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班主任基本功竞赛题题库(含答案版)
班主任基本功竞赛题题库(含答案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在协调科任教师方面,很重要的工作是加强对学生的( A )。 A 法制教育 B尊师教育 C 班规教育 D 爱的教育 2、对于班主任而言,( D )是了解一个学生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的最佳途径,是把握学生个性特征的渠道之一,也是掌握学生第一手资料的好机会。 A 查看学籍资料 B 向前任班主任询问 C观察学生的言行 D家访 3、( A )是沟通家庭与学校、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机构。 A 班级家长委员会 B 学生会 C 退教会 D 学校工会 4、班主任以教育目的为指导思想,以“学生守则”为基本依据,对学生一个学期内在学习、劳动,生活、品行等方面进行小结与评价。这项工作是( D )。 A.建立学生档案 B.班主任工作总结 C.班主任工作计划 D.操行评定 5、学生操行评定的主要负责人是( B )。 A.科任教师 B.班主任 C.级任导师 D.班委会 6、中学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D )。 A.了解学生 B.班会活动 C.建立学生档案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7、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是( D )。 A.班主任 B.兴趣小组 C.学生会 D.班集体 8、班会的特点主要有集体性、针对性和( A )。 A.自主性 B.开放性 C.时效性 D.教育性 9、学生做自我鉴定和小组评议,主要集中在( A ) A.学期初 B.学期末 C.学期中 D.学期任何阶段 10、从德育的角度来说,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反映的德育原则是( C )。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11、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的方法是( B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榜样示范法 12、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D )。 A.说服法 B.陶冶法 C.实际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D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14、中学德育中的基本方法是( A )。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15、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的( A )。 A、基本单位 B、组织形式" C、骨干力量" 16、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A )。 A、开展班级工作,培养良好的班集体,全面关心、教育和管理学生" B、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教育之间的联系 C、全面开展心理咨询 17、尊重家长,友好合作属于班主任素质方面的( A )。 A、道德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能力素质" 18、搞好班级的经常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 A )。 A、职责 B、基本任务 C、原则和方法 19、良好的性格属于班主任素质方面的( C )。 A、能力素质 B、科学文化素质 C、心理素质 20、班风是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 A )。 A、核心 B、集中表现 C、基础"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错选或漏选不得分12分) 21、德育的实施途径有( abcdefghij ) a. 思想政治课教学和时事课,以及其他各学科教学 b. 班主任工作 c. 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工作 d. 劳动与社会实践 e. 活动课程与课外活动 f. 校外教育 g. 心理咨询和职业指导h. 校园环境 建设 i. 家庭教育 j. 社会教育 22、初中阶段德育内容重点是( abcdefhi ) a.爱国主义教育 b.集体主义教育 c.社会主义教育d.理想教育 e.道德教育 f.劳动教育 g. 职业生涯教育h.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 i.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23、德育常规制度有( abcde ) a.每周一次升旗仪式 b.晨会,校会,班、团、队会 c.重大节日、纪念日教育活动 d.开学、毕业典礼,表彰三好学生、优秀生 e.社会实践活动 f.青春期教育 24、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abcd) a.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b.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c.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d.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e.以矫正性辅导为主,以预防性、发展性辅导为辅。 二、判断题(对的写"√",错误的打"×",每题2分,共18分) 25.班主任工作评价的职责标准指的是是否形成了有利于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班级教育力量。( √ ) 26.那些调皮、爱挑刺的学生就是后进生。( × ) 27.班级活动是多个班级成员参加的教育活动。( × ) 28.班级工作总结应就事论事,有多少就评价多少不拘泥于计划的规定。( × ) 29.在一个班集体中目标是骨架和灵魂。