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脱贫攻坚党课讲稿5篇汇编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脱贫攻坚党课讲稿5篇汇编

‎2020年脱贫攻坚党课讲稿5篇汇编 目 录 ‎1、X副市长党课讲稿:扶贫攻坚战略 ‎2、学习精准扶贫思想党课讲稿 ‎3、精准扶贫党课讲稿范文 ‎4、精准脱贫历史使命与加强党的建设 ‎5、脱贫党课讲稿:迎接考验 抓住机遇 在脱贫攻坚中彰显组织担当 X副市长党课讲稿:扶贫攻坚战略 同志们:‎ 贫困问题,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拦路虎”。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减贫事业,贫困群众的生活和扶贫开发工作,是他心中始终的“牵挂”。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之后,他走遍了中国绝大多数贫困地区。据统计,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26次国内考察,15次涉及扶贫开发,有7次是把扶贫开发作为主要内容。‎ ‎2015年10月16日,习近平同志出席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并发表主旨演讲。他指出:“回顾中国几十年来减贫事业的历程,我有着深刻的切身体会。上个世纪60年代末,我还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陕北一个小村庄当农民,一干就是7年。那时,中国农村的贫困状况给我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我当时和村民们辛苦劳作,目的就是要让生活能够好一些,但这在当年几乎比登天还难”。他强调:“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我到过中国绝大部分最贫困的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贵州、云南、广西、西藏、新疆等地。这两年,我又去了十几个贫困地区,到乡亲们家中,同他们聊天。他们的生活存在困难,我感到揪心。他们生活每好一点,我都感到高兴。”‎ 一、习近平关于扶贫系列讲话要点 ‎(一)习近平扶贫开发思想 ‎1、社会主义本质思想。“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习近平同志在这里指明,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我国扶贫开发事业,从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扶贫是世界性难题,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有着诸多条件的限 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高度重视减贫工作。自1949年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历史。无论是从1949年到1978年对减贫道路的探索,还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实施《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以及《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启动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扶贫开发一直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经使6亿多人脱贫,成为全球首个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贫困人口减半的国家。但是,我国仍有7000多万人没有脱贫。现在我国扶贫开发已经从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当前,我们面临扶贫开发工作依然艰巨而繁重,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减贫难度越来越大。我们面临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必须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应有之义。‎ ‎2、重中之重思想。“‘三农’工作是重中之重,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在‘三农’工作中要把扶贫开发作为重中之重,这样才有重点”。习近平同志在这里意在表明,要更有效地帮助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支持贫困农户增收脱贫,提高发展能力。2012年12‎ 月,习近平同志到××阜平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时曾论述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贫困地区小康的辩证关系。他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根据管理学中的木桶理论,决定水桶盛水量多少的关键因素不是其最长板块,而是其最短板块。我国实现小康社会的决定性因素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在于农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这块“短板”。‎ ‎3、内生动力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要通过组织贫困人口参与扶贫项目的决策、实施和监督,提高自我组织、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造血功能,增强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 ‎4、科学扶贫的思想。习近平同志指出:“推进扶贫开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首先要有一个好思路、好路子。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这实际上提出了科学扶贫的思想。应注重把扶贫开发与做好“三农”工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开展教育扶贫等结合起来,把做好顶层设计与加强基层探索结合起来,不断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5、精准扶贫的思想。“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在这 里习近平同志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思想。精准扶贫是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底数不清、目标不准、效果不佳等问题的重要途径。精准扶贫的核心内容是做到“真扶贫、扶真贫”,其实质是使扶贫资源更好地瞄准贫困目标人群。精准扶贫主要由两个部分内容构成,即识别贫困人口和瞄准扶贫资源。识别贫困人口主要是通过一系列扶贫工作机制、程序、工具等,将具体的贫困人口准确辨别出来,并通过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对贫困人口进行动态管理。瞄准扶贫资源则是在对贫困人口有效识别的基础上,以一定方式投入扶贫资源,推动目标区域经济发展和目标人群脱贫致富。精准扶贫的最终目的在于减少贫困人口和消除贫困,即通过对扶贫资源的有效利用使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和提高生活质量。然而,从扶贫效果看,扶贫资源更好地瞄准贫困目标人群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发达国家贫困人口少、国家财政能力强,在瞄准贫困上通常采取的是高福利的普惠性政策,从而在减贫上获得了较高的瞄准精度。发展中国家贫困人口众多、国家财政能力有限,往往采取选择性瞄准并建立相应减贫干预体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不同发展时期选取了片区瞄准、县级瞄准、村级瞄准等多种瞄准贫困的方式。现在精准扶贫的含义在逐步深化、扩展。‎ ‎6、体制机制创新思想。“贫困地区要把提高扶贫对象生活水平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考核指标”。改革创新扶贫开发体制机制特别是考核机制,对贫困县由主要考核地区生产总值向主要考核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转变,引导贫困地区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 放在扶贫开发上。一是创新贫困地区干部考核方式。2014年中组部、国务院扶贫办印发《关于改进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工作的意见》,明确贫困县主要考核扶贫工作。考核指挥棒的这样调整,必将引导贫困地区领导干部,把工作重点转到扶贫开发上来。二是切实落实领导责任。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强化扶贫开发工作领导责任制,把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扶贫开发工作责任制,真正落到实处”。‎ ‎7、社会合力思想。“扶贫开发是全党全社会的共同责任,要动员和凝聚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健全东西协作、党政机关定点扶贫机制,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扶贫是全社会的事情,但是必须创造一个机制,让政府、企业、贫困户共赢,才能将扶贫攻坚工作社会化、可持续。一是创新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机制作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通过进一步市场化改革调动社会创造力,通过政府不断加大扶贫力度创造脱贫环境,通过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社会扶贫服务平台,鼓励和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二是完善体制机制。出台政策吸引社会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流动。政府应在加大扶贫开发投入的同时,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做 好扶贫开发顶层设计,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各类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各种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二)习近平关于扶贫的妙论 梳理习总书记以往关于扶贫工作的言论,不难发现妙语连珠。‎ ‎1、少搞些盆景,多搞些实事。2015年3月8日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广西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了解到去年自治区贫困人口减少了100万,他追问:“现在还有多少?”“还有500万。”总书记说,到2020年还有5年,那就是每年要脱贫100万人口。习近平询问着一个一个具体问题,并把代表的意见和建议一一记下。总书记说,要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2、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2013年4月9日下午,习近平来到亚龙湾兰德玫瑰风情产业园考察。他对产业园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种植经营玫瑰花、示范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做法表示肯定。他强调,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要把中央制定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贯彻落实好,使热带特色农业真正成为优势产业和XX经济的一张王牌,不断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 ‎3、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2012年12月30日在××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时,看到老区一些乡亲尚未摆脱贫困、生活还比 较困难,习近平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困难群众脱贫致富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因势利导,各项扶持政策要进一步向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倾斜,进一步坚定信心、找对路子,坚持苦干实干,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加快发展。各级领导干部要心里装着困难群众,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满腔热情为困难群众办事。‎ ‎4、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2012年12月30日在××省阜平县看望困难群众时,在村委会,习近平同村干部、群众、驻村干部促膝相坐,共商加快脱贫致富之策。会上气氛热烈,大家争相发言。习近平听取了大家发言后强调,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农村基层的同志,工作在第一线,条件也不好,一年到头操劳得很,很辛苦,很不容易,我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慰问。他叮嘱当地干部和随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原原本本把党的政策落实好,大家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汗往一处流,一定要想方设法尽快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临别时,习近平满怀期待对村支书顾叔军说,希望早日听到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好消息。‎ ‎5、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省菏泽市调研时,习近平专门同菏泽市及其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共同探讨扶贫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良策。座谈会上,他一面听,一面插 话,详细询问每个县区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情况。在听取市委书记、市长和所有县区委书记的发言后,习近平指出,一个地方的发展,关键在于找准路子、突出特色。欠发达地区抓发展,更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做好特色文章,实现差异竞争、错位发展。欠发达地区和发达地区一样,都要努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 ‎6、不能搞“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来到地处大别山腹地的革命老区××省金寨县,考察指导扶贫工作。在花石乡大湾村村民陈泽申的小院里,习近平总书记同乡亲们围坐在一起拉家常。习近平表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要采取稳定脱贫措施,建立长效扶贫机制,把扶贫工作锲而不舍抓下去。扶贫不能“大水漫灌”。习近平详细询问了大湾村扶贫工作队干部配备和工作措施,他说,扶贫不能搞“大水漫灌”,也不能搞“手榴弹炸跳蚤”。做好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制度要坚持,要依靠群众精准找到和帮助贫困户。‎ ‎7、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安吉天荒坪镇余村考察。在座谈会上,村干部介绍了关停污染环境的矿山,然后靠发展生态旅游借景发财,实现了“景美、户富、人和”。习近平听了高兴地说:“我们过去讲,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9天 后,习近平在浙江日报《之江新语》发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评论,鲜明提出,如果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旅游等生态经济的优势,那么绿水青山也就变成了金山银山”。2006年3月8日,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演讲中,深刻论述了“两山”理论的辩证关系。他说:“第一个阶段是用绿水青山去换金山银山,不考虑或者很少考虑环境的承载能力,一味索取资源。第二个阶段是既要金山银山,但是也要保住绿水青山,这时候经济发展和资源匮乏、环境恶化之间的矛盾开始凸显出来,人们意识到环境是我们生存发展的根本,要留得青山在,才能有柴烧。第三个阶段是认识到绿水青山可以源源不断地带来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银山,我们种的常青树就是摇钱树,生态优势变成经济优势,形成了一种浑然一体、和谐统一的关系,这一阶段是一种更高的境界,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以上这三个阶段,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过程,是发展观念不断进步的过程,也是人和自然关系不断调整、趋向和谐的过程”。在一些国际场合,习近平也抓住机会生动讲述这“两山”理论的辩证关系。2013年9月7日,他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回答学生们提出的环境保护问题时说:“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3月24‎ 日,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正式把“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写进中央文件,成为指导中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 ‎8、不要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2013年11月28日电,新华社“新华视点”微博报道,习近平表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新世纪以来,农民收入连续9年增长,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全面建成小康仍极为艰巨。要大力促进农民增加收入,不要平均数掩盖了大多数,要看大多数农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 二、建国以来扶贫工作的伟大成就 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党的历史使命和不懈追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和历史责任。‎ ‎1921年我们党成立时,我国已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高压下,国家羸弱,人民过着极端贫困的生活。我党抓住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扭住土地革命这个根本,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任务确定为消灭地主土地所有制。我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在根据地和解放区进行了大规模土地改革,实现“耕者有其田”,使广大贫苦农民获得了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土地关系的根本变革,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农民革命的积极性,这也为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雄厚的群众基础。‎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我国人均国民收入只有27美元,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绝大多数贫困人口是农民。为改变大多数农民的贫困生活,走上共同富裕的路子,党领导广大农民群众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土地改革,让农民拥有自己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在此基础上,我们党开始探索如何把一家一户的农民组织起来。到1956年底,我们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绝大多数农民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土地改革的全面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彻底消除贫困奠定了制度基础,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生产X*,极大地促进了当时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效地缓解了农村极端贫困的状况,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基本上保证了人民吃饭穿衣的需要。