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非判断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非判断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非判断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5) 盗传必究 一、是非判断题 1. 在幼儿园五大课程领域中,语言教育起着核心与灵魂的作用。(x ) 2. 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V ) 3. 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焦虑型儿童的表现。(X ) 4. 互助行为已经比较普遍地存在于幼儿的社会行为之中。(V ) 5. 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V ) 6. 游戏是学前儿童实践的主要形式之一。(V ) 7. 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X ) 8. 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是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X ) 9. 在游戏和区域活动中,教师为儿童提供的材料越丰富越好。(X ) 10. 幼儿园应把对本班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X ) 11. 由于认知发展方而的不成熟,年幼的幼儿基本上无法严格遵守规则。(V ) 12. 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是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J ) 13. 超超在擦自己的桌子时把抹布里的水挤在教室的桌子上,后又边胞边挤水,把教室的地板弄湿一 大片,老师制止了他的行为,并要求他拿干抹布把弄湿的桌子和地板擦干净。老师对超超行为的指导方法 属 于自然后果法。(X ) 14. 以人为指向的,攻击的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种类型的攻击性行为是敌意性攻击。(V ) 15. 使用代币疗法时,当幼儿的目标行为反应达到期望满意程度后,应继续使用代币。(X ) 16. 直接学习是个体对刺激作出反应并受到强化而完成的学习过程。(V ) 17. 在柯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第 3 阶段的特征。(V ) 18. 儿童对陌生人表现出积极的兴趣,这在依恋类型中属安全型儿童的表现。(V ) 19. 3 岁儿童的羞愧感已经与恐惧感完全分离。(X ) 20. 儿童亲社会行为并非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必然增多。(V ) 21. 表现性目标追求的是儿童在教育过程中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V ) 22. 儿童与自我的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V ) 23. 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是指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V ) 24. 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旦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 地 批评。(X ) 25.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就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X ) 26. 一般幼儿不存在行为问题,只有少数幼儿存在行为问题。(X ) 27. 幼儿“说谎”的原因之一是,他们还没有学会区分真实与不真实。(V ) 28. 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 找 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相关后果法。(X ) 29. 强化法既能形成道德他律,也能帮助幼儿形成道德自律。(X ) 30. 使用代币疗法时,代币必须是马上可以利用的实物或象征性的东西。(J ) 31.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渗透性教育。(J ) 32. 通过观察他人行为也可以产生学习,这是弗洛姆的一个重要观点。(X ) 33. 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一般发生在 9 个月左右。(X ) 34. 儿童的共情能力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V ) 35. 在游戏中经常出现的违规行为并不是儿童刻意为之,而是受限于他们的思维与认知水平。(V ) 36. 我国的教育目的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 (X ) 37. 教师直接告诉儿童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去做什么。这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的正而教育原则。(V ) 38. 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基础进行教育内容的组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主要策略。 (X ) 39.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陈述方式是符合 要求的。(X ) 40. 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分享行为最为常见。(X ) 41. 幼儿为了获得某个物品而作出抢夺、推操等动作,这属于敌意性攻击性行为。(X ) 42. 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是指导攻击性行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V ) 43. 使用自然后果法时,幼儿不一定能够体会到自身的行为与后果之间的关系。(V ) 44. 强化法关注的是行为的表现而不是行为的原因。(V ) 45. 婴儿自我认识的发生的趋势是:戏物(镜子)一相倚性探究一与镜像“伙伴”游戏一自我认识出 现。(X ) 46. 研究发现,让 2-4 岁幼儿对某种信号不作反应比让其作出反应更为困难。(V ) 47. 小朋友分点心时水泼在地上了,扫地时垃圾没扫干净并旦把墙壁弄脏了,对此,教师应进行严厉 地 批评。(X ) 48.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V ) 49.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V ) 50. 