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3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94)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 2094 ) 考试说明:木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所有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 考 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 解 释、问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 容 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 单项选择题 1. 习惯是一种()。 A. 具体性调整 B. 规范性调整 C. 习惯性调整 D. 个别性调整 2. 以古罗马法为基础和以 19 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是()o A. 大陆法系 B. 英美法系 C. 中华法系 D. 社会主义法系 3. 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是()o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4. 一国两制的前提是()。 A. 一个国家 B. 一种社会性质 C. 两种制度 D. 两个地域范围 5. 社会主义法的人民性和阶级性得以统一的可靠政治保证是()。 A. 共同的政治基础 B. 共同的经济基础 C. 共同的社会基础 D. 共同的公共生活规则 6. 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公布法律的是()o A.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 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7. 在法律意识系统里,可以自发形成的是()o A. 社会法律意识 B. 法律思想体系 C. 占统治地位的法律意识 D. 法律心理 8. 我国《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 2 年以下有期徒 刑 或者拘役。”其中的“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就是该规范的()o A. 假定部分 B. 处理部分 C. 制裁部分 D. 后果部分 9. 在我国,狭义的法律是指()o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B.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制定的法律文件 C.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D.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10.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 () A. 限制行为能力人 B. 无行为能力人 C. 有行为能力人 D. 法人 11.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强调“行动中的法"才是真正 的 法。这一法学流派是()0 A. 自然法学 B. 分析法学 C. 社会法学 D. 行为法学 12. 最早依法建立和维护人民主权和基本人权制度的法律是()o A. 奴隶制法 B. 封建制法 C. 资本主义法 D. 社会主义法 13. 按照是否准许自主调整,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0 A. 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B. 命令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C. 强行性规范与相对性规范 D. 命令性规范与逻辑性规范 14. 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 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o A. 该条是关于权利的规定,属于授权性规则 B. 该规定表明法律保护人的自由,自由也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C. 该条规定过于宽泛和抽象,并无实际作用 D. 该规定只对违法者有警示作用,对守法公民则没有作用 15. 我国《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 2 年以下有期徒 刑 或者拘役。”其中的“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是该规范的()。 A. 假定部分 B. 处理部分 C. 制裁部分 D. 处分部分 16.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而诸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o A. 法律汇编 B. 法典编纂 C. 法规清理 D. 司法判例汇编 17. 在法律解释的分类中,历史解释是属于()。 A. 字面解释 B. 论理解释 C. 扩大解释 D. 学理解释 18.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o A. 法与道德总是一致的,不可能发生冲突 B. 法律与道德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关系密切 C. 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木质方而和内容方面都是相同的 D. 法与各阶级的道德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19.一个国家全部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可以被称为()0 A. 立法体系 B. 法学体系 C. 法律体系 D. 法系 20.我国的国家监督有多种形式,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监督的是()o A.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 监察机关的监督 D. 审判机关的监督 21. 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 A. 国家的历史传统 B. 国家的阶级结构 C. 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 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22. 《劳动合同法》第十九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 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 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关于这个条文,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o A. 该条规定不属于法律原则 B. 该条规定是相对确定性规范 C. 该条规定属于授权性规范 D. 该条规定是调整性规范 23. 下列关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 并非所有的法律条文都规定法律规则 B. 法律原则充分体现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 C. 法律原则的适用范围更具有弹性 D. 法律原则可以克服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法律漏洞 24.某法院法官就某案件推理如下;《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 役 或者管制;张某殴打他人造成轻伤,所以对其判处二年有期徒刑。这位法官所用的推理是()。 A. 类比法律推理 B. 归纳法律推理 C. 演绎法律推理 D. 设证法律推理 25 .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这种解释方法被称为()o A. 字面解释 B. 正式解释 C. 文义解释 D. 法律解释 26. 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而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 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o A. 张某的人身利益 B. 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 C. 张某购买的火车票 D. 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 27. 当代中国的法律渊源,不包括()。 A. 某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 B. 某自治县的自治条例 C. 某直辖市的自治条例 D. 某直辖市的地方性法规 28. 下列有关人权的理解中,正确的是()。 A. 人权是每个人所享有的权利,没有阶级性 B. 人权必须法律化才能获得更大程度的保障 C. 人权归根结底来源于国家的承认 D. 宪法基本权利体系等同于人权体系 29. 下列有关法的实施的陈述中,不正确的是()o A. 法的实施的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 B. 法只能通过具体的法律关系而得以实施 C. 守法和执法都是法的实施方式 D. 