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 考试题库(分题型分学期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城市管理学》十年期末考试题库 [分题型分学期版] (电大期末纸质考试必备资料) 说明: 1.试卷号:1186; 2.资料整理于 20XX 年 11 月 12 日,收集了 2009 年 1 月至 20XX 年 7 月中央电大期末纸质考试的全部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题库 20XX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城市往往在一 个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 最新发展高度。A.文化 B.政治 C.社会 D.经济 2.城市化, 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BCD)转变的过程, 是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演变的自然历史过程。 B.居住方式 C.生活方式 D.生产方式 3.(ABD)属于我国城市 国家权力政治系统。A.市人大 B.市政府 D.市司法机关 4.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关键问题是(ABCD)。A.自主性 B.责任 C. 消费者导向 D.市场导向 5.以下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说法正 确的是(全选)。A.城市发展战略是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目标和 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措施和步骤的高度概括 B. 城市发展战略是市政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根本大计 C.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总体性 的指导作用 D.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各项工作的指南和纲领 6.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 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 7. 一般情况下,把城市人口年龄划分为(ABCD)。A.中小学年龄 B.老龄 C.劳动年龄 D.托幼年龄 8.城市规划是伴随着(D)的 产生而出现的。D.城市 9.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 现为(ABD)。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D.大气污染 10.(A) 大都市政府:成立于 19 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 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A.伦敦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可以总结为(ABCD)。A.基层性 B.群众性 C.自治性 D.社会性 2.关于社区的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 理模式是(BCD)。B.混合型 C.政府主导型 D.自治型 3.城市 规划是伴随着(D)的产生而出现的。D.城市 4.城市总体规 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C.20 5.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 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ABCD)。A.处理者(制造商) B.消 费者 C.废物处理者 D.资源开采者 6.城市环境管理的市场 手段的具体做法包括(ABCD)。A.征收排污费 B.排污权交易 C. 征收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税 D.奖励和鼓励综合利用废弃物 7.根据沟通和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城协同问题可以分为 (BC)。B.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8.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 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这 种模式的典型代表。D.新加坡 9.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强调 控模式以(ABD)为代表。A.法国 B.荷兰 C.美国 10.非常态 事件的特征包括(BCD)。B.非紧急性 C.非负面影响 D.非突发 性 20XX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 (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 高度。A.文化 B.政治 C.社会 D.经济 2.(C)是城市化的内在 动力。C.工业化 3.(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市人大 B.市政府 D.市司法机关 4.中国城市党组织是中 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其组成部分主要有(ABCD)。A.市党代 表大会 B.市委员会 C.市委常委会 D.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5.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 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A.县级市 6.新公 共管理理论的关键问题是(ABCD)。A.自主性 B.责任 C.消费 者导向 D.市场导向 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 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 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8.城市 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CD) 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 9.社会 性规制主要针对(AC)。A.外部不经济 C.非价值物问题 10. 非常态事件处理的原则包括(ABCD)。A.重要优先原则 B.统筹 协作原则 C.充分准备原则 D.监督保障原则 20XX 年 1 月试 题及答案 1.(A)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 50% 的国家。A.英国 2.城市管理参与性主体具有(ABD),这对于 政治性主体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制约和必要的补充。A.发言权 B.监督权 D.参与权 3.现代城市主要从(ABC)区别于农村地 区。A.行政管辖 B.人口数量和密度 C.产业结构 4.城市管 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 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 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5.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 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A.县级市 6.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A.保护和修复人 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 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 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 境 7.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C.20 8.城市经 济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B),这是由城市 经济的特点决定的。B.市政府 9.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 主要表现包括(ABCD)。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视觉 污染 D.大气污染 10.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A. 行政方法 C.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20XX 年 6 月试题及答案 1.(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A.市人大 B.市政 府 D.市司法机关 2.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 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 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3.城市 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全选)获取。A.竞争一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4.城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般为(C)年。C.20 5.城市经济管 理的方法包括(ACD)。A.行政方法 C.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6. 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 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A.县级市 7.(D)城 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D. 增长型 8.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 上丽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D. 新加坡 9.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包括(全选)。 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视觉污染 D.大气污染 10. 西方国家区域协同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ABC)为代表。A. 德国 B.英国 C.丹麦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以下关于 市政协说法正确的是(ABC)。A.是一种相对松散的政治联盟 组织 B.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享有国家权力 C. 所通过的决议没有法律约束力 2.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 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 恶化 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全选)的特征。A.综合性 B.两面 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4.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 市社区主要有(ABC)。A.自然社区 B.功能社区 C.法定社区 5. 城市环境的特征是(全选)。A.脆弱性 B.开放性 C.人为性 D. 复合性 6.以下属于城市政府传统职能的是(AB)。A.治安管 理 B.消防 7.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 (A),发展速度比较缓慢。A.30% 8.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 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A.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 巨物模式 9.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 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A. 美国 10.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全选)。A.竞争一合 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 威分析方法 2016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A)是世界上第一 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 50%的国家。A.英国 2.以下关于市 政协说法正确的是(ABC)。A.是一种相对松散的政治联盟组 织 B.不是国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享有国家权力 C.所通 过的决议也没有法律约束力 3.除了增长极理论,区域经济 学还有(全选),对于城市管理同样具有指导作用。A.点轴开 发理论 B.网络开发理论 C.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D.城市圈域理 论 4.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全选)获取。A.竟争一合 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优劣机 威分析方法 5.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全选)产业。A.自 来水 B.交通运输和金融 C.城市燃气 D.电力 6.关于社区的 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是(BCD)。B.混合型 C.政府 主导型 D.自治型 7.城市环境管理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全 选)。A.环境监测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许可证制度 D. “三同时”制度 8.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 协调可以分为(AD)。A.外部协调 D.内部协调 9.根据我国近 年来的情况,城市人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全选)。A.人口 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 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10.(C)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各个系统关联衔接的重要通道。C. 信息系统 2016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 的(全选)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 展高度。A.文化 B.政治 C.社会 D.经济 2.中共市委对城市 国家权力组织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BC)。A.政治领导 B. 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3.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 理论主要包括(ABC),认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域的 知识和能力进行不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A.企业资源基础论 B.企业动力能力论 C.企业知识基础论 4.城市经济管理具 有(全选)的特征。A.综合性 B.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5. 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ABC)。A.信息敏捷 B.人员敏捷 C. 制度敏捷 6.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A.美国 7.城 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能,主要是以 (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 C.第三产业 D.第二产业 8.(C)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C.保障系统 9.从地域特 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A.自然社区 B. 功能社区 C.法定社区 10.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 常管理的必要条件。A.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2015 年 7 月 试题及答案 1.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 于(A),发展速度比较缓慢。A.30% 2.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可 以总结为(全选)。A.基层性 B.群众性 C.自治性 D.社会性 3. 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理论主要包括(ABC),认 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断积 累才能得以成长。A.企业资源基础论 B.企业动力能力论 C. 企业知识基础论 4.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C 法国 5.我国 土地储备的运行模式包括(全选)。A.上海模式 B.杭州模式 C. 南通模式 D.武汉模式 6.城市发展中应合理调整城市经济 结构,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使城市成为(全选)的经济 中心。 A.高效率 B.开放型 C.现代化 D.高效益 7.我国目前的城市 环境污染主要表现(全选)。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 视觉污染 D.大气污染 8.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包 括(全选)。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高和经 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 不高 9.复兴时期的大都市政府的构建突出(全选),大都市 政府产生的过程很长,不像传统的大都市政府的组成过程那 样短。A.合作 B.弹性 C.自愿参与 D.谈判 10.突发事件处理 的一般程序包括(全选)。A.预警系统的建立 B.危机应对 C. 危机判断 D.确认危机来源 2015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C) 社会大分工,这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C.第三 次 2.城市管理参与性主体具有(ABD),这对于政治性主体 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制约和必要的补充。A.发言权 B.监督权 D. 参与权 3.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 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 主要包括(全选)。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 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4.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 达到(B)以后,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 70% 以后才逐渐减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 速发展的区间之中。B.30% 5.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 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A.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巨物 模式 6.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 (ABC)。A.自然社区 B.功能社区 C.法定社区 7.经济性规制 主要针对(BD)问题。B.信息不对称 D.自然垄断 8.-个理想 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全选)。A.处理者 B.消费者 C.废物处理者 D.资源开采者 9.(A)大都市政府: 成立于 19 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开创了大都 市政府的先例。A.伦敦 10.(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 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 关注的焦点。C.预防 2014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实质上, 现代城市主要从(ABC)区别于农村地区。A.行政管辖 B.人口 数量和密度 C.产业结构 2.中共市委对城市国家权力组织 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BC)。A.政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 织领导 3.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全选)。A.动态原则 B. 协调原则 C.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4. 10、21 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D) 左右。D.60% 5.(B)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 小,幼年人口比例大。B.增长型 6.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 染主要表现(全选)。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视觉污 染 D.大气污染 7.根据协调对象的不同,区域协调可以分为 (AD)。A.行为协调 D.规则的协调 8.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 中政府主导的主要是(BC)。B.道路 C.污水处理 9.城市经济 管理中协调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B),这是由城市经 济的特点决定的。B.市政府 10.(C)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 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 最为关注的焦点。C.预防 2014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城市 管理参与性主体具有(ABD),这对于政治性主体来说是一种 有效的制约和必要的补充。A.发言权 B.监督权 D.参与权 2.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 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3.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 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件,包括(全选) A.城市 的经济资源禀赋情况 B.城市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 地位 C.城市的社会资源禀赋情况 D.城市发展的环境 4.由 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 现了一些问题(全选) 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 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 地用” 5.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A.行政方法 C. 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6.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 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这种模式的 典型代表。D.新加坡 7.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常 管理的必要条件。A.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8.城中村的生命 周期要经历(全选)。A.城中村瓦解阶段 B.城市边缘区阶段 C. 城中村阶段 D.聚落形成阶段 9.根据区域协调问题涉及和 影响范围的不同,区域协调可以分为(BC)。B.局部协调 C. 整体协调 10.(C)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各个系统关联 衔接的重要通道。C.信息系统 2013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ABD)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A.市人大 B.市政 府 D.市司法机关 2.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全选)成为 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A.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 准 D.顾客导向 3.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包括(全选)。A.预算 管理 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C.税收管理 D.预算外资 金管理 4.(ABC)是未来区域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 A.撤市(县)设区 B.撤村设街 C.人 口农转非 D.撤县建市 5. 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D)。A.纵 向协调 D.横向协调 6.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 制而言,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 A.县级市 7.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 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 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8.在西方发达国 家,城市财政的支出则主要用于(ACD)。A.城市基础设施 C. 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D.社会福利事业 9.城中村产生原因 主要有(全选)。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交通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农民对被动快 速城市化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10.西 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ABC)为代表。A.德 国 B.英国 C.丹麦 2013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以下关予市 政协说法正确的是(ABC)。A.是一种相对松散的政治联盟组 织 B.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享有国家权力 C.所 通过的决议也没有法律约束力 2.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 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 恶化 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全选)的特征。A.综合性 B.两面 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4.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 括(全选)。A.社区成员 B.社团性组织 C.企事业组织 D.行政 性组织 5.(D)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D.决策系 统 6.以下(AB)属于城市政府的传统职能。A.治安管理 B. 消防 7.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成长经济理论主要包括 (ABC),认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展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 行不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A.企业资源基础论 B.企业动力能 力论 C.企业知识基础论 8.在公共选择理论出现之前,对政 府行为的假设有(ABC)。A.慈善模式 B.民主模式 C.巨物模式 9.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 社区管理模式,(A)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A.美国 10.(C) 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 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C.预防 2012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以下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 (B)。B.强调管理对象的外部化 2.以下关于城市发展战略 说法正确的是(全选)。A.城市发展战略是关于现代城市发展 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措施和步骤的高度概 括 B.城市发展战略是市政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根本 大计 C.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总 体性的指导作用 D.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各项工作的指南和 纲领 3.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全选)。A.地方公共物品性 与效益的外部性 B.运行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C.经营管理的垄 断性与多样性 D.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 4.城市经济管理 具有(全选)的特征。A.综合性 B.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5.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全选)。A.齐 B.实 C.准 D.快 6.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 )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 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7.(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 略观。B.需求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 8.城市总体规划的期 限一般为(C)年。C.20 9.在西方发达国家,城市财政的支 出则主要用于(ACD)。A.城市基础设施 C.公共服务设 施的 建设 D.社会福利事业 10.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内 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包 含(全选)的构架体系。A.保障系统 B.执行系统 C.信息系统 D. 决策系统 2012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城市管理中存在的 (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现。A.城市公 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 间竞争恶化 2.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全选)获取。A. 竞争—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3.土地利用规划一般应遵循(全选)。A. 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市场调节与计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 效益原则 4.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全选)。A.形 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 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 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5.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 及的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 一个包含(全选)的构架体系。A.保障系统 B.执行系统 C.信 息系统 D.决策系统 6.与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全选) 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A.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 效标准 D.顾客导向 7.(D)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城市发展战略 观。D.资源型 8.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主导的主要 是(BC)。B.道路 C.污水处理 9.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 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D.美国 1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全选)。A.预警系统的建 立 B.危机应对 C.危机判断 D.确认危机来源 2011 年 7 月试 题及答案 1.实质上,现代城市主要从(ABC)区别于农村地 区。A.行政管辖 B.人口数量和密度 C.产业结构 2.市人民 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是具有地方(全选)。A.任免权 B.监督权 C.决定权 D.立法权 3.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 略还可以形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 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全选)。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 标 C.生活质量指标.经济发展指标 4.目前在城市社区管理 的实施层面上,我国形成了很多极具特色的模式,其中比较 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侧重行政和自治组织并行发展的(B)。 B.深圳盐田模式 5.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 (全选)。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管理 B.广开渠 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加强政府对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6.(C)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C.工业化 7.(D)在城市决策中 处于核心地位。D.中共市委 8.(D)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城市 发展战略观。D.资源型 9.