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5 发布 |
- 37.5 KB |
- 3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经济与管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3)(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经济与管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3)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农村经济与管理》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113)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问答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 1.( )促进了我国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的转移。 A.农民收入增加 B.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 C.粮食总产量增长 D.工业部门劳动力缺乏 2.为了保护环境,我国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即国务院批准年森林采伐限额,并且( )年核定一次。 A.一 B.三 C.五 D.十 3.在农村经济管理中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实质上是一个( )的问题。 A.下级服从上级 B.物质利益 C.关系协调 D.局部服从整体 4.产权是财产权利的简称。财产的( )是产权的基本形式。 A.所有权 B.使用权 C.处置权 D.分配权 5.在下列合同中,不是农业承包合同的是( )。 A.耕地承包合同 B.“四荒开发”承包合同 C.农产品定购合同 D.农田水利设施承包合同 6.决策就是择优。影响全局活动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决策,我们称之为( )。 A.战术决策 B.群众性决策 C.战略决策 D.全国性决策 7.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而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 A.无形资产 B.有形资产 C.流动资产 D.递延资产 8.合作制是广大农户在( )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A.自愿 B.协商 C.互助 D.利益共享 9.在盈亏平衡点时,企业的利润水平应该是( )零。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一定为 10.可持续发展理论把( )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上。 A. 保护环境 B.发展 C.节约资源 D.减少人口增长 12.经济信息可以同时为多个使用者利用,不会因为使用者的增加而使信息量减少。信息的这种特性我们称之为信息的( )。 A.传递性 B.资源性 C.共享性 D.非资源性 13.在农村集体资产中,我们一般将不具有实物形态。而有经济价值的资产称为( )。 A.无形资产 B.有形资产 C.递延资产 D.流动资产 14.合作制是广大农户在( )原则下成立的合作经济组织。 A.自愿 B.协商 C.互助 D.利益共享 15.某种商品价格增加了10%,需求量相应地减少了5%,则这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 ( ) A.2 B.-2 C.0.5 D.-0.5 16.在甲地被证明是合理的的方法用于乙地的自然资源利用中,这种做法( )。 A.能取得成功 B.不能取得成功 C.不一定能取得成功 D.理论上讲,能取得成功 17.在农村财务管理中贯彻效益优化原则时,除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确定产业结构的比例外,还有一个( )问题。 A.节约开支 B.制度建设 C.确定经营规模 D.财务公开 18.进行财务控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要有财务计划和定额,另一个就是( )。 A.帐款分开 B.信息反馈 C.廉政建设 D.财务公开 19.以下哪一种不属于第三产业?( ) A.电力 B.商业 C.邮电通讯业 D.交通运输业 20.土地供应的稀缺性是由土地的( )特征决定的。 A.固定性 B.永续性 C.差异性 D.有限性 21.“对森林资源的破坏,不仅会造成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而且还会造成区域性气候变化。”这说明了自然资源的( )特点。 A. 整体性 B.地域性 C.多宜性 D.有限性 22.生产与分配关系的准确表达是( )。 A.分配决定生产 B.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 C.生产决定分配并影响消费 D.分配促进生产 23.根据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下面的哪一项属于无形资产?( ) A.库存商品 B.银行贷款 C.银行汇票 D.土地使用权 24.以下哪一种不属于第三产业?( ) A. 交通运输业 B.商业 C.邮电通讯业 D.电力 25.在甲地被证明是合理的方法用于乙地的自然资源利用中,这种做法( ), A. 能取得成功 B.不能取得成功 C.不一定能取得成功 D.理论上讲,能取得成功 26.关于双层经营形式,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双层经营中家庭经营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 B.双层经营是家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的统一体系 C.由于家庭经营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故发达地区不适合采用双层经营 D.完善双层经营需从统和分两方面去努力 27.根据国家的有关文件规定,在农村集体财务管理过程中,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财务( )制度。 A.民主管理 B.公开 C.集中管理 D.村民管理 28.市场的四大要素是( )。 A.消费者、出售者、商品和购买商品的愿望 B.消费者、出售者、商品和商品交换场所 C.消费者、生产者、商品和商品交换场所 D.消费者、出售者、商品和税收政策 29.生产与分配关系的准确表达是( )。 A.生产决定分配,分配反作用于生产 B.分配促进生产 C.生产决定分配并影响消费 D.分配决定生产 30.以下哪一种不属于第三产业?( ) A.交通运输业 B.商业 C.邮电通讯业 D.电力 31.根据无形资产的本质特征,下面的哪一项不应属于无形资产?( ) A.租赁权 B.银行汇票 C.专利权 D.商标权 32.在农村财务管理中贯彻效益优化原则时,除进行可行性分析和确定产业结构的比例外,还有一个( )问题。 A.节约开支 B.