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5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幼儿常见传染病预防与管理
常 见传染病预防与管理 一、概述 二、常见传染病 三、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托幼机构是儿童密集活动的场所,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特殊时期,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 急性传染病在托幼机构易引起传播,造成流行 。有些传染病还会给儿童健康和发育遗留不良影响,甚至留下终身残疾。预防传染病是托幼机构卫生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概述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传染病可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在局部地区人群中大量出现,甚至在许多地区大面积发生,造成传染病的流行。 传染病痊愈后,人体对该传染病有抵抗能力,产生不感受性。有些传染病痊愈后可获得终生免疫,如:麻疹;而有的免疫时间很短,如:感冒。 特点 托幼机构的传染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 冬、春季:呼吸道疾病为主; 夏、秋季:肠道传染病为主。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自然和 社会因素 传染病的预防 (一)控制传染源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一)控制传染源 很多传染病在疾病的早期传染性很强,越早管理好传染源就越能防止传染病的蔓延。为此,托幼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及保教人员都应熟练掌握儿童常见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及发展情况,以便早发现疫情,及时请家长带到医院诊断和隔离治疗加强,加强护理,减少合并症。 幼儿园应执行 健康检查制度 新生入园体检,工作人员进园前体检,体检合格才能接受,凡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及接触者暂不接受。 幼儿及全体工作人员都需要定期体检,做好对幼儿的晨间检查和全日健康观察工作。 托幼机构应建立 传染病管理制度 托幼机构应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 发现传染病疫情或疑似病例后及时报告疫情。 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 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 发生传染病期间,加强晨午检及全日观察,对发生传染病的班级,应按照要求进行医学观察,医学观察期间该班不能有任何人员流动不办理入托和转园手续。 (二)切断传播途径 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做好卫生与消毒工作。消灭传播疾病的媒介生物,进行一些必要的消毒工作等,可以使病原体丧失感染健康人群的机会。 托幼机构应当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产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施随时性消毒和终末消毒。 (三)保护易感患儿 避免接触感染者 做好个人防护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户外活动 健康饮食、加强营养 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 创建良好的生活环境 预防接种 常见传染病: 流行性感冒 水痘 猩红热 手足口病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病学特点 临床表现 隔离期限 控制措施 一、流行性感冒 1. 病原体:流感病毒,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人类流感的主要病原 2. 传染源:患儿及隐性感染携带者,发病 3 天内传染性最强 3.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传播 4.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 5. 好发季节:冬季 6. 临床表现:急起高热( 体温≥ 38 ℃ ), 伴 咳嗽或咽痛 、头痛、 全身酸痛等症状。 7.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 7 天 8.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加强晨午检,发现疑似病例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教室、宿舍的 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教室门把手、课桌、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注重手部卫生;幼儿园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活动。 4 ) 接种疫苗 。 二、水痘 1. 病原体:水痘 - 带状疱疹病毒 2. 传染源:患儿及患带状疱疹的成人,发病前 1~2 天至皮疹结痂均具有传染性 3.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接触水痘疱疹液传播 4. 易感人群: 2-6 岁儿童,传染性极强,接触后 80%-90% 发病,必须严格隔离,患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5. 好发季节:春冬季节 6. 临床表现:发热、皮肤粘膜分批出现斑疹、丘疹、疱疹,初为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小水疱、周围有红晕、无脐眼, 24h 后水疱内容物变浑浊且易破溃,持续 3~4 天后迅速结痂。不同疹 型可同时存在为其特点; 皮疹呈向心性分布,多 见于躯干,其次为面部和四肢。 7. 隔离期限:至水痘疱疹完全结痂,无新疹出现,但不少于发病后 14 天。 8.