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12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课题成果简介
课题成果简介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劳动技术教育一直受到党和国家三代领导人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列入党的教育方针。我们提出了“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的研究课题,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能力,提高学生创新素质,探索劳技教育的创新理论。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研究探索,构建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符合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技能教育工作体系和理论框架,切实加强和改进本校的德育工作,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2、通过研究和实践,使学生确立“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做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信念,达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促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的目的。 3、通过理性的科学管理和非理性的人文管理的实践,有效地转变教师观念,真正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为一切学生发展”的思想理念;积极探索学生思想教育的新观念、新途径,为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培养一支具有实践经验和理论水平的骨干教师队伍。 (二)研究意义 1、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进学校强化、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切实强化“与时俱进”的理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形成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综合合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良好局面。 2、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促使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看、说、做中去认识,去体验,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锻炼适应社会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3、在劳动技能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使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树立为他人和社会服务的责任感,促进学生认知和行为的统一;培养学生适应环境,学会交往,承受挫折等综合能力,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研究成果的重要观点 1、更新教育观念,激起学生参与劳动欲望。 沾益县水桥小学有小学生2785人,招生范围涉及城镇和附近广大农村,还有大量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学生组成是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不爱劳动,不爱惜劳动成果,劳动习惯差,劳动技能缺乏的现象 普遍存在。“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古话在人们的头脑里根深蒂固,应试教育又在客观上支持了儒家教育的“惟有读书高”。“分数至上”这种狭隘的质量观,又驱动着教师把学生推入到追求高分数的激流之中。面对着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劳动技术课程,很多教师漠视不理,劳动与技术教育仍然沿袭传统的扫把加抹布,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内容仅仅局限于扫地抹灰一类卫生清洁劳动。 因此,加强劳动与技术教育,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从旧的、陈腐的教育观念中解脱出来,走出片面追求高分数的思想认识误区,重新认识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加强小学劳动技能教育,激起学生积极参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欲望。 2、优化课堂教学,教会学生掌握劳动技能。 劳动与技术教学内容是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拥有良好劳动技术素养,培养各种能力的载体。所以在内容的选择上和内容的确定上,要面对学生实际,从社会需要出发,并根据学校教学条件和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基本、最常用的技术项目。作为教师在教学时,既要考虑教学任务是否能够完成,又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还要注意技术的科学性、先进性。因此要注重学生所处的现实,注重教育内容的生活取向,以当地的经济、社会和技术环境为背景,选择那些对学生发展有意,对未来生活有用与科技发展趋势有关的内容,作为核心来设计和组织学习活动。另外,劳 动与技术课的各个教学项目内容不同,所要求的教学条件、方法及要求也不相同,每课时的安排也不相同。所以可以采用集中上课和分散上课相结合,以课内外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劳动与技术教育活动。 此外,教师还可根据教材内容,建构一种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行或合作去体验、研究、探索,并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劳动与技术活动,教给学生足够的劳动知识和劳动技能,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由于现在教师编制比较紧,许多学校的劳动与技术教育都由班主任或其它老师兼任,教师们没有太多时间去备课,去思考,有时明知课本内容不合校情,也无暇作相应调整,课堂成了劳动知识讲座。为此,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劳动技能教研组,积极创造条件并鼓励教师参加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培训与进修活动,促使劳动与技术课教师不断学习新的技术,以适应不断发展的教学需要。 三、重视劳动实践,培养学生良好劳动习惯。 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深刻指出的那样:“如果只是让学生关起门来读书,不参加劳动,不接触社会实践,不了解工人、农民是怎样辛勤创造物质财富的,不培养劳动人民感情,是不利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劳动与技术教育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学习领域,仅靠在课堂上纸上谈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充分开发利用学校、社区、家庭中的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增强 他们的劳动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水桥小学以年级为单位确定了实践主题并认真开展实践活动。 