立法的质量直接影响法的实施状况 30. 下列有关行政法律部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行政法部门不属于私法部门群 B. 行政法部门属于社会法部门群 C. 有些行政法规范包含在民法部门中 D. 行政法可划分为一般行政法和特别行政法 31. 根据法学的分类,属于国内部门法学的是()。 A. 法理学 B. 中国法制史 C. 劳动法 D. 国家公法学 32. 法的第三层本质是()o A. 法体现统治阶级意志是统一和整体的 B. 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级的意志 C. 法的内容决定于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D. 法的内容就是确定权利和义务 33. 以下法发挥的职能中属于法的调整性职能的是()。 A. 赔偿损失 B. 罚款 C. 法人登记 D. 追缴税款 34. 以下关于利益决定着法的形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社会利益的分化导致法的产生 B. 统治阶级的共同利益决定着法的存在和本质 C. 利益的发展变化决定着法的发展变化 D. 法能促进一定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35. 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即是()o A. 法制 B. 法治 c.法的历史类型 D.法系 36. 法制和法治是两个()的概念。 A. 相同 B. 不同 C. 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 D. 意思一样,用法不同 37. 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不包括()o A. 假定 B. 处理 C. 制裁 D. 法律后果 38. 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称为() A. 法的体系 B. 立法体系 C. 法的历史类型 D. 法系 39. 通过对法律条文的文字排列、语法结构、标点符号和上下文关系等方而的分析,来理解和阐明法 律 的含义的法律解释属于()。 A. 历史解释 B. 系统解释 C. 逻辑解释 D. 语法解释 40. 不满 10 周岁的未成年人以及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我国法律规定称为() A. 限制行为能力人 B. 无行为能力人 c.有行为能力人 D.法人 41. 法形成的标志是()o A. 监狱的出现 B. 国家的最终形成 C. 阶级的出现 D. 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 42. 法律规定了所有权制度、分配制度、债权制度、税收制度、遗产制度等,国家根据这些制度分配 社 会财富,体现了法的()o A. 确认性价值 B. 分配性价值 C. 衡量性价值 D. 保护价值 43. 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叫做()。 A. 法的历史类型 B. 法的体系 C. 法系 D. 法的渊源 44. 社会主义法的核心内容是()o A. 党的政策 B. 社会道德 C. 社会习惯 D. 乡规民约 45. 属于法律调整范围的是()o A. 血统关系 B. 父子关系 C. 爱情关系 D. 友谊关系 46. 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 A. 法的体系 B. 法学体系 C. 立法体系 D. 法律部门 47. 以下属于执行调整性职能的法的适用是()。 A. 取缔非法营业场所 B. 判处某一杀人犯死刑 C. 发给某一企业营业执照 D. 出示拘捕令 48. 在二般情况下,法律()0 A. 溯及既往 B. 不溯及既往 C. 从旧兼从轻 整体是()o D. 从新兼从轻 49. 不属于正式解释的是()。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 C. 行政解释 D. 系统解释 50.构成法律关系主体的必要条件的是()o A. 权利和义务 B. 法人和自然人 c.物和行为 D.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51. 马克思曾说:“社会不是以法律为基础,那是法学家的幻想。相反,法律应该以社会为基础。法律应 该是社会共同的,由一定的物质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利益需要的表现,而不是单个人的恣意横行。”这段话 中 所体现的法学基本原理是()。 A. 只有马克思主义法学才强调法律以社会为基础 B. 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 C. 法在本质上体现着社会的共同利益 D. 法律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 52. 亚里士多德曾经对正义作了一个著名的区分。他将正义区分为()。 A. 程序正义与自然正义 B. 分配正义与矫正正义 C. 自然正义与社会正义 D. 制度正义与个人正义 53. 某市《禁止食用野生动物若干规定》第四条规定:“餐饮业经营者不得以禁止食用的野生动物及 其 产品的名称、别称、图案制作招牌、菜谱招保、诱导顾客”。这一规范属于()。 A. 授权性规范 B. 任意性规范 C. 确定性规范 D. 逻辑性规范 54. 下列有关判例法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 判例法就是法院所作的法律解释 B. 判例法奉行“遵循先例”原则 C. 在大陆法系,判例法是一种基本的法律渊源 D. 我国最高法院通过案例指导制度引进了判例法制度 55. 区分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的标准是,看一定的后果()o A. 是否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B. 是否与当事人的意志有关 C. 是否产生或变更法律关系 D. 是否有法律意义 56. 我国《刑法》第三百五十八条规定“组织他人卖淫或者强迫他人卖淫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 期 徒刑,并处罚金”。某地检察机关在办理一起涉嫌组织同性恋卖淫案时,将法律规定的“他人”理解为 既 指女性,也包括男性。这一解释属于()。 A. 扩大解释 B. 限制解释 C. 字而解释 D. 自由解释 57. 下列关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法制发展特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法制发展呈现渐进性 B. 法制发展呈现不平衡性 C. 法制改革以立法为龙头 D. 政策依然是主要的社会调整方式 58. 在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属于地方性法规可以规定的事项是()o A. 本行政区内各级政府的产生、组织和职权的规定 B. 本行政区内文化及公共事业建设 C.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 私人财产征收制度 59.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我国正式法律渊源的是()o A.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B. 经济特区的地方规章 C.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普通法 D. 最高人民法院的指导案例 60.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该理念与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有本质区别,它与后者之间不存在继承关系 B. 该理念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学说为基础 C. 该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事业的理论指引 D. 该理念是中国的独创之举,与西方政治法律治理的经验无关 二、多项选择题 1. 法学的意识形态职能具体表现在()o A. 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 B. 增强法治观念 C. 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D. 指导人们认识社会现象 2. 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 A. 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B. 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有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 C. 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D. 社会调整分四个阶段,从宗教规范到习惯到法律再到习惯 3. 关于法制和法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o A. 有国家就有法制 B. 有国家就有法治 C. 有法制就有法治 D. 有法制不一定有法治 4. 奴隶制法律制度的特征有()。 A. 严格保护奴隶主的所有制 B. 公开确认自由民内部的不平等 C. 保留原始公社的残余 D. 主张法治原则 5. 法律调整的三个必经阶段是()。 A. 法律、法规生效阶段 B. 产生法律关系阶段 C. 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获得实现的阶段 D. 法的适用阶段 6.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A. 有法可依 B. 有法必依 C. 执法必严 D. 违法必究 7. 