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 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全选)。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 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 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10.我国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 瓶颈包括(全选)。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技术水平不 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治理的公众 参与度不高 2011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A)在整个城市国 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A.市人大 2.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 为,成长经济理论主要包括(ABC),认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 展生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A.企 业资源基础论 B.企业动力能力论 C.企业知识基础论 3.世 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全选)的城市。A.有 竞争力 B.治理和管理良好 C.适于居住 4.中国现阶段城市 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A.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 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 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 适的空间环境 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5.混合 型模式是政府一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 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B)是这种模式的典 型代表。B.日本 6.电子政务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全选)。A. 办公信息化 B.政务公开化 C.管理一体化 D.决策科学化 7. 城市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 的表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8.(BCD)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 略观。B.需求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 9.我国城市空间成长 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全选)。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 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 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城市 空间结构不合理 10.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 (全选)。A.社区成员 B.社团性组织 C.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 组织 2010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根据协调对象的不同,区 域协调可以分为(AD)。A.行为协调 D.规则的协调 2.关于社 区的管理,国外主要的组织管理模式有(BCD)。B.混合型 C. 政府主导型 D.自治型 3.城市经济管理的特征是(全选)。A. 综合性 B.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4.总体来看,古代城 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AC)功能为主。A.军事 C.政治 5. 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全选)。A.形式多种多样, 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自愿参与和弹性的 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D.受 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6.依据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 将城市划分为(ABD)。A.稳定型 B.衰退型 D.增长型 7.(A) 在我国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A.市人大 8.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法有(全选)。A.质量规制 B.价格规制 C.数量规制 D.进入规制 9.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 从(ACD)区别于农村地区。A.人口数量与密度 C.产业构成 D. 行政管辖 10.在我国城市中,下列的(ABD)属于城市政治参 与系统。A.市政协 B.市民 D.城市居委会 2010 年 1 月试题 及答案 1.(C)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中最直观的表 征。C.执行系统 2.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 同出发,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A.职业型社区 D.居住型社 区 3.城市经济管理的社会性规制方法,主要针对的是(AC)。 A.外部不经济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4.城市经济管理的方 法有(ACD)。A.行政方法 C.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5.在我国, 市人民团体特指(ABD)等组织。A.市妇联 B.市共青团 D.市工 会 6.市政具有(ABD)的特征。A.政治性 B.历史性和动态性 D.系统性和综合性 7.(D)是突发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 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突发事件处理 中最为关 注的焦点。D.预防 8.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 (全选)。A.社区成员 B.社团性组织 C.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 组织 9.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和相关制度,构成我国市民概念 的基本条件包括(ABD)。A.从事非农业生产劳动 B.居住在市 区内 D.具有本市户口 10.严格来讲,城不同于城市,且城 的出现早于城市,因为古代时期的城,缺少(D)职能这一特 征。D.经济 2009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城市现代化目标体 系,主要包括(全选)。A.生活质量指标 B.态环境指标 C.社 会进步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2.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全 选)。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交通轴 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 的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3.在我国城市 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A.行政手 段 C.经济手段 4.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全选)。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C.“政府”与“非政府”两 类协调机构逐步融合 5.(D)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D.信息 化 6.根据沟通和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域协调可以划分为 (BC)。B.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7.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宏观调控具有(ACD)的特征。A.以“间接性”为主 C.以 “经济性”为主 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8.城市发展战略 管理的理论支撑包括(全选)。A.范围经济 B.可持续发展理论 C.规模经济 D.集聚经济 9.中共市委对(全选)起着领导作 用,处于领导地位。A.市人民政府 B.市人民法院 C.市人民 检察院 D.市人大 10.(A)在我国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 权力机关的地位。A.市人大 2009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D) 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D.决策系统 2.根据区域 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调可以划分为(AD)。A.外部 协调 D.内部协调 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全选)的特征。A. 综合性 B.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4.在我国市政决策领 导体系中,(D)在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D.中共市委 5.(D) 城市的人口年龄结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 D.增长型 6.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地 实行私有化。D.美国 7.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全 选)。A.生活质量指标 B.态环境指标 C.社会进步指标 D.经济 发展指标 8.在下列的市政职能中,(全选)属于现代职能。 A.产业振兴 B.城市规划 C.环境保护 D.城市经济 9.城市社 区管理的主体包括(全选)。A.社区成员 B.社团性组织 C.企 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10.突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 (全选)。A.预警系统的建立 B.危机应对 C.危机判断 D.确认 危机来源 补充资料: 1.21 世纪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目标 是城市化水平要达到(D)左右。D.60% 2.城市财政管理的内 容包括(全选)。A.预算管理 B.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 C. 税收管理 D.预算外资金管理 3.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中,幼 年比例小,老年人口多。D.衰退型 4.城市的人口年龄结 构中,老年人的比例小,幼年人口比例大。D.增长型 5. 城市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 展条件,包括(全选)。A.城市的经济资源禀赋情况 B.城市在 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C.城市的社会资源禀赋情 况 D.城市发展的环境 6.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理论支撑包 括(全选)。A.范围经济 B.可持续发展理论 C.规模经济 D.集 聚经济 7.城市发展战略依据主要通过(ABCD)获取。A.竞争 —合作分析方法 B.历史分析方法 C.政经社技分析方法 D. 优劣机威分析方法 8.城市发展中应合理调整城市经济结 构,提高城市的综合服务能力,使城市成为(全选)的经济中 心。A.高效率 B.开放型 C.现代化 D.高效益 9.城市管理参 与性主体具有(ABD),这对于政治性主体来说是一种有效的 制约和必要的补充。A.发言权 B.监督权 D.参与权 10.城市 管理中存在的(ABC)问题是囚徒博弈的结果和囚徒困境的表 现。A.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B.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 C. 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11.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是 根本保障。A.法制手段 12.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 日常管理的必要条件。A.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13.城市环 境的特征是(全选)。A.脆弱性 B.开放性 C.人为性 D.复合性 14.城市环境管理预防方面的制度包括(全选)。A.环境监测 制度 B.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C.许可证制度 D.“三同时”制度 15.城市环境管理制度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A.治理方面 的制度 B.监督方面的制度 C.排污检查制度 D.预防方面的 制度 16.城市环境管理治理方面的制度包括(ABCD)。A.谁 污染谁治理制度 B.排污权交易制度 C.奖励制度 D.排污收 费赔偿制度 17.城市环境具有(ABCD)的特征。A.脆弱性 B. 开放性 C.人为性 D.复合性 18.城市基础设施的特性是 (全选)。A.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 B.运行的协调性 与系统性 C.经营管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 D.建设的同步性与 超前性 19.城市经济的一般功能是指城市总体的共同性功 能,主要是以(CD)为主导,为国民经济服务。C.第三产业 D. 第二产业 20.城市经济管理的方法包括(ACD)。A.行政方法 C.法律方法 D.经济方法 21.城市经济管理的社会性规制方 法,主要针对的是(AC)。A.外部不经济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22.城市经济管理的特征是(全选)。A.综合性 B.两面性 C.二 重性 D.区域性 23.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全选)的特征。A.综 合性 B.两面性 C.二重性 D.区域性 24.城市经济管理中协调 控制城市经济活动的主体是(B),这是由城市经济的特点决 定的。B.市政府 25.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包括(全选)。A. 社区成员 B.社团性组织 C.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26. 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ABCD)。A.社区成员 B.社团 性组织 C.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27.城市往往在一个 地区的(ABCD)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 新发展高度。A.文化 B.政治 C.社会 D.经济 28.城市现代化 目标体系,主要包括(全选)。A.生活质量指标 B.态环境指标 C.社会进步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29.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 括(ABCD)的内容。A.市建制体制 B.市政府构成体制 C.市行 政管理体制 D.市公共事务管理体制 30.城市总体规划的 期限一般为(C)年。C.20 31.城中村产生原因主要有(ABCD)。 A.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 B.交通 轴的 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 C.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化的 回避 D.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32.城中村的生 命周期要经历(全选)。A.城中村瓦解阶段 B.城市边缘区阶段 C.城中村阶段 D.聚落形成阶段 33.除了增长极理论,区域 经济学还有(全选),对于城市管理同样具有指导作用。A.点 轴开发理论 B.网络开发理论 C.区域分工贸易理论 D.城市圈 域理论 34.从城市社区起源基础、产业和功能的不同出发, 城市社区可以分为(AD)。A.职业型社区 D.居住型社区 35. 从地域特征和管理角度考察,城市社区主要有(ABC)。A.自 然社区 B.功能社区 C.法定社区 36.从问题的相互关系不同, 区域协调问题可以分为(AD)。A.纵向协调 D.横向协调 37. 大都市政府,成立于 19 世纪末,是最早建立的大都市政府, 开创了大都市政府的先例。A.伦敦 38.导致政府失灵的主 要因素包括(ABCD)。A.政府的低效率 B.政府赤字问题 C.政 府的自我扩张倾向 D. 政府的行为动机 39.电子政务的 最终目的是实现(全选)。A.办公信息化 B.政务公开化 C.管 理一体化 D.决策科学化 40.对于突发事件而言,其涉及的 内在结构体系并非单纯的线性逻辑抑或平面关联,而是一个 包含(全选)的构架体系。A.保障系统 B.执行系统 C.信息系 统 D.决策系统 41.发达国家区域协调机构的特点是(全选)。 A.形式多种多样,且在不断调整 B.在组织上更多采用合作、 自愿参与和弹性的方式 C.“政府”与“非政府”两类协调机 构逐步融合 D.受政党更替的影响大 42.非常态事件处理的 原则包括(ABCD)。A.重要优先原则 B.统筹协作原则 C.充分 准备原则 D.监督保障原则 43.复兴时期的大都市政府的构 建突出(ABCD)。A.合作 B.弹性 C.自愿参与 D.谈判 44.复 兴时期的大都市政府的构建突出(全选),大都市政府产生的 过程很长,不像传统的大都市政府的组成过程那样短。A.合 作 B.弹性 C.自愿参与 D.谈判 45.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初期阶 段,城市化水平低于(A),发展速度比较缓慢。A.30% 46.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国家建设部的《城市 规划编制办法》,我国的城市规划体系分为(ABC)。A.城市总 体规划 B.城市分区规划 C.城市详细规划 47.根据沟通和 运行的渠道的不同,区域协调可以划分为(BC)。B.政府协调 C.民间协调 48.根据国际经验,当城市化水平达到(B)以后, 城市化将步入高速发展的阶段,直至达到 70%以后才逐渐减 速至平稳发展,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城市化高速发展的区间 之中。B.30% 49.根据区域协调问题的性质的差别,区域协 调可以分为(AD)。A.外部协调 D.内部协调 50.根据区域协 调问题涉及和影响范围的不同,区域协调可以分为(BC)。B. 局部协调 C.整体协调 51.根据我国近年来的情况,城市人 口结构变化主要表现为(ABCD)。A.人口结构的老龄化趋势 B. 文化结构的高层化发展趋势 C.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 D.城 市人口红利效应正趋于减低 52.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和相 关制度,构成我国市民概念的基本条件包括(ABD)。A.从事 非农业生产劳动 B.居住在市区内 D.具有本市户口 53.根据 协调对象的不同,区域协调可以分为(AD)。A.行为协调 D. 规则的协调 54.构建“敏捷城市”,要做到(ABC)。A.信息 敏捷 B.人员敏捷 C.制度敏捷 55.关于社区的管理,国外主 要的组织管理模式是(BCD)。B.混合型 C.政府主导型 D.自治 型 56.行政法首要的和基本的原则是(A),它是社会主义法 制原则的体现和具体化。A.行政合法原则 57.混合型模式 是政府一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 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B. 日本 58.坚持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全选)。A.齐 B.实 C. 准 D.快 59.近代城市规划始于(C)。C.法国 60.经济性规 制的主要方法有(全选)。A.质量规制 B.价格规制 C.数量规 制 D.进入规制 61.经济性规制对象产业包括(ABCD)。A.自 来水 B.交通运输和金融 C.城市燃气 D.电力 62.经济性 规制主要针对(BD)。B.信息不对称问题 D.自然垄断问题 63.居民委员会的性质可以总结为(全选)。A.基层性 B.群众 性 C.自治性 D.社会性 64.具体分析,现代城市的涵义主要 从(ACD)区别于农村地区。A.人口数量与密度 C.产业构成 D. 行政管辖 65.美国城市基础设施项目中政府主导的主要是 (BC)。B.道路 C.污水处理 66.目前在城市社区管理的实施 层面上,我国形成了很多极具特色的模式,其中比较具有代 表性的主要有,侧重行政和自治组织并行发展的(B)。B.深 圳盐田模式 67.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实行联邦制,土 地实行私有化。D.美国 68.社会大分工,这是人类社会中 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C.第三次 69.社会性规制主要针对 (AC)。A.外部不经济问题 C.非价值物问题 70.实质上,现 代城市主要从(ABC)区别于农村地区。A.行政管辖 B.人口数 量和密度 C.产业结构 71.世界银行组织认为,可持续城市 是指一个(ABCD)的城市。A.有竞争力 B.治理和管理良好 C. 适于居住 D.银行信赖的 72.市民参政包括市民的(BCD)。B. 政治参与 C.行政参与 D.社会参与 73.市人民代表大会的 权力主要是具有地方(全选)。A.任免权 B.监督权 C.决定权 D. 立法权 74.市政具有(ABD)的特征。A.政治性 B.历史性和动 态性 D.系统性和综合性 75.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D.信息 化 76.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C.工业化 77.是世界上第 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 50%的国家。A.英国 78.是突发事 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核心。D.决策系统 79.是突发事件管理 结构体系的支撑。C.保障系统 80.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 系各个系统关联衔接的重要通道。C.信息系统 81.是突发 事件管理最为重要的功能要求,是重中之重,也是各个国家 突发事件处理中最为关注的焦点。D.预防 82.是未来区域 中心城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A.撤市(县)设区 B.撤村设街 C.人口农转非 D.撤县建市 83.是一种最低层次的城市发展 战略观。D.资源型 84.属于初级城市发展战略观。B.需求 型 C.供给型 D.资源型 85.属于我国城市国家权力政治系统。 A.市人大 B.市政府 D.市司法机关 86.属于我国城市权力政 治系统。A.市人大 B.市政府 C.市委 D.市司法机关 87.突 发事件处理的一般程序包括(ABCD)。A.预警系统的建立 B. 危机应对 C.危机判断 D.确认危机来源 88.土地利用规划一 般应遵循(全选)。A.动态原则 B.协调原则 C.市场调节与计 划控制相结合原则 D.效益原则 89.我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的工作重点是(ABCD)。A.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强化环境 管理 B.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来源 C.加 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 的领导 D.把环境保护纳入城 市建设总体规划 90.我国城市空间成长中的问题主要表 现在(全选)。A.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 B.城市新区开发的倾 向严重 C.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D.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91.我国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组成包括(全选)。A.社区成员 B. 社团性组织 C.企事业组织 D.行政性组织 92.我国城市污染 治理的主要瓶颈包括(全选)。A.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B. 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 C.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 D.污染 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93.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 表现包括(ABCD)。A.水污染 B.固体废弃物污染 C.视觉污染 D. 大气污染 94.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就其下级行政建制而言, 分为辖区的市和不辖区的市,不辖区的市一般是(A)。A.县 级市 95.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包括(ABCD)。A.副省级市 B.县 级市 C.地级市 D.直辖市 96.我国市民利益表达的主要途 径或渠道包括(ABCD)。A.个人联系渠道 B.代理人或代表渠道 C.集团参与渠道 D.市民监督渠道 97.我国土地储备的运 行模式包括(全选)。A.上海模式 B.杭州模式 C.南通模式 D. 武汉模式 98.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A. 保护和修复人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 城乡经济、社会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 创造城市居民安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保障和创造城 市公正的社会环境 99.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多元调控模 式主要以(ABC)为代表。A.德国 B.英国 C.丹麦 100.西方国 家区域协调的强调控模式以(ABD)为代表。A.法国 B.荷兰 D. 希腊 101.西方国家区域协调的弱调控模式以(D)为代表, 实行联邦制,土地实行私有化。D.美国 102.西方国家区域 协同的多元调控模式主要以(ABC)为代表。A.德国 B.英国 C. 丹麦 103.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中最直观的表征。 C.执行系统 104.现代城市成长管理从(A)萌生。A.美国 105.现代城市主要从(ABC)区别于农村地区。A.行政管辖 B. 人口数量和密度 C.产业结构 106.现代企业成长理论认为, 成长经济理论主要包括(ABC),认为企业必须对能够扩展生 产领域的知识和能力进行不断积累才能得以成长。A.企业资 源基础论 B.企业动力能力论 C.企业知识基础论 107.新公 共管理理论的关键问题是(ABCD)。A.自主性 B.责任 C.消费 者导向 D.市场导向 108.严格来讲,城不同于城市,且城的 出现早于城市,因为古代时期的城,缺少(D)职能这一特征。 D.经济 109.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ABCD)。A. 人口的流动 B.总人口的增长 C.技术进步 D.经济增长 110. 一个理想的循环经济系统通常主要包括的行为者是(全选)。 A.处理者 B.消费者 C.废物处理者 D.资源开采者 111.依据 一座城市的人口年龄比例,可以将城市划分为(ABD)。A.稳 定型 B.衰退型 D.增长型 112.以下(AB)属于城市政府的传 统职能。A.治安管理 B.消防 113.以下关于城市发展战略说 法正确的是(全选)。A.城市发展战略是关于现代城市发展目 标和实现目标的方针、政策、途径、措施和步骤的高度概括 B.城市发展战略是市政管理中具有全局性、方向性的根本大 计 C.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具有方向性、长远性、总体 性的指导作用 D.城市发展战略是城市各项工作的指南和纲 领 114.以下关于市政协说法正确的是(ABC)。A.是一种相 对松散的政治联盟组织 B.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 享有国家权力 C.所通过的决议没有法律约束力 115.以下 关于新公共管理理论说法正确的是(B)。B.强调管理对象的 外部化 116.以下关予市政协说法正确的是(ABC)。A.是一 种相对松散的政治联盟组织 B.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 关,不享有国家权力 C.所通过的决议也没有法律约束力 117.以下属于城市政府传统职能的是(AB)。A.治安管理 B. 消防 118.由于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 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ABCD)。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 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 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119.由于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建立 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包括 (ABCD)。A.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 B.协议出让,政府让利 C. 生地出让,效益粗放 D.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用 120.与 传统的公共管理相比较,(全选)成为新公共管理的重要字眼。 A.市场导向 B.结果趋向 C.绩效标准 D.顾客导向 121.在城 市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D.中共市委 122.在公共选择理 论出现之前,对政府行为的假设有(ABC)。A.慈善模式 B.民 主模式 C.巨物模式 12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 调控具有(ACD)特征。A.以“间接性”为主 C.以“经济性” 为主 D.具有“公共物品”属性 124.在市政决策领导体系 中,(D)在决策中处于核心地位。D.中共市委 125.在我国, 市人民团体特指(ABD)等组织。A.市妇联 B.市共青团 D.市工 会 126.在我国城市国家机构中处于国家权力机关的地位。 A.市人大 127.在我国城市环境保护的手段中,(AC)是日常 管理的必要条件。A.行政手段 C.经济手段 128.在我国城市 中,下列的(ABD)属于城市政治参与系统。A.市政协 B.市民 D.城市居委会 129.在我国市政决策领导体系中,(D)在决 策中处于核心地位。D.中共市委 130.在西方发达国家,城 市财政的支出则主要用于(ACD)。A.城市基础设施 C.公共服 务设施的建设 D.社会福利事业 131.在下列的市政职能中, (全选)属于现代职能。A.产业振兴 B.城市规划 C.环境保护 D. 城市经济 132.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A.市 人大 133.在总体的战略愿景之下,城市发展战略还可以形 成一定的发展目标体系,一般表现为城市现代化目标体系, 主要包括(ABCD)。A.生态环境指标 B.社会进步指标 C.生活 质量指标 D.经济发展指标 134.造成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 有(ABCD)。A.外部性 B.公共物品 C.非对称信息 D.垄断 135. 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 的社区治理模式(D)是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D.新加坡 136. 中共市委对(全选)起着领导作用,处于领导地位。A.市人民 政府 B.市人民法院 C.市人民检察院 D.市人大 137.中共市 委对城市国家权力组织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BC)。A.政 治领导 B.思想领导 C.组织领导 138.中国城市党组织是中 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其组成部分主要有(ABCD)。A.市党代 表大会 B.市委员会 C.市委常委会 D.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139. 中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是(ABC)。A.保护和修复人 居环境,尤其是城乡空间环境的生态系统,为城乡经济、社会 和文化协调、稳定地持续发展服务 B.保障和创造城市居民安 全、健康、舒适的空间环境 C.保障和创造城市公正的社会环 境 140.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 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A)是这 种模式的典型代表。A.美 国 141.总体而言,区域协调机构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机制可 以分成(ABD)。A.弱调控模式 B.多元调控 D.强调控模式 142.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经济功能较弱,主要以(AC)功能 为主。A.军事 C.政治 143.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以(AB) 为主。A.政治功能 B.军事功能 二、名词解释题库 20XX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1.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 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 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 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 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12.城市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人们从城市发展的 各种因素、条件和可能变化的趋势预测出发,做出关系城市 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城市发展战略是 城市经济、社会、建设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 13.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 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和在 城市暂住的流动人口。 14.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 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 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 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1.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 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 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 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 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各项活动。 12.城市化:指的是社会经济关系、人口、生活方式等由农 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过程。 13.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生的银行信 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的城市。 14.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 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人国家预 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 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种管理形式。 20XX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1.城镇体系规划:是在一定地域 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 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12.