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 书记讲党课讲稿学习精准扶贫思想(三)
书记讲党课讲稿学习精准扶贫思想 书记讲党课讲稿学习精准扶贫思想 学习习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党课讲稿 脱贫攻坚是书记总书记最牵挂的事。他亲自谋划、亲自推动脱贫攻坚战,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召开重要会议进行部署,形成了书记扶贫思想,为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书记总书记2013年11月份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为起点,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2020年的脱贫攻坚的目标为标志,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了脱贫攻坚的新阶段。从现在各地实践的情况来看,成就显著,但也普遍还存在不少问题。从调研了解情况看,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少干部对书记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思想理解得不够深,把握得不够透,这实际上是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层层加码、弄虚作假等等现象的根源。 如何深刻领会习总书记扶贫思想中的精准扶贫思想,我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二是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的体制机制;三是精准扶贫取得的显著成效;四是以改革创新推进精准扶贫的深化。 一、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 (一)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贫困人口区域分布特征的变化。回顾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从1978年开始,为了找出扶持对象,提高扶贫有效性,我们采取了多种瞄准方式,包括片区瞄准、片区+贫困县瞄准、贫困县瞄准、重点县+贫困村瞄准、片区+重点县+贫困村瞄准,其中以县为单元瞄准是关键。 第二,贫困户贫困的特征发生了变化。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公共性的,如路、水、电、气、房等等,这些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便是边远的农村,也有了很大改变。第二类就是一家一户贫困的原因。千家万户都不一样,有因病的,有因教育的,因其他陈规陋习或婚丧嫁娶致贫的。一方面是公共性的已得到较好改善,在现在水平上通过国家的统一政策还会继续改善。但是,对各家各户不同的致贫原因,怎么去扶持才能够提高有效性,这就提出了精准的要求,不精准根本做不到。只有一家一户的辨识出来,才能够做到精准扶持。 (二)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思想萌芽阶段。书记同志2012年担任总书记后,第二次国内考察就是去阜平看真贫,并发表了他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一篇关于扶贫的长篇讲话,其中就隐含着如何实现精准的思想。比如,他说扶贫数目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提出和实践阶段。精准扶贫第一次提出是书记总书记2013年11月3号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核心的六项机制创新和十项重点工作。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等方面设计精准扶贫机制,包括建档立卡、派驻工作队、建立考核指挥棒等。随后推动了全国范围的精准扶贫实践。 第三,发展阶段。从2013年底提出精准扶贫后,2014年、2015年习总书记对精准扶贫反复强调。 第四,形成阶段。形成阶段的标志是在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长篇讲话。核心内容是阐述了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怎么退四个问题,指出了五个一批的路径和六个精准的根本要求。 第五,完善阶段。20XX年习总书记调研了7个省,每一次都讲扶贫,阐述精准扶贫思想。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体现出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 (三)精准扶贫的政治基础 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在脱贫攻坚阶段,扶贫干预主体多元、资源投入大,有序、有效推进脱贫攻坚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力。党和政府领导和主导、多元力量参与是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特色。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书记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政治基础,是形塑现有扶贫治理体制机制重要保障。 (四)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它是按照书记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思想为根本遵循来设计的,也是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基本体系,由核心内容、实现路径、根本要求、保障体系、落实行动等有机构成。 第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核心内容六个精准,解决四个问题。如果将六个精准理解为精准扶贫的根本要求,四个问题是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显然还不够。四个问题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就要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建档立卡。建档立卡怎么识别让真正的穷人成为扶持对象,已经脱贫的能及时退出去,新返贫、新发生的贫困人口能够及时纳入进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旦这套体系建立起来,2020年以后一样可以继续使用。 在六个精准和解决四个问题之间,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贫困人口问题的治理体系。第一个就是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也是一样,都需要形成一个中间体系,把精准和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形成治理体系,这样来理解才更全面准确。 第二,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现路径五个一批。现在,五个一批最大的问题是,不少地方觉得五个一批就是一二三四五,把贫困人口分到五个一批,每批多少,总共五批。实际上,习总书记讲的五个一批,是思想,不能这样机械地理解。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列了八项扶贫脱贫途径。除了五个一批以外,还要加上生态、医疗保障、医疗救助、资产收益等等。 第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根本要求通过创新来实现转变。通过哪些创新?比如,通过创新原有的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这是目前扶贫方式的最大转变。治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就是精准,只有精准才能够提高效率。建立治理体系,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无序问题,避免各种各样社会资源的浪费。 第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体系保障。体系保障,不仅仅是某一方面,而是一个体系。包含观念的转变,这是前提;政策措施的落实,是关键;组织保障、能力保障,是根本。 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显著成效 2013年底起,以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标志,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人心,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幅减少。2012年至20XX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20XX年减贫人数预计也在1000万人以上,5年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 二是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贫困地区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贫困地区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通电话比重达到98.2%,道路硬化达到77.9%。在自然村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农户分别达到79.7%和84.9%。拥有合法行医证医生的行政村达到90.4%,自然村有卫生站的农户达到91.4%,均较2012年有明显提升。 三是农村脱贫致富能力得到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不仅让获取资源能力较弱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扶贫政策的支持,而且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发展能力,激发了内生动力。不仅让基础条件较弱的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体经济、村容村貌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是脱贫攻坚产生了多方面的重大影响。第一,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贫困群众办实事,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 五是为全球的减贫作出巨大贡献。除了直接贡献以外,我们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加强领导、把握精准、增加投入、各方参与、群众参与等等。 三、以深化改革推动精准扶贫不断深化 从目前来看,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可以实现的。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越发突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倾向性问题不断显现。 一是贫困人口总量大。截至20XX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以上的省份还有6个。到2020年还有不到4年时间,平均每年需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二是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任务重。20XX年底,全国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省份有5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县和贫困村分别有近200个和近3万个。 三是因病致贫占比高。建档立卡数据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5年的42%上升到20XX年的44%,医疗支出负担重,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四是形式主义问题凸显。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弄虚作假、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开始显现。 五是不落实不精准不到位问题突出,资金监管仍需加强。 六是部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坚持以书记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