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中全会专项资料(解析、传达提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讲稿、测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中全会专项资料(解析、传达提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讲稿、测试题及答案)

四中全会专项资料 ‎(解析、传达提纲、研讨发言、心得体会、讲稿、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之治”最强信号 ‎——解析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关键词 新华社北京 10 月 31 日电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四中全会 31 日闭幕。全会明确提出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新华视点”记者采访权威专家,解析全会公报透露的重要信息。‎ 关键词 1——显著优势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等 13 个方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严书翰表示,这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 2——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许耀桐表示,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巨大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关键词 3——人民当家作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集中人民的智慧,凝聚人民的力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关键词 4——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同时强调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这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体系,将从宪法制度、立法制度、社会 公平正义的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 关键词 5——政府治理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马怀德说,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会强调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通过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最终形成科学完善的政府治理体系,让政府更好承担起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 关键词 6——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说,全会强调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地位,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同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 7——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表示,国家治理是建立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强大精神支撑, 必须要有坚定正确 的政治方向。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意义重大。‎ 关键词 8——民生保障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石建勋说,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仍有差异,脱贫攻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解决这些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亟需完善制度来保障。全会强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并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必将推动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键词 9——社会治理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马怀德表示,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更有保障。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党委领导的基础上强调民主协商,在法治保障的基础上强调科技支撑,同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最终目标,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内涵。‎ 关键词 10——生态文明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说,全会体现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目标、责任和利益,建立高度协同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创造一条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新型道路,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11——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专家认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无论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我们都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确保人民军队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奋勇前行。‎ 关键词 12——“一国两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专家表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 公报展现了我们党坚决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坚定决心,必将为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提供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13——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表示,和平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定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 14——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辛鸣表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高效有力的领导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离不开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党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关键之举。‎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传达提纲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 2019 年 10月 28 日至 31 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 202 人,候补中央委员 169 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一、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 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这次全会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应当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中来认识和把握。 首先,这次全会召开背景特殊、时机重要。现在,我国正处在实 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国际看,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收官阶段。今年又恰逢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更加凸显了会议的特殊性和战略性。‎ 其次,这次全会主题重大、事关根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这既是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宣示, 也是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定不移将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政治动员。‎ 第三,这次全会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 议通过了《决定》。《决定》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决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既有理论上的新概括又有实践上的新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随着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全会主要精神 ‎10 月 3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鲜明主题。概括起来讲:‎ 一是通过一份重要文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是作出一个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三是给出一项重要结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四是提出一个“总体目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五是强调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 势;‎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 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以上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六是明确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 执政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七是公布两项人事信息。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正武、马伟明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士余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刘士余同志留党察看二年的处分。‎ 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研讨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重要节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充分肯定我们党治理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全面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描绘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蓝图。把思想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行动落实到全会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是当前全党重要政治任务和重大战略任务。近期, 按照县委和局党组安排,本人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决定及公报说明,通过反复研读、深学细思,主要有以下几点收获:‎ 1. 全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 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每一项工作,都是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既长远谋划、宏观设计,又狠抓落实、一抓到底。一系列决策部署,层层递进、渐次展开,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样的国家制度”这一历史性课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谋划、系统思维、历史担当。‎ 2. 全会有力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壮丽蓝图。 这次全会与时俱进地对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 13 个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 项,必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加有效应对前进征程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在实践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1. 全会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这次 全会着眼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构建起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更加超越了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固有模式,将使全世界更好了解为人类美好社会制度提供的中国方案,既是“中国之治”的丰硕成果,也是“中国之制”的生动注解。‎ 2. 全会系统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方向路径。‎ 这次全会着眼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出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十六字方针,明确了新时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环节和主要任务,开辟出全面依法治国的新境界,为全面提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通过学习四中全会精神,我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明天”的伟大图景,我们要走的道路,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们要坚持的制度,是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 一要强化首位意识,坚持“学在前列”。要充分发挥领导示 范带动作用,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学在先、学在前,先学先懂、真学真懂,原原本本通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原文,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学细研、掌握内涵要义,紧贴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紧扣年度中心工作,紧靠基层群众实际,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不断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 二要强化政治意识,坚持“做在前列”。要把学习宣传贯彻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锤炼政治品格的重大实践,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 坚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开展,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推动城乡建设发展的新思路,转化为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新举措,转化为解决群众生产生活迫切问题的新进展,从严从实从细研究谋划贯彻落实的具体措施,推动上级党委、政府各项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三要强化管党意识,坚持“管在前列”。要始终把领导责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以加强党建工作为突破口,切实加强局系统制度建设和制度执行,增强各项制度的关联性和耦合性,进一步加大日常监督管理力度,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督促局系统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带动全体党员干部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正确行使权力,不越红线、不逾规矩,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汇编 34 篇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全文发布,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进行了明确,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洞察“时”与“势”、把握“破”与“立”、融通“制”与“治”的基础上,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 逐步形成了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制度保障。认真贯彻《决定》部署的重点任务,就要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洞察“时”与“势”。制度优势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可能一成不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一个重要方面,正是因为其具有强大的自我完善能力,具有应对形势变化的适应能力,能够根据时与势的变化而灵活调整政策,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唯有适应时代变化、顺应人民期盼,不断创新发展,制度优势才能充分发挥、不断增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就要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向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进,就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以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实现“立治有体,施治有序”。‎ 把握“破”与“立”。邓小平同志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度自信不是自视清高、自我满足,更不是裹足不前、固步自封,而是要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勇于改革创新,才能始终保持制度优势。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完善和发展,不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好,而是要使它更好, 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和利益固化藩篱,让制度更加成熟而持久,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正是将坚守道路与自我完善并举、将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结合起来, 我们才能够不断打破教条限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造独特的中国方案、形成丰富的中国智慧。站在新的起点,更要在保持制度自信的基础上,“坚持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的方法论,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加强制度创新,让社会主义制度始终充满生机活力。‎ 融通“制”与“治”。“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决定》鲜明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要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个目标,制度是基础,治理是抓手。制度是否符合我国现实国情,是否满足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 归根结底要看治理的效果。治理效果的好与坏,根本上又取决于制度是否科学和完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制度和治理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同时,要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需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制度执行力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领导干部要带头强化制度意识, 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要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一个丰收之季,硕果满怀,收获金黄、收获火红、收获希望。十月的第一天,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经历了国庆大典的庄严洗礼,在十月的最后一天,又收获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的捷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浩荡征程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上,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知耻后勇、发愤图强,立下“中国之志”,发挥“中国之智”,巧用“中国之制”,写下了新时代“中国之治”的璀璨篇章。‎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之志”是源自共产党人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源自共产党人肩负着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使命。事非经过岂知难,中国共产党人,知所从来才能明其将往。近代以来,旧中国历经了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抗日战争……无数志士仁人前仆后继、不懈探索,积极寻找救国救民的光明之道,然而在很长的时间中都抱憾而终。历史是最好的见证者,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强盛中国, 因为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立下了“中国之志”,就扛起了人民群众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就 肩负起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自从有中国共产党,“中国之治”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中国之智”,是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集思广益,所汇集起十四亿人民聪明才智的磅礴力量。从革命战争时代到改革发展时期,在“摸着石头过河”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从“大锅饭”时代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改革开放建立经济特区到新时代建立“一带一路” 新经济走廊,在一次次的探索中,在一次次的摸爬滚打中,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开拓进取、积极创新,不仅为中国发展指明了道路, 也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全新选择,为全球人类探索更好的社会治理路径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中国之制”是适合中国国情发展的最佳选择。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中国之制”是深扎中华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最佳制度。新中国 70 年来创造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中国奇迹”,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当今之世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并且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我们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动摇,不断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守正笃实,久久为功”。只要我们继续坚持好我们的“四个自信”, 继续秉持好彰显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中国之志”,继续发挥好汇集十四亿人民磅礴力量的“中国之智”,继续用好具有中国专属特色的“中国之制”,我们就一定能够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想,就一定能够一代接一代地续写好“中国之治”的辉煌长卷。‎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面对新时代这项“重大战略任务”,自当笃行“四字箴言”,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 笃行“勇”字,勇于担当推进“中国之治”。前进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必须勇于担当、敢于负责,切实抓好全会精神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不惧风险、不畏挑战、不怕麻烦,在担当实干中解决好遇到的困难、问题、风险和挑战,切实把勇于担当、敢于负责贯穿新时代推进“中国之治”全过程,坚持在勇于担当中开辟新路、在敢于负责中探索前 进,持续在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中深入推进“中国之治”,在深入推进“中国之治”中更好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 笃行“真”字,踏实认真推进“中国之治”。毛泽东同志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党员干部干事,贵在一个“真”字。前进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真抓实干才行。唯有真抓实干,才能如期实现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总体目标,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拥护,也才能更好把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引向深入。‎ 笃行“巧”字,会干巧干推进“中国之治”。前进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光有一腔热情激情还不行,还必须巧干会干。善于借智借力特别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找准本地区本部门推进“中国之治”的工作重点,以重点突破助力全面推进“中国之治”, 加强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联系,全面凝聚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的合力,既重视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的原则性、也重视推进“中国之治”的灵活性,更好把“中国之制”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中国之治”的治理效能。‎ 笃行“民”字,依靠人民推进“中国之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一以贯之的初心,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重要的价值取向。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 在前进征程上,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必须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坚持问政、问需、问计于民,贴近实际、生活、群众,积极顺应人民期待、回应人民呼声,恪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价值取向,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和完善“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 更好为人民群众带来源源不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指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基层治理千头万绪,抓好基层治理,推进社会治理,关键在党,重心在基层。因此,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党建引领, 瞄准基层“针眼”,用好党建“绣花针”、捧起人民“金丝线”、练就治理“高手艺”。‎ 用好党建“绣花针”,穿起基层治理“千条线”。习总书记指出,“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武义“后陈经验”从“治村之计”上升到“治国之策”, 就是基层治 理探索创新的一个典型,契合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日益焕发出勃勃生机。应对复杂的社会治理,必须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要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优势,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更要敢于直面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基层党员干部的能力和素质决定了基层治理的质量和成效,要通过选优配强“领头雁”,为基层治理提供人才保证,从而逐步形成党员示范、群众参与的强大合力。捧起人民“金丝线”,织出基层治理“一张网”。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决定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学习推广‘枫桥经验’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基层治理是否有成效,关键还是要看人民群众是否满意。因此,基层治理要坚持“民心所向”,立足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困难,用心用情织出基层治理服务网,让群众的呼声有人听,群众的建议有处提,群众的事情有地办。人民群众是新时代基层治理最强大的力量,要紧紧依靠群众这一核心,发动和鼓励更多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基层治理中来。‎ 练就治理“高手艺”,打造基层治理“风景区”。“领导干部不仅要有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成事的真本领”。基层治理内复杂、任务繁重, 不能简单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应对。只求效率和政绩忽视基层具体实际,只会导致治理混乱或者治标不治本。要在学习和实践中练好基层治理和为人民服务的“绣花工”,以扎实的基本功和不嫌苦不怕累的信念赢得群众的支持。要结合地方发展特色,在治理过程中客观分析,认真总结, 而不是一味地追求整齐划一或生搬硬套其他地区的治理模式。社会需要这种精雕细琢的匠心式治理,严要求、深加工,不求速成,但每一步都走得踏实,都紧扣群众最迫切的需求,都能打造基层治理的精品。 走进新时代,中华文化迎来了全面复兴,伟大进程为思想文化提供了深层碰撞的机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逐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初步建立,广大党员要赓续奋斗,打造独具特色的“中国之治”‎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党的主张、人民意愿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制度安排,向世人清晰展现了一幅决胜全面小康、奔向伟大复兴的“中国之治”的宏伟蓝图。 宏伟愿景,已然有了深谋远虑的制度作为保障。但是,带领近 14 亿人民奔向全面小康,过上美好生活,不是一件容易事。在挥墨“中国之治” 的宏伟蓝图中,必须以人民满意作为根本标准,听民意、汇民智、解民忧,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中国之治”治理体系,把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使人民成为“中国之治”的见证者、推动者和受益者。‎ 听取民意,使人民成为“中国之治”的见证者。“衙斋卧听萧萧竹, 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的一首题画诗,表达了他深切的爱民之情。同时,这首诗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喜欢的一首诗,在《平“语”近人——习近平总书记用典》第一集中, 总书记以郑板桥的这首诗为切入点,阐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实践——为民就要把老百姓的冷暖时刻挂在心头,以人民为中心。在我们的工作中, 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尊重人民意愿,真诚听取人民呼声,真实反映人民愿望,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绩观。要多听一听群众的期盼,多看一看群众的生活状况,多想一想群众的感受,才会发现问题所在,方能找出差距,抓好落实,将工作真正做到群众心坎上,切实把人民群众的心声转化为我们的工作实践。人民将是历史的见证者,我们的工作干得好与不好,将由人民来评判。 汇聚民智,使人民成为“中国之治”的推动者。人民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翻开历史的扉页,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了 28 年的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把一个积贫积弱的落后国家,发展成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的大国,靠的就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价值追求。我们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地团结在一起,促进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推动形成发展有力推进、人民生活持续改善、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的良性循环。‎ 化解民忧,使人民成为“中国之治”的受益者。以前,“我家是我家” “你妈是你妈”等一系列“奇葩证明”一度成为百姓集中反映的痛点。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声讨“奇葩证明”掷地有声、言犹在耳,“放管服”改革也就此拉开帷幕。随着近年来“放管服”改革事业的不断深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在加速,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不断凸显, 党和政府刀刃向内,自我革命,大刀阔斧砍掉各种“奇葩证明”、循环证明、重复证明,在制度源头上进行了整治。现如今,民众与政府的沟通成本在降低,办手续也越来越方便,恼人的“奇葩证明”也成为了“中国之治”改革道路上的一个缩影。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我们必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标尺,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中国之治”的道路上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 仁圣之本,在乎制度;制度之效,在于落实。当前,一系列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制度改革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引领中国发展新常态的机制体制已然形成。棋至“决胜局”,要下好落实“关键棋”,让我们凝聚起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不断谋划和推进“中国之治”,以更加扎实的步伐,奋力冲向全面小康社会。‎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在刚刚闭幕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上,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时间,“中国之治”成为热搜词汇,在国内外引发广泛的关注热议,在各地城乡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中国之治”为什么这样“红”?