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4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试题标准真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公共行政学》期末试题标准真题库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 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行政之研究》 的是( ) 。 D. 威尔逊 2. 衍射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 。 C. 工业社会 3. 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活动的监督称为( ) 。 C. 社会监督 4. 融合型的公共行政模式存在于( ) 。 C. 农业社会 5. 忠于政府, 维护政府的声誉, 忠于职守是( ) 的核心内容。 A. 行政道德 6. 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 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 而始于( ) 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A. 英国 7. 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 称为( ) , 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B. 积极方案 8. 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 最为关键的阶段是( ) 。 D. 实施阶段 9. 税收制度的核心是( ) 。 B. 税法 10. 提出立法、 司法、 行政、 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 ) , 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A. 孙中山 11. 伍德罗· 威尔逊在《政治科学季刊》 上发表了公共行政学的开山之作( ) , 它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产生。 A. 《行政之研究》 12. 里格斯于 1 961 年发表的公共行政生态学代表作是( ) 。 B. 《公共行政生态学》 13. 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 的角色, 也就是“夜警察” 的角色的时期是( ) 。 B. 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14. 总统制, 起源于 18 世纪末期的( ) 国, 是总统既为国家元首, 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D. 美国 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正式施行于( ) 。 B. 2006 年 1 月 1 日 16. 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 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 ) . C. 纠正偏差 17. 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 需要给予处分的, 则只由( ) 给予政纪处分。 D. 行政监察机关 18. 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 A. 中央预算 19. 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 的作者是( ) 。 C. 张金鉴 20. 高斯发表于 1936 年, 提出了公共行政和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问题并予以研究的行政学论著是( ) 。 C. 《美国社会与公共行政》 21. 对于一般的省、 市、 县而言, 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 自治州、 自治县就是( ) 的行政区。 D. 特殊型 22. 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 ) , 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B. 行政职位 23. 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 ) 。 A. 决策权力 24.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 ) 。 D. 英国 25. 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 称为( ) 。 B. 追踪方案 26. 根据《立法法》, 行政法规和规章应当在公布后的( ) 天内报有关部门备案。 C. 30 27. 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 ) 。 A. 税法 28. 目标管理方法是( ) 于 20 世纪 50 年代, 应用系统论、 控制论、 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A. 德鲁克 29. 我国最早提出学习行政学的是( ) , 他于 1876 年在《论译书》 中提出“我国公卿要学习行政学”。 D. 梁启超 30. 按照里格斯的划分, 棱柱型是( ) 。 B. 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公共行政模式 31. 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 上。 D. 非赢利性 32. 委员会制又称合议制, 起源于 19 世纪中期的( ) 。 C. 瑞士 33. 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 厅) 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 。 D. 考任制 34. 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 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 ) 于 1855 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A. 英国 35. 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 ) 。 A. 领导决策系统 36. 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 亦称( ) 。 C. 横向沟通 37. 德国著名的政治学家、 社会学家、 经济学家和宗教学家马克斯· 韦伯提出( ) , 因而被称为“组织理论之父”。 B. 官僚制理论 38. 回归后的香港行政区和澳门行政区属于( ) 的行政区。 D. 特殊型 39. 人事行政机关实行折中制的国家有( ) 。 A. 英国 40. 从 20 世纪( ) 年代开始, 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 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A. 70 41. 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 ) 。 B. 棱柱型 42. 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 ) 。 D. 上述三者, 即 ABC 43. ( ) 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 而只能通过协商、 合作的办法。 B. 平行 44. 对监督对象未构成犯罪, 仅构成违反政纪的案件, 由( ) 调查处理。 A. 行政监察机关 45. 公共行政环境的( ) 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C. 特殊性 46. 部外制是( ) 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面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A. 美 47. 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 ) 。 