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包括()o A. 正确 B. 合法 C. 及时 D. 合理、公正 8. 在我国,正式的法律解释包括()。 A. 立法解释 B. 司法解释(包括审判解释和检察解释) C. 行政解释 D. 学理解释 9. 根据违法所违反的法律的性质,法律责任分为()。 A. 刑事责任 B. 民事责任 C. 行政责任 D. 违宪责任 10. 我国法律规定,公民的行为能力分为()。 A. 完全行为能力 B. 限制行为能力 C. 有行为能力 D. 无行为能力 11.下列有关英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英美法系从大陆法系引入陪审团制度 B.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C. 普通法是在衡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2. 《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 的, 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 有约 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规定属于构成性法律规则 B. 该规定含糊,起不到法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C. 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交易习惯 D. 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等概念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论理解释 13.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1 年曾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 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 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 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 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14.下列行为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A. 抚养子女 B. 司法审判 C. 滥用权利 D. 交通违章 15. 张某有祖传的玉雕一尊,委托某拍卖公司予以拍卖。一家文化公司以 140 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玉尊。 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o A. 这个事件中有一种法律关系 B. 在拍卖过程中,拍卖公司和竞拍者的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 C. 在该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 D. 在本案中,导致拍卖成交的客观情况是法律行为 16.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的陈述中,正确的是()o A.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B. 暴力革命是一种超越法制的人民权利 C. 社会主义法只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D. 阶级专政理念与依法治国理念有内在矛盾 17. 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o A. 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B. 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C. 人权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实有的法律权利 D. 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也可以阻碍人权事业 18. 在我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都可以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 A. 地方政府规章 B. 地方性法规 C. 自治条例 D. 单行条例 19. 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机关和人员包括()。 , A.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B. 国务院 C. 中央军事委员会 D. 国家主席 20. 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包括()。 A. 正确及时 B. 合法合理 C. 自然公正 D. 司法为民 21. 下列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o A. 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 B. 古代社会的法是“等级法”、“身份法” C. 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 D. 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理论都揭示了法的阶级本质 22. 在对法律规则的分类中,调整性规范可以划分为()。 A. 授权性规范 B. 义务性规范 C. 命令性规范 D. 权义复合性规范 23. «民法通则》第七条规定:“民事活动应当尊重社会公德。'’合同法》第七条规定:“当事人订 立、 履行合同,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尊重社会公德。,,从这两个条文,可以看出()o A. 道德对于法律判断有一定影响 B. 法律、行政法规和社会公德都是法律渊源 C. 法官在裁判案件时也要尊重社会公德 D. 订立和履行合同,可以不必遵守地方性法规和规章 24. T 列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表述,能够成立的是()o A. 从法律分类的角度而言,该法应当属于公法 B. 从效力范围的角度而言,该法在全国范围内生效 C. 从法系的角度而言,该法属于英美法系中的普通法 D. 从法律渊源的角度而言,该法属于我国的“基本法律” 25.下列有关新中国法制创建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法制从一开始就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B. 新中国法制是在废除国民党伪法统的基础上产生的 C. 民主革命根据地法制是新中国法制的雏形 D. 新中国法制从创建之初就奉行民主和法治原则 26. 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B. 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彼此独立,互不相干 C. 当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 D. 法律调整是最重要的社会调整,社会组织规范的作用很有限 27.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这是因为()。 A. 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产生的前提条件 B. 社会主义民主决定社会主义法制的根本性质和内容 C. 发扬民主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法制的正当性基础 D. 发扬民主能够使国家权力受到更有力的约束和监督 28. 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宪法修正案的机关和人员包括()。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B. 四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 D. 五分之一以上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29. 下列有关法的适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法的适用是创造性的个别性调整活动 B. 只有国家机关才可从事法的适用活动 C. 在出现违法时,才有法的适用活动 D. 法的适用只包括行政适用和司法适用 30. 下列有关法治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A. 法治是一种优于人治的治国方略 B. 现代法治通常与民主相联系 C. 法治与法制概念在内涵和价值指向上不同 D. 英国的法治理论被认为是形式主义法治观 31. 个别性调整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带有一定的()。 A. 重复性 B. 偶然性 C. 任意性 D. 规范性 32.原始习惯与法的区别表现在()。 A. 它们所反映的社会关系不同 B. 它们所反映的意志不同 C. 它们所形成的方式不同 D. 它们所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 33. 法的工具性价值除了确认性价值外,还包括()o A. 分配性价值 B. 衡量性价值 C. 保护性价值 D. 认识性价值 34. 当代资本主义法律制度较自由资本主义法律制度的发展变化包括()o A. 