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纸考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当代文学》纸考题库及答案 盗传必究 一、单项选择题 1 . 50 年代中期,大规模表现农村合作化运动的话剧作品主要有()等。 A. 《李双双》 B. 《布谷鸟又叫了》 C. 《三里湾》 D. 《山那边人家》 2. “亭而糊"和“菊咬筋”是哪部作品中的主要人物()? A. 《山那边人家》 B. 《三里湾》 C. 《山乡巨变》 D. 《创业史》 3. 在《创业史》(第一部)中,哪一个人物形象存在着理念化的弊病()? A. 梁三老汉 B. 梁生宝 C. 王二直杠 D. 郭振山 4. 柳青把沙家店保粮支前与整个西北战局联系在一起的小说是()。 A. 《火光在前》 B. 《开不败的花朵》 C. 《保卫延安》 D. 《铜墙铁壁》 5. 孙犁表现华北抗日根据地军民生活的小说是()。 A. 《新儿女英雄传》 B. 《山地回忆》 C. 《吕梁英雄传》 D. 《火光在前》 6. 茹志鹃表现“游击队之母”英雄本色的小说是()。 A. 《春暖时节》 B. 《关大妈》 C. 《同志之间》 D. 《百合花》 7. 受到广大读者青睐的敌后传奇故事主要有知侠()等。 A. 《铁道游击队》 B. 《战斗在渡沱河上》 C. 《烈火金刚》 D. 《敌后武工队》 8. 受传统小说“五虎将”模式影响的战争小说主要有刘流的()等。 A. 《铁道游击队》 B. 《保卫延安》 C. 《烈火金刚》 D. 《林海雪原》 9. 在“保定二师学潮”和“高蠡暴动”中成长起来的作家是()o A. 杨沫 B. 冯德英 C. 梁斌 D. 欧阳山 10. 梁斌写出的第一篇反映高蠡暴动的短篇小说是() A. 《夜之交流》 B. 《三个布尔什维克的父亲》 C. 《父亲》 D. 《抗日人家》 11 .《三家巷》中描写的“沙基惨案”发生在()中。 A. 省港大罢工 B. 国民革命军北伐 C. 广州起义 D. 第一次国共合作 12. 最早描写中共地下工作者的小说是()。 A. 《红岩》 B. 《野火春风斗古城》 C. 《小城春秋》 D. 《铁道游击队》 13. 对五六十年代的现代历史题材创作影响最大的创作模式是()o A. 《华阳国志》模式 B. 《子夜》模式 C. 《死水微澜》模式 D. 《财主底儿女们》模式 14.50 年代中期表现“人情美”和“人性美”的小说中,发表得最晚的是()。 A. 《爱情》 B. 《达吉和她的父亲》 C. 《美丽》 D. 《西苑草》 15. 中国新诗史上第一位以表现石油建设和石油工人著称的“石油诗人”是()。 A. 李季 B. 阮章竞 C. 傅仇 D. 梁上泉 16. 在五六十年代坚持采用秘密方式写作的“七月诗派”诗人是()。 A. 绿原 B. 穆旦 C. 唐混 D. 牛汉 17. 唐混用十四行诗写作的抒情长诗是()。 A. 《海陵王》 B. 《幻美之旅》 C. 《泪瀑》 D. 《划手周鹿之歌》 18. 被人们称为“新辞赋体”或“郭小川体”的诗歌形式是()。 A. “楼梯式” B. “半自由体” C. “民歌体” D. “散曲小令体" 19. 贺敬之的民歌体短诗以()为代表。 A. 《回延安》 B. 《雷锋之歌》 C. 《桂林山水歌》 D. 《西去列车的窗口》 20. 南方少数民族关于世界初创的原始神话很多,但英雄史诗不多,主要有()o A. 傣族的《召树屯》 B. 纳西族的《创世纪》 C. 苗族的《苗族古歌》 D. 白族的《开天辟地》 21. 在《关汉卿》一剧中描写了许多知识分子,其中的反而形象是()。 A. 谢小山 B. 叶和甫 C. 杨显之 D. 王和卿 22. 借历史题材曲折表达自己的个人话语的作品,主要有陈翔鹤的()等。 A. 《杜子美还家》 B. 《正红旗下》 C. 《鲁亮侪摘印》 D. 《陶渊明写〈挽歌〉》 23. 60 年代前期,专注于知识分子的报告文学是()o A. 《为了 61 个阶级兄弟》 B. 《谁是最可爱的人》 C. 《祁连山下》 D. 《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24. 杨朔国际题材的散文作品的代表作是()。 A. 《樱花雨》 B. 《荔枝蜜》 C. 《雪浪花》 D. 《茶花赋》 25. 《五月卅下十点北平宿舍》通过历史的回忆、现实的抒情和对未来的幻想三段不同时空,描写了三个 女性,其 中,作家沈从文幻觉中的女性是()。 A. 丁玲 B. 萧萧 C. 张兆和 D. 翠翠 26. 在“文革”的潜在写作中,较著名的小说主要有张扬的()等。 A. 《九级浪》 B. 《第二次握手》 C. 《波动》 D. 《火神交响曲》 27. 林斤澜的“乡土小说”的代表作是()。 A. 《蒲柳人家》 B. 《矮凳桥风情》 C. 《瓜棚柳巷》 D. 《花街》 28. 艾青“文革”后抒情长诗的代表作是()。 A. 《光的赞歌》 B. 《一个黑人姑娘在歌唱》 C. 《在智利海岬上》 D.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29. “反思文学"中,鲁彦周的具有“公子落难型”特征的作品是()o A. 《灵与肉》 B. 《天云山传奇》 C. 《李顺大造屋》 D. 《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30. 方之的《内奸》选择了一个独特的叙述视角,它()o A. 以老革命的人生遭际和革命历程作为叙事主体 B. 以知识分子的眼光去看待这 40 多年的历史 C. 以一个富有民间色彩的普通商人作为叙述人 D. 以一个亲身经历者的眼光去看待这 40 多年的政治风云 31. 张贤亮有九部著名中篇小说的总标题是()o A. 《初吻》 B. 《唯物主义者的启示录》 C. 《绿化树》 D.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32. 《芙蓉镇》中因政治运动而成为罪人和牺牲品的妇主人公是()0 A. 黎桂桂 B. 胡玉音 C. 秦书田 D. 谷燕山 33. 《爱,是不能忘记的》中描写的知识女性是()。 A. 曹荆华 B. 梁倩 C. 钟雨 D. 柳泉 34. “改革文学"中著名的戏剧作品是()o A. 《乔厂长上任记》 B. 《三千万》 C. 《血,总是热的》 D. 《改革者》 35. “陈奂生系列”作品分两个时期完成,其中,写于 90 年代的是()o A. 《“漏斗户”主》 B. 《陈奂生上城》 C. 《陈奂生包产》 D. 《种田大户》 36. 谟容创作开始于“文革”前的作品是()o A. 《人到中年》 B. 《光明与黑暗》 C. 《减去十岁》 D. 《沉重的翅膀》 37. 在 80 年代戏剧舞台上的荒诞派戏剧中,魏明伦的代表是()o A. 《车站》 B. 《等待戈多》 C. 《潘金莲》 D. 《屋外有热流》 38. 在中国的“西部文学"中,其代表诗人是()。 A. 舒婷 B. 顾城 C. 江河 D. 昌耀 39. 年轻画家“孟加拉虎”是哪篇小说中的男主人公()o A. 《方舟》 B. 《在同一地平线上》 C. 《人啊,人》 D. 《你别无选择》 40. 在邓友梅表现老北京市井生活的小说中,以乌世保为主人公的作品是()o A. 