D. 社会监督 48. 据考, “法治” 一词是古希腊人( ) 最早提出的。 A. 毕达哥拉斯 49.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 ) 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C. 高斯 50. 政府由“守夜人” 变成“社会主宰者” 的时期是( ) 。 B. 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51. 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所确立的一种中央政府体制是( ) 。 D. 半总统制 52. 我国由人民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 。 D. 选任制 53. 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 需要给予处分的, 由( ) 给予党纪处分。 A. 党的纪律检查机关 54. 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 于 1961 年发表, 该书的作者是( ) 。 A. 里格斯 55.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 B. 政府职能 56. 政府为公共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 上。 D 非赢利性 57. 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 国的地方政府 C 德国 58. 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是() D 委任制 5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正式生效的日期是( ) 。 B. 2003 年 1 月 1 日 60. 1926 年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导论》, 它的作者是( ) 。 C. 怀特 二、 多项选择题 1. 有些学者是从“三权分立” 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 认为国家可以分为( ) 三种权力。 B. 司法 C. 行政 D. 立法 2. 下列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有( ) 。 A. 危地马拉 B. 埃及 C. 伊朗 3. 从权力的性质上, 一般把行政领导权力分为( ) 。 B. 强制性影响力 D. 非强制性影响力 4. 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 大体上有( A. 越级晋升制 B. 考试晋升制 C. 年资晋升制 D. 功绩晋升制 E. 综合晋升制 5. 按照行政计划的主体划分, 行政计划的类型可以分为( A. 地方计划 B. 中央计划 D. 基层计划 6. 行政环境的特点是( ) 。 A. 特殊性 B. 复杂性 C. 不稳定性 E. 约束性 7. 下列实行内阁制的国家有( ) 。 B. 荷兰 C. 泰国 8. 从国家公务员晋升的形式上来看, 大体上有( ) 。 A. 越级晋升制 B. 考试晋升制 C. 年资晋升制 D. 功绩晋升制 E. 综合晋升制 9.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辅助职权包括( ) 。 A. 查询权 D. 奖励权 E. 请求协助权 10. 组织文化包括( ) 。 A. 组织观念 B. 法律意识 C. 价值观 E. 道德感情 11. 按社会制度划分, 行政体制可分为( ) 。 B. 奴隶社会的行政体制 C. 封建社会的行政体制 D. 资本主义社会的行政体制 E. 社会主义的行政体制 12. 巴纳德在行为科学时期提出的组织理论主要有( ) 。 B. 非正式组织理论 C. 权威接受理论 E. 组织平衡理论 13. 人事行政机关实行部内制的国家主要有( ) 。 A. 法国 C. 瑞士 14. 政府再造的战略主要有( ) 。 A. 核心战略: 明确组织目标 B. 后果战略: 创设绩效后果 C. 顾客战略: 将顾客置于驾驶员的位置 D. 控制战略: 将控制从高层和中央移走 E. 文化战略: 创造企业家文化 15. 从广义的管理的角度来界定公共行政范围的行政学家有( ) 。 A. 斯密斯堡 B. 怀特 C. 汤姆森 D. 西蒙 16. 构成一个国家公共行政政治环境的因素主要有( ) 。 A. 政治制度 B. 政党制度 C. 阶级状况 D. 法律制度 E. 政治文化 17. 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 ) 。 C. 法国 D. 英国 18. 决策方案一般有( ) 。 B. 临时方案 C. 追踪方案 D. 应变方案 E. 积极方案 19. 行政组织内部的协调可以分为( ) 。 A. 层级结构的协调 B. 横向部门之间的协调 C. 人际关系的协调 E. 各种资源的协调 20. 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 ) 完成的。 B. 魏劳毕 C. 怀特 E. 费富纳 21. 世界上通行的人事分类制度是( ) 。 B. 职位分类 E. 品位分类 22. 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 ) 。 A. 行政指挥 B. 行政控制 C. 行政沟通 D. 行政协调 23. 行政基本方法包括( ) 。 A. 行政指令方法 c. 法律政策方法 D. 经济方法 24. 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 ) 。 A. 公开考试、 择优录用 B. 严格考核、 功绩晋升 D. 人事分类、 依法管理 E. 政治中立、 职务常任 25. 我国行政监察机关的基本职权包括( ) 。 A. 行政处分权 B. 建议权 C. 调查权 D. 检查权 26. 税收的基本特征有( ) 。 B. 无偿性 D. 固定性 E. 强制性 27. 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 ) 。 A. 内部标杆瞄准 B. 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 C. 行业内标杆瞄准 D. 跨行业标杆瞄准 E. 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28. 下列不属于委任制的优点的是( ) 。 B. 公开平等, 有效防止任人惟亲 E. 择优录取, 在竞争基础上鉴别人才 29. 地方政府体制的类型主要分为( ) 。 A. 自治体地方政府 C. 民主集中制地方政府 E. 行政体地方政府 30. 下列属于文化环境要素的是( ) 。 A. 道德伦理 B. 意识形态 D. 价值观念 E. 教育 31. 我国公务员的考核内容包括( ) 。 A. 廉 B. 绩 C. 勤 D. 德 E. 能 32.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 ) 。 A. 领导决策系统 C. 专家咨询系统 D. 信息支持系统 E. 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 33. 行政组织中的沟通存在的障碍主要有( ) 。 A. 组织结构障碍 C 心理与语言障碍 D. 职位与专业障碍 34. 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主要有( ) 。 A. 奖惩权力 B. 归属权 C. 专业知识权 E. 合法权力 35. 按照税收管理权限, 可将税收分为( ) 。 A. 中央税 B. 中央与地方共享税 D. 地方税 36. 法治行政的特点包括( ) 。 A. 法律保留 B. 法律优先 C. 职权法定 D. 依据法律 E. 职权与职责统一 37. 行为科学时期组织理论的主要的代表人物有( ) 。 A. 巴纳德 C. 梅奥 E. 西蒙 38. 我国公务员制度规定应回避的亲属关系包括( ) 。 B. 直系血亲关系 C. 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关系 D. 近姻亲关系 E. 夫妻关系 三、 名词解释 1. 具体行政环境 具体行政环境也叫组织环境, 是指具体而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公共组织、 行政行为和组织凝聚力的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总和。 2. 