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习作教学呼唤真实和具体
语文论文之习作教学呼唤真实和具体 习作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它是识字与阅读的最高境界,是把积累和感受语言转变成驾驭和运用语言的综合性极强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新课标关于写作的基本理念是“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那么教师应怎样指导学生的习作呢?经常听到教师们这样要求学生,作文要真实、具体。我认为,要学生的习作真实、具体,教师习作指导先要做到真实、具体。真实、具体既是习作指导的前提,也是习作指导的关键,是学生习作质量的依托,是营造习作指导真实有效课堂的保障。那么,如何让习作指导真实而不虚伪,具体而不漂浮,使习作指导变成学生由积累语言到运用语言的桥梁呢?我想谈下述五点: 一、要营造真实、具体的教学情境,为学生提供表达的“食粮”。 长期习作教学的经验告诉我们,影响学生习作质量的主要矛盾是教材习作要求的空泛与学生头脑中已有经验积累空虚的矛盾,简言之就是学生由于习作素材的贫乏而导致的无病呻吟现象。教师要着力解决学生习作中“无米之炊”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指导课中想方设法营造与教材习作要求相关的习作情境,让学生亲历活动过程,感受体验其中乐趣,获取真实的习作材料,做到有话可说(写)。 1、语言描述情境,漾起情感波澜。语言,在习作指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根据习作要求,用饱含激情的语言描述相关的情境。如,指导学生习作“夺冠记、我们村前的小河、一次考试的失误、对已去母亲的回忆”等,教师的语言和所述内容要水乳交融,生动形象,简洁流畅,让语言再现生活,不仅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而且学生会被描述的情境所陶醉,鲜活优美的语言能让学生产生美感,激发想象,促进思维,进而产生书面语言。 2、图画再现情景,还原真实生活。在习作指导课上,教师利用媒体,借助直观鲜活的图画激起学生的愉悦,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的情绪会高涨,习作的欲望会增强。如,指导学生习作“家乡的春天”,先制作出一组组相关画面,并辅以一定语言的描述,让学生在具体画面的刺激下产生表达的冲动,为学生习作提供充足的、真实的、具体的“食粮”。 3、活动展现情境,激起表达欲望。在习作指导前,教师设计一项具体的活动,让学生真实地去进行,将形象的动作和具体的语言情境展示在学生眼前,学生在亲历了真实的活动过程后,情绪高昂,思维活跃,表达的欲望会随之而来,如一些老师组织的“扳手腕”比赛、用左手写字、匣子里的秘密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结束后再用文字把它记录下来,就这样成就了学生一篇篇真实、具体的习作。 当然,还可以运用实物再现情境、观察感受情境、音乐渲染情境等方式来为学生提供写作材料,这里不一一枚举。 二、要推介真实、具体的习作例文,帮助学生构建习作“框架”。 学生有了习作素材,不一定就能写出真实、具体的好作文。怎样把材料通过文字形式表现出来,这要指导学生在头脑中将素材进行加工、整合,把表达的顺序、详略,作一个整体上的安排,建立一个形式上的架构(谋篇布局)。帮学生构建这种架构的方法是:富有读写情景,调动学生的读写经验储备,为本次习作服务,尽可能使学生仿佛正在读写与本次作文有关的文章一样。让学生把当前的材料与先前的知识联系起来,激活已有经验,产生灵感和顿悟。让学生有话能说(写),如学生写自己喜欢的动物或植物时,推介的课文有《松鼠》、《故乡的杨梅》;写自己难忘的一个人,推介的课文有《我的启蒙老师》、《詹天佑》等;写一个所熟悉的人,推介的课文有《我的叔父鲁迅先生》等;写一处景物或一个季节,推介的课文有《桂林山水》、《春》等。此外,教师还要帮助学生扩大视野,从众多资料中筛选一些与习作密切相关的例文,读给学生听,或借阅给学生,让他们在摹仿中感悟习作要领,提升写作能力,增强表达的效果。诚然,这里所说的推介相关例文只是给学生找到一个借鉴的窗口,帮助学生整合已有材料,决不是全要学生机械地照搬,主要是为低年级学生打通习作的思路而为之。 三、要进行真实、具体的“下水”导游,牵引学生学会表达。 