《话说陶然亭》 B. 《那五》 C. 《寻访“画儿韩”》 D. 《烟壶》 41. 在冯骥才的市井民俗小说中,刻意表现民间文化中恶俗的小说是()o A. 《苏七块》 B. 《酒婆》 C. 《认牙》 D. 《神鞭》 42. 《孩子王》中,王福与“我"打赌是()。 A. 为了到学校当音乐教师 B. 为了得到一本字典 C. 为了帮父亲上山砍竹子 D. 为了获得下棋比赛的资格 43. 80 年代以后,当代战争题材的作品中最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 A. 《西线轶事》 B. 《高山下的花环》 C. 《金色叶片》 D. 《雷场相思树》 44. 在《高山下的花环》众多的英雄形象中,因两发臭弹而牺牲的英雄是()。 A. 梁三喜 B. 赵蒙生 C. 靳开来 D. 薛凯华 45. 《妻妾成群》中陈佐千的四位太太是()。 A. 颂莲 B. 毓如 C. 卓云 D. 米兰 二、填空题 1. 中国 20 世纪文学是一个开放的整体,“中国当代文学”只是其整体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阶段,一般特 指 1949 年 以后的中国文学。 2. 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简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1949 年 7 月在北京 召开。 3.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性运动,是对俞平伯的《红楼梦研究》的批判。 4. 在 1956 年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 “百花齐放,百家争呜”的方针,叩“双百” 方针。 5. 在提倡现实主义理论方而,影响最大也最具代表性的文章是秦兆阳(何直)的《现实主义一一广阔的 道路》。 6. “反右运动”是 1957 年夏季开始的。在这场运动中,“双百"方针被曲解为“引蛇出洞,聚而歼之” 的政治斗 争手段。 7. 1953 年,青年作家李准发表的《不能走那条路》率先在农村题材创作中引入了 “两条道路”斗争的 概念。 8. 赵树理的《登记》完全可以看作是以前《小二黑结婚》的姊妹篇。 9. 在当代农村题材小说中,柳青主要受以鲁迅小说为代表的“启蒙主义”的影响,周立波主要受以沈从 文小说为代 表的“田园浪漫主义”的影响。 10. 在 50 年代成长起来的农村题材作家中,李莘与被称为“神童"的刘兆棠,都是当时以产量高而著称 的青年作家。 11. 李莘的《李双双小传》与赵树理《“锻炼锻炼”》表现的时代大体相同,但是,在作品中却丝毫读不到 作家的 沉痛心情,也看不到农民生活的痛苦场面。 12. 60 年代,相继问世了萧玉的《高粱红了》(三部)、柯岗的《逐鹿中原》等描写辽沈、平津、淮海三 大战役的 长篇小说。 13. 在五六十年代,描写北伐战争的主要有陈立德的《前驱》,反映土地革命战争的主要有王愿坚的《党 费》、《粮 食的故事》等系列短篇小说。 14. 《林海雪原》在人物设置上,除套用“五虎将”模式外,也承袭了传统文学作品中的“英雄/美人” 模式,少剑 波不仅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儒将”,身边还有一位美丽多情的女卫生员白茹。 15. 茹志鹃的《百合花》几经周折,发表在 1958 年第 3 期的《延河》杂志。 16. 50 年代不合时宜的作品,除了茹志鹃的《百合花》夕卜,主要还有路翎的《初雪》和《洼地上的“战 役"》、周 立波的《山那边人家》,以及林斤澜的《赶摆》等。 17. 在五六十年代现代历史题材的创作中,李六如的《六十年的变迁》(第一卷)记述了戊戌变法以来中 国社会变 迁,李劫人的《大波》(共四部)描写了辛亥革命前后的四川保路运动。 18. 罗广斌与杨益言、刘德斌合作创作了报告文学《圣洁的血花》,又合作创作了回忆录《在烈火中永生》。 19. 梁斌的《红旗谱》原计划写四部,后来又发展为六部,但只完成了它的第二部《播火记》和第三部《烽 烟图》。 20. 欧阳山早就有意要创作一部“反映中国革命的来龙去脉”的历史小说,最初取名为《革命与反革命》, 正式动笔 时才改名为《一代风流》。 21. 在《三家巷》中,何家是靠大荒年办赈济暴发的官僚地主,周家是世代打铁的手工业劳动者,陈家是 由小商人 发展起来的买办资本家。 22. 《青春之歌》之后,杨沫还创作有长篇小说《东方欲晓》、《芳菲之歌》和《英华之歌》等,其艺术成 就都没 能超过《青春之歌》。 23. 《青春之歌》描写的三种不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中,还有追名逐利的余永泽、贪图享乐的白莉萍,以及 叛变革命 的戴愉等。 24. 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大胆冲破题材的禁区,但最后仍回到了 “浪子回头"的陈旧套路中。 25. 上海文艺出版社于 1979 年 5 月出版的《重放的花朵》,标志着“左派”作家的重新结集和面世。 26. 王蒙于 1953 年就创作了反映中学生生活的长篇小说《青春万岁》,而他刊登在刊物上的第一篇小说 则是儿童文 学作品《小豆儿》。 27. 1957 年 1 月,诗刊《星星》在成都创刊,第一期就由于发表了曰白的短诗《吻》和流沙河的散文诗 《草木篇》 而掀起了一场轩然大波。 28. 诗人胡风在 1949 年底和 1950 年初,发表了长诗《时间开始了》,开创了当代文学歌颂诗潮的先河。 29. “九叶诗派”得名于 1981 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诗合集《九叶集》。 30. 60 年代前期,政治抒情诗成为了诗坛占主导地位的潮流,其总体风格也由“颂歌”转向了 “战歌 31. 1957 年,被列为审查对象的穆旦发表了他归国后的第一首诗作《葬歌》。 32. 绿原在狱中自修了德语,阅读了大量马克思、恩格斯和黑格尔的原著,后以“刘半九”为笔名从事德 语文学的 编译,成为了著名的德语翻译家。 33. 60 年代初,唐涅同时开始了两种题材和风格的诗歌创作,一是以历史和传说为题材的叙事诗,一是 以自然和艺 术为理想的 I •四行诗。 34. 在中国当代诗歌史上,坚持用十四行诗写作的人屈指可数,唐涅称得上是执著于十四行诗艺术的“独 行侠”。 35. 《阿诗玛》是彝族支系撒尼人口头流传的长篇民间叙事诗,由黄铁、杨知勇、刘绮、公刘等人整理。 36. 田汉根据碗碗腔《女巡按》改编的“新编历史京剧”《谢瑶环》是他戏曲创作的优秀代表作。 37. 老舍在当代文学史上继《方珍珠》后创作的第二部话剧是《龙须沟》。 38. 夏衍 50 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考验》;曹禺 50 年代后创作的第一部剧作是《明朗的天》。 39. 田汉在《关汉卿》中,为关汉卿和朱帘秀创作的《蝶双飞》,充满了浪漫的诗情,是爱情与理想的一 曲浪漫主 义绝唱。 40. 