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加强晨午检,发现疑似病例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教室、宿舍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门把手、课桌、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可建议未发病且未接种过水痘疫苗的幼儿接种水痘疫苗;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家长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注重幼儿手部卫生;托幼机构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活动。 三、猩红热 1. 病原体: A 组 β 溶血链球菌 2. 传染源:患儿及带菌者 3.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4.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好发年龄 5-15 岁 5. 好发季节:春冬季节 6. 临床表现:发热,咽痛、全身弥漫性红色皮疹;可出现草莓舌、口周苍白圈;恢复期手指和脚趾出现皮肤脱屑。 7.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 10 天或皮疹消失后一周, 咽拭子培养阴性。 8.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加强晨午检,发现疑似病例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教室、宿舍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门把手、课桌、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注重手部卫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活动。 四、手足口病 1. 病原体:多种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 A16 、肠道病毒 71 型、埃可病毒血清 11 型等) 2. 传染源:患儿与隐性感染者,患者发病急性期可自咽部排出病毒疱疹液,含大量病毒,病后数周,患者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 3.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传播为主,可通过唾液污染的手、毛巾、玩具等间接接触传播,也可通过飞沫传播 4. 易感人群: 5 岁以下幼儿 5. 高发季节:夏秋季 6. 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为主,手心、脚心、口腔粘膜出现疱疹,米粒大小、周围有炎症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7. 隔离期限:自发病日起 14 天,临床症状消失后 一周。 8.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幼儿居家隔离治疗;加强晨午检,发现疑似病例督促就诊并严格居家隔离;对患儿所用物品应立即消毒处理。 2 )切断传播途径:注意家庭、环境和个人卫生;加强对教室、宿舍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门把手、课桌、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等进行清洗消毒;厕所及时清理和消毒;进行清洁和消毒工作时,工作人员应佩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教育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 3 )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注重手部卫生;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活动。 五、流行性腮腺炎 1. 病原体:腮腺炎病毒 2. 传染源:早期患儿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的传染源,患儿在腮腺肿大前 7 日至肿大后 9 日均具有传染性 3. 传播途径:呼吸道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4.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好发年龄 5-15 岁,患病后可获得较持久的免疫力 5. 好发季节:春冬季高发 6. 临床表现:发热和腮腺肿痛。常见的并发症有脑膜炎(约 8% )、睾丸炎(约 6% )、卵巢炎(约 5% )、胰腺炎(约 10% )等 7. 隔离期限:早发现及时隔离,至腮腺肿胀消退后 1 周 8. 控制措施 1 )管理传染源:患病学生居家隔离治疗;加强晨午检,一旦发现患儿,立即将其隔离; 2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对教室、宿舍的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门把手、课桌、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消毒。 3 )保护易感人群:通过授课、版报、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对师生进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学校根据实际情况减少或停止大型集会活动。 如何做好传染病防控工作 传染病防控措施 一、督促家长按免疫程序和要求完成儿童预防接种。 二、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 三、班级老师每日登记本班儿童的出勤情况。 四、托幼机构内发现疑似传染病例时,应当及时设立临时隔离室,对患儿采取有效的隔离控制措施。 五、托幼机构应配合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传染病病原体污染(或可疑污染)的物品和环境实时随时性消毒与终末消毒。 六、发生传染病期间,应加强晨午检和全日健康观察,并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保护易感儿童。 七、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定期对儿童及其家长开展预防接种和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其防护能力和意识。 八、患传染病的儿童隔离期满后,凭医疗卫生机构出具的痊愈证明方可返园。