无论是现实生活还是创设的情境,只是习作的原材料,学生有了它不一定就能写出真实、具体的习作来。教师的引导,特别是现场真实的创作实例,也就是教师的下水作文,能起到很好的牵引作用。这种示范从形式上说,可以是口头的,也可以是书面的;从篇幅上说,可以是一句话,可以是一段话,还可以是一篇文章。 1、点状描述。教师可以抓住情境创设中的一个场景、一种现象、一宗情况,运用不同的语言多角度、多形式地表达。如“扳手腕”活动中一学生的面部表情的描写,教师指导描述:①那张长方形的脸红通通的,汗滴好像就要从上面渗出来(脸的形状);②那张调皮的脸孔此刻没有往日的笑容,绷得象冲足了气的皮球一样紧(脸的处境);③只见他的小脸由白转红,由红转紫,象有一股热气要从蒸笼里升腾出来似的(脸部颜色变化)。这样让学生真切感受到,如何把一句话写具体。 2、串状描述。如“我发现了……”习作指导课中,课件播放了四个镜头。镜头一,一只猫看见了一只兔子;镜头二,猫妈妈把小兔子叼了起来;镜头三,猫将小兔子叼到自己的窝里;镜头四,猫妈妈给小兔子喂奶。师在学生口述第一个镜头后,示范:①一天,猫妈妈正在窄小的窝里给孩子们喂奶,突然听到一阵悉悉索索的声响,猫妈妈机警地跳出窝在周围搜寻起来,在空旷的地面上,它发现了一只小兔子(抓住场景)。②一天,猫妈妈正在寻找食物,突然听到一阵可怜的叫声,猫妈妈循声望去,看到一只可怜巴巴的小兔子(抓住声音形象)。③ 空旷的地面上,一只大黄猫妈妈注视着前方一只灰黑色的的颈边露出一小片白毛的小兔子(抓住颜色)。④黄昏的时候,猫妈妈正偎依在它的几个孩子的身边,突然听到周围有响动,它机警地一跃而起,朝着响动的地方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可怜巴巴的小兔子(抓住时间神态。)对其他的几个镜头,教师可一一指导学生述说。让学生领悟怎样把一个画面说具体。 3、全状陈述。对学生的每次习作,教师应尽可能地“下水”,写下整篇作文,念给学生听,这对学生用文字表达思想有着巨大的引领作用。我在长期教学中,一直坚持写下水作文,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现实的、具体的借鉴,收效很好。 总而言之,教师“下水”写作,不仅能从习作方法上引导学生,更重要的是能从情感态度上打动学生,让学生真正领悟“真实、具体”的内涵,帮助学生养成认真习作、热爱写作的习惯,使学生逐步从“生活真实”升华到“艺术真实”,从而产生一种习作的冲动,形成一种习作技能。当然,要做到这些,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足够的资料储备,足够的文字储备。 四、要展开多种真实、具体的活动,让学生学会发现,感受和体验生活。 调查研究表明,学生习作写什么依然是小学生习作当中的一只拦路虎。学生习作困难,不是生活贫乏,而是缺乏对生活的发现和体验,不是空间狭窄,而是缺乏对周围事件的感受和领悟。不是经历太少,而是缺乏对要件的把握和提炼,不是材料匮乏,而是缺乏对思路的疏通和方法的指点。所有这些,都只有我们教师去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正确地引导学生,让他们获得真实、具体的对生活的发现和体验、感悟和提炼。 1、真情观察,用心体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活动的兴趣感。教师有意识地带领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并用眼睛观察,用心去感受,然后让学生述说各自的观察结果和体验的状况。这有助于学生去发现生活的真谛。如:一次感受盲童的活动等。不过,小学生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是有限的,教师应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随时注意说的示范,以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从生活原型中去创造、提炼精美的语言文字。此外,还可以带领学生去春游、野炊等,还可以布置学生体验第一次做饭,第一次挨打,第一次学骑自行车,然后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交流和述说体验,但必须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真正地去感悟,说出真实的体验。 2、畅快叙述,引导感悟。