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以潼关(地名)南原大战和起义军在商洛(地名)东山再起为主要情节。 41. 1957 年,徐懋庸的《小品文的新危机》一文引起了一场关于杂文的争论。 42. “文革”中著名的“八个样板戏”是指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海港》、《奇 袭白虎团》和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以及交响音乐《沙家浜》。 43. 黄翔-是“文革”中最早觉醒的青年之一,他以诗歌《野兽》对那个年代发出了最强烈的诅咒。 44. 赵振开的《波动》是“文革"地下文学中最成功的小说,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是杨讯和萧凌。 45. 1980 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含义比较宽泛的“文艺为人民服务,文艺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总方针, 来取代以 前的“文艺为工农兵服务"和“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 46. “伤痕文学”的主要作品有郑义的《枫》、孔捷生的《在小河那边》等。 47. “反思文学"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剪辑错了的故事》、古华的《芙蓉镇》等。 48. “改革文学”的主要作品有柯云路的《新星》、李国文的《花园街五号》等。 49. “寻根文学”的主要作品有张承志的《北方的河》、李杭育的《最后一个渔佬儿》等。 50. 1978 年,北岛和芒克等人创办的民间文艺刊物《今天》,在思想解放运动中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51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出自 1976 年“四五”运动中北岛创作的《回答》 一诗。 52. 在短篇小说《死》里,最惊心动魄的是作家与老翻译家傅雷的亡灵,在假想中的对话与争论。 53. 巴金自 1978 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其间历时 8 年,共发表“随想”150 篇。 54. 冰心的《我的家在哪里》,凝聚着她晚年的生命,可以看作是她近一个世纪生命历程的总结。 55. 杨绛在 80 年代后,创作了长篇小说《洗澡》、散文《干校六记》等,保持着她边缘人的写作姿态。 56. 《干校六记》描写的是杨绛与丈夫钱钟书在“文革”中下放劳动改造的事情。 57. 艾青被打成右派 20 年后,以一首小诗《红旗》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生涯上的一个新的高峰期。 58. 80 年代衩出现的“中篇小说热”与“反思文学”形成了一种共生现象。 59. 方之的《内奸》是对历史进行整体性反思的代表性作品。 60. 王蒙重返文坛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布礼》。 61. 张贤亮在 50 年代因诗歌《大风歌》被打成右派,被发配到西北荒地。 62. 《芙蓉镇》中的“运动根子”王秋赦的形象是古华对当代文学的一个贡献。 63. 《被爱情遗忘的角落》描写了菱花和两个女儿存妮、荒妹的生活悲剧。 64. 《哦,香雪》写一个名叫台儿沟的偏僻小山村,被火车从沉睡中惊醒的故事。 65. 最能体现高晓声创作特点的作品是以《陈焕生上城》为代表的系列作品。 66. 《人到中年》在艺术上的突破和成功,还在于“马列主义老太太”秦波形象的塑造。 67.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全景式地展示了中国社会改革的历程和风貌。 68. 在 80 年代前后形成的现代主义思潮中,绘画方而的主要作品有袁运生为首都机场绘制的大型壁画《泼 水节一一 生命的赞歌》、罗中立的油画《父亲》。 69. 在关于“朦胧诗”的论争中出现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而前》、孙绍振的《新的美 学原则在 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70. 宗璞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荒诞小说是《我是谁》。 71. 80 年代“市井小说”的主要作品邓友梅的《那五》、《烟壶》等“市井文化”系列,冯骥才的《神鞭》、 《三寸金莲》等“市井人物”系列等。 72. 80 年代“乡土小说”的主要作品有赵本夫-的“黄河故道系列”,陈军的“吴越风情系列”等。 73. 汪曾祺将苏北高邮地区一带的风土人情、世俗生活、自然景观组合成一幅明媚的风俗画。 74. 1982 年,周涛与杨牧、章德益共同提倡并创作的“新边塞诗”,对西部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 75. 1982^1983 年间,王蒙发表的系列小说《在伊犁》,对新疆各民族的伊斯兰文化的关注,以及对生活 和历史的 宽容态度,为后来的“寻根文学”开了先河。 76. 1985 年,韩少功的《文学德“根”》第一次明确阐述了 “寻根文学”的立场。 77. 《爸爸爸》以一种魔幻现实主义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与世隔绝又保留着上古遗风的鸡头寨的若干故事, 作品的主 人公是一个名叫丙崽的畸形儿。 78. 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散文”包括《商州初录》、《商州又录》和《商州三录》等。 79. 《西线铁事》描写了陶珂等六个女电话兵和男步话兵刘毛妹在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后的生活故事,受到 前苏联作 家瓦西里耶夫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影响。 80. 在 80 年代中期开始崛起的先锋小说中,马原是叙事革命的代表,孙甘露在语言实验上走得最极端, 而余华则发 展了残雪对人的生存探索。 81. “新写实小说”名称的正式确立,是《钟山》杂志 1989 年第 3 期开辟的“新写实小说大联展”专栏。 82. “新写实小说”的主要作品有刘恒的《狗日的粮食》、池莉的《烦恼人生》、叶兆言的《艳歌》等。 83. 方方的《风景》和池莉的《烦恼人生》都问世于 1987 年,是“新写实小说”的两部开山之作。 84. 崔健首次唱出的《一无所有》,既是他的创作起点,也是中国第一首真正的摇滚作品。 85. 1986 年,莫言的《红高粱》和张炜的《古船》的发表,标志着一种新历史小说的诞生。 