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民法典专题讲座观后感学习心得五篇
民法典专题讲座观后感学习心得五篇 民法典专题讲座观后感学习心得 1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 5 月 28 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向世界宣告着“民 法典时代”正式到来。 2020 年是不同寻常的一年,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让中国人民饱受疫情的困 扰,在这个万众一心度过疫情的时刻,民法典的出台可谓是为人民打上一针“强心剂这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目的是全方位、多角度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解决人 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部以人民为中心的法 典,回应了民生的关键问题,具有里程碑意义。 党和国家先后多次启动民法制定工作,但因多种原因一直没能形成一部真正意义上的民法 典。以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确定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 法任务,经过多年努力,一部完整的民法典在今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表决通过,这是一个历史 性的时刻,不仅仅是达成几代法律人的夙愿,更是对人民的殷切期盼提交了份圆满的答卷 此次民法典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目标,总结实践经 验,适应时代要求,对我国现行的民法通则、物权法、合同法、担保法、婚姻法、收养法、继 承法、侵权责任法和与此相关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全面系统的编订纂修,形成一部具有中国 特色、体现时代特点、顺应时代要求、反映人民意愿的法典,为新时代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完备的民 事法治保障。 人格权的独立成编是此次编篡的亮点,具有极为深远的意早在 1986 年,我国制定民法通则时 就明确规定了“人格权”。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人格权的定义不断丰富,隐私权、肖像权、名 誉权等受到广大人民的关注。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大数据、互联网成了一把双刃剑,个人 隐私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信息泄露引发的电信诈骗,利用互联网侵犯公民名誉权等现象层 出不穷。法律从诞生那天起就具有滞后性,当现行法律还不能有效应对,民法通则等相关法律 还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人格权保护需要。此次人格权编对生命权、健康权、名誉权、隐 私权等民事主体享有的各项人格权进行了明确规范,这意味着民法典的横空出世对老百姓来 说不仅仅是抵挡伤害的盔甲,更是奋起反抗的武器。公众号逍遥文稿整理,让以人为本真真 切切的落实在生活中,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把对人格权的保护提升 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次民法典除了人格权独立成编之外还回应了一系列社会各界普遍关 注的热点问题。可以说,这是一部“社会活动百科全书“,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 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 当然民法典的成就有目共睹,但文字的魅力和缺陷总是形影不离的,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部 《哈姆雷特》,当民法典制定好后,司法者、执法者、守法者对其可能有不同的见解,出台相应 的解释、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就显得额外的重要,但这只是后话,就把一切交给时间,让我们一起 去见证。 这一部盛世之典不仅仅凝聚着中国人民的共同意志,也写满了14亿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梦想, 它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必将在人类法治文明史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民法典专题讲座观后感学习心得 2 编纂民法典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立法任务,是以核心的党中央 作出的重大法治建设部署,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和人民权利的重大立法工程。十三届全国人 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后,我自觉把深入学习贯彻民法典作为一项 重要政治任务。尤其是通过这次市委中心组集中学习研讨,我对民法典的认识和体会进一步 得到升华。 第一,民法典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法典的编纂一直受到党和国家 的高度重视,从 20 世纪 50 年代至今先后启动过五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经过多年努力,逐步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民事法律规范体系,民事司法实践积累了丰富经验,民事法律服务取得显 著进步,民法理论研究也达到较高水平,全社会民事法治观念普遍增强,为编纂民法典奠定 了坚实基础。根据党中央的工作部署,编纂民法典采取“两步走”的工作思路进行。第一步, 制定民法总则,作为民法典的总则编。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 1986 年制定的民 法通则为基础,进行系统梳理总结提炼后,形成民法总则草案,于 2017 年 3 月通过审议。 民法总则通过后,经过法制工作委员会和相关单位的艰苦努力,形成了包括物权、合同、人 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等 6 个分编在内的民法典各分编草案,分别通过了审议, 并与民法总则合并,顺利完成了第二步。今年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 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民法典时代”正式到来,是新中国 70 多年来民 事立法和法制建设的伟大成就,在我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二,民法典是顺应时代的精神产物。当今,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涌现出 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人民群众对保护合法权益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编纂民法 典正当其时。总的感到,民法典草案顺应新时代、回应新技术,注重将科技发展的因素充分 融入法典中,既凸显各界观念的进步,更体现了在立法过程中,社会各界对新时代、新现象 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既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立法态度,又顺应了新事物对社会关系的影响。 比如,将人格权单独成编规定是我国民法典体系顺应时代需求而进行的重大创新,是落实十 九大报告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全面保障个人人格尊严、保障人民体面生活的重要举 措。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疫情影响下,大家对新冠肺炎是否造成合同履行中的“不可 抗力”或“情势变更”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而民法典的确立将从法律层面给予确认正 式规则。可以看到,从民法典草案规定履行合同应当避免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 到将人格权独立成编,再到制定高空坠物侵权责任分摊规则等,都回应了时代需要,顺应了 时代需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第三,民法典是民族精神的立法表达。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民法典必然承载着一个民 族共同的记忆,彰显着这个民族鲜明的精神特质。翻看民法典,最鲜明的特征就是将弘扬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了立法当中,从抽象地规定公序良俗,到具体地要求赡养父母、抚 养未成年子女,民法典用一个个法条映照出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追求,是弘扬社会主 义核心价值观的新实践。