( × ) 30、在一个班集体之中,学生干部与学生群众之间,是一种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 ) 31、对于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不能一概视之为“帮派”、“小集团”而加以贬斥。(√ ) 32、在我国,有学校的地方必然就有班级,但有班级的地方,不一定就有班集体。(√ ) 33、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指导学生学习。(× ) 三、情景题: 1、“这是什么学生呀!”随着一声愤怒的声音,音乐老师李老师 气呼呼地走进了办公室。班主任丁老师一惊,她知道这节是自己班的课。她该怎样做才能解除李老师的怒气,又能使学生平静下来?(9分) 先要查明原因(2分)。如果是科任老师的问题,班主任可先代科任老师向学生道歉(2分),让学生能心平气和地与班主任交谈,然后再分析科任老师这样做的原因与目的,最后让他分析自己在这件事中处理的方法是否正确,这样学生也比较易于接受,要让学生平和起来(2分);若完全是由学生错误引起的,巧用“冷”处理,先冷处理一两节课,在谈话过程中挖掘一些学生的优点表扬,说说其他老师以及与他发生矛盾的老师对他以往肯定的评价,然后让他自己找找自己的错误(2分)。班主任还要利用各种机会增进学生与科任老师之间的感情(1分)。 (做法能缓解师生矛盾且不伤害学生与老师感情的得满分) 2、一位母亲不许成绩下降的学生参加春游,班主任为此家访。学生母亲准备做晚饭,班主任抓住时机笑着说:“拿咱们做饭来说,如果做糊了一锅饭,就不再做饭了吗?我们大人不是也失过手吗?”学生母亲笑了。班主任又语气温和地分析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从而告诉家长,不要带着怨恨教育孩子。请你分析这种语言艺术。(4分) 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场合、不同情况,班主任在家访时不直奔主题,而是采用灵活的侧面敲击的形式,暗示此次己方的主题。这位班主任就运用了“旁敲侧击地暗示”的手法,不急于说家访目的免 得碰钉子,失班主任的面子,极好地达到了家访的目的,解决家访的问题。(分析有道理,能说出暗示的方法得满分) 3、班中有一位学生,纪律一直很差,班主任一直想去家访,可学生非常不愿意,经打听是其家长对待孩子非常粗暴,孩子一做错事情就得挨打,此时的班主任该怎样进行家访工作呢?并说说这样做的理由。(6分) 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使之撞击产生火花,燃成照亮前进的火把,班主任家访不是诉苦,也不是告状,要多开发学生的长处,多鼓励,多表扬,只有加强了孩子的自信心才能促使学生进步(2分)。家访时要扬长避短,把孩子的进步归功于家长教育的结果,这样的家访家长一定会高兴(2分),在此基础伤再要求家长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学生,使其进步得更快、更好(2分)。(能扬长避短地进行家访工作,分析合理得满分) 4、某日,八年级二班的学生父母正在闹离婚的小王正在上课,被其母从教室拉出,说不准孩子读书了,还边拉边说:“你爸爸不是东西,不能照顾你,尽不到做父亲的责任。”你作为班主任该如何处理这件事情。(10分) 第一是请母亲冷静下来,先让孩子回到教室上课。我会这样对家长说:“孩子妈妈,你作为小王的妈妈怎么能忍心看孩子不读书呢?再说,这是上课时间,我们没有任何权利剥夺孩子读书的权利。(2 分) 其次,了解事情的真相。看来这是由于父母关系不和引发的牵扯到孩子身上的事情。我会这样对家长说:“你们父母的问题,不要让孩子过多的介入。孩子是你的心头肉,在你们父母闹矛盾的时候,孩子已经受到了伤害,难道要把伤害扩大吗?知道今天这样每给孩子造成了多大的影响吗?其他孩子怎么看待小王呢?”(2分) 第三,劝导家长冷静处理问题。我会这样对家长说:“在这个时候,我们作为父母的更应该为孩子作个表率。孩子已经不小,有一定的施肥辨别能力,不管你们谁对谁错,孩子都会在你们离婚的事件中受到伤害。所以这事情在学生这样闹,对孩子没有任何好处。你们父母要坐下来冷静处理,把对孩子的伤害降低到最小。”(2分) 第四,鼓励母亲调整心态,走出离婚的阴影,开始新的生活。(2分) 我会这样对家长说:“人的眼光要长远,也许你从这里跌倒后,爬起来,会看到更美的世界。一个女人并非离开了男人就不无法生活,女人也应该有志气,相信就能够面对困难,勇敢地迎接生活的挑战。我相信你是一个有涵养的有能力的人,学会放弃,你将会得到更多。”(2分) 总之,这件事情带有普遍性,离婚对孩子来说是很残酷的事情,我们的家长应该从爱孩子的角度,采取冷静的态度,友好处理,这样 才能把给孩子的伤害减低到最小。对家长的劝导也要设身处地,心平气和,耐心冷静。 5、某班一位女生,平时学习认真扎实,成绩较好,但每次考试后都对自己的成绩不满意。在期末考试前夕找到老师,诉说心里紧张,一想到考试就手心出汗,担心考不好,请分析此生心理并拿出指导建议。(6分) 答案要点:考前焦虑。(1)肯定孩子是追求完美;(2)分析考前生理反应;(3)调整孩子的目标。 6、在初中阶段,经常会出现三、五个孩子组成“小团体”。他们经常聚在一起玩游戏、玩耍,有时还惹是生非,影响班级形象。对于这样的现象,你是如何看待的?(6分) 答案要点:(1)扬长避短,因势利导,让小团体有良好的行为习惯(2分);(2)抓住小团体的核心,引导核心人物带动其他人物进入良性状态(2分);(3)分化不良团体,介绍一些新的伙伴(2分)。 7、班主任既要维护严明的班级纪律,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现“以生为本”。作为班主任,你认为应怎样二者兼顾?(4分) 答案要点:(1)班规是班主任和老师共同制定,有利于形成班风和学风;(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发展学生的个性。 8、一中学某班,有一伙“小捣蛋”爱玩足球。为了玩球和看球 赛,常影响学习,有时还迟到、旷课,甚至几次为了抢球和争夺场地,与别班同学发生冲突。针对这一问题,班主任组织这些“小捣蛋”成立了一个球队,选了队长,并制定了队规。此后,每天组织练球,在活动中练出了纪律、团结、意志和自我控制能力。请用德育原则分析这一案例。(10分) 1)该案例遵循了德育的疏导原则。(2分) (2)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分) (3)贯彻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是:①讲明道理,疏导思想。对小学生进行德育,要注重摆事实,讲道理,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启发他们自觉认识问题,自觉履行道德规范(2分);②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小学生活泼爱动,兴趣广泛,喜欢参加自己爱好的活动。德育要善于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志趣引导到正确方向上来(2分);③以表扬激励为主,坚持正面教育。