集权制 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在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手中, 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有决策、 指挥、 监督的权力, 下级处于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被动地位, 一切行政行为要按照上级政府或行政首长的指令来行动, 自主权很少。 3. 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 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 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4. 行政效率 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5. 行政决策参与 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 专家学者、 社会团体、 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6. 行政协调 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 人员之间、 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 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 以提高行政效能, 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7. 行政诉讼 是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对行政主体的违法行政行为向人民法院寻求司法救济的法律制度。 8. 目标管理 是以目标为导向, 以人为中心, 以成果为标准, 而使组织和个人取得最佳业绩的现代管理方法。 9. 公共行政 是指公共组织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在这里公共组织是指政府, 因此也可以说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 10. 地方行政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11. 层级制 又称分级制, 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 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 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12. 战术决策 是指根据战略目标的要求, 为解决某一重大问题或某一阶段面临的重大问题而做出的组织内部范围贯彻执行的局部性、 短期性的具体决策。 13. 行政体制 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 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14. 公共组织结构 是指公共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 是由法律所确认的各种正式关系的模式。 15. 行政领导权力 是指行政领导者在行政管理活动中, 利用其合法地位以不同的激励方式和制约方式, 引导下属同心协力达成行政目标的影响力。 16. 政府职能 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 17. 行政区划体制 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 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 18. 完整制 又叫一元统属制, 是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 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 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19. 管理幅度 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20. 电子政府 是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 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 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 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 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21. 公共行政学 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 公平性、 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 22. 行政领导责任 是指行政领导者违反其法定的义务所引起的必须承担的法律后果。 23. 风险型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 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 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24. 事前监督 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 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25. 政府再造 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 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 效率、 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目标、 组织激励、 责任机制、 权力结构以及组织文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 26. 行政评估 是指对行政执行活动的进展情况和效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包括行政执行过程评估和行政执行效果评估两个方面。 27. 行政立法 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 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 创制 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 28. 委员会制 是指在公共组织中, 由两个人以上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 按照多数原则进行决策的公共组织类型。 29. 公共组织绩效评估 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 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 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 30. 首长制 又称独立制、 一长制或首长负责制。 它是指行政首长独自掌握决策权和指挥权, 对其管辖的公共事务进行统一领导、 统一指挥并完全负责的公共组织类型。 31. 程序性决策 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 有章可循, 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 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32. 行政改革 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 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 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 重新进行权力配置, 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33. 行政领导 是指在公共组织中, 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 依法行使行政权力, 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 有效地影响部属, 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 34. 