但是,由于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事业的经验不多,对形势的分析和对国情的认识有主观主义的偏差,再加上十年“文化大革命”等“左”的错误干扰,到1976年,我国农村贫困状况依然比较严重,真正解决农民群众的温饱、进而实现小康还要留待历史的车轮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我国改革开放的帷幕,我国农民增收脱贫工作也进入一个崭新时期。思想上,我们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贫困现象的认识。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工作上,中央从1982年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始,连续六年印发中央一号文件,肯定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农村联产承包制改革极大地调 动了亿万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1986年5月14日,国务院贫困地区统筹开发领导小组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提出争取在“七五”期间解决大多数贫困地区人民的温饱问题,明确了贫困地区实行新的经济开发方式的10点意见,我国开始在全国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以此为标志,一场波澜壮阔的改变数亿贫困人口面貌的伟大战役在神州大地正式打响。1994年后,我们先后制定并颁布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到2010年,除少数社会保障对象和生活在自然环境恶劣地区的特困人口,以及部分残疾人外,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实现了贫困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千百年来吃饱穿暖的愿望,为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民族的团结、边疆的巩固和社会的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11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高扶贫标准,提出了“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新阶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把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点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多次深入贫困地区调研,就扶贫开发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精准扶贫、科学扶贫、内源扶贫、扶贫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新时期扶贫开发思想。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 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简要回顾这段历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我们党成立95年来,坚持不懈地领导人民消除贫困,始终如一地率领人民走共同富裕之路,减贫扶贫脱贫这一惠及亿万人民的壮丽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也为全世界消除贫困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最显著的成就是农村贫困人口稳步减少、贫困发生率逐步下降。2008年以来,我国两次大幅度提高农村贫困标准。目前,按老标准衡量的贫困现象已基本消除。按照现行贫困标准(每人每年2300元,2010年不变价)测算,1978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7亿,2015年减少到5575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97.5%,下降到2015年的5.7%。改革开放以来,累计7.1亿农村人口告别了贫困,其中2000年以来减贫4.1亿,2010年以来减贫1.1亿。‎ ‎(二)最明显的变化是农村社会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全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由1978年的133元增长到2015年的11422元,居住条件显著改善,耐用消费品拥有量大幅度增加。“十二五”期末,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得到普及,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全国农村近5000余万人纳入低保保障范围。在832个贫困县(包括14个连片特困地区和592个国家扶贫重点县)中,儿童营养改善项目、农村 学生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补助生活费等“特惠”政策陆续实施,全力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医疗卫生条件也得到显著改善、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 ‎(三)最突出的标志是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明显改善。2014年,全国农村通公路、通电、通电话和有线电视信号的自然村比重分别达到99.7%、99.9%、99.6%和95.1%。除西藏外的西部地区80%行政村通上沥青(水泥)路。全国最后的无电人口仅剩青藏高海拔地区的少数人口。“十二五”期间,国家为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大量资金,其中,财政投入到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建设的车购税资金超过5500亿元,占全国的近50%。到2014年,832个贫困县基础设施条件也得到显著改善,通公路、通电、通电话、通有线电视信号的自然村比例分别达到93.4%、99.5%、95.2%、75.0%。‎ ‎(四)最鲜明的特点是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逐步增强。近年来,贫困地区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市场化、工业化程度明显提升。各地立足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大力培育和发展特色经济,形成了一批特色农牧业、资源精深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具有市场竞争优势和发展潜力的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电商扶贫、光伏扶贫、旅游扶贫等新兴扶贫模式落地生根,成为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这些都增强了贫困地区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优化了经济结构,也为全国调结构、转方式拓展了空间。‎ ‎(五)最卓越的贡献就是强有力地推进和支持了世界减贫事业。过去30多年来,我们致力于扶贫减贫,已成功使7亿多人摆脱了贫困,对世界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由此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也是全球最早实现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5年发布的《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报告》明确指出,“中国的减贫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学习经验。”‎ 三、当前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 如期实现农村贫困人口整体脱贫是我党在“十三五”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在看到扶贫工作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脱贫攻坚仍然面临着严峻形势。‎ ‎(一)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贫困程度依然较深。按世界银行每天1.9美元的国际贫困标准,我国贫困人口数量位居全球第三。按我国现行标准,2015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5575万,有8个省区农村贫困人口超过了300万,有8个省区贫困发生率超过10%。832个贫困县中的农村贫困人口有3490万,占全国贫困人口的62.6%,贫困发生率高达13.3%。现有贫困人口有些居住在深山区、石山区、高寒山区、沙化区和荒漠化区,生态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薄弱、公共服务水平低,扶贫边际效应不断下降,贫困代际传递趋势明显,有些缺乏劳动力、劳动工具和安全住房、干净水等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有的贫困者非残即病,缺乏内生发展的能力。‎ ‎(二)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和内生动力依然较弱。2015年,全国832个贫困县的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653元,为全国农村平均水平的67%。老少边穷地区贫困问题集中,贫困人口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低、健康水平低的“两低”情况,自我发展能力弱。建档立卡贫困村70.8%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动力严重不足。贫困人口致贫因素较多,因病致贫、因学致贫突出,缺资金、缺技术普遍,因病返贫、因灾返贫、因市场风险返贫常见。‎ ‎(三)扶贫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配套措施亟待创新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存在各级职责不够清晰、边界不够明确、执行不够有力等问题。贫困地区政绩考核偏重于地区生产总值,针对贫困户的政策措施总体上缺乏精准性、连续性、全面性,贫困村缺乏人才、信息和技术,扶贫开发资金使用效果效率及监管力度有待提高。各项扶贫政策之间的互补、协调与配套所产生的扶贫合力还不够彰显。‎ ‎(四)脱贫攻坚工作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还存在扶贫认识不到位、措施不得力的突出矛盾。有的地方特别是贫困县党委和政府还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主要任务。现有政策部分落实不到位、财政投入明显不足、行业支持缺少特惠、工作责任落得不实、社会动员支持体系薄弱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主观能动性还有待提高。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破解这些难题。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还有待加 强。‎ 习近平总书记最近指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党在“十三五”时期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不打赢脱贫攻坚战,就难以有效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把贫困群众的衣食住行和教育、就业、保障、医疗等民生问题解决好,才能真正体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只有为民造福,我们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因此,我们要本着对党、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从践行党的宗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出实招、办实事,真扶贫、扶真贫,不辱使命、勇于担当,扎扎实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不打赢脱贫攻坚战,就难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因此,扶贫开发要始终以消除贫困为首要任务,以改善民生为基本目的,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方向,让困难群众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从内心感受到温暖,从而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不打赢脱贫攻坚战,就不能说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到2020年,如果现有的农村贫困人口生活水平没有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没有显著改观,那么,我们所建成的小康社会是不全面的,是打了折扣的,也是无法得到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认可的。我们务必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加快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这块突出短板。‎ 不打赢脱贫攻坚战,就难以适应并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要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必须拓展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发展动能。贫困地区幅员辽阔,仅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占国土面积就达40%左右。从消费方面看,这些地区增加收入,可以扩大有效消费需求,为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赢得时间。从投资方面看,加强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既能新增有效投资需求,也有助于消化过剩产能。贫困地区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劳动力资源都很丰富,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就可以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为我国经济赢得更大的空间和回旋余地。‎ 四、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扶贫系列讲话的思路措施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新时期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关键在于创新扶贫开发方式,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做实,真扶贫、扶真贫,不断开创扶贫开发工作新局面。‎ ‎(一)明确一个目标。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要紧紧围绕这一总体目标,真抓实干,扎实推进。2014年要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 ‎(二)打好两个战役。统筹扶贫开发持久战和阶段性攻坚战两个战役。贫困问题的存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之一。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扶贫开发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做好打扶贫开发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同时,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打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阶段的扶贫攻坚战,为最终取得扶贫开发持久战的胜利奠定基础。‎ ‎(三)培育三个品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大力培育行得通、能管用的扶贫工作品牌,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对贫困地区未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俗称“两后生”)实施“雨露计划”,采取发放贴息贷款或生活补助等方式,通过2—3年职业教育,使其掌握一门技能,提高就业、创业能力,切实“拔穷根”;对没有外出就业的贫困户给予额度5万元以下、期限3年以内的扶贫小额贴息贷款,支持 其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积极“换穷业”;对不具备生存发展条件的地方,结合新型城镇化中解决“三个1亿人”问题,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彻底“挪穷窝”。‎ ‎(四)把握四个结合。一是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结合。既要实行精准扶贫,突出重点,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又要把扶贫规划、城镇化规划、综合交通规划和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统筹起来,加快推进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二是创新工作机制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既要深化改革,推动贫困县考核机制、精准扶贫工作机制等工作机制创新;又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道路、饮水、供电、房屋、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教育、文化、卫生、信息化等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瓶颈问题。三是“输血”和“造血”结合。各级财政继续加大对扶贫开发的支持力度,各项扶持政策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同时,贫困地区应挖掘内部发展潜力,激发内生发展动力,不断增强“造血”能力。四是政府主导和市场主体结合。政府应在加大扶贫开发投入的同时,简政放权、转变职能,做好扶贫开发顶层设计,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环境,吸引各种资源要素向贫困地区配置、各种市场主体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五)做好五项工作。一是抓紧建档立卡。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各地组织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 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一家一户地摸清贫困底数,分析致贫原因,研究脱贫途径,制定帮扶措施。二是派驻工作队。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户都有帮扶责任人。三是加强资金监管。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扶贫事权,扶贫项目审批权全部下放到县,扩大地方统筹使用扶贫资金的权力;中央、省、县建立扶贫资金信息披露制度,县、乡、村建立扶贫对象、扶贫项目公告公示制度。对管理使用扶贫资金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四是改进金融服务。针对贫困地区区域发展和扶贫产业、龙头企业的不同需求,创新金融产品,加大支持力度;支持地方与有关金融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建立贷款风险准备金、小额贷款保险等开展扶贫信用贷款。五是推动社会扶贫。研究完善相关政策,建立社会扶贫信息网络服务平台,引导各类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社会力量以投资兴业、志愿服务、扶贫捐赠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扶贫开发。‎ 学习精准扶贫思想党课讲稿 脱贫攻坚是习近平总书记最牵挂的事。他亲自谋划、亲自推动脱贫攻坚战,每一个关键节点都召开重要会议进行部署,形成了习近平扶贫思想,为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根本遵循。