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 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3.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居民户籍和人口变 动、人口流动的行政管理工作。 14.城市参与性主体:又称非权力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 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决策和执行有积极 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1.区域规划: 是指在某个特定的 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 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12.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 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 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 的目的。 13.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农业人口集 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市,一般包 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功能。 14.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 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 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 用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途 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 20XX 年 6 月试题及答案 11.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 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横和发 漫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 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2.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 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13.规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 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餐行 为。 14.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 性资全,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 由地方破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 要的财玻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1.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 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 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12.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 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 理活动,取得认同和进行决策的一系列惯例、制度和活动的 整合。 13.循环经济: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 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芳自 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 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14.城市参与性主体:城市参与性主体 称非权力系统,是指 虽不具有正式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决策 和执行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2016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6.城市参与性主体:是指虽不具 有正式决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城市发展问题的决策和执行 有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17.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 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2016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6.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 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 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17.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 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良治或称善治)的城市。 2015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6.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 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 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 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 一种管理形式。 17.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 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 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 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2015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6.城市营销:即把城市地区视为 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 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 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 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 区的特色。 17.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 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 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2014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6.城市营销:即把城市地区视为 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 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 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 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17.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 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 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 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 2014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6.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 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 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 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 协诃、规划、控制、建设、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 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 业的发展环境。 17.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 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 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 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2013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6.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 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 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 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7.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 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 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2013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6.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 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 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17.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 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 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 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 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2012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6.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 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 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17.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 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 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 城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 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2012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6.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的行政 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 17.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 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 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2011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6.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 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 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 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 一种管理形式。 17.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 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 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 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2011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6.城市经济管理:指城市政府和 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 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 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 17.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 化解、防范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济 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 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2010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 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 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 总称。 2.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过 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的 系统最优的状态。 2010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 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 础。 2.城市营销::是指把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地 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经 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市 场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2009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 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 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 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 态的良性循环。 2.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不 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换 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的 目的。 2009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 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 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 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2.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 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运, 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补充资料: 1.城市:也叫城市聚落,是以非农业产业和非 农业人口集聚形成的较大居民点。人口较稠密的地区称为城 市,一般包括了住宅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并且具备行政管辖 功能。 2.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城市管理 工作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 金管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3.城市财政管理:是指以城市政府为管理主体,以市政工作 为主要目标的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管 理和预算外资金的管理。 4.城市参与性主体:又称非权力系统,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决 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城市 发展问题的决策和执行有积极 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5.城市成长管理:是一种以政府为主体的对城市空间成长的 管理行为。 6.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 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 活动,取得认同和进行决策的一系列惯例、制度和活动的整 合。 7.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影响 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理 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 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诃、规划、控制、建设、 引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 从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8.城市管理体制:是城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行政 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城市政府管理体制是关于 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 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以及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 和。 9.城市规划: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目标,确定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土地, 协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和全面安排。 10.城市环境:是指影响城市人类活动的各种自然的或人工 的外部条件的总和。 11.城市环境管理:指按照一定环境功能目标,运用行政、 法律、教育、经济与科学技术等手段,协调人类的社会经济 活动与城市环境之间的关系,以防止环境污染、维护城市生 态系统平衡的一种措施。 12.城市基础设施:就是为城市生产和生活提供的一般公共 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3.城市经济功能:一个城市在一定地域经济中所承担的任 务和所起的经济中心作用,以及由这种作用发挥而产生的效 能。 14.城市经济管理:指城市政府和其他多元主体一同运用经 济、行政、法律、制度、协商等手段对城市经济环境、经济 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协调,以使城市经济健康稳定地发展, 并取得“满意”效益的全过程。 15.城市联盟:是指由相同特征和功能的城市和城镇环绕所 组成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上相对独立的贸易.商业和通讯区 域。 16.城市人口:是指居住在城市范围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 其他工作的非农业人口,包括拥有城市户籍的常住人口和在 城市暂住的流动人口。 17.城市人口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对城市常住人口户籍和人 口变动的行政管理工作,以及对城市人口的数量和质量、人 口与计划生育以及流动人口等管理。 18.城市社区:是城市中的社区,是指城市中被道路环绕的 居住地段上,由有特定生活方式并且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 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19.城市社区管理:是指市及市辖区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 街道为主导,居委会为协同,以社区组织和社区成员为依托, 允许行政与法律、经济与教育、功德与情感等手段,合理调 配和利用社区资源,发展社区事业,提高社区成员的生存质 量,促进社区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过程。 20.城市营销:即把城市地区视为一个市场导向的企业,将 地区的未来发展愿景作为一个吸引人的产品,通过强化地方 经济基础以及更加高效地满足和吸引既有的和潜在的目标 市场(主要包括产业、投资者、定居人口、观光游客和会议 人士等),来主动营销地区的特色。 21.城市政府管理体制:是关于城市政权机构,特别是城市 政府的建制、地位、职能配置和机构内外上下权力关系以及 运行机制的各种制度规范的总和。 22.城市政府职能:是指城市政府在依法管理城市公共事务 中所承担的职责和具有的作用,从动态来看,它是城市政府 行使职权、发挥作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23.城市职能: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域内的经济、社会发展中 所发挥的作用和承担的分工,是城市对城市本身以外的区域 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所起的作用。 24.城乡一体化:是指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通 过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人为协调,达到经济一体化和空间融合 的系统最优的状态。 25.城镇体系规划:是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以区域生产力合 理布局和城镇职能分工为依据,确定不同人口规模等级和职 能分工的城镇的分布和发展规划。 26.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 和网络技术,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平台上去完成, 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并减低系统 反应时间。 27.规制:是具有法律地位的,相对独立的政府管制者,依照 一定的法规对被管制者所采取的一系列行政管理与监餐行 为。 28.经营城市:是指城市政府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 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整合和市场化营 运,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高效使用。 29.可持续城市:是指一个有竞争力的、适于居住的、银行 信赖的,而且治理和管理良好(良治或称善治)的城市。 30.排污权交易: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在污染物排放总量 不超过允许排放量的前提下,内部各污染源之间通过货币交 换的方式相互调剂排污量,从而达到减少排放量、保护环境 的目的。 31.区域规划:是指在某个特定的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 和社会进行综合性、战略性和政策性的总体战略部署。 32.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同一区域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 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与合作,通过契约和协定, 形成一个跨越国界或地区的商品、资本、人才和劳务等自由 流通的统一经济区的组织形式。 33.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性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引 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不灵。 34.市行政地位:是指城市在国家的行政区划级别中所处的 等级和行政隶属关系。我国目前的建制市分为四个行政层次, 即直辖市、副省级市、地级市和县级市。 35.市行政管理体制:是指市的行政组织结构、职能结构、 行政管理方式和行政运行机制的总和,是国家行政体制的重 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行政体制在城市的延伸,它具有一般行 政体制的主要特征。 36.市民:指居住在城市所辖区域内,持有本市有效户籍的 合法公民。 37.市民参政:是指市民个人或群体通过一定途径和形式向 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亦称市民的利益表 达),向有关部门进行检举揭发,行使选举、罢免、监督等 权利,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参与城市管理与决策的 各项活动。 38.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的具体 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起着依照各自的切 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 织起来的群众性的社会政治团体。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 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织。 39.市政:是指城市政府根据国家法律和通过与市民个体与 群体的互动,为实现城市自身和整个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 制定城市运行规则和公共政策,并主要通过行政手段保障城 市公共事务运行的管理和监督行为。 40.市政执行:是指城市人民政府的职务行为,是市人民政 府工作部门及其工作人员执行市政决策的过程。这是城市行 政权力系统中最广泛、最常见的职能活动,没有执行过程, 市政决策就难以实现,决策意图就难以彻底、有效的体现。 41.土地用途管制制度:是指国家为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 用,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通过编制土地利用 规划,规定土地用途,明确土地使用限制条件,实行用 途 变更许可的一项强制性的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依据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对土地用途转变实行严格控制。 42.危机管理:是指组织对所有危机发生因素的预测、分析、 化解、防范等等而采取的行动。包括组织面临的政治的、经 济的、法律的、技术的、自然的、人为的、管理的、文化的、 环境的和不可确定的等所有相关因素的管理。 43.循环经济:是指以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 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 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 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 44.预算外资金:是地方财政或城市事业单位直接掌握的财 政性资金,即根据国家财政管理制度的规定,不纳入国家预 算,由地方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自收自支,满足各自特 殊需要的财政资金,是下放财权的一种管理形式。 三、简答题题库 20XX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5.城市管理的 必要性是什么? 答:(1)城市特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2) 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3)管理、市场各司其 职可以提高效能。 16.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1)培 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 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17.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政府的行为动机; (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 问题。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5.治理(管治)的特征。 答:(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3)治理既涉及公 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4)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 是持续的互动。 16.城市管理的可行性。 答:(1)城市管理能够产生绩效;(2)城市管理是需要成本的 付费产品;(3)城市管理需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 17.近年来我国城市人口结构变化的主要表现。 答:(1)老龄化趋势凸显;(2)文化结构的高层化趋势;(3) 就业结构的服务化趋势;(4)城市人口红利效应消除化。 20XX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5.近代城市发展具有哪些特征? 答:(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 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 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 之同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 数量和用地猛增;(3)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 大。 16.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 (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 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17.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政府的行为动机; (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 问题。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5.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 些? 答:(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 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 (2)政 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 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混合型社区 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 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16.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答:(1)进入规制。其 主要手段有特别许可、特别注册制度和申报制;(2)数量规 制。其主要手段有投资规制和产量规制;(3)质量规制。其 主要手段有质量标准和规范、质量达标许可证、专门的检查 监督制度等;(4)价格规制。其主要方法有边际成本定价、 平均成本定价、历史最高水平限价以及投资回报率定价。 17.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树立人口 意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 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20XX 年 6 月试题及答案 15.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城市管 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 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现手段上重引人私营部门的先进 理北和方法。 16.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树立人口意 识,贯基本面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 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 制定城市入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17.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 (1)政府的行为动机; (2)政府的低效率;(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 问题。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5.近代城市具有哪些特征? 答: (1)工业化推动了城耳 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 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主 素迅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 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 (2) 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3)城 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 16.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1)预防为主、 防治结合;(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3)综合利用、化害为 利;(4)污染者负担原则;(5)依靠群众、齐心共管。 17.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 答:(1)未 能突破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2)未能全面考 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3)强调城市自 身发展的影响。 2016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8.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 是什么? 