公共行政环境 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 行政心理、 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 35. 危机决策 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发生后, 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 大胆预测, 做出决定的过程。 36. 分离制 又称多元领导制, 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 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 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 37. 地方政府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38. 委任制 亦称任命制, 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39. 考任制 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 客观的标准, 按照公开考试、 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40. 非程序性决策 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 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 是非重复性的、 非结构性的决策。 四、 简答题 1. 一般来说, 政府决策目标的产生有哪几种? 答: (1) 立法机关确立的决策目标; (2) 中国共产党所制定的方针、 路线和政策; (3) 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机关下达的具体决策目标; (4) 上级政府或上级领导部门下达的粗略目标; (5) 针对组织本身的发展所确定的决策目标。 2. 简述行政执行的特点。 答: (1) 综合性; (2) 目的性; (3) 具体性; (4) 强制性; (5) 灵活性。 3. 简述政府文化职能的主要内容。 答: (1) 意识形态职能; (2) 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 (3) 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 (4)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 (5) 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4. 简述测定行政效率的必要性。 答: (1) 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降低公共行政的投入和成本, 减少资源的消耗, 实现公共利益; (2) 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行政目标的达成度; (3) 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组织的各种要素组合的科学合理程度; (4) 通过测定行政效率可以确定公共行政活动的社会效益的大小。 5. 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 答: (1) 负责贯彻执行法律、 法规以及权力机关、 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 (2) 主持制定本地区、 本部门的工作计划; (3) 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 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4) 正确地选拔、 使用人才; (5) 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 检查; (6) 做好协调工作。 6. 简述行政监督的特点。 答: (1) 监督主体的多样性; (2) 监督对象的双重性; (3) 行政监督内容的双向性; (4) 行政监督主体的层次性; (5) 法律地位的独立性。 7. 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 (1) 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 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 (2) 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 (3) 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弥补市场不足的职能; (4) 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8. 简述行政规章的基本特点。 答: (1) 行政规章的制定主体是特定的行政机关, 即有权制定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的机关; (2) 行政规章的制定根据是法律、 行政法规以及决定、 命令的授权; (3) 行政规章应当按照法定程序制定; (4) 行政规章具有法的属性。 9. 行政决策程序应该包括哪些步骤? 答: (1) 认识问题, 界定问题, 找出差距; (2) 确定决策目标; (3) 确定决策标准, 确定每个标准的权重; (4) 拟定决策方案; (5) 分析方案; (6) 选择方案; (7) 实施决策方案, 完善决策; (8) 评估决策。 10. 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答: (1) 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利为重的原则; (2) 依法立法原则; (3) 民主立法原则; (4) 科学立法原则。 11. 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答: (1) 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 (2) 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 (3) 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 (4) 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 (5) 以权力制约权力。 12. 简述公共行政学的特点。 答: (1) 公共行政学是一门交叉性学科和边缘学科; (2) 公共行政学是应用性的学科; (3) 公共行政学是政治性较强的学科; (4)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广泛性; (5)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性。 13. 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 (1)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2) 平等原则; (3) 公平分配的原则; (4) 机会均等、 能者优先的原则。 14. 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 (1) 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 它们不能互相代替; (2) 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 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 (4) 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 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15. 简述行政法规的基本特征。 答: (1) 行政法规的制定主体是国务院 (2) (尹) 行政蔗规根据宪法和法律的授权制定; (3) 行政法规必须经过法定程序制定, (4) 行政法规具有法的效力。 16. 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 应把握哪些要点? 