‎ 以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份第一次提出精准扶贫为起点,以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2020年的脱贫攻坚的目标为标志,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从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了脱贫攻坚的新阶段。从现在各地实践的情况来看,成就显著,但也普遍还存在不少问题。从调研了解情况看,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不少干部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思想理解得不够深,把握得不够透,这实际上是出现的各种形式主义、层层加码、弄虚作假等等现象的根源。‎ 如何深刻领会习总书记扶贫思想中的精准扶贫思想,我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精准扶贫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二是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三是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的体制机制;四是精准扶贫取得的显著成效;五是以改革创新推进精准扶贫的深化。‎ 一、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方面 ‎1.发展中国家贫困的状况。第一,过去30多年,按照世界银行提出的每天消费支出1.9美元标准,全球贫困人口是在持续下降的,近10年下降还比较明显,这和我国扶贫开发成就趋势是一致的。第二,过去30多年,我国对全球贫困人口减贫的贡献率占70%左右,扶贫成就带动了整个全球贫困趋势的变化。‎ ‎2.目前全球贫困人口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南亚地区,其次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国家,然后是东亚太平洋地区,就是我国所在的地区,贫困人口依然还存在。‎ ‎3.体现全球反贫困努力的两个议程。第一个议程是《千年发展目标》,我们国家是实施完成的典范。第二个议程是《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从2016年开始,到2030年结束。两个议程的共同目标,都把第一个目标确定为减贫。到2020年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完成现行标准下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贫困问题,就意味着我国要比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提早10年完成第一个目标:消除一切形式的极端贫困现象。其意义就不仅仅是解决几千万贫困人口的问题,而是国际话语权争夺的问题,是我们制度优越性的重要彰显,是“四个自信”的具体体现。‎ ‎(二)国内方面 第一,改革开放初期的贫困状况。按1.9美元标准倒算,当时贫困人口是8亿多,贫困发生率超过90%,基本上都是贫困人口。这些说明近四十年我国的扶贫成就非常巨大,也反映出我们完全有信心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二,2013年做出脱贫攻坚战决策时的贫困情况。当时有六个省贫困人口数都在600万以上,贫困人口的分布主要在中西部地 区。2011年确定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尽管贫困人口规模很不均衡,但从贫困发生率看,都要高于当时全国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 第三,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情况。近些年,贫困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是在逐步缩小的,这也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所在。‎ 第四,2001-2010年每年脱贫的人口数。2005年和2007年的减贫人数超过1000万人,这两年都有特殊政策因素。除了这两年以外,每年的减贫人口数都是几百万,都不超过1000万。习总书记指出每年要减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难度是非常大的,因为前10年所减少的贫困人口难度相对较小。越往后肯定难度就越大。2015年6月18日,习总书记在贵阳召开座谈会时,对这个数据进行了一个详细分析,这反映出他的扶贫思想的提出、形成和发展是有深刻思考过程的。‎ 上面分析的是全球、全国扶贫的形势趋势。这是中央做出打脱贫攻坚战决策的一个背景,也是习总书记在新时期扶贫思想形成的一个大背景。习近平扶贫思想的形成,还与他的个人经历、个人品格、个人情怀有关。从《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一书中,我们可以深深感受到他如此重视扶贫工作的原因。他说:“40多年来我先后在中国县、市、省、中央工作,扶贫始终是我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我花的精力最多。”全党干部要向核心看齐,强化“四个意识”,就是要重视、参与扶贫工作,为脱贫攻坚做出贡献。习总书 记从插队到去正定工作,再到福建宁德,出版《摆脱贫困》一书,在福建省委工作形成“闽宁合作”模式,新世纪担任浙江省委书记强调相对落后地区的发展问题等,扶贫开发和群众的发展问题一直贯穿着他的从政历程。‎ 我们可以从习总书记的两句话领会他的扶贫思想特别是精准扶贫思想形成发展的大背景。第一句是:“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第二句是:“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果是那样,就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所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从这句话理解,扶贫开发这个短板补不好,就谈不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习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思想,中央对脱贫攻坚有了新的定位,把扶贫开发提高到了一个底线目标、标志性指标的程度进行部署,真正摆在了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 这就是总书记扶贫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从国际上讲,减贫是每一个发展中国家的重要任务,我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要树立形象,履行大国责任,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办好。提前解决我们国内的 绝对贫困问题,既是对全球的一个贡献,更是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自信的一种彰显;从国内讲,回顾过去30多年的扶贫进程,我们有理由在今后几年内能够实现所确定的脱贫攻坚目标。这些加上习总书记的个人经历、为民情怀,就构成了习近平扶贫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过程和丰富内涵 ‎(一)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客观必然性 第一,贫困人口区域分布特征的变化。回顾我国扶贫开发的历史,从1978年开始,为了找出扶持对象,提高扶贫有效性,我们采取了多种瞄准方式,包括片区瞄准、片区+贫困县瞄准、贫困县瞄准、重点县+贫困村瞄准、片区+重点县+贫困村瞄准,其中以县为单元瞄准是关键。但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贫困县只覆盖了全国贫困人口60%左右。即便在2001年把瞄准的对象下移到村,当时全国确定了15.03万个贫困村,重点县+贫困村也仅覆盖了70%左右的贫困人口,依然没能覆盖全部贫困人口。显然,只有精准到一家一户,才可能真正把所有的贫困人口全部瞄准。以前为什么没这样做?主要是因为贫困人口太多,面太广,难以做到。‎ 第二,贫困户贫困的特征发生了变化。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所以,扶贫或者反贫困、减贫、贫困治理的手段必然是多元化的。解决贫困问题从来不是哪一个部 门能够单独完成的,寄希望于一个部门去解决这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显然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从综合性角度理解习总书记扶贫思想。扶贫工作确确实实不等同于一般行业的工作,不像农业、水利、林业、工业等等,这一问题的解决是整个社会综合合力作用的结果。往往一个贫困户家庭贫困问题的解决,涉及到几乎所有的部门。如果没有一个综合治理体系的定位,就难以理解习总书记的扶贫思想。如果仅仅盯着其中一两个方面,比如增收,或仅仅是“两不愁”、“三保障”,肯定不能完整、持续地解决贫困问题。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公共性的,如路、水、电、气、房等等,这些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特别是公共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即便是边远的农村,也有了很大改变。第二类就是一家一户贫困的原因。千家万户都不一样,有因病的,有因教育的,因其他陈规陋习或婚丧嫁娶致贫的。一方面是公共性的已得到较好改善,在现在水平上通过国家的统一政策还会继续改善。但是,对各家各户不同的致贫原因,怎么去扶持才能够提高有效性,这就提出了精准的要求,不精准根本做不到。只有一家一户的辨识出来,才能够做到精准扶持。‎ 第三,统计抽样调查找不到贫困户。我国每年都向国内外公布剩下多少贫困人口。但所公布的贫困人口,是通过抽样推断的,因此贫困人口无论是1亿,还是8000万,是没有办法落到具体个人头上的。也就是说贫困人口到底在哪儿,到底是谁?不能精准找出来。‎ 只有一家一户找出来,通过建档立卡,才能够知道某个人是不是贫困。‎ 第四,历史必然性和可行性。所谓历史必然性,从全球来看,包括发达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贫困人口集中到一定的程度,下降到一定幅度,往往都需要从区域单元瞄准到以人为单元、以户为单元瞄准转变。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确实提供了一种现实的可能。在以前,没有技术及其手段,大规模建档立卡很难做到。‎ 第五,国际经验。比如,巴西的社会计划登记系统,覆盖了2300多万户1亿多人口,历时13年才建成。这个系统成为各项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措施精准到户的基础和手段。‎ ‎(二)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形成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思想萌芽阶段。习近平同志2012年担任总书记后,第二次国内考察就是去阜平看真贫,并发表了他担任总书记以来第一篇关于扶贫的长篇讲话,其中就隐含着如何实现精准的思想。比如,他说扶贫数目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要一家一户摸情况,张家长、李家短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提出和实践阶段。“精准扶贫”第一次提出是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11月3号在湘西十八洞村考察时,指出:“扶贫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要精准扶贫,切忌喊口号,也不要定好高骛远的目标。”2013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提出以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核心的六项机制创新和十项重点工作。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精准考核等方面设计精准扶贫机制,包括建档立卡、派驻工作队、建立考核指挥棒等。随后推动了全国范围的精准扶贫实践。‎ 第三,发展阶段。从2013年底提出精准扶贫后,2014年、2015年习总书记对精准扶贫反复强调。其中最详细、最典型的有两次重要讲话,一是2015年6月18日在贵阳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通篇讲精准,是精准扶贫的一个典型之作。提出了“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四个切实”,为当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的讲话做了准备。二是2015年10月16日在国际减贫发展高层论坛上的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在上次贵阳召开的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的讲话基础上对精准扶贫进一步凝练阐述,提出了中国在扶贫攻坚工作中采取综合措施,实施精准扶贫方略,找到贫根,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等经典思想,指出,中国坚持制度的优势,构建省市县乡村五级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治理格局。注重抓“六个精准”,就是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第四,形成阶段。形成阶段的标志是在2015年11月27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的长篇讲话。核心内容是阐述了“扶持谁、怎么扶、谁来扶、怎么退”四个问题,指出了“五个一批”的路径和“六个精准”的根本要求。‎ 第五,完善阶段。2016年习总书记调研了7个省,每一次都讲扶贫,阐述精准扶贫思想。“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体现出共产党人的为民情怀。2月,习总书记在江西调研时说:“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将继续加大支持老区发展,让老百姓日子越来越红火。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冲刺阶段,必须横下一条心来抓。”4月,习总书记在安徽省考察,提出要“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梳理习总书记这几年讲话,“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被反复强调,说明在扶贫上我们还没有真正做到这三个“真”。7月,在银川主持召开东西部扶贫协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援建,这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优势的体现。政治优势、制度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很重要的体现。习总书记为什么以扶贫协作为由来切入?回到小平同志“两个大局”的理论,可以发现,我们实现了一个大局——少部分人先富起来,现在到了另外一个大局,东部率先发展的地区要考虑这个大局,现在的问题在于很多人都只记住了第一个大局,第二个大局不够重视。从国家来讲,东部帮扶西部,也是精准思维,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体现。整个国家如何更均衡发展,更有效帮助落 后地区发展,也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内容。8月,在青海调研的时候,习总书记讲:“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要综合施策、打好组合拳,做到多政策、多途径、多方式综合发力。”这些思想是对贫困和贫困治理的全新阐释,已经超越了原来我们所理解的扶贫。12月1日,习总书记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专题听取脱贫攻坚首战之年的情况汇报。12月8日做出长篇批示,14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部署时论述,12月31日在新年贺词中大概用了六分之一的篇幅讲脱贫攻坚。2017年在脱贫攻坚首战之年告捷后,习总书记继续锲而不舍地高位推进,1月24日XX调研,2月21日中央政治局就我国脱贫攻坚形势和更好实施精准扶贫进行第39次集体学习。全国“两会”时提出了“绣花功夫”的思想。3月23日、3月31日分别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就考核情况汇报,审定考核结果,发表重要讲话。6月23日,在太原主持召开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集中反映了他对贫困的认识、贫困规律的把握以及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深层次思考。讲话虽然针对的是深度贫困地区的脱贫攻坚,实际上说的是整个脱贫攻坚的问题。因为深度贫困地区的问题解决了,全国的问题肯定也能够解决。更为重要的是,习总书记讲话蕴含着很多对于贫困认识、规律把握、构建综合性治理体系等内涵,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特别是将很多治理理念运用到脱贫攻坚。‎ ‎(三)精准扶贫的哲学基础和政治基础 第一,哲学基础。一是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毛泽东同志对党的思想路线的概括与体现,要求从实际出发,探究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入脱贫攻坚阶段,中央对扶贫开发提出了更高要求(扶贫脱贫“不落一人”),同时扶贫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经济带动减贫效益下降),这就需要在农村贫困治理中坚持实事求是和从实际出发原则,从实际出发,探析贫困现象的客观实在,探寻消除贫困的良方。习总书记指出:“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二是普遍联系与统筹兼顾。贫困问题的产生并非仅仅是贫困个体自身的原因,也与资源的拥有和利用、社会制度安排等相关。这就要求我们,要用整体的角度去看待贫困和反贫困,既要从贫困者自身角度提出扶贫方案,也要看到贫困对社会发展全局的影响,将扶贫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划之中,统筹安排,形成整体联动。习总书记指出:“我常讲,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没有贫困人口的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以,‘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关键在于补齐‘短板’,其中必须补好扶贫开发这块‘短板’”。三是对立统一与重点论。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规律,包含了事物发展中矛盾双方的统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从矛盾学说来看,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具有特殊性,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特点,不同的矛盾和矛盾的不同方面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各自不同,即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重点论强调分析和解决矛盾必须抓住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习总书记指出:“抓扶贫开发,既要整体联动、有共性的要求和措施,又要突出重点、加强对特困村和特困户的帮扶。”‎ 第二,政治基础。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大,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在脱贫攻坚阶段,扶贫干预主体多元、资源投入大,有序、有效推进脱贫攻坚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力。党和政府领导和主导、多元力量参与是我国贫困治理的重要特色。党的坚强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是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重要政治基础,是形塑现有扶贫治理体制机制重要保障。政治的稳定和优势,转化为我国扶贫开发的规划性和持续性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实施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和《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以及长期坚持实施具有共同富裕性质的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定点扶贫,体现了我国在贫困干预上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脱贫攻坚阶段,脱贫任务重的省份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党政一把手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层层落实责任,实行严格责任制度。