制度建设 C.确定经营规模 D.财务公开 33.关于双层经营形式,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 A.双层经营中家庭经营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经营层次 B.双层经营是家庭经营与集体统一经营的统一体系 C.由于家庭经营不适应农业现代化的要求,故发达地区不适合采用双层经营 D.完善双层经营需从统和分两方面去努力 34.我国从( )开始实行农产品购销的“双轨制”。 A.1985年 B.1983年 C.1965年 D.1979年 35.进行财务控制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要有财务计划和定额,另一个就是( ) A.帐款分开 B.信息反馈 C.廉政建设 D.财务公开 二、多项选择题 1.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 )。 A.国情 B.社会政治制度 C.历史传统 D.文化因素 2.由于农业效益在形成上有其特点,所以在考核时也表现出它所具有的与其它效益核算不同的地方,即( )。 A.成本完整 B.成本不完整 C.计价统一 D.计价不统一 3.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 )。 A.种子管理许可证制度 B.种子运输许可证制度 C.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定 D.种子经营许可证制定 4.股份制是一种较为规范的企业制度,它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股份制企业主要有( )等组织形式。 A.股份责任公司 B.有限责任公司 C.合作公司 D.合营公司 5. 用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一般用一系列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原则包括( )。 A.匿名原则 B.人口原则 C.相对收入原则 D.累退原则 6.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 )。 A.数量 B.质量 C.价格 D.工资 7.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经济活动中所取得的____与 的比较。( ) A.有效成果 B.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量 C.收益 D.直接成本 8.我们将( )等能源称为新能源。 A.风能 B.太阳能 C.地热能 D.生物能 9.安全食品包括( )。 A.有机食品 B.无机食品 C.绿色食品 D.无公害农产品 10.市场功能指市场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可概括为( )功能等几个方面:A.交换 B.价值实现 C.调节 D.服务 11.农产品促销是指生产者运用各种手段,向消费者推销产品,以激励顾客购买,促使产品由生产者向消费者转移的一种活动。一般的,一个促销手段应由( )等要素构成。 A.推销 B.奖励 C.发送方法 D.传播途径 12.劳动力资源作为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源之一,有着与其他资源不同的特点,如劳动力资源的( )等。 A.可流失性 B.可储藏性 C.可再生性 D.双重性 13.现代农业是以( )技术为先导的技术高度密集的产业。 A.工业 B.生物 C.信息 D.资本 14.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农业承包合同,有( )情况的,应确定为无效承包合同。 A.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 B.损害国家、集体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 C.双方利润水平过高的 D.滥用职权或者采取欺诈、胁迫和其它不正当手段订立的 15. 农产品价格应该由几个最基本的方面构成,即( )。 A. 质量 B.成本 C.税收 D.利润 16.土地的经济特性是人类对土地开发利用过程中产生的,它主要是指( )。 A.土地供给的稀缺性 B.土地利用的区位性 C.土地报酬递减的可能性 D.土地利用后果的社会性 17.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包括( )。 A.植物栽培业 B.动物饲养业 C.林业 D.乡镇企业 18.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是我国的一种特殊经营制度。在我国人地矛盾比较突出的前提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则有利于解决人地矛盾。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主要有( )等形式。 A.转让 B.转包 C.入股 D.租赁 19.农业有着与其他产业部门不同的特点,如( )等。 A.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B.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不一致 C.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隔离 D.劳动时间与生产时间一致 20.市场功能指市场机体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职能,可概括为( )功能等几个方面。 A.交换 B.价值实现 C.调节 D.服务 三、填空题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经历了集体保障、家庭和土地保障、社会保障等三个阶段的演变过程,体现了我国农村保障制度的三次重大变迁。 2.任何经济制度的形成与演变,都受到一定客观条件的影响,土地制度也不例外。影响土地制度的因素包括国情社会政治制度、历史传统和文化传承。 3.种子经营者经营的种子没有标签或者标签内容不符合本法规定的,将被处以一千元以上元以上、一万元以下元以下罚款。 4.我国农村合作组织,是指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农村涌现出来的不同程度上具有合作性质的新型经济组织,主要包括社区合作组织、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股份合作经济等形式。 5.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主要特征可以概括为:土地属于农民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 6.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基本属性有经济型、营利性和独立性。 7.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8.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由两个值得注意的趋势:一是农业市场化,二是持续农业。 9.