归根到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最鲜红的旗帜”, “中国之制”向“中国之治”的“进化”让人民共享制度建设的“红色果实”更加真切。‎ 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是国家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如果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的成就,也不可能具有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1992 年邓小平在视察南方时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今天, 围绕“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给出最坚定的答案,那就是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为人民幸福安康,为社会和谐稳定,为国家长治久安提供一套更完备、更稳定、更管用的制度体系,带领中国人民更加从容地应对风险和挑战,战胜艰难险阻。‎ 人民需求是激发前行的“动力引擎”。得民心者得天下。什么是共产党?80 多年前,3 名女红军用“半条棉被”作出了回答。一条棉被,剪成两半,永远相连,记录着红军与百姓间的亲密情感,也象征着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须臾不可分离的鱼水深情。新中国成立七十年的今天,中国 14 亿人过上了前所未有的好日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表现在百姓的笑 容里,体现在人民的获得感里。从“半条棉被”到“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自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那一天起,我们党始终带着“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使命,让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中国之治”是开创美好未来的“金色钥匙”。对于外媒来说,中国, 是个一再打破预期的“谜”。新中国走过的不平凡的 70 年,中国走出了一条最具“特色”的“中国道路”。“中国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 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而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70 年来,我们在走“中国道路”的同时见证了西方冲突加剧与社会不公、党派政治与社会分裂,给西方模式“追崇者”重重一击,“中国之治”是可学的,“中国道路”是走得通、走得好的。只有向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迈出更坚实的步伐,才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有力保障。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时代起点上,让我们秉持一张蓝图干到底的精神, 以“中国之治”向世界展示,让“中国之治”绽放更加绚丽的颜色,用“中国之治”敲击出开辟未来的强音!‎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越是关键时刻,越需要思想指引、理论指导、制度保障。在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万众瞩目的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成功开辟了“中国之治”新境界。下面,笔者将从三个维度来阐释“中国之治”的内涵。‎ 历史的维度——党和人民群众在斗争实践中检验得来的“人间正道” 70 年筚路蓝缕,70 年正道沧桑。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百废待兴,到如今的举世瞩目、繁荣昌盛、走向复兴,我们党扛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探索、开拓前行,走出了适应我国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具有独特优势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历史和实践已经证明,“中国之治”既不是传统社会治理模式的“衍生品”,也不是外国社会治理模式的“舶来品”,更不是西方现代治理模式的“复制品”,而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当前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更加复杂,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并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毫不动摇地坚守这条“人间正道”。‎ 制度的维度——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密码图谱”‎ 制度是建党之基、立国之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时代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加重视国家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伟大成就。而今,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第一次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重大政治问题,第一次凝练概括了以党的领导制度为统领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在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中国之治”的制度密码、制度图谱,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保证。‎ 世界的维度——为全球治理体系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经过 70 年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 40 年的探索,中国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屹立于世界东方的中华民族,正在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更加积极地参与全球的治理。一个个重大举措,一项项重大活动,一个个扎实成绩,这个全球最大的经济增长引擎,让全世界赞美“中国奇迹”、钦佩“中国力量”、倾听“中国声音”、惊叹“中国速度”。从实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发起创办亚洲 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设立丝路基金,到举办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中国作为国际形势的稳定之锚、世界增长的发动机、和平发展的正能量、全球治理的新动力,以命运共同体的新视角,同舟共济、合作共赢的新理念,提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中国方案”,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治国理政、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力量。‎ 登高又望远,行进在“中国之治”的新征程上,唯有时刻铭记、始终坚守,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不懈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复兴号”巨轮才能披荆斩棘、行稳致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上作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由此足见人民在推动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论国际局势如何风云激荡,不论时代发展如何风云变幻,人民永远是中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推动者,人民始终站在中国时代发展的“C 位”。‎ 人民是中国价值的导航仪,以磁针罗盘之向驶入中国辉煌成就的海洋。全体中国人民是中华民族历史的创造者,是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因此, 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就是中国价值所向。中国价值如何彰显?中国梦如何实现?要把目光和劲儿放诸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价值得以实现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以人民群众的幸福为奋斗目标,以人民群众的需求为价值标准,以人民群众的评判为好恶依据, 只有以人民为中心,以人民群众为磁针罗盘,定准中国价值的方向,才能创造更多的发展成果,驶入中国辉煌成就的海洋。‎ 人民是中国速度的助燃剂,以日夜兼程之功奔向中国伟大复兴的彼岸。领跑世界速度的复兴号,不断解锁新功能的智能手机,方便快捷覆盖面广的 5G 网络……碎片化的“中国速度”事例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拼搏进取、砥砺奋进的姿态,是中国转型升级、冲刺发展的动能,是中国深化改革、开拓创新的活力,惊艳四方、惊动世界的“中国速度”正是源自伟大的中国人民,源自他们渴望探索深海、高地、太空、未来的强烈心愿,源自他们不断变化进步的创新思维和发展理念,源自人民以共同的梦想、以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创造的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在人民群众的接续奋斗中, 中国在加速发展的轨道上一路飞驰,奔向伟大复兴的彼岸!‎ 人民是中国力量的强引擎,以劈波斩浪之力扬起中国风鹏正举的高帆。中国力量之宏大有如带劲的山风,拥有摧枯拉朽的神力,如聚力的千斤顶,撑起 了中华民族千秋万载的寒峻不凋,它又如蹚水过河照耀在身上的暖阳催人奋进,如润物万千的无声春雨充满感召。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中国力量的持久力和爆发力的根源在于团结人民的力量,汇聚成固若金汤又不可战胜的国家力量,托举起中国梦,让中国面向世界更加自信自强,扬起风鹏正举的高帆。‎ 人民是中国精神的统一体,以时代民族之笔绘出中国灿烂文明的画卷。中国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统一体,而人民作为文明的连缀和精神的载体,对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进行了统一性的集体表达。“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他们不仅仅“立”住了精神,还为这些精神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岁月长河中焕发出耀眼的光芒和强大的生命力。从文字的演变到器具的使用,从防洪技术到新的伟大工程,从雕梁画栋到巍峨建筑,从出行方式大不同到太空探奇……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在培育、继承、发展和融汇中创造出中国灿烂文明的壮丽现实,凝结成中国精神,为全民族的进步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人民是中国发展的“灵魂”所在,人民和中国发展“血脉相连”,“心灵相通”“所愿相契”“所呼相和”,互为“映射”,共享发展成果,人民推动着中国以更高质量和更高速度不断发展,人民永远现在中国时代发展“C 位”。‎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在这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中国之治”将如何获取新思路、新方向? 又将如何给予人民群众足够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随着主题教育与基层工作的有机融合,这些问题在我们学思践悟中逐渐明朗。新时代“中国之治”需要的不是循规蹈矩的“模板”,不是虎头蛇尾的“面子”,也不是避重就轻的“形式”,而是“内外兼修”的“大治慧”。“大”在智慧决策、科学施策,让人民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共建共治,共同推进“中国之治”向纵深发展,共同收获长治久安、文明和谐的幸福感。‎ 法律制度之“治”,既要追根溯源强化建章立制,又要保驾护航推动落地生效。古人云:“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一切工作的开展和落实都离不开稳固完善的制度基础,离不开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没有法律制度的有效支撑,就没有安定有序的和谐社会。但我们也要看到,在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背后,更多的是基层干部们恪尽职守的付出。可见,要想切实解决群众问题、社会问题,在不断强化建章立制的同时,还要努 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严守法律制度“红线”,推动政策措施落地生效。基层是党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最后一公里”,每名党员干 部都是打通“最后一公里”不可或缺的力量。这“一公里”究竟有多远?‎ 取决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能力素质和奉献精神。如果不能坚守初心、勇担使命,就无法带给群众幸福感。因此,党员干部要不断加强理论学习, 提高实践能力,既要有敢作敢为的担当,也要有善作善成的智慧。力求盘活政策制度,发挥治理实效。‎ 社会道德之“治”,既要由上而下培养公民道德,又要平行推进弘扬社会公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良好的道德修养和社会公德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是整个社会崇德向善的根基。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有了新期待,要求道德建设也应主动适应社会发展新形势,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当下,为提高全社会道德水平, 强化德治成效,国家大力宣传,学校加强教育,企业纳入考核,公民道德显著提升。但仍有许多“漏网之鱼”,社会公德面貌有待改善。并非因为“湖”大“网”小,而是需要一种来自公民之间的平行推力,仅靠由上而下的力量无法织密这张“网”。这就要求每个公民争做生活中的道德楷模, 时时以身作则、处处率先垂范,在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同时,积极带动身边人,影响更多人。感召是激发群体活力的重要力量,只有将榜样精神的正能量融入日常生活,充分发挥社会群体间的感召力,才能织出“疏而不漏”的德治之“网”。 生态环境之“治”,既要精准施策加强污染防治,又要正向激励引导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关系到全人类社会的发展,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出现了稳中向好趋势,但成效并不稳固。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就要做到“软硬兼施”。一方面,要将全盘规划与因地制宜融合起来。既要有全局意识,制定环保总体规划方案,又要因时因地制宜,针对性开展治理工作。要考虑当地自然资源、人文风貌,也要考虑人力财力、群众意见。另一方面,要将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融合起来。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离不开基层干部严格落实环保责任制。但守护美丽家园仅靠政府力量是不够的,还需借助学校、企业、城乡居民等全社会力量。通过正向激励,提高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能力,共创文明城市, 共建美丽乡村,共同谱写生态环境治理新篇章。‎ 群众的幸福感来自全民凝心聚力的“大治慧”。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需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也需要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在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之路上,我们要用“内外兼修”的大智慧助推新时代“中国之治” 走向新征程。‎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10 月 31 日,备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总体目标,作出了重大部署。‎ ‎5000 余字的全会公报中,“制度”“人民”“治理”“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词频繁出现,习近平总书记以此些高频词汇以点带面, 勾勒出一张坚持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蓝图。在时代发展的宏伟蓝图下,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更应把握机会、抓住机会,坚持练好自身的“硬气功”,扬起理想的风帆,荡起奋发的双桨。‎ 坚定“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的底气。底气源于自信,在 2019 年 10 月 31 日发布的四中全会公报中,习近平总书记以 13 个“坚持”为我们详细阐释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每一位年轻干部都应该将这种“制度自信”根植心底,它是我们在工作上、生活中前进的指明灯, 更是推动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更是应该始终把坚定的政治立场作为内心最为沉重的东西,不动摇、不偏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底气,坚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现代化的自信,当好新时代组织工作的践行者。‎ 坚定“满眼生机转化钧,天工人巧日争新”的才气。在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强调,要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 就在于与时俱进、勇于创新。俗话说“变古愈尽,便民愈甚”,着眼于组织工作,组工干部更要善于“集万家之长”,要有着跟进时代步伐、勤于变通的才气。上善若水任方圆,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善于从实践中检验真理,在能力上不断创新,在工匠精神上不断深入,更要有敢于面对困难的勇气、敢于克服障碍的毅力、敢于迎接挑战的魄力,在突破中完善自我,升华自我。‎ 坚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锐气。组织部门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关口”,要至始至终的“锐气” 贯穿于整个组织工作当中。“锐气”,是组工干部理想信念、品行修养、工作魄力的综合体现,是组织工作的担当与坚守。“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作为组工干部,我们既要杜绝“胸怀宇宙孙连城”般的“为官不为”,更要杜绝虎头蛇尾、半途而废的“三分钟热情”,面对山拦石阻,面对风霜雪雨,以一往无前的锐气扎硬寨、打硬仗,以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共同书写组织工作的辉煌篇章。‎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这对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根本方向。‎ 坚定制度自信。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显示了强大的生机活力,彰显了独特优势。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领导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的中坚力量, 是推进国家治理的“主心骨”和“火车头”,更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推动伟大事业蓬勃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实现伟大复兴的根本保障,任何时候都要坚定制度自信,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和偏离,始终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推动制度自强。实践永无止境,发展永无止境。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始终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特质。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环境发生着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改革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矛盾和挑战,制度建设还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坚定制度自信,不是要固步自封,而是要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让各项制度更加成熟完备。领导干部作为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排头兵”和“急先锋”,是推动制度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关键所在,要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强烈的使命担当,在改革中推动制度自强。通过改革不适应实践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新的制度和体制机制,从而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提高制度自觉。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制度的权威性在于实施。制度执行越有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就越有效。只有坚定不移地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才有坚强保障。领导干部作为制度执行的“守望者”和“行动派”,要切实增强执行制度的自觉,带头严格执行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问责,织密和扎紧制度的“笼子”,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制度执行不到位甚至是违反制度的行为严肃处理,真正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自觉做制度的坚定维护者和坚决执行者。‎ 实践证明,制度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各级领导干部只有把制度意识作为“定盘星”,做制度自信自强自觉的实践者和推动者,才能更好地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经济社会事务的实际效能, 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坚强保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10 月 28 日至 31 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重大历史节点,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前进征程,作出的重要决定。‎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世而制。”治国理政,制度问题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制度框架构建起国家治理的体系,规范着长治久安的秩序。5000 余字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制度”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达到了 77 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尤其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制度是我们党统领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和伟大梦想的“军旗”,从根本上指引着进军方向,从全局上规划着万里征途,从长远中影响着制胜未来。‎ 读懂红色密码,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从初步确立到逐步完善、从探索前进到走向成熟稳定,推动“中国之治”不断开创新境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3—2018 年,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 8000 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 10.2下降到 1.7。数字最客观,见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带领人民开创了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牢牢把握和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读懂人民密码,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的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各项具体制度。这些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从产生源头到发展完善,都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时代,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毫不动摇,扩大和畅通民主参与,让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夯实制度治理最广泛的基础。‎ 读懂法治密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治国理政,必须“立治有体,施治有序”。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关键是依法运转,在法治的轨道上行稳致远,其优势才能真正转换为强大的治理效能。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新时代,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应有之义。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 路,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也是最有效的试金石。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党坚持用制度凝共识、聚民心、提士气、同奋斗,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我们要积极响应十九届四中全会号召,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毫不动摇地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旗帜,坚定不移地行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开辟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围绕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往纵深发展,取得“中国之治”的新时代新思路,让法治中国迈向历史新纪元。‎ 对于当前在全党持续深入开展的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而言,也可从“中国之治”中深入挖掘和汲取经验启示,为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树立“风向标”、划实“硬杠杠”,描摹出具有时代印记、富有中国特色,厚重而隽永的“底色”。‎ 描摹制度“底色”,杜绝搬来“飞来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设计和发展国家政治制度,“既要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要把握走过的发展道路、积累的政治经验、形成的政治原则,还要把握现实要求、着眼解决现实问题,不能割断历史,不能想象突然就搬来一座政治制度上的‘飞来峰’”。要探索建立好主题教育的常态长效机制,同样也需要结合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实际,而非盲目照抄照搬他处经验做法,做好总结提升、巩固提升等后续工作,在特色做法的总结提炼上讲出原味、辣味,让好做法、好经验固化下来,为建立常态化、长效化的机制打牢根基、奠定基础。‎ 描摹创新“底色”,不拘泥于“模板”。创新,是一个常谈常新、经久不衰的永恒话题。对于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习总书记指出:“不能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要让主题教育出实效,也需要在思路上勇于创新,敢于打破固有模式、惯性思维的“藩篱”,结合和利用好当前互联网+时代的微博、微信、短视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舆论宣传形式,让其跟得上时代、跟得上群众需求,营造主题教育的良好宣传氛围,为其描摹上一层富有时代特色的全新底色。‎ 描摹规划“底色”,协调联动“弹钢琴”。要做好统揽全局的指导工作,习总书记谈到,必须在情况搞清楚的基础上,“统筹兼顾、综合平衡, 突出重点、带动全局,有的时候要抓大放小、以大兼小,有的时候又要以小带大、小中见大,要‘十个指头弹钢琴’”。鉴于此,要让主题教育工作富有成效,也不能采取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一揽子方案”,也不搞一刀切、一锅煮,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而是要统筹好“一盘棋”、做好细致的谋篇布局,针对主题教育不同层级、领域和对象的特点,要科学合理作出安排,加强分层分级分类指导,既要确保领域上的全覆盖,又要增强指导方式、检视和解决问题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让“十个指头”都动起来,弹奏好一首首为国担当负使命、为民服务解难题的时代好旋律。‎ ‎“欲知平直,则必准绳;欲知方则圆,则必规矩”,且以“中国之治” 为主题教育成效描摹“底色”,为主题教育富有成效而奠定扎实稳固的思想之基、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行动之源,以令群众满意的一张张“成绩单” 为主题教育成效打上最亮丽的“高光”,也让华夏大地厚植民情依托、民本所系的土壤、结出民生领域改革的累累硕果。‎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2013 年 11 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曾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因其攻守有道、攻守兼备,而获得广泛的群众基础, 成为中国武术拳种中非常具有生命力的一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推进, 也应借鉴太极拳的“攻守”之道,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立足“守”,坚持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我们要增强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意识,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化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按制度办事,表面上看似乎有些“不自由”,有时甚至会“吃点亏”,但正是这种限制、约束,才是真正保证党员干部干净干事、清白做人、廉洁从政的“护身符”。十八大以来,我党审议通过了一系列决定、建议、方案、条例等,全体党员干部要主动用制度规矩约束、引导自己,将守制度、讲规矩内化为一种坚定信念、一种生活习惯、一种从政责任,真正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让自己的权力、行为时时刻刻都在“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的轨道上运行。‎ 积极“攻”,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需要有坚如磐石的精神和信仰力量,也要有支撑这种精神和信仰的强大物质力量。这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使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效率,更能激发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能为社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充分体现出来。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里就是改革的重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通过创新制度安排, 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法律法规,推进各方面制度更加科学、更加完善。‎ 我们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在改革和完善国家治理体系上,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不但要学习领会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落实上下细功夫、苦功夫、深功夫,坚持按制度办事、依法办事,也要敢于冲破思想观念束缚,坚定不移高举改革旗帜,才能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我国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攻”“守”结合,实现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金秋十月,万众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总结了 70 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构筑了中国制度建设理论的学术体系、理论体系、话语体系,为坚定制度自信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扎实贯彻决议的各项内容,坚决落实决议提出的各项措施, 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工作推向前进。‎ 十九届四中全会决议正式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这些若干重大问题的提出,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加快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取得显著成效的重要标志。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因此,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推进社会治理理念现代化、社会治理工作布局现代化、社会治理体制现代化、社会治理方式现代化、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使社会治理体系基本健全、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社会风险有效化解、社会生态得到优化,确保平安中国建设不断取得重大进展,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我国国 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规定了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根本方向指引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 也为新时代推进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经验。这些经验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是继续沿着党和人民开辟的正确道路前进的根本保证。‎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顶层设计。6 年来,我们党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项工作中勠力推进,开辟了国家治理现代化新境界。这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的重要保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在风云变幻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有着显著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体系的基础上, 改革一切不利于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效能的体制机制,创造有利于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新的体制机制,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为此,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 14 个方面的问题,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等各个方面,全面总结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容, 规划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准和实现路径。‎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 新中国 7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前行姿态,实现“风景这边独好”的治理成就,就在于我们不仅有严密的制度,还有严格的执行;不仅有严肃的纪律,还有严格的遵守; 不仅有严谨的设计,还有严格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同频共振、紧密嵌合,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昨天闭幕。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的重要节点,十九届四中全会为“中国之治”进一步明确了重要原则和“时间表”“路线图”, 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政治自信和政治自觉,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对于当前改革发展的最大共识。