加强国家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B. 对穷人在住房、医药卫生、最低工资标准、失业救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福利措施,出现了社会 立 法的新领域 C. 打破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所形成的公法与私法的界限 D. 加强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35. 法律调整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和一个机动性要素,三个基本要素是()o A. 法律规范 B. 法律关系 c.实现权利义务的行为 D. 法的适用 36. 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A.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B. 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 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立、改相结合 D. 科学的创见性 37. 以下关于法律规范的说法正确的是()o A. 法律规范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 B. 法律规范是法的基木构成因素 C. 法律规范是一般的行为规范 D. 法律规范是抽象的行为规范 38.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包括()o A. 法律 B. 行政法规 C. 地方性法规 D. 民族白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 39. 在局部区域生效的法律是()o A. 宪法 B. 行政法规 C. 民族自治条例 D. 地方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40. 法律关系的客体包括()o A. 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基本经济、政治和精神文化财富 B. 物质财富 C. 智力成果 D. 人身利益和行为结果 41. 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o A. 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 B. 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 C. 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调整 D. 从无强制性的规范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的规范调整 42. 社会调整的一般规律性有()o A. 每一个社会都存在一定的社会调整,否则会给社会带来不良后果 B. 社会调整的发展过程,一般是由自发到自觉,有个别到一般,由浑一到分化 C. 社会调整发展过程中,社会性的比重呈增长趋势 D. 社会调整分四个阶段,从宗教规范到习惯到法律再到习惯 43. 法律制度有无价值、价值大小,取决于()。 A. 法律制度的性能 B. 一定主体对法律制度的需要 C. 法律制度能否满足主体的需要 D. 法律制度对主体的满足程度 44. 根据法律意识的主体不同,可以把法律意识划分为()。 A. 个人法律意识 B. 群体法律意识 C. 社会法律意识 D. 国家法律意识 45. 一国两制的木质在于()c A. 实现祖国统一,要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 B. 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木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 C. 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不是并列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 D. 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的资本主义制度永远不改变 46. 按照法律关系主体具体化程序的不同,法律关系可以分为()。 A. 一般法律关系 B. 具体法律关系 C. 绝对法律关系 D. 相对法律关系 47 .调整性法律规范包括()。 A. 义务性法律规范 B. 禁止性法律规范 C. 授权性法律规范 D. 原则性法律规范 48.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的方法有()o A. 法律的创制 B. 法规清理 C. 法规汇编 D. 法典编纂 49. 违法的特点有()o A. 违反社会公德 B. 具有社会危害性 C. 具有违法性 D. 应受惩罚性 50. 现阶段产生违法的原因主要有()。 A. 旧社会残余的影响 B. 生产力水平还不高 C. 各项制度尚不完善 D. 思想文化素质低 51.关于法与国家的关系,下列表述正确的是()o A. 二者都是社会的上层建筑部分 B. 二者都是社会分裂为阶级的产物 C. 二者都根源于相同的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D. 二者都是维护统治秩序和实现社会利益的工具 52.下列关于大陆法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是大陆法系的代表性法典 B. 在大陆法系国家,制定法占有重要地位 C. 大陆法系偏重于纠问式的诉讼制度 D. 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基本是同一个年代产生的 53.司法审判中,当处于同一位阶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问题上有不同规定时,法官可以依据的原则 是 ()。 A. 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B.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 C. 新法优于旧法 D. 法可以适当地溯及既往 54. 下列关于司法过程中运用法律原则的看法中,错误的是()o A. 司法审判中,法律原则都必须无条件地适用 B. 司法审判中,优先适用法律原则,后适用法律规则 C. 法律原则的适用可以弥补法律规则的漏洞 D. 法律原则的适用采取“全有或全无”的方式 55. 下列有关法律关系的陈述,正确的是(。,)。 A. 法律关系是一种法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 B. 法律关系是一种思想社会关系 C. 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权利和义务 D. 法律关系可以划分为绝对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权法律关系 56.20 世纪以来,西方资本主义法制所发生的明显变化包括( )o A. 出现了 “私法公法化”和“公法私法化”以及融合公私法的“混合法” B. “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等原则被修改 C. 单行法、特别法的数量大量增加 D. 司法过程中的法律推理更注重“形式公正”,反对“结果公正” 57. 下列有关法律推理的说法,正确的是()o A. 法律推理是法律适用的基本技术 B. 法律推理划分为形式推理和实质推理 C. 形式推理就是指演绎推理 D. 类比推理是实质推理的一种特殊形式 58.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各地高级人民法院可根 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并考虑社会治安状况,在本解释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分别确定本地区执行“数额 较 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依据法理学的有关知识,下列正确的表述是()o A. 该解释是个别性的司法解释 B. 该规定是一种授权性规则 C. 该规定说明,法律规则内容受社会经济状况的明显影响 D. 该规定表明,最高人民法院超越了其司法解释权 59. 下列有关法治与法制关系的理解中,正确的是()o A. 法制与法治所关注的重心不同 B. 法制有姓“社”姓“资”之分,法治则无 C. 法制和法治都强调“良法”之治 D. 法治与法制的价值指向不同 60. 中国古代儒家在国家治理方面所认同的主张是()。 A. “惟仁者宜在高位” B.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威不两措,政不二门,以法治国,举措而已” 三、填空题 1. 马克思法学既有鲜明的党性,也有深刻的科学性 2. 由各个互不相同、但有联系的法学分支学科构成的知识系统叫做法学体系。 3. 通过一定的社会权威,确定社会生活主体的行为方式,指明其发挥作用和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 将 其纳入一定的秩序之中,叫做社会调整。 4. 法律调整有四个要素,其中机动性要素是法的适用。 5. 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集团”中输入的现 象被称为法律移植。 6. 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7. 按照正式解释的效力范围不同,正式解释可以区分为个别性解释和规范性解释。 8. 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9. 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 10.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11. 法具有两种基本职能,即阶级统治职能和社会公共职能。 12.