森林资源的功能可以概括为:生态功能、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 10.农产品价格要以产品的价值为基础,应反映供求关系,受国家政策的影响。 11.我国农产品市场建设的目标是:“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 12.土地产权一般由土地所有权、土地占有权、土地使用权、土地收益权和土地处置权等五部分构成。 13.劳动力资源的特点是流失性、可再生性、两重性。 14.劳动生产率等于产品数量或总产值、净产值、总产量、商品产量除以劳动时间。 15.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6.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协调好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间的关系,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17.固定资产常用的三种计价形式是原值或原始价值、净值或折余价值和重值或重置价值。 18.劳动力是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9.农产品国际贸易的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市场容量大、价格波动频繁和市场竞争激烈。 20.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它一般指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1. 考察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较为理想的方式是采用较长时期内的平均收入,最好是累积的一生收入。 22. 农业产业化经营大致归纳为四种,即“龙头”企业带动型、市场带动型、合作经济组织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 23.我国对种子管理实行许可证制度,包括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D种子经营许可证制度。 24. 同一项生产经营活动,效益大小同劳动成果或产出成正比,同劳动占用和消耗或投入成反比。 25. 收入差距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用一个单一的指标来说明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是十分困难的,因此我们一般用一系列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衡量收入分配是否公平的原则包括匿名原则、人口原则、相对收入原则和累退原则。 26.劳动力指人的劳动能力,是人在从事劳动时所能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力资源包括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两方面。 四、名词解释 1.违约责任 违约责任是指农业承包合同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完全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所产生的后果要承担责任。违约责任是一种经济责任,因一方当事人的过错,造成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的,由过错方承担违约责任;双方都有过错的,由双方分别承担相应的违约责任。 2.管理的二重性 经济管理是在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由于社会再生产过程本身具有两重性,既是人与自然结合的过程,又是人与人结合的过程,因而决定着管理的两重性。这两重性就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3.农业劳动生产率 农业劳动生产率是表示农业劳动者的生产效果和能力的指标,它表示劳动量和生产量之间的关系。通常用劳动者在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产品数量或用单位产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来计算。 4.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将某种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以后所放弃的该资源用于其他生产所可能取得的最大收益。 5.决策 所谓决策,就是对经济活动中的一些重大问题,如发展方向、经营项目以及实现这些目标所应采取的重大措施等作出选择和决定。 6.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协调好人口、环境和资源三者间的关系,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7.农村股份合作制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集股份制和合作制的双重优点,通过股份明确产权关系,实行一人一票制的民主管理方式和按劳分配与按股份分红相结合的分配形式,把劳动者、经营者、所有者合为一体的企业组织形式。 8.固定资产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有形及无形磨损而使其原值造成的减少和损失。 9.集约经营 集约经营把一定量的生产资料和活劳动集中投入较少的土地,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 10.农村市场体系 农村市场体系是指各种市场要素和各个相对独立的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 11.经济信息 经济信息是对经济运动及其属性的一种客观描述,是经济运动中各种发展变化和特征的真实反映。 12.商品流通 商品流通是商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并以货币为媒介的一系列运动过程。商品流通是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的产物,是一个与商品交换相联系的范畴。 13.农产品比价 农产品比价是指同一时期、同一市场、不同农产品收购价格之间的比例关系。 14.合作组织 合作组织是人们自愿联合、通过共同所有和民主管理,来满足共同的经济和社会需求的自治组织。经过归纳,能反映其特征的原则主要是民主管理;社员拥有产权中的剩余索取权。 15.企业 企业是市场经济中具有一定数量的生产经营者和物质条件,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独立的商品生产或者商品流通等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经济细胞,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的产物。 16.产权 财产权力的简称,包括财产所有权及其与财产所有权相关的其他权力,即财产所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 17.