三、简答题 1. 本教材将中国当代文学划分为几个阶段?其主要依据是什么? 答:划分为四个阶段,一为 1949 年至 1965 年;二为 1966 年至 1976 年;三为 1977 年至 1985 年; 四为 1986 年 以后(或 1986 年至 1996 年);其划分依据主要是,一、1949 年 7 月“第一次文代会” 的召开,标志着长期被分离 在同统区和解放区的文学队伍终于会师;二、“文革”使文学遭受到空前的劫 难;三、“文革”的结束预示着一个新 时代的到来;四、与中国社会在各个方而的变化相对应,文学的变 化在 80 年代中期已有所显现。 2. 筒要说明《“锻炼锻炼”》中的三次冲突及其意义。 答:第一次是干部与个别群众的冲突;第二次是干部与广大群众的冲突;第三次则发展为群众与群众的冲 突。其意义 在于,通过三次不同形式的冲突,从不同侧而表现了当时农村工作中存在的农村基层干部工作 作风粗暴,农民群众有 理无处说,干部与群众之间矛盾尖锐,以致造成劳动积极性普遍不高,甚至有的群 众还带有抵触情绪等严重问题。 3. 通过小说《李双双小传》与电影《李双双》的对比,筒要说明《李双双小传》的局限。 答:小说与电影虽然都带有歌颂“大跃进”中新人新事的主观意图,但小说过多地考虑到配合现实的政策 图解,通过 在大办公共食堂运动中涌现出来的新人新事来歌颂当时的农村政策;而电影注重挖掘民间的美 学精神,从原小说的人 物性格冲突中,发现了如何发挥妇女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新主题,成为一部有长 久生命力的艺术作品。 4. 简要说明《保卫延安》的开创性意义。 答:首先,它它不仅通过不同类型的战斗场而,第一次在较大规模上正而地全景式地表现了整个战争进程; 其次,从 英雄主义的审美原则出发,通过战斗的惨烈、环境的残酷、生死的考验,塑造了周大勇、王老虎 等性格各异的英雄形 象。 5. 以“涟水战役”为例,说明《红日》在战争观念上有什么突破。 答:以涟水撤退起笔,把解放军放在绝境之中,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极为少见,使作品充满了悬念和吸引 力。作家用 “职业军人”的眼光来看待战争,敢于正视敌人的强大,敢于描写解放军的失败,通过解放军 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与解放军最终的胜利形成强烈的反差,说明胜利的来之不易,在战争胜负的观念上 取得了突破。 6. 《林海雪原》与《红日》有什么异同? 答:都以作家白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以解放战争初期人民解放军由被动而主动为故事内容,既塑造英雄 形象,也塑 造具有艺术个性的反而形象。不同的是,《红日》主要表现正而战场上的大兵团作战,而《林 海雪原》则集中描写解 放军小分队的剿匪故事。《红日》以巨构性见长,《林海雪原》以传奇性取胜。 7. 以“奇袭奶头山”和“智取威虎山”为例,说明《林海雪原》在情节故事上的浪漫传奇特点。 答:“奇袭奶头山”的战斗一开始沉浸在悲痛的气氛之中,虽然杨子荣智捉小炉匠,刘勋苍猛擒刁占一, 给小分队带 来了希望,可奶头山险恶的山势却使大家一筹莫展,蘑菇老人的指点迷津,栾家超超凡的攀援 本领,又使故事情节急 转直下。“智取威虎山”的战斗更是一波三折,从刘勋苍活捉“一撮毛”,到杨子荣 闯进威虎山,再到小分队在夹皮 沟发动群众,一切都有惊无险,但小炉匠逃走,风云突变,情况万分危急。 杨子荣却处变不惊,巧施离间计,终于化 险为夷。 8. 在《百合花》中,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是什么?作品是如何表现的? 答:小通讯员的性格特点是既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怯于与女性交往,又活泼可爱。由于作家摆脱了 “英 雄”概 念的束缚,用了较大篇幅描写了他与“我”和新媳妇两位女性的关系。在小通讯员送“我”去包扎 所的路上,是初步 展示小通讯员性格的重要阶段,使得小通讯员腼腆淳朴的个性明显地显示出来。他向新 媳妇借被子的失败,是他性格 的进一步展示。作家还通过小通讯员与“我”告别时插在枪筒里的野菊花, 生动形象地展示出了他活泼可爱的一面。 9. 举例说明《红岩》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 答:许云峰作为长期从事地下斗争的领导人,作品突出地表现了他高度的政治敏感和丰富的斗争经验,以 及顾全大局、 独当危难、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江姐作为女共产党员的代表,作家突出地表现了她丰富的 内心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 界。在徐鹏飞形象的描写中,主要表现出了他既凶残又无能、既阴险 又愚蠢的本性特征。 10. 为什么说《红旗谱》的创作理想与叙事逻辑存在着错位? 答:作家是把朱老忠当作理想化的“农民英雄”来塑造的。为了完成这一理想化的命题,特意设置了四场 斗争。一、 朱老巩“大闹柳树林”,朱老巩是朱老忠的父亲,朱老忠不是斗争的主角;二、“脯红鸟事件”, 朱老忠仅仅是支持 了孩子们的行动,基本游离于冲突之外。三、“反割头税运动”,斗争的领导者始终是江 涛,宰猪的是大贵,朱老忠 仍然是一个跑龙套的角色。四、“保定二师学潮”,作品的视线从农村转向城市, 而且中心人物也由朱老忠改成江涛。 11. 梁斌在《红旗谱》中没能实现预想目的的客观原因是什么? 答:梁斌希望把朱老忠塑造成理想化的“农民英雄”,但《红旗谱》所表现的主要是农民斗争从自发走向 白觉的过程, 广大农民还没有真正地觉醒,农民的发动主要还是靠运涛、江涛等革命知识分子。在作品的 第二部《播火记》中,有 组织有觉悟的农民阶级才逐步承担起革命的历史重任,才能成为作品的 主角。因此,作品的表现内容,只能是知识分 子在革命运动中的成长过程。 12. 简要说明周炳、区桃和陈文婷的形象特点。 答:周炳是一个打铁出身的知识分子,一个“长得很俊的傻孩子”,具有憨直、软弱、幼稚、温情等性格 弱点,和不 切实际、富于幻想等思想弱点,既对革命胜利充满浪漫主义幻想,又经受不了革命失败的打击。 在一次次实际的革命 斗争中得到锻炼后,逐渐成长和转变;区桃是工人女儿的理想,一个精致的南国美女, 既美丽聪慧、多才多艺,又温 柔敦厚、纯洁善良,既甘于贫寒,又勇于革命;陈文婷是资产阶级女性的典 型,幼稚、热情而任性,具有“娇” “骄” 二气。 13. 杨沫对《青春之歌》作了哪些修改?为什么? 答:增加了林道静到农村“与工农相结合”,接受思想改造,以及领导北大学生运动等章节。因为作品的 后半部不仅 结构松散,而且林道静等主要人物也失去了个性的光彩,趋于平而化、概念化。1959 年,《中 国青年》杂志和《文 艺报》曾就此展开了专门讨论。茅盾等批评家认为,主要在于人物语言缺乏个 性等艺术性问题,也有人认为主要在于 林道静的形象描写存在着小资产阶级感情、与工农相结合以及入党 后的作用等问题等政治性问题。作家听从了后者的 意见,“力图使入党后的林道静更成熟些,更坚强些, 更有作为些”。 