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法制在私法领域奉行“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 以 及“过错责任”等基本原则。 13. 从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要素看,保护性法律规范由假定一制裁两个要素构成。 14. 在我国,由国家主席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已通过的法律予以公布。 25.法律体系的纵向结构是规范、制度、子部门、部门和部门群。 15. 法学的研究对象是法律现象。 16. 以英国法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的总称叫英美法系。 17. 《札记•月令》中提到“命有司,修法制,缮囹圄。” 24 .保证社会主义法实施的方法是说服教育和必要的强制相结合. 25. 一个国家法律制度的部分甚至大部分都是从另一个国家法律制度或许多“法律茗中输入的现象被 称为法律移植。 18. 按照“凡法律所不允许的,都是禁止"的原则进行的法律调整被称为一般禁止型法律调整。 19. 根据宪法的规定,法律分为基木法律和其他法律两种。 20. 法的实现,就是权利被享有、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21. 我国法学界一般认为,划分法的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的调整对象,其次是调整方法。 22. 根据责任人主观上有无过错,可以把法律责任分为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 23. 在法律原则的分类中,与社会原则相对应的是专门法律原则。 24. 法律规范的完整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 25. 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26. 立法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这体现了我国立法原则中的科学立法原则。 27. 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的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四、名词解释 1. 法律调整:是根据一定社会生活的需要,运用一系列法律手段对社会关系施加的有结果的、规范 组 织的作用。 2. 法的历史类型:是按照法赖以建立的经济基础及其体现的阶级意志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3. 非规范性法律文件:是指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制定的只对个别人或个别事件有效的文件。 4. 法律事件:是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 5. 法的渊源:可以做多种理解,法理学中一般指法的形式渊源,(1 分)即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 法的外部表现形式。(4 分) 6. 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4 分)法 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1 分) 7. 确认性规范:是指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巳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评价、确认和保 护 的法律规范(4 分)。与之相对应的是构成性规范(1 分)。 8. 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2 分)即将 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为或社会关系,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具体化,把法律调整的可 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3 分) 9. 法律义务:是指法律所规定的(1 分)、义务人按权利人的要求为了满足权利人所代表的利益(2 分) 所必须作的行为(作为或不作为)(2 分)o 10. 立法解释:是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主体对该文件所进行的解释(3 分)。这种解释与被解释的 文 件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属于规范性解释(2 分)。 11. 人权:是基于人的人格尊严而为所有人享有的(2 分)、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基 本 权利(2 分)。人权是对于人的发展来说是最为基本和重要的那些权利(1 分)。 12. 立法制度:是政治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1 分),包括立法的宗旨、基本原则、立法权限的 划 分、不同形式的立法及立法程序、不同立法的位阶和立法技术等(4 分)。 13. 法理学:是我国法学体系中处于基础理论地位的理论学科,它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法律观,从 总 体上来研究法和法律现实的一般规律,研究法的产生、本质、作用、发展等基本问题,研究法的创制和 实 施的一般理论,并着重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法和法制的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论学科。 14. 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 重 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15. 大陆法系:是以古代罗马法为基础和以 19 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各国法律 的 总称。 16. 绝对法律关系:是指有具体的权利主体而没有具体的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 17.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这 一 意志的内容是由统治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它通过规定人们的相互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确认、 保 护和发展对统治阶级有利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18. 命令性规范:就是以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形式体现的国家规范性命令,一项命令往往就是一个规范。 19. 相对法律关系:是指有具体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 20. 法律责任(狭义):就是指违法者对自己实施的违法行为必须承担的责任。 21.文义解释:是通过对法律文本中的文字涵义和语法的分析来确定和阐明法律的意思。文义解释主 要 包括字义解释和语法解释(1 分)。 22. 法律体系:是指法的内在结构(1 分),叩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既分为不同部门,又是内在 统 一、有机联系的系统(4 分)。 23.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白治区和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2 分)根据木地区的具体情 况 和实际需要(1 分),在法定权限内制定发布的适用于本地区的规范性法律文件(2 分)。 24. 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 的强制性措施(4 分)。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落实,是实现法律责任的措施之一(1 分)。 25.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26. 合法行为:是指符合法律规范或法律原则要求的,对社会有益或者至少无害的,从而为法律所保 护 的行为。 27. 法的价值:是指法这个客体对满足个人、群体、社会或国家需要的积极意义。 28. 法系:是按照法的历史传统和法的外部特征对法进行的分类。 29. 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 有 的资木主义制度长期不变,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行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30. 法的创制:是国家或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修改、废止法律规范的活动。 31. 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律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 的 不同所作的分类。 32. 法的实现:是指法律规范在人们的行为中的具体落实,即权利被享用,义务被履行,禁令被遵守。 33. 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 关 系,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33.