激励 激励是调整和开发经济活动参加者的主动性、创造性的一种活动。 只有充分调动管理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才能使财和物的因素得到有效的发挥,保证经济管理目标和计划的实现。因此说,激励是经济管理必不可少的重要职能,而且应当贯穿于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等各种职能之中,它不仅是保证这些职能的有效实施,而且具有这些职能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18. 双层经营 所谓统分结合双层经营是指在一个合作社内,在土地等基本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的基础上,一方面把适宜农户(也可以是社员小组)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用合同的形式承包给农户经营,或折价卖给农户所有,使农户获得经营自主权。另一方面把适宜合作社集体统一使用、统一经营的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生产项目和生产环节如工业、商业、水利设施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统一管理。 19.土地制度 土地制度,也叫“土地所有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中土地所有关系的总称,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土地制度的理解,有以下两方面要点: (1)土地制度的法制性 (2)土地制度的内容有广义、狭义之分 20.股份合作制 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 五、问答题 1. 怎样理解高效农业及其特点? 答:高效农业绝不仅仅是赚钱多,经济效益高的农业就是高效农业。相反,高效农业比较全面的定义应该是,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充分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实现各种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综合效益最佳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3分) 高效农业的基本特点是“三高”: 高效农业的特点是高投入、高产出和高效益。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想走高效农业的发展道路难上加难。当然资金缺乏一直是困扰农民发展高效农业的“瓶颈”。像许多地方发展的大棚养殖、种植,每个大棚的造价少说几千元、多则万元以上。(4分) 高效农业与传统农业的本质区别是科技水平高。依靠优良的品种、先进的技术和成熟的生产模式,实现高产出、高品质、高效益。高效农业的技术含量主要体现在良种引进繁育、创新栽培饲养模式等方面。(4分)三是高效农业市场门槛高,资金投入大。因此比发展传统农业承担的风险也就大得多。(4分,共15分)2.新时期应该怎样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 答:推进我国农村社会保障的发展要做到: (1)解决资金缺乏问题是农村社会保障的关键。(4分) (2)土地保障作为主要手段,充分发挥家庭保障在近期的作用。(4分) (3)大力加强社会保障立法工作。(4分) (4)加强农村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3分,共15分)3. 已知某企业年固定成本额为20万元,单位产品变动成本为10元,产量销售价格为20元。 (1)求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2)若企业要盈利40万元,企业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 答: 4.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应该注意哪些环节的建设?(15分)答:(1)农业主导产业基地建设。 (2)龙头企业建设。 (3)开拓国内外市场。 (4)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5)处好各方关系,推进事业发展。 5.农产品国际市场的特点。 答:国际市场与国内市场相比,具有以下特点: (1)结构复杂。目前参加国际市场经济活动的国家和地区有130多个。这些国家和地区, 各有不同的社会制度、政策法律、文化教育、地理位置、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收入水平、消费结构,反映在贸易往来上就有不同的要求,形成了各自的特色。 (2)竞争激烈。国际市场竞争,实际就是商品质量、价格以及销售方式、服务态度、指导思想等方面的激烈较量,国际市场行情变化快,价格暴涨、暴跌。 (3)商品构成的变化很快。目前进入国际市场上交易的商品品种越来越多,数量也有所增加,质量要求则越来越高,正在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商品转移。 (4)营销规模在不断扩大。主要表现在各类型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关系日益加强,商品流通额和资本输出额大大增加。 (5)农产品多为鲜活易腐商品,或体大笨重,搬运不便,即使干货,贮存期也有限,在国际运销过程中会遇到更大风险。 6.试述成本核算的步骤。 答:(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2)确定成本计算期。 (3)确定成本开支范围。 (4)确定成本项目。 (5)建立成本核算原始记录。 7.农业现代化的标志是什么? 答:广泛采用现代农业生产手段,具有较高的农业劳动生产率; 广泛采用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和化学技术,具有较高的土地生产率;广泛采用现代经营管理方式,具有较高的农产品商品率; 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使农民的收入水平接近城市居民的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使之成为具有经营管理才能的现代商品生产者;通过农业产业化,形成较高的农产品加工增值率; 有良好的资源生态环境,并有较高的资源转化率。(第1点2分,后6点每点1分)8.农副产品国际贸易有何特点? 答:(1)农副产品市场容量很大(2分) (2)农副产品国际市场价格上下波动频繁:主要受国际市场供求规律所左右,因为农业生产易遭自然灾害,也受农时季节制约,各年产量有丰有欠,这种供求的不断变化,必然引起国际市场的价格上下波动。(3分) (3)农副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相当激烈:农副产品虽是发展中国家出口的重要产品,但在世界农副产品出口的国家中,还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许多发达国家。农副产品,尤其是粮食属于敏感性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相当激烈。