14. 林震的精神特征是什么? 答:林震始终介质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带着这种“除了工作,就是工作”的热情来到区委组 织部之后, 虽然他的工作困难重重,但他想到的却是“这正是发挥战斗精神的时候!”林震对生活充满理 想,但他的理想中又包 含着许多不切实际的幻想。他敢于向一切不符合理想的官僚作风发起挑战,却不憧 得讲究工作的方法和策略;他把党 的工作看作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充满了感情,然而,在他丰富的情感 中,却隐藏着既白命清高,又多愁善感的“小 资产阶级”情调。 15. 为什么说宗璞的《红豆》并不是一篇“爱情小说” ? 答:作品虽然讲述的是江攻与齐虹的爱情悲剧,但探讨的却是一个在时代巨变面前如何选择白己道路和前 途的人生命 题。爱情在作品中只是故事的表现形式,而不是作品的主题。作家的创作目的,是想表现知识 分子在人生的“十字路 口”,进行“自身”的血肉搏斗的痛苦、进行选择的艰难,以及作出正确选择后的 欢乐。 16. 简要说明绿原与曾卓有哪些相似的经历。 答:一,他们都是湖北人,都生于 1922 年;二,他们都是“七月诗派”中的“初来者”;三,他们都是 因胡风的影 响而写诗;四,他们又都因胡风的影响而被捕入狱;五,在大牢里,他们都没放弃写诗,在经 过了 20 多年的监禁生 活后,又差不多同时获得自由;六,在恢复自由后,都创作出了一些颇有影响的作 品;七,他们采用秘密方式写作的 作品,都是在经过了 20 多年后,才得以公开发表。 17. 简要说明贺敬之的民歌体短诗与政治抒情长诗的异同。 答:贺敬之的民歌体短诗是借鉴其他新民歌和古典诗词手法创造出来的一种“两行体”新生诗,主要以舒 缓优美的笔 调来表达白己内心的感受;其政治抒情长诗则在形式上全盘接受了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鼓 点式的“楼梯式”形 式,主要以热烈高亢的情感来阐发时代精神和对现实问题 的认识。其相同之处在于 都善于借用当时流行的诗歌形式; 对当时各种重大题材都保持着惊人的敏感和极大的兴趣。 18. 在《天山牧歌》中,诗人是怎样将爱情、劳动与民族风情融合在一起的? 答: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既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又充满了强烈的时代特征,而这种异域风情与政治观念的 融合,又最 集中地表现在闻捷的爱情诗中。他的爱情诗与其说是在歌爱情,不如说是在颂扬劳动。在这些 诗里,诗人彻底抛弃了 传统的爱情观,表现了当时人们所崇尚的新的爱情观,却又将丰富多彩的感情世界 处理为“奖章加爱情”的简单公式。 19. 五六十年代的历史剧创作主要可分为几种类型,主要作家作品有哪些? 答: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以“古为今用”为创作原则,为现实政策服务的作品,如郭沫若的《蔡文 姬》、《武 则天》,曹禺执笔的《胆剑篇》;二是借历史题材曲折地表达自己的个人话语,体现知识分子人文 关怀的作品,如田 汉的《关汉卿》等;三是自觉继承民间传统,努力反映民间意识和民间情趣的作品,如 老舍的《茶馆》等。 20. 在《茶馆》中,王利发为改变自己的命运,主要作了哪些努力? 答:第一幕时,他才 20 多岁,继承着父亲为人处贡的信条,“多说话多请安”,勉强支撑着茶馆的生意; 到第二幕 时,他则不得不进行“改良”,前面卖茶,后而改成公寓,茶馆里也撒去了财神龛,墙上的“醉 八仙”也换成了时装 美人和外国香烟广告画;到了第三幕,在“莫谈国事”的字条旁,又不得不添上了一 张“茶钱先付”,甚至用上了女 招待。 21. 在《关汉卿》中,“戏中戏”结构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一,既避免了因史料不足难以叙述关汉卿一生事迹的困窘,又突出了关汉卿的职业特点;二,关汉卿 的形象与“戏 中戏”《窦娥冤》中的窦娥形象遥相呼应,不但使作品情节更加曲折,而且使矛盾斗争更加 激烈,人物性格更得到有 层次的表现;三,在“写、演、看”《窦娥冤》的过程中,关汉卿与朱帘秀从相 知到相爱,又使用权这两个形象交相 辉映,加重了作品的理想化色彩。 22. 简述《正红旗下》的主要特点。 答:一是在题材上与作家以前的创作不同,主要表现作家自己木民族(满族)的生活;二是在创作思想上, 与作家在 50 年代后的创作不同,又回到了以前创作审视国民性的角度,对历史和风俗进行反省;三是在 表现手法上,与《茶 馆》相类似,主要采用一种把重大的历史事件与思想主题化入日常生活的描绘之中; 四是在创作风格上,与其他景味 小说不同,不仅仅是一种怀旧的风俗描写,而是在其中寄托着对民族性的 反思和批判。 23. 《奥斯威辛集中营的故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作品讲的不是“故事”,而是“事实”。一,作品中没有空洞的大道理,只是事实说话;二,作家并不 是被动地 介绍参观过程,而只是套用“参观记”的叙事结构,精心组织了大量的历史资料;三,作家用极 少的方案,刻画了一 个在冷静的外表下隐藏着巨大的内心痛苦的波兰人阿来克斯的形象。 24. 分别说明杨朔、秦牧和刘白羽散文的主要特点和不足。 答:杨朔以“精巧”为特点的“诗化散文”,努力追求诗的意境,形成了清丽秀美的风格特征,其最大局 限在于为了 使每篇作品都充满诗情画意,让感情服务于主题,给人以矫揉造作、削足适履之感;秦牧的“百 科全书式”的“小品 散文”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丰富的知识性,较多地继承了传统小品的优点,但常常为了 追求知识的丰富性瞳造成了精练 性和抒情性的不足,海阔天空的议论也多于一针见血的批评,影响了作品 的思想力度;刘白羽的“哲理式'的“战歌 散文”形成了雄浑壮美的特点,表现了一种军人式的豪迈气魄, 但由于过分强调主观感情的抒发和党课哲理的揭示, 给人以华而•不实之感。 25. 《傅雷家书》表现了作家什么样的内心苦闷? 答:这部作品主要表现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儿子学习和生活的指导和要求,通过对儿子近乎残酷的要 求,可以看 到一个严慈的父亲“为儿子呕心沥血所留下的斑斑血痕”,表现了自己未能实现人生理想的苦 闷;二是自己对各种文 艺问题以及时局的看法,表现了一个有着嵇康、刘伶式的精神风貌的现代知识分子, “常常缅怀两晋六朝的文采风流”的真实内心,表现了一个感情极为丰富而无处倾诉的知识分子精神上的 痛苦。 26. 简要说明《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幻觉描写的意义。 答:首先,食指以天生的诗人气质,敏感地抓住“我”心灵中的几个幻觉意象,并把它们自然而集中地组 合起来,这 在当代文学中是罕见的;其次,对幻觉的表现,在很长时间内被看作是资产阶级文艺腐朽没落 的标志之一,青年一代 诗人的大胆使用,表现出他们对政治权力话语的轻蔑与反叛。 