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34. 法的部门:是指对一国现行法规范按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不同,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方法的 不 同所作的分类。 35. 法的(形式)渊源:它仅指法的法律效力的来源,即一个行为规则通过什么方式产生、具有何种 外 部形式才被认为是法律规范,具有法律规范的效力,并成为国家机关审理案件或处理问题的规范性依据。 36. 法律规范的效力:是指法律规范的生效范围,即法律规范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对什么人具有 法 律上的约束力。 37. 法律事实: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能够引起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现象。 38. 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 重 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39. 法典编篆:是指对属于某一部门法的全部法律规范进行审查、修改、补充,并编制新的系统化的 法 典的活动。 五、问答题 1. 法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 答:(1)法与道德形成的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2 分) 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表现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以确定 主 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2 分) 道德则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了,一般是不成文的,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划分,并以义务性规范为 主。(2 分) (2) 法与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完全相同。(2 分) 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2 分) 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来维持。(2 分) (3) 法与道德的前途不同。'(1 分) 法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而道德还将继续存在。(2 分) 2. 法律权利有哪些特点? 答:(1)它以法律的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规范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的行为的结果。它得到国家的确认 和保障。(3 分) (2) 它是以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2 分) 权利和利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权利人享用白己权利的行为也就是实现白己利益的行为,法律确认和保 障权利其实质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利所反映的需要和利益。(2 分) (3) 它是和法律义务密切联系的。(2 分) 权利和义务是互相依存的关系,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没有相应的义务作保证,权利人的权 利 也不可能得到实现。(2 分) (4) 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2 分) 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权利人有权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有权全部地或部分地按最有利于实现自 己利益的方式实施这些行为。(2 分) 3. 影响法的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法的实施和实现的程度总是受到复杂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可以对法的实施 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2 分)影响法的实施和实现的主要因素有: (1) 立法的“良善”程度影响法的实施状况。良法的社会认同程度会更高,自然更容易得到社会更 大 程度的支持和自觉服从,这种情形下国家执法的成本会更低,国家强制力的使用会更少些,而法的实施 程 度会更高。(2 分) (2) 国家执法力量的强弱影响法的实施状况。一个国家所能利用的执法资源越多,执法力量越强, 其 法律得到实施的程度就越高。如果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加以保证,纵有良法美制也不能自然得 到 实施。(2 分) (3) 社会主体的道德和守法意识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的守法氛围浓厚,社会的公共道德感 强, 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强,法与社会道德的契合程度高,那么人们更容易白觉尊重和服从法律, 法律 实施的成本就低,实施效果则更好。(2 分) (4) 社会习惯和传统的惯性力量影响法的法律实施状况。在法律制度建构中,确认已有社会关系的 现 实状况,尊重社会风俗、习惯、传统或常规的法律法规,更容易被社会主体理解、接受和遵守。这类法 律 的实施成本会相对较低、法的实现程度会相对较高。(2 分) (5) 其他社会治理的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生活中总是有多种多样的社会治理方式,有多重 参 与治理的组织。这些组织的治理能力强了,正式的法律组织的压力就小了,这有助于法律组织更集中解 决 重大纠纷,从而也就提高了法的实施的质量。(2 分) 可见,只有这多种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有可能使得法律实施达到其预期目的,达到法律实施 的 良好社会效果。(1 分) 4. 当代中国的科学立法原则主要有哪些要求? 答:科学立法原则,要求立法工作尽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尊重和反映立法发展 的 规律性,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求实。(1 分) 具体而言,这一原则要求: (1) 立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具体而言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的立法工 作 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国情和实际,以此作为根木依据,而不能脱离、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4 分) (2) 立法工作必须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反对脱离客观实际,主观主义地为 完 备法制而进行立法,甚至照搬照抄外国法律的倾向;也要反对在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的情况下,不 积 极主动、抓紧时机去完备法制的倾向。(4 分) (3) 立法工作必须主观符合客观,加强调查研究。立法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而国家 建 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与可能是客观存在,要想使二者统一起来,立法者就必须使白己的主观符合客观, 加 强调查研究,深入、广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使立法符合客观 发 展的规律,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法律法规。(4 分) 5. 确定法律规范效力等级的一般原则有哪些? 答:确定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通常应当遵循如下原则: (1)不同机关制定的法律,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1 分)确定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首 先 要看它们的制定机关。如果是出白不同的国家机关,那么应当遵循“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2 分) 按照各白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下级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不得与上级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相冲突,如 果相冲突则无效。(2 分)如果法律的制定机关不存在上下级隶属关系,那么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它们 的 效力等级。(2 分) (2) 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遵循“特别法优予普通法”、“新法优于旧法”原则。