‎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如今,走过夯基垒台、立柱架梁的积厚成势阶段,继续向着国家治理现代化奋进,必须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环顾当今世界,各国自有其治理体系,而治理能力参 差不齐。一些自诩制度设计精妙完善的西方国家,反而时常陷入政治内耗、党争极化、效率低下的漩涡。某种意义上讲,新中国 7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一路走来,之所以能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前行姿态,实现“风景这边独好”的治理成就,就在于我们不仅有严密的制度, 还有严格的执行;不仅有严肃的纪律,还有严格的遵守;不仅有严谨的设计, 还有严格的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同频共振、紧密嵌合,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果。‎ 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越高,对制度化程度的要求也必然越高。早在1992 年,邓小平同志就曾指出:“恐怕再有三十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在这个制度下的方针、政策, 也将更加定型化。”而今,身处新的历史方位,落实这一战略构想恰逢其时。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的, 行得通、有生命力、有效率,不仅可靠而且管用;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制度体系,源于长期实践的总结,又满足长期实践的需要,不仅管根本而且管长远。曾有人统计中央深改委(组)会议新闻通稿中的词频,“制度”是仅次于“改革”的高频词。这些年来,从化解过剩产能到清除市场壁垒,推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从简政放权到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契合现代化要求;从单纯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各种方式方法,推动社会治理构建“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眺望前路,我们仍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不断开创“中国之治”新境界。‎ 中国是个大国,“大”既意味着我们有规模的优势、有宏伟目标的指引,也意味着我们有高质量发展的难度、会在前进道路上遇到各种艰难险阻。在提高治理能力方面,我们的制度执行力已经成为关系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充分发挥、党和国家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因素。特别是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黑天鹅”“灰犀牛”不时冒头,国内经济社会转型面临风险挑战,三大攻坚战都是难啃的硬骨头,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当我们制度层面的四梁八柱日渐完备、趋于成熟,就迫切需要在提高国家治理能力上下更大气力。必须适应国家现代化总进程, 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提高国家机构履职能力,提高人民群众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经济社会文化事务、自身事务的能力,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提高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效治理国家的能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要提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面对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干部深感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够用。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还是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工作本领不强, 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水平不够。只有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尽快把我们各级干部、各方面管理者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工作本领都提高起来,尽快把党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等的工作能力都提高起来,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更加有效运转。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 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 浩浩荡荡的长江水,礁石险滩挡不住其奔腾向前。70 年再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 14 亿中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迈向强国之治,中国充满活力的制度文明与治理转型,必将成为 21 世纪人类影响最为深远的变革。‎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标定“中国之治”的新方位新境界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 14 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 5000 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首先领会到“13 个坚持”的“体系支撑”: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坚持党指挥枪;坚持“一国两制”;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这些基本经验、基本理论、基本方略,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也是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的独特优势。‎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我深切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 加强战略谋划,增强战略定力;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把握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使各项改革协同发生“化学反应”;注重解决体制性的深层次障碍,推出一系列重大体制改革,有效解决了一批结构性矛盾,实现了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注重克服机制性的梗阻问题,打通理顺了许多堵点难点,增强了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把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治理效能。‎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我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两个毫不动摇”再次给社会预期提供了“定心丸”: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 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我进一步体会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得到精准落实: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精神,我进一步深化了对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的认识。从时间表,到路线图;从治理目标,到工作机制;从战略重点,到体系框架;从第一个百年“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到 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到第二个百年“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可以说,这是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个百年目标”既一脉相承,又递进支撑的“中国之治”!‎ 学习四中全会公报精神,我更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明天”的伟大图景。我们要走的道路,不是别的什么道路,而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我们要坚持的制度,不是什么别的制度,而是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国家更有底气,人民更有自信。‎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更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议题,而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 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认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尤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客观地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需要通过完备有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挥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由之路。‎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现代化,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具体有: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民主政治、法治体系、行政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先进文化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等重要领域,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直至实现现代化体系。也就是说,只有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方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治国治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各种复杂国际事务等方面能力的现代化。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从而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我们应该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 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如果只注重其中一方面,肯定有失偏颇。诚如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所述: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由此可见,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形成的基础, 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治理体系的建构;治理能力彰显治理体系的效能,治理体系的效能必须通过强大的治理能力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以坚定的制度自信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前景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 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和国家统一,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伟大事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必须以高度的理论自觉,发扬斗争精神,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一、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一以贯之的价值追求。但是,究竟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什么关系,这几个问题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问题。实际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列宁就曾说过,“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也就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也说过:“马克思主义,另一个词叫共产主义。我们过去干革命,打天下,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因为有这个信念,有这个理想。我们有理想,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所以我们才能取得胜利。革命胜利以后搞建设,我们也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 马克思主义作为共产党人的信仰,承载着人类解放的伟大理想和崇高价值追求,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但是,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仅仅停留于理想主义的理论批判,而是要诉诸改造世界的革命实践和历史运动。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那里,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运动始终是不可分离的, 正是在不断变革现存世界的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不断彰显, 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不断实现。共产主义运动就是共产党人通过不断的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不断地变革着现存的社会制度、社会状态和人类生存状态,从而促进人类解放的历史实践。‎ 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就是立足于一定历史前提,不断彰显马克思主义真理和价值的历史性实践。对于共产党人来讲,如果说马克思主义是灵魂,那么社会主义就是载体;马克思主义是价值追求,那么社会主义就是实现方式。如果马克思主义离开了社会主义,它只能成为空想, 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如果社会主义没有了马克思主义就会丢魂,就会走邪路。所以,社会主义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路径,也就是说要为人民大众谋福利,要为人民大众的解放而进行制度设计。而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不同,历史条件不同,人民的现实需要和要求不同,这就决定了造福人民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具体路径和道路可以不同, 而且必须不同。‎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在当今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当代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坚持革命的辩证法,富于批判性、革命性和创造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反对把一切事物看作凝固不变的形而上学的观点,主张不能仅仅停留于解释世界,更要立足于改造世界。‎ 社会发展是一个继往开来、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下,一个社会不断地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迈进,低级阶段为高级阶段不断积累基础和条件,高级阶段在新的层次上解决低级阶段所带来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正是基于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通过不断自我革命推动社会革命,勇于创新,勇于变革,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而不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坚持和完善。正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 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矛盾无止境,问题无止境。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 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强烈的问题意识贯穿于我们的全部实践,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一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当今世界格局正在进行深度调整,整理,全方位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我们面临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军事安全、网络安全问题更加突出,维护国家战略利益的任务更加艰巨。当代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面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和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多的问题,我们迫切需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中国发展提供稳定高效的制度体系,确保中国航船行稳致远。‎ 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我们能够创造出人类历史上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走出了正确道路是根本原因。现在,最关键的是坚定不移走这条道路、与时俱进拓展这条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可以说,在当代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不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辉煌前景的具体路径。‎ 二、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这里最根本的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深化改革。‎ 首先,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立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 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其次,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简单照搬其他国家社会主义的路径,也不是盲目迷信国外现代化的模式,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遵循唯物辩证法的基本逻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我们的历史文化传统和我国的具体国情和时代特征,不断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最后,必须坚持知行合一的实践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在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上贡献党校力量 ‎10 月 28 日至 3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会胜利闭幕后,会议公报刚一发布,就引起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广大教职工的热烈反响, 迅速掀起了学习 全会精神的热潮。大家一致认为,这次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的《决定》是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大家一致表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广大教职工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在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上干在实处, 走在前列。‎ 一、实现新时代“中国之治”过程中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要会议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研究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充分肯定了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意义,系统梳理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作出一系列重要部署,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为探求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指明了前进方向。‎ ‎“全会彰显着党坚守初心使命、探求国家事业发展,实现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一贯努力。”办公厅主任王洋告诉记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时期。全会回应了发展大势,聚焦重大问题,具有固本培元、顺势谋势的重大意义,标志着我国开始向着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继往开来、阔步前行。‎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占斌说,全会通过的《决定》是一份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理论光芒的重要文献。全会充分肯定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带领人民取得的伟大成就。用实践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相应制度之下进行的,这一制度必须与时俱进地不断完善。”副教育长卓泽渊告诉记者,面对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蓬勃发展,面对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制度需求,我们必须作出科学的回应。此次全会是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会议,它对于我们的未来发展具有昭示方向的重要意义。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离不开法治的重大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的根本路径,必须将依法治国与之结合起来,形成合力,确保党 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描绘的蓝图得到全面实施和实现。进修二部正局级组织员刘永艳表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是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团结带领广大人民艰苦探索和勇于实践的结果,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制度的优越性必须通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示出来和运转起来。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制度建设进入更高水平,对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于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大家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深入总结新中国成立 70 年国家制度建设的基本经验,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经验,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十分及时,十分必要。‎ 科研部主任林振义说,一个制度适合不适合一个国家,一套治理体系是不是科学有效,实践最有说服力。正是这样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保障了新中国 7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 40 多年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在“西方之乱”和“中国之治”的鲜明对比中展示出显著优势。事实昭告世人,中国人民具有卓越的制度创造力,中国共产党有着高超的国家治理能力。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有坚定的自信。必须在全社会树立制度权威, 确立制度思维和制度文化,形成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氛围。‎ 教务部主任王成志认为,建设一套卓有成效的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以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作为制度建设的根本原则,以法治化作为制度建设的根本途径,以结构优化、产生合力作为制度建设的目标,切实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这次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凸显了我们党的制度自信”。进修一部主任樊秀萍认为,这表明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成熟,是我们党的伟大创新,更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制度和治理体系上的根本保证。全会归纳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的 13 个显著优势,对广大领导干部的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关键少数,各级领导干部是贯彻落实全会部署的组织者、实施者、落实者,必须切实提高治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制度执行能力。‎ 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认为,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深化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认识,形成并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社会主义在古老的中国开出了灿烂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使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充满光明前景。经过多年的 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定型与成熟。全会《决定》的通过,表明中国共产党人在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与决心。‎ 三、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不断增强制度自信 大家一致认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作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教职工,必须切实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在制度执行上走在前、作表率;要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学习宣传教育,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把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与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为实现“四个建成”的目标努力奋斗。‎ ‎“要以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做好教学科研工作。”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主任龚维斌表示,首先要全面系统地、联系实际地学习,更要结合部门工作和专业特点突出重点地、深入细致地学习,深刻领会四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并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做好教学科研和部门各项工作。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二是深刻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优势的内在逻辑。三是深入学习领会研究宣传好四中全会的精神。教学科研工作要以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领会其中的新思想、新论断,做好四中全会精神进科研、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工作。‎ 国际战略研究院院长刘建飞认为,国际关系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四中全会将“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推进国际关系现代化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题中应有之义。当今的中国已经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作为国际体系建设者的身份更加凸显,整理,而且责无旁贷。如何扮演好新的角色, 发挥好国际体系建设者的作用,这是中国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回避不了的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新时代中国给出的答案。‎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的时代价值和历史意义,也具有深远的世界意义。”国际合作部主任董青认为,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一定要更加自信地坚持党校姓党原则,更加充分地挖掘对外开放办学的重要价值,更加理直气壮地讲好中国共产党故事和中国故事。要统筹好国外政要接待、对外学术交流、对外传播平台、国际组织、涉外培训等形式和渠道,积极主动对外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营造良好外部环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行政财务部主任张素峰认为,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人的现代化。作为从事行政财务管理的综合部门,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校 姓党、从严治校、质量立校, 树立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加强制度建设,提高依法依规办事能力。积极研究财务工作规律和基本建设规律,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一支政治成熟、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行政财务管理人才队伍,进一步提升服务党校事业的能力。适应万物互联、信息化、智能化趋势,把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手段引入校园规划、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等工作中,用高新科技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 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机关纪委书记安令裕认为,贯彻落实四中全会精神,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保驾护航。对于校(院)机关党建工作而言,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服务校(院) 改革发展作为党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必须紧密结合校(院)实际,充分发挥理论学习中心组龙头引领作用,推动各直属单位通过“三会一课”、集体备课会等形式,促进多层面、多形式的学习教育取得实效,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努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校(院) 各项工作开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中国发展的制度表达 ‎10 月 28 日至 31 日,举世瞩目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对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章节段落见改革精神、字里行间是创新意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自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分别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两步走”的战略目标。可以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与中国的发展进程相伴随。几十年来我们所孜孜以求的现代化,已上升为制度的现代化,体现了社会的跃升、文明的进步。‎ 此次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深度把握了以下几对关系。坚定自信与深化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正是这种 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不断地坚定着我们的制度自信。此次全会历史性地提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整理,又系统地提出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等多个方面的举措,落实了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的要求。立足长远与回应现实。此次全会的部署,既立足于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制度保障,也着眼于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加注重体制机制的长远引领效应;既接续了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实践,更形成了具有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改革顶层设计。‎ 聚焦问题与升华经验。权力与权利的关系,需要制度来摆正;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需要制度来划定;公平与正义的实现,需要制度来保障。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终要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四中全会对深水区改革、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的新问题进行了梳理,与时俱进地提出建设“社会治理共同体”,切中肯綮地强调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无不内含着一种新时代的眼光和气度。‎ 今天,经过改革开放 40 多年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的发展经验正在形成一种制度表达。我们相信,中国带来的变革、向世界传递的声音,将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真正呈现。‎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立治有体,施治有序。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也是“中国之治”迈向更高境界的崭新起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主席发表重要讲话。《决定》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新论断、新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对于坚定“四个自信”,战胜各种风险挑战,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今天,中国发展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只有充分发挥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才能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我们党成立 98 年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衡量一个社会制度是否科学、是否先进,主要看是否符合国情、是否有效管用、是否得到人民拥护。