答:(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规 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制;(3)不断调整和 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产力发展规模;(5) 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6)规划、建设和 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 19.循环经济 3R 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减量化原则, 即要减少进人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产物质化; (2)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 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即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 资源化。 20.如何判断什么是突发事件? 答:判断突发事件与否可 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发生 的;(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机关正 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5)必须采取特殊 的对抗措施才能恢鲜序等。 2016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8.城市化推动力是什么? 答: (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 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19.城市污染治 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答:(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 (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 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20.城市社区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1)城市中被道路所环 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为确定,范围较小; (2)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质性较强;(3)公共设施 较齐全,能够承担相对完整的社会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 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4)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复杂,经 济、文化发达,人们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有较强的归同感。 2015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8.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市管理 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 性;(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19.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境现象有哪些? 答:(1) 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 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20.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答:(1)组织成员拥有 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同构想;(2)组织与各成员均 善于学习;(3)组织结构扁平化;(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 造力;(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 2015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8.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答:(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 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 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 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护市民的合法 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 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 公开化进程;(2)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 的行政决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 揭发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 政府及其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 维护城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 促进行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3)市民的社会 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自治组织和其他社 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优属、残疾人援助 和义工活动,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科技、医疗卫生、 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19.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树立人口 意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 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20.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 答: (1)宣传教育;(2)准备预案;(3)构建预警机制,推行公示 措施;(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产、学、民、媒之 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2014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8.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 征? 答:(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织的共 同构想;(2)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3)组织结构扁平化; (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5)弹性化的组织结构;(6) 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 19.循环经济 3R 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减量化原则, 即要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 (2)再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 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即尽可能多的再生利 用或资源化。 20.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答: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 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 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 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2014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8.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具 有哪些启示?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 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 念和方法。 19.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1)城市用地数量 增长过快;(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 倾向严重;(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20.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是什么? 答:(1)城乡一体化不 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 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 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 为本”。 2013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8.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 征?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 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 与科学性;(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19.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树立人口意 识,贯彻基本国策;(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 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 (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战略和规划。 20.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答:(1)“快” 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 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2)“准”就是 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 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 对性措施;(3)“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 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4)“实”就是调查处 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 督办到位。 2013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8.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哪些问 题? 答:(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2)城市土地利用效 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4)城市空间结构不 合理。 19.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 答:(1)思想观念的 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 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4)污染治理的公 众参与度不高。 20.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是什么? 答:(1)城乡一体 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 (2)城乡一体化的动 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 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 即“以人为本”。 2012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8.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答: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 (2)城乡 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3)城乡统一市 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 (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 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19.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 什么? 答:(1)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 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 强硬约束;(4)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 20.我国市民 参政的内容是什么? 答:(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 行使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 和市民的政治义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 司法机关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 建议,维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 员的政治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 理的法制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2)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政决 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 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 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 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 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 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 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 军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 育、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 务。 2012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8.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 些? 答:(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式是社区主 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式; (2)政 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主导、居民 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混合型社区 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主导地位、 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理模式。 19.新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是什么? 答:(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经济管理体制;(2)导 引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3)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 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 20.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 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 (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 统化与市场化。 2011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8.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 境现象有哪些? 答:(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2)城市 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19.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 “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 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 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20.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 答:(1)区域内各城市 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利于降低运行成本, 也 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置;(2)市场一体 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 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3)-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 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 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 (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 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 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果;(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 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 利于融入国际市场;(6)-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 进而凝成一种合力,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7) 一体化的区域把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 资本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 外资的吸引力;(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 之间取得平衡,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2011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8.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市管理 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 性;(4)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19.我国城市边缘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答: (1) 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2)基 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 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 (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 建设落后,社会义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 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20.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 (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 源保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4)共同的行为规 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2010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 么? 答:(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 此不可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 减少而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 的收益;(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 性的经济效益;(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 技术体系,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 企业满足于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 方式;(6)末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 发展以及环境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 发展中国家直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 治理方面对发达国家的依赖。 2.如何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答:(1) 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 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 (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 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3.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答:在处理突 发事件时,要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准、齐、实” 四个要点:(1)“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 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 处理;(2)“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 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 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3)“齐”就是对突发事 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 (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 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2010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 主要问题是什么? 答:(1)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2)环境 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3)基础设施建设的协 调和共享;(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定;(5)区域整体 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2.如何对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进行改革? 答:(1)实行 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 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 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 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 要依据法律;(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 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4)加强 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岗位人员必须 符合市政工作要求;(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 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 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 3.我国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 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 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 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2009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我国城市成长管理中存在哪些问 题? 答:(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2)城市土地利用效 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4)城市空间结构不 合理。 2.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的关系时,应遵循哪些原 则? 答:(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2)事权下移, 责、权、利配套的原则;(3)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 (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 3.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 答:在处理突 发事件时,要做到快速反应,就必须把握“快、准、齐、实” 四个要点:(1)“快”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 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 处理; (2)“准”就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 突发事件的发生、发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 判断,拟定强有力的针对性措施;(3)“齐”就是对突发事 件的调查处理要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 (4)“实”就是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 实,并且进行督促检查,督办到位。 2009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循环经济 3R 原则的内容是什么? 答:(1)减量化原则,循环经济的第一法则是要减少进入生 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减物质化;(2)再利用原 则,循环经济第二个有效的方法是尽可能多次以及尽可能多 种方式地使用人们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循环经 济的第三个原则是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资源化。 2.如何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答:(1)便 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 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 (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 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3.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是什么? 答:(1)城乡一体化 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 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 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发,即“以 人为本”。 补充资料一: 1.编制城市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 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原则;(2)历史环境与未来环 境相和谐的原则;(3)城市环境中各社会集团之间社会生活 和谐的原则。 2.城市边缘区的管理原则是什么? 答:(1)更新观念,强化 大都市整体意识;(2)加快改制步伐,理顺管理体制,尽快 消除“二元结构”,转向一体化发展;(3)加强统一规划,建 设,严格监督管理,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4)推进小城镇 建设,实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双向城市化改造措施;(5) 营造良好的社区生活环境。 3.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的问题有哪些? 答:(1)发展建 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普遍存在;(2)基础与公 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 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利益调控缺乏弹性;(4)社 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 落后,社会文化层次偏低;(6)流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 人口管理的“盲区”。 4.城市边缘区管理中现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答:(1) 城乡二元管理体制造成的双重标准和管理漏洞是根本原因; (2)管理的理念仍停留在农村层面,导致了问题的复杂化和 治理难度加大;(3)改制与后续管理衔接不够,造成改革不 彻底或阻力较大;(4)在城市化扩展中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 建设与管理滞后。 5.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有哪些? 答:城市财政管理的内容 有:预算管理、税收管理、城市维护与建设资金的管理以及 预算外资金管理。 6.城市财政管理的职能有哪些? 答:城市财政管理除了具 有地方财政的优化资源配置、收入合理分配和稳定经济发展 等作用外,还有如下的具体职能:(1)筹集资金。城市经济 管理为了履行城市建设与维护的公共经济职能,要筹集大量 的资金。(2)合理安排支出。城市财政(通过市政财务)根 据国家的方针政策,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将筹集的资 金有计划地分配给城市各部门各单位,并利用支出项目之间 的比例关系制约分配比例和城市建设、城市经济中的各种比 例关系。(3)综合平衡调节。城市经济财物管理作为对城市 财政工作进行规划、控制、调节、监督和反馈的活动,是城 市对其集中性财力进行统筹安排、调节平衡、总体控制、全 面监督,以解决城市问题、实现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 (4)财政监督和调节。财政监督和调节的职能是根据市政管 理目标对城市主体的社会经济行为进行监督和调节的职能。 7.城市发展战略包括哪些内容? 答:(1)战略依据,城市 发展战略的依据就是城市制定发展战略时的基础和发展条 件;(2)战略愿景,城市的战略愿景即城市在可以预见的时 期内,最终将要达到的总体目标;(3)重点战略,重点战略 是作用于对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关键、主导意义而目前发展又 比较薄弱,需要特别加强,且在发展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经 济环节、产业部门或管理领域的战略举措。(4)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针对实现战略过程中的矛盾所采取的策略和具 体措施;(5)战略反馈,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是一个长 期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多阶段的动态过程,前一个阶段的 战略措施的结果以及外围环境的变化,将形成下一个阶段发 展的基础状态。 8.城市管理的必要性是什么? 答:(1)城市特性决定城市 需要管理;(2)市场的不完备性决定城市需要管理;(3)管理、 市场各司其职可以提高效能。 9.城市管理的可行性是什么? 答:(1)城市管理能够产生 绩效;(2)城市管理是需要成本的付费产品;(3)城市管理需 要被管理主体有支付意愿。 10.城市化浪潮的成因是什么? 答:(1)工业化是城市化的 内在动力;(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推动力;(3)信息化是城 市化后续动力。 11.城市化推动力是什么?(2016 年 1 月试题) 答:(1)工业 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2)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3)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12.城市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20XX 年 1 月试题) 答:(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3) 综合利用、化害为利;(4)污染者负担原则;(5)依靠群众、 齐心共管。 13.城市环境具有哪些特征? 答:(1)复合性。城市环境是 一种高度人工化的自然—人工复合环境; (2)人为性。城 市环境是以人为主体和中心的环境; (3)开放性。城市环 境是一个高度开放性的环境系统; (4)更高的脆弱性。