(3分)9.发展农业产业化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什么? 答:培育“龙头企业”; 加强基地建设;正确处理企业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10.为什么说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答:从劳动力的两重性看,必须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尽快转移。(6分) 劳动力作为生产者是有条件的。首先,劳动力只是人的一生中有劳动能力的那一段时间,其次,劳动力必须与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形成现实生产力。但人作为消费者是无条件的,从生到死每天都要消费。只有劳动者所创造的物质财富超过他自身的消费,为社会提供剩余产品,人类社会才能发展;反之,劳动者不生产光消费,会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负担。目前,我国有二亿多剩余劳动力,消费巨大,是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的沉重的“负担”。 从劳动力的流失性和可再生性特点看,必须及时解决剩余劳动力充分就业问题。(7分)劳动能力如不使用,就会“过期作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想尽一切办法及时加以利用,尽快实现剩余劳动的转移。劳动力具有可再生性,一部分劳动力死亡后,新的、更多的劳动力会补充进来。农村劳动力增长主要受人口增长速度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制约。现阶段,一方面农业劳动力有大量剩余,另一方面新增长的劳动力源源不断地加入剩余劳动力大军,如不正视这一严重问题,听其自然,必然会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农业现代化和国民经济现代化将不可能实现。 11.为什么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 答:(1)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社会积累、促进社会进步的基础随着人口的增加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须是社会生产有“剩余”,增加积累,也就 是不断增加效益。因为,只有经济效益的提高才是社会进步唯一源泉。(2)提高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 我们设想,假如企业的生产经营生产结果是收入小于或等于支出,这种情况下发展下去,企业就会倒闭。这就是说,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维持简单再生产,进而实行扩大再生产。除此之外,别无选择。 (3)提高经济效益是由资源的有限性和需求的无限性这一矛盾决定的 这就要求我们精打细算,节约资源的投入,以提高经济效益,满足社会需求。(4)讲求效益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可使经济管理工作的重心转移,改进管理,提高企业素质。 12.简述合作经济在农村经济中的作用。 答:(1)合作经济有利于规模经营 农户分散的家庭经营,生产方式是分散的,生产能力经营规模有限,许多事办不了、办不好,需要合作统一服务。形不成规模的生产能力,是不能在激烈的商品竞争中站稳脚跟的。而要形成规模效益,必须依靠合作。有了合作经济组织做后盾,资金可以积少成多,设备可以以旧换新,原材料批量购买可以得到优惠。(3分) (2)有利于引导农民参与市场竞争,促进商品经济发展。(3分) (3)有利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条件。(3分) 13.什么是产权界定?集体资产产权界定的原则和依据是什么?(8分) 答:产权界定的概念:确定资产的所有权和使用权限的一种法律行为。(3分)集体资产所有权界定的原则和依据:(5分) 原则是:“谁投资,谁拥有所有权” 在界定过程中,既要维护集体资产所有者及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又不得侵犯其他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依据是:以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为依据。 14.怎样才能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答: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市场;多渠道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15.结合实际谈谈应采取哪些措施减轻农民负担。 答:减轻农民负担是一项长久而艰巨的政治任务,必须采取综合的得力措施。 (1)切实加强领导,提高认识 农民负担是否合理,其问题的本质是各级领导的认识与操作问题。负担过重是农民群众与领导干部之间的矛盾,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领导方。 (2)把减轻农民负担管理纳入法制轨道 统一政令,完善立法,有法必依,违法必究。这是搞好农民负担管理的保障。 (3)壮大集体经济 发展生产,壮大集体经济,是减轻农民负担的一项根本性措施 (4)严格审批程序 应加强对农民负担管理工作的宏观管理。 (5)搞好审计监督管理 财务审计具体法制性、公正性和客观性,对于搞好农民负担管理是一项重要的措施。审计部门应主动参与这项工作。 16. 什么是粮食安全?简述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 答:粮食安全是指所有的人在任何时候都在经济上有能力并且可以获得足够数量卫生安全和营养的食品,从而达到积极和健康生活对食品的需要及偏好(联合国粮农组织的定义)。 (3分) 粮食安全由以下4个要素构成:充足的供给,供给的稳定性,粮食的可获得性,食物的卫生安全、质量和偏好。(3分) 实现粮食安全的途径有三: 一是依靠自己生产(自给自足);(3分) 二是依赖进口;(3分) 三是将两者结合起来。(3分,共15分)17. 怎样认识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农业的地位不同? 答:在不同国民经济发展阶段,农业的地位不同。 纵观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与现实,农业在国民经济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其地位有所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3分) (1)农业支持国民经济发展阶段。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初期,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最主要生产部门,其产值和劳动力在国民经济中都占有很大的比重,国家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原始积累主要来自农业剩余的转移。 