生活本身是丰富多彩的,别看学生年龄小,他们的积累应该说还是比较丰富的,教师要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唤起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尽可能把学生过去亲身经历过的事,亲身感受过的景,亲身接触过的人,亲身看到过的物跃入眼帘,仿佛正在做事,正在观景,正在触物一般。然后让学生口述其过程,着重让学生说出事情开头、经过、结束时的心理感受,并鼓励他们抓住主要方面形成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师与生、生与生的交流、评论中领悟生活的哲理,习作的快乐,让他们逐渐形成有个性的表达。教师长期坚持这样做,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留心观察生活、真心体验生活、用心感受生活,还能培养学生观察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更重要的是从生活中捕捉到写作的信息,真切感受到生活是写作的不竭之源。 五、要探究真实、具体的习作评价,培养学生习作的自信。 习作指导是学生习作质量的保障,而习作评价则是学生习作的动力。学生对习作爱与否,与习作评价息息相关。一个好的语文教师是不会轻视习作评价的。学生天性喜欢表现自己,作文后,学生都有一种心理期待,他们迫切想知道一次习作的成果,希望得到教师的表扬,教师应该抓住学生这种期待心理,组织好作文评讲活动。 1、教师评价。学生习作完成后,教师要认真阅读学生的作品,认真加以批改,特别要发现学生习作的闪光点。要围绕习作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作眉批和尾批,运用对话的形式,用肯定、赞赏、期待、充满感情的诗情画意的语言展开与学生的交流,这样,求得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在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中,学生必将产生爱的“火花”,而这种“火花”就能生长出“灵感”的果子,最终让学生尝到习作的甜头,爱上作文。 2、师生互评。习作批改完成后,教师要想方设法给学生创造展示的机会。在评讲课中,教师应该蹲下去与学生平等对话,赏识学生身上的亮点,正面评价和鼓励,在教师评点后,也可让学生评点,他们可以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只要有理,教师就要肯定,这样就能把新课标所提倡的“个性表达”变为具体的教学实际。 3、生生互评。教师除要求学生自我修改作文外,对学生的习作,可以用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形式组织互评,这是种更广泛的互动方式,便于全体学生共同参与。评价时,教师要注意小孩子有爱挑毛病的特点,设计评价方法时应首先考虑如何引导孩子们用赞许的目光去看待同学,用发展的眼光赏识他人的点滴进步,充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学生表现的欲望,形成写作的自信心。 当然,无论是师生互评、学生自评还是生生互评,都应当建立一种评价的模式,特别是在学生批改时要有一定的常规,如修改符号的统一,优美词句和段篇的激励,一些不足的提出等,一种模式建立后,要长期坚持,努力使习作评讲常态化,只有在常态化的保持中,我们才能形成学生的自信,才能凝聚习作评价的力量,才能迸发习作评讲的火花,达到理想的有效习作境界。 当然,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对学生习作应更侧重于习作兴趣和习惯的培养,淡化文体和技法的要求,要消除写作神秘感,强调学生“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 。但我以为,这种提法并不意味着要降低习作质量,而正相反,要在培养兴趣,形成自信的情况下逐步提高习作质量,让学生感悟习作快乐。今天所述,只是我个人在长期习作教学研究中形成的一种思考和作法,并不完善,并不唯一,但我深信,我个人对习作的体会必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必将促进、深化当前的习作教学研究和探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