由 于城市环境是高度人工化的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影响, 自然调节能力弱,主要靠人工活动进行调节,而人类活动具 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影响城市环境的因素众多,各因 素间具有很强的联动性,一个因素的变动会引起其他因素的 连锁反应,因此城市环境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相当的脆弱性。 14.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答:(1)把环境 保护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2)改革城市环境管理体制, 强化环境管理;(3)广开渠道,解决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资 金来源;(4)加强政府对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领导。 15.城市基础设施具有哪些特性? 答:城市基础设施具有 如下特性:(1)地方公共物品性与效益的外部性;(2)经营管 理的垄断性与多样性;(3)建设的同步性与超前性;(4)运行 的协调性与系统性。 16.城市经济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城市经济管理有以 下几个特征:区域性、综合性、两面性、二重性。 17.城市群协调发展的益处有哪些?(2011 年 7 月试题) 答: (1)区域内各城市之间的壁垒消除,加快要素自由流通,有 利于降低运行成本,也有利于资源在更大地域空间的有效配 置; (2)市场一体化会带来市场规模的扩大,使各城市有 更大的可能获得规模经济,从而进一步提高生产率; (3) 一体化意味着城市内部竞争激化,迫使企业加强经营管理、 开发利用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这样又 反过来会提升区域竞争力; (4)各城市在一体化的信息平 台上更有利于研发和生产的结合,相互之间的学习交流机会 增多,创新的成功率提高,产生分割状态下所不能得到的效 果; (5)各城市以综合的力量,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来加 强和扩大对外经贸合作关系,更有利于融入国际市场; (6) 一体化使各城市对区域培养出归属感,进而凝成一种合力, 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和违约风险; (7)一体化的区域把 全球市场化为区域市场,有效地降低了国际资本在全球范围 内配置资源的搜寻成本,从而提升本地区对外资的吸引力; (8)协调发展能使区域在经济与社会、环境之间取得平衡, 维持地区的持续竞争力和魅力。 18.城市人口管理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20XX 年 1 月试题; 2015 年 1 月试题)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彻基本国策; (2)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 测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人口发展 战略和规划。 19.城市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答:(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挥 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包 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 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4)进行宣传教 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 20.城市社区管理的内容是什么? 答:(1)社区社会治安综 合治理。这是指由社区内司法、警察、安全、消防等部门组 成的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及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从事治 安保卫工作的自治性组织(如治保会、联防队、门栋关照小 组等组织),为创造安全有序的良好社会环境,而对社区内 的社会公共秩序、户口、特殊行业(如旅馆业、旧货业等)、 道路交通、消防及法制和安全教育进行的管理。 (2)社区环境卫生管理。这是由街道环卫所及各房管所、园 林所及社区内各单位组成的市政管理委员会以及群众自治 性组织和全体社区成员,为谋求适合居民身心健康的和谐环 境,而对生活垃圾、污水、粪便处理工作,道路清扫工作, 植树种草等绿化工作,以及环保宣传工作等等进行的管理。 (3)社区卫生保健。这主要是指由街道卫生科、计划生育委 员会及地段医院和社区内企事业单位的卫生保健部门,组织 发动社区成员,为保证社区居民的身心健康,而对卫生防疫、 计划生育、老年人保健、妇幼保健和少年儿童保健,以及心 理咨询、社区康复等工作进行的管理。 (4)社区精神文明建设。这主要是指由社区自治性组织和各 专业性团体,以及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发动全体社区成员, 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小区、文明里弄、文明楼和文明家庭等活 动,进一步完善调解、帮困、服务网络。同时,做好教育、 科学、文化、艺术、体育及传媒的发展规划,以生态环境物 质文明为基础,加强理想、道德、法制教育,提倡科学的生 活方式,形成文明的社区社会风尚。 21.城市社区管理的主体有哪些? 答:城市社区管理的主 体有: (1)行政性组织。这主要是指街道办事处及各政府 主管部门在社区中的派出机构; (2)企事业组织。这主要 是指社区中的各类生产、服务性组织,如工厂、商店、医院、 学校以及各种业主管理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等; (3)社 团性组织。这是指群众性自治组织及专业性社会团体; (4) 社区成员。从性质上来看,目前社区管理是行政性、社会性 与自治性相结合的一种模式,但无论从其本质还是从其发展 来看,走向自治才是社区管理的基本方向。社区管理的最终 目的还是要实现它的自治,即由社区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生活 所在社区的社会事务。 22.城市社区主要有哪些特点?(2016 年 1 月试题) 答:(1) 城市中被道路所环绕的居住地段为其地域,这一地域边界较 为确定,范围较小; (2)社区的人群规模大、密度高、异 质性较强; (3)公共设施较齐全,能够承担相对完整的社 会功能,满足社区居民基本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4) 社区内社会组织结构复杂,经济、文化发达,人们之间的联 系较为密切,有较强的归同感。 23.城市事故灾难处理的原则是什么? 答:在处理城市事 故灾难中要遵循以下原则:(1)积极疏散救治,减少人员伤 亡;(2)加强日常安全管理,防患于未然;(3)积极努力创造 安全空间,减少事故隐患。 24.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是什么?(2016 年 1 月试题; 2013 年 1 月试题;2012 年 7 月试题) 答:(1)思想观念的 转变相对滞后;(2)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3)技术水平不 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束; (4)污染治理的 公众参与度不高。 25.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1)市建制体制 是城市政府管理体制存在的前提,没有城市建制就谈不上城 市政府管理体制,因此,城市政府管理体制首先应包括市建 制体制; (2)市政府的构成体制是城市政府管理体制运转 的制度基础,其关键在于城市权力系统之间及其上下级之间 的权责配置关系; (3)市行政管理体制则是城市政府管理 体制研究的重点; (4)而城市政府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则 是在城市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之中,各部门如何实现其职能。 26.城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应对的原则是什么? 答:城市 处于自然系统之中,对于自然灾害不能完全避免,应对自然 灾害城市应当在如下方面进行努力:(1)建立科学的决策指 挥体系和过硬的反应队伍。(2)建立完善的技术支撑体系, 包括预警和信息发布平台。(3)提供城市空间规划建设保障, 提供必要的应急避难场所并减少灾害损失。(4)进行宣传教 育,使市民在自然灾害面前临危不乱减少损失。 27.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是什么?(2014 年 1 月试题) 答: (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 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 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 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28.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是什么? 答:(1)实现城乡一体 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2)“分久必合”—城乡复 合系统发展的需要;(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 29.城中村的成因是什么? 答:城中村的产生原因主要有 四种:(1)投资主体回避农村居民点以减少建设成本(2)交通 轴的效益衰变规律和灰色区的形成(3)农民对被动快速城市 化的回避(4)村镇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控制土地。 30.城中村对城市建设管理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1)城 市整体环境的恶化。与城市紧密相连的灰色区有着与城市相 异的管理体制和生活模式,在与城市进行物资、文化交流的 同时也在破坏城市的整体环境。它们在形方面与城市密不可 分,在质方面却与城市脱节,环境卫生的脏、生活秩序的乱、 建筑风格的差与城市地区形成鲜明对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 了城市的正常肌理,恶化了城市环境。 (2)土地资源的浪费和远期更新成本的增大。城市灰色区的 特殊性和改造对策的缺乏,使城市规划部门往往对其采取妥 协的态度,管理被动。而农民的“建房占地,独门小院”的 思想造成土地的占用率高、利用率低,更不能通过规划进行 功能组合,发挥土地的级差地租效益,同时,农民的高密度、 超容量建设也给远期的更新增加了成本。 (3)社会问题的滋生。行政权力的交错和衰减及人口构成的 复杂,使灰色区成为社会问题滋生的场所,抢劫盗窃、吸毒、 赌博现象的发生率高于普通城区。 31.传统的封闭式城市发展思路的不足有哪些?(20XX 年 1 月 试题) 答:(1)行政区隔的束缚严重限制城市发展;(2)未 能全面考虑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的相关利益主体;(3)强 调城市自身发展的影响。 32.当前我国区域协调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2011 年 1 月试题;2010 年 1 月试题) 答:(1)产业的分工 与合作;(2)环境的治理与自然生态、人文资源保护;(3)基 础设施建设的协调和共享;(4)共同的行为规则和标准的制 定;(5)区域整体形象塑造与创新网络构建。 33.电子政府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1)是由信息、通信 技术和法律支持的虚拟政府,具有跨地域、跨机构的特性, 是在政府、社会和公众之间建立的信息服务与办公业务体系。 (2)电子政府的作用和目标是通过计算机网络、高效率地为 社会和公众服务,履行政府职能。(3)电子政府建设与运行 的结果将使基于工业化模型的大政府转化为以知识经济为 基础的小政府,因而能够促进公共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 转变,实现机构精简、优化、重组。 34.电子政务包含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1)是政府机构及 其工作人员从网络上获取信息,包括机构内部的工作流信息 和从机构外部获取的业务信息;(2)政府机构通过网络发布 政务信息,供社会了解和使用,即政务公开;(3)政府事务 在网络上与社会公众的互动处理。 35.国外社区管理的典型模式有哪些?(20XX 年 1 月试题; 2012 年 1 月试题) 答:(1)自治型社区管理模式,自治型模 式是社区主导、居民主动参与、由下而上实施的社区管理模 式; (2)政府主导型社区管理模式,政府主导型模式是政府 主导、居民响应参与、自上而下推行的社区治理模式;(3) 混合型社区管理模式,混合型模式是政府——居民处于双重 主导地位、自上而下及自下而上两种实施方式并行的社区治 理模式。 36.环境污染末端治理的局限是什么?(2010 年 7 月试题) 答:(1)传统末端治理是问题发生后的被动做法,因此不可 能从根本上避免污染发生;(2)末端治理随着污染物减少而 成本越来越高,它在相当程度上抵消了经济增长带来的收益; (3)由末端治理而形成的环保市场产生虚假的和恶性的经济 效益;(4)末端治理趋向于加强而不是减弱已有的技术体系, 从而牺牲了真正的技术革新;(5)末端治理使得企业满足于 遵守环境法规而不是去投资开发污染少的生产方式;(6)末 端治理没有提供全面的看法,而是造成环境与发展以及环境 治理内部各领域间的隔阂;(7)末端治理阻碍发展中国家直 接进入更为现代化的经济方式,加大了在环境治理方面对发 达国家的依赖。 37.街道办事处承担哪些职能? 答:街道办事处的职能主 要有:(1)城市管理职能,如市容市貌、社会治安、民政管 理等;(2)经济职能,即创办和主管经济实体制;(3)协调职 能,及协调辖区内单位之间、居民之间、街道与居民之间的 关系;(4)指导职能,主要指导居委会的工作。 38.解决土地市场的垄断和投机的措施有哪些? 答:(1)制 订法规,规范土地市场的进入。通过对进入市场的土地进行 严格限定,从源头上控制土地市场的供给。具体包括:严格 控制农地转用,保证土地有序供给;实行土地买卖的申请劝 告制和土地交易许可制,抑制土地投机。(2)土地交易过程 的管理。采用公开的方式进行土地交易,如我国香港地区的 招标拍卖;公布公告地价和基准地价,指导市场交易;对交 易土地编制利用规划并确定土地价格;建立严格守信,自我 约束的中介组织保证交易公平。(3)加强对土地使用的监管。 很多国家强调土地登记的作用,及时监控土地流转情况;利 用税收手段强化对闲置土地的管理,增加寡头控制的成本。 (4)直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很多国家采取土地储备的方 式来干预土地市场的供求,比如加拿大通过公共土地银行和 公有地段整治计划,地价高时加大市场投放,地价低时买入 土地;很多国家实行了先买权制度,保证政府控制土地价格 和投机性交易。 39.近代城市发展具有哪些特征?(20XX 年 7 月试题) 答: (1)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 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 素迅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 时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 和用地猛增;(3)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 40.近代城市具有哪些特征?(20XX 年 1 月试题) 答:(1) 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的中心,集聚 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及市场信息等生产主素迅 速向城市集中,带动了城市交通、市场的发展,使之同时成 为商业贸易的中心。 (2)城市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3)城市 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差距拉大。 41.经济性规制的主要方法有哪些?(20XX 年 1 月试题) 答: (1)进入规制。其主要手段有特别许可、特别注册制度和申 报制;(2)数量规制。其主要手段有投资规制和产量规制; (3)质量规制。其主要手段有质量标准和规范、质量达标许 可证、专门的检查监督制度等;(4)价格规制。其主要方法 有边际成本定价、平均成本定价、历史最高水平限价以及投 资回报率定价。 42.如何对我国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2010 年 7 月试题;2009 年 1 月试题) 答:(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 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 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 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 化。 43.如何对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进行改革?(2010 年 1 月试 题) 答:(1)实行市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 行具体分解,划分出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 留,哪些是要下放或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2) 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管理, 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3)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 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 职位;(4)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 能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5)转变市政管理手段, 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 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 44.如何对我国的城市基础设施管理体制进行改革?(2014 年 7 月试题) 答:为改变城市基础设施严重不足的现状, 在管理体制上应该逐步实现转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使基础设施建设从事业型转向企业型。(2)使基础设施从 福利型转为营利型。(3)使城市基础设施由保险型转为竞争 型。(4)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从人治型转为法治型。(5)城市 基础设施的管理应当科学化。 45.如何判断什么是紧急状态? 答:公共紧急状态指的是 一种特别的、迫在眉睫的危机或危险局势,影响全体公民, 并对整个社会的正常生活构成威胁。据此,判断突发事件与 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1)必须是现实的或者是肯定要 发生的; (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阻止了政权 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5)必须采 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复秩序等。 46.如何判断什么是突发事件?(2016 年 7 月试题) 答:判 断突发事件与否可以根据以下几个特征: (1)必须是现实的 或者是肯定要发生的;(2)威胁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3) 阻止了政权机关正常行使权力;(4)影响了人们的依法活动; (5)必须采取特殊的对抗措施才能恢鲜序等。 47.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2012 年 7 月试题;2011 年 7 月 试题)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 (2)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 统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 人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48.市民参政对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具有哪些重要意义? 答:(1)市民参政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切入点;(2)是 市民当家作主的集中体现;(3)是廉政建设的推进器。 49.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中的保障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答:保障系统是突发事件管理结构体系的支撑。对于保障系 统而言,其主要作用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为应对突发 事件提供物质资源保障;(2)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非物质资 源保障,如信息库、数据库、人才库等等;(3)提供有效的 作为绩效评估系统绩效的物质载体。 50.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土地利用规划一 般应遵循以下四项原则:(1)效益原则;(2)市场调节与计划 控制相结合;(3)动态原则;(4)协调原则。 51.为实现“良好的管治”,城市政府和其他主体进行的行动 应禀承哪些原则? 答:(1)良性参与;(2)遵守法规;(3) 透明度;(4)响应;(5)舆论导向;(6)公正与宽容;(7)有效 且高效率;(8)可计量的且财政可行的良好的管治。 除了以上八个衡量标准之外,还包括无缝隙政府、满足合理 顾客“需求”等表现形式。 52.我国城市边缘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有哪些?(2011 年 1 月 试题) 答: (1)发展建设无序,违法用地、违章建设现象 普遍存在;(2)基础与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生活环境质量 较差;(3)经济收益主要依赖不断升值的土地及物业租赁, 利益调控缺乏弹性;(4)社会治安形势严峻,是刑事犯罪的 高发区;(5)精神文明建设落后,社会义化层次偏低;(6)流 动人口大量聚集,是城市人口管理的“盲区”。 53.我国城市成长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我国的城 市成长管理体系所包含的内容主要集中于以下三个方面:(1) 土地投放的规模、时序和区位;(2)成长模式——内涵与外 延;(3)功能分区—纯化或复合。 54.我国城市成长管理中存在哪些问题?(2009 年 7 月试题) 答:(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2)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 (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4)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 55.我国城市成长具有哪些特殊性? 答:(1)城市化阶段差 异。(2)城市化发展速度差异。(3)土地所有制基础差异。(4) 中西方城市行政基础差异。(5)市场化程度不一。 56.我国城市成长中存在哪些问题?(2014 年 1 月试题;2013 年 1 月试题) 答:(1)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2)城市土 地利用效率低下;(3)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4)城市空 间结构不合理。 57.我国城市管理的政治性主体与参与性主体的关系是什 么? 答:首先,城市政府作为权力的主要载体,由城市选 民选举产生,因此政府必须满足选民的要求。然而政府可以 动用的资源非常有限(通常是预算资金),不能单独完成增 加就业、完善设施等任务,所以政府必须寻求与市场力的合 作。 其次,企业、资本的所有者作为市场力的主要承载者,其最 终目的是获得利润。他们趋向于同政府合作,但前提是政府 要采取各种方式吸引企业。这样,政府与企业就形成了“权 钱政体”。这一联盟要受到来自社会力的制约。 最后,在特定的情况下,政府也要谋求与社会力的合作,从 而抑制大企业意志的膨胀或者向中央政府施加压力,获得补 贴与各种支持。这样就形成了“权力与社会力政体”,但是 “在全球化的今天,争夺国际资本和投资项目是在全球舞台 上进行的。由于国际资本的高度流动性,地方政府和一城一 地的市民在和市场力谈判时的筹码越来越少,甚至国家政府 的影响力也在下降。如果政府真的和社会力结成同盟,坚持 要求大企业做出让步,则大企业完全可能会投资到别的城市 甚至别的国家”。因此,这一联盟要因时、因情势发挥作用。 58.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答:我国城市 环境管理包括以下内容:(1)城市环境的国家标准管理;(2) 制定城市环境发展战略;(3)城市环境规划管理;(4)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 59.我国城市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什么?(2016 年 7月试题) 答:城市经济管理的任务主要有:(1)制定和实施城市经济 社会发展战略和规划。(2)不断改革和完善城市经济管理体 制。(3)不断调整和优化城市经济结构。(4)有效控制城市生 产力发展规模。(5)加强对企业经济活动的间接管理和服务。 (6)规划、建设和管理好市政公用设施。(7)注重全市就业情 况。 60.我国城市人口的运动趋势是什么? 答:城市人口运动 包括城市人口存量、流量、结构等变化趋势。(1)城市人口 存量不断增大;(2)城市人口流量不断增大;(3)城市人口结 构变化。 61.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内容是什么?(20XX 年 6 月试题; 2013 年 7 月试题) 答:(1)树立人口意识,贯基本面策;(2) 正确选择城市人口增长途径;(3)做好人口普查和人口预测 工作;(4)加强城市流动人口管理;(5)制定城市入口发展战 略和规划。 62.我国城市人口管理的特点是什么? 答:(1)城市户籍制 度,户籍管理的实质是一个国家政府对其所辖人力资源所进 行的控制和规划。我国现行户籍制度是建国后随着计划经济 体制的确立而逐步建立起来的。这种户籍制度适应了计划经 济条件下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全国人力资源统一管理和调配 的需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的转化,这一体制所产生的问题也日益明显,主要表现为经 济系统的效率低下及人力资源的潜能不能充分发挥。(2)居 民身份证管理,居民身份证制度是为了便利公民进行社会活 动,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一种管理制度。其 基本内容包括六个方面:领取;登记;效力和期限;换领和 补领;交回、收缴和收回;查验和扣留。(3)城市计划生育 管理,计划生育是指为了贯彻“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 量”这一基本国策,宣传晚婚、晚育、少生、优生,提倡一 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基本政策。 63.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管理存在哪些问题? 答:由于城市 土地市场的建设处在逐步摸索的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 些问题:(1)城市存量土地供应失控;(2)协议出让,政府让 利;(3)生地出让,效益粗放;(4)“有地没人用,有人没地 用”。 64.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要点是什么? (2009 年 1 月试题)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 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3)城乡统 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 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65.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哪些方面? 答: 我国目前的城市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大气 污染,煤烟型与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污染直接破坏了城市大 气环境。(2)水污染,有机污染仍然是水环境污染的主要问 题。(3)固体废弃物污染,城市垃圾是城市环境的重要问题。 (4)噪声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和视觉污染等在城市环境 中的破坏作用也不容忽视。 66.我国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2010 年 1 月试题) 答:(1) 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城乡一体 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3)城乡统一市场的 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的需要出 发,即“以人为本”。 67.我国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路径是什么?(2013 年 1 月试题) 答:(1)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平均化”;(2) 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是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 (3)城乡统 一市场的建立是城乡一体化的核心;(4)城乡一体化要从人 的需要出发,即“以人为本”。 68.我国市民参政的内容是什么?(2015 年 1 月试题;2012 年 7 月试题) 答:(1)市民的政治参与,主要包括行使宪法 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政治权利和自由权利,履行公民和市民的 政治义务,参与和支持城市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 的重大决策,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提出各种要求和建议,维 护市民的合法权益,监督城市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政治 行为,实现市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促进市政管理的法制 化、民主化和公开化进程; (2)市民的行政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政府的行政决 策,阻止或促成某项政策的行为,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行政 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失职和渎职行为,行使监督政府及其 公务员的权利;参与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活动,维护城 市公共设施和公共财产的安全,改善城市公共服务;促进行 政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和现代化。 (3)市民的社会参与,主要包括参与城市社区、基层居民 自治组织和其他社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从事社区服务、拥军 优属、残疾人援助和义工活动,参与城市教育、文化、体育、 科技、医疗卫生、福利保障等方面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 69.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特征?(2015 年 7 月试题;2013 年 7 月试题;2012 年 1 月试题;2011 年 1 月试题) 答:(1) 协调管理目标的前瞻性与持续性;(2)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 多元性与参与性;(3)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4) 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 70.现代城市管理中存在的囚徒困境现象有哪些?(2015 年 7 月试题;2011 年 7 月试题) 答:(1)城市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2)城市公共组织效率缺失;(3)城市、区域之间竞争恶化。 71.新公共管理对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 答:(1)培育多 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 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72.新公共管理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2014 年 1 月 试题)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 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 法。 73.新公共管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新公共管理理论的特 征主要包括八方面的内容:(1)采取理性途径方式处理问题, 在设定政策目标及阐明政策议题时特别强调战略管理所扮 演的角色和作用;(2)重新设计组织结构,使政策制定与执 行相分离,并且对服务的传输都必须加入一个赋予责任的行 政单位;(3)改变组织结构,促进官僚体制更为扁平化,授 权给管理人员,以利绩效目标的实现;(4)依据经济、效率、 效能等标准来衡量组织成就;(5)改变现行政策,使公共组 织能被传统服务价值所支配的文化中,转换成“新公共服务 模式”,强调与市场及企业价值相结合的文化;(6)运用人力 资源管理技术,淡化集体主义的色彩而采取个人主义的途径, 包括寻求动员员工的支持和承诺,来持续地进行结构与组织 的变革;(7)试图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组织, 并发展一种将大众视为顾客、消费者及市民的“公共服务导 向”,公共服务不再由专业的供给者来支配,而是以回应人 民真正的需求来提供公共服务;(8)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 的信托关系。 74.新公共管理理论对现代城市管理具有哪些启示?(20XX 年 7 月试题;20XX 年 6 月试题) 答:(1)培育多元主体共治; (2)对城市政府职能重新定位;(3)管理手段上注重引入私营 部门的先进理念和方法。 75.新条件下我国城市经济管理领域的核心要务是什么? (2012 年 1 月试题) 答:(1)构建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要的 经济管理体制;(2)导引城市产业结构合理、有序升级;(3) 筹谋解决结构性失业与总量过剩失业问题。 76.学习型政府组织具有哪些特征?(2015 年 7 月试题;2014 年 7 月试题) 答:(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意愿,即组 织的共同构想;(2)组织与各成员均善于学习;(3)组织结构 扁平化;(4)组织具备极强的自我创造力;(5)弹性化的组织 结构;(6)能够实现充分的自主管理。 77.循环经济 3R 原则的内容是什么?(2016 年 7 月试题;2014 年 7 月试题;2009 年 1 月试题) 答:(1)减量化原则,即 要减少进人生产和消费流程的物质量,因此又叫产物质化; (2)利用原则,即尽可能多次及尽可能多种方式地使用人们 所购买的东西;(3)资源化原则,即尽可能多的再生利用或 资源化。 78.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的关系时,应遵循哪些 原则? (2009 年 7 月试题) 答:(1)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 原则;(2)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3)以人为本, 资源整合的原则;(4)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 79.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贯彻“预防为主”的原则?(2015 年 1 月试题) 答:(1)宣传教育;(2)准备预案;(3)构建预 警机制,推行公示措施;(4)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使官、 产、学、民、媒之间的信息传递通畅。 80.在处理突发事件时,如何做到快速反应?(2013 年 7 月试 题;2010 年 7 月试题;2009 年 7 月试题) 答:(1)“快” 就是信息完整、准确和快捷,在此基础上,迅速召集突发事 件处理队伍进行快速反应,赶赴现场处理; (2)“准”就 是接到报告后,特别是到达现场后,对突发事件的发生、发 展和事态现状进行综合分析,做出准确判断,拟定强有力的 针对性措施; (3)“齐”就是对突发事件的调查处理要做 到统一领导、统一方案、统一发布信息; (4)“实”就是 调查处理方案确定之后,分工负责,狠抓落实,并且进行督 促检查,督办到位。 81.政府失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0XX 年 7 月试题;20XX 年 6 月试题) 答:(1)政府的行为动机;(2)政府的低效率; (3)政府的自我扩张倾向;(4)政府赤字问题。 82.治理具有哪些特征? 答:(1)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 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 制,而是协调;(3)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也包括私人部门; (4)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互动。 四、论述题题库 20XX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8.结合实际, 论述目前我国城市发展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 答:第一,全面导入绿色 GDP、人文 GDP 的目标绩效观。