27. “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伤痕文学”代表了年轻一代人的写作,他们大多是“文革”中的下乡知青,在个人成长过程中残酷 地经历了理 想与信仰的失落,内心中对整个时代存有巨大的怀疑,心灵上有着无法弥补的伤痕,他们以直 而现实的勇气和批判精 神,开拓了揭露社会阴暗面的现实主义道路,在“文革”后文学最初的繁荣中,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反思文学”的 作家主要是从 50 年代走上文坛,在“反右”运动中又被打成右派的中 年作家,平反后政治地位的恢复,加深了他们 原有的信念和理想,他们的创作具有深邃的历史纵深感和较 大的思想容量。 28. 《死》在艺术上的个人化特征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一,以梦吃般的文字重新进入当时的情境,以目击者的立场再次重现那场悲剧;二,摒弃了客观叙述, 而采用主 观描述的方式,有意识地避免情节,没有编织故事,几乎是运动散文的笔法,抒发着情感;三,不断地交换叙述人称, 打破了生者与死者的界限,使生者与死者进行独特的情感交流,通过二者的对话、 交谈、辩论乃至搏斗,完成了精神 上和交融;四,将梦幻与现实交织在一起,交替叙述。因此,与其说是 陈村在叙述傅雷之死,不如说作家是在抒发白 己的情感,在追问生死意义的过程中,完成了当代人文知识 分子的精神建构与灵魂拷问。 29. 《随想录》的创作出发点和独特之处是什么? 答:《随想录》的创作出发点是要对“文化大革命”作出个人的清算与反省。《随想录》的独特之处,在于 作家的反 省从一开始就与作家的忏悔意识结合在一起,包容了作家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忧虑,而这一 反省并不是一下子就 完成的,而是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从第 7 篇《“遵命文学”》对自己在 1956 年参与批判柯灵,到最后第 150 篇《怀念胡风》关于“反胡风”运动的忏悔,是一个漫长的由浅及深的 自我发现与清算过程。 30. 《我是一颗早熟的枣子》表现出怎样的人生体验? 答:作品将自己深沉而复杂的情感,寓于一颗早熟的枣子上,创造出一个别具一格的意象。通过“我”作 为一颗早熟 的枣子,在别人还都是一色青青的时候就红得刺眼,而被一条小虫噬咬了心灵,而仓促完成了 一生的遭遇,一方而是 诗人对自己命运发出的悲叹,另一方而也是诗人对社会的那些噬咬生命的“小虫” 提出的控诉。 31. 以《布礼》为例,说明理性主义对王蒙创作的影响。 答:《布礼》描写了钟亦诚追求革命理想及其人生遭遇的故事。他少年时代便倾心革命并成为了革命队伍 中的一员, 即使是被莫明其妙地打成了右派,乃至在“文革”中受尽肉体和精神上的折磨,仍不改其忠诚 和追求。作品以一种历 史理性主义的宽恕态度谅解了革命历史,犹如母亲错怪了儿子,儿子应该无条件地 谅解母亲。 32. 简述邢老汉形象的悲剧故事。 答:邢老汉曾对生活充满希望,随着第一个妻子的病故,他的全部积蓄也被耗尽,“大跃进”又使他第二 次娶妻的希 望成为了泡影。70 年代的大饥荒,他的身边来了一位邻省的逃荒女,但她出身富农,由于政 治的原因,二人无法结 成夫妻,最后悄然地离开了他。邢老汉在人间得不到生命感情的寄托,只好在狗身 上寻求安慰。然而,就是这么一点 生活的乐趣,在“打狗运动”中也随着黄狗的被枪杀而被彻底打破了。 终于,邢老汉在孤独与寂寞中郁郁死去。 33. 《芙蓉镇》中王秋赦形象的意义是什么? 答:王秋赦是一个流氓无产者,与阿 Q 有着历史的类似,不同的是,他不仅参加了革命,而旦还成为了 党支书,具有 更大的破坏性。王秋赦的可怕,并不在于他是极左政治的得益者,甚至也不是他依仗极左政 治对胡玉音等人的整治, 而在于他身上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基因。这个形象的意义主要在于,社会中的这种 劣根性不根除,一有机会,王秋赦们 就会借尸还魂,东山再起。 34. 《爱,是不能忘记的》的理想主义色彩主要表现在哪些方而? 答:作品描写离婚后带着女儿生活的女作家钟雨,与一个没有爱情但家庭生活却也和谐的老干部相爱的故 事,由于是 婚外恋,他们陷入了道义与爱情的矛盾痛苦中。作家在这里看重的不是爱情的结果,而是对于 理想爱情的追求过程。 钟雨与老干部的爱情,是理想化的爱情,二人追求的不是肉体的结合,而是精神情 感上的相通。 35. 举例说明经济与传统观念在张弦小说中的表现。 答:经济与传统观念在张弦小说中主要表现为对爱情和婚姻的制约。《挣不断的红红》中的傅玉洁最初拒 绝了 “摊 派”式的爱情,但 20 年后却经不住物质条件的诱惑,回到曾被“摊派”的对象齐副师长的怀里。 《污点》中的季桂贞因失身而被人们歧视,她能够承受生活的压力,却无法承受传统观念。《被爱情遗忘 的角落》 更加突出文化传统和生活因境对于人的情感和尊严的扼杀。 36. 《哦,香雪》是如何看待香雪和山村少女们对现代文明的向往的? 答:作品对香雪们渴望走出封闭落后的山村的迫切心情的描写,暗示着一种古老陈旧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 念即将解体; 作品在突破了 “文明/愚味”的话语模式,由衷地赞美少女们对山外文明的向往的同时, 又提出了现代化进程中的一 个悖论:人们在获得现代文明时,会不会丢掉了原来那些纯真? 37. 《方舟》在表现女性意识方面有什么发展变化? 答:在《爱,是不能忘记的》中,张洁追求的是一种富有浪漫色彩的理想境界,到了《方舟》,她从理想 走向了现实, 探寻的是知识女性现实生存状态与精神追求上的痛苦、绝望与奋争。《方舟》中的三个主要 人物曹荆华、柳泉和梁倩 都是知识女性,她们曾是中学同学,走进不同的大学,从事了不同的职业后,都 有过婚姻,但又都是人到中年时告别 了婚姻。 38. “陈奂生系列”作品是如何描写农民命运变化的? 答:作家对中国农民的命运采用一种“追踪式"描写方式,并将农民的命运与中国社会历史命运联系在一 起。一方面, 中国的社会历史命运制约着中国农民的命运,另一方而,从农民的命运中也反映出中国社会 和历史的变化。在《“漏 斗户”主》中,主要描写农民的吃饭问题,从《陈奂生上城》到《陈奂生出国》, 则反映中国农民在解决了吃住问题 后的精神文化追求。因此,“陈奂生系列”作品也就是一部中国当代农 民的命运史。 39. 简要说明陆文婷形象的悲剧意义。 答:陆文婷是一位具有传统美德的现代知识分子,是新中国培养出来的眼科专家,她将满腔热情和全部才 干奉献给社 会,而得到的却是政治上的歧视、工作上的非议,只有在她死去之后,才引起了社会和人们的 关注。其悲剧意义在于 通过陆文婷的命运和遭遇,向社会发出了重视知识分子的呼吁。 40. 为什么说《人生》体现了路遥的悲剧意识? 答:《人生》真实而大胆地描写了社会的悲剧、人生的悲剧、文化精神的悲剧。在作品中,不仅高加林是 一个悲剧人 物,而且,作家竭力歌颂的德顺爷爷和巧珍姑娘也都是悲剧人物。