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 大学语文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期末考试 大学语文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 专科"期末考试 大学语文 试题 2 一、名词解释(每词 5 兮,共 20 分) 1.司马迁 2.祭文 3.鲁迅 4.《文选》 二、词语辨析(每词 2 分,共 10 分) 1."晋侯饮(yin 四声)赵盾酒"中"饮"的解释? 2."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中"凡愚"的意思? 3,"王道迂阔而莫为"中"迂阔"的意思? 4."以义灭身,足垂于后"中"以"、"垂"的意思? 5."将子无怨,秋以为期"中的"将"应解释为: A.将军 B. 将来 C.将要 D. 请 (注:请在上面 A、B、C、D 四个答案中选--正确答案划√) 三、默写(本题 10 分)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四、分析题(20 分) 阅读下面选自余秋雨《都江堰》中的一段文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 出其观察都江堰的具体感受的。 七转八弯,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丁一个草木茂盛的所在。脸面渐觉滋润, 眼前愈显清朗,也没有谁指路,只向吏滋润、更清朗的去处走。忽然, 天地问开始有些异常,一种还不太响却一定是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 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 又紧张得急于趋附。不知是自己走去的还是被它吸去的,终于陡然一 惊,我已站在伏龙观前,眼前,急流浩荡,大地,震颤。 五、作文(本题 40 分) 命题:小草 要求:1.写成叙述性文章 2.800 字以上 试卷代号:245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2008-2009 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大学语文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9 年 1 月 一、名词解释(每词 5 分,共 20 分) 1.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县)人,是我国历史上著 名的史学家和文学家。 2.祭文是指以浓厚的感情对死者表示哀痛、怀念和评价一类的记叙 性文章。 3.鲁迅(1881~1936),本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4.《文选》为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纂,世称《昭明文选》。《文 选》是一部文学作品总集。选录自先秦至梁的诗文辞赋,不选经子, 史书也只略选"综集辞采","错比文华"的论赞。 二、词语辨析(每词 2 分,共 10 分) 1.饮,给酒喝。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饮。 2.凡愚,平凡愚钝。 3.迂阔,迂远而不切合实际。 4.以:因为;垂:流传 5.D 三、默写(本题 10 分)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评分:词语或标点每错一处扣 1 分,扣完为止。 四、分析题(共 20 分) 分析参考: 对事物的观察一般伴随着体验。体验,是作者有意识地突破个人的生 活局限,投入到新环境中去了解、感受那里的人物和事物。余秋雨的 一些散文,特别是涉及到一些旅游景点和历史典籍的作品,大都有着 贴近现实的深深思考。他在古代文明和现实社会的发展中探寻着文化 的价值,传达着个人的审美意识。他写《都江堰》是说(都江堰)的" 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把都江堰当作"一个独特的精神世界"去写 的。(5 分) 这节文字开头写去都江堰之前,只认为它是一个水利工程,不会有太 大的旅游价值,因为去青城山要路过都江堰,乘便去看一眼,因此他 情绪懒懒的,脚步散散的。本没有什么兴趣。可是,当他"七转八弯, 从简朴的街市走进了一个草术茂盛的所在"的当口,一切都发生了始 料不及的变化......(5 分) 从观察、体验的角度说一- 这里,"草术茂盛"是作者所见,是对所写环境的高度概括。"滋润"和 "清朗",一是写肤觉,一是写视觉。"非常响的声音,充斥周际。如 地震前兆,如海啸将临,如山崩即至"写的是听觉。 (4 分) . "浑身起一种莫名的紧张,又紧张得急于趋附"写心理感觉。然后用一 个"吸"字总结了上面的万般感受,一个惊字所引起的"急流浩荡,大 地震颤",高度概括地接续了下文的内容。 (4 分) 这完全是一种主观性的描写,文字中融进了作者强烈的主观情感。读 到这里,我们也深受感染,不知不觉中随作者走近了都江堰。(2 分) 五、作文(本题 40 分) 评分:内容具体,主题明确,文从字顺,且达到 800 字,即可给 25 分以上。反之给 25 分以下。病句、错别字(包括标点)每 2 处扣 1 分, 最多扣 10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