民法典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最大公约数”为思想基础和价 值取向,契合了全体人民的道德意愿、符合整个社会的公序良俗,真正为人们所信仰、所遵 守。这样的民法典,具有时代特色,彰显中国气派,为世界民法发展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 方案。 第四,民法典是民生至上的集中体现。民有所呼,法有所应。作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民法典处处彰显以人民为中心的立法思想。从编纂过程看,民法典充分听取民意,先后 10 次通过网上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 42.5 万人提出的 102 万条意见和建议。从内容看,民 法典共 1200 多个条文、10 万余字,覆盖一个公民生老病死的全部生活,既是人民权利的宣 言书,更为维护人民权益织密防护网。这次编纂民法典,践行了党的根本宗旨,反映了人民 的愿望,回应了人民关切,充分体现了保护人的权利、提升人的尊严、服务人的发展的立法 精神与立法宗旨,饱含浓厚的民生情怀。特别是对民事权利保护的高度、深度与广度都进入 到了一个新境界,从而使法律能够更好地满足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 民法典专题讲座观后感学习心得 3 5 月 28 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 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安排这 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 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6 月 16 日出版的第 12 期《求是》 杂志将发表重要文章《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 文章强调,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 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发展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 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 在民法典里,处处充满着温情,处处体现着正义,伟大意义诸多,人间冷暖也有体现。 比如,禁止放高利贷借款的利率不得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没有约定的, 视为没有利息。借款合同对支付利息约定不明确的,当事人不能达成补充协议的。按照当地 或者当事人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素确定利息。自然人之间借款的事为没有利 息。 婚姻更加牢固,自婚姻登记机关收到离婚登记申请之日起 30 日内,任何一方不愿意离婚的, 可以向婚姻登记机关撤回婚姻登记申请。前款规定期间届满后 30 日内,双方应亲自到婚姻 登记机关申请发给离婚证。未申请的,视为撤回离婚登记申请。设置离婚冷静期,为了自愿 离婚的当事人在登记离婚中设置适当的时间门槛。促进当事人冷静思考,妥善抉择,既能够 保证当事人的离婚自由。又能够保障双方当事人做出正确抉择,保护好未成年子女的利益。 禁止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从建筑物中抛掷物品或者从建筑物上坠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损害 的,由侵权人依法承担侵权责任。经调查"target="_blank">调查难以确定具体侵权人的,除 能够证明自己不是侵权人的以外,有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给予赔偿,可能加害的建筑 物使用人补偿后,有权向侵权人追偿。 自己借的钱自己还。民法典草案吸收了现行司法解释的有效做法,规定夫妻共同债务需要夫 妻双方共同签字或者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或者夫妻一方以个人的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所需 要负担的债务,否则不予认定。 以上种种,都体现着民法典的温情,体现着保障公民从摇篮到坟墓的法治思想,在我国,甚 至世界民法史上都有着重大意义。 民法典专题讲座观后感学习心得 4 近日,单位组织全员学习在第 12 期《求是》杂志上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 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通过学习交流,对《民法典》有了浅显了解。 编撰《民法典》,对我国立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愈发感受到了《民法典》在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 有重要意义;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 具有重大意义。可谓社会所需,民之所向,一切以人民利益为中心。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对于社会来讲,《民法典》把我国多年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 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确定下来,规范经济生活和 经济活动赖以依托的财产关系、交易关系,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民众来讲,多元化的生活使民众对于法治 的需求也愈发迫切,对于非法律从业者的普通民众来说,《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回应了人民 群众对于法治和美好生活的需求,更是民事活动的基本遵循和重要依靠,房产买卖、遗产处 理、高空坠物、占道纠纷、个人信息保护、衣食住行、老人赡养、生产经营等等,几乎所有 民事活动,都能在《民法典》中找到依据,捍卫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要加强对《民法典》重大意义的宣传教育。然而,对于非法律从业者而言,民法典体系庞大、 专业性极强,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专业人士加以解读,并用普通群众听得懂的语 言,将民法典送到基层一线,可谓是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必须要打通“最后一公里”。社 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 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 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 宣讲《民法典》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要让民法典成为公众随身携带的“宝典”,就要高度 重视普法工作,让公众懂法;就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让公众信法。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民法典必将不断发挥其善治意义,无愧于法典之名。然而在系列宣讲 中,更应该使民众明白,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 然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是提高我们党治 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 民法典专题讲座观后感学习心得 5 《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 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四大检察工作中,不仅是民事 检察,其他各项检察业务都要结合《民法典》承载的法治精神、基本原则、具体条款,深入 贯彻研究,推动“四大检察”、“十大业务”的深入发展。 在中央政治局就“切实实施《民法典》”举行集体学习时特别强调,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 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坚决防 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这为推进新时代民事检察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 根本遵循。但从总体上看,民事检察工作依然是短板、弱项、离“做强”还有不小差距。实 际上,《民法典》与“四大检察”都有紧密联系。此次《民法典》合同编不同于《合同法》 的是,在其第三分编专门对准合同有关内容进行了规范,所谓的准合同和合同不同的是,合 同是双方意思表示,而准合同是单方意思表示。准合同主要指两类,即无因管理和不当得利。 《民法典》准合同编颁布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大意义。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