对他们表现出的积极性和微小进步,都要注意肯定,多加赞许、表扬和激励,引导他们逐步向前,以培养他们的优良品质(2分)。 9.请你分别为热爱运动,但不爱学习的同学;单亲家庭的同学;学习努力,但智商平平,成绩一般的同学;很聪明,但容易骄傲自满的同学;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取得进步的同学写60字左右寄语。(任选2种类型)(每一种类型6分) (1)类型: 评语: (2)类型: 评语: 评分标准: 1、正面评价、鼓励为主(3分) 2、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发展提出富有成效的建议。(3分) 10、在五严 背景下学生的在家学习和作业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成绩的好坏,然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一回家就看电视或上网,无心学习,作业质量更是令人担忧,许多学生早上一到校就抄作业……请你据此拟一条70字以内的短信通过家校路路通与家长沟通。(6分) 1、阐明抄作业的危害。(3分) 2、对如何防止学生抄作业向家长礼貌地提出富有成效的建议(3分) 11、张勇同学非常聪明,但他不把这份天赋放在学业上,总是在课堂上玩这玩那,无心上课。 星期二的早饭前,是一节英语课,只待下课铃一响,学生就将去取饭。而此时最后两个例题我只讲了一点。我想,取饭的学生很多, 延长几分钟可以讲完,同时又不会担搁学生的吃饭时间,于是就接着往下讲。刚讲得几句,张勇就大声吼了一声:“讲完了没有!”且语气很重,当时令我十分生气。但我还是压住火气,随即终止了讲课,让学生去吃饭。张勇还爱上网,他在网上跟同学称呼班主任为“老姑婆”,并列举了班主任的诸多不是。恰恰这篇网文传到了班主任这里。 第二天,他上课迟到了,班主任在上课,没有喊一声报告,他就冲进了教室。 问:如果你是他的班主任,你会怎么做?(10分) 评分标准:上述案例中学生张勇的言行对老师没有严重的伤害,显然,也不能说学生的这些言行一概正确。(2分)作为班主任不能生硬指责,不能高压惩罚,而应该以一种宽容的姿态,不计较,不“算账”,静等待。(2分)保持一种正常的师生关系,实施看正常的教学互动往来。(2分)就这样,学生从中自我体验、自我感悟,最终认识到了错误,承认了错误,产生教育效果。(2分)可见老师对学生的宽容也是一种教育。宽容展示出老师的人格魅力,宽容表达了对学生的信任和期望,宽容留给了学生改过转变的机会和空间。教师要学会宽容,但不是放任,是帮助学生改正错误。把握好它,将标志着教师走向成熟。(2分) 四、论述题: 1、联系你自己对学生进行的家访工作,谈谈家访时的注意事项。 (4分) 家访工作要及时;家访要态度端正目的明确,访前有准备,访后有总结;家访时应注意教师自己的仪表形象;班主任不能对后进生的家长流露出厌烦情绪,要有耐心;家访后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以巩固家访效果;家访工作应做到全员性,要面向全体,不留教育死角。(对照以上6项,答对4点就得满分) 2、请列举班主任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方法(至少列举六种)。(12分) ①、我们要让家长对孩子充满信心。 ②、“客气”相邀,“和气”相送 ③、倾听诉说要以“静”待“动” ④、暂时“牺牲”看法与家长同忧共悯 ⑤、与家长重新“诊断”学生 ⑥、“对症下药”,及时矫正家教方法 (只要合乎教育规律的则给分,每点2分) 3、请列举激发班级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至少列举六种)。(12分) 1、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激发学习动机。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 3、课堂教求“四学”,激发学习动机 4、开展竞赛活动。激发学习动机 5、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激发学习动机 6、及时进行有效练习,反馈成绩,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习动机 (只要合乎教育规律的则给分,每点2分) 案例分析题 (一)案例描述: 数学老师反映班上有一个姓赵的同学不知何故连续3天不交数学作业。把小赵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交数学作业?"他低头不语。给他讲学习的意义,做作业的重要性……他还是"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我火了,上课时大发雷霆,责令小赵:必须当天把所缺作业补齐。否则……我原以为这最后通牒一定起作用,谁知,第二天小赵不但没有把作业补上,反而不进教室上课了。这下我没辙了,可是若让他开了先例,再有效仿的,那以后教学还怎么进行? 问:1、请你分析小赵同学不交作业的可能原因及该老师的做法? 2、对不交作业的学生该如何处理? 学生小虎,长得虎头虎脑,正如其名。老师、家长都反映他是一个“调皮大王”。刚转入二(1)班时,考试成绩在30分左右,三次测验都不及格。上课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几分钟就做小动作、摇头晃脑,经常惹周围的同学,影响别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课余时间爱搞“恶作剧”,欺负其他同学;书写很不认真;在家任性、冲动,稍有不如意就大喊大叫,甚至大骂父母。因为他是独生子,加上他父亲是一企业的负责人,没时间管教他,他母亲喜欢打麻将,孩子不听话,也就听之任之,无能为力。但他头脑聪明,精力充沛。 问:请你就以上案例做一下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教育措施。 (三)案例描述: 班上有两位男生最好动,几乎没有一节课不违纪,不是讲话影响老师思路,就是做小动作把老师的讲课撂在一边。班主任张老师对他们讲过不少要遵守纪律的道理,也要他们写过不少的认识书和保证书,还多次请过他们的家长,甚至也惩罚过他们,但作用都不大。他们当面答应要遵守纪律,过后马上又忘了,依然我行我素。能不能换一种方法呢?这不,刚一下课一位女生就哭哭啼啼跑到办公室告状了:说他俩上课时把沾有墨水的大头针扔到她头上。张老师压下火气,把他们叫到办公室去。对他们说:“今天我们三人拉个钩。我保证以后不要你们写认识书,也不要你们写保证书,更不要你们请家长,但你们 得保证上课认真,不捣乱。敢保证的就伸手我们拉了就算数,不算数的是小狗。”两位男生觉得非常惊奇:拉钩是我们在幼儿园玩的游戏,现在老师要和我们拉钩太奇怪了,拉不拉呢?