德顺爷爷有过自己的幸福追 求,但他只能把幸福深 藏在心里,在回忆中去品味。巧珍姑娘与德顺爷爷一样,有着极其美丽的传统道德, 但最终也只能与自己心爱的人分 手,回到祖辈的旧路。 41. 以《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为例,筒要说明顾城诗歌的风格特点。 答:顾城诗歌经历了一个从社会批判到童话理想的过程,而批判主题又是服从于童话主题的。《我是一个 任性的孩子》 是一则失去了童年的诗人为怀念童年纯洁与率真理想而补写的童话。纯净是顾城诗歌的主要 风格特征。 42. 以《山上的小屋》为例,简述残雪小说的特点。 答:残雪小说的主要特点是,一,在艺术的非理性描写中表达出某种哲理;二,强调对世界的怀疑与绝望 的态度。《山 上的小屋》里描写的环境、人物、情绪、感觉等都是非理性的,作品中的“我”的精神状态, 是绝望主题的代表。其 意义在于,残雪小说在中国文学中第一次集中地描写了生存危机中的绝望、痛苦以 及人类对于世界的恐惧,在没有具 体时间和地点的混沌中暗示出普遍的人类意义,从精神上完整地体现出 现代派小说的特征。 43. 《陈毅市长》在结构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答:《陈毅市长》借鉴了布莱希特《第三帝国的恐惧与痛苦》的结构方式,作家自己将这种“一人多事” 的散文式结 构,称之为“冰糖葫芦式”,即取消中心事件,由主人公一人来穿引所有场次,打破了易卜生 式的传统忧伤结构。 44. 《潘金莲》中潘金莲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答:作家根据《水浒传》和《金瓶梅》中的潘金莲为原型,一反以前将她视为“淫妇”的传统观念,对其 形象进行了 重新阐释。因此,《潘金莲》中的潘金莲是一个美丽纯洁而又正直刚烈的女性,因反抗清河县 的张大户而被迫嫁给了 武大郎,爱怀和性的要求都因受到压抑而扭曲,在不能得到心仪的武松后,投入了 西门庆的怀抱,最终走向了沉沦。 45. 《矮凳桥风情》表现现实与历史的主要有哪些? 答:一,表现矮凳桥(一个温州小镇)的命运和矮凳桥人的命运,将这里的每个人的经历与社会时代密切 地联系在一 起,如袁相舟的命运,李地的经历;二,在描写人生世相的同时,又努力探索人性,展示矮凳 桥人的文化性格,即一 种“皮实”的矮凳桥性格;三,写风情风俗,并侧重表现民间文化对矮凳桥神秘氛 围的影响,在不动声色的说古论今 中,制造一种历史的沧难能可贵感。 46. 简要说明《棋王》儒道合璧的特点。 答:作品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王一生的生存意识和存在方式,即他关于“吃”和“下棋”两件事。吃为身体 之须,棋为 精神之须。对于“吃”,他的要求很低,“顿顿饱就是福”,对于“下棋”,则是自我完善的追求。 安贫乐道、宁静 淡泊的道家思想和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的儒家思想在王一生身上得到了辩证统一和集中体 现。 47. 《黑骏马》的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 答:一是作品采用草原“赞歌”的抒情方式,用“第一人称”直接将心中的激情倾诉出来,明显地注入了 作家自己的 生命激情与理想色彩;二是按照诗歌的结构方式来安排故事情节,随着蒙古民歌《黑骏马》的 歌词,将主人公白音宝 力格重返草原的寻找过程与他对往事的回忆这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古朴悲怆的歌 词与人物的命运交相辉映,体现出 较强的音乐感和节奏感,也构成了作品的情感基调。 48. 简要说明 80 年代以后军旅文学中出现的“两代作家”和“三条战线”。 答:“两代作家” 一是指曾活跃在“文革”前的中年作家,如徐怀中、黎汝清等;二是指出生于 50 年代 以后的青年 作家,他们中最为活跃的又为两类,一类是军门子弟,如朱苏进、刘亚洲等,一类是农家子弟, 如李存葆、莫言等。 “三条战线”指三种题材的创作,一是当代战争题材,二是和平军营题材,三是历史 战争题材 O 49. 以《绝望中诞生》为例,简要说明朱苏进军营题材小说的主要特点。 答:朱苏进很少正面歌颂军人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而是更多地投入了白己的独特感受,在意识形态性 很强的军旅 题材中,表现出一种深入探险询个性心理空间的个人化倾向。《绝望中诞生》的基本线索就是 对一个怀有特异秉性的 军人孟中天的精神世界的探索,在他的经历中蕴藏着震撼人心的力量,在他的性格 中又包含着神奇迷人的色彩。 50. “一地鸡毛"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答:在作品中的描写是,小林“梦见自己睡觉,上边盖着一堆鸡毛,下边铺着许多人掉下来的皮屑,柔软 舒服,度日 如年。”其象征意义,正如作家自己在一篇创作谈中所说:“生活是严峻的,那严峻不是要你去 上刀山下火海,上刀 山下火海并不严峻。严峻的是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日常生活琐事。”也就是说, 生活就是无聊小事的任意集合, 它以无休无止的纠缠使每个现实中的人都挣脱不得,并以巨大的销蚀性磨 损掉他们个性中的一切棱角。 51. 从小说《妻妾成群》到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主要增添了哪些商业性的外衣? 答:一,“灯笼”,用“点灯一灭灯一封灯”来象征权力和对人的精神的控制,增强了作品的形象直观性;二,捶脚, 以获得捶脚的机会暗示得到老爷的庞爱,增强了作品的动作性;三,争庞,以假装怀孕来争得 老爷的庞爱,增强了作 品的戏剧性。 52. 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两个方而简要说明《红高粱》和民间立场。 答:在故事情节方面,作品不是讲的革命历史,而是以虚拟的家族回忆形式,讲述了一个由土匪司令余占 鳌组织的民 间武装进行的自发的反抗暴力故事,和轿夫余占鳌劫花轿的野合故事;在人物塑造方面,我爷 爷余占装身兼土匪头子 和抗日英雄的双重形象,在他的性格中,充满了粗野、狂暴而富有原始正义感的民 间色彩,这种以其性格的真实还原 出的民间本色,也体现地我奶奶戴凤莲与劫花轿的轿夫在野地欢爱等行 为之中。 53. 《古船》中现代知识分子的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两个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放逐”和“救赎”两个方而。放逐主题主要体现在隋不召形象身上,隋不召一生向往大 海,为了大 海放弃了富裕的生活,几十年后回到故乡,可心灵仍然向往着大海,始终处于一种精神放逐状 态;救赎主题主要体现 在隋抱朴身上,他一生都在思考罪恶的根源和救赎的方法,探寻的是走出个人和家 族怪圈的途径,以期得到心灵和精 神的超越。 54. 