同时,向贫困村派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不脱贫不脱钩。‎ ‎(四)准确把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方略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它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的思想为根本遵循来设计的,也是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的基本体系,由核心内容、实现路径、根本要求、保障体系、落实行动等有机构成。‎ 第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核心内容——“六个精准”,解决“四个问题”。如果将“六个精准”理解为精准扶贫的根本要求,“四个问题”是精准扶贫的根本目的,显然还不够。“四个问题”是“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要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就要实现扶贫对象精准,建档立卡。建档立卡怎么识别让真正的穷人成为扶持对象,已经脱贫的能及时退出去,新返贫、新发生的贫困人口能够及时纳入进来?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一旦这套体系建立起来,2020年以后一样可以继续使用。‎ 在“六个精准”和解决“四个问题”之间,实现扶贫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需要建立一个贫困人口问题的治理体系。第一个就是解决“扶持谁”的问题。“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也是一样,都需要形成一个中间体系,把“精准”和“问题”的解决结合起来,形成治理体系,这样来理解才更全面准确。‎ 第二,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现路径——“五个一批”。现在,“五个一批”最大的问题是,不少地方觉得“五个一批”就是一二三四五,把贫困人口分到“五个一批”,每批多少,总共五批。实际上,习总书记讲的“五个一批”,是思想,不能这样机械地理解。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列了八项扶贫脱贫途径。除了“五个一批”以外,还要加上生态、医疗保障、医疗救助、资产收益等等。习总书记在2017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时候又指出,脱贫路径有十几种,也没说就是“五个一批”。‎ 第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根本要求——通过创新来实现转变。通过哪些创新?比如,通过创新原有的扶贫开发路径,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这是目前扶贫方式的最大转变。治理体系中最核心的就是精准,只有精准才能够提高效率。建立治理体系,最根本的是要解决无序问题,避免各种各样社会资源的浪费。为什么要精准滴灌?因为资金再多也不能完全满足需求,只能优先选择最主要的,就需要滴灌。要实现滴灌,就需要创新路径。再如,创新扶贫资源使用方式,实现由多头分散向统筹集中转变。以前各行各业的资金到了县里都有规定,买醋的钱不能打酱油。这些现在已经解决,到县里面的所有扶贫资金、大部分涉农资金,原则优先用于脱贫攻坚。这为各贫困县落实习总书记“脱贫攻坚是第一民生工程”,“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等重要思想提供了资金、资源基础。‎ 第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体系保障。体系保障,不仅仅是某一方面,而是一个体系。包含观念的转变,这是前提;政策措施的落实,是关键;组织保障、能力保障,是根本。‎ 首先,观念的转变。比如,什么是“缩小版的大水漫灌”?这也是存在较为普遍的现象。举个例子,一个村100户,其中有50个贫困户。精准识别贫困户以后,就通过帮助养羊增收来帮扶。家家户户都发羊,给小额信贷支持。但一年以后,会发现至少一半以上贫困户都养不活。什么原因?多种多样。因为有些贫困户根本不是因为缺收入致贫的,可能主要是看病花钱太多。有些是因为上学等教育费用,一下子几个孩子上学了,就贫困了。有些贫困户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养羊。这就是典型的“缩小版的大水漫灌”。体系化的观念不转变,就很容易回到原来的扶贫老路上。‎ 其次,政策的保证。这几年,国家扶贫资金的投入大幅度增加,今年已达867亿,五年前才200多亿。这867亿,加上将近500-600亿省、市级的财政预算安排,就达到了1400多亿,资金量已经足够大。但是,资金投入仅是体系保障的一部分。精准扶贫体系的政策保证是一个体系,除了财政投入,还有金融的支持。这几年,人民银行牵头的“一行三会”出台了各种各样的支持政策,甚至是公司上市的政策可以有绿色通道。原来的小额信贷可以免担保、免抵押,而且没封顶。这些举措,国家政策只能对一般性的做出规定,给地方留下很大空间。但是,如果我们不深入学习、理 解,再多文件也没用。比如说小额信贷,如果把贫困户、次贫困户贷款的意愿调动起来,把信用体系建起来,让政府的各种服务能够转变为信用,那么这个资金的来源就是不受限制的。832个县中,用得快、用得多的县,就受益快。比如土地政策,最边远的如黔西南地区的村土地指标,可以拿到贵阳甚至广州去交易,这是有政策的。再如社会的参与。现在社会参与的力量很大,大到像恒大120多亿去对口无偿帮扶毕节市。小到“万企帮万村”,现在是近3万个企业帮扶2万多个村。再有就是氛围的营造。脱贫攻坚无论对党政机关,对企业,对社会都是一座金矿。只要想有所作为都可以从脱贫攻坚中去展现、实现各自的需求,前提是必须要按习总书记的要求服务于打赢脱贫攻坚战。‎ 第五,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组织体系。这方面的组织体系是很严密的,现在各级党政领导只看到了约谈、考核,实际上仅是体系化管理的一个部分。组织体系包括党的领导落实责任、考核机制、约束机制、退出机制等。比如说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把党的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执政基础的夯实,作为脱贫攻坚的一个根本要求。现在成功的典型,基本上在党建上都是领先的,如现在贵州推广的唐约村,就是靠党支部的力量把全村更好组织起来的。要把贫困村的致富带头人,通过扶贫培养成村党支部的带头人,同时注重把村党支部带头人培养成村致富带头人,这就是基层党建工作。把贫困村的致富带头人和村带头人的培养,纳入全县域党建工作,就叫统揽全局,坚持党的领导。‎ 第六,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能力保障。能力建设是一个体系。比如各级领导小组要有决策和监督的能力,行业部门需要有扶贫项目、资金管理的能力,扶贫系统需要有力有效的执行能力,社会参与需要如何参与的能力,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需要精准扶贫的能力,贫困村、贫困户全过程参与和自我发展能力的建设都属于能力体系部分。只注重其中一部分,肯定不够。如何通过部分带动整个能力建设,是精准扶贫落实的重要方面。‎ 第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行动落实。包括落实平台建设、开展教育扶贫、交通扶贫等十大行动。主要通过这些行动方式把国家各种政策更精准地落实到贫困村、贫困户。如果成功了,可能会演变成为国家各行各业在解决某个领域问题的办法和路径。从专项扶贫角度讲,提出十项工程,比如贫困村提升工程,如果仅仅解决单家单户的“两不愁”、“三保障”,而不解决整个贫困村各个方面,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凝聚力的提升,那么贫困户的脱贫肯定是不稳定的。要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让贫困户稳定脱贫,还需要依靠集体。脱贫包含有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这两个资本达到一定的水准后,就需要社会资本的提升。‎ 三、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实施的体制机制 怎么把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演变成伟大的实践?首先要做好顶层设计,创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实施所需要的体制机制。集中体 现在建立了脱贫攻坚责任、政策、投入、动员、监督、考核六大体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制度保障。‎ 一是建立脱贫攻坚责任体系。根据“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管理体制,出台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构建各负其责、合力攻坚的责任体系。中西部22个省份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贫困县党政正职攻坚期保持稳定,向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分解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重要举措101条,明确中央国家机关76个有关部门任务分工。‎ 二是建立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中办、国办出台13个《决定》配套文件,各部门出台200多个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1+N”的脱贫攻坚系列文件,涉及产业扶贫、劳务输出扶贫、易地扶贫搬迁、交通扶贫、水利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农村危房改造、金融扶贫、土地支持政策、资产收益扶贫等,很多“老大难”问题都有了针对性措施。‎ 三是建立脱贫攻坚投入体系。财政扶贫资金大幅增加,2013—2017年,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累计投入2787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2.7%;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累计投入1825亿元,平均每年增长26.9%。安排地方政府债务1200亿元,用于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开展财政涉农资金统筹整合使用试点,并扩大到所有贫困县。金融扶贫力度明显加大,出台扶贫再贷款政策,安排易地扶贫 搬迁专项贷款3500亿元,截至6月底,扶贫小额信贷累计发放3381亿元。证券业、保险业、土地政策等助力脱贫攻坚力度都在明显加强。‎ 四是建立脱贫攻坚动员体系。动员各方面力量合力攻坚。确定10月17日为我国的扶贫日,设立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贡献奖、奉献奖、创新奖,表彰脱贫攻坚模范,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大东西部扶贫协作力度,调整完善结对关系,实现对全国30个民族自治州帮扶全覆盖。实施“携手奔小康”行动,267个东部经济较发达县结对帮扶434个西部贫困县。加大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军队和武警部队帮扶、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群众团体帮扶力度。中央企业设立贫困地区产业投资基金,推进“百县万村”扶贫行动。2.6万家民营企业开展了“万企帮万村”行动。‎ 五是建立脱贫攻坚监督体系。把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贯穿脱贫攻坚全过程各环节。中央出台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工作办法,对各地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开展督查巡查。中央巡视把脱贫攻坚作为重要内容。8个民主党派中央分别对应8个贫困人口多、贫困发生率高的省份,在攻坚期内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国务院扶贫办设立12317扶贫监督举报电话,加强与纪检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和媒体、社会等监督力量的合作,把各方面的监督结果运用到考核评估和督查巡查中。‎ 六是建立脱贫攻坚考核体系。为确保脱贫成效真实,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中央出台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在对2015年工作成效试考核基础上,组织开展2016年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工作成效正式考核。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对综合评价好的省通报表扬,并在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分配上给予奖励;对综合评价较差且发现突出问题的省,约谈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对综合评价一般或发现某些方面问题突出的省,约谈分管负责同志。‎ 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取得的显著成效 ‎2013年底起,以中办、国办《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为标志,我国开始实施精准扶贫。以2015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为标志,在全国范围全面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脱贫攻坚已经成为全党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行动自觉,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深入人心,脱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贫困人口规模大幅减少。2012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2017年减贫人数预计也在1000万人以上,5年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与前几轮扶贫相比,1986年至2000年第一次扶贫标准实施期间,我国年均减贫639万人,2001年至2010年第二次扶贫标准实施期间,我国年均减贫673万人,这次脱贫攻坚,不仅减贫规 模加大,而且改变了以往新标准实施后减贫规模逐年大幅递减的趋势,这是从未有过的。井冈山、兰考两个贫困县率先脱贫摘帽,今年还将有一批贫困县脱贫摘帽,这是国家确定贫困县以来,首次实现总量减少。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 二是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贫困地区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贫困地区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通电话比重达到98.2%,道路硬化达到77.9%。在自然村上幼儿园和上小学的农户分别达到79.7%和84.9%。拥有合法行医证医生的行政村达到90.4%,自然村有卫生站的农户达到91.4%,均较2012年有明显提升。‎ 三是农村脱贫致富能力得到提升。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实施,不仅让获取资源能力较弱的贫困群众享受到了扶贫政策的支持,而且改变了他们的思想观念,增强了发展能力,激发了内生动力。不仅让基础条件较弱的贫困村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集体经济、村容村貌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而且促进了基层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提升了农村基层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四是脱贫攻坚产生了多方面的重大影响。第一,进一步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宗旨和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大批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贫困群众办实事,体现了全心全意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党群关系、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巩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基础。《关于进一步完善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中有一条要求:单位领导同志每年应至少到定点扶贫县开展一次扶贫调研,推动工作落实。国家的治理就得党带头,各级领导干部带头,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第二,进一步增强了我们的“四个自信”,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党和社会各界全面动员,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发力,贫困群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所焕发,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文化传统得到弘扬,先富帮后富,走出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的路子,强化了当代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三,在实践当中培养锻炼一大批干部人才,成为提升农村贫困治理水平,推动农村实现更好、更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农村治理的改变,实际上还有很多可以总结的。农村的治理,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在城乡互动过程中处于落后的地位,在特定的阶段会慢慢地消减,但我国和西方国家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我们要在广大农村地区巩固执政基础,就不能允许按照纯市场的力量去驱动,必须主动去夯实。对于基层薄弱的将近18万个村,其中12.8万个村都是贫困村。这些村的力量增强了,对于巩固我国、我们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会提供极大帮助。另外,在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中,一批又一批青年干部从机关来到贫困村,担任驻村干部或第一书记。他们勇挑攻坚重担,带领群众通过苦干实干摆脱贫困,在摸爬滚打中提高了处理复杂情况的能力,增进了与农民群众的感 情。这批经过脱贫攻坚锤炼的青年干部,将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五是为全球的减贫作出巨大贡献。除了直接贡献以外,我们还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比如加强领导、把握精准、增加投入、各方参与、群众参与等等。尤其对精准扶贫而言,可以从更高层次,从治国理政的高度,从全球的角度提炼出适用全人类发展的方法,这都是我国对全球减贫事业所作的贡献。‎ 五、以深化改革推动精准扶贫不断深化 从目前来看,如期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是可以实现的。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深入,深度贫困地区和深度贫困问题越发突出,一些深层次矛盾和倾向性问题不断显现。‎ 一是贫困人口总量大。截至2016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4335万人,其中贫困人口规模在300万人以上的省份还有6个。到2020年还有不到4年时间,平均每年需减少贫困人口近1100万人,越往后脱贫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二是深度贫困地区攻坚任务重。西藏、四省藏区、南疆四地州和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等深度贫困地区,生存环境恶劣,致贫原因复杂,交通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公共服务缺口大。2016年底,全国贫困发生率高于10%的省份有5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贫困县和贫困村分别有近200个和近3万个。‎ 三是因病致贫占比高。建档立卡数据显示,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比例从2015年的42%上升到2016年的44%,医疗支出负担重,解决这些人的贫困问题,成本更高,难度更大。‎ 四是形式主义问题凸显。工作中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弄虚作假、数字脱贫、虚假脱贫开始显现。‎ 五是不落实不精准不到位问题突出,资金监管仍需加强。‎ 六是部分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等靠要”思想严重。