两人商量过后,断然伸出了他们的小手指,“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临走时张老师还特别叮咛了别忘了我们的约定。后来事情的发展让大家非常惊讶,两位男生自从与张老师拉钩之后,进步很快。 问:请你对张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一大早,王老师一到学校,就有学生来报告,杨又在哭,拖着妈妈不肯上学,要回家。 在走廊里就遇到了纠缠在一起的杨和他妈妈,他妈妈一副很生气的样子,使劲地拽着杨的手,而杨呢,手紧紧揪住妈妈的衣服,生怕一个不留神妈妈就跑掉了。 “杨,你怎么了?” “肚子痛,我想吐,我在发烧……”他边哭边说着自己的症状。 他妈妈却说:“老师,周六我带他做了详细的检查,什么问题都没有,只是不想来上学。”边说边用手拍他的手,想让他松开衣服。 杨哭声更大了。 王老师说:“杨妈妈,你也要上班的吧?你先去吧,孩子交给我, 你放心好了。”说完把他带到办公室。 王老师去教室找了几位同学了解情况,原来杨的这个“生病习惯”在幼儿园就有,幼儿园老师也经常批评他,因为他很“笨”……原来他是怕被我批评才“生病”的。 回到办公室,王老师问:“你喜欢上学吗?” 杨点点头。 “开学第一天你高兴吗?” “开心的。” “能告诉我原因吗?” “我得到了两颗你的大五角星,我很高兴……” “知道老师喜欢什么样的孩子吗?” “笑一笑,你就是老师喜欢的孩子!” 一秒钟,两秒钟……终于,他的脸上露出了羞涩的微笑。 “不哭了!现在进教室去早读,和小朋友比比,谁最认真,老师要把大五角星奖给他!” 杨高兴地去教室早读了。 问:1、请你对这位老师的做法进行评析。 2、如果你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么处理? 五、请为下列学生撰写评语 1、学生概况(优秀学生) 女,班长,成绩优秀,思想品德好,活泼开朗,组织能力强,但缺少帮助同学的耐心。 2、学生概况(后进学生) 男,父母是普通工人,平时对孩子关心不多,所以该孩子的行为习惯较差,不善于用纪律来约束自己,较自由散漫,调皮淘气。但他很聪明,接受能力较强,有上进心,但很难坚持,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经常由于调皮而惹事。 3、学生概况(特殊学生) 男,父母离异,随父生活,平时很少得到家人关怀、照顾,致使他学习自控能力差,行为规范差,常沉溺在玩游戏机中,成绩急剧下降。父亲只是给他零花钱,成绩不好,就说他笨,不是读书的料。 问题 63、有些班主任老师说:“学习好不一定思想好”这句话对吗? 学习好,不一定思想好,对这句话,不能笼统地加以肯定或否定,应该根据具体情况来论。 一般来讲,学习好的学生,其表现是好的,思想也是好 的。正因为他表现好、思想好,才努力学习,并取得较好的成绩。这种学生还是较多的。从这点来讲,学习好的学生一般来讲思想也好。但是,也有些学生思想好,但学习不一定好,这种情况也不少见。例如,有的学生平常表现得非常好,遵守纪律,尊敬老师,关心同学,热爱集体,热爱劳动,处处表现得都很不错,甚至于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可是,就是学习成绩不理想。往往学期结束评“三好”生时总被学习成绩不理想而被拉下来,老师、同学都很惋惜。这种情况在任何一个班级中都会有的,这种学生就属于思想好,而学习不那么理想的类型。可是,也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即有个别学生学习确实很好,在班上可说是拔尖,但思想上可却不怎么样,甚至于是较差。这种学生学习抓得紧,但比较自私,不关心同学,不关心集体,特别是在学习上总怕别人赶上他或者超过他。因此,当同学有不懂的问题问他时,他不愿意告诉同学,更甚者,个别的在班上时说说笑笑,影响别的同学学习,可回到家后,专心致志,埋头苦读,如有哪个同学在学习上赶上了他,甚至于超过了他,嫉忌之心油然而生……。这种学生应该是属于学习好,而思想则不一定好的类型了。这种学生在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可略见一、二。 根据上述,我们说,对学习好不一定就是思想好这句话应作具体 分析,不能笼统而言。对上述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我们需要想方设法的扩大面,这也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要努力培养的;对第二种类型,需要班主任和各科老师尽力帮助的,通过我们的帮助和教育不仅使其思想好,同时也应使他们在学习上也赶上来,转变成我们需要的前述第一种类型的 人。班主任对这种学生切不可从使用的观点出发,图自己的工作方便而忽视了这些学生的学习,至于第三种,我们应努力加强教育,使其不仅学习好,而且也应思想好,能关心集体、关心同学、帮助同学、正确对待学习。对这种学生的教育难度较大,因为他有所恃——学习好,班主任往往也易于原谅,特别是在当前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时候,班主任,甚至于学校领导把他们看作是提高学校升学率的力量,往往不仅对其错误思想原谅,甚至于姑息、包庇(这种事例不少,这里不再述及),这是最糟糕的事了,这不但害了学生,也是对国家、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 64、为什么有些中学生会跟老师“顶嘴”? 小学生一般是比较听老师的话的,特别是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老师的话“奉若圣旨”。到小学三年级后,由于此时小学生的思维开始出现了批判性,对老师的话虽然不象小学低年级学生那样言听计从,但总的情况还是听话的。所以,在小学阶段,学生跟老师“顶嘴”的现象还是较少的。可是进入初中阶段后,情况就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出现了学生与成人、老师“顶嘴”和“分庭抗礼”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成年人往往感到不理解,以致感到很恼火。为什么会出现这种 现象呢? 第一,这与他们的年龄特点有关,个体发展到青少年时期,由于性开始成熟,他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不是一个小孩子,而是“成人 了”,他们要求成年人把他们当“成人” 看待,要求成年人尊重他、信任他。可是有些成年人不懂得他们这种年龄特点,处处把他们当小孩看待,特别是又不尊重他们,往往出口不慎,损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因此,他们就与家长、老师顶起嘴来了。 第二,这与他们这个时期的思维发展特点有关。到了少年时期(初中阶段),他们的思维有了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他们对人对事不盲从、不轻信,甚至对书本上的知识和一些现成的结论也持怀疑和批判的态度。