所 谓“绿色 GDP”,就是从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 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 GDP 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 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 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 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 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 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 GDP”、“人文 GDP” 和“绿色 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 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第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 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 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 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 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 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 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 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 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 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 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 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 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 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 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 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 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 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 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 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 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 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 一 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 “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 可能小的程度。 第四,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 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 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 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 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 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 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 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 1 亿的问题,即“促进约 1 亿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 城中村,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 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 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 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 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 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 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 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我 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 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 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业 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盲 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 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 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更 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形 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上, 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性污 染问题的治理等。 第五,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 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 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 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 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 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 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 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8.结合实际,论述现代城市管理 具有的特征。 答: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协调管理目标的 前瞻性与持续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方向与模式的 预想,是城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发展战略的选择 与制定是前瞻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结合。城市管理最终要贯彻 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管理也应当具有前瞻性与持续性。 所谓前瞻性是指城市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存的问题 ,而且要 预想到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警;持续性则强调城市 管理的各种措施要有始有终,不能朝令夕改,以免浪费资源。 第二,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城市这一 庞大的系统工程的正常运作需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 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运行规则的建 立以及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达成共识。城市管理的 多元性强调了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 企业、市民等,多元主体共治才有可能将复杂化、多样化的 现代城市内外部关系理顺。然而,众多治理主体也需要协调, 充当协调角色的主要是城市政府,其他各非政治性主体起到 参与治理以及监督、评价、回应的作用。 第三,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合法性指的是社会 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它与法律规范 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式的制度框架,如法律、政策、公约(包 括城市公约与国际公约)等一般比较容易被认可和服从;非 正式的制度,比如地方习俗等,一旦被自觉认可以及遵守, 就同样具有了合法性。城市管理的顺利、有序进行依赖其合 法性的建立。因此,现代城市管理不仅注重法制,而且也要 更加尊重传统与习俗。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时代中, 城市管理的手段以及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正确的决 策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预测方法,良好的治理也要依靠 信息的大量获取。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的运用已经逐步地使 城市政府功能强化,并且加速了城市政府管理的民主化。 第四,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城市作为一个 “人群运动”的综合社区,其诸系统要素错综复杂。因此, 现代城市需要被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管理,才能做到有针对 性并实现优化。对现代城市的大量信息,只有经过系统分析 归纳,才能使管理有序化,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的市场化 就是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一方面是因为政 府自身是一个“经济人”,要追求自身利益的优化;另一方 面政府对变化的反应可能不够敏捷。因此,现代城市管理具 有市场化导向,许多事情政府已经交给营利性部门。 20XX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18.结合实际,论述目前制定我国 城市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答:第一,全面导入绿色 GDP、人文 GDP 的目标绩效观。所 谓“绿色 GDP”,就是从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 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 GDP 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 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 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 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 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 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 GDP”、“人文 GDP” 和“绿色 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 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第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 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 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 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 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 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 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 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 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 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 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 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 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 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 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 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 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 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 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 经 济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 境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 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 体,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 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 为“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 可能小的程度。 第四,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 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 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 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 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 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 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 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 1 亿的问题,即“促进约 1 亿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 城中村,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 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 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 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 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 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 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 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我 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 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 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业 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盲 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 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 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更 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形 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上, 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性污 染问题的治理等。 第五,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 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 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 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 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 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 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 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8.结合实际,论述制定我国城市 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 答:第一,全面导入绿色 GDP、人文 GDP 的目标绩效观。所 谓“绿色 GDP”,就是从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 环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 GDP 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 民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 明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 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 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 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 GDP”、“人文 GDP” 和“绿色 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 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第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 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 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 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 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 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 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 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 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 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 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 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 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 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 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 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 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 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 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 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 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 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 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 “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 可能小的程度。 第四,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 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 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 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 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 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 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 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 1 亿的问题,即“促进约 1 亿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 城中村,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 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 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 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 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 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 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 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我 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 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 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业 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 建设和 盲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 域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 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 更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 形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 上,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 性污染问题的治理等。 第五,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 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 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 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 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 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 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 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0XX 年 6 月试题及答案 18.结合实际,论述现代城市管理 具有的特征。 答:现代城市管理的特征主要有: 第一,协调管理目标的 前瞻性与持续性。城市发展战略是对城市发展方向与模式的 预想,是城市短期目标与长期目标的统一。发展战略的选择 与制定是前瞻性与持续性的有机结合。城市管理最终要贯彻 城市的发展战略,因此城市管理也应当具有前瞻性与持续性。 所谓前瞻性是指城市管理不仅要解决现存的问题,而且要预 想到未来可能产生的问题,做好预警;持续性则强调城市管 理的各种措施要有始有终,不能朝令夕改,以免浪费资源。 第二,注重城市管理主体的多元性与参与性。城市这一 庞大的系统工程的正常运作需要社会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 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于城市经济社会活动的运行规则的建 立以及对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达成共识。城市管理的 多元性强调了管理主体不仅包括政府,还包括非政府组织、 企业、市民等,多元主体共治才有可能将复杂化、多样化的 现代城市内外部关系理顺。然而,众多治理主体也需要协调, 充当协调角色的主要是城市政府,其他各非政治性主体起到 参与治理以及监督、评价、回应的作用。 第三,注重管理决策的合法性与科学性。合法性指的是 社会秩序和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它与法律 规范没有直接的关系。正式的制度框架,如法律、政策、公 约(包括城市公约与国际公约)等一般比较容易被认可和服 从;非正式的制度,比如地方习俗等,一旦被自觉认可以及 遵守,就同样具有了合法性。城市管理的顺利、有序进行依 赖其合法性的建立。因此,现代城市管理不仅注重法制,而 且也要更加尊重传统与习俗。在知识化、信息化、全球化的 时代中,城市管理的手段以及工具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正确的决策依赖于科学的思维方式与预测方法,良好的治理 也要依靠信息的大量获取。数字城市、电子政务的运用已经 逐步地使城市政府功能强化,并且加速了城市政府管理的民 主化。 第四,培养管理方式的系统化与市场化。城市作为一个 “人群运动”的综合社区,其诸系统要素错综复杂。因此, 现代城市需要被当作一个系统来进行管理,才能做到有针对 性并实现优化。对现代城市的大量信息,只有经过系统分析 归纳,才能使管理有序化,决策科学化。城市管理的市场化 就是在城市管理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这一方面是因为政 府自身是一个“经济人”,要追求自身利益的优化;另一方 面政府对变化的反应可能不够敏捷。因此,现代城市管理具 有市场化导向,许多事情政府已经交给营利性部门。 20XX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18.结合实际,论述目前我国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核心问题。 答:第一,全面导入绿色 GDP、人文 GDP 的目标绩效观。所 谓“绿色 GDP”,就是从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 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 GDP 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 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 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 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 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 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 GDP”、“人文 GDP” 和“绿色 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 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第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 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 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 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 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 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 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 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 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 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 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 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 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 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 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 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 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 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 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 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 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 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 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 “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 可能小的程度。 第四,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 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 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 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 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 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 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 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 1 亿的问题,即“促进约 1 亿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 城中村,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 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 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 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 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 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 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 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 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 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 城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 地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 业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 盲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 域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 业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 更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 形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 上,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 性污染问题的治理等。 第五,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 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 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 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 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 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 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 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016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2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成长 中存在的问题。 答:第一,城市用地数量增长过快。我们通常用城市人均建 设用地指标来衡量城市用地的相对数量。近些年来,我国城 市用地迅速扩张的现状也是不容忽视的。而且,这种人均城 市建设用地增长中还存在与城市规模等级相联系的结构不 均衡问题。人均城市建设用地与城市规模之间存在反相关, 城市规模越大,用地越集约,反之则越粗放。近些年来小城 市人均建设用地扩张的速度较大城市相比更是有增无减。从 以上的一些现象来看,我国城市建设用地数量的增长已经超 过城市用地负载的城市经济要素的增长,尤其是在规模较小 的城市,用地扩张过快的现象十分突出,而小城市的土地收 益又远远低于大城市,这种状况客观上反映了我国城市成长 方式的不均衡和不经济。 