‎ 解决好上述问题,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继续深入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不断深化改革,全力以赴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第一,坚持目标引领。围绕“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总目标,始终坚持“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确保贫困人口科学合理有序退出。‎ 第二,坚持精准要义。加强建档立卡动态管理,确保应扶尽扶。充分发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作用,强化驻村帮扶工作。加强村两委建设,回引本土人才,选好用好脱贫致富带头人,培养“不走的工作队”。加强扶贫资金项目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第三,坚持突出重点。落实对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政策举措,加大对深度贫困地区深度贫困村和因病致贫贫困户的支持力度,坚决攻下“坚中之坚”。在做好贫困县、贫困村脱贫攻坚的同时,高度重视非贫困县、非贫困村的脱贫攻坚,防止出现工作“死角”。‎ 第四,坚持求真务实。采取有效措施,纠正不严不实不精准问题,特别是纠正形式主义问题,严防弄虚作假,不断提高贫困识别、帮扶、退出精准度。建立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推进信息共享,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填表报数和检查评估,切实减轻基层负担。‎ 第五,坚持较真碰硬。严格实施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认真开展第三方评估和省际间交叉考核,倒逼各地落实脱贫攻坚工作责任。通过组织年度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推动政策措施落地,督促问题整改落实,确保脱贫成果经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 第六,坚持典型引路。认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的实践和成就,广泛宣传脱贫攻坚先进典型,及时推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经验,激励社会各界更加关注、支持和参与脱贫攻坚。‎ 精准扶贫党课讲稿范文 同志们:‎ 按照全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体安排,每个领导干部都要深入联系乡镇讲一次脱贫攻坚专题党课。xx镇是我的联系乡镇。今天,我主要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和xx镇的实际,就两个方面的问题跟大家谈一谈想法,交流一些体会。‎ 第一,关于认真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 中央继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之后,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是强化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深化党内教育的又一次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育从“关键少数”向广大党员拓展、从集中性教育向经常性教育延伸的重要举措,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一)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总体要求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以尊崇党章、遵守党规为基本要求,以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为根本任务,以做“四讲四有”(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合格党员为主要目标,紧盯“五个关键” (个人自学和集中学习,创新方式讲党课,围绕专题深入学习讨论,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始终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实效,坚持领导带头、以上率下,坚 持立足实际、分类指导,坚持抓在平常、融入经常,教育引导全县各级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正确政治方向;进一步树立清风正气,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进一步强化宗旨观念,勇于担当作为,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为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团结统一夯实基础,从而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确保与全市、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二)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目标任务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点要解决好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一是信念模糊动摇的问题。主要是对共产主义缺乏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精神空虚,推崇西方价值观念,热衷于组织、参加封建迷信活动等。‎ 二是党的意识淡化的问题。主要是看齐意识不强,不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心中没有装着党章党规,工作没有遵循党章党规,行动没有贯彻党章党规,甚至不拿党章党规当回事,在党不言党、不爱党、不护党、不为党,无视组织纪律、重大事项不报告,不按规定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按时交纳党费,不完成党组织分配的任务,不按党的组织原则办事等。‎ 三是宗旨观念淡薄的问题。主要是利己主义思想严重,不设身处地为民利民、漠视群众疾苦,执法不公、吃拿卡要、假公济私、损害群众利益,在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受到威胁时临危退缩等。‎ 四是精神不振的问题。主要是工作消极懈怠,占着岗位不作为、遇到难题不会为、害怕风险不敢为,不起先锋模范作用等。‎ 五是道德行为不端的问题。主要是违反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注意个人品德,贪图享受、奢侈浪费等。‎ 同时,要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认真研究解决在党的组织生活中存在的不规范、不经常和庸俗化、娱乐化、形式化、简单化等突出问题;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班子软弱涣散,党组织书记责任意识缺失、履职能力不强,后继乏人,制度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格,党建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发展党员程序不规范、把关不严格,党员组织关系管理混乱,日常教育图形式、走过场,对党性教育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严重缺位等突出问题;党员领导干部中存在的不讲规矩、不守纪律,不带头表率、不担当作为,不敢试、不敢创,消极懈怠、庸政懒政等突出问题。‎ ‎(三)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重点内容 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推动党员学习教育经常化、常态化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是一次活动,‎ 不指定步骤和环节,但有明确要求和基本内容。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学党章党规。着眼明确基本标准、树立行为规范,逐条逐句通读党章,全面理解党的纲领,牢记入党誓词,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员义务和权利,引导党员尊崇党章、遵守党章、维护党章,坚定理想信念,对党绝对忠诚。重点学习《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学习党的历史,学习革命先辈和先进典型,从焦裕禄、孔繁森、柴生芳、张树俭、黄继龙同志等优秀共产党员感人事迹中增强正能量,从周永康、薄熙来、徐才厚、郭伯雄、令计划等违纪违法案件中汲取教训,引导党员牢记党规党纪,牢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树立崇高道德追求,养成纪律自觉,守住为人、做事的基准和底线。‎ 二是学系列讲话。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基本精神,学习领会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基本内容,学习领会增强党性修养、践行宗旨观念、涵养道德品格等基本要求,着重在掌握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精神,把毛泽东同志《党委会的工作方法》纳入各级党委(党组)领导班子成员“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重要内容,全面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作风建设、能力建设。‎ 三是做合格党员。着眼党和国家事业的新发展对党员的新要求,依据党章基本条件,坚持以知促行,做讲政治、有信念,讲规矩、有纪律,讲道德、有品行,讲奉献、有作为的合格党员。把增强“四个意识”作为学习教育的根本要求,引导广大党员主动自觉地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全体党员要通过学习教育坚定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牢固树立党的意识、党员意识,强化党的宗旨意识,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实践中建功立业。要围绕县委总体工作思路和当前各项工作部署,努力把做合格党员的要求体现在推进脱贫攻坚上、体现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上、体现在积极应对经济发展新常态上、体现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上,体现在中央和省委、市委重大决策部署在xx的落地生根上,用实际行动展示共产党人的时代风采。‎ 目前,全县“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已在各单位、各乡镇全面展开。可以说,深入开展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今年全县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我们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扎实的工作作风,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委的部署,一丝不苟地开展好活动,确保教育实践活动不走过场、取得实效。xx镇作为我的联系点,在这里,我对你们开展好这项活动提几点要求和建议,具体来讲就是要做到“五个坚持”:一要坚持做到领导带头示范。党员领导干部要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走在前面、深学细究,以普通党员身份与大家一起学习讨论、一起查摆解决问题、一起接受教育、一起参加 党员民主评议,通过互学、互评,切实做到带头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带头通过自己找、群众提、上级点、互相帮、集体议的方式,查实、找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制定整改计划,抓实整改措施,以上率下,带动广大党员自觉围绕问题抓整改、促提升。二要坚持做到切实解决问题。坚持从严要求,强化问题导向,“学”要带着问题深学,“做”要针对问题真改,既要从思想上深挖病根,又要从具体表现中寻找差距,重点解决好信念模糊动摇、党的意识淡化、宗旨观念淡薄、精神不振、道德行为不端等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三要坚持做到紧盯群众需求。要通过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盯住作风问题不放,从小事做起,从具体事情抓起,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坚持为民利民便民富民,认真解决群众基本需求问题,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解决与民争利问题。四要坚持做到夯实基层组织。乡镇和村级党组织可以说离群众“最近”,直接面对群众、服务群众,党组织强不强、作用发挥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服务群众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党群干群关系。乡镇党委要坚决整治部分党组织纪律松驰、软弱涣散、力量薄弱、带头人不强、办事不公、服务意识不强、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真正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一心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战斗堡垒。五要坚持做到统筹兼顾。要把开展学习教育与抓好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处理好活动与工作的关系,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要严格按照全县脱贫攻坚推进会的部署和要求,立足镇情实 际,全力落实好扶贫攻坚、园区建设、农村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以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转变作风、促进工作、树立形象,以重点任务的落实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 第二个问题:关于扎实推进脱贫攻坚行动 通过近年来的努力,我县的脱贫攻坚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2014年以来,全县累计有31个村、1.48万户、6.16万贫困群众实现脱贫摘帽,贫困面由22.66%下降到10.83%。目前,全县还有 1.37万户5.3万群众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根据省、市要求,我县要于今年在全市率先实现整体脱贫,责任之大、任务之重,前所未有。根据整县脱贫的有关标准测算,今年我县要实现整体脱贫,需要减少贫困人口3.35万人以上,减贫行政村129个,贫困面下降到2.67%以下。5月5日,县上召开了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推进会议,对今年脱贫攻坚的各项任务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这里,我就贫困户脱贫的基本标准和整县脱贫的主要任务,向大家作一交流探讨。‎ 根据中央及省上的有关精神,贫困户脱贫的基本标准是“两不愁、三保障、两高于、一接近”。“两不愁”即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两高于”即贫困县区和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一接近”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省平均水平。其中,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包括11个方面的内容,具体来 讲就是要实现“六有五通”:贫困村有特色富民产业、有专业合作组织、有互助资金协会、有标准化卫生室、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新村新貌,通沥青水泥路、通安全饮水、通动力电、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网络。需要强调的是,中央和省上明确要求真正衡量脱贫标准的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高于、一接近”,绝不能仅以人均可支配收入作为衡量标准,凡是“住房不达标、上学有困难、家里有病患、家庭有欠账”的都不能算脱贫。从我们的具体工作来讲,重点要抓好以下10项任务:‎ 第一项任务,解决收入问题。关键是要加快发展特色富民产业。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举措,加快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不断壮大马铃薯、畜草、蔬菜、花木、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增加贫困群众产业收入。要通过贷款扶持、技术扶持、带动扶持等措施,大力扶持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富民产业,确保到今年年底,帮助每一户贫困户都发展一项增收产业,达到稳定脱贫的目的。为了促进富民产业发展,县上将免费开展订单、订岗、定向、菜单式精准培训,确保平均每户建档立卡户中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和稳岗增收,使贫困家庭至少有1名劳动力取得1项职业资格证书、掌握1门致富技能。‎ 第二项任务,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县饮水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还没有完全解决,有些农户自来水入户还不到位,有些装了自来水的,水的保障程度和质量还有待进 一步提高,与实现贫困户100%的饮水安全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今年,县上将重点实施好东部农村引洮供水、城区自来水厂改扩建等项目,以期彻底解决城乡居民的饮水不安全问题。‎ 第三项任务,解决生产生活用电问题。目前,我县农村生活用电的问题已经全面解决,但农业生产用电缺口还很大。下一步的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就是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县上正在积极争取第三批农村动力电改造项目,计划到今年年底,使动力电覆盖所有的行政村和自然村。‎ 第四项任务,解决交通的问题。这些年来,在道路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我们下了很大功夫,特别是去年争取实施了交通扶贫示范试点县项目建设,当年新建道路750多公里,在全省率先实现了村村通水泥路目标。但是,就目前来看,村与村、村与社、社与社之间的道路还需改造硬化,经统计,全县还有3343公里通社道路急需硬化,任务很重。另外,去年我们对有条件的村开通了客运班线,但没有做到全覆盖,这些都需要在今后加以实现。‎ 第五项任务,解决农村危房问题。当前,全县需要实施危房改造的贫困户达2974户,需要实施易地搬迁的贫困户有1089户。要统筹使用农村危房改造、易地扶贫搬迁、棚户区改造和农发行6.93亿元易地扶贫搬迁贷款资金,分类采取改造加固、就地翻新、插花安置、易地搬迁、棚户区安置等方式,全面解决贫困户住房问题。去年,我们对B/C级危房提出了加固维修的改造新思路,并通过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专家的合作,已在xx镇三益村和xx镇车刘家村试点推行了16户,这种改造方式投资少、见效快、群众满意度高,是一条捷径,今年要重点推广。‎ 第六项任务,解决教育的问题。要阻止贫困的代际传递,加强教育扶贫是关键。这方面,中央和省上相继出台了许多新的优惠政策,如免除所有在园幼儿保教费1000元,向建档立卡贫困户幼儿再补助1000元,到2020年实现有需求的贫困村幼儿园全覆盖。免除普通高中和省内高职或专科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学杂费和书本费。免除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家庭学生学费,每生每年发放助学金2000元。今年县上计划实施的教育项目达80多个,预计新建改建校舍4.2万平方米。特别是在幼儿教育方面,计划新建农村幼儿园40所,实现1500人以上行政村幼儿园全覆盖。‎ 第七项任务,解决医疗方面的问题。在我县2.27万贫困户中,因病致贫的达到了6071户2.44万人,其中,xx镇有319户1219人。中央和省上在医疗方面也出台了许多针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扶持政策,对参合建档立卡贫困户政策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提高5 个百分点,将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由5000元降至3000元,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患有50种重大疾病的患者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后剩余的医疗费用,由新农合资金全额进行兜底补偿。