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个案研究报告试题及答案模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导》个案研究报告试题及答案模板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发展问题的咨询与辅 导》个案研究报告试题及答案模板 个案研究报告的撰写 联系课程相关内容,结合本地区、本单 位或本人实际,写一份儿童发展问题辅导或矫治的个案研究报 告。具体包括案例介绍、案例分析、辅导矫治方法、辅导效果等 内容。学期末提交,不少于 1000 字。 儿童问题行为矫正个案研究报告 案例介绍 某男孩,独生子, 6 周岁,非常好动,上课时根本不注意听,要么离开座位搞小动 作,要么逗周围的小朋友说话,只有在教师斥责时才稍稍收敛一 下,很快又会再犯。根据老师的回忆,之前有其他大学心理系同 学到班上做团体心理辅导,在辅导中,这个男孩表现得比较霸道, 常常跟其他其他同学抢玩具,难以协调他跟别的其他同学合作, 玩建构游戏的时候,其他同学都很认真的用积木塑料构建房子、 桥等各种建筑,他跑到另一个小朋友那桌面前,看了一下,迅速 地从他们搭好的房子中拿走两块拱形的积木。这时,另一个小朋 友喊了起来:“快放下,是我们的。”可他没理会,就往自己的桌 子走去。这时,另一个小朋友一把抓住他的衣服,他一转身拿起 积木就向另一个小朋友的头上砸去,嘴里还喊着:“打死你!”这 时别桌的小朋友纷纷退开,好像知道他要打人的样子。像这样的 问题他发生过许多次。一些小朋友因为他经常打人,不喜欢跟他 玩。根据老师的反映,这个男孩在平时表现还好,但是一旦碰到 有竞争的游戏或者没法平均分配的东西时,就会表现得很有倾略 性,以打、踢、推、咬等方式攻击其他其他同学来占得优势或者 抢夺玩具。 我和这名男孩接触的时候,他表现得比较高兴,愿意拿东西 和我分享,也缠着我和他一起玩,但是还是表现了比较强的好动 性和控制性,要求我按照他的方式玩,一旦我没达到他的要求或 者和他意见向左的时候,就会出言顶撞甚至言语威胁,让我比较 惊讶。在家庭访谈中得知,这名男孩的父亲长期在外工作,半个 月回家一次,所以管教的任务主要落在他妈妈身上。男孩的妈妈 说,因为是年纪很大了才得到这个孩子,所以在孩子四岁前对其 很纵容,不管合理不合理总是尽量满足他的要求,使得这位男孩 从小就非常霸道,无法无天,常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得不到满足 时就发脾气摔东西。后来男孩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小孩小时候呗这 么娇惯,后来在外面偷钱被人抓住打残废了,心里很慌张,怕自 己的小孩以后也会变坏,于是管教变得非常严厉,对他提出的要 求合理还是会尽量满足,但是对于他的不合理要求,就会置之不 理,对他的一些过激行为,会加以严厉责骂甚至体罚。后来孩子 就变得很期待爸爸回家,爸爸回家的时候就会很粘着爸爸,爸爸 不管出门到哪里都要跟着,如果看到父亲对其他小孩稍微好一点 就会非常不满,一旦要和爸爸分离就大哭大闹。他妈妈说,又要 工作又要顾家还要管着小孩,身心疲惫精疲力尽,但是小孩现在 和她不亲了,让她有种受挫感。 案例分析 第一,缺少父亲的直接抚养对幼儿心理发展有消极 影响。 以上案例中的这个男孩由于不能与父亲生活在一起,虽然妈 妈非常爱孩子,但这种爱毕竟代替不了父亲的爱。研究表明,父 母在家庭中本身性别角色的扮演,对孩子性别角色的形成有密切 的关系。如果孩子处于不理想的环境中,孩子可能会产生拒绝认 同或认同错误的角色等认同方面不正常的现象,如此往往造成行 为上的不协调或是心理方面的不平衡。孩子可从父、母之间的互 动方式中,了解两性的互动方式,并认同模仿父母的行为。由于 长期远离父亲,缺乏父亲的管教,养成了孩子骄纵的性格,又由 于母亲管教前后的巨大反差,使孩子的心灵变得特别敏感和脆 弱,过分在意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为引起别人更多的关注,而常 常做一些反社会行为。 第二,家庭教育方式的偏差是幼儿行为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从亲子关系的角度分析 父母家庭教育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宽容型、民主型三类。