第二,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在城市空间过度扩张的 同时,由于没有足够经济内容的充实和支撑,使得城市成长 方式不经济的问题表现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土地利 用效率的低下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土地的经济产出 率较低,另一方面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应该说,我国 虽然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多举世瞩目 的成就,但毕竟还属于发展中国家,城市空间的经济负载与 产出水平同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较低。但必须提起注意的是, 在我国内部各级各类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对比中,地均产出 水平较低的中小城市往往占地规模较大。我国的城市土地开 发利用程度也比较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低下决定了我国 城市成长的空间外拓倾向十分突出。 第三,城市新区开发的倾向严重。自城市土地有偿使用 制度逐步推行以来,国内一些城市有一种大规模、成体系、 与旧城不连续的新区开发的倾向,这种城市新区开发一般都 以一些特定城市职能的外迁为主导力量,并吸引其他的城市 功能随迁,达到城市空间的大规模、跳跃式成长。这种新区 开发中最多的要算 20 世纪 90 年代风行全国的开发区热,这 些开发区最初往往打着高新技术的招牌,但最终很多没有相 关条件支撑的高新区的土地被开发成了住宅区甚至长时间 撂荒闲置。近些年来,在工业之外,教育产业也成为新区建 设的新主角。另外,还有一些以政府职能部门作为主要吸引 力量的综合性城市新区开发,。这些新区开发虽然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增长和带动轴心,但是如果 不能在新区开发的同时积极推动老城的更新升级,很有可能 出现类似西方内城衰退的不良后果;而且,一旦新区开发的 资金不能到位运转,后续的利用没有保障,也很可能造成土 地的闲置和浪费。 第四,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在我国城市成长的过程中, 城市空间结构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状况,某种程度上,这些 不合理的现象还在继续产生。城市成长中的空间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总体结构的失衡和空间利用方式违背 地租规律。一般而言,作为人类聚居地的城市,其居住用地 的比重是最大的,往往占到各类用地总量的 1/3 以上,我国 城市空间结构中居住用地比例也大致如此。我国城市工业用 地比重达到 22%,考虑到我国工业化处于较低阶段的现实, 这个高于西方发达国家 8%~10%的比例两到三倍的结果值得 我们反思。按照西方城市经济学中经典的城市地租理论,城 市中心区为能够担负最高地租(地价)的 CBD,由中心区向 城市边缘,由各种地租负担能力依次降低的用地方式的包络 线构成城市内部的地租竞标曲线,竞标曲线中依次排列的用 地类型代表了最为经济合理的城市土地区位选择。以上的城 市用地结构分布基本上可以解释和指导市场条件下的城市 土地利用区位选择,但是我国的城市成长过程却同这一模式 有很大的距离。通常,居于我国城市中心的是行政中心,工 业、仓储、机关等用地占据着城市内部很多区位优越的地段, 一些原本应当位于城市中心的高级用地类型只能在偏位设 立。 2016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21.结合实际论述,试分析如何引 导城中村的城市化。 答:第一,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城市 管理应自上而下实施,若以“块块为主”,将助长局部利益。 停止设立新的县级市,表明这个问题已开始受到重视。“撤 市(县)设区”,撤村设街,人口农转非是未来区域中心城 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像广州目前实行的市、区(县级市)、 镇(街道)、村(居委)二级政府、四级管理的行政体制, 总的来说仍符合当前社会实际。但应进一步加强市级政府决 策的权威性、有效性,可尝试将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的村镇 逐步改为区街体制。 第二,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失 去耕地的城中村,经济构成中已没有农业成分,必须转向第 二、三产业,体制上也应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 第三,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目前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只占地,不管人”的情况比较普 遍,使城中村社区仍停留在松散落后的传统农村状态,没有 同步实现人的城市化。为此,必须改革城市土地、人口与规 划管理体制,走城市主导型的城郊农村城市化道路。建议将 村镇改制与城市扩张结合起来,做到既征地又管人,使就业 居住性质与户口性质同步转变。城中村村民不愿意放弃农村 户口,有以下一些原因:村民教育水平低,即使“农转非” 也不能改善他们在城市谋职难的处境;农村户口可满足村民 生育两胎的愿望,即使超生,也无开除公职之忧;农村户口 是参与村镇经济收入分红的条件;农村户口拥有一定的宅基 地配额,村民可建屋收取租金。针对以上状况,必须从户籍 管理上将并不务农的“村民”纳入城市人口管理系统。如对 某一年度以后出生的城中村子女一律纳入城市户口,政府提 供教育、就业上的优惠倾斜。 第四,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城中 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对此,政府可 组建专门的经济发展公司,撤村改制,将城中村所属企业及 土地、村屋等不动产折合成股份,使城中村农民彻底脱离土 地,成为集团公司股东。一方面,政府对这类公司提供优惠 的税收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具有经济与社会双 重职能,经济职能是经营城中村继承的企业、物业,社会职 能是设法改变城中村传统社会形态,促进社区城市化。或许 有人会问,农民失去了耕地,再失去栖身的城中村将何以为 生?其实,城市征用农村土地所付出的代价已可以为村民提 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生活机会,村民完全有条件凭自己的劳 动加入到千百万城市产业大军中去。如果靠“食利”为生或 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于消费挥霍,再多的补偿也不够。从经 济入手改造城中村的关键环节无疑是城中村土地在征用过 程中的补偿安置,这一环节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城中村 居民未来在城市发展的愿景。在 2009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土地征收征 用方面对原有的《土地管理法》做出了一定的修改,在原有 的“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 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以及“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 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之外,增加了如下表述:“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标准应根据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进行调整。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 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市、县人 民政府制定,报省、自 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这对于城中村改造过程中, 实现因地制宜,发挥市场的价格生成作用,体现城中村作为 非典型农村地带的土地资源价值,构建合理的城中村改造补 偿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此外,在实际的城中村土地流转 过程中,村民的选择权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允许城中村的城 市化进程出现多种模式并存,而伴随着选择权的确立和可选 模式的增多,市场手段发挥效用的空间将进一步增大。在传 统的政府主导模式之外,应当允许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在 实际操作过程中,已经出现了部分经由集体土地资本化形式, 对土地实施整理、置换和缴纳复垦费,将耕地调整为建设用 地,企业有偿租赁,村民分享收益。在未来,城市政府、农 村集体和村民的协作模式将成为一种趋势,即由多元主体按 照一定原则分享土地级差收益,并将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社 保纳入城乡一体化,实现村民身份的转换,促进城市化的良 性发展。 第五,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 现代文明。利用传媒树立正面典型,促进村民转变观念,融 人城市社会。要调和城乡冲突,长远之计在于提高村民素质, 扫荡“黄、赌、毒”,抨击丑恶、庸俗、低级趣味的社会现 象。为使村民融人城市社会,可向村民提供就业上岗培训、 普法教育机会,关注村民后代教育问题等。一旦没有了“城 中村人”,城中村存在的时间也不会太久了。 第六,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要 在短期内扭转城中村治安混乱、违法建设的现象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但可集中力量抓一两个典型,细致检查城市治安与 规划建设执法情况。此外,应加快地方性配套法规的立法, 制定针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管理、住宅建设、人口管理等法 规,明确城市与村镇的法律关系,明确城市周边土地权益让 渡的法律程序,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村镇集体土地一级、 二级市场。 第七,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组 织人事部门抓住对村镇领导的任免权,保证基层领导“听使 唤”,这是大连、苏州、北京等城市发展的经验。政府应有 计划地对城中村的基层领导,尤其是年轻领导,进行现代城 市经济与规划建设管理的专项培训,提高其认识水平和管理 水平。 第八,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对于村镇聚 落来说,深圳与苏州的经验值得借鉴。近 10 年来苏州新区 与新加坡工业园区开发了 130 平方公里土地,是苏州老城 14 平方公里的近 10 倍。新加坡工业园区位于农业发达、村镇 密集地区,一次性征用数十平方公里土地,将区内分散的村 镇聚落,迁移到区外,实现了“空城转让”,苏州新区内的 村镇聚落,则统一规划,建设集中的村民居住区,这些居住 区在秩序、文明友善与美观整洁等方面,堪与城市别墅区媲 美。深圳市最近加大治理城郊村镇,如宝安县有的村镇选送 优秀青年进大学深造,有的村镇把平时自由懒散惯了的 14~ 35 岁无业青年,组织起来举办青年培训营,有军事训练、形 势教育、专题知识讲座等。将青年学习、培训情况与本村股 份公司分红及其他收益挂钩,同时为他们寻找就业机会。长 远来看,城中村必然被改造为城市的一部分,而近中期则始 终应坚持渐进方式。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方式与力度,要考虑 社会承受能力。在有限的近期内,可维持村(镇)办企业集 体经济所有权、经营权不变和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不变,远 期则应与城市人口同等对待。 2015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21.试述引导城中村城市化的对策。 答:第一,从发展决策入手,进一步集中城市决策权。城市 管理应自上而下实施,若以“块块为主”,将助长局部利益。 停止设立新的县级市,表明这个问题已开始受到重视。“撤 市(县)设区”,撤村设街,人口农转非是未来区域中心城 市行政区划改革的方向。像广州目前实行的市、区(县级市)、 镇(街道)、村(居委)二级政府、四级管理的行政体制, 总的来说仍符合当前社会实际。但应进一步加强市级政府决 策的权威性、有效性,可尝试将城市总体规划范围内的村镇 逐步改为区街体制。 第二,从城中村内在要求入手,启发、鼓励其自身进步。失 去耕地的城中村,经济构成中已没有农业成分,必须转向第 二、三产业,体制上也应向城市管理体制转变。 第三,从体制入手,改革土地、人口与城市管理体制。 目前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只占地,不管人”的情况比较普 遍,使城中村社区仍停留在松散落后的传统农村状态,没有 同步实现人的城市化。为此,必须改革城市土地、人口与规 划管理体制,走城市主导型的城郊农村城市化道路。建议将 村镇改制与城市扩张结合起来,做到既征地又管人,使就业 居住性质与户口性质同步转变。城中村村民不愿意放弃农村 户口,有以下一些原因:村民教育水平低,即使“农转非” 也不能改善他们在城市谋职难的处境;农村户口可满足村民 生育两胎的愿望,即使超生,也无开除公职之忧;农村户口 是参与村镇经济收入分红的条件;农村户口拥有一定的宅基 地配额,村民可建屋收取租金。针对以上状况,必须从户籍 管理上将并不务农的“村民”纳入城市人口管理系统。如对 某一年度以后出生的城中村子女一律纳入城市户口,政府提 供教育、就业上的优惠倾斜。 第四,从经济入手,将城中村纳入城市经济体系。城中 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失去土地以后无以为业,对此,政府可 组建专门的经济发展公司,撤村改制,将城中村所属企业及 土地、村屋等不动产折合成股份,使城中村农民彻底脱离土 地,成为集团公司股东。一方面,政府对这类公司提供优惠 的税收与财政政策,另一方面,集团公司具有经济与社会双 重职能,经济职能是经营城中村继承的企业、物业,社会职 能是设法改变城中村传统社会形态,促进社区城市化。或许 有人会问,农民失去了耕地,再失去栖身的城中村将何以为 生?其实,城市征用农村土地所付出的代价已可以为村民提 供更好的教育机会和生活机会,村民完全有条件凭自己的劳 动加入到千百万城市产业大军中去。如果靠“食利”为生或 将土地征用补偿费用于消费挥霍,再多的补偿也不够。从经 济入手改造城中村的关键环节无疑是城中村土地在征用过 程中的补偿安置,这一环节处理是否得当将直接影响城中村 居民未来在城市发展的愿景。在 2009 年发布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在土地征收征 用方面对原有的《土地管理法》做出了一定的修改,在原有 的“每公顷被征收耕地的安置补助费,最高不得超过被征收 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十五倍”以及“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 费的总和不得超过土地被征收前三年平均年产值的三十倍” 之外,增加了如下表述:“征收土地的补偿费用标准应根据 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进行调整。被征收土地上的附着 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由市、县人民政府制定,报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备案。”这对于城中村改造过程中,实 现因地制宜,发挥市场的价格生成作用,体现城中村作为非 典型农村地带的土地资源价值,构建合理的城中村改造补偿 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此外,在实际的城中村土地流转过 程中,村民的选择权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允许城中村的城市 化进程出现多种模式并存,而伴随着选择权的确立和可选模 式的增多,市场手段发挥效用的空间将进一步增大。在传统 的政府主导模式之外,应当允许村民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 际操作过程中,已经出现了部分经由集体土地资本化形式, 对土地实施整理、置换和缴纳复垦费,将耕地调整为建设用 地,企业有偿租赁,村民分享收益。在未来,城市政府、农 村集体和村民的协作模式将成为一种趋势,即由多元主体按 照一定原则分享土地级差收益,并将基础设施建设和村民社 保纳入城乡一体化,实现村民身份的转换,促进城市化的良 性发展。 第五,从文化入手,针砭城中村弊端,弘扬城乡融合与 现代文明。利用传媒树立正面典型,促进村民转变观念,融 人城市社会。要调和城乡冲突,长远之计在于提高村民素质, 扫荡“黄、赌、毒”,抨击丑恶、庸俗、低级趣味的社会现 象。为使村民融人城市社会,可向村民提供就业上岗培训、 普法教育机会,关注村民后代教育问题等。一旦没有了“城 中村人”,城中村存在的时间也不会太久了。 第六,从法律入手,严肃处理城中村所滋生的违法现象。要 在短期内扭转城中村治 安混乱、违法建设的现象不是一件 容易的事,但可集中力量抓一两个典型,细致检查城市治安 与规划建设执法情况。此外,应加快地方性配套法规的立法, 制定针对城市边缘区的规划管理、住宅建设、人口管理等法 规,明确城市与村镇的法律关系,明确城市周边土地权益让 渡的法律程序,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村镇集体土地一级、 二级市场。 第七,从组织人事入手,培养高素质的村镇领导人。组 织人事部门抓住对村镇领导的任免权,保证基层领导“听使 唤”,这是大连、苏州、北京等城市发展的经验。政府应有 计划地对城中村的基层领导,尤其是年轻领导,进行现代城 市经济与规划建设管理的专项培训,提高其认识水平和管理 水平。 第八,借鉴其他城市处理城乡矛盾的经验。对于村镇聚 落来说,深圳与苏州的经验值得借鉴。近 10 年来苏州新区 与新加坡工业园区开发了 130 平方公里土地,是苏州老城 14 平方公里的近 10 倍。新加坡工业园区位于农业发达、村镇 密集地区,一次性征用数十平方公里土地,将区内分散的村 镇聚落,迁移到区外,实现了“空城转让”,苏州新区内的 村镇聚落,则统一规划,建设集中的村民居住区,这些居住 区在秩序、文明友善与美观整洁等方面,堪与城市别墅区媲 美。深圳市最近加大治理城郊村镇,如宝安县有的村镇选送 优秀青年进大学深造,有的村镇把平时自由懒散惯了的 14~ 35 岁无业青年,组织起来举办青年培训营,有军事训练、形 势教育、专题知识讲座等。将青年学习、培训情况与本村股 份公司分红及其他收益挂钩,同时为他们寻找就业机会。长 远来看,城中村必然被改造为城市的一部分,而近中期则始 终应坚持渐进方式。解决城中村问题的方式与力度,要考虑 社会承受能力。在有限的近期内,可维持村(镇)办企业集 体经济所有权、经营权不变和村民享受的福利待遇不变,远 期则应与城市人口同等对待。 2015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21.结合实际论述,在处理社区自 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遵循哪些原 则? 答:在推行社区自治,加快城市民主化建设的进程中, 并不是要否定和弱化城市各级政府组织在城市社区工作中 的领导,而是将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精神和意志通过社区自 治组织的形式灌输下去,同时,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 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 则,社区工作的核心是管理与服务。各级组织都要正确处理 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贴近群众、服务 社区、服务群众作为强化管理的着眼点,将工作重心下移, 利用各自的职能指导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为社区群众排忧解 难;支持街道办事处履行综合管理和协调职能,积极为社区 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共住共建”创造条件,并提供 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第二,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要加快城市 基层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的进程,各级组织要在事 权下移、责任下移的同时,将财力和利益也随之下移,真正 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属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若确需社区 配合的,须与街道协商,经政府同意后,实行部门指导,“权 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通过责、权、利的配套统 一,加大社区工作力度,调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各级组织要始终坚 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改 善社区人居环境、便利社区居民生活、丰富社区文化、提高 社区居民素质、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为己任,把社区居民 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各级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各级组织要充 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善于整合社区内的各类 资源,与社区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建好社区。 第四,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社区居委会 是社区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 治性组织。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及其他组织应尊重居委 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法律地位,在支持《城 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立法宗旨和立法原则的前提下,根据 社区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支持、帮助社区居委会从实际出发, 利用社区资源、环境和条件,找准工作切入点,大胆探索和 创造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社区工作特色和管理模式,切实增 强社区依法自治功能,避免社区居委会成为政府的一级准行 政组织。 2014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21.结合实际,试述在处理社区自 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遵循的原则。 答:在推行社区自治,加快城市民主化建设的进程中,并不 是要否定和弱化城市各级政府组织在城市社区工作中的领 导,而是将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精神和意志通过社区自治组 织的形式灌输下去,同时,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在 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注 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则, 社区工作的核心是管理与服务。各级组织都要正确处理管理 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贴近群众、服务社区、 服务群众作为强化管理的着眼点,将工作重心下移,利用各 自的职能指导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为社区群众排忧解难;支持 街道办事处履行综合管理和协调职能,积极为社区实现“资 源共享、责任共担、共住共建”创造条件,并提供必要的人 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第二,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要加快城市 基层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的进程,各级组织要在事 权下移、责任下移的同时,将财力和利益也随之下移,真正 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属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若确需社区 配合的,须与街道协商,经政府同意后,实行部门指导,“权 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通过责、权、利的配套统 一,加大社区工作力度,调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各级组织要始终坚 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改 善社区人居环境、便利社区居民生活、丰富社区文化、提高 社区居民素质、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为己任,把社区居民 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各级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各级组织要充 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善于整合社区内的各类 资源,与社区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建好社区。 第四,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社区居委会 是社区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 治性组织。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及其他组织应尊重居委 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法律地位,在支持《城 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立法宗旨和立法原则的前提下,根据 社区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支持、帮助社区居委会从实际出发, 利用社区资源、环境和条件,找准工作切入点,大胆探索和 创造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社区工作特色和管理模式,切实增 强社区依法自治功能,避免社区居委会成为政府的一级准行 政组织。 2014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21.结合实际,论述目前我国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潜在重点。 答:第一,全面导入绿色 GDP、人文 GDP 的目标绩效观。所 谓“绿色 GDP”,就是从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 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 GDP 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 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 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 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 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 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 GDP”、“人文 GDP” 和“绿色 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 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第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 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 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 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 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 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 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 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 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 而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 活、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 下,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 一定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 因地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 城市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 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 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 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 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 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 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 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 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 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 “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 可能小的程度。 第四,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 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 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 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 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 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 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 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 1 亿的问题,即“促进约 1 亿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 城中村,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 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 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 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 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 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 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 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我 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 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 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业 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盲 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 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 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更 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形 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上, 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性污 染问题的治理等。 第五,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 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 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 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 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 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 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 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013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2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污染 治理的主要瓶颈。 答:第一,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 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 平低,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 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直至今日,仍有 不少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出于经济发展考虑,采取牺牲 环境的做法,只为追求投资增长,而吸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 业进城落户。 第二,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私 人成本远低于社会成本,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向外排污的内在 冲动,因而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公共环境极易出现无人照管 的“公地悲剧”。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和居民征收排污费和 环卫费,用以治理污染;或是由政府出面协调,将污染的外 部性予以内部化。但在现实中,仅靠政府来治理污染显然是 不够的,将公共环境交由企业或个人处理还有诸多问题,排 污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机制还不完备,环卫公司政企分开的 市场化改革推进困难,尤其是一些纯粹公益性的污染治理项 目仍需依赖并不充足的公共财政。 第三,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 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真正符合国家环境 控制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 25%左右。处 理垃圾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令管理者更为头痛的是,环卫 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国每年投入的资金近 400 亿,这笔 巨大的投资相当于全国每年开采黄金的总产量的价值。在这 笔资金中,垃圾处理队伍(其中包括近 10%的退休人员)的 工资费用占了约 70%,其余才是购置设备的费用。这对于技 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污染处理来说远远不够。 第四,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科技发展在污染治 理方面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够“包治百病”。治污之重不在 于“治”,而在于“防”。“治”是治标,“防”才是治本。这 个“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企业、居民)自觉自愿地维护 公共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 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但我们看到的是,诸多陈规陋习和 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2013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21.结合实际,论述目前我国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重点。 答:第一,全面导入绿色 GDP、人文 GDP 的目标绩效观。