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 14 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5000 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全会专门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为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提供了根本遵循,对于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如椽整理,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认真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各级要切实增强政治自觉和思想自觉,引导官兵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迅速兴起学习贯彻的热潮。全军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中国梦强军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大会吹响了进一步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号角,通过了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推进改革开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提出和实施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四梁八柱中,党的领导居于顶梁柱的位置。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是我们制度的根本优势。只有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 方能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确立和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核心,始终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我们必须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也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中国由共产党领导,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动摇了中国就要倒退到分裂和混乱,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这些重要理论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逻辑统一关系。‎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就要求我们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并不是空洞、抽象的,要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治理好近 14 亿人的大国、9000 多万党员的大党,必须要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党的领导既是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站在新的起点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仅是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更是一个需要全党全国人民努力践行的实践课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 万众瞩目的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总书记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省各级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迅速传达学习,组织党员干部切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在全省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推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省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作出一个重要判断,提出一个重要结论,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所具有的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对国家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 13 个“坚持和完善”的部署,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紧盯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强化责任担当、狠抓改革落实,着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全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下一步,我们要结合省情实际,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建章立制,提高制度执行力,为我省奋力追赶超越提供有力制度保证。‎ 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全面深化改革结合起来,认真梳理我省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巩固深化改革成果,加大力度推进正在实施的改革任务,不断释放改革红利。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稳定经济增长结合起来,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把稳增长作为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切实采取务实管用举措,稳定工业增长,促进有效投资,加快项目建设,推进消费增长,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全会精神,先学一步、学深一些,指导好组织好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确保主题教育取得实效。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当前重点任务结合起来,持续做好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扫黑除恶等工作,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追赶超越有新气象新作为。‎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党中央周围,切实强化制度意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坚定制度自信,奋力书写“中国之治”的陕西答卷,让三秦百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中享受到更多制度红利,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和长远出发,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全面总结党领导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取得的成就、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重点阐述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部署需要深化的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需要推进的重点工作任务,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也是一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书。‎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证明,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在古老的东方大国建立起保证亿万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的制度,保障我国创造出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障,这是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鲜明结论。在实践中,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展示出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 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这些优势,是我们在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努力方向。‎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这一要求,站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作出强调,为我们进一步铸牢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党和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需要有一整套制度作保证。经过长期发展,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制度日臻完善,形成了包括坚持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中央军委,中央军委实行主席负责制, 实行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实行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实行 支部建在连上等在内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为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提供了坚如磐石的制度保证。事实证明,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 党中央、中央军委把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作为我军的命根子紧抓不放,要求全军全面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上升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把贯彻习近平强军思想、中央军事委员会实行主席负责制写进党章,反映了我们党在事关党运国脉军魂重大问题上理论更加成熟、制度更加完善,是对我们党建军治军原则的最有力坚持,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军事制度的最有力维护。‎ 兵权贵一,军令归一。军委主席负责制,是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在党领导军队的一整套制度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居于统领地位。全面深入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关乎我军建设根本方向,关乎新时代强国强军事业发展,关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是严肃而重大的政治任务,必须作为最高政治要求来遵守,作为最高政治纪律来维护,确保全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决听从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习主席指挥。‎ 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必须扎根在思想上,落实在行动上。要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切实打牢全军官兵听党指挥的思想政治基础;要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确保党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牢牢掌握军队;要着力提高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政治自觉和实际能力,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监督保障执行 促进完善发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在关键时间节点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 和监督”,将监督工作、反腐败工作纳入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作为重要方面加以重点部署,为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纪检监察机关要准确把握、认真落实全会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推动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为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监督是治理的重要方面,是权力正确运行的根本保证。纪检监察机关要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着力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监督保障执行,就是立足职责定位, 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突出政治监督,强化日常监督,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 强化制度执行力,保障国家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得以坚持巩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促进完善发展,就是发挥职能作用,聚焦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方面问题,通过监督推动整改、促进改革、完善制度,使各项制度日益健全、不断发展,推动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实在的。‎ 纪检监察机关要把四中全会精神往深里学、往实里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强化制度意识,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表率,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一项一项落实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四中全会给中国的制度自信加注动能 十九届四中全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全面论述,指出了这一制度和体系的 13 个方面显著优势,并且确定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体目标及时间表。这次全会既对准了中国发展最为关键的道路和制度问题,也回应了国内外一个时期以来出现的各种质疑和困惑。这次全会给人一种特别使得上劲,特别解渴的感觉。‎ 中国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即使在未来保持前一段时间发展的惯性,也会非常了不起,更何况中国对各种惰性保持着高度警惕,非常强调加注新的动力。然而国外不时传出唱衰中国发展的声音,一些“中国崩溃论”煞有介事。中国国内也有一些人感觉不踏实,除了贸易战,境外的反华舆论一鼓噪,他们就会慌神。‎ 有这些现象,根本原因都是因为怀疑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不可靠, 认为中国的高速发展是“蒙上的”,属于“一时间走运”。一些力量宣扬中国的制度层面存在“重大缺陷”,它们会不断引爆,最终导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严重溃疡甚至夭折。‎ 四中全会可不仅仅是回应这些疑问和鼓噪,它是从根本上对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进行理论总结和工程设计。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厦盖得越高,我们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以及制度自信的根基就要打得越深越牢,这实为中国长期稳定发展最为核心的方向。实事求是说,中国逐渐摸索出了经济科技现代化的实现路径,我们在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条件下的很多探索相当奏效,国家的经济科技竞争力逐年上升。来自经济领域的外部冲击再严重,也撼动不了我们。中国发展的韧性比外部各种不友好力量想象的强大得多。‎ 对中国的唱衰和指摘总的来说都是瞄向制度领域的。也就是说,抵制外部的施压和破坏,制度领域在未来很长时间将是真正的主战场。四中全会对中国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的 13 大显著优势的论述非常实事求是,有很强的说服力。它提出的奋斗目标和时间表呼应了国家的整体发展战略,展现了中共政治上的清醒和奋进意识。‎ 我们看到了一个宏伟的政治建设计划,它的实现一定会让这个高速发展的国家走稳走准,避免出现重大闪失。当今世界各国不仅竞争谁发展得快,还在竞争谁能避免走严重的弯路,不犯重大错误。我们看到民粹主义在席卷全球,很多国家在它的压力下明显出现弯折,导致一些违背经济规律的短视政策堂而皇之地登上国家舞台。‎ 中国能否在世界大变局中更有定力,我们能否把实事求是的路线方针贯彻到国家发展的每一个层面,就取决于治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建设能够做得多扎实。当然,我们找准了重心和重点,但是我们开展建设的实际质量如何,取决于全党全社会努力的真实和有效程度。‎ 制度建设的关键性重于泰山,但它又恰恰不太容易量化,搞刻意的量化有时会形式主义化,搞不好反而出现副作用。对这些天然的难度我们不可回避,而应加强防范。这当中很重要的一点恐怕是要把制度建设各个环节的高度责任感充分激发、调动起来。‎ 制度建设的中间环节是有很大主观能动性的。所有人和所有机构都要对制度建设的实际效果负责,而过程展示应当处于次要点。为了保障这一建设的高质量,以人民为中心需要不断具体化、杠杆化,要让人民群众更多参与制度建设的评价体系。一个具体制度建设得好不好,应付上面的检查或许相对容易,但是让人民群众也给打高分,就必须实打实地做出成绩,带给人民群众足够多的获得感。‎ 四中全会让我们感受到党中央加强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坚定决心,我们真诚希望全党和全国在各个层面上全力行动起来,把这一伟大的建设 共同推向不断前进、造福当代的中国人,也造福我们的子孙。‎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以制度保障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其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仅处于首要位置,而且要把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的要求体现到各方面的制度安排之中,确立了党的领导制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中的统领地位。这一重大部署,抓住了国家治理的关键和根本,彰显了我们党牢记初心使命、以坚强领导引领复兴航程的责任担当,为坚定制度自信、实现伟大梦想指明了正确方向。 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首要历史经验。正是因为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我们才能从一穷二白走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才能让社会主义制度在古老的东方大国扎根生长,才能让一种新型国家制度和国家 治理体系在中华大地发展完善,历经无数风雨而始终生机勃发。‎ 新时代伟大征程,更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身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向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奋进,必须长期保持并不断增强已经形成的显著优势,以更加科学完备的制度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坚守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基础和前提。通过加强完善相关制度,强化党的领导地位, 整理,为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目标任务提供支撑。‎ 要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通过加强完善相关制度,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落到实处。‎ 要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党的全面领导,是对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领导地位的准确界定。通过加强完善相关制度,不断强化党组织在同级组织中的领导地位,加强党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领域各方面工作领导,从根本上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要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 是党的领导的根本目的和根本方式。通过加强完善相关制度,增强党和人民的鱼水之情,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激发出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磅礴伟力。‎ 要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决定治国理政成效。通过加强完善相关制度,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 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要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全面从严治党,是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根本保证。通过加强完善相关制度,落实严字当头, 以彻底的自我革命精神解决那些可能动摇党的根基、危害党的事业的问题,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将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我们就一定能迈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步伐。‎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中国制度自信充分彰显 如果要用一个词语来描述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给人的印象,我会选择——自信。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说明中国的政治家集团将目光投向了对中国未来至为关键而在中西文化差异中又争议颇多的一个问题——制度。中国共产党始终强调对本国制度的信心,但在中央全会的规格上如此全面系统地集中展开对中国制度的论述,还是首次。‎ 在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中国之治”与中国制度的关系引发了许多思考。从全会公报中,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人对这些问题的自信回答。‎ 中国为什么行?答案很明显。中国的行,就在于制度的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这是一种自觉的自我定义。‎ 中国制度为什么好?答案很雄辩。全会公报列举了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尤其在首要位置点出“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 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这是一种理性的自我肯定。‎ 中国制度未来会怎样?答案很清晰。“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 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全会不仅提出了未来 30 年的总体目标,并且提 出了 13 个必须坚持和完善的方面——这是一种有力的自我期许。‎ 中国制度优势能不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答案很坚定。制度只有被执行,才能发挥作用;制度只有被认可,才能更有效果。全会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这是一种严肃的自我鞭策。‎ 如果说,中国过去 70 年的辉煌成就已经充分证明了中国制度的强大生命力,那么,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一个关键时刻,赋予了中国制度最明 确的自我意识。这样的自我意识,配合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构成了更加完整、壮阔的大国气象。‎ 对世界来说,中国制度开放、包容的气质,追求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价值取向,视全人类为命运共同体的哲学理念,格外值得珍视。这为世界避开“修昔底德陷阱”、走出弱肉强食的“丛林”,探索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而对西方来说,在“历史终结论”终结、西方制度梦陷入迷思的今天, 中国制度提供了一种非对抗性的参照。既然这个“他者”身上体现出惊人的活力,人们为什么不可以考虑从中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办法呢?‎ 也许,未来的历史终将告诉人们——在我们这个时代,中国制度不仅仅帮助中国人完成了自己的梦想,而且,这个制度带来的启示也帮助世界走入了一个更美好的明天。‎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 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目标。‎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面回答 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指明了努力方向,为我们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明确了时间表、路线图。‎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随着改革开放逐步深化,我们党对制度建设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党的十四大、党的十五大、党的十六大、党的十七大都对制度建设提出明确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制度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趋成熟定型,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发挥了重大作用。党的十九大作出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其中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的目标是:到 2035 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正是考虑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必须对此进行系统总结,提出与时俱进完善和发展的前进方向和工作要求。‎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就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比过去, 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具有许多新的内涵和特点,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制度建设分量更重。改革更多面对的是深层次体制机制问题,对改革顶层设计的要求更高,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强,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的任务更重。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公众号整理,正是考虑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新时代谋划全面深化改革,必须以此为主轴,深刻把握我国发展要求和时代潮流,把制度建设和治理能力建设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推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们党面对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繁重前所未有,面临的风险挑战之严峻前所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我们要打赢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必须运用制度威力应对风险挑战的冲击。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 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 ‎“中国的昨天已经写在人类的史册上,中国的今天正在亿万人民手中创造,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朝着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努力,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创新, 我们就一定能让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让发展更有质量,让治理更有水平,让人民更有获得 感。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人民是我们执政的最大底气”。历史证明,珍视人民的国家才能兴旺发达,依靠人民的政党必将基业长青。‎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充分彰显了“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必将为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提供更完善、有力的制度保障。国家政权应该怎样组织?国家应该怎样治理?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前途、人民命运的根本性问题。经过不懈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探索并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统一,形成了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组成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历史和实践一再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从中国的社会土壤中生长起来,行得通、有强大生命力、富有效率。“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个显著优势,是令世界惊叹的“中国奇迹”的成功密码。‎ ‎“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复杂深刻变化,越是在重要的历史关头,我们就越要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特别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制度之力最大限度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人民”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永远把人民群众作为力量源泉、永远做人民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可以说,有了党的领导,就有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推动依法治国实践不断深化。特别是要在民主法治建设方面持续迈进,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推动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就要坚持改革创新。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把坚定制度自信和不断改革创新统一起来,在坚持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和创新重要制度和具体制度,不断推进制度体系完善和发展。‎ 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既是一项系统工程,又是一个重大现实课题。要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坚定信心、保持定力、锐意进取、开拓 创新,不断推动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最磅礴之伟力。‎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 中国制度为什么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用“13 个坚持”系统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 通过“13 个坚持和完善”全面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既蕴含着深厚的制度自信,又富于强烈的改革创新精神。‎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生命力和强大优越性,是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就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 14 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 5000 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 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制度的执行力,是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度执行越有力,治理能力越有效。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是干出来的,有了制度要见诸行动,要以“钉钉子”的精神把“13 个坚持和完善”的制度安排一项一项落到实处。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 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增强制度自信, 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确保四中全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到位。‎ 监督制度体系、反腐败体制机制是党和国家制度体系、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方面。纪检监察机关必须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想问题、作决策、抓落实,都要自觉对标对表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确保不出偏差。要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各项制度,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在制度执行上不做选择、不搞变通。要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构建全覆盖的制度执行监督机制, 用监督督促执行,用监督检查执行效果,强化制度执行力,保障国家治理各项决策部署、政策措施贯彻落实,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切实得以坚持巩固,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自觉尊崇制度 严格执行制度 坚决维护制度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这一要求,不论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还是对推进强军事业,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小智治事,中智治人,大智治制。”邓小平同志指出,制度问题“关系到党和国家是否改变颜色,必须引起全党的高度重视”。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是一个有机整体,三者缺一不可。只有多管齐下、综合施策,才能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制度的权威源自人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落实制度要靠激励、监督和惩戒,但持久而强大的动力是尊崇。当广大官兵对制度有发自内心的认同、至真至诚的信仰,制度才能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行为习惯。要引导官兵充分认清我们的制度优势,坚定制度自信,切实把严格执行制度作为一种原则来坚持,作为一种责任来履行,作为一种素质来培育,牢固树立严格按制度办事的观念,养成自觉执行制度的习惯。‎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执行的要害在于严格。制度的严格执行,是制度建设的难点和重点。有制度不执行,比没有制度危害还要大。正如古人所说:“纵有良法美意,非其人而行之,反成弊政。”是否能够严格执行制度,把工作部署落到实处、干出成效,是衡量领导干部作风、能力、水平的重要标准。分析一些工作没有成效的原因不难发现,并不是没有制度,而是在执行中打了折扣。现在,有规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只有对各项制度刚性执行,制度才会有生命力,军队才会有战斗力。‎ ‎“破窗效应”告诉我们,制度一旦不执行且没有应有的惩罚,就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实践中一些单位和个人出现种种问题,原因往往就在于有了制度不执行、执行不好不追究,制度成了摆摆样子的“稻草人”。