《白鹿原》在叙事结构和视角上有哪些特点? 答:在叙事结构上,一方而采用多线索交叉并进的方式,在错综复杂的故事中,还采用故事套故事的方法; 另一方而, 又表现出主线突出、明暗清晰的特点,围绕着白鹿两家的明争暗斗,不仅展示了白鹿村的家族 历史,而且也展示了中 国社会历史的变迁过程。在叙事视角上,主要采用一种“全知视角”,既不宥于已 有的社会历史观点,也不完全依从 自己的个人见解,而是站在民间的立场上,以一个普通有的眼光来叙述 历史和故事。 55. 结合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说明《长恨歌》的叙事特点。 答:张爱玲对王安忆的影响,主要在于偏离宏大叙事的视角,从个人的立场上开掘都市民间的世界。《长 恨歌》对上 海这一商业化大都市的艺术表现,正是摒弃了对重大社会政治事件的展示,将人物和故事融化 在平淡的叙事之中的结 果。作品的第一章,没有故事也没有情节,只写上海的弄堂。对于主人公王琦瑶的 描写,也有意回避了她的社会关系, 隐去了时代对她命运的直接冲击,发平常的生活情境取代了戏剧冲突, 弄堂与小姐就是上海精魂的具体体现者。 四、分析题(30 分) 说明:要求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具体恰当,文字流畅,逻辑清楚。要求写成一篇不少于 500 字的小论文, 要点陈述 与本教材观点基本相同或相近即可,如果能自圆其说,在首先阐述本教材观点之后,自己的观点 可以与本教材相悖, 但要求内容具体,不能只说空话。 1、试分析“小腿疼”、“吃不饱”和杨小四的性格特点和形象意义。 答:1、“小腿疼”泼辣、刁钻,得理不饶人,敢于顶撞干部; 小说第-一个冲突高潮是杨副主任利用大字报的形式公开批判“小腿疼”“吃不饱”这两个社员,于是引起 了 “小腿 疼”大闹社办公室,小说这样描写“小腿疼”泼辣、刁钻,得理不饶人,敢于顶撞干部:. 小腿疼-进门-句话也没有说,就伸开两条胳膊去扑杨小四。……杨小四科定是大字报引起来的事,就向 小腿疼说:“你 是不是想打架?政府有规定,不准打架。打架是犯法的。不怕罚款,不怕坐牢你就打吧!只要 你敢打一下,我就请得到 法院!...・小腿疼一听说要罚款要坐牢,手就软下来,不过嘴还不软。她说:“我 不是要打你,我是要问问你,政府 规定过叫你骂人没有?”“我什么时候骂过你?”“白纸黑字贴在墙上你还 味得了?”王聚海说:“这老嫂!人家提 你的名来没有?”小腿疼马.上项回来说:“只要不提名就该骂是不是?” 要可以骂我就天天骂哩! “杨小四说:” 问题不在提名不提名,要说清楚的是骂你来没有?我写的有哪一句不 实,就算我骂你!你举出来!我写的是有个缺点,那 就是不该没有提你们的名字。我本来提着的,主任建议叫 我删去了,你要嫌我写得不全,我给你把名字加上去好了! “你还嫌骂得不痛快呀?加吧!你又是副主任,你 又会写,还有我这不识字的老百姓活哩?”支书王镇海站起来说:“老 嫂你是说理不说理?要说理,等到辩论 会—上找个人把大字报-句一句吃给你听,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对许你驳他!不能 这样满脑- -把抓来派人家的 不是!谁不叫你活了?”“你们官官相卫,我跟你们说什么理?我要骂!谁给我出大字报叫 他死绝了根!叫狼吃 得他不剩个血盘儿,一”支书认真地说:“大字报是毛主席叫贴的!你实在要不说理要这样发疯, 这么大个 社也不是没有办法治你!”回头向大家说:“来两个人把她送乡政府!" 2、“吃不饱〃则好吃懒做,胆小怕事,善于见风使舵,搬弄是非。虽然,她们是“三仙姑形象系列”的新成 员,是 农村落后妇女的代表,但客观地表现出农民劳动积极性的低下和生活境况的窘迫。 3、杨小四官气十足,对落后群众粗暴无情,对广大社员也随意愚弄。 从小说的情节发展来看,杨小四利用群众的盲目性来整治落后的农民。小说第一个冲突高潮是杨副主任利 用大字报的 形式公开批判这两个社员,小说的第二一个冲突高潮,杨小四又想出一一个办法,他头一天晚上 开社员大会宣布第二 天集中拾自由花,等到第二天本来不愿出工的妇女都上工了,他突然宣布改为集体摘 棉花,并批评那些受骗上当的妇 女是出于自私的目的才出工的,所以不但必须强迫参加劳动而旦还要写检 讨。小说第三个冲突高潮又回到小腿疼等人 身上,原来她们以为第二天是白由拾花,于是就自己单独去拾 花,结果变成了 “偷棉花”,当做犯罪接受群众的批 斗。 这个形象的意义在于,作家的本意是赞扬他敢于树正气、压歪风的斗争精神,但客观效果则表现出他与普通 农民的感 情距离,几乎把自己归入了农村恶霸的行列,同时也暴露出作家主观创作意图与客观效果的错位。 2. 分析说明“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 答:《茶馆》是老舍先生 50 年代的重要剧作,也是当代话剧的经典作品。这部三幕剧是当代社会的一个缩 影: 1 裕泰大茶馆是旧北京的缩影,也是旧中国的象征。作家选择茶馆作为作品的场景,避开了对重大历史事 件的直接 描绘,而只写这些事件在民间的反映,通过在茶馆里进进出出的各色人物,表现出旧中国政局混 乱、是非颠倒、恶人 得势、民不聊生的颓败趋势。 2 在第一幕里,一方面是拉皮条的为太监娶老婆,暗探遍布各个角落,无事的旗兵寻衅闹事,另-方而是破 产的农民 卖儿卖女,爱国者因牢骚被捕入狱。在第二、三幕里,社会更加黑暗。特务更加猖獗。剧本的结 尾,王利发、常四爷、 秦二爷三个老人撒纸钱“莫祭自己”,是一个白象征意味的结局,既是他们对自己悲 剧命运的哀悼,更是对旧时代行 将就水的无声的诅咒。 3. 以《呵,母亲》分析舒婷诗歌的艺术特点。 答:《阿,母亲》是诗人舒婷为悼念去世的母亲而写的。在泯灭情感的时代,诗人从梦境写到现实,从童 年写到今天, 完成了整个构思过程,也完成了对母亲回忆和怀念的过程。 (1) 在“四人帮”猖獗的年代,大胆地用诗歌的方式怀念自己的母亲,表现人性中最伟大、最纯粹、最真 切的情感, 在思想上具有一种前卫意识。 (2) 当时,几乎所有的文学创作都仅仅是一种政治情感的体现,而诗人表现的却完全是个人化的情感,在 精神取向上 表现了一种人性对兽性的反抗。 (3) 在感情的抒写方式上,没有作无病呻吟的宣泄,也没有波澜壮阔和刀光剑影,只是在温馨、宁静的情 感中,表现 出一种柔美而坚韧的爱的情感。 4. 在《风景》中,作家为什么要选择一位“死者”来担当叙述者? 答:①作品描写了武汉底层社会-个贫困家庭在几十年间的遭遇,父亲性情粗暴旦为人凶悍,母亲则十分风 骚粗俗,生 活- -贫如洗,十个儿女都像野生植物般在放任自流中生长。 2 作家选择-位“死者”来叙述生者的故事,是为了使作品中的生存景观看起来更加显得冷漠和残酷,更 能体现“新 写实小说”所主张的“消解激情”,彻底地取消了作家的情感介入,真正地做到了以一种零度 情感〃来反映现实,正 如作家在小说正文前引用的波德莱尔的诗句所说:“在生存布景后而,在深渊最黑暗 的所在,我清楚地看见那些奇异 世界。” 3 死者的叙述角度,或多或少地产生了某种“陌生化”的叙述效果,使作品以一种极端强化的方式还原出 了赤裸裸 的生存本相,使得整个叙写充满了令人惊愕的新异和逼真的感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