答: (1) 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 (2) 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 (3) 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 是务实性的、 付诸于实际的行动, 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 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 (4) 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5) 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17. 行政领导者素质的构成主要有哪些方面? 答: (1) 政治素质; (2) 文化素质; (3) 道德素质; (4) 心理素质; (5) 身体素质。 18. 依监督的主体划分, 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答: (1) 执政党的监督; (2) 权力机关的监督; (3) 行政机关的监督; (4) 司法机关的监督; (5) 社会监 督。 五、 论述题 1. 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 (1) 政府成本过高; (2) 政府的低效率; (3) 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4) 寻租; (5) 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2. 试述行政改革的动力。 答:(1) 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组成部分, 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从属于政治体制。 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行政体制就必须进行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不仅是行政体制改革的推动力量, 而且是它的决定力量。 有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就有什么样的行政体制。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 一般政府会进行自我调节, 但很少能够自动地进行改革。 行政改革一般都是政治推动, 尤其必须有政治权威的推动。 在发展中国家, 政治权威对改革包括行政改革的作用是巨大的。 政治权威不仅是改革的推动者, 而且是改革顺利进行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 所以, 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是行政改革的推动力。 (2) 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府, 必须适应最活跃的经济基础的这种变化。 如果行政体制不适应经济基础, 公共行政不仅不能够有效地管理经济, 反而阻碍经济发展。 经济体制改革是行政改革的强大推动力。 我国行政改革就是在经济体制改革的有力推动下进行的。 (3) 社会演变的要求。 社会演变是渐进式的社会变迁, 社会每时每刻都在演变, 政治、 经济、 文化、思想、 观念和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 当社会演变到一定程度时, 政府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这种静悄悄的社会变革。 政府的稳定性和行政体制的法制性决定了政府不能随着社会演变而随时进行自我调整, 必须等待社会演变到一定地步才能进行行政改革, 但政府不是消极地适应社会演变, 而是为了更有效地进行管理。 (4) 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新科学、 新技术的发展也是推动行政改革的重要力量。 历史上, 每次科学技术革命都给公共行政带来革命性的变革。 现在知识经济方兴未艾, 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已席卷全球。 以科学技术为中心的行政改革正在世界各国蓬勃开展。 由于新科学、 新技术在行政系统的广泛应用, 政府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必须发生变化, 都必须进行一系列的深刻改革。 随着行政改革的进行, 公共行政也面目一新。 (5) 新思想、 新价值的推动。 新思想、 新价值不仅是推动社会发展与创新的动力, 也是行政改革的动力。 行政改革只不过是把一种新思想、 新价值变为现实。 没有指导思想、 没有价值支持的行政改革是没有目标、 没有方向的改革, 是必然失败的。 效率、 公平、 民主是进行行政改革的核心思想和主要价值。 我国进行的行政改革就是以效率、 公平、 民主作为指导思想和价值去向。 3. 试述公共组织的作用。 答: (1) 政府是国家各种公共事务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2) 政府是人民生命财产的保护者, 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 (3) 政府是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捍卫者; (4) 政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定者与协调者; (5) 政府是社会公平的提供者。 4. 你认为行政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哪些方面? 答: (1) 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 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3) 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 (4) 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 (5) 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5. 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 答: 第一, 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民主人的重要基础。 从一定意义上说, 行政决策也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 转换和输出的过程。 发现行政问题, 确定行政目标, 优化决策方案, 都需要掌握丰富真实的行政信息。 第二, 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 在行政执行阶段, 只有通过有效的行政信息沟通, 才能保证执行工作的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 才能协调好公共组织的内部与外部关系, 才能使执行活动保持正确方向, 避免和减少偏差。 第三, 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依据。 行政检查和监督是保证行政管理工作合法性、 合理性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 实施检查和监督必须以客观准确的行政信息为依据。 第四, 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行政管理并非仅是少数领导者的事情, 所有行政人员都是行政管理主体。 对于他们来说, 能够获得必要的行政信息, 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工作, 而且更会使他们产生尊重感和满意感, 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要做到这一点, 就必须进行有效的行政沟。 6. 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 1、 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 慎重开展。 行政改革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 进行行政改革必须从系统的高度认真地看待和研究每个步骤及其各项措施。 