所 谓“绿色 GDP”,就是从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 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 GDP 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 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 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 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 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 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 GDP”、“人文 GDP” 和“绿色 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 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第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 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 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 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 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 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 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 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 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 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 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 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 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 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 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 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 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 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 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 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 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 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 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 “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 可能小的程度。 第四,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 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 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 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 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 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 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 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 1 亿的问题,即“促进约 1 亿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 城中村,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 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 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 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 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 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 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 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我 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 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 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业 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盲 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 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 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更 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形 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上, 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例如,对于区域性污 染问题的治理等。 第五,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 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 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 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 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 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 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 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012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21.结合实际论述,在处理社区自 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遵循哪些原 则? 答:在推行社区自治,加快城市民主化建设的进程中, 并不是要否定和弱化城市各级政府组织在城市社区工作中 的领导,而是将政府在社区管理中的精神和意志通过社区自 治组织的形式灌输下去,同时,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水平。 在处理社区自治组织和城市政府各级相关机构的关系中,要 注意遵循以下的原则: 第一,面向社区,重心下移的原 则,社区工作的核心是管理与服务。各级组织都要正确处理 管理与服务的关系,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把贴近群众、服务 社区、服务群众作为强化管理的着眼点,将工作重心下移, 利用各自的职能指导和配合社区居委会为社区群众排忧解 难;支持街道办事处履行综合管理和协调职能,积极为社区 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共住共建”创造条件,并提供 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上的支持。 第二,事权下移,责、权、利配套的原则,要加快城市 基层工作社区化、社区工作社会化的进程,各级组织要在事 权下移、责任下移的同时,将财力和利益也随之下移,真正 做到责、权、利相统一。属政府职能部门的工作若确需社区 配合的,须与街道协商,经政府同意后,实行部门指导,“权 随责走、费随事转”的运作方式。通过责、权、利的配套统 一,加大社区工作力度,调动社区居委会工作的积极性。 第三,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的原则,各级组织要始终坚 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改 善社区人居环境、便利社区居民生活、丰富社区文化、提高 社区居民素质、保障社区居民安居乐业为己任,把社区居民 是否满意作为评价各级组织工作的根本标准。各级组织要充 分发挥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善于整合社区内的各类 资源,与社区单位和社区居委会共同建好社区。 第四,有利于扩大民主,依法自治的原则,社区居委会 是社区群众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自 治性组织。各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及其他组织应尊重居委 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法律地位,在支持《城 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立法宗旨和立法原则的前提下,根据 社区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支持、帮助社区居委会从实际出发, 利用社区资源、环境和条件,找准工作切入点,大胆探索和 创造符合自身实际的新型社区工作特色和管理模式,切实增 强社区依法自治功能,避免社区居委会成为政府的一级准行 政组织。 2012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2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污染 治理的主要瓶颈。 答:第一,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 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 平低,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 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直至今日,仍有 不少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出于经济发展考虑,采取牺牲 环境的做法,只为追求投资增长,而吸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 业进城落户。 第二,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私 人成本远低于社会成本,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向外排污的内在 冲动,因而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公共环境极易出现无人照管 的“公地悲剧”。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和居民征收排污费和 环卫费,用以治理污染;或是由政府出面协调,将污染的外 部性予以内部化。但在现实中,仅靠政府来治理污染显然是 不够的,将公共环境交由企业或个人处理还有诸多问题,排 污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机制还不完备,环卫公司政企分开的 市场化改革推进困难,尤其是一些纯粹公益性的污染治理项 目仍需依赖并不充足的公共财政。 第三,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 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真正符合国家环境 控制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 25%左右。处 理垃圾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令管理者更为头痛的是,环卫 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国每年投入的资金近 400 亿,这 笔巨大的投资相当于全国每年开采黄金的总产量的价值。在 这笔资金中,垃圾处理队伍(其中包括近 10%的退休人员) 的工资费用占了约 70%,其余才是购置设备的费用。这对于 技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污染处理来说远远不够。 第四,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科技发展在污染治 理方面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够“包治百病”。治污之重不在 于“治”,而在于“防”。“治”是治标,“防”才是治本。这 个“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企业、居民)自觉自愿地维护 公共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 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但我们看到的是,诸多陈规陋习和 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2011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21.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城市规划 工作的特点。 答:第一,综合性。城市的社会、经济、环境和技术发展等 各项要素,既互为依据,又相互制约,城市规划需要对城市 的各项要素进行统筹安排,使之各得其所、协调发展。综合 性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特点,它涉及许多方面的问题:如 城市的建设条件,涉及气象、水文、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等 范畴的问题;城市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又涉及大量社会经 济和技术的工作;当具体布置各项建设项目、研究各种建设 方案时,又涉及大量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至于城市空间的 组合、建筑的布局形式、城市的风貌、园林绿化的安排等, 则又是从建筑艺术的角度来研究处理的。而这些问题,都密 切相关,不能孤立对待。城市规划不仅反映单项工程设计的 要求和发展计划,而且还综合各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的关系。 它既为各单项工程设计提供建设方案和设计依据,又必须统 一解决各单项工程设计相互之间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种种 矛盾,因而城市规划部门和各专业设计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 城市规划工作者应具有广泛的知识,具有综合工作的能力, 在工作中主动和有关单位协作配合。 第二,法制性、政策性。城市规划既是城市各种建设的战略 部署,又是组织合理的生产、生活环境的手段,涉及国家的 经济、社会、环境、文化等众多部门。特别是在城市总体规 划中,一些重大问题的解决都必须以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 策为依据。例如城市的发展战略和发展规模、居住面积的规 划指标、各项建设的用地指标等等,都不单纯是技术和经济 的问题,而是关系到生产力发展水平、人民生活水平、城乡 关系、可持续发展等的重大问题。因此,城市规划工作者必 须加强法治观点,努力学习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管理知识, 在工作中严格执行。 第三,地方性。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是城市政府的主要 职能,其目的是促进城市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环境保护。 城市规划要根据地方特点,因地制宜地编制;同时,规划的 实施要依靠城市政府的筹划和广大城市居民的共同努力。因 此,在工作过程中,既要遵循城市规划的科学规律,又要符 合当地条件,尊重当地人民的意愿,和当地有关部门密切配 合,使规划工作成为市民参与规划制定的过程和动员全民实 施规划的过程,使城市规划真正成为城市政府实施宏观调控, 保障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护地方环境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 器。 第四,长期性、经常性。城市规划既要解决当前建设问题, 又要预计今后一定时期的发展和充分估计长远的发展要求; 它既要有现实性,又要有预见性。但是,社会是在不断发展 变化的,影响城市发展的因素也在变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 会不断产生新情况,出现新问题,提出新要求。因此,作为 城市建设指导的城市规划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应当根据实 践的发展和外界因素的变化,适时地加以调整或补充,不断 地适应发展需要,使城市规划逐步趋近于全面、正确反映城 市发展的客观实际。所以说城市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动态规划, 它是一项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虽然规划要不断地调整和 补充,但是每一时期的城市规划是建立在当时的经济社会发 展条件和生态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经过调查研究而制定的, 是一定时期指导建设的依据,所以城市规划一经批准,必须 保持其相对的稳定性和严肃性,只有通过法定程序才能对其 进行 调整和修改,任何个人或社会利益集团都不能随意使 之变更。 第五,实践性。城市规划的实践性,首先在于它的基本目的 是为城市建设服务,规划方案要充分反映建设实践中的问题 和要求,有很强的现实性。其次是按规划进行建设是实现规 划的唯一途径,规划管理在城市规划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最后,城市规划的实践性还在于其可实施性,应当在规划编 制时,考虑城市的财力和能力,不能盲目提出过高的要求, 同时,为了适应快速变化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要注意城市 规划自身的弹性。规划实践的难度不仅在于要对各项建设在 时空方面作出符合规划的安排,而且要积极地协调各项建设 的要求和矛盾,组织协同建设,使之既符合城市规划总体意 图,又能满足各项建设的合理要求。因此要求规划工作者不 仅要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和政策修养,有丰富的社会科学和自 然科学知识,还必须有较好的心理素质、社会实践经验和积 极主动的工作态度。当然,任何一个规划方案对实施过程中 问题的预计和解绝不可能十分周全,也不可能一成不变。这 就需要在实践中进行丰富、补充和完善。城市建设实践也是 检验规划是否符合客观要求的唯一标准。 2011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结合实际,论述我国城市污染治理 的主要瓶颈。 答:第一,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 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 平低,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 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直至今日,仍有 不少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出于经济发展考虑,采取牺牲 环境的做法,只为追求投资增长,而吸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 业进城落户。 第二,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私 人成本远低于社会成本,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向外排污的内在 冲动,因而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公共环境极易出现无人照管 的“公地悲剧”。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和居民征收排污费和 环卫费,用以治理污染;或是由政府出面协调,将污染的外 部性予以内部化。但在现实中,仅靠政府来治理污染显然是 不够的,将公共环境交由企业或个人处理还有诸多问题,排 污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机制还不完备,环卫公司政企分开的 市场化改革推进困难,尤其是一些纯粹公益性的污染治理项 目仍需依赖并不充足的公共财政。 第三,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 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真正符合国家环境 控制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 25%左右。处 理垃圾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令管理者更为头痛的是,环卫 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国每年投入的资金近 400 亿,这笔 巨大的投资相当于全国每年开采黄金的总产量的价值。在这 笔资金中,垃圾处理队伍(其中包括近 10%的退休人员)的 工资费用占了约 70%,其余才是购置设备的费用。这对于技 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污染处理来说远远不够。 第四,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科技发展在污染治 理方面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够“包治百病”。治污之重不在 于“治”,而在于“防”。“治”是治标,“防”才是治本。这 个“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企业、居民)自觉自愿地维护 公共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 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但我们看到的是,诸多陈规陋习和 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2010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结合实际,论述新形势下我国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重点。 答:第一,全面导入绿色 GDP、人文 GDP 的目标绩效观。所 谓“绿色 GDP”,就是从现行 GDP 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 境资源的保护服务费用。绿色 GDP 指标,实质上代表了国民 经济增长的净的正效应。绿色 GDP 占 GDP 的比重越高,表明 国民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越高,负面效应越低,反之亦然。 “人文 GDP”就是为了保障人的健康和全面发展而投入 财富的增长指标,包括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我们 追求的发展,应该是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是人与自 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应将“经济 GDP”、“人文 GDP” 和“绿色 GDP”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多层面的政府绩效考 核体系的建立健全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制度基础之一。 第二,构建敏捷城市,提高城市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 能力。反应能力当今世界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城市要在瞬 息万变的环境中抓住有利的信息,结合自身条件,做出相应 的对策,才能赢得发展机会。也就是要创建“敏捷城市”, 其中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敏捷。依托快捷、准确、畅通 的信息来源和上传下达渠道,并在大量的信息中进行及时高 效的筛选,保证决策者在第一时间获取精练实用的信息。就 此,正在迅猛发展的数字城市技术不但提供了技术支撑,而 且具备成为信息敏捷交换和交流的平台。人员敏捷。有灵活、 干练、反应迅速的管理人员和办事人员,要做到能上能下, 人尽其才,能够准确快速应对环境变化。制度敏捷。在一定 原则框架内,保留政策的适度弹性,以便在实施中能够因地 因时制宜;必要时要及时调整修订现行政策制度,确保城市 发展最终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全面导入循环经济,注重产业优化升级。循环经济以 可循环资源为来源,以环境友好方式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 发展经济并举,把人类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过程中,经 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使生态负增长转变为生态正增长, 实现人类与生态的良性循环。循环经济起源于工业经济,其 核心是工业物质的循环。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 的简称,以物质、能量梯次和闭路循环使用为特征,在环境 方面表现为污染低排放,甚至是污染零排放。循环经济把清 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 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因此本质上是 一种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是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 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的经济系统。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为 “自然资源——产品和用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所有的能源和原料都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 最合理的利用,从而使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减少到尽 可能小的程度。 第四,注重城乡融合与区域协同。我国的城乡二元结构 体制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就已经形成,虽然改革开放以后经多 年发展,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得到显著提升,但是基于 户籍壁垒的城乡差异和在此基础上的资源配置失衡、福利制 度差异和市场分割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促进城乡一体化既 是我国未来进一步城市化的重要课题,也是扩大内需、提高 城市化质量、推动城市经济有效的潜在机遇,同时还关系到 所有在城市工作和稳定生活的农村户籍人口的切身利益。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后一段时间要推进以人为核心 的城镇化,着重解决好“三个 1 亿的问题,即“促进约 1 亿 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改造约 1 亿人居住的城镇棚户区和 城中村,引导约 1 亿人在中西部地区就近城镇化”。其中, 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就是能进城乡融合的关键举措。通 过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实行不同规模城市差别化落户政策, 把有能力、有意愿并长期在城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工及其家属 逐步转为城镇居民,并对未落户的农业转移人口建立居住证 制度,使更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纳入城镇教育、实现异 地升学,实施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稳步推进城镇基本 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从而使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 共建共享城市现代文明。 区域协同主要是指城市产业结构上的专业化分工和区域协 作,同时也包括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方面进行合作。我 国在计划经济时期所实行的地区均衡化发展战略,使得各城 市形成了追求本地完整产业结构体系的发展传统,再加上地 方政府追求本地经济效益和政绩指标,缺少区域间进行产业 发展协作的有效激励,导致城市和区域之间的重复建设和盲 目竞争,造成社会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实现产业发展的区域 协同,需要结合各地的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明确主导产业 和特色产业,形成分工与合作明确的协同发展格局;同时更 需要创新区域间的合作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和收益均沾,形 成区域协同的有效激励。此外,在一些区域性问题的解决上, 也需要城市之间积极协作、共同努力, 例如,对于区域性 污染问题的治理等。 第五,重视突发事件与非常态事件管理。应该认识到,城市 发展战略管理的实施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国内外一些城市发 生的一系列突发事件也提示我们必须在城市发展战略管理 中建立“危机管理”机制。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的同时,需要制定一个有效的,能够帮助快速沟通、快速做 出影响评估和控制的危机管理计划,并使之成为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一 般来说,危机管理在管理层次上高于日常管理,是管理的最 高层次。危机管理计划不是独立的,它必须与整个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起来,也必须与国家、地区和部门的危 机管理体系相适应。当然,就我国来说,在制定危机管理计 划的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危机管理系统,这也是 我们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经济和社会发展规 划时必须考虑的问题。 2010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城市污染治理的主要瓶颈。 答:第一,思想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在错误的发展观指导 下,人类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的开发,资源回收和循环利用水 平低,不考虑环境容量的承载能力任意排放污染物。其结果 是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环境受到严重污染。直至今日,仍有 不少城市,特别是中小城市,出于经济发展考虑,采取牺牲 环境的做法,只为追求投资增长,而吸收环境污染严重的企 业进城落户。 第二,污染治理机制尚不健全。由于环境污染造成的私 人成本远低于社会成本,厂商和消费者具有向外排污的内在 冲动,因而在单纯的市场条件下公共环境极易出现无人照管 的“公地悲剧”。政府可以通过向企业和居民征收排污费和 环卫费,用以治理污染;或是由政府出面协调,将污染的外 部性予以内部化。但在现实中,仅靠政府来治理污染显然是 不够的,将公共环境交由企业或个人处理还有诸多问题,排 污费的收取标准和使用机制还不完备,环卫公司政企分开的 市场化改革推进困难,尤其是一些纯粹公益性的污染治理项 目仍需依赖并不充足的公共财政。 第三,技术水平不高和经费不足仍是污染治理的强硬约 束。中国现有垃圾处理技术仍十分低下,真正符合国家环境 控制标准和建设标准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仅有 25%左右。处 理垃圾不仅是技术上的问题,令管理者更为头痛的是,环卫 经费严重不足。目前,全国每年投入的资金近 400 亿,这笔 巨大的投资相当于全国每年开采黄金的总产量的价值。在这 笔资金中,垃圾处理队伍(其中包括近 10%的退休人员)的 工资费用占了约 70%,其余才是购置设备的费用。这对于技 术水平要求越来越高的污染处理来说远远不够。 第四,污染治理的公众参与度不高。科技发展在污染治 理方面固然重要,但并不能够“包治百病”。治污之重不在 于“治”,而在于“防”。“治”是治标,“防”才是治本。这 个“防”靠的正是城市公众(企业、居民)自觉自愿地维护 公共环境,采用新技术减少污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不 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但我们看到的是,诸多陈规陋习和 不良的生活习惯仍然影响着城市的公共环境。 2009 年 7 月试题及答案 结合实际,论述我国传统市政管理 职能的特点及如何进行改革。 答:第一,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的特点:(1)经济管理职 能广泛而突出;(2)对其负责的事务管理控制程度高,表现 为控制面广和控制程度高,而且还几乎都借助强制的行政手 段;(3)综合性的社会保障服务职能较弱;(4)独立性的职权 较少;(5)职权与职责相脱节。 第二,我国传统市政管理职能弊端的改革:(1)实行市 政职能的分解,就是对原有市政职能进行具体分解,划分出 哪些职能是应取消的,哪些需要继续保留,哪些是要下放或 转移的,哪些是需要充实加强的。通过职能分解,确定每个 工作岗位的职责任务、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工作程序、行 政运行机制以及任职资格和条件,将职能具体化,理顺内部 和外部的工作关系,从而为落实人员与编制提供科学的依据。 这是实现市政职能转变的第一步。 (2)加强市政管理的法治化、制度化建设,市政管理是法治 管理,各种市政决策都要依据法律。为此,必须首先建立和 健全各种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对机构的设立、机构编 制都要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在依法的基础上,做到政务公 开,提高管理的透明度,使各种违法事件都能受到法律制裁。 逐渐形成以法治政、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市政 职能运行状态。 第三,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在对市政管理职能进行分解 的基础上,要科学配置市政职能职位(1)同一类业务由一个 部门集中管理,减少中间交叉扯皮的情况,提高办事效率; (2)必须由几个部门共同管理的业务要分清主辅关系,明确 业务接口;(3)进行综合管理,对一些长期扯皮、难以划清 的业务归并到一个部门,以减少部门之间的摩擦,从而提高 市政管理的效率性。 第四,加强市政职能岗位人员的 业务素质训练,市政职能 岗位人员必须符合市政工作要求。市政管理人事部门要经常 考核其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对不合格者及时撤换,以保证 市政工作的效率性,优良地实现市政公共服务的各项基本职 能。 第五,转变市政管理手段,市政管理手段要从过去单纯的计 划手段、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特别 是重视公共政策的使用。在法律前提下,使用稳健和灵活的 公共政策,往往会取得比较理想的管理效果。因此,加强公 共政策的设计工作和其实施的管理艺术,是现代市政管理手 段建设和我国市政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2009 年 1 月试题及答案 试述中共市委在城市政权中的核心 地位是如何体现的? 答:中共在城市政权中的领导地位丰 要体现在它对城市国家权力机关的领导上,表现在: 第一, 政治领导,政治领导主要指在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 策上的领导和向国家政权机关推荐主要干部; 第二,思想 领导,指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用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 教育全党和全体人民,提高全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 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 策深入人心,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以强有力的思想政 治工作,统一思想,统一认识 i 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 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城市的繁荣稳定发展贡献力量; 第三, 组织领导,指通过党组织的工作,使党和广大群众成为一个 坚强的战斗集体,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党的目标。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