当然,他们对班主任,教师以至家长的言和行也有了不同的看法和不同的意见。因此,当班主任、教师和家长稍一不慎说“漏了嘴”,他们就会立即与你“顶起嘴”来。 第三,这与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方法不当有关。由于一些教师、班主任不了解青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老是把他们当不懂事的小孩看,因而不太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例如,我说了算,不尊重他们的意见;老是训斥,不尊重他们的人格,师道尊严,听不进学生的意见,等等,也往往是造成学生与班主任、老师“顶嘴”的最直接的、最主要的原因。 根据前述,每个班主任,老师都应学点儿童心理学,掌握他们的 心理特点,改进自己的教育方法。这样,学生与老师“顶嘴”的现象就可以大大地减少。 65、小学生为什么特别喜欢“告状”? 小学班主任感到最难应付的莫过于小学生的“告状”。一天到晚,小学生川流不息的来到班主任老师面前“告状”,一会儿张三告李四的状,一会儿王五告张三的状,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叫人应接不暇。 为什么小学生特别喜欢“告状”?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与他们的道德认识水平极低,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有关。 小学生对一个事物的认识水平是很低的,带有明显的直观性、具体性和肤浅性。他们对一个事物的评价还有很大的 情绪性。当某个小朋友或某一件事“触犯” 了他的个人情绪,而他又无法处理和辨别时,他就只有诉诸老师,求助老师,这样,“告状”的就多起来了。 (二)与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极低有关。小学儿童,特别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的评价能力是很低的,对于是非、好坏、善恶、美丑还不能独立地进行判断。为了判断谁好、谁坏、谁是谁非,他们也只有求助于班主任,请班主任给予判断。因为班主任在他们心目中是最公正的“法官”。这样,“告状”的也就多起来了。 (三)还与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带有很大的片面性有关。小学生评 价能力很低也表现在他们的道德评价能力带有很大的片面性上。他们对别人的评价只看到缺点,而对自己则只看到优点。所以,当他们之间发生矛盾时,互相只看到对方的缺点,而各人又都互不相让,结果,只有请老师来“裁决”,这就造成“告状”的多起来了。 (四)与他们的情感和行为容易外露有关。小学生年龄小,思想简单,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想如何行动就如何行动。这样一来,他们之间就矛盾多,纠纷多。这样,“告状”的也就多起来了。 根据上述可以看出,小学生喜欢“告状”是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的,不是什么品质问题,班主任对他们的“告状”一是不能敷衍了事,而应妥善处理,二是要通过多种途径逐渐提高他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评价能力,使他们逐渐学会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 66、为什么有些小学生爱说谎? 有些小学生爱说谎,这是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环境的影响,主要是家庭环境的影响。儿童的道德品质形成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很深,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无形的影响孩子。属于不良道德品质的说谎也是如此。凡是爱说谎的孩子,追究其根源,我们就不难发现,这与其家长爱说谎是有密切关系的。由于孩子年龄小,分辨是非的能力差,凡是大人说的、做的,不论是对或错,他们都认为是可以学着做的。家长说谎,小孩并不知道这是不 对的,而是学着这样说,这样做,久而久之,就成了“爱”说谎者。由此看来,家长严格要求自己,不说谎话,这是杜绝孩子说谎的不良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 还有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也可影响孩子是否爱说谎的重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家长对孩子的态度简单粗暴更容易造成孩子爱说谎话。当孩子有了错误动手就打,开口就骂,孩子为了不挨父母的打骂,怕承认自己的错误,因而,也说起谎话来了。 另外,有些儿童爱说谎也是与儿童的年龄特征有关。由于孩子们年龄小,对事物理解能力差,对知觉过的事物往往又记不清晰,以致说出的话类似谎话,例如,有人送孩子一件新衣服,别人问他 :“谁买的”?他会脱口而出:“妈妈买的”。这类话看起来象是谎话,但这是孩子无意说的,因此只能是一种无意的说谎。孩子是否具有说谎的行为,还得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67、有班主任说:“小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这句话对吗? 某特级教师说:“小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要允许他们犯错误,要正确对待他们的犯错误……”。许多班主任对这位特级教师富有深刻哲理的经验之谈,很是费解。下面,我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首先应该肯定,这位特级教师的话是完全正确的,广大小学生确 是在不断犯错误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由于小学生年幼无知,辩别能力低,好奇心重,就使得他们有错不知错,知错也犯错。但是,他们这些“错”都是无意识地犯的,也就是在这些不断的犯错误中逐渐成长起来的。 其次,我们说小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这是他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青少年儿童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就是好奇心重,他们面对丰富多采的现实生活,心中充满了各种疑团,对周围的一切都想探明个“究竟”。