一年级:以“自己的事情学会做,学会的事情天天做”为主题,要求学生做到:按时上课不迟到;不丢纸屑讲卫生;自己刷牙、洗脸、洗脚、穿衣服、剪指甲、洗手帕;自己整理书包、文具、玩具。 二年级:以“爱护校园、孝敬长辈”为主题。指导学生:认真打扫校园卫生,给校园花草树木浇水、除草;学会敬重父母,会帮父母、长辈拿拖鞋、取物品、端饭放筷;在父母生日时,做一件让父母高兴的事。 三年级:以“我有一双小巧手”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会穿针、引线、钉纽扣。 四年级:以“制作工艺品、我是小能人”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会利用废罐料制作工艺品;用硬纸、绒线、吹塑纸等制作头饰或贺卡;用铅笔屑、叶子或瓜子壳等制作小工艺品。 五年级:以“我爱我家烹饪技艺实践操作”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会切菜、洗菜、配菜、炒菜、做饭等烹饪技艺。 六年级:以“军事训练、学会自救救人”为主题。指导学生:学会坚持锻炼身体;学会保护自己;学会处理轻微的伤及使用三角巾简单的包扎方法;知道预防煤气中毒、中暑、触电、溺水的常识及救护 方法;在意外事件发生时能正确使用火警、盗警、救护等求助。 此外,学校拥有的树林、花园、田地、基地等,也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天然场所,应当得到有效规划和利用;学校的建筑、橱窗、板报及其教室的墙面、园地、角落的布置与维护,可以使学生获得劳动与技术教育的体验;学校日常生活中环境的整治,工具和设施的维护,课桌椅的修理,重大节日活动的布置等都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有益资源,应当充分加以利用,在实践体验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他们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四、形成教育合力,增进学生认知行为统一。 一直以来,“不做家务最多变成懒虫,而分数上不去则不能成龙”的错误认识导致劳动技能教育难以很好的开展。因此,学校应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把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通过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达到提高学生劳动与技术教育质量的目的。 比如,结合学校的实践主题,学校可以要求家长为孩子的家政学习、生活学习创造有利条件。家庭生活中的购物、整理、洗涤、简易烹饪等都是富有劳动与技术教育意义的活动,教师要让家长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认真地参与,并培养孩子独立从事简单家务劳动的能力。当家里出现器具损坏、植物虫害等现象,这正是实施劳动与技术教育的 良好时机,家长应放手让孩子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此外,学校还要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使家长明确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实施什么内容的劳动与技术教育,在劳动过程中多给予方法的指导,强调技术性,成功的地方多鼓励,失误的地方少责备。在家中,家长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尽力为孩子创造一些劳动机会和环境,让孩子进行一些创造性劳动,培养其创新精神。 寻求政府支持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开展劳技课题实验,需要劳动基地、劳动工具、劳技仪器、劳技资料、科研经费才能保证常态课可持续的组织。为了开展好这项实验课题,学校要主动与上级主管部门联系,想方设法争取实验资金,还要协调上级科研部门进行业务上的指导,这样,才能保证课题实验顺利进行。 五、改革劳技评价,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没有实实在在的考核制度,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又将成为一句空话。对小学生劳动与技术学习的评价要以发展性评价、激励性评价为根本宗旨。凡参与劳动技术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完成或基本完成所规定的学习任务,都应当予以肯定。对那些劳动与技术学习表现突出,成绩优异,或有所发明与创造的应给予特别鼓励。 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5个方面的素质:即思想、文化、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其中劳动技能素质包括热爱劳动,会使用一般的 劳动工具参加一定的劳动,掌握日常生活中所应具有的劳动技术,愿意参加公益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等。在全面评价学生劳动素质的同时,一定要注意学生的态度与习惯、学生的技术意识形成等方面的评价,注意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既要关注学生技术学习与技术操作的结果,也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和变化;既要关注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习得与创新,又要关注学生学习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和情感的进步与发展。各年级段可根据年龄、要求不同,给学生制定劳动情况登记卡,定期填写,督促学生参加劳动,这样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也有利于在家长的指导下养成劳动习惯。同时,我们还可以在少先队的雏鹰争章达标中设置“劳动章”、“技能章”等章,把劳动与技术教育与该章考核结合起来,先由家长亲自鉴定,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填写学校发的考核表,反馈到学校,再由学校考核,进行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可给学生颁章,以此来激励学生热爱劳动,积极参与技术实践。 六、强化课题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通过近五年的实践与探索,学校摸索出几种适合“劳动技术”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能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益。 第一 “模仿—操作”型 “模仿—操作”型“劳技”课中最常用的基本课型,一般是教师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模仿操作,完成作品的制作。它的一般程序是: 激趣引入——示范讲解——实践操作——展示评价——活动收获。 第二 “探究—制作”型 “探究—制作”型是在“模仿—操作”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动脑探究的成分,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探究—制作”型的一般有下列程式:探究发现—尝试操作—研究改进—制作创新——展示评价——活动收获。 第三 “模仿—创新”型 “模仿—创新”型是在“模仿—操作”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学生动脑创新的成分,有利于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及创新精神的培养。“模仿—创新”型课一般有下列程式:激趣引入——示范讲解——创新操作——展示评价——活动收获。 三、对策和建议 在开展此项实验时,,也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在劳技教育中开展探究能力实验,在教学中要进一步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创新,使学生的劳技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同时教师应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能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 素质。 