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浅谈文科综合测试中的综合意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浅谈文科综合测试中的综合意识

语文论文之浅谈文科综合测试中的综合意识 ‎ ‎  综合能力测试经过2000年、2001年的尝试,2002年将在全国大面积推广。回顾近两年的文科综合试卷,我们可以看出,综合能力试题把着眼点放在考查学生各学科能力的综合运用和学科知识的渗透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突出能力的覆盖面。分析整个试卷,其中多数题目都覆盖到多重高考所需的能力要求,同时渗透了综合意识。下面我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教于同仁方家。‎ ‎  (一)综合意识的内涵 所谓“综合”就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组成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和思考过程。综合不是简单地机械相加,而是紧紧抓住各个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从中把握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得出一个全新的整体性的认识。《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核内容与要求》对“综合能力”‎ 的解释是指将原有知识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和新知识的重新组合,构成一种原先不大清楚的模式或结构,把它改组成一个新的、更清晰的整体,因此,这种组合是包含了明显的创造性的行为,当然这种创造是在特定的问题、资料范围内进行的,是在一定理论框架和方法论框架范围内进行的综合。这一层次要求学生能按自己的想法对知识找出联系、重新构造、进行创造性的整理;对条件不完整的问题,能创设条件,构成完整的问题;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计划或操作程序;能通过对现象或事实的研究,进行分类或组织,发现内在规律,同时,能从抽象的符号、命题或诸如此类的东西入手,做出合理的推论。可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中的“综合意识”是指对某一对象(或材料、图表)和问题可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去分析、理解,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找出它们之间内在联系,从而整体地把握事物,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内涵的一种理念。综合能力测试更强调考查学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考试既反映各学科知识之间的系统联系,又表现注重学生思考、知识迁移、多层次、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通识教育理念。可见,知识综合与能力综合是综合意识的体现,综合意识渗透在综合能力培养和考核之中。综合意识是符合综合能力测试的要求,更是综合能力测试的精髓所在。‎ ‎  (二)综合意识的体现 ‎  1.试卷结构符合综合 ‎  《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考试说明》中明确指出: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考核内容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政、史、地三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二是运用政、史、地三学科综合的知识、原理、规律来评判、归纳和分析问题。2001年的文科综合试卷,无论是命题材料的选择,试题的呈现方式还是学科知识的嫁接,都比去年有了较大的突破。试卷集合了政治、历史、地理三门文化课的基本知识、原理和规律。考生在面对和回答问题时,思维处于不断地判断、分析问题的归属、选择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或途径的状态,而这种思维状态,实质上表现和反映了综合运用知识评判、归纳、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正是由于在综合能力测试卷中对考生的学习能力的考查出现了新的要求,才使得原本在单科试卷中很容易解答的问题汇总到一起便增加了解题难度。文科综合试卷正在尽量减少“拼盘”痕迹,使不同学科的知识尽可能地通过典型材料比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而这些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大量采用图表来完成的。2001年综合卷第1—2、3—8、9—12、36、37、38、40、41题,共使用12幅图表,仅第38题就用了4幅图表。而图表在用于表现形势、环境、资源、产业和事物发展过程等信息时具有文字叙述所不具有的优势,简洁、所占篇幅较小、具有“兼容性”,具有把多方面信息整合的特点,所以成为综合试题的最为恰当的载体之一。所设问题要求注重对情境、图表、现象中信息的提炼和提取。如2001年第37题第一问: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大于1000万公顷的省级行政区有等五个。第40题(3)、(4)问等题都是要考生对题目所提供的图、表等做信息的提炼、提取,把图中信息直接转化为文字答案,并要求对所提取的信息与所学的知识相联系,这是知识的重组、整合的过程。‎ ‎  2.题型设置适应综合 ‎  (1)题型变化 综合试题既要能科学地表达综合能力考试的本质,又符合中学教学的实际,在“求变”与“持稳”的“抗衡”‎ 过程中找到两者最佳的结合点并使其达到最大程度的一致与平衡,以充分体现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的基本精神。与全国统一高考政治试题比较,文科综合卷取消了不定项选择题和辨析题,保留了单项选择与材料分析题。辨析题的形式与容量使它不容易实现政治、历史和地理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所以尽管它具有培养学生思辩能力的优点,也弃而不用;不定项选择题可以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同一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培养学生能力的题型,但由于它的难度较大,且过去评分标准上的不够合理和科学,因而不再沿用。材料分析题的答题要求介于政治单科试卷中的简答题与论述题之间,这也是考虑到保证大多数考生在150分钟内要完成300分的试题,所以既要求学生从多方面作答,但又不能太具体。这样,上述变化既有利于实现综合,又不至于难度过高。‎ ‎  (2)常规题型 文科综合卷一般都是以一个典型的情境为主线,通过多种形式构成一个题目群,以考查学生多学科的知识和多方面的能力。选择题一般设置一个典型背景,下设若干个小题,非选择题则采用多段材料或图表,从不同学科或同一学科的不同方面设置一些问题。这样,使得试卷结构形式具有立体感、层次感;而且所涉及考点、考查范围也具有多层次性,试卷整体感强。如:‎ ‎  ①组合式情境试题:即在一个情境下面设立的若干个小题。它分别考查不同学科的知识和能力,或从不同的角度考查同一学科的不同部分或同一个知识点的不同层面的内涵。如:2001年第3—‎ ‎8题,以西部地区五省区的相关材料的列表为背景分别考查西部地区的人口、人均GDP、气候、交通和发展战略等问题,很恰当地体现了政治与地理的综合;又如今年的30—32题消费问题。