习主席强调,“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赏当其劳, 足以劝善;罚当其罪,足以禁非。”要用铁手腕抓铁规矩,对违反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行为必须零容忍,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使广大官兵成为制度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夫将者,国之辅也。”军队领导干部是建军治军的骨干和中坚,在尊崇制度、执行制度、维护制度中处于重要地位、发挥关键作用。全军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坚持给部属做表率, 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在发挥良好的示范和导向作用中,带领广大官兵形成自觉尊崇制 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的良好氛围。‎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 一)‎ ‎10 月 28 日至 3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在京召开。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是会议的鲜明主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系统总结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多方面的显著优势,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为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指明了前进方向。‎ 制度是定国安邦的根本,成就伟业的保障。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 我们党领导人民不断探索实践,形成了一套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四中全会集中概括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这是我们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深入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要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在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不断开创“中国之治”的新境界。‎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最根本的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四中全会第一次系统描绘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图谱, 其中党的领导制度是国家的根本领导制度,它统领和贯穿其它各个方面的制度。着眼于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四中全会提出了 6 个方面的要求,明确了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基本要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需要强化制度执行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国家的制度和制度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实践充分证明, 没有强大的执行能力,再好的制度也难以发挥作用。提升制度执行力, 首先应不断增强制度意识,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在制度的轨道上推进各项事业。同时也应加强制度执行的监督, 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全社会自觉维护制度权威,充分发挥制度保障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 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把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更 加需要推进改革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中形成的, 也必须和必然在改革创新中走向更加成熟更加完善。新征程上,我们要在坚持好、巩固好已经建立起来并经过实践检验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的前提下,从国情出发,及时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好做法,继续加强制度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 二)‎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胜利落下帷幕,我们的各项工作又迈向了新的起点,抓好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就是当前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目前,全国各地、各个行业正掀起一场“学习热潮、评论热潮、践行热潮”,都在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要做到坚持学思践悟、学通弄懂、学以致用,真正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会议精神切切实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两天,通过反复研读、深学细思、深刻领悟全会公报,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更加坚定了对党绝对忠诚、对总书记绝对拥护的政治自信。‎ 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 发展大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 强领导,有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 学指引。这更加坚定了我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领袖的绝对拥护。‎ ‎(二)更加坚定了对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让我更加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要想实现国富民强,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三)更加坚定了对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自信。‎ 十九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执政 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更进一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全面开花,硕果累累。事实证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群众的期盼要求,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指明了中国梦的现实路径, 更加坚定了发展自信。‎ 就做好下步工作,我谈几点打算:‎ ‎(一)强化首位意识,坚持“学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精神境界。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时不我待地抓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一是示范带动,做好学习文章。树立起“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学在先、学在前,先学先懂、真学真懂。原原本本通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原文,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学细研、掌握内涵要义,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学思践悟,做好结合文章。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活动结合起来,与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结合起来,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三是持续稳固,做好常态文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会议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目标纲领。学习会议精神不能一劳永逸,我讲把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久发力、形成常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的内涵要义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二)强化站位意识,坚持“做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工作能力。‎ 一是不断提升政治定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锤炼政治品格的重大实践,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 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坚决维护习近平的领袖权威,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永葆忠诚之心。二是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始终坚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开展,紧扣工作大局,紧贴领导工作思路,紧靠基层群众实际,突出“服务”中心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对 XX 的认识、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三是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服务 XX 发展大局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承担好“参谋部、战斗部和服务部”角色,争做 XX 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竭力为XX 发展大局做好服务。‎ ‎(三)强化管党意识,坚持“严在前列”,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一是着力抓好规范运行。以强化党建工作为突破口,严格组织生活, 扎实推进“三会一课”规范化运行,持续完善党建、行政会议制度,坚决杜绝以行政会议代替党建活动的现象。推进 XX 办公规范化,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系列符合当前形势的规章制度,形成办公规矩,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二是着力抓好作风转变。行百里者半九十,作风转变不可能轻轻松松,一蹴而就,必须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将时刻把作风建设抓在手,把不良作风改到底,‎ 把长效机制建到位。大力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和 XX 有关制度,敬业守责、无私奉献。多深入基层、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 XX 决策提供最真实的基层反映。三是着力抓好廉洁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以党章为镜鉴,以党规为准绳,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不越红线、不逾规矩,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 三)‎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是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之际、我国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 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总结了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推进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明确提出了总体要求、总体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 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 习近平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回顾总结一年多来党和国家工作,科学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深刻阐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围绕坚定制度自信深入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重大问题,对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提出明确要求。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求真务实、守正创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 要深入传达学习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中全会精神。要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突出“实”、力戒“虚”,原原本本学、原汁原味学,深入领会精髓要义、丰富内涵、实践要求;要在融会贯通上下功夫,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展开集中研讨、学思践悟,切实用全会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在学以致用上下功夫,主动对标对表,认真检视工作,找差距、补短板,针对问题研究提出加强改进工作的思路举措。‎ 要深入做好习近平重要讲话精神和四中全会精神的网上宣传引导,聚焦重点、强势宣传,组织策划推出更多具有网络特点、适应网民需求的宣传内容,全网唱响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大合唱”;要把握节奏、保持力度,按照中央宣 传部统一部署,全方位、大力度宣传阐释全会精神,营造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要压实责任、净化生态, 严格督促属地管理责任和网站主体责任落实,确保网上舆论始终健康有序。要切实发挥信息化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驱动作用。‎ 要进一步深化互联网管理领导体制改革,不断巩固完善网信领域各项制度机制,加快网信三级工作体系建设,以加快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为重点,全方位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要以信息化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进决策科学化、资源共享化、管理精准化、服务高效化。要切实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年工作任务不折不扣落到实处。‎ 要将总书记重要讲话中涉及网信工作的内容分解为具体任务、细化到具体单位,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以钉钉子的精神抓细抓小抓具体,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抓好全 年工作任务的落地见效,全面盘点落实情况,加强督促推进,确保保质保量、按时完成;要抓好明年工作思路的务虚研究,深入调研,找准 问题,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和举措。‎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研讨交流发言( 四)‎ ‎10 月 28 日至 31 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将在京召开。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是会议的鲜明主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并作出决定,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 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深刻回答了“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既阐明了必须牢牢坚持的重大制度和原则,又部署了推进制度建设的重大任务和举措。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强调了改革的指导思想,明确了改革的总体目标,提出了 13 个“坚持和完善”, 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描绘了“路线图”,制定了“时间表”,发出了“动员令”。‎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全会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为破除阻碍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 弊端、解决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各项重点难点问题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为建设现代化 XX 经济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要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抓住重点、抓住关键、抓住精髓、抓住要义,准确领会和把握全会提出的新理念、新论断、新任务、新举措,准确把握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准确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准确把握 13 个“坚持和完善”,确保全会精神在行业落实落地。‎ 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紧密联系实际,保持奋斗姿态,强化责任担当,自觉担负起建设现代化 XX 经济体系、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一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永葆政治机关的鲜明本色。始终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推动行业各项工作。国家局、总公司机关要牢固树立政治机关意识,把带头做到“两个维护” 作为首要任务,自觉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对标对表, 同党中央决策部署对标对表,率先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作表率,在始终同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上作表率,在坚决贯彻落实党 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作表率,建设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模范机关。‎ 二要以深化行业治理为动力,不断推进行业改革创新。坚持 XX 专卖制度,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和治理结构,实现行业要素资源合理流动、优化配置。‎ 三要以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为抓手,持续加强行业法治建设。把行业各项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着力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四要以完善监督体系为保障,推动行业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以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和第一批主题教育整改落实情况“回头看” 为动力,深入查摆和全面整改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折不扣抓紧抓实。国家局、总公司机关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强化带头意识,树正气、强作风、促发展,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五要以建设现代化 XX 经济体系为支撑,扎实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行业高质量发展“1+6+2”政策体系引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总量控制、稍紧平衡,增速合理、贵在持续”方针,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运行、优结构、育品牌、控成本、增税利等重点工作。‎ 六要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把行业软实力建设抓紧抓实。把提升行业软实力作为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提升行业治理水平的必然要求、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着力提升文化感召力、战略引导力、学习创新力、品牌商誉力、社会责任力、舆论引导力。‎ 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扎实推进,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热潮。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抓好学习落实,以党组(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为引领、以“三会一课”制度为基础,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二要抓好学习培训。把学习全会精神作为主题教育的重点内容,开展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的全员培训。三要做好宣传报道。行业媒体要精心策划、集中报道、大力宣传,行业各级党组织要积极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在全行业形成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 迈向“中国之治”新境界 ‎──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辅导讲稿 同志们:‎ 中央要求,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于 11 月底基本 结束。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于 10 月 28 日至 31 日召开。当前,如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是主题教育的一项首要重大政治任务。今天,就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同大家一起认真学习交流。分四个部分谈谈,不当之处,请及时指正。‎ 第一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基本概况 第二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 第三部分,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值得注意的 9 个提法与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的 14 个关键词 第四部分,在主题教育中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下面,一起学习。‎ 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基本概况 ‎(一)全会时间、地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 体会议,于 2019 年 10 月 28 日至 31 日在北京举行。‎ ‎(二)出席全会人员。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 202 人,候补中央委员 169 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三)全会主持与讲话。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 记习近平 作了重要讲话。‎ ‎(四)全会主要议程。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 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 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五)全会研究其他事项。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 会候补委员马正武、马伟明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士余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刘士余同志留党察看二年的处分。‎ ‎(六)全会充分肯定党的十九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工作。一致认为,面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中央政治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着力抓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加强战略谋划,增强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前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70 周年系列活动极大振奋和凝聚了党心军心民心,庆祝改革开放40 周年系列活动增强了将改革进行到底的信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效明显,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各项工作胜利完成,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工作有力有效,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深入推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重大进展。‎ 二、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辅导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体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这个《公报》共有 5000 多字,指出,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在这里,我们对《公报》中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位 ‎“全会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 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解读:这段话说明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位。从以下 3 个方面进行理解:‎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制度体系,而不是某几个孤立制度 的简单集合。它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来源于实践探索,而不是未经实践直接想出来的。对这一制度体系的定位是科学, 是被实践检验正确的。‎ 2. 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概念。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 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 3. 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的关系。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两者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 ‎(二)回顾历史成就,得出三个重要判断 ‎“全会认为,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带领人民,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赢得了中国革命胜利,并深刻总结国内外正反两方面经验,不断探索实践,不断改革创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形成和发展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加强和完善国家治理,取得历史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为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人民幸福、社会安宁、国家统一提供了有力保障。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解读:本段共三个长句,第一句回顾党成立以来在国家治理方面 的成就;第二句特别突出了十八大以来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成就;第三句是通过前两句回顾历史,从历史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评价,形成 3 个判断:‎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 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在这一段中有两个知识点需要了解掌握。‎ 1. 国家治理包含的制度都有哪些。即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 化、社会、生态文明、军事、外事等各方面制度。‎ 2. 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高的标志。即党领导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三)制度优势:坚持的 13 个显著优势,阐明“中国之治”制度“密码”,定位为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 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这些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解读:本段通过“十三个坚持的……显著优势”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进行了概括。最后一句,又将这些显著优势定位为坚定“四个自信”的基本依据。关于这“十三个坚持”,随后在公 报中以“十三个坚持和完善”逐一进行了解释,构成了公报内容的主要部分。‎ 这“十三个坚持”主题教育指定阅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各个章节对应:‎ 第一个坚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对应的是《纲要》第六章的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第二个坚持,是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对应的是《纲要》第三章的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第三个坚持,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对应的是《纲要》第八章的内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四个坚持,是坚持全国一盘棋;第五个坚持,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两个坚持均对应《纲要》第十章的内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第六个坚持,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对应的是《纲要》第九章的内容《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七个坚持,是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对应的是《纲要》第十一章的内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第八个坚持,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应的是《纲要》第十二章的内容《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生活》。‎ 第九个坚持,是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对应的是《纲要》第七章的内容《将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 第十个坚持,是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对应的是《纲要》第十八章《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中的第四节《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一节。‎ 第十一个坚持,是坚持党指挥枪,对应的是《纲要》第十五章《把 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第十二个坚持,是坚持“一国两制”,对应的是《纲要》第十六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 第十三个坚持,是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对应的是《纲 要》第十七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从上述的对应关系中不难看出,作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显著优势的“十三个坚持”,从某种程度上应该可以说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下面,把“十四个坚持”列出来作对比:‎ ‎“十四个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通过对比,几乎一样。所以说,对公报内容的学习,相当于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层面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行了更深一层的学习和认识。‎ ‎(四)明确指导思想、政治基础、战略任务、支撑制度、制度体系 目标和治理途径 公报:“全会强调,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着力固根基、扬优势、 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解读: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所以,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在内的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首要战略任务,科学阐明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内在关系,鲜明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本质属性。所以,这一首要战略任务也必然要体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之中。‎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活的灵魂。当前,与时俱进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改革创新,所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必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原则。‎ 本段需要明确三个重要概念一个区别:‎ 1. 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三类制度,即根本制度、基本制 度、重要制度。‎ 2. 制度体系建设的目标,即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 3. 需要加强的四种治理,即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 头治理。‎ 4. 根本制度、基本制度的区别:我国的根本制度包括根本国家制 度和根本政治制度,其中,我国的根本国家制度是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基本国体;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政体;我国的基本 政治制度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五)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 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解读:本段提出的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从结构上看,与“两个一百 年”奋斗目标、“两步走”战略安排有着很明显的对应关系:‎ ‎1.2021 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一个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另一个是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2.2035 年:到二〇三五年时,一个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另一个是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2049 年: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一个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另一个是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由此可以看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应的;“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与“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对应的。