2、进一步加强劳动教育。很多学校只重视应试教育,不重视素质教育,在劳技教育中开展探究能力实验是素质教育的具体表现,特别是上级教育行政领导应高度重视素质教育。正如陈至立同志指出的:“推行素质教育步履艰难,基础教育还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习惯性和影响,在一些地方就像有的同志形容的‘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所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的领导,重视劳技教育的改革,特别要重视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 3、要想国家强盛,就必须靠科技事业的发展,科技事业发展靠教育培养人才,人才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培养他们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好精神、培养他们的良好创新习惯,为将来培养高科技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成果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 (一)本课题研究具有科学性。 本课题是基于我国教育方针和中小学劳技劳动教学大纲、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而选定的,在劳动技能教育中陪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研究符合当今课改精神。本课题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并运用现代技术信息网络,采用动态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其理论研究方法是科学的。 本课题在实践操作中采用了“引导启发,实践锻炼,激发兴趣,创设情境,营造现场,拓展空间”,其实验实践操作方法也是科学的。 (二)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 本课题的研究是市、县教研室专家具体指导的,县、市教育领导亲自检验的,其实际操作程序、方法、步骤、结果均具有可靠性。 本课题学生取得的科技成果是经过国家、省、市相关部门鉴定评选取得,很多项成果是县、市科协、科委、教育局联合验收的,教师所写的获奖论文是省、国家级专家评选出来的,其成果具有可靠性。 (三)研究成果具有推广性。 我们开展的课题主要目的是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未来学家奈比斯特指出:“处于伟大变革时代,我们需要创造力和创造精神”。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是时代的需要,是祖国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建设者的需要。因为创新精神、创造性思维的教育和训练是实施创新教育需要,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必要基础,只有这个基础打牢了,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快速发展。同时才能使学生由自发的创造性活动,学习、转变为自觉的创造性行为。特别在劳动教育中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所以此课题具有育人价值。 通过实验学校学生的厨艺展示对当地中小学起到了示范作用,并 产生知识迁移,带动我县、我市的中小学校开展此项活动。同时通过辅导老师为县、市举办科技教育培训班,使师生的科技创新素质得到提高,推动了我地劳动技术教育的发展,具有示范性价值。 在劳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素质拓展了劳动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局面,该课题采用了“创设情境、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发展空间、启发引导、实践锻炼”创新教学方法,并构建了课堂引导、课外活动的辅导、家庭社会实践的创新教学模式,拓宽了学校、课外、社会、家庭等劳动教育课堂,营造了创新教育的宽松环境,提高了学生创新意识,挖掘了学生创新潜力,培养了学生创新素质。促进了劳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其理论具有创新性价值。 此课题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劳技师资力量,利用学校仪器设备,利用学校已有劳动基地,有当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领导的关心,有教研室、科协的专家指导,有学生、家长的支持。同时在劳动教育中开展探究活动,设备简单,投资少,开展此项实验容易为一般学校所接受,具有实用性和推广价值。 五、社会影响和效益。 通过2010年—2014年五年的认真实验,课题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1、通过测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试验组较对照组提高了6—21%。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开展了460多项科技活动,制作科技作品1260件。 2、在实验中90多个项目160多名中小学生获县、市、省、国家级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二、三等奖 3、劳技教师夏春丽参加云南省第一届好身体,好手艺教师业务竞赛项目纸立体、刺绣项目获省级二等奖。袁劲松指导学生参加曲靖市教育系统第一届文化艺术节的《唱大戏》《飞天畅卢》获一等奖。何晓增老师在“曲靖市第五届青少年风筝大赛中”荣获教师组特技风筝竞赛一等奖。马丽、夏春丽、曹琼凤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团县委举办的展才艺青少年学艺大赛获一等奖。 4、省市县2010年—2014年每年有300—400人次来学校参观学习 5、曲靖教育之窗电视台报导了我们的经验。 6、试验学校劳技教师由于在这个课题研究中成绩突出,1人次获国家级荣誉称号,2人次获省级荣誉称号,4人次获市级荣誉称号。12人次获县级荣誉称号。课题组长张秋凤被评为云南省学科带头人,云南省特级教师,云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张秋凤、詹明富两人被评为曲靖市优秀骨干教师享受政府津贴人员。 7、试验组劳技教师积极撰写劳技科技教育创新论文90余篇,其中2人次获国家级奖励、37人次获省级奖励,47人次获县级奖励,其中11篇分别在《云南教育》、《曲靖日报》、《沾益教育》上发表。张秋凤老师以课题为内容撰写的方案《沾益县水桥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教学评价方案》获省级二等奖,撰写的论文《在劳动技术教育中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获省级二等奖。李忠贤撰写的论文《“我爱我家”学生生存能力教育的思考与探索》获省级三等奖。 8、2010—2014年,试验组学生在参加上级主管部门举办的劳技竞赛以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有215人次获奖,学校多次评为国家、省、市 科技教育先进单位。 通过开展此项课题实验,学校的办学效益明显提高,近年来,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基层示范家长学校”、“曲靖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沾益县青少年学艺大赛一等奖”、“云南省健康教育先进学校”、“沾益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曲靖市优秀家长学校”、“曲靖市文明单位”、“云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沾益县少先队工作先进学校”、 “云南省留守儿童流动人口子女示范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八、其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