农业对国家工业化的发展所做出的这种牺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符合整个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要求。(6分) (2)国家对农业实行保护阶段。 随着国家工业化的发展,非农产业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农业逐步完成了为国家工业化提供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重任,非农产业完全能够依靠自身的积累而得到更快的发展。而农业的比较优势逐步丧失,比较利益越来越小,市场本身的发展难以使农业适应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为了维护农业的基础性地位,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就有必要对农业实行保护性政策。这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6分,共15分)18 什么是股份合作制,说明股份合作制经济的特点。 答:股份合作制作为一种股份制与合作制相结合的新型经济组织形式,有别于单纯的股份制和单纯的合作制,也不是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简单叠加,而是把合作制成员参加劳动、按劳分配和提取公共积累与股份制筹集资金、按股分配和经营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具有特定目标和功能的一种新型的经济组织形式。换言之,只要遵守劳动者之间自愿互利、风险共担原则,有民主管理制度,有公共提留和积累,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同时有一定比例的股金分红,都属于股份合作制。(5分) 股份合作制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经济组织形式,实行劳资两合,容纳多种所有制,融通生产要素,聚集企业规模,发展社会生产力的一种新型的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形式,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它的基本特征是: (1)在联合的形式上,实行劳动联合与资金联合相结合。 (2)在产权结构上,实行集体共同所有与职工个人所有相结合。 (3)在收益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与有限按资分红相结合。 (4)在组织形式上,实行自愿平等。 (5)在管理制度上,实行自主经营与民主管理相结合。(每点2分,共10分)19. 已知某企业年固定成本额为20万元,生产单位产品的变动成本为10元,产品销售价格为20元,问(1)要实现盈亏平衡,企业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2)若企业要盈利10万元,企业产品的产量应达到多少? 答: 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将长期存在,你觉得政府应该采取怎样的政策以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答:(1)强化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工作,严格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 今后的若干岁月中,每年都将有1000多万人(主要在农村)进入劳动年龄的行列,而我国的可利用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又相对缺乏。因此,在充分利用我国现有的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的同时,一定要强化计划生育工作,切实控制人口的过快增长,尽量减少劳动力的供给量,减轻劳动力转移的社会压力。 (2)开发人力资本,全面提高农民素质。 文化素质不高是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和层次的重要因素,因此,各级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劳动力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3)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二元户籍管理制度,极大地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办法是改革户籍制度,从身分上彻底消除城乡差别,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 (4)加快城镇化发展的步伐。 近年来,虽然我国农村建制镇的数量不断增加,但规模狭小,结构分散,功能单一,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十分有限。因此,今后我国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同时进行社会保障、文化教育、医疗保健等一系列配套改革,使小城镇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阵地。 (5)发展农村第三产业。 农村城镇建设离不开第三产业的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压力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农村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不仅总量小,而且结构不合理,专业化、社会化水平低,不仅制约了农村第一、二产业的发展,也无法满足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出来的需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要求为之提供多方面的服务;农村工业化和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要求信息、交通、金融、保险、咨询等服务行业相应大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推动饮食、商业、文化娱乐、旅游等行业的繁荣与兴旺。 所以没有农村第三产业的发展,就不可能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市化,也不可能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规模转移。因此,今后我国应在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从而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每点3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