由此也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就是制度建设水平与国家的整体建设水平是相辅相成的。‎ ‎(六)未来部署:坚持和完善 13 个制度体系 1.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解读:本段的第一句首先告诉我们,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从根本上是要提升党在执政方面的三种水平,即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 平。‎ 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 是最高的政治领导理论。”将这句话作为首先要坚持的原则,正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随后,对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样子”进行了说明,即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本段中,对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的落实措施,明确提出了建立、健全、完善的三类制度。‎ (1) 建立的制度。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从某种层面上,这预示着在今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全面结束后, 将会以这次主题教育的实效为依据,出台相应的制度。‎ (2) 完善的制度。一是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二是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3) 健全的制度。一是党的全面领导制度,二是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三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1.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也就是在用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目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这些制度体系就是要以具体的途径和形式确保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具体要坚持和完善的是两类制度:‎ (1) 根本政治制度,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 基本政治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 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上述这些制度安排,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结果,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必须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发展。‎ 2.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从第一句中可以看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目的是提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第二句通过“内在要求”的定位,说明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性。第三句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共同 推进”和“一体化建设”,共同推进指的是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一体建设指的是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很明显,依法治国对应着法治国家,依法执政对应着法治政府,依法行政对应着法治社会,“共同推进”说明了不能阶段性地先后推进,而是要同步。“一体化建设”说明了三者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统筹结合的。‎ 本段的最后一句直接指出了要健全完善的体制机制:‎ (1) 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即法治实施体系。包括执法、司法、守法等方面的体制机制。‎ (2) 立法体制机制,即法律规范体系。坚持立法先行,包括加快完善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体系,完善社会规范体系,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基本遵循。‎ (3) 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即法治保障体系。包括改革和完善不符合法治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 (4) 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即法治监督体系。包括加强党内监督、 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监察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制度建设。‎ 1.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要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解读:本段主要论述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 对应的是政府治理体系的建设,而这一体系的建设目标,就是第一句中所说的“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第二句明确了国家行政管理的职责, 即“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这个职责大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首先是履行职责的前提, 也就是“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随后才是该职责具体发挥作用的三个方面。‎ 随后,是对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擘画,主要定位在行政 机关上,包括坚持的工作原则、创新方式、提高效能。‎ 最后一句,对完善国家行政体制,提出了如何落地的“两个优化和 一个健全”,这也是抓好这项工作的切入点。‎ ‎(1)优化政府职责体系。(2)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3)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1.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目的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章中明确规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 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本段的第二句,是对这种经济 制度的进一步阐述,包括“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等, 以及对这种经济制度的评价。‎ 本段第三句是对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把握,包括市场作用与政府作用的关系、新的发展理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等。‎ 最后一句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落实要求,对公有制经济是“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对非公有制经济是“毫不动摇鼓 励、支持、引导”。“两个毫不动摇”是写入了党章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同样写入党章的,是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随后提到的要完善与建设的,则恰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包括:‎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3)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其中,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等等。‎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主要源于我国科技实力正处于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点的突破向系统能力提升的重要时期,而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对区块链技术的集中学习,也反映了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 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要是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全面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等等。‎ ‎(六)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对它的 定位是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中间一句,说明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性。和前面几段一样,最后一句是制度落地的具体方面,包括:‎ ‎(1)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2)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3)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4) 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5) 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 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7.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解读:本段中,关于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给出 了六个方面的落实意见:‎ (1) 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 (2) 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3)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4)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5)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6)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7.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 其目的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对社会治理的定位则是第二句所说“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 随后一句,说明了社会治理体系的基本模式,即“党委领导、政府 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以及 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基本模式,即“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 本段最后一句,对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给 出了六个方面的落实意见:‎ ‎(1)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2)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 ‎(3)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4)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5)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6)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8.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全 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其目的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定位,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随后一句,说明了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要秉持的原则, 包括理念、国策、方针、道路。‎ 本段最后一句,对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给出了四个方面的落实意见:‎ ‎(1)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2)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3)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4)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7.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宗旨、本色。要坚持人民军队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党中央,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把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贯彻到军队建设各领域全过程。”‎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 而这么做的目的是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第二句中, 将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定位为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其后的两个句子都很长,但其实对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给出了两个方面的落实意见:‎ ‎(1)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2)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 和其它部分不同的是,本段中对这两个体系的构建与健全,并不是简单列举,而是进一步地进行了解释。比如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政策制度体系,实现的途径是牢固确立习近平强军思想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的指导地位,巩固和拓展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成果,而达成的作用是新时代强军目标的实现等等。比如健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制度体系,落实的要求就是要贯彻到各领域全过程中去。‎ 8.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全会 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要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团结广大台湾同胞共同反对“台独”、促进统一。”‎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目的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对“一国两制”的定位,是其后所说的“重要制度”和“伟大创举”。‎ 本段最后两句,分别对港澳、台湾“一国两制”制度体系的坚持和完善提出了落实意见:‎ (1) 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对港澳)。‎ (2) 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 祉的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对台湾)。‎ 7.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 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解读: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目的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随后一句,是对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的原则性意见,即统筹两个大局、高举四个旗帜, 以及“两个坚定不移”。‎ 本段最后一句,给出了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四个方面落实意见:‎ ‎(1)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2)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3) 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4)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8.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 督。“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必须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增强监督严肃性、协同性、有效性,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解读:‎ 本段论述的是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目的是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对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定位,是实现“四个 自我”的重要制度保障。‎ 本段最后一句,给出了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三个方面落实意见:‎ ‎(1)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2)形成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3)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七)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明确相关责任 ‎“全会强调,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 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解读:本段是指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进行了总结,明确了相关责任。‎ 我们先将前面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十三个部分进行一个大概的回顾。这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和前面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坚持”有基本对应的关系。当然,它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的多数部分也都一一对应。‎ 本段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对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 1. 在表率作用的发挥上,包括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 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 2. 在具体工作的落实上,包括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推 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 三、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中值得注意的 9 个提法与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的 14 个关键词 ‎(一)值得注意的 9 个提法 1. 国家治理效能 ‎“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 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2.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要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3.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4.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5. 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 6. 社会治理共同体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 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7. 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要完善正确处理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8.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要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 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1. 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实行管治,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建立健全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 ‎(二) 释放“中国之治”最强信号的 14 个关键词 关键词 1——显著优势 全会强调,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包括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等 13 个方面。‎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严书翰表示,这 13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关键词 2——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副会长许耀桐表示,全会明确提出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具有标志性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强大生命力、巨大优越性最集中的体现,就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 关键词 3——人民当家作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房宁说,社会主义社会是人民的社会,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的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中国历史激越变革、激荡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集中人民的智慧,凝聚人民的力量,确保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 关键词 4——依法治国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说,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 同时强调要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完善立法体制机制。这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体系,将从宪法制度、立法制度、社会公平正义的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等方面不断完善。‎ 关键词 5——政府治理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马怀德说,行政体制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全会强调要坚持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通过完善国家行政体制,优化政府职责体系,优化政府组织结构,最终形成科学完善的政府治理体系,让政府更好承担起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 关键词 6——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同济大学财经研究所所长石建勋说,全会强调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基础性地位,明确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同时强调要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关键词 7——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辛鸣表示,国家治理是建立在社会共识的基础上,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是国家治理的强大精神支撑, 必须要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全会明确提出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这对于保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意义重大。‎ 关键词 8——民生保障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石建勋说,改善民生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各地区发展水平仍有差异,脱贫攻坚面临诸多挑战和困难。解决 这些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亟需完善制度来保障。全会强调,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并在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多个方面提出要求,必将推动民生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关键词 9——社会治理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马怀德表示,健全社会治理制度,才能使社会稳定、国家安全更有保障。全会明确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在党委领导的基础上强调民主协商,在法治保障的基础上强调科技支撑,同时明确提出建立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最终目标,进一步丰富完善了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内涵。‎ 关键词 10——生态文明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 北京理工大学能源与环境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魏一鸣说,全会体现 了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目标、责任和利益,建立高度协同的生态文明制度 体系,创造一条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的新型道路,这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11——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专家认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我军的军魂和命根子,永远不能变,永远不能丢。无论军队建设内外环境如何变化、军队组织形态怎么调整,我们都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不动摇,确保人民军队始终沿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奋勇前行。‎ 关键词 12——“一国两制”‎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专家表示,“一国两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公 报展现了我们党坚决维护“一国两制”行稳致远的坚定决心,必将为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提供有力保障,为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完善促进两岸交流合作、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保障台湾同胞福祉提供制度安排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13——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袁鹏表示,和平外交政策日益成熟和定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我们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关键词 14——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辛鸣表示,现代化的国家治理体系,需要高效有力的领导制度和行政体制,也离不开对权力运行的有效制约监督体系。党和国家监督体系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重要制度保障,也是党确保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幸福的关键之举。‎ 四、在主题教育中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 大家要根据关于学习贯彻落实党贯彻落实党的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通知要求,结合实际,列出专题,开展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加深理解,化为自觉行动。根据党的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完善建立健全本地本级本部门单位的制度体系,提高自身治理能力,推进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为确保研讨出动力,研讨实效,为大家介绍五步专题学习研讨简明流程。‎ 步骤一:主持的领导介绍十九届四中全会的概况,特别说明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系。‎ 步骤二:相关领导分别领学。领学,包括宣读原文及对原文进行解读两部分,最好是念一段解释一段。‎ 步骤三:主持的领导介绍自己的学习收获。‎ 步骤四:与会人员对建立健全本单位制度体系,提出自己的想法, 并开展讨论。‎ 步骤五:主持的领导总结开展专题学习研讨情况,并对本单位制度体系建设提出要求,明确职责任务。‎ 不当处,敬请批评指正。授课完毕。谢谢大家!‎ 学习党的十九 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 9 篇 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之举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我们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 史交汇点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全会就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行专题研 究,作出了全面部署安排,这对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长 治久安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瞻远瞩。党的十 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每一项工作,都是站在 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既长远谋划、宏观设计,又狠抓落实、一抓到 底。一系列决策部署,层层递进、渐次展开,深刻回答了“坚持和 巩固什么样的国家制度”这一历史性课题,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战略谋划、系统思维、历史担当。‎ 有力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壮丽蓝图。这次全会 与时俱进地对党的领导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 13 个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必将把我 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更加有效应对前进征程上的各种 风险挑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迈入新起点、开辟新境 界,书写出更新更美的时代篇章。‎ 集中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我们不仅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而且要不断改革完善各项具体制度、机制, 使之更加成熟定型。这次全会着眼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 源头治理,构建起一整套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这更加超越了西方政治、经济、社会制度的固有模式,将使全世界更好了解为人类美好社会制度提供的中国方案。‎ 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重大战略任务,明 确提出了党和国家制度建设的总体目标、战略重点、工作机制和推 进方式,必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上新的里程碑,对全 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 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应急管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人民生命 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 现代化,既是贯彻四中全会精神应有之义,更是我们当前首要政治 任务,必须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找准应急管理工作 ‎ 的定位,聚焦关键领域、重点问题,持续发力、久久为功。要紧紧 围绕四中全会确定的总体目标,发挥长期以来形成的坚持党的集中 统一领导、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全国一盘 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等体制机制优势,不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法治体系、行政体制、治 理制度,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构建和完善党 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 应急管理体系,努力防范化解安全生产和各类自然灾害的重大风 险,为社会经济健康平稳发展保驾护航。‎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 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立足应急管理工 作岗位,积极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充分发挥新型政党制度优势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显示了以 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的坚强决心和卓越智慧,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的重大成果。‎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事必有法,然后可成。制度是国家发展 的重要保障和有力支撑。