在运用角色粉演法时,教师应该经常为儿童在活动中分配角色。(X ) 51.当别人遇到困难或不适时,教师要引导学前儿童体验他人的情绪,从而使其产生安慰、帮助他人 的 行为。这一做法体现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情感支持原则。(V ) 52. 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这是陶冶法的要求。(V ) 53. 区域活动应该像教学活动一样有严密的计划。(X ) 54. 幼儿不愿与同伴接触,不会自己穿衣、吃饭等,都是行为不足的表现。(V ) 55. 幼儿表现出来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德行为。(X ) 56. 羞愧感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因此,让幼儿长久地处于羞愧感中对促进幼儿的社会化是有益的。 (X ) 57. 幼儿园应当将对学前儿童的评价结果与年终或学期对教师的评价结果挂钩。(X ) 58. 对父母的交往方式进行训练是指导攻击性行为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V ) 59. 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 找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相关后果法。(X ) 60. 消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是指教师言行举止的表率作用。(V ) 61 .在柯尔伯格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理论中,“好孩子定向”是其第 2 阶段的特征。(X ) 62. 社会性微笑是婴儿的情绪社会化的开端。(V ) 63. 共情对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不会产生抑制作用。(X ) 64. 小班和中班儿童只在成人面前才感到羞愧,大班儿童在同伴面前也会感到羞愧。(V ) 65. 儿童内疚感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外部的社会规范和成人的要求。(X ) 66. 在游戏中经常出现的违规行为并不是儿童刻意为之,而是受限于他们的思维与认知水平。(V ) 67. 儿童与自我的关系是所有社会关系的基础。(V ) 68.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应建立在学前儿童已有的经验基础上。(J ) 69. 尽可能让环境说话,让行动说话,避免过多的言语说教。这是陶冶法的要求。(V ) 70. 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随机性和无意性的特点。(V ) 71. 在角色扮演中,教师不可以通过扮演其中的角色参与到活动中。(X ) 72. 游戏活动和区域活动都是学前儿童自愿自主参加的活动。(V ) 73. 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教学活动设计中,“培养幼儿自我保意识”这样的教学目标陈述方式是符合 要求的。(X ) 74.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评价就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的评价。(X ) 75. 学前儿童说的话不符合实际情况,这就是说谎行为,教师应对其进行必要的批评教育。(X ) 76. 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发展的过程,需要经历三个阶段,其中第三个阶段是他律 道德阶段。(X ) 77. 个体的自言自语及言语的内容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V ) 78. 婴儿的陌生人焦虑一般发生在 3 个月左右。(X )。 79. 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V ) 80. 我国学者的研究发现,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V ) 81. 允许学前儿童犯错误,这是贯彻好实践性原则的要求之一。(V ) 82.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首要依据。(V ) 83. 教育内容的安排要尽量从孩子们有丰富感性经验的内容开始,逐步加入新的经验内容。这主要体 现 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由易到难”的原则。(X ) 84. 依据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面教育原则,教师对儿童的优点和进步要进行频繁地鼓励和表扬。 (X ) 85. 运用共情训练法时,教师应与儿童一起真正投入情感,不能成为旁观者。(V ) 86. 运用行为评价法时,行为反馈要及时出现在学前儿童好的或不良的行为之后。(V ) 87. 区域活动应该像教学活动一样有严密的计划。(X ) 88. 一般幼儿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行为问题,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V ) 89. 幼儿的自私行为是一种不良品德行为。(X ) 90. 小强与一位小朋友发生了矛盾,便骂了这个小朋友,老师并没有干涉。过了一会儿,当小强再去 找 那位小朋友玩时,这位小朋友不愿意和他玩了,老师所采取的这种方法属于相关后果法。(X ) 二、简答题 1.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情感支持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情感支持原则是指通过爱与关心来建立教师与学前儿童闯的双向接纳关系,为学前儿童的社会性 发展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促进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坚持这一原则是因为学前儿童的社会学习具有强 烈的情感驱动性。 实施该原则应注意两点:(1)投入积极的情感,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但要注意把握分寸,不能溺爱 或偏爱;(2)激发儿童良好的社会情感,以此带动儿童社会认知和社会行为的发展。为此,教师必须投入 真情实感。 2. 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 答:(1)共情。一般认为,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即由他人的情绪情感引 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共情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并对攻击 性 行为的产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2) 羞愧感。