(1 分)同一机关 制 定的法律规范,要根据其内容和生效时间来确定效力。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适用特别规定, 这 被称为“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2 分)新的规定与旧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新的规定,这被称为 “新 法优于旧法”原则;(2 分)如果是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则由其制定机关裁决。 (2 分) (3) 如果一国法律渊源体系中包括非制定法,如习惯法、判例法等,由立法机关制定的法律的效力 一 般均高于非制定法,仅在特殊情况下才可能有例外。(1 分) 6. 作为我国法治国家标志之一的“法的形式合理性”标志有哪些具体要求? 答:法治要求法律在形式上具备一些基本品格,即要求法律在形式上合理,符合现代社会治理的形式 理 性原则。这要求从具体规范的构造到法律体系的建构等,都要具有形式上的合理性。(1 分)具体而言: (1 法的一般性。这是指法律是针对社会中的一般人而非特定人而设定的行为模式,从而同样的情况 应受法律上的同样对待。(2 分) (2) 法的公开性。这是说,法律必须公布,使所有人有机会了解法律的内容。立法的公开性是法律 公 正的最基本要求之一。(2 分) (3) 法的明确性。这是说,法律对所调整社会关系或行为的规定必须是清晰的,这样才能使人们能 够 认识到行为的界限,从而有效地指引人们的行为。(2 分) (4) 法的稳定性。这是说,法律不能太过频繁变动,不能朝令夕改,这样才能稳定人们行为的预期, 提高社会信任的水平。(2 分) (5) 法的可循性。是说,法律只能规定和要求社会大多数人有可能做到的行为,而不能不切实际地 对 国民规定那些人们事实上做不到或者绝大多数人很难做到的事情。(2 分) (6) 法的可诉性。这是指当法律中规定的权利被侵犯或滥用、义务被违反时,法律必须提供适当的 救 济程序和手段,尤其要提供专门的法律机制使得诉求人有可能通过专门的司法机构如法院来保障其合法 权 利或正当利益。(2 分) (7) 法的体系完整性。从法律体系的结构来看,一国的法律制度在整体上要尽量做到体系完整、统 一 和科学。(2 分) 7. 我国审判机关适用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正确。(1 分) 首先,事实要清楚、证据要确实充分;(1 分)其次,定性要正确。(1 分) 第三,对案件的处理要正确。(1 分)(2)合法。(1 分) 首先,必须符合实体法的规定;(1 分) 其次,要严格遵守程序法的规定。(1 分)(3)及时。(1 分) 首先,及时办案,及时结案,不拖延推诿;(1 分)其次,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的诉讼期限;(1 分)第 三, 对某些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案件,要在法定时限内,在保证办案质量的前提下,尽量 缩短办案时间,尽快审结案件。(1 分)(4)合理、公正。(1 分) 首先,审判机关在法的适用过程中,必须居于公正立场,秉公执法;(1 分) 其次,法的适用的结果要符合社会主义道德要求,符合我国社会现状及发展的综合需要,并满足广大 人 民群众的公正要求。(2 分) 8.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答:(1)有法可依。(2 分) 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是需要法律调整的 社会关系均有相应的制定的比较合理的、符合实际的法律规定,使社会生活的重要方面有法可依,这是做 到 依法治国、依法办事的前提。(2 分) (2) 有法必依。(2 分) 这是普遍的守法原则,是实行社会主义法治的中心环节,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之一。有法必 依 首先要求国家机关、公职人员在处理各种事务、特别是处理与公民和其他社会团体的关系时,必须依照 法 律的规定办事,既要依照实体法的规定,又要依照程序法的规定,不得滥用国家权力;其次要求一切社 会 关系的参加者都必须在宪法规定的范围内活动,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2 分) (3) 执法必严。(2 分) 这是指执法机关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幺 2 不苟,依法办事。处理公务、办理案件必须以法 律 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2 分) (4) 违法必究。(2 分) 凡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不允许任何个人或组织享有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保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1 分) 9. 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的特征有哪些? 答:(1)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广泛性。(2 分) 在现代社会中,行政机关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实行全方位的组织和管理,其管理的范围日趋庞杂,涉 及 经济、文化、卫生、教育、科技、公用事业、治安保卫、社会福利等各项事业。几乎关系到国家生活的 各 个领域和公民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3 分) (2) 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主动性。(2 分) 在法的适用过程中,行政机关不同于司法机关,它不是以第三者的身份担任“中立”的裁判员,也不 实 行“不告不理”。当一定法律事实出现后,行政机关必须主动适用法律,否则就是渎职。(3 分) (3) 行政执法中法的适用具有较大的白由裁量权。(2 分) 自由裁量权就是在法律对有关事项仅规定原则,而没有规定具体幅度和范围的情况下,行政机关在符 合立法目的和原则的前提下,有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取适当措施履行其行政职能的权力。(3 分) 10. 法律权利的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法律上的权利是指法律所允许的权利人为了满足一定利益所采取的、有义务人的义务所保证的行 为(作为或不作为)。(1 分) 法律权利具有下列特点; (1) 它以法律的相应规定为前提,是法律调整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结果,它是得到国家的确认和 保 障的作为或不作为。(3 分) (2) 它以权利人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为目的。法律确认和保障权利,实际上就是确认和保障这一权 利 所代表的需要和利益。(3 分) (3) 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的,权利的享用有赖于义务的履行。(3 分) (4) 它授予权利人一定范围内的行为自由。(3 分) 看论述情况,酌定(2 分) 11. 当代中国司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司法活动的基本原则大致有: (1) 司法为民原则。司法为民原则要求在司法机关的一切活动中都要尽最大努力体现广大人民群众 的 根本利益,切实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法律权利,认真对待人民群众的呼声,对人民群众充满感情等。简 单 地说,司法为民要求司法工作要亲民、便民、利民、护民、爱民。(3 分) (2) 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我国多年来正确适用法 律 规范的一项基本经验。这一原则在我国多部法典中均有明确规定。以事实为根据,是指有关国家机关及 其 公职人员在适用法律规范处理具体案件时,必须以案件的客观事实为依据,把对案件的处理建立在符合 客 观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以任何主观想象、主观分析和判断作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指在法的适用 时, 要严格按照法律的规定办事。(3 分) (3) 法律适用一律平等原则。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的原则,是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在法律 而 前一律平等”原则在法的适用中的具体运用,也是“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的必然引中。 (3 分) (4) 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是我国宪法确定的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 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意味着:其一,国家的司法权只能由国家司法机关统一行使,其他任何组织和 个 人都无权行使司法权。其二,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不受其他行政机关、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其 三, 司法机关处理案件,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准确地适用法律。(3 分) 看论述情况,酌定(3 分) 12. 试述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法的专门法律原则。 答:(1)法治原则。