由于好奇心的驱使,不管该做或不该做的事情,能做或不能做的事情,他们都要去探究一下,去尝试一下,结果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导致了犯错误。另外,由于他们年龄小,经验很不足,辨别能力又很低,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往往分辨不清,不该做的,他们做了,不会做的也要去尝试一下,结果也导致了他们犯错误。再另外,由于他们缺乏抵制能力和自制能力也是使得他们经常犯错误的原因。除此外,错误的模仿也是使他们犯错误的一个原因。他们往往模仿成人的一些错误言行,从而使得自己犯了错误……。上述原因,都是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此,我们说,小学生是在犯错误中成长的。这是他们的年龄特点所决定了的。因而,必须正确对待,循循善诱,千万不要一见他们出现错误就横加指 责,粗暴对待。 应该指出,儿童犯错误除了有其年龄特点外,也还有教育上的不善(这包括学校和家长教育上的不善)因此,我们一方面要看到小学生确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他们有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但也应注意 和不断改进教育方法使他们尽可能的少犯错误。 68、为什么有时一个班上的学生会突然出现所谓的“统一行动”? 在一些青少年学生中往往出现一种令人难以理解,而且感到十分可笑的所谓“统一行动”。这种“统一行动”表现在他们忽然都买一色的运动服,留同样的发型,穿一样的球鞋,着同样的时装,有时甚至采取同样的走路姿势,哼同一个曲子, 等等等等。以此来表明自己属于那一个班,那一个小集团。 他们为什么会忽然出现这样一种“统一行动”呢?这里,除了他们具有相互模仿所谓的“时髦”、“神气”等想法外,其中还有一个集体的潜在的规范和舆论的影响。 社会心理学认为,任何一个群体都存在着一定的规范和舆论。舆论是群体中占优势的言论与意见,它与一定的规范相连系,并且是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规范是一个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作用而约定的不成文的行为准则,它对每个成员都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力。在学校中有两种规范:一种是成文的规范,如各种规章制度和《学生守则》,另一种是不成文的,而且是学生们的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并且为大家所默可的潜在规范。如果谁不“遵守”或“违背”了这种潜在的规范,将会受到舆论的指责,从而使该群体成员加以遵守。 上述那种“统一行动”则是受该群体的那种潜在规范的影 响:“我们大家都必须如此,以表示我们的齐心。”因此,就出现了所谓的“统一行动”。当这种“统一行动”与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教师的教育和要求发生矛盾时,他们往往宁愿置学校规章制度予不顾,对教师的教育和要求不予理睬,而“我行我素”。因为在他们看来,如不“统一行动”将是对他们小集团的“背叛”,而这将会遇到同伴的咒骂和瞧不起。所以他们往往是信守不误。这也就是他们的“统一行动”出现的心理原因。 “统一行动”出现后,班主任要因势利导,对一些尚健康,对集体还没有带来不良影响的“统一行动”要积极进行引导成为对集体有利的“统一行动”,并以此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对一些不健康的“统一行动”要及时地机智地 加以纠正和引导,如不及时加以纠正和引导将有可能发展成为有害于集体的“统一行动”,如统一迟到,统一旷课等统一行动。因此,这是每个班主任务必加以注意的超过了一定的适度,也将会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第三表扬和批评都要适时,该表扬的时候应及时表扬,该批评的就应及时批评。隔久了,就会事过境迁,再表扬或批评都达不到应有的效果。例如,隔久了再表扬,学生会说:那是以前的事了,今天还拿来表扬。隔久了再批评,学生会说:事情过了那久,还翻出来算陈帐,心里会产生反感。 表扬和批评都是教育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运用得当,可以达到教育的效果,运用不当达不到教育的效果。关键问题是班主任如何机智地去运用这种手段和方法,而不是要以哪个为主,哪个为辅。 69、为什么高中学生的日记不愿给别人看? 某重点中学曾经有过这样一件事:一个受到全校老师称赞、全班同学爱戴的高中三好学生,有一天在课间休息回到教室时,看到一个同学在翻看他的书包并发现自己的日记本掉落在地上,突然大发雷霆,一气之下,把掉落在地上的日记本撕得粉碎。当时在教室的同学都被他这种举动惊住了。因为同学们与他几年的相处,从未看到他发过火,而这次却如此大发脾气,怎不叫同学感到震惊呢?据事后了解,原来掉在地上的是他的日记本,他以为别人看了他的日记,所以大发脾气,并一气之下把日记本撕得粉碎。 为什么这个同学如此不愿别人看他的日记呢?这是因为,到了高中时期的青年,他们出现了一种“孤独”感的心理特点。他们感到孤独,往往思考着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他们对社会上的各种事物有了自己的看法,并常常审议自己这种看法是否恰当,是否能被别人所接受和理解。他们感到自己的周围没有真正的完全理解自己的人。在这种苦闷的心情之下,他们就写日记,通过日记来表现自己的真实思 想情感,尽情地倾吐自己的心声,以此来消除自己的苦恼和内在矛盾。这样,日记在某种程度上就成了他们自我意识的一种表露,成了他们最亲密的朋友,是他们倾吐心声的对象,是他们一位最忠诚的“听众”。他们许多不愿对别人说的话,不愿让别人知道的事,都可以在日记上记下来,他们的烦恼也可以借日记来发泄和消除。因此,日记就成了他们的“绝密”材料,是绝对不给、也绝对不允许别人看的。 上述那位三好学生就是以为别人“偷”看了他的“绝密”材料而大发雷霆的,他把日记撕得粉碎的原因也就在这里。 根据高中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每个班主任都应尊重每个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不要随便强迫学生交出日记,更不能随便偷看学生的日记。如果谁要这样做,将会激起学生对他极大的反感。 70、为什么青少年时期的学生特别喜欢竞赛性的活动? 处于青少年时期的初、高中学生,特别喜爱一些竞赛性的活动。例如,体育运动方面的竞赛活动、文艺方面的竞赛活动、劳动方面的竞赛活动以及数学、语文等学科方面的竞赛活动等等。甚至于其它一些琐事也可成为他们竞赛的内容。正因如此,他们特别喜欢“打赌”,争个高低。他们不仅喜欢竞赛,而且总希望在竞赛中获得较好的结果和成绩,取得最好的名次。所以他们在竞赛中是极为认真的,往往还斤斤计较。