县上今年在医疗卫生上也将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计划新建乡镇卫生院4个、村卫生室40所,基本实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的脱贫目标。‎ 另外,要重视关心留守人员,包括老人、妇女和儿童,不仅仅是一般的教育和医疗的问题,还应包括心理健康、关爱这些方面的问题。‎ 第八项任务,解决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我县大部分农村没有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如文化广场、乡村舞台等,另外,宽带网络、有线电视的普及率也不高。目前,全县还有59个村没有建成,县上将积极整合现有的宣传文化、党员教育、农家书屋等方面的项目、资金、设施等资源,确保年底前全面实现所有贫困村综合性文化中心全覆盖。‎ 第九项任务,解决社会保障的问题。这方面,主要的对象是一些失能家庭。就是通过生活补贴的方式,包括农村低保、农村五保、养老保险等内容,让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根据中央和省最新的政策精神,将严格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兜底脱贫,三、四类低保退出后,新增的低保对象全部要在贫困户中评定,一、二类低保人均补助水平要分别提高到3420元和 2988元。加强儿童福利院、养老服务机构等服务设施建设,到2020年养老服务设施覆盖到90%以上的乡镇和60%以上的农村社区。全面落实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第十项任务,解决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美丽宜居环境的营造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我县农村环境卫生面貌不容乐观,以牲畜粪便、农作物秸杆、生活垃圾、污水 等为主的农村污染十分严重。近几年,县上围绕中央提出的“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先后在xx王家大庄、xx河口等村打造了一批示范村,在“点”上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面”上的问题仍然非常突出。今后几年,县上将紧扣“美丽乡村” 建设,突出脏乱差治理、人畜分离、垃圾污水处理和村庄绿化四个重点,继续探索推行“户清、村集、镇运、县处理”的拉运模式,全力推进农村环境建设,实现环境卫生整治日常化、常态化。‎ 通过刚才讲的,我们可以看到,精准扶贫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涉及面非常宽,任务非常重,既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的辛勤努力和敬业奉献,更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和自主发展。当前,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已经全面进入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决胜阶段。特别是剩余的5.3万贫困人口,大部分都是居住更加偏远、贫困程度更深、脱贫难度更大的。这就需要我们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采取超常规的办法。‎ xx镇是我县北部的蔬菜重镇,是康家崖农副产品集散加工园区所在地,近年来,在以葱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牛羊为主的设施养殖业方面,培育出了一些典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总体来看,实现整乡脱贫具备了一个较好的基础。但全镇的贫困面也很大,全镇下辖31个行政村、169个村民小组、10533户、38451人。2015年底,全镇还有贫困人口1451户5440人,贫困村5个,贫困面达15.53%,较全县10.83%的贫困面高出4.7个百分点,可以说扶贫攻 坚的任务非常重。xx镇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一号工程,全力推进脱贫攻坚,确保高质量实现整乡脱贫目标。具体工作中,我认为重点要做到“五个紧盯”:‎ 第一,要紧盯需求补短板,做到按需帮扶。要深入研究中央关于建立脱贫退出机制的政策意见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考核办法,全面调查排摸全镇整体脱贫的需求清单,紧盯脱贫短板,确保做到按需帮扶。要对照贫困县脱贫的15项指标和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指标补短板,特别是针对贫困人口收入增长及贫困发生率、饮水安全比率、住房安全比率、贫困村标准化卫生室覆盖率、综合性文化中心覆盖率、有培训需求的劳动力参加培训比率等目前与脱贫标准还有较大差距的指标,逐项研究推进措施和扶持办法,细化任务分解,强化跟踪落实,确保工作落实到户到人。饮水安全方面,要认真摸清当前全镇的人畜安全饮水现状,针对饮水不安全问题,逐村、逐社、逐户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及时与水务部门衔接,务必要保证年底前全部实现安全饮水。住房安全方面,重点要抓好易地扶贫搬迁、D级危房改造和C级危房维修加固工程,根据住房现状,分类确定改造方案,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现实问题,协助办理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贷款,确保年底前所有贫困户基本实现住房安全目标。村卫生室、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方面,有项目的村要抓紧项目建设,没有项目的村要积极与卫计、文化部门及“双联”单位衔接,通过部门帮扶、项目整合、社会捐助等办法,争取年内基本达到村村有标准化卫生室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的目标。‎ 第二,要紧盯产业促增收,做到稳定脱贫。习总书记在安徽金寨县考察时强调,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脱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完善。对xx镇来讲,在产业扶贫上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全镇以葱蒜为主的蔬菜产业、以牛羊为主的畜牧产业,走在了全县前列,为推动农民增收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下一步,重点要从两个方面进一步加大开发力度:一是要在传统产业上提档次。蔬菜、畜草、马铃薯等传统特色富民产业要在继续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在标准化、市场化、品牌化上下功夫。目前,xx蔬菜包括全县的蔬菜产业,在量上是比较可观的,但是由于品种繁杂,缺少规模效应;种养新技术相对缺乏,在标准化生产上比较滞后。下一步,就是要通过发挥富民产业专业合作社的作用,通过“市场+ 合作社+农户”的办法,加大新优品种和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引导农民按照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实行“绿色生产、抱团发展”,把xx蔬菜、xx 牛羊肉、xx马铃薯的牌子打响打亮,抢占兰州副食产品市场。另外,要重视经济林果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争取在油用牡丹和核桃种植等林果业发展方面取得新突破。二是要在新兴产业上加速度。对于xx镇来讲,最有潜力的新兴产业,一个是商贸物流,一个是文化旅游。商贸物流方面,目前,县上在xx规划建设了南部商品交易集散中心项目。该项目已被列入全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项目范围,全面建成以后,对于促进xx及兰州南部周边市州商贸物流业发展将发挥十分显著的作用,对于项目周边及全镇农民增收致富也将产生 巨大的带动作用。该项目今年计划全面建成一期工程并投入运营。xx镇党委、政府,一定要树立抓主抓重的意识,调集精兵强将,强力推进征地、拆迁等各项工作,全力保障项目顺利建设。要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该项目在带动增收方面的重要意义,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及项目建设等方面给予主动支持和积极配合,为该项目的尽早建成发挥效益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文化旅游方面,xx作为xx文化的发祥地,自然生态条件相对优越,在发展文化旅游方面具有先天优势。要按照文化搭台、旅游唱戏的思路,以农家乐为主体,大力引导、支持农户积极发展文化鉴赏、农事体验、休闲垂钓等新兴旅游业态,加强行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把xx打造成兰州南部周末一日游的新高地。‎ 第三,要紧盯资金抓贷款,做到及时发放。发展资金不足,是阻碍群众增收的重要原因。去年以来,我们通过积极争取,先后发放精准扶贫专项贷款6.03亿元,通过合作社或企业带动和群众自主发展,在助推贫困群众增收上发挥了显著作用。今年,中央和省上在精准扶贫方面出台了更多的政策性贷款项目,主要包括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易地扶贫贷款、妇女小额担保贷款、互助资金协会贷款、支农再贷款等,总的贷款规模达到20亿元。目前,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大部分已经放到合作社等融资平台,少部分已经发放到户。xx镇党委、政府要抢抓这一机遇,充分发挥乡镇金融工作站的作用,主动进村入户,宣传普及贷款政策,积极协助群众办理相关贷款手续,争取尽早完成贷款发放,确保在6月底前使每一户有发展 需求的贫困户都能贷到一笔扶持贷款。对已经发放到位的贷款,包括去年发放的贷款,要加强跟踪检查,引导群众用好贷款,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实现贷款效益最大化。‎ 第四,要紧盯精准抓识别,做到动态管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在“精准”二字。“精准”首先要体现在扶贫对象的精准上,而要做到对象精准,关键是要做到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目前来看,在扶贫对象的精准识别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入户调查不彻底,造成大数据平台信息不准,动态管理不足。大数据系统信息实不实、准不准,关系到各行业部门 “1+19+5”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情况,关系到全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的成效。这就要求我们乡镇上,特别是驻村帮扶工作队、驻村干部和村“两委”班子,要进一步加大大数据平台信息核查力度,认真落实村级初审、乡镇复审、行业部门联审、扶贫部门审核备案的“四级联审”制度,严格执行责任追究机制,稳定录入工作队伍,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人,确保有人管、不脱节,坚决纠正弄虚作假、信息不准、数据不实等问题,确保大数据平台建设信息采集的准确性和运行的规范化。要规范运行“853”挂图作业,严格按照全国建档立卡现场会的要求,健全完善村级8类工作台账,村村挂起“五张图”,户户建起“三本账”。特别是贫困户脱贫计划进度账、脱贫措施办法账、脱贫帮扶责任账,每户都要有,一本不能少。要坚持与群众一起算账、一起填表,讲清政策要求和数据内涵,让群众理解弄懂,签字认可。‎ 第五,要紧盯落实抓作风,做到廉洁务实。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目标任务完成完不成,措施落实到位不到位,关键在作风。中央近三年来组织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其根本也是着眼于改进党风、改进作风。xx镇党员干部的作风,整体上是向好的。特别是在上一届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在具体工作中,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在个别重点项目建设方面,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并且有些问题还比较严重。新调整的领导班子,既要发扬优点、取其精华,也要吸取教训、去其糟粕。要把领导带头示范作为抓好作风建设的首要前提,凡是核心工作、重点工作,党委、政府主要领导都要亲自安排、亲自部署、亲自落实;其他具体工作分管领导要身先士卒、亲历亲为,主要领导也要经常过问、随时督查,必要时亲赴一线,督促检查,确保落实。要把完善工作制度作为抓好作风建设的根本措施,要建立健全覆盖日常考勤、任务落实、目标考核、学习培训等各个领域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一级抓一级、级级抓落实的工作推进制度,以好的制度管人、管事,推动落实。要把党风廉政责任落实作为抓好作风建设的关键举措,按照“3783”责任体系的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严格执行各项规定,树立廉洁意识,加强纪律约束,无论是项目建设,还是经费支出,都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纪律要求进行,有效杜绝贪污侵占、挤占挪用、虚报套取等贪腐问题。要重视和加强村级组织的廉政建设,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及包村领导要经 常性的深入村级一线,就农村低保、脱贫攻坚、惠民政策落实、补贴及贷款资金发放等,深入细致地开展督促检查,常敲警钟,常紧警绳,坚决杜绝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村“两委”班子负责人及其他成员,也要洁身自好,严以律己,凡是属于群众享受的优惠政策,都要一分不欠、毫不保留的落实到户。县上也将进一步加强纪检巡查,对于各类违纪行为,无论大小,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要把改善干群关系作为抓好作风建设的重要体现,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切实树立群众观念,认真践行群众路线,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始终站在群众的角度思考问题、推进工作,凡事多听群众意见,多与群众交流,从心底里理解群众、体贴群众,用十二分的真心、诚心和耐心,赢得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 同志们,搞好精准扶贫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希望xx镇全体干部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严谨细致的态度、务实勤勉的作风,沉下身子、集中精力,切实增强政治担当,大力弘扬“三苦精神”,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脚踏实地的作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再上新台阶、取得新成效,确保到年底与全县一起顺利实现整体脱贫目标。‎ 党课讲稿:‎ 精准脱贫历史使命与加强党的建设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8周年。一个具有98年光辉历史的政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浴血历练,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政权真正成为国家主人,又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执政70年,并成功领导这个国家实现由一穷二白的农业国向现代化国家转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胜利,谱写了一曲又一曲胜利凯歌,如今,又高昂斗志带领全国人民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阔步前行。从近百年的历史探索看,党之所以能成为各个时期的坚强领导核心,能带领十几亿群众战胜各种艰难困苦取得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就是因为党始终保持着纯洁性、先进性、人民性,党在历史的各个时期都在不断强化着自身建设,提升着领导力、凝聚力、感召力和公信力。实施精准扶贫,是党中央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党在这个历史阶段必须承担的重大历史使命,更是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的重要领域。‎ 一、党的建设有其历史特点与使命 中国共产党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理建设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政党。在党建立近百年的历程中,探索出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并依靠三大法宝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寻求了民族的解放与独立。在不断探索求知中,党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不断克服自身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逐渐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团结带领广 大人民群众沿着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轨道前进。无论是特定的历史时期,还是全面从严治党的今天,贯穿于党的成长史的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党的建设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成为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这是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握的基本要求”。党的建设自党成立之初就是重要课题。从小党到大党、革命到建设、改革开放到世界大国过程中,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的方方面面,无不体现党的领导,无不要求党在不同历史阶段加强自身建设。98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从初创时50多名党员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并成为领导中国70年的先进执政党,创造了世界政党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98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走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彪炳千秋的历史功绩。98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把一个一穷二白、满目疮痍的旧中国建设成为了人民民主、团结和谐、总体小康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用70年走完了西方200多年的发展道路,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建设和改革事业。98年的光辉历程,又是我们党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革新历程,面对国家解放与独立、建设与改革、富强与和谐,党中央集全党之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大力加强党的执政 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又在新世纪、新形势、新常态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治国理政新理念,实现了国家的解放独立和文明富强。98年的光辉历程,又是我们党自我净化、自我改进的变奏历程,1942-1945年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延安整风运动,新中国成立后,我党又进行了多次将思想建党贯穿始终的整党整风运动,保持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先进性和战斗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不断丰富、发展、创新党的实践机制,先后开展了1983年到1987年的整党运动,1998年到2000年的“三讲”学习教育活动,2005年到2006年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2008年到2010年的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教育实践活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又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党内集中行动。中国共产党党的建设与始终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的成就协调一致,与救国、兴国、强国、复兴的历史进程同频共振。