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中共中央旗帜鲜明地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带 领全国人民运用国家制度,有效管理各方面社会事务,形成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成效 举世瞩目,正在不断放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使之转化 为国家治理效能。‎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 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民进在国家治 理中担负着独特责任。我们要充分发挥在教育文化出版传媒领域的 界别优势,广泛宣传中共中央的决策部署,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和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注重联系各界和群众,多做正面 引导、化解矛盾、帮扶解困、反映情况的工作,在参与国家治理中 凝聚共识。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大局,提高调研和建言的质量,完善 集智聚力机制,调动各级组织和广大会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经 济社会各领域改革建设提供高质量的意见建议。要以履职能力新提 高和履职尽责新作为,助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展现 出新型政党制度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从“管理”走向“治理”‎ 新中国 70 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性。在迈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头,中共十九届 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提出了治国理政的纲领性文 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 国梦,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历史上,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过许多思路和方法,由于无法突 破根本性制度的羁绊和束缚,中国封建社会各王朝最终也无法逃脱 “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 伟大成就来自艰苦奋斗,宝贵经验源于不懈探索。新中国成立 之初,怎样治理这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没有先例可循。一代又一代 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懈地探索着、完善着社会主义中国的治国理 政之道。‎ ‎70 年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逐渐成熟定型,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70 年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行政管理到综合治理, 从一元主体到多元共治,不断实践、不断创新,积累了丰富经验、取得了巨大成果。70 年来,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百废待兴到如今的万象更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高铁、航母,蛟龙、天眼……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必将不断迈向现代化 的目标,“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 必将变为现实。‎ 提高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顺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知识产权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 伟大进程,我国建立起了门类较为齐全、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知识 产权法律制度,加入了几乎所有主要的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成为一 个知识产权大国。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围绕知 识产权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有力地指导和推动了知识产权事 业发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水平全面提升,国际合 ‎ 作纵深推进,为国家完善产权保护制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 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有力支撑。十九届三中全会部署重新组建了 国家知识产权局,实现了商标、专利、原产地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 的集中统一管理,为新时代提高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奠定 了坚实基础。‎ 面向未来,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 于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指示论述,加快完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不 断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持续提高知识产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营造更好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为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毫不动摇坚持建军之本强军之魂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门提出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这对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确保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 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我军是党缔造的,一诞生便与党紧紧联系在一起,始终在党的 绝对领导下行动和战斗。从南昌起义在团以上单位建立党组织,到 三湾改编支部建在连上,再到古田会议确立党指挥枪根本原则制 度,在鲜血洗礼和长期革命实践中,我们党探索和创建了以军委主 席负责制为根本制度,包括党委制、政治委员制、政治机关制、党 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等一整套制度体系。我军之 所以能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从小到大、从胜利走向胜 利,最根本的就是靠党的坚强领导,靠我军独具特色的军事领导制 度。‎ 强军必先强心,强心重在铸魂。人民军队只有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党的意志为意志、党的方向为方向,才能把政治优势转化 为制胜优势,真正扛起“四个战略支撑”的新时代使命任务。战略 支援部队作为习近平主席亲自缔造的新型作战力量,肩负着特殊使 命,战斗在特殊战场,具有“技术+政治”的鲜明特质,必须毫不 动摇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 “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军委主席负责制,以不忘 初心、不负重托、不辱使命的实际行动践行对党的绝对忠诚,努力 抢占未来军事竞争战略制高点,加快锻造威慑制衡强敌的刀尖铁 拳,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为推进国家治理多作人大贡献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 议。全会专门研究部署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充分展现了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对于确保党和国家兴旺 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深刻理解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深刻认识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深刻把握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指导思想、目 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把 全会精神落实好。‎ 准确把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丰富内涵。全面理解支 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按照 全会提出的新部署新要求,不断深化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 政治制度的认识和理解。实践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党带 领中国人民探索新型国家治理体系和途径的伟大创造,充分体现了 现代国家治理的人民性、民主性、法治性和程序性,是推进国家治 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要充分利用人大工作来自人 民、植根人民的独特优势多作为、实作为、善作为,不断彰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巨大优越性。‎ 不断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责任担当。作为人大工作者,要紧密结合地方人大制度和人大工作实际,依法履行好人大 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决定权,不断提升人大整体实效,毫不 动摇、与时俱进地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发展,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奠定更为坚实的制度和法制基础。‎ 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历史丰碑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 进一步举旗定向,凝聚了全党全社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开拓创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与时俱进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在党的历史上创立了一座坚持自我革命、加强理论建设和制度建设的历史丰碑。‎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要推进法治建设。法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必须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弘扬公平正义、优化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保障作用,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 ‎ 厉行法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就要全面深化改革。有效解决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解决好发展的均衡性、协调性,不断提高生产力,推进高质量发展;持续完善生产关系,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 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有效治理格局。就要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忠诚干净担当是共产党人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是立德立身立业的核心素养,必须体现到“两个维护”上,贯穿于学习生活各方面,落实到强化制度意识,作维护、执行制度的表率, 提高政治、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工作本领,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国企治理效能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 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历史命题摆在全党同志 面前,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崇高的使命追求、清醒的政治方向、鲜明 的目标导向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情怀,为凝聚全民族的力量实现“两 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加强党的领导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两个“一以贯之”的要求,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取得了显 著的进步,多数国有企业已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具体实践中 还需要加强探索和完善,更好地体现和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的巨大优势。‎ 一是两个“一以贯之”如何从镶嵌到浑然一体。在建立现代企 业制度过程中旗帜鲜明地突出党的领导,保障企业在落实中央重大 部署、公司重大决策、重大攻关、重点工程以及自上而下生产经营 中,全面体现党组织的“先锋队”和“压舱石”作用,成为企业的 “根和魂”,着力固根基、扬优势,把党的领导这个最大优势转化 为企业管理效能。‎ 二是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造形成资源互补,提高国有资本的竞争力、影响力和控制力是一种很好的方式,但在实践中要建立配套的如参与、退出、分配等机制,无论境内的境外的资本,可以放心地“混”进来,也有退出的方式与通道。 充分体现“改”的功能,“混”是手段,“改”是目的,丰富资本的形式不是为了大,而是通过资本的创新配置丰富生产关系,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将更充分发挥制度优势 ‎——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重要议题,而且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新的政治理念,表明我们党对社会政治发展规律有了新认识,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转向执政党的重要理论标志。尤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进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客观地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需要通过完备有效的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发挥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由之路。‎ 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是我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制度体系现代化,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具体有: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民主政治、法治体系、行政体制、基本经济制度、先进文化制度、社会治理制度等重要领域,要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直至实现现代化体系。也就是说,只有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在此过程中,我们应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方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 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党治国治军、促进改革发展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利益、应对重大突发事件、处理各种复杂国际事务等方面能力的现代化。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从而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我们应该看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 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如果只注重其中一方面,肯定有失偏颇。诚如唐代柳宗元在《封建论》所述: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由此可见,治理体系是治理能力形成的基础,治理能力的提升有赖于治理体系的建构;治理能力彰显治理体系的效能,治理体系的效能必须通过强大的治理能力才能得到充分体现。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学习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已胜利落下帷幕,我们的各项工作又迈向了新的起点,当前一个时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抓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贯彻,坚持学思践悟、学通弄懂、学以致用,真正用先进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从近期形势看,自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以来,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学习热潮、评论热潮、践行热潮”,全国各地都在以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引领扎实开展各项工作。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把会议精神切切实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两天,通过反复研读、深学细思、深刻领悟全会公报,有以下几点体会:‎ ‎1.更加坚定了对党绝对忠诚、对领袖绝对拥护的政治自信。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重大成就。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党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科学指引。这更加坚定了我对党的迷恋、对党的绝对忠诚和对领袖的绝对拥护。‎ ‎2.更加坚定了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道路自信。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的第一位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是根植于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发展取得的突出成就,让我更加坚信,只有社会主义,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党和人民从历史和现实中得出的不可动摇的结论。要想实现国富民强,就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动摇。‎ ‎3.更加坚定了对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发展自信。十九大以来,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已经基本确立;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显著增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更进一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中国全面开花,硕果累累。事实证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回应了群众的期盼要求,体现了党的责任担当,指明了中国梦的现实路径,更加坚定了发展自信。‎ 就做好下步工作,我谈几点打算:‎ ‎1.强化首位意识,坚持“学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精神区位。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就是时不我待地抓好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一是示范带动,做好学习文章。树立起“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坚持学在先、学在前,先学先懂、真学真懂。原原本本通读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原文,准确把握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深学细研、掌握内涵要义,更好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二是学思践悟,做好结合文章。把学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推进各项重点工作结合起来结合起来,与正在开展的“勇担当、作表率”活动结合起来,与具体业务工作结合起来,以优异成绩彰显奋力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三是持续稳固,做好常态文章。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指明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会议精神是我们今后工作的行动指南和目标纲领。学习会议精神不能一劳永逸,我讲把学习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久久发力、形成常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的精神的内涵要义解决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2.强化站位意识,坚持“做在前列”,坚定不移提升工作能力。一是不断提升政治定力。把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作为锤炼政治品格的重大实践,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看齐,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的领袖权威,坚定理想信念,把牢政治方向,永葆忠诚之心。二是不断提高能力水平。始终坚持用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导工作开展,紧扣工作大局,紧贴领导工作思路,紧靠基层群众实际,突出“服务”中心职能,明确工作重点,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对县情的认识、分析和研究,不断提升做好各项工作的能力。三是不断强化责任担当。服务全县发展大局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基础上,全力承担好“参谋部、战斗部和服务部”角色,争做县委的“坚强前哨”和“巩固后院”,竭力为全县发展大局做好服务。‎ ‎3.强化管党意识,坚持“严在前列”,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一是着力抓好规范运行。以强化党建工作为突破口,严格组织生活,扎实推进“三会一课”规范化运行,持续完善党建、行政会议制度,坚决杜绝以行政会议代替党建活动的现象。推进机关办公规范化,强化制度建设,制定完善系列符合当前形势的规章制度,形成办公规矩,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二是着力抓好作风转变。行百里者半九十,作风转变不可能轻轻松松,一蹴而就,必须要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将时刻把作风建设抓在手,把不良作风改到底,把长效机制建到位。大力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自觉遵守“八项规定”和县委有关制度,敬业守责、无私奉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多深入基层、群众,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为县委决策提供最真实的基层反映。三是着力抓好廉洁自律。严守党的政治纪律,自觉以党章为镜鉴,以党规为准绳,时刻紧绷廉洁自律这根弦,带头遵守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正确行使权力,不越红线、不逾规矩,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始终保持清醒头脑。‎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传达提纲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2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习近平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习近平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一、全会召开的重大意义 用一次中央全会专门研究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问题并作出决定,这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所以这次全会的历史地位及其深远影响,应当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和长远发展中来认识和把握。‎ 首先,这次全会召开背景特殊、时机重要。现在,我国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从国际看,世界发展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收官阶段。今年又恰逢新中国成立70周年,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召开十九届四中全会,更加凸显了会议的特殊性和战略性。‎ 其次,这次全会主题重大、事关根本。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兴旺发达、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问题。党中央决定用一次全会就这个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是从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全面考量,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强烈的历史担当。这既是坚定“四个自信”,毫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的政治宣示,也是统筹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坚定不移将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政治动员。‎ 第三,这次全会成果丰硕、影响深远。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决定》。《决定》最大的历史贡献是全面回答了在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上,应该“坚持和巩固什么、完善和发展什么”这个重大政治问题。《决定》全面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历史性成就,集中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深刻阐述了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 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要求、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既有理论上的新概括又有实践上的新要求,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开创性、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随着四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必将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优势,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二、全会主要精神 ‎10月3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发布。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是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鲜明主题。概括起来讲:‎ 一是通过一份重要文件。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二是作出一个重要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三是给出一项重要结论。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四是提出一个“总体目标”。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五是强调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 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以上十三个方面的显著优势,是对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一次科学、系统、客观的全面总结,全面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制度体系的优越性,也标志着我们党对于国家制度结构和体系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这些显著优势,就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六是明确十三个“坚持和完善”。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七是公布两项人事信息。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正武、马伟明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委员。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士余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刘士余同志留党察看二年的处分。‎ 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测试100题 ‎(含答案、答题卡)‎ 答题卡 姓名: 单位及职务: 总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题号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答案 二、多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题号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答案 题号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答案 题号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三、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题号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答案 题号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答案 目 录 一、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 二、多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三、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一、单项选择题(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于2019年( )在( )举行。(B)‎ A. 10月27日至30日 北京 B. 10月28日至31日 北京 C. 10月20日至24日 北京 D. 10月28日至31日 上海 ‎2.出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中央委员( )人,候补中央委员( )人。(A)‎ A. 202 169‎ B. 200 166‎ C. 212 169‎ D. 202 168‎ ‎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由( )主持。中央委员会( )作了重要讲话。(C)‎ A. 习近平 总书记习近平 B. 李克强 总书记习近平 C. 中央政治局 总书记习近平 D. 中央政治局 李克强 ‎4. 党的十九届四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 )。(A)‎ A.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B.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C.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5.在党的十九届四全会上( )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A)‎ A. 习近平 B. 李克强 C. 栗战书 D. 韩 正 ‎6. 党的十九届四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 )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委员。(C)‎ A. 1名 B. 3名 C. 2名 D. 4名 ‎7. 党的十九届四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士余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刘士余同志留党察看( )年的处分。(A)‎ A.二 B.三 C.一 D.四 ‎8.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于2019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D)‎ A. 10月28日 B. 10月29日 C. 10月30日 D. 10月31日 ‎9.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基本框架由( )构成,分为( )。(A)‎ A. 15部分 三大板块 B. 16部分 四大板块 C. 15部分 二大板块 D. 14部分 三大板块 ‎10.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共有( )个方面的显著优势。(13)‎ A. 10‎ B. 11‎ C. 12‎ D. 13‎ ‎11. 坚持( ),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A)‎ A.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 B. 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 C.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保持政治稳定 D. 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 ‎12.坚持( ),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D)‎ A. 人民当家作主,密切联系群众 B. 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 C. 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 D. 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 ‎13.坚持( ),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A)‎ A. 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B.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C. 全面依法治国 D. 全面依德治国,建设社会主义道德国家 ‎14.坚持( )的显著优势。(A)‎ A. 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B. 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 C. 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办大事 D. 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 ‎15.坚持( )的显著优势。(C)‎ A.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B. 各民族一律平等,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C. 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D. 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 ‎16.坚持( ),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D)‎ A. 公有制为主体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B.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C.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D.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 ‎17.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 ),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A)‎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B.