既考查消费的作用,又考到了消费者的权利,还考到了消费者的主体意识等。侧重学科内综合。‎ ‎  ②复合式情境试题:解答时,既要求学生有特定的学科能力,又需要学科间相通的一般能力,并且注重各种能力的协同运用。如:2001年综合卷中第38题,从命题的材料到所设的问题,都有机地把政治和历史学科知识融会在一起,解题时要求学生把从不同学科学得的知识及所形成的能力综合反映出来。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组合,使得某一主题的考查形成一个立体化的题目群。这种设计在近几年的“3+2”政治卷中也有,但不占主导地位,而在文科综合卷中几乎全部都是此类题目。这样一来,由于它所设计的问题都是围绕一个典型情境展开的,使得整卷显得比较紧凑,考查的角度变化增多,考查的知识和能力层次变得丰富起来。‎ ‎  3.知识交叉实现综合 2000、2001年“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依然遵循了强调能力考查的原则,而与以往不同的是,这种综合学习能力已不是仅局限于某一学科的思维方法和分析能力,更包括了综合各学科思维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文科综合能力考查,更强调考生对各学科知识整体把握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试卷中出现了需要运用不同的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试题。即命题所涉及的内容,是地理、历史、政治各学科知识的交叉与综合,考生要在准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迅速动员和提取有效信息并将它们融合为一体,经过判断、分析、评价等一系列思维过程,完成对问题的解答。 近几年文科综合试卷的综合程度正处于不断发展过程中。具体表现在:‎ ‎  (1)学科内与跨学科综合相当普遍。围绕同一个情境的学科间与跨学科组合随处可见。选择题第23—25题,围绕“瘦西湖”这一园林艺术中的经典,考查了政治学科的哲学观点与历史学科中的建筑艺术风格。又如3—8题,以西部地区为背景的一组题。2001年的文科综合试卷中有相当多的内容从题目到设问,已分不清到底是哪一个学科的题目,如:争议比较大的2001年第40(2)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和作用这一小题,政治和历史都可以归属。第40(4)问农业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在政治和地理学科中都有涉及。还有第38题(3)问产业结构、科技革命在政治、历史、地理学科中均有论述。这说明题目的综合程度有了提高,整体的实际设计更加巧妙、合理。‎ ‎  (2)选择题的选项从表达方式到内涵,都带有综合的特点。2000年文科综合卷中,第8题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中的D项:扩大内需,刺激生产;第11题中利用季风从江浙沿海驶向日本;2001年文科综合卷中第29题:美国以“自由通过”为名在我国近海频繁进行侦察飞行,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这表明:A.美国坚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美国奉行政治经济全球化政策C.美国坚持“门户开放”政策D.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惟一的“超级大国”‎ ‎。该题如果单独列出,没有人会怀疑它是一道政治题,因为题中除了“门户开放”4个字以外,都是政治术语。对于这类题目,如果没有一定的综合理解能力,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就无法准确理解。‎ ‎  (3)各学科不同思维和能力的综合。以上所提到的综合的内容,都还是以外在的居多。在文科综合试卷中,政、史、地三个学科思维和能力的综合则是更深层次的综合。三学科的思维方式是各有特色的,如:地理学科中的地图在考试中占据重要地位,对图的判断、理解所运用的空间思维和政治学科中阅读图表、文字提取信息的思维方式肯定不同。在考试中,能通过数据或图表等把握事物的特征、规则或关系;应用所学知识对社会现象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多层次的描述,这就需要调动多方面知识与各学科能力对各种现象进行综合性认识。特别在跨学科综合题中,几种思维方式要交叉运用,这本身对考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  (三)启示:立足学科内综合,搞好学科间综合 ‎  目前我国高中阶段政治、历史和地理仍单独开课,各学科的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组织等均分别独立制定完成,学生在系统地学习各门学科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学科的知识结构、逻辑结构和带有学科特色的思维方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内容并未脱离开高中学生已具有的文科各单学科知识体系,而是以学生所学的各学科知识内容作为载体或背景,或是在提供新情景的条件下,分别用各学科的知识解决问题。测试力图在各学科之间建立起联系,根据事物及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规律,将知识重组、整合,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以期在知识的交融、各种思想方法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产生更为深刻的内涵。 毋庸质疑,每一门学科科学体系的建立和成就都是人类文化的结晶,都有其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社会需求。人类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环境的过程中,为研究和解决不同的或从不同方面研究和解决问题而形成了不同的学科体系,然而,问题的产生和出现却是不分学科的。当今社会人类面临着生存和发展的诸多问题,如能源消耗、资源开发与配置、环境问题、人口剧增等,仅靠某单一学科已无法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发挥各学科的综合优势,才能寻求合理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综合考试正基于这一事实,表现出以问题为中心、以人类所面临和关心的或现实、重大的社会问题为素材的主体设计思想。‎ ‎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中学采用的高三复习模式仍然是“分科教学”方式,如何应对日趋明显的综合化趋势?我认为,作为学科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克服过于强调“学科体系完整性”、“自立门户”‎ 的狭隘观念。一是加强三学科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政治学科在用辩证的方法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在关系方面有独到之处,历史学科在通过对资料的整理、使用、分析、以为己用方面具有专长,而地理学科则在通过对诸多因素的分析,构建事物之间的广泛联系方面具有特长。二是以学科教学为出发点,在实现学科主干知识落实和构建网络的前提下,以外延的方式实现学科间的嫁接。三是通过三学科围绕同一主题,相对集中教学的方式,为学生营造综合的小氛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