‎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创造性地运用到党的全部工作中形成的根本工作路线,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方法论,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党在近百年的发展中能够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正的铜墙铁壁,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 和胜利之本。回顾建党98年、执政70年的光辉历程,我们党之所以能取得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所以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靠的就是人民群众这个坚强后盾! 实践证明,群众路线是在革命战争浴血奋战的生死洗礼中走出来的,是在社会主义筚路蓝缕的艰辛探索中闯出来的,是在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伟大进程中总结出来的。无论是革命战争年代、建设时期还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人民群众都决定着我们党的前途命运和生死存亡。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复杂严峻、“四大危险”尖锐突出,特别是在长期执政的情况下,脱离群众已经成为全党上下的最大危险。作为共产党员,必须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关乎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情,持之以恒地强化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以实际行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确保我们的党、我们的国家安如泰山、坚如磐石。‎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各地通过大规模扶贫开发,让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仍然有7000多万农村人口长期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短板。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在“小康”,又在“全面”,“小康”追求发展水平与质量,“全面”追求发展平衡与可持续,全面小康,就必须重视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一突出短板。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将实施精 准扶贫摆上了大国发展的战略位置,集全党之智,举全国之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从发展实践看,无论从1949年到1978年对减贫开发道路的不懈探索,还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全国范围广泛实施的扶贫开发战略,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的精准扶贫,都充分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发展目的就是为了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实施精准扶贫,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一道共同迈入小康社会已然成为了党承担的历史使命,要确保这一历史使命得以实现,就必须加强党的建设,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精准扶贫是当前党的一大重要使命 改革开放以来,受地域环境、生产发展水平、社会开放程度和思想观念不同的影响,贫困问题在我国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尤其是中西部内陆地区更是明显。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向贫困宣战,“精准扶贫”是我们党新时期的又一伟大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脱贫攻坚的具体办法和措施落地生根,构建起了“精准扶贫”工作的大格局。与国外民间的、小规模的生活救济不同,中国的扶贫带有强烈的“政府主导”色彩,有计划、有组织、有规模。这在世界减贫史上铸刻了“中国成就”,也创造了“中国奇迹”。‎ 精准扶贫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党的选择。在历史发展的每个时期,党都有顺应时代发展的历史使命。在革命战争时期,党的使命是团结 全国各族人民,朝着建设新中国的伟大目标而艰苦奋斗,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党紧紧围绕群众,依靠群众,率领群众,用革命的实际行动取信于群众,使群众跟着党走;在建设时期,党的使命是摆脱国家一穷二白的帽子,让人民群众解决温饱问题,实现群众致富,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党充分发动群众,融入群众,领导群众,用建设的成果回赠于群众;改革发展时期,党的使命是着力提升群众满意度,增强群众获得感,使人民群众生活的更加幸福,这一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党紧紧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用发展的红利普惠于群众。98年,党始终如一为群众谋求利益,群众始终如一相信党的领导,这使得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更加深厚。虽然为了群众生活得更加美好党作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不可否认的是,9000多万的贫困人口是我国现实存在的不争事实,是在党领导下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一大短板。要想实现共同富裕的伟大目标,党必须义无反顾地选择走全面脱贫的道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必须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全面推进精准扶贫重大工程,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党的选择。‎ 精准扶贫是对人民的承诺,更是对世界与世纪的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脱贫攻坚战打得好不好,打不打得赢,关乎党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关乎新时期党群关系,更关乎中国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话语权。2013年至2018年6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 口减少都超过1000万人,累计已脱贫8239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底的10.2%下降到2018年底的1.7%;贫困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贫困地区面貌明显改善。总的看,党中央确定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得到了贯彻,四梁八柱的顶层设计基本形成,但是,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艰巨性。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因为剩下的大都是条件较差、基础较弱、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和群众。今后几年,我国脱贫攻坚面临的形势仍十分艰巨。以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计,现在起还有不到2年时间,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再解决贫困程度最深的1600万人的脱贫问题,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任务。可以说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扶贫面临时间节点的考验,执政党的历史承诺也面临着历史的大考。‎ 精准扶贫要靠党的建设。我国之所以能取得跨世纪减贫数量空前、集中连片地区和困难群众脱贫成果显著的伟大成绩,党的领导是关键。自党中央作出实施精准扶贫伟大决策以来,全党上下各级党组织,坚定信念,守住初心,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始终把脱贫职责扛在肩上,把脱贫任务抓在手上,以顽强的工作作风和拼劲,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贫困地区集结攻坚,吹响了冲锋号、发出了动员令。全体党员更是以身作则,甘当孺牛,扛起扶贫的大旗,冲锋在前,吃苦在先,以实际行动践行抓党建促脱贫的政治路线。实践证明,党真正是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强领导核心。‎ 当前,我国扶贫开发已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时期,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间紧迫、目标艰巨。组织路线必须服务党的政治路线,组织工作必须服务党的中心任务。脱贫攻坚越往后成本越高、难度越大、见效越慢,越要发挥党建工作的引领作用。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使党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各级领导班子、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奋发有为的行动,团结带领群众向贫困发起总攻,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简而言之,我们党要完成国家和民族赋予的伟大历史使命,首先要把自身建设好,做到思想上先觉,行动上先行,站在世纪前列,走在时代前面,在历史发展中成为先导,永葆党的先进性。‎ 三、抓党建促脱贫的现状与任务 抓党建促脱贫是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的精准衔接,是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全国工作大局、服务人民群众的创新举措,也是党的组织路线服务政治路线的直接体现。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全国上下各级党组织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作为检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主战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脱贫攻坚一线让党旗飘起来、党组织牌子挂起来、党员站出来,抓党建促脱贫工作取得长足发展。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的看到,当前脱贫攻坚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加上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贫困人口就业和增收困难,剩下未脱贫人口的贫困程度较深,减贫成本较高,脱贫难度更大,要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只有充分加强基层党建,充 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作用,凝聚各方力量,以“滴水穿石”的精神狠抓扶贫,才能走出一条符合实际的脱贫之路,才能尽快让群众脱贫致富,才能尽快补足短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前来看,抓党建促脱贫工作还存在几个问题:‎ ‎1、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和功能“弱化”。有的基层党组织找不到以党建促脱贫的抓手,把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工作相割裂,就扶贫抓扶贫,就党建抓党建,导致资源整合难、机制不顺畅,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融合度不够;有的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手段、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问题;有的党组织战斗力在削弱,“无人理事”问题比较突出;从党组织功能定位上看,有的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不明确和功能转换不到位,不能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有的基层党组织在宣传扶贫政策、确定扶贫对象、制定扶贫规划、实施扶贫项目、使用扶贫资金等方面的组织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党组织“要做的”与贫困户“想要的”不能完全统一,扶贫项目没有聚焦民意、对位民需。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是制约脱贫的一大因素,使得“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成为空话。‎ ‎2、基层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有的基层党员党性观念弱化,理想信念出现偏差,对党扶贫的方针政策不执行或执行不到位,使党的惠民政策不能有效落地;有的党员党员意识差,把自己视作普通群众,在涉及到切身利益时,不懂得服从大局;有的党员表率作用 发挥不明显,特别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带头做群众工作、带头搬迁拆迁做得不到位;有的党员带头发展、带领发展、带动发展,以发展引领脱贫致富奔小康本领不强,导致部分扶贫项目实施的质量不高、效益不明显;有的党员对精准扶贫认识上存在误区,责任意识模糊,认为脱贫攻坚是贫困户本身的事情,和自己关系不大;有的党员只结对未帮扶,只到贫困户家中走访而未开展帮扶工作,使帮扶流于形式。‎ ‎3、抓党建促脱贫的思想和方式存有短板。在部分党员中间还存在重经济、轻党建的思想;由于工作量大,存在畏首畏尾的思想;脱贫战线长,疲沓应付的思想;对于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找不到合适的结合点和切入点,阻碍了扶贫工作的进展。同时,扶贫渠道太窄,提抓党建促脱贫就是结对帮扶、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等,缺乏深入研究和谋划,忽视对农村实用人才调动、利用,不利于扶贫工作的推进,在组织动员群众等方面有待于总结经验,推出更好的做法。‎ 上述问题存在的原因,有历史的、有现实的,有客观的、有主观的,有政策方面的、有工作方面的。按照加强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要求,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迫切需要强化党建工作措施,创新党建工作方式方法,从而不断提高党建工作水平。‎ ‎1、在思想认识方面,要提高认识、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党建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首先要明确对党建扶贫的认识,抓好思想教育工作,只有认识提高了,思想统一了,才能在工作中用正确的思路、合理的目标引领群众脱贫致富。要把巩固基层组织、稳固基层政权、增强群众自我发展能力为目标,以基层党组织为中心,以精准扶贫为主线,以党建促扶贫作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内容,并以此作为建设服务型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抓手;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党建带扶贫,扶贫促党建”,激发和调动党员干部的内动力,凝聚脱贫攻坚的正能量,形成处处都有主阵地、人人都是战斗员的攻坚拔寨强大声势;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切实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加强村后备干部培养,强化基层党建保障,壮大村集体经济,强力推进支部结对;要加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加强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村级组织办公经费的落实,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功能转变,做到党的扶贫政策、扶贫措施、扶贫信息“三到户”,切实把党组织的服务作用覆盖到每个贫困户中。‎ ‎2、在总体模式方面,要集成创新、整合资源、合力攻坚。要大力整合项目资金,发挥集成效应,最大限度地发挥抓党建、促脱贫投入资金的实际作用,扩大建设规模和效果;各级党组织要围绕扶贫工作,配强工作力量,调整充实扶贫开发干部,把党员力量凝聚起来,投入到重点需要扶贫帮扶的地区,上下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共同攻坚;要整合多方能量,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扶贫攻坚工作当中来,变政府主导为全民参与;要积极创新党建扶贫考核的内容、方法和结果运用,重点做好党建工作的考评机制,坚持把抓党建促脱贫作为各级领导班子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党建扶贫工作实绩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优表彰、晋升职级的重要标准;要积极探索“党建+精准扶贫”“党组织+带头人+贫困户”“党组织+产业基地+合作社+贫困户”等工作模式,充分利用党建资源,推动农村党员创业,打造农村创业示范基地;要提高党员领精准扶贫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着力培育一批党员先锋,引领一个村、辐射一个地区,形成“先进促后进、后进赶先进”的局面。‎ ‎3、在工作保障方面,要强化组织、增添活力、共促发展。要加强党建扶贫开发责任体系建设,全面加强党建主体责任的落实,紧紧抓住“党委主责、政府主抓、党员主帮、基层主推、社会主扶”五个关键,构建党建扶贫大格局;要强化党委抓党建的主体意识,坚持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发挥党建工作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为担当者担当,让实干者实惠,把脱贫攻坚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发现识别干部,考验锻炼干部,提拔使用干部;要建立帮扶机制,针对党员帮扶困难群众重点区域,建立帮扶对子,促进基层党组织、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要积极创新党建新模式,把项目扶贫和党建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帮助、促进符合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党支部,争取项目扶贫做到哪,党建工作就服务到哪,做到党建扶贫双推进。‎ 脱贫党课讲稿:‎ 迎接考验 抓住机遇 在脱贫攻坚中彰显组织担当 按照省、市委统一部署,“七一”前后,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集中开展一次讲党课活动。这既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健全和规范党内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纪念建党97周年的重要举措。今天上午,市委召开了纪念建党97周年表彰大会。下午,我们机关党员干部集中在一起举行讲党课活动,非常必要、非常及时,也很有意义。当前,全省上下正在按照中央、省委的部署要求,全力以赴开展脱贫攻坚,这是最大的大局,中心的中心。组织工作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这次党课,我着重围绕“党建助力脱贫攻坚”这一主题,谈一些思考和认识,与大家互相启发,相互共勉。‎ 一、抢抓机遇,脱贫攻坚是场“大考”‎ 脱贫攻坚既是一项轰轰烈烈的历史性工程,也是一项涵盖面很广的系统工程,更是一件件润物细无声的具体工作,对我们做好新时期的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第一、是对党员干部队伍的集中检阅。关键时候锤炼党性,关键时候也最能检验党性。脱贫攻坚战,是对每位干部的一次现实考验,是检验干部的“试金石”。一是对党员干部政治品格的重大考验。对党忠诚、敢于担当,平常时候看得出、关键时刻站得出、危难时候豁得出,是党员干部必备的政治品格,是检验好干部的重要 标准,更是每一位党员干部的时代责任。当前,多数基层干部都是“5+2”“白+黑”工作模式,全力以赴、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战。但是,也有部分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脱贫攻中充满“困惑”,产生一些莫须有的“忧虑”,有的等待“文件”,观望“解读”;有的臆断“标准”,盲目“识别”;有的帮扶“拍照”,驻村“走读”;更有甚者揣测“领导”,妄议“政策”,在微信圈里转发段子、表达不满等。