛的外形,在眼睛下方中间的位置用侧锋画出鼻子和嘴,为 了使眼睛更有神,再用重墨画眼珠。 ③毛———淡墨以皴擦法表现小猫脸部短而硬的毛。 然后,笔锋蘸淡墨,笔尖蘸少量浓墨,以侧锋按压在一 张废纸上,使笔尖水分变少并形成扁平的“散锋”,在小猫头顶及耳朵周围用毛笔的“散锋”适当添画短而稀疏 的毛。 教师让学生描绘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在学生绘画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掌握笔墨技法的程度并进行指导。 绘画完成后,教师点评、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示范的方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加直观地引导学生学习,解决技法上的难点。 本书含 300 分钟系统精讲+200 分钟讲练结合,高清视频在线学,听课网址:c.offcn.com 30—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