(2 分)即依法治国,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职人员和公民都必须严格守 法 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 业 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5 分) (2)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2 分)这一原则反映了法作为以同一尺度衡量事实上不平等的人的 调 整器的特殊规律性。不仅指权利的平等,而且包括义务上的平等。反映了社会主义社会个人利益、集体 利 益和国家利益的一致性。这一原则既体现在法的创制过程中,也体现在法的实施过程中。(6 分) 13.试述法律义务的特点。 答:(D 它是法律规范所规定的,具有法律上的必要性。(2 分)对于义务主体来说,法律规定的义务 是必须履行的,而不管主体的主观愿望如何。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就会受到国家强制力的制裁。(3 分) (2) 它是满足权利人的需要和利益的法律手段。(2 分)义务人依法作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都是 为 了保证权利人利益的实现。(3 分) (3) 它界定了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范围。(2 分)义务人承担义务的范围不是无限的,是有严格的法定 界 限。对于法定范围外权利人的利益需求,义务人有权拒绝。(3 分) 14.试述个别性调整与规范性调整的概念和优缺点。 答:(1)个别性调整是按照针对具体人、具体事所确定的行为方式、对人们的行为进行的一次性调整。 (3 分) 个别性调整的优点是能够针对具体人、具体事作出具体的处理、能够充分考虑个别情况的具体特点。(2 分) 个别性调整的缺点是带有一定的偶然性和任意性,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2 分) (2)规范性调整是针对某一类主体、某一类情况而使用一般行为规则进行的重复性的调整。(3 分) 规范性调整的优点是它为某一类社会关系提供行为模式,使人们摆脱了偶然性和任意性,而有利于形 成稳定的秩序。(3 分) 规范性调整的缺点是它无法充分考虑每一个具体主体或具体情况的特点,提出符合每一个具体主体或 具体情况的处理方法。(2 分) 15.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 答:(1)宪法。(3 分) (2) 法律。(2 分) (3)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行政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2 分) (4) 地方国家机关的地方性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法律文件。(2 分) (5)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2 分) (6) 特别行政区的法。(2 分) (7) 国际条约。(2 分) 16.实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措施。 答:(1)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严厉打击各种严重的违法犯罪。(3 分) (2) 加强思想、道德、文化和法治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素质。(3 分) (3) 依靠人民群众,健全社会防范网络。(3 分) (4) 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3 分) (5) 搞好劳教、劳改、少管工作,提高教育改造的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3 分) 17. 法的适用的特征。 答:(1)法的适用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其他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进行适 用法律的活动。国家专门机关包括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由国家授权的社会组织,诸如中 国 人民银行被授予中央银行的权力。(3 分) (2)法的适用是国家机关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行使国家权力的专门活动。国家机关的活动具有多样 性, 并不都是法的适用活动。国家机关不在其职权范围内的活动或者虽在其职权范围内但不是运用国家权 力将 法律规范适用于具体的法律关系主体的活动,都不属于法的适 (3)法的适用是严格依照程序进行的活动。严格依照法定程序办事,减少随意性和偶然性,使法的 适 用的每个环节都符合法律规范的要求,才能保证法的适用的正确和公正。(3 分)(4)法的适用必须 有表明 法的适用结果的法律文件。法的适用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从而产生个别 性的决 定,即适用法律的文件。如判决书、裁定书、决定书等。(3 分) (5)法的适用结果可以产生、变更或消灭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或对一定主体实行法律制裁。(3 分) 18. 中国社会主义法产生的特点。 答:(1)民主革命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法是中国社会主义法的雏形。(3 分) (2) 中国社会主义法是在彻底废除旧法的基础上产生的。(3 分) (3) 中国社会主义法是革命根据地法和解放初期新民主主义法的继续和发展。(4 分) 19. 法的外部特征包括: 答:(D 法律是一种行为规范;(2.5 分) (2)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2. 5 分) (3) 法律是通过规定社会关系参加者的权利和义务来确认、保护和发展一定的社会关系;(2. 5 分) (4) 法律是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的规范。(2. 5 分) 20. 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1)法律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首先,它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次,它是人们有意识、 有目的建立的社会关系;最后,它是国家意志和法律关系参加者意志的统一。(2. 5 分) (2)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建立的社会关系。法律规范是产生法律关系的前提之一,没有法律规范 就没有相应的法律关系。(2、5 分) (3) 法律关系是主体之间以法律上的权利、义务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关系。任何法律规范直接、间 接 都是关于社会关系参加者权益与义务的规范。(2.5 分) (4) 法律关系是受国家强制力保障的社会关系。(2. 5 分) 21. 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 答:(1)有法可依。社会主义国家要有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2. 5 分) (2) 有法必依。任何个人、团体都要依照法律办事。(2. 5 分) (3) 执法必严。办理案件必须以法律为依据,严格依照法律程序办事。(2.5 分) (4) 违法必究。任何违法行为都要依法受到追究和法律制裁。(2. 5 分) 22. 法律事实的种类。 答:(1)法律事件。指法律不把一定后果的产生与当事人的意志相联系的客观事实或现象。事件可以 分为自然事件和人为事件。(5 分) (2)行为。指以当事人意志未转移,能够引起法律后果的行为。行为依其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合法行 为和不合法行为。(5 分) 23. 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划分。 答:(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分主导部门(1 分)和基本法律部门(1 分) (2) 主导部门宪法;(2 分) (3) 行政法,(2 分) (4) 民法;(2 分) (5) 经济法;(2 分) (6) 婚姻法;(2 分) (7) 劳动法,(1 分) (8) 刑法;(1 分) (9) 诉讼法。(1 分) 24. “一国两制”的含义。 答:(1)要实现祖国统一,即以一个国家,一个中国为前提。(5 分) (2) 在中国主权范围内实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并存的局面,中国主体部分实行共产党领 导 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高度自治。(5 分) (3) 两种制度不是并列的,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两 种 制度长期共存,互惠互利。(5 分) 25. 中国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 答:(D 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3 分) (2)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3 分) (3)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改、立相结合;(3 分) (4)科学的创见性;(3 分) (5)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3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