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生命在语文“氧吧”中自由呼吸
语文论文之让生命在语文“氧吧”中自由呼吸 温岭市泽国小学 王玲燕 【内容摘要】有效的语文课堂呼唤教师要时刻为学生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建构有思想,有灵气,有个性,有实效的绿色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实话实说,乐于表达;才能用不寻常的方式来运用其思维与想象;才能让思维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飞扬!在课堂学习中,需要我们珍视固执的举手,给予温暖的评价,放下权威的架子,努力为孩子们创设一种敢想、敢问、敢说的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把课堂变成学生享受学习的“天然氧吧”,促使其有效学习。 【关键词】安全自由 心理环境 有效学习 缘起 《花钟》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讲读课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认识各种花在开放时的形态特点,更细致地咀嚼、推敲言语的表达之美,我在课前精心制作好课件,想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把学生带入花的世界中,去体验美丽,体验快乐和享受。 课始,点击了课件,在孩子们“哇,好美呀!”的惊呼声中,我满意地转过头看大屏幕。谁知,由于我们班投影仪光线的原因,原本各种美丽的花儿在绽放时动人的姿态在大屏幕上变得模模糊糊的,看上去没有一丝美感。我试着点击下一张图片,“哇!哇!” 孩子们发出了阵阵欢呼。其实投影出的第二张图片也是很糟糕,只能模糊地看到淡黄、淡绿色块。此时我追问了一句:“孩子们,这些花儿真的很美吗?”大家顿时都笑了起来,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安全自由的心理:让孩子们自由呼吸 新课程要求每一位老师都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渴望,点燃学生的心灵火花,调动学生的参与智慧。有实效的课堂应该是有思想,有灵气,有个性,让课堂充盈民主真实的气息;让课堂充满个性智慧的挑战;让课堂成为健康成长的乐园,让每一个鲜活的生命个体在课堂中享有安全的学习心理,浸润在语文课堂的氧吧中自由呼吸。面对着图片因投影光线因素而没有丝毫美感的画面,孩子们为什么居然以十分夸张的表情表示:“哇,好美!”?怎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充满真实、灵动的气息,让我们的课堂洋溢着极具生命力的绿色? 《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书中的一句话让我醍醐灌顶,“教师要时刻把为学生创设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放在首位,只有这样,我们的孩子才能实话实说,乐于表达;才能用不寻常的方式来运用其思维与想象;才能让思维在轻松自在的氛围中飞扬!” 对,“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才能自由自在呼吸。”面对着图片因投影光线因素而没有丝毫美感的画面,孩子们居然惊呼:“哇,好美!” ,这种迎合性表演不正反映出了平时的课堂教学常常使孩子们感受不到心理安全与自由吗?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存在,演绎出我们对学习本体的尊重及其生命发展的张扬,把课堂变成学生享受学习的“天然氧吧”呢? 一、珍视固执的举手,呵护绿色心情 “对待学生好像对待清晨花瓣上的露珠,露珠晶莹而脆弱,稍不留神便消失的无影无踪。” --苏霍姆林斯基 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标新立异,在课堂的一角冷不丁的举起固执的手,那么显眼,那么执着。你是视而不见,或是冷眼相待,还是倍加珍惜?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主宰着课堂的时间、空间和话语霸权,造成课堂上学习者应有的话语权的缺失,学生的话语权需要教师的恩赐才得以拥有,这种关系失衡、和谐扭曲的现象导致学生在学习中缺失安全自由的心境。 如同“氧吧”般的语文课堂告诉我们:也许学生的固执是因为身体的不适或是受到同学的干扰,这不正需要我给予关爱?也许他的发言纯属钻牛角尖,这不正需要我耐心引导?也许他的见解只是漫无边际的东拉西扯,这不正检验我的教学机智?如果固执的背后隐藏的是孩子独特的思维,独到的体验,那么他的发言将会使课堂波澜起伏,呈现勃勃生机。 对学生提出一些教师未曾料及的问题或看法时,即便是打乱了原有的授课计划,只要能有助于启发学生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只要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给以积极的支持与鼓励,应把其视为一种新生的教学资源,灵活地、艺术性地加以利用,可以随时随地调整或改变自己的授课计划。也许,正是这动态的生成,才使整堂课展现出别样的风景。 如某教师在执教《狼来了》一课时,为引导学生读好放羊的孩子第一次喊“狼来了”这句句子,就让他们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并要求大家仿照图中放羊孩子的样子,笑眯眯地喊一喊“狼来了!”,一位女孩子再次高高举起了小手(之前,她已提出了一个出人意料的问题), 老师再次亲切地点名她发言。 “老师,我不同意。笑眯眯地喊可不行,放羊的孩子为了骗山下的人,肯定装出一副紧张的样子喊‘狼来了’的,课文中的插图也不应该这么画……” 课堂气氛由此进入了高潮。 当学生的思维与老师设定的路径不相一致时,教者并非否定或冷落它,而是尊重“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堂的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这一理念,精心呵护学生的思维方式,让其自由充分地发展。正是因为珍视学生的提问, 使学生感受到了心理的安全自由,有了一份绿色的好心情,学生才能在课堂上自主探究,尽情地发言。从中我们也不难发现,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课堂真正以学生为主体了,课堂无形中成为学生展示风采和能力的大舞台,让我们感受到了课堂旺盛的生命活力。这就意味着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充满生命发展意义的过程,学生具有思维发展的自由。 二、给予温暖的评价,使用绿色语言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第斯多惠 课堂是教师展现教学水平的主要场所,是师生共同的舞台,每一堂课都渗透着浓厚的感情色彩,而这种情感的感染是种潜移默化的行为。