在竞赛活动中,他们不仅是积极参加者,而且还是积极的旁观者、赞助者,对竞赛活动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竞赛完毕之后还会展开热烈的议论,这种议论往往持续好几天。所以,在青少年中组织和开展各种竞赛性的活动最能得到他们的赞成和拥护,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积极响应并参加的。 青少年学生为什么特别喜欢竞赛性活动呢?这是由他们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个时期的学生好胜心强,遇事都过高地估计自己。由于他们生长发育基本成熟接近成人,加之知识面日渐扩大,参加社会 活动越来越多,交往逐渐广泛,知道和懂得的事情也越来越多,逐渐觉得自己已不是小孩了,自以为了不起,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得很高,并且总想显示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此时,他们对什么事情都想试一试,总想与别人赛一赛,争个输赢,比个高低。这就促使他们特别喜欢竞赛性的活动。 青少年学生喜欢竞赛性活动,这是一个积极因素,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培养优良品质的有利条件。通过正当而健康的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友爱的互助精神和同学间的友谊感。但如果引导不好,也可以导致他们的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以及个人英雄主义等不良品质的滋长。因此,每个班主任一方面要积极组织、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和参加各种竞赛性活动,同时,又要积极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和参加各种竞赛活动,使他们得以健康成长。 71、为什么初中二年级以后的男女学生开始喜欢“打扮”? 在我们的教育工作中可以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到了初中 二年级以后的男女学生开始不愿意穿打补钉的衣服,不愿穿接长了裤脚的裤子……,开始在穿着方面提出了要求,要求穿好一点,穿时髦一点,并且注意打扮,喜欢照镜子。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他们开始有了美感。 美感是一种高级的社会情感。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审美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内心体验。它的产生和发展有一定的年龄特点。 到了初中二年级以后的男女青少年的美感开始有了发展,他们开始懂得美,欣赏美。因此,就出现了上述的所谓喜欢“打扮”。另外,由于性的开始成熟,开始意识到了两性关系,为了引起异性的注意,也开始喜欢打扮自己。因此,青少年时期出现了所谓的喜欢“打扮”,乃是一种正常的现象,教师不要随便扣帽子。不过,每个教育工作者应针对这种正常现象加以正确引导和教育(特别是要加强艰苦朴素的教育),使他们有一个正确的审美观,从而使他们的美感得以健康发展。 72、班主任工作怎样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选答题) 一、要破除陈旧的教育思想。不破除陈旧的教育思想,就不能培养新时期所需要的人才。班主任工作中,陈旧思想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比如:抓组织纪律多,抓理想教育少:抓具体事务多,研究学生的心理活动少;对学生的思想行为限制多,积极引导少;喜欢学生听自己的意见多,倾听学生的意见少;包办代替、“葆姆式”的教育多,放手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少:对学生干部使用和布置任务多,在使用中培养少;组织班会和各种活动,班主任讲的多,让学生活动少;在看学生的标准上,喜欢学生老实听话的多,喜欢思想活跃、好动、调皮的少;看学生分数多,看学生实际能力少。思想教育工作,必须跳出旧框框,清除旧的教育思想,改革旧的教育方法,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四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 二、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从事中、小学教育的班主任,有必要 树立正确的人才观,为培养“数以万计的各级各类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人才观问题上,要正确处理三个关系:一是全面发展与学有专长的关系,不拘一格育人才。要承认学生的天赋和才能有区别,智慧和性格有差异,志向和爱好有不同,等等。班主任的责任在于善于洞察学生的特点,发现学生的差异,善于在一般教育的同时,有区别地加以引导和指导,创造各种条件,发展学生的特长。不能用一个固定的模式笼统要求学生;二是分数和才能的关系不片面追求分数。要承认低分者未必低能,高分者不一定为高能,不能在分数与才能上划上一个等号;三是循规蹈矩与创新求异的关系,培养创造型人才。要承认循规蹈矩、面面俱到的学生不一定有所作为,而善于创新求异,敢于质疑不因循守旧的学生,很可能是杰出人才的苗子。 三、要树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是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旧的教育思想的严重弊病是“管束型”教育,“保姆式”教育,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充分地发挥,也就不可能将社会教育需要转化为学生的思想信念、行为习惯,致使思想政治工作表面化。以学生为主体,就是让学生充当“主人”,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践活动中培养自治、自理、自强的自我教育能力:就是依靠广大学生的智慧和力量,丰富教育活动的内容,增强活动的教育性和针对性。 中、小学生处于成长时期,受年龄、知识、阅历的限制,还需要教师的指导,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 体作用。如何体现班主任的主导作用?