北京 师范大学发展心理研究所的曾调查研究指出,父母采取民主型教 育方式的儿童,在社会化程度上高分组的比例大大高于宽容型和 专制型的。反之,父母采取宽容型和专制型教育方式的儿童,在 社会化程度上其低分组的比例远远超过民主型。 案例中的母亲,因为是自己很大年纪了才得到的孩子,所以 格外的珍惜孩子,不敢用纪律约束孩子,采取宽容型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过分纵容、放任,养成孩子粗暴、反叛的性格。后来又意 识到对孩子采取宽容放纵的严重性,又过分控制、约束孩子,从 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结果非但没有纠正孩子的坏行为,反 而激起孩子更强烈的反抗。可见,家庭教育方式对孩子行为的影 响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对孩子的行为有重大影响。 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况等通过遗传、言行和所营造的家 庭环境等多种途径作用于孩子。在案例中,孩子后来不愿遵照妈 妈的期望、指示行事时,妈妈就会变得懊恼、生气。这些敌意感 受,其主要隐含的目的是想控制子女。这种感受与目的,接着可 能影响妈妈对孩子付诸行动,责骂或处罚孩子。孩子长期生活在 妈妈这种暴躁的情绪氛围中,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妈妈的言行, 慢慢也会变得性情激动、脾气暴躁,并把这些模仿习得的行为在 幼儿园,在他人身上发泄出来。可见,家长的个性、心理健康状 况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形成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矫正方法 第一,创造非攻击性的环境。 儿童的攻击性行为许多都是从环境中习得的。首先应从社会 环境中寻找那些可能导致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并予以消除。如 果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从妈妈那儿模仿来的,妈妈应做自我检 查,做孩子的表率。 第二,身体限制。 当儿童表现出攻击性行为时,可因此而取消获得正性强化的机 会, 以达到减少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目的。如: 儿童玩玩具时, 出 现了抢夺玩具的行为, 老师可让该儿童暂时停止玩玩具, 坐在一 旁看其他小朋友玩, 待儿童向老师表示再不抢玩具了, 便可让该 儿童和大家一起玩。而且,应注意少给孩子买刀、枪、武器等攻 击性的玩具,因为玩具本身的攻击性会导致儿童的攻击性倾向。 第三,正强化法。 使用身体限制对儿童攻击性行为进行矫治时, 最好与正强化 技术结合使用, 老师和家长要及时鼓励表扬儿童其他的亲善行 为。这种对其他亲善行为的正强化则可以更加突出身体限制的负 强化作用, 进而达到减少和消除儿童攻击性行为的目的。 第四,使用代币制增加自身的良好行为。 代币制是指在某中情境中出现了一个行为,会得到一定数量 的代币,使用代币来换取其他强化物的行为改变技术的方法。例 如,将这名男孩的不良行为攻击行为作为目标行为,确定代币为 1 角钱硬币,并拟定了代币交换系统。如上课认真听讲的行为价 值为一角钱硬币; 对同学一起友好的玩五分钟的行为价值为两角钱硬币; 打同学的行为会失去 5 角钱硬币等。最终硬币能换取后续强化 物。如 10 角硬币能得到一个玩具; 20 角硬币能得到和爸爸 10 分钟的机会等等。 矫正效果 通过 2 周矫正,该男孩虽然多动性行为还是很多, 但是攻击性行为减少了很多。最初他每天攻击行为出现多次且情 绪非常不稳定,现在一天出现攻击行为只有一次左右,且有时会 有一些良好的行为。但是根据他妈妈的说法,该男孩出现了一些 其他的攻击性行为,比如砸玩具等。初步判断是攻击性行为的转 移。总的来说是在向好的方向进行了,但是还需要一个强化矫正 的过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