作为教师,我们应在学生微妙的心理世界中,寻找能拨动心弦,触及心灵的绿色语言,时时处处用甘露滋养鲜活的生命。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有热情的支持,有充分的肯定,有真实的尊重,有温馨的提示,也有委婉的批评,往往会使学生学得活泼、自信、愉悦,敢想、敢说、敢问,给学生创设了安全自由的课堂心理氛围,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阳光--渴望赏识。课堂上,教师弯下腰来,蹲下身去,让赏识的目光,亲切的话语流淌在每个学生的脸上、心上,慷慨地给予每个学生做“优秀”的可能,这样,他们一定会在身心舒展的状态下快乐地学习。为了让学生品尝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喜悦,教师在评价时要睁大眼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吝言词地给予热情的肯定、鼓励。如“ 目前为止,他是我们班上读得最好的,谁能超过他?比他读得还要好?”“你现在暂时没他读得好,但是只要努力,你一定会读得比他更好!”“你来读吧,你一定可以读得很好,不用紧张,展示一下自己。”“瞧,你不是读得很好吗?要有信心。”正是老师的一句句激励的话语,唤起了学生心中的憧憬,点燃了学生自信的火花,他们大声地读,快乐地读,向老师展示着“我能行。” 当然评价不应拘泥于一种形式,它应因人而异,因课而异,因时而异,根据每个学生表达的独特性和个性化进行针对性、有创造性的评价。特级教师贾志敏老师对学生的评价语言准确而又得体,而这些评价又恰恰能给学生以提醒或纠正。 在他的课堂中,听到了他这样的一些评价语言:“你读得很正确,若声音再响一点点就更好了。”“读得真好听,老师要感谢你的爸爸妈妈给了你一副好嗓子,不过要是加上表情就更加能传情达意了,不信,你试一试!”“读课文应大大方方,别缩头缩脑呀!”“这个字念得不够好,跟老师再念一遍。”这些贴切的评价语客观地指出了学生的长处及存在的缺点,让学生们的朗读一次比一次好。 教师恰当温暖的评价语,给予肯定、鼓励,给予挖掘、延伸,给学生以启迪和新的联想,“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持久下去,学生的学习热情定会高涨,课堂上会不断创造出奇异的“火花”,学生会在评价的舞台上认识自我,展示自我,促进了学生的终身发展。 三、放下权威的架子,创设绿色情境 “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尊重和信赖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罗杰斯 课堂是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场所,也是学习者吮吸知识的沃野。课堂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有效课堂追求的是自然、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营造一种能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创设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成长、共同发展的学习园地。心理学研究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造性思维的。只有让我们的学生获得无拘无束、心情舒畅、安全自由的良好心理状态,学生才才会在氧气充足的空气中愉快地学习,热爱并享受着语文课堂,就像热爱并享受着春风绿意一样。 而建立平等和谐的良好师生关系乃是促进学习的关键所在,教师的教学技能,严密的课程计划和丰富的软硬件设备,只有通过这种关系才能真正有效地发挥作用。“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要使课堂氛围轻松和谐起来,就要积极地缩小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放下架子,丢掉惟我独尊思想,改变一言堂作风,由独奏者转变为伴奏者,倡扬师生平等,营造一种民主、自由、舒适的课堂学习氛围。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如同一个可信赖的朋友,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让学生感觉到自己发表意见时是安全的,进入了良好状态,于是不管什么情况都敢想敢问敢说。师生间有了真情实感的交流,生机勃勃的学习氛围也就悄然形成了。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绿色课堂情境,让学生有效自由地进行学习。 “教学相长”是一个古老的命题,“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双向互动的过程,也是相互学习的过程。小学语文教材有着丰富的百科知识,在许多时候,教师并不总是先知先觉者,学生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往往有可能超越教师头脑中的定式。对此,教师不妨先放下架子,虚心地向学生学习。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儿歌《小小的船》,在学习过程中,有位小朋友突然问:“老师,在月亮上看天,天是不是也是蓝的?” 老师一时不知道答案而楞了一下。此时一个胖乎乎的小男孩站了起来:“老师,从月亮上看天,天是黑色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给大家讲一讲好吗?”老师用亲切的口吻问道。 那位小朋友不慌不忙地回答:“我从《动脑筋爷爷》上看到的,因为月亮上没有像我们地球上那样厚的大气层,所以从月亮上看天,天是黑色的。” 老师听后,高兴地对同学们说:“对这个问题,老师其实也不知道,甚至也没有想到。感谢你们为老师上了一课!” 这位老师的做法是把学生看成一股股有助于完善自身修养的源头活水,并公开宣称“感谢你们为老师上了一课”,其实是一种高超的教学艺术。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从对老师的敬畏依赖情绪中解放出来,从居高临下的权威形象转变为可信赖的朋友形象,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课堂上,教师只有为学生提供一个安全自由的心理环境,学生的学习才会显得更加真实、有效。 浸润语文的“氧吧”,不仅是学生对课堂的向往,更是每一个语文老师不倦的追寻。让我们怀揣一份绿色心情,捎上一兜绿色语言,带进一串绿色情境,让学生的生命在语文“氧吧”中自由呼吸,舒展灵性,快乐飞翔。 参考文献: 1、《课程改革与学习主题构建》 科学出版社 2、《语文教学通讯》2009.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