(一)班主任的主导作用,就是要在“ 导”字上下功夫,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教育活动,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基础上,掌握学生的思想动向,及时地、有针对性地提出指导性的意见,引导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由一个高度向另一个高度前进:(二)要实行“双向疏导”即教师教育学生,同时也要向学生学习,听取他们的意见。尤其是在新的形势下,学生接受信息比较快,学习的知识面比较宽,思想比较活跃,班主任应通过向学生学习,接受新的信息,新的知识,然后加以正确的引导和指导,才能使思想教育增加活力;(三)要相信学生,让学生自主,自立、参加班级管理,成为班级的主人。有关教育活动,班主任只当“参谋”,不当“指挥”,让学生自己出主意、定内容定形式,让学生自己去组织。 四、要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当代学生的特点,既具有年龄的特征,又具有时代的特征。他们不喜欢空洞的说教,而喜欢生动活泼的形式;不喜欢陈旧的内容,而喜欢新颖的知识;不喜欢人云亦云,而喜欢独立思考:不喜欢因循守旧,而喜欢探索创新。因此,班主任要善于把学 生的年龄特点和时代特点结合起来,针对学生思想实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使班主任工作受到当代学生的欢迎,产生良好的效果,一般说来,要做到以下几个“结合”。 要把理想和现实结合。理想是青少年立志成长的精神支柱和开拓进取的力量源泉。要把理想贯穿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但是,理想教 育必须和学生的思想、生活、学习的实际结合起来,和社会活动、公益劳动结合起来,和学生之间交往活动结合起来,使他们从身边的人和事、从自身从事的道德行为中体验理想的内涵,充实高尚的理想情操。把抽象的思想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能够做的实际行动,使学生感到理想的火花在引导着自己前进。 要把内容和形式结合起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必须结合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才能适合青少年的特点。各种教育活动应尽量使之多样化、具体化、形象化,起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要把说服教育和纪律约束结合起来。说服教育是班主任进行思想教育的基本原则,只有当学生了解某种道德行为的意义,才能产生自觉的、良好的道德行为;然而,纪律约束是训练、巩固学生道德行为必要措施,只有当学生懂得了约束自己某些不符合社会道德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自治、自理能力,才算得上真正调动了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因此,班主任工作,光靠说服不行,必须辅之以必要的纪律教育。 要把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教育结合起来。在“搞活、开放,改革”的新形势下,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社会信息的积极影响、克服社会信息的消极影响是十分重要的,要掌握社会信息,采取正确的方式,加强对社会信息的“堵”和导重视家访工作,共同搞好对学生的教育。 73、班主任应掌握学生的哪些资料? 班主任应掌握: 学生的生理卫生状况;家庭生活条件;分别类型学生的特点;较差生的兴趣及爱好;他们知识方面的缺欠,成绩不佳的根本原因;各班各科的平均成绩;课堂出席率;自选学科小组活动的参加情况;学生社会活动的积极性及态度,学生的思想政治见解;美学修养程度,对劳动所持的态度;对未来职业的兴趣;自我修养的愿望等。了解学生时,很重要的一条是要客观、热情、恰如其分。除观察外,还要主动利用座谈会、社会调查的方法,并进行必要的“教育会诊”。所得材料客观、及时和系统,可帮助教师制定教育培养学生的具体可行的大纲,选择最合理的教育方法。 74、说出几种班主任忌语 以下十二种语言班主任不能和学生说。 1.明天叫你家长来,叫不了来,你就别上课了。 2.你是不是觉得你比别人水平高,你是不是认为你比别人能行。 3.想一想,你是怎么回事,想不通,就别回家了。 4.你怎么这么没有出息,连作业本也忘了带,你怎么忘不了你自己。 5.你脸皮真厚,要是我,早找个地缝钻进去了。 6.你家长辛辛苦苦让你上学,你却不好好学习,还专门爱花钱。 7.你看你前面的同学比你好,你右面的同学比你好,左面后面的同学都比你好。 8.完了,你太没用了,这辈子算没有出息了。 9.你瞧你想个什么,根本就不象是我的学生。 10.今天怎么来晚了,别解释,站半天。 11.现在正在上课,你在那里做什么小动作,你站起来。 12.你看你是个什么人,根本就象个人。 班主任要象家长一样,真心关心同学的生活和学习,班主任要象春风一样,去温暖同学的心,班主任要象路标一样,为同学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班主任要象舵手一样,及时指出同学的错误和不足,及时纠正前进的方向。 班主任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共同探讨和研究。 75、班主任工作包括哪些集体教育技能? 1、组建班集体的技能:(1)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包括学期计划、月计划、周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计划内容:工作任务、时间安排、实施方案及注意的问题等。(2)确立班级奋斗目标:近期、中期、长期目标。(3)选拔、培养和使用班级干部。(4)协调好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关系。(5)培养优良班风。(6)组织、指导班会和团队会。 2、组织各种活动的技能:(1)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掌握课外活动的类型、形式及要求。(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3)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其它集体活动。 3、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技能:(1)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2)掌握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的方法和要求。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