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 C.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D. 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18.坚持( )的显著优势。(A)‎ A.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B. 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 C.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 D.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走共同富裕道路 ‎19.坚持( ),使社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的显著优势。(A)‎ A.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B. 改革创新,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C. 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D.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20.坚持( ),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A)‎ A. 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B. 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C. 德才兼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D. 德才兼备、选贤任能 ‎21.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D)‎ A. 保障国家安全、发展利益 B. 保障国家主权、发展利益 C. 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利益 D. 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22.坚持( ),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A)‎ A. “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B. “一国两制”,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C. “一国两制”,保持香港长期繁荣稳定 D.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23.坚持( ),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B)‎ A. 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参与全球治理 B. 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C. 独立自主,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D. 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全球治理 ‎2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 ),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 )展开。(A)‎ A. 科学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B. 科学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C. 科学制度体系 宪法 D. 科学制度体系 党章 ‎25. 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 )。(A)‎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体现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 ‎26.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 )关键时期。顺应时代潮流,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必须在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上下更大功夫。(A)‎ A.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B.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C. 实现现代化强国 D.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27. 坚持和完善( )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A)‎ A. 党的领导制度 B. 党的领导保障 C. 党的制度 D. 党委领导制度 ‎28. 必须坚持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健全( )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治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B)‎ A. 总揽全局、科学协调 B. 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C. 总揽全局、协调和谐 D. 总揽全局、协调运转 ‎29. 坚持和完善( )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A)‎ A. 人民当家作主制度 B. 群众当家作主制度 C. 工人群众当家作主制度 D. 人民群众当家作主制度 ‎30. 坚持和完善( )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B)‎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 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制 D.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 ‎31.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 )的政府治理体系。(A)‎ A. 职责明确、依法行政 B. 职责明确、依宪行政 C. 职责明确、依德行政 D. 岗位明确、依法行政 ‎32. 坚持和完善( )制度,推动经济( )发展。(A)‎ A.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高质量 B. 社会主义经济 高质量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高质量 D.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 科学 ‎33.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 )基础。(D)‎ A. 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B. 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 C. 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 D. 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 ‎34. 坚持和完善( )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A)‎ A. 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 B. 城乡一体的民生保障 C. 统筹发展的民生保障 D. 统筹兼顾的民生保障 ‎35. 必须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注重加强( )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A)‎ A. 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 B. 普惠性、基础性 C. 基础性、兜底性 D. 普惠性、兜底性 ‎36. 坚持和完善( )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B)‎ A. 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B. 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 C. 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 D. 共建共治的社会治理 ‎37. 坚持和完善( )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A)‎ A. 生态文明制度 B. 物质文明制度 C. 精神文明制度 D. 环境文明制度 ‎38. 坚持和完善( )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A)‎ A.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B. 党对人民军队的领导 C. 党对人民军队的统一领导 D. 党对人民军队的主要领导 ‎39.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 )。(C)‎ A. 人类命运统一体 B. 人类命运有机体 C. 人类命运共同体 D. 人类命运共赢体 ‎40. 坚持和完善( )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C)‎ A. 党的监督 B. 国家监督 C. 党和国家监控 D. 党和国家约束 ‎41. 把提高治理能力作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的重大任务。通过加强( ),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B)‎ A. 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 B. 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C. 思想淬炼、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D. 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 ‎42. 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 )自信。(A)‎ A. 制度 B. 道路 C. 理论 D. 文化 ‎43. 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 )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D)‎ A. 发展 B. 执行 C. 服从 D. 制度 ‎44. 坚持权责法定,健全( )制度,明晰权力边界,规范工作流程,强化权力制约。(A)‎ A. 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 B. 分事行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 C. 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定期轮岗 D. 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 ‎45. 坚持权责透明,推动用权公开,完善党务、政务、司法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建立权力运行( )的反馈机制。(C)‎ A. 可询问、可追溯 B. 可追溯 C. 可查询、可追溯 D. 可查询 ‎46. 坚持权责统一,盯紧权力运行各个环节,完善发现问题、纠正偏差、精准问责有效机制,压减权力( )空间。(B)‎ A. 设租 B. 设租寻租 C. 寻租 D. 租用 ‎47.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 ),形成长效机制,坚持不懈锤炼党员、干部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A)‎ A. 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B. 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C. 全体党员、干部的终身课题 D. 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和全体党员的终身课题 ‎48. 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持续推进党的( ),使一切工作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发展规律、体现人民愿望,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得到人民衷心拥护。(B)‎ A. 理念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B.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C. 思想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D. 理论创新、实践创新、机制创新 ‎49. 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把维护习近平总书记( )落到实处。 (A)‎ A. 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 B. 党中央的核心 C. 全党的核心地位 D. 全国的核心地位 ‎50. 健全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领导体制,强化党中央决策议事协调机构职能作用,完善推动( )机制,严格执行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制度,确保令行禁止。(A)‎ A. 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 B. 党中央重大决策议事 C. 党中央重大决策商量 D. 党中央重大决策咨询 二、多项选择题(30题,每题1分,共30分)‎ ‎51. 出席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人员有( )。(ABCD)‎ A. 中央委员202人 B. 候补中央委员169人 C. 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会议 D. 党的十九大代表中的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会议 ‎52. 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虑。这几个方面是( )。(ABC)‎ A. 第一,这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大任务。‎ B. 第二,这是把新时代改革开放推向前进的根本要求。‎ C. 第三,这是应对风险挑战、赢得主动的有力保证。‎ D. 第四,这是科学发展的保障。‎ ‎53.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 )。(ABC)‎ A. 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植根中国大地、具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拥护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B. 是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C. 是能够持续推动拥有近十四亿人口大国进步和发展、确保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实现伟大复兴的制度和治理体系 D.是伟大体系。‎ ‎54. 必须坚持( ),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ABCDEFG)‎ A.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B. 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C.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D.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改革创新 E.突出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 F. 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 G. 加强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 ‎55.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 )。(ACD)‎ A.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B.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C. 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D.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56.在党的十九届四全会《决定》“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部分中,提出的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有( )。(ABCDEF)‎ A. 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制度 B. 完善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 C. 健全党的全面领导制度 D. 健全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各项制度 E. 健全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制度 F. 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制度 G.领导核心制度 ‎57. 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 ),使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确保 人民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ABCDE)‎ A.民主选举 B.民主协商 C.民主决策 D.民主管理 E.民主监督 ‎58. 在党的十九届四全会《决定》“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部分中,坚持和完善的制度是( )。(ABCDE)‎ A.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 B. 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D.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E. 健全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F.建立多党竞争制度 ‎59. 在党的十九届四全会《决定》“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部分中,坚持和完善的制度是( )。(ABCD)‎ A.健全保证宪法全面实施的体制机制。‎ B.完善立法体制机制 C.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 D.加强对法律实施的监督 E.完善政法体制机制 ‎60. 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加快形成( )体系,加快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ABCD)‎ A. 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 B. 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 C. 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 D. 有力的法治保障 ‎61.下列属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的内容是( )。(ABCD)‎ A. 完善国家行政体制 B. 优化政府职责体系 C. 优化政府组织结构 D. 健全充分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体制机制 ‎62. 下列关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BCDE)‎ A.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B.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 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E. 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63.下列( )属于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ABCDE)‎ A.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 B.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 C. 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D. 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E. 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64.下列坚持和完善的制度体系,表述正确的是( )。(ABCD)‎ A. 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 B. 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 C. 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D. 强化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制度保障 ‎65. 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ABC)‎ A. 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B.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C. 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 D. 单纯依靠群众自治 ‎66. 下列坚持和完善的制度中,表述不完整的是( )。(AB)‎ A. 完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机制 B. 完善社会防控体系 C. 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 D. 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E. 完善国家安全体系 ‎67.下列坚持和完善的制度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ABCD )‎ A. 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 B. 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 C. 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 D. 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 ‎68. 下列坚持和完善的制度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BC)‎ A. 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 的方针 B. 健全中央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对特别行政区行使全面管治权的制度 C. 坚定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 D.逐渐实行一个国家一种制度 ‎69. 下列坚持和完善的制度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BCD)‎ A. 健全党对外事工作领导体制机制 B. 完善全方位外交布局 C. 推进合作共赢的开放体系建设 D. 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 ‎70. 下列坚持和完善的制度中,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ABC)‎ A. 健全党和国家监督制度 B. 完善权力配置和运行制约机制 C. 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 D.主要依靠媒体舆论监督 ‎71. 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 )。(ABC)‎ A. 坚决查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案件,‎ B. 坚决斩断“围猎”和甘于被“围猎”的利益链,‎ C. 坚决破除权钱交易的关系网 D. 坚决从轻处理 ‎72. 深化标本兼治,推动( )等重点领域监督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推进反腐败国家立法,促进反腐败国际合作,加强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教育,巩固和发展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ABCD)‎ A. 审批监管、执法司法 B. 工程建设、资源开发 C. 金融信贷、公共资源交易 D. 公共财政支出 ‎7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BCD)‎ A. 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来之不易,必须倍加珍惜 B. 完善和发展我国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必须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 C. 既把握长期形成的历史传承,又把握党和人民在我国国家制度建设和国家治理方面走过的道路、积累的经验、形成的原则,不能照抄照搬他国制度模式 D. 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74. 健全维护党的集中统一的组织制度,形成党的( )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体系,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ABC)‎ A. 中央组织、、‎ B. 地方组织 C. 基层组织 D. 自治组织 ‎75. 完善党领导( )等制度,健全各级党委(党组)工作制度,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ABCD)‎ A. 人大、政府、政协 B. 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C. 武装力量、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 D. 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会组织 ‎76. 完善党领导各项事业的具体制度,把党的领导落实到( )各方面。(AB)‎ A. 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B. 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部门单位 D.农村 ‎77. 完善党和国家机构职能体系,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党和国家所有机构( )。(AC)‎ A. 履行职责全过程,‎ B. 履行职责中 C. 推动各方面协调行动、增强合力 D. 推动各方面增强合力 ‎78.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 )贯穿党治国理政全部工作之中,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通过完善制度保证人民在国家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着力防范脱离群众的危险。(ABCD)‎ A. 尊重民意 B. 汇集民智 C. 凝聚民力 D. 改善民生 ‎79. 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完善党员、干部联系群众制度,创新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机制,始终做到( ),深入群众、深入基层。(ABCD)‎ A. 为了群众 B. 相信群众 C. 依靠群众 D. 引领群众 ‎80. 完善担当作为的激励机制,促进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AD)‎ A. 发扬斗争精神 B. 发扬奋斗精神 C. 增强斗争勇气 D. 增强斗争本领 三、判断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 ‎81.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板块为第一部分,是总论,主要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发展的历史性成就、显著优势,提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和总体要求。(A)‎ A.对 B.错 ‎82.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二板块为分论,聚焦坚持和完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安排了13个部分,明确了各项制度必须坚持和巩固的根本点、完善和发展的方向,并作出工作部署。(A)‎ A.对 B.错 ‎83.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三板块为第十五部分和结束语,主要就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提出要求。(A)‎ A.对 B.错 ‎8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B)‎ A.对 B.错 正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85. 《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国家制度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全部依据。(B)‎ A.对 B.错 正确:《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总结了国家制度的13个方面显著优势,是我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 ‎86. 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A)‎ A.对 B.错 ‎87.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A)‎ A.对 B.错 ‎88.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A)‎ A.对 B.错 ‎89. 国家行政管理承担着按照党和国家决策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必须坚持一切行政机关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创新行政方式,提高行政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A)‎ A.对 B.错 ‎90.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党和人民的伟大创造。(A)‎ A.对 B.错 ‎91.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厚支撑。(A)‎ A.对 B.错 ‎92. 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A)‎ A.对 B.错 ‎93.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 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A)‎ A.对 B.错 ‎94. “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A)‎ A.对 B.错 ‎95. 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必须统筹国际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B)‎ A.对 B.错 正确: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外部条件。必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坚定不移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96. 、加强党对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领导(A)‎ A.对 B.错 ‎97.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A)‎ A.对 B.错 ‎98.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A)‎ A.对 B.错 ‎99. 健全权威高效的制度执行机制,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督,坚决杜绝做选择、搞变通、打折扣的现象。(A)‎ A.对 B.错 ‎100. 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保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稳定性和延续性,又要抓紧制定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急需的制度、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必备的制度,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永葆生机活力。(A)‎ A.对 B.错全国权威公文写作交流群 十九届四中全会公报要点 ‎ 审议通过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科学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科学制度体系,我国国家治理一切工作和活动都依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展开,我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其执行能力的集中体现。‎ 十三方面“显著优势”‎ 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多方面的显著优势,主要是: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党的科学理论,保持政治稳定,确保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的显著优势;‎ 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切实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显著优势;‎ 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 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显著优势;‎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显著优势;‎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人民福祉,走共同富裕道路的显著优势;‎ 坚持改革创新、与时俱进,善于自我完善、自我发展,使社会充满生机活 力的显著优势;‎ 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的显著优势;‎ 坚持党指挥枪,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有力保障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显著优势;‎ 坚持“一国两制”,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显著优势;‎ 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作出贡献的显著优势。‎ 总体目标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是:‎ 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 到二〇三五年,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 十三个“坚持和完善”‎ 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 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和完善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 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制度,确保人民军队忠实履行新时代使命任务。‎ 坚持和完善“一国两制”制度体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 坚持和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坚持和完善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强化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重大战略任务 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强化制度意识,带头维护制度权威,做制度执行的表率,带动全党全社会自觉尊崇制度、严格执行制度、坚决维护制度。加强制度理论研究和宣传教育,引导全党全社会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越性,坚定制度自信。推动广大干部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力、开展工作,提高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项工作能力和水平。‎ 人事信息 全会按照党章规定,决定递补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马正武、马伟明同志为中央委员会委员。‎ 全会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刘士余同志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审查报告,确认中央政治局之前作出的给予刘士余同志留党察看二年的处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