在进行行政改革之前, 要进行调查研究, 要切实找到行政系统问题之所在, 进行全面深入的行政诊断。 然后就行政改革的性质、 方向、 目的、 目标、 方法、 突破点、 动力与阻力, 以及改革所产生的正负作用进行科学论证,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科学规划。 进行改革则必须十分慎重, 从比较容易获得成功并容易看到改革效果的环节先进行改革。 2、 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 行政改革不仅仅打破行政系统的自身平衡, 而且必然因此造成社会的不平衡。 政府是社会的稳定机制, 是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管理者, 是社会的最主要平衡工具和稳定工具。 行政改革必须打破政府自身的稳定性, 这就容易造成社会不稳定。 所以, 行政改革在打破行政系统的内部平衡之时, 所造成的社会不平衡以保持社会相对稳定为限度, 也就是说不能使社会发生大的动荡。 行政改革在打破平衡时还要保持对社会控制的能力, 而不能使社会解体。 3、 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 以体制创新为核心, 以高效、 公平、 廉洁为目标。 行政改革必须首先改变改革者的观念, 应该以民主、 公平、 效率、 服务等观念为先导, 才能进行卓有成效的改革。 在新观念的指导下, 才能进行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是行政改革的核心, 不进行体制创新, 就不可能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体制。 体制创新要围绕着高效、 公平、 廉洁这个目标来进行。 4、 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行政改革不是人为地制造运动, 而是形势的需要和社会推动的必然结果。 但如果没有权威的政治支持, 行政改革就无法进行, 政治是行政改革的保障。 行政改革是政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改革可以促进政治改革, 政治改革可以为行政改革拓宽道路。 所以行政改革是一种政治行为。 行政改革仅有政治保障是不够的, 因为政治不能保证行政改革一定依法改革, 因此,行政改革必须有法律保障, 依法进行改革。 改革必须用重典, 必须在社会主义法制的规范之下进行。 5、 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 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行政改革就是对政府与社会各种关系的再调整, 也就是重新确定政府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 因此, 进行行政改革就要理顺和摆正政府与社会、 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和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要理顺这些关系, 就要转变政府职能, 政府应该将那些管不了也管不好的事情, 交由社会去解决, 分权于社会。 同时, 要认识到政府能力的有限性, 它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社会问题, 而应该让社会担负一些责任。 7. 试述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答: 第一, 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 协调各部门、 各地区和各工作人员之间的关系, 整合其工作目标, 避免和化解各种冲突和矛盾, 保证行政执行的一致性, 就必须有高度统一的行政指挥; 第二, 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 行政指挥在执行系统中起着导向的核心作用,行政指挥的角色扮演的如何, 决定了行政执行的效率和质量; 第三, 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 行政指挥必须了解实施行政决策的客观环境和工作环境, 充分认识执行决策的限制条件, 要结合实际情况, 在坚持决策标准的前提下, 灵活地贯彻执行决策目标, 不能以任何借口降低决策标准更不能修改和篡改行政目标; 第四, 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 可以极大地统一部属的思想和意志,激发部属的士气, 增强其责任感, 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创造性, 为行政执行工作增添活力和动力; 第五, 行政指挥是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政策制定之后, 负责执行的行政领导者是决定因素, 行政执行的过程就是把行政决策具体化的过程。 8. 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 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答: 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 一般来说, 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 管理幅度越大, 则管理层次越少; 相反, 管理幅度越小, 则管理层次越多。 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 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 如还要看工作性质、 人员素质、 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9. 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 答: (1) 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 (2) 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 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 (3) 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 (4) 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10. 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 答: (1) 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 提高行政效能, 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 (2) 行政监督是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进一步保障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 (3) 行政监督是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11. 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 行政监督机关依法行使职权, 不受其他部门、 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 (2) 实事求是, 重证据、 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3) 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 (4) 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5) 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6) 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12. 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答: (1) 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 (2) 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 (3) 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