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 公 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它是道德良知发展的基础。 (3) 内疚感。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产 生 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与羞愧感的差别在于它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行为达不到自己内心理想要求时 产 生。而羞愧感更多是因为达不到外部要求时产生。 3. 应从哪些方面对社会教育活动中的儿童学习进行评价? 答:(1)儿童对教育活动的参与度。主要评价在教育活动的进行过程中幼儿的卷入程度,以及在学习、 探索、表达表现活动中的积极性、能动性程度等。 (2) 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情感态度。主要评价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情绪状态,包括在活动中表 现 出来的学习态度、情感语言、动作等。 (3) 儿童在教育活动中的互动程度。主要涉及对幼儿在教育活动过程中与他人互动交流状况的评价, 包括活动中与他人的合作交流与互动的次数、形式及有效性等方面。 (4) 儿童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的学习习惯。主要评价教育括动中幼儿对学习 i 探索活动的坚持性; 克 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善于倾听他人、接纳他人意见以及与他人友好合作、交流协商等方面的水平。 4. 筒述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答:同伴交往是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同伴间的相互作用促进了幼儿社会行为的发展,加 速 了幼儿社会化的进程。主要表现在:(1)同伴关系构成了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 伴 关系是满足社交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 念和 人格的发展。 5. 简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要有效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 学前 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予一 定指导。 6.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正常行为的标准。 答:(1)幼儿能逐步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2) 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须与年龄相称。 (3) 幼儿能正确处理与同伴的关系。 (4) 幼儿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能逐步学会遵守纪律,能憧得奖惩的意义,并能遵守基本的社会规则。 (5) 幼儿社会性行为与当地的社会文化相适应。 (6) 幼儿通过学习能掌握、使用所处社会的语言等,能参与社会生活及相互交往。 7. 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 答:(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 展是 非同步、非等速的;(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 响;(4) 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8. 筒述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的基木特征。 答:(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 (4) 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9.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评价的意义。 答:(1)它有助于教师深入、客观、全而地了解本班学前儿童的发展现状。(2)它有助于帮助教师 更细 致地了解每一位学前儿童,为因材施教提供帮助 o (3)它有助于家长了解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状况, 了解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4)它有助于教师在了解学前儿童的基础上,改进幼儿园教育过 程,使 学前教育更适合每个学前儿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 10.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目标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答:第一,自我系统的发展,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尊心与自我价值感、成就感与好胜心、自 信 心、主动性、独立性、自制力与坚持性等。 第二,情绪情感发展,包括:一般情绪状态、情绪情感表达与控制、同情心、责任感、好奇心与兴趣。 第三,社会交往发展,包括:交往态度、交往能力(合作、轮流、分享、遵守规则、解决冲突)人际 关 系等。 11. 简述导致幼儿发生攻击性行为的社会认知因素。 答:(1)攻击性幼儿对自己和他人能力的认知不全面。(2)攻击性幼儿对攻击后果持有攻击合理的 信念。 (3)缺乏社会问题解决策略。(4)攻击性幼儿对他人意图倾向于敌意性归因认知。 12. 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正而教育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正而教育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原则。其核心是,在尊重的前提下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在肯定的 前 提下对学前儿童的行为作出补充和修正,在维护学前儿童的白主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渗透课程的要求。 (1) 以积极的方式对学前儿童提出要求;(2)创设积极的环境;(3)树立榜样;(4)以鼓励表扬 为主。 13. 简述不当强化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 答:(1)自律被破坏。强化法关注对幼儿行为的塑造,却剥夺了幼儿练习作出决定或对行为选择作出 自我评价的机会; (2) 问题的原因被忽视。强化法关注的是幼儿的行为表现而不是原因; (3) 影响师生关系; (4) 幼儿的内部动机被破坏。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