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设立疫情报告人,建立传染病管理制度 开展晨、午检及全日观察 缺勤登记和追踪 发现疫情及时报告 落实防控措施 个人、环境卫生、物品消毒 向幼儿及家长宣传预防知识 停班 / 停园 老师及幼儿手部卫生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湿搓冲捧擦” 湿:在水龙头下把手淋湿 搓:按照搓手 7 步法,将手洗净 冲:将双手冲洗干净 捧:捧水将水龙头冲洗干净 擦:用干净毛巾 / 擦手纸将手擦干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 洗手 晨间检查:儿童每天早晨入园(所)前,由保健医认真检查,防止把传染病和可能造成儿童创伤的危险物品带入。检查步骤包括一问、二看、三查、四报告。 问: 向家长询问儿童离园后来园期间的生活状况和一般健康状况,有无传染病接触史。 看: 看儿童精神状况有无面色、眼神和皮肤异常。 查: 对身体不适或有症状的孩子必须测体温,出现疫情时应做到每人都要测体温。根据当地儿童传染病流行情况对易感儿童进行重点检查,有无传染病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早发现传染病患儿。 报告: 发现传染病或疑似病人须按要求做好登记工作,并及时向幼儿园负责人报告。 防控要点 —— 晨午检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 晨午检 午间巡视及全日健康观察:卫生保健人员每天深入班级巡视两次,并向各班保教人员了解儿童缺勤情况及缺勤原因,保健医师和保教人员应随时观察儿童健康状况,并做好观察及处理记录。发现患病、疑似传染病或异常情况儿童应采取相应措施,尽快隔离并与家长联系,及时到医院诊治,并追访诊治结果。 掌握儿童缺勤情况:及时了解儿童缺勤原因,如系患传染病,则应对接触者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接触物要进行彻底消毒处理。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 晨午检 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 , 其起病急 , 发病率高。如果惊厥时间过长或者反复发作 , 可使脑细胞受损 , 影响智力发育甚至危及生命。常用的急救措施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惊厥发作和降低体温。惊厥发作时 , 能及时恰当的急救尤为重要。 1 、立即让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扣,取出口内食物或吸去咽喉部的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2 、用纱布或手帕包在筷子或牙刷柄上,放入上下齿之间,防止舌头被咬伤。 3 、止搐。可用大拇指指甲掐患儿的 人中穴 。较强刺激 1 ~ 2 分钟,直到患儿发出哭声。 4 、降温。用冷湿毛巾敷患儿前额,或放在颈部、大腿内侧 腹股沟 大动脉搏动处。也可用冷湿毛巾反复擦颈部、两侧腋下、四肢、腹股沟等处约 5 分钟。经擦浴后,患儿体温很快下降,往往热退自止。 5 、抽风停止,患儿清醒后喂 退烧药 1 次,再喂 1 杯凉开水。然后送附近医院进一步诊断与治疗。 高热的物理降温方法,这个时候可以采用温水浴的方法,可以洗温水澡,是有一定的降温作用,但是这个一般不建议采用,可以通过温水来不断的擦拭身体,尤其是腋下、腹股沟以及动脉血管处,这个都能达到一个很好的降温效果。其次,可以用酒精和水的混合物来擦拭身体,也能很快地使体温得到控制,因为酒精挥发的更加迅速,所以在挥发的时候会带走体表的热量,从而会使身体的体温得以下降,这些都是比较好的。也可以采用退热贴,退热贴可以贴在额头上,也能达到一定的降温作用,这些都是物理降温的方法。 谢谢 ! 教室和寝室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 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 定期晾晒被褥; 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 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 卫生与消毒 环境卫生 建立室内外环境卫生清扫和检查制度,每周全面检查 1 次并记录,为儿童提供整洁、安全、舒适的环境。 室内应当有防蚊、蝇、鼠、虫及防暑和防寒的设备,并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集中消毒应在儿童离园(所)后进行。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阳光充足;采取湿式清扫方式清洁地面;厕所做到清洁通风,无异味,每日定时打扫,保持地面干燥;便器每次用后及时清洗干净。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 卫生与消毒 环境卫生 卫生洁具各班专用专放并有标记。抹布用后及时清洗干净,晾晒、干燥后存放;拖布清洗后应当晾晒或控干后存放。 枕席、凉席每日用温水擦拭,被褥每月曝晒 1-2 次,床上用品每月清洗 1-2 次。 保持玩具、图书表面的清洁卫生,每周至少进行 1 次玩具清洗,每两周图书翻晒一次。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 卫生与消毒 个人卫生 儿童日常生活用品专人专用,保持清洁。要求每人每日 1 巾 1 杯专用,每人 1 床位 1 被。 培养儿童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应当 用肥皂、 流动水洗手,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做到勤洗头洗澡换衣、勤剪指(趾)甲,保持服装整洁。 工作人员应当保持仪表整洁,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和护理儿童前应用肥皂、流动水洗手;上班时不戴戒指,不留长指甲;不在园(所)内吸烟。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 卫生与消毒 预防性消毒 儿童活动室卧室应当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日至少开窗通风两次,每次至少 10-15 分钟。在不适宜开窗通风时,每日应当采取其他方法对室内空气消毒两次。 餐桌每餐使用前消毒。水杯每日清洗消毒,用水杯喝豆浆、牛奶等易附着于杯壁的饮品后,应当及时清洗消毒。反复使用的餐巾每次使用后消毒。擦手毛巾每日消毒 1 次。 托幼机构防控要点 — 卫生与消毒 预防性消毒 门把手、水龙头、床围栏等儿童易触摸的物体表 面每日消毒 1 次。坐便器每次使用后及时冲洗,接触皮肤部位及时消毒。 使用符合国家标准或规定的消毒器械和消毒剂。环境和物品的预防性消毒方法应当符合要求。 注意消毒剂的有效浓度 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 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 托幼机构环境和物品预防性消毒方法 谢谢!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