这些现象,看似是因为政策领悟不透、工作作风不实,究其根源还是政治自觉不高、责任担当缺失。二是对党员干部公仆情怀的重大考验。市委书记XXX多次讲,脱贫攻坚是个良心活,把这项工作放在什么位置,是对各级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执政理念的检验检阅。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多数干部不怕困难、不讲条件,勇当“急先锋”和“排头兵”,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实际行动引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可以说,从扶贫一线传递出了广大党员干部的“公仆情怀”。然而,也有个别干部群众观念不强,为完成任务而扶贫,为提升满意度而工作,影响了干部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比如,有的地方、一些干部为了完成任务而大量注水,很多贫困户“被增收”、贫困群众“被脱贫”,有的为了应付考核而不惜采取各种手段。根据有关通报,某地干部为应付检查,竟“潜伏”到贫困户家里“装儿子”替贫困户回答问题。但“演技”再好也难让百姓接受,“假儿子”一句虚伪的“妈”,叫得老太太变了脸,气得小姑娘撇开了头。“装儿子”的这位干部,平时工作中没有把群众当父母,没有在心里和感情上认 扶贫户当“妈”,扶贫工作落实不到位,等到验收时自作聪明临时认“妈”,既丢了自己面子,更寒了群众的心。另据通报,上级督导组在入户走访时,某低保贫困户反映,自己有病看不起,靠低保和亲友邻居的帮助生活,除享受低保政策外,没有任何其他增收帮扶措施,但当督导组问及对帮扶措施是否满意时,含泪下跪,无奈表示“满意”。这些问题,都是宗旨意识不强、群众观念淡化的表现,可以说是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触目惊心、令人深思。三是对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重大考验。各级干部作为脱贫攻坚的组织者、执行者、实施者,其工作作风是关系成败的关键。在脱贫攻坚中,多数干部能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吃住在村、以村为家,率先垂范,有效推动了脱贫攻坚,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如牺牲在驻村工作一线的第一书记XXX等。但是,也有一些干部与此相反。比如,有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工作多停留在文件上,平时到扶贫点也是瞄一眼就走,对扶贫点的贫困人口、致贫原因、脱贫门路等实际情况,多稀里糊涂,一问三不知;有的满足于“凑合着弄”,“差不多就行”,不愿触及深层问题,遇到难题就躲,见到困难就推;有的对扶贫对象识别不精准,优亲厚友,将真正有需要的群众屏蔽在外;有的只看减贫数量、不重脱贫质量,甚至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更有甚者挤占挪用、虚报冒领扶贫资金,等等。这样的问题之所以存在,既有建章立制不足的原因,但更多的是一些干部做事不认真、作风不扎实。‎ 第二、是对基层党建成效的集中检阅。基层党组织作为党在基层的神经末梢,是脱贫攻坚的坚强前哨和坚固堡垒。近年来,通过持续实施强基工程,构建起以大投入、大培训、大服务等为主要内容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格局,有效解决了基层党建工作中一系列基础性、普遍性问题,推动了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提升。但是,说一千道一万,基层党建工作抓得实不实、效果好不好,最终要靠服务发展的实际成效来检验。根据前段时间抽查暗访和省委组织部督导通报情况看,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我们的基层党建工作还有不少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集中表现在“三个有待提升”:一是政治引领力有待提升。政治功能是基层党组织之魂,是基层党组织保持正确方向和阶级属性的本质体现。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所谓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得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得少少的”。习总书记经常讲,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好农村基层组织的政治引领功能,就是通过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让广大群众知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但是,当前多数农村基层组织普遍存在着政治功能不强的问题。比如,在一些软弱涣散村,宗教势力蔓延,信教群众不断增多,不少群众对村级党组织不再信任、不再期待,信仰缺失,直接影响了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前不久,督导组在检查中发现,某县一贫困村村部隔墙有一家信教农户,院里旗杆上挂着一面旗子,上书四个大字“普天同庆”,这个旗子比村支部院里的国旗挂的还要高。这说明什么?说明在一些群众的心目 中,我们基层党组织的地位还没有宗教组织的地位高。大家作为组工干部,特别是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深入反思。二是服务水平有待提升。服务功能是政治功能的基础和保障,只有强化服务功能,才能使政治功能发挥得更充分更有力。这些年,通过持续加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狠抓村“两委”班子素质提升,规范村级服务群众工作机制,村级党组织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但对比脱贫攻坚这一新任务新要求,我感觉还存在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地方。比如,从服务力量上看,一些村支部“带头人”作用发挥不明显,整体年龄比较老化,后继乏人现象比较突出,全市行政村中,党支部书记35岁以下的仅43人,50-70岁之间的2758人,70岁以上的65人;一些村“两委”班子不健全,长期配备不到位,班子内部不团结、搞内耗,工作思路不清、措施不得力,带领党员群众发展致富的思路不清;一些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明显,党员年龄老化,新发展党员数量偏少,党员致富带富能力弱,开展结对帮扶多流于形式。从服务机制上看,部分村重大事项未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或运用不规范,一些村干部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还存在不会用、不想用和不敢用的现象;党群服务中心作用发挥不明显,村干部值班制度落实不严格,活动场所开放程度低;党内活动开展不规范、不常态,形式大于内容。这些问题,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级党组织服务功能的有效发挥。三是基础保障有待提升。在服务阵地上,前两年我们在全市开展了村级活动场所“清零”行动,但从脱贫攻坚暗访 督导情况看,无活动场所现象依然存在;部分村级活动场所老化,设施破旧,面积不达标;有的村达到了“一厅五室”的标准,但利用率不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在经费保障上,村级运转经费依然偏低,加上报刊征订、组干部补贴等支出,运转经费所剩无几,无法保证正常运转和服务群众需要;大多数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两委”无钱办事、无力为群众服务现象比较突出。这些问题,有的在脱贫攻坚工作中表现更为突出,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第三、是对组织工作方法方式的集中检阅。通过脱贫攻坚,我们应该认真审视、对照反思组织工作自身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地方。一是方法需进一步创新。由于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基数大,前些年,我们在示范带动上下劲较大,强村树典型,弱村搞帮扶,注重了抓“两头”,但在中间这个“大多数”上用力不够。比如,在这段时间的督导中发现,不少村级党组织问题比较突出,活动场所破败不堪,支部生活难以正常开展,而这些村往往都是位置偏远、道路不便,在以往的检查暗访中经常被“漏掉”。在党建品牌的创建上,一些地方在党建创新上不够聚焦、不讲持续,单向化、碎片化现象明显,甚至地方换一任领导就换频道、提新口号、搞花样翻新,急于出成效、创品牌,有虚浮化倾向。二是“短板”需进一步补齐。工作中的短板问题,在脱贫攻坚中体现尤为突出。在机关,尽管已经出台了“固本工程”实施意见,但对具体实施上的督促指导还不够,仍然有不少单位落实基本党建制度不严格、不规范,抓 党建的氛围不浓厚。一些机关党员干部对脱贫攻坚认识不高,片面认为是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事情。比如,XX地在先后两次被点名通报批评的情况下,但依然我行我素,对上级工作部署不上心、不落实,受到严厉问责。在城市,这些年我们对社区党建抓的比较紧,出台了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实施意见,拿出真金白银加大投入,城市社区建设日新月异,但是在统筹推进城市党建做的还不够。比如,流动党员管理、社区大党建格局、网格化管理等,都还需要下大功夫予以解决。在“两新”组织,通过这两年的努力,党组织组建率有了大幅提升,但与中央、省委全覆盖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并且活动开展难、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比较突出。比如,不少督导组的同志们反映,在“千企帮千村”活动中,一些企业不够重视,没能按市委要求开展工作,帮扶力量不到位,帮扶措施不具体,活动流于形式。三是责任需进一步压实。总书记曾经指出,抓党建必须抓责任制,抓责任制必须抓责任人,抓责任人必须抓第一责任人,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这些年,我们在强化党建工作责任上下了不少功夫,比如,建立了全覆盖的抓党建述职评议体系,不定期开展随机暗访督导等,层层压实责任,层层传导压力。但是在基层,一些党组织书记还没有像重视经济一样重视党建,抓工作时紧时松、韧劲不够,党建责任上紧下松、上热下冷现象依然存在。比如,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是主力主责主体,而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万名帮扶干部是来“帮助”工作的,‎ 主要发挥指导、协调、扶持、督促等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角色错位现象突出,驻村工作人员特别是第一书记在完成工作任务、承担工作责任上,往往被挺在前头。有的乡村干部认为扶贫工作是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的事,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推”思想。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了脱贫攻坚的有效推进。‎ 二、用心工作,努力交上合格“答卷”‎ 上周召开的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党建工作汇报,就下步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市委书记XXX强调,越是在发展的关键时期,我们越是需要加强党的建设,发挥好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面对脱贫攻坚这一“大考”,我们只有用心工作、担当作为,正视问题、迎难而上,才能向市委交上一份合格答卷,才能诠释组织部门的忠诚担当。下一步,还要在三个方面再“用用功、补补课”。‎ 第一、立足“精兵强将”引领脱贫,打造善打胜仗的干部队伍。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核心在党,关键在干部。一要注重改进作风。【宋朝有个叫王圭的,当了16年宰相,昏昏庸庸没有任何建树,只知道“取旨、领旨、传旨”,被人们讥讽为“三旨相公”。】现在我们有的干部也和网圭相似,工作虚浮,满足于参加会议、听上级要求、传达精神,工作只求“差不多”“过得去”。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绝大多数都与干部作风浮漂、工作不落实有关。转作风、抓落实,就是要不折不扣落实好省委书记谢书记提出的“对标中央、沉下身心、真抓实干、较真碰 硬”16字要求。对标中央,就是要把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做到思想到位、行动对标,令行禁止、听从指挥。沉下身心,就是要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真正把脱贫攻坚当成个良心活,扑下身子、付出真心,视群众为亲人。真抓实干,就是要摸清实情、拿出实招,脚踏实地干、扎扎实实做。较真碰硬,就是要敢担当、有作为,不能当推三阻四的“踢球干部”、害怕风险的“鸵鸟干部”、躲事避事的“泥鳅干部”,以较真促认真,以碰硬求过硬。下一步,要通过内部的纵向监督管理和外部的横向监督制约,促进党员干部以从严从实的作风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二是注重激励引导。【西方有则寓言故事,北风和太阳争论谁的能力更大。他们决定,谁能让行人脱下衣服,谁就赢了。北风一开始就猛烈地刮,路上的行人紧紧裹住自己的衣服,风刮得越猛,行人衣服裹得越严。太阳把温暖的阳光洒向行人,慢慢地,行人们开始汗流浃背,脱光了衣服,跳到了旁边的河里去洗澡。】对干部的日常管理也是同样道理,特别是在脱贫攻坚这种大战役中,不能只是一味地对干部提要求,更要营造一种主动作为的氛围,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激情和热情。把脱贫攻坚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学校”,作为检验考察干部的“赛场”,在脱贫攻坚一线发现、识别“千里马”,真正让实干的人实惠,让吃苦的人吃香。再如,对先进典型、先进事迹要大张旗鼓地宣传,一方面发挥好示范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是给予先进典型应有的荣誉。今天上午,在市委庆祝“七一”表彰会上,我们就表彰了一大批在扶贫攻坚等表现突出的党员干部。三是注重关心关爱。扶贫干部带着组 织重托,带着贫困群众期待,放下机关的舒适工作,扛着责任和压力,给予他们政治上激励、工作上支持、待遇上保障、心理上关怀,是组织部门的职责所在。组织部门作为干部之家,更应该让干部感受到家的温暖,在政治上给予关心、生活上给予关爱,帮助干部解决好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给他们“兜好底”,让他们无后顾之忧。比如,要经常性开展谈心谈话。以前我们是“不调整不谈话”,造成了对干部了解掌握不够,干部有困难也没地方倾诉。今后,我们在日常工作、调研座谈、督导暗访的时候,要积极主动地找基层干部谈心谈话,倾听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困难,能解决的及时帮助解决,即使暂时不能解决,也要让他们有一个倾诉的渠道。前不久,市里组织对市派第一书记进行了体检,各县区也对县派第一书记进行了体检。这种做法就很好,下一步,还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关心他们的实际困难。“患难见真情”,只有在干部困难的时候及时给予帮助,才能不断增强组织的向心力、凝聚力,才能更好地引导干部相信组织、依靠组织,自觉地服从组织决定。‎ 第二,立足“强基固本”推动脱贫,构筑坚强有力的基层组织。基层党组织作为脱贫攻坚中最前沿阵地的“基本作战单元”,只有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一线指挥部”作用,使之真正成为精准扶贫的攻坚堡垒,才能打好、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一要持续在强化政治引领上下功夫。XXX书记曾经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组织都为群众办了很多实事、好事,老百姓得到了不少既得利益,但是大多都是直接打进了群众的银行卡里,他们没有切身感受到农村 支部为他们办的好事,缺乏应有的获得感。出现这种现象,从根子上讲,是我们基层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不强,老百姓不知道谁在为他们服务。政治功能不强,直接原因是基层组织建设不力,但主要原因是支部书记能力不强。比如,全市XX个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大多数是因为支部书记缺失或能力不强。所以说,强化政治引领,建强基层堡垒,首先必须选准配强村书记。针对当前村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等问题,要以明年村“两委”换届为契机,提前摸底、提前谋划,利用换届加强对村级班子结构的调整优化,通过吸纳返乡人才、致富能手、退复军人、大学毕业生等群体进入村“两委”班子,进一步优化村干部队伍特别是支部书记队伍年龄结构。要特别注重村“两委”班子建设,发挥好村级党组织在脱贫攻坚上的引领作用,探索“党支部+”的扶贫模式,实现扶贫产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就覆盖到哪里。要持续深化拓展运用“四议两公开”法,特别是脱贫攻坚中的一些重大决策事项,都要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以决策的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推动扶贫政策落地见效。要着力激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组织引导党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通过党员承诺践诺,树立起先锋形象,让群众感受到信仰信念的力量。二要在持续强化服务功能上下功夫。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大力推进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展。在脱贫攻坚中,要进一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以市县乡村四级便民服务平台建设为重点,持续深化便民服 务机制。在乡镇,我们按照中组部“把信息化手段与党建工作相结合”要求,已经试点建设了54个乡镇党群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开发设计了党建管理、便民服务、事件处理、平安综治、电子商务等多个功能模块,提高了党建工作的信息化水平。下一步,还要通过合理规划服务项目,进一步整合服务资源,拓宽服务范围,推动乡镇综合服务中心功能由单一向多元提升。三是在持续强化强化基层保障上下功夫。【大家知道,宗教势力拉拢群众的方式十分简单,就是在群众生病或者有困难的时候,让教会的“兄弟姐妹”带上一两百元去看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基层组织干部经费不足,帮助群众有心无力,群众就很容易被教会感化成信徒。】所以,为基层组织提供必要的人、财、物保障,既是基层党组织开展工作的必要条件,也是我们落实党建责任的重要内容。在村级服务经费上,要逐步建立经费合理增长机制,在今年提升村(社区)支部书记报酬的基础上,对其他“两委”班子成员的报酬也要逐步提升,同时,要探索建立服务群众专项经费机制,增加村级服务群众专项经费,保证村基层党组织有钱办事。总之,通过各种途径强化基层基础保障,让基层组织有钱办事。‎ 第三、立足“常态长效”保障脱贫,构建务实高效的制度体系。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建立工作规范,强化执行落实,是加强组织部门自身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党建与扶贫深度融合的基本保障。一要着力抓落实。当前,组织工作的形式任务和方式方法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必须注重研究新情况新问题,运用创新思路和 改革办法,推动组织工作在创新中发展。在工作的整体推进上,不但要抓好“两头”这个关键,更要突出抓好“中间”这个大多数。比如,在党建品牌塑造上,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有的地方抓党建,长期在几个点上打转转,甚至用拔苗助长的方式栽培典型,用开小灶、吃偏饭的方式催生典型,结果不仅不能以点带面,而且助长虚浮之风。”这也启示我们,对一些经过实践检验的好做法,要抓好拓展延伸和巩固提升,赋予时代内容,切实做到务实为本,提升整体功能,力争不断创出新的经验和品牌。二要着力补短板。大家都知道,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恰恰取决于最短的那块,人们把这一规律总结为“木桶原理”,又称“短板理论”。那么在基层党建工作中要做到“容积”最大化,就要补齐“短板”,不能只抓“盆景”,不抓“森林”,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基层党组织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那么,究竟怎么补?我觉得,首先是要建立台账,做到底数清。前面我们列举了当前工作中的一些短板,如机关党建、城市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等,当然,实际工作中并不止这些。对这些问题,要逐一建立起工作落实计划台账,定任务、定目标、定进度、定责任,实行动态管理。其次是分类指导,做到方法活。坚持分类施策,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比如,针对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短板”,要严格按照市委确定的标准,督促各县区落到实处。对今年村(社区)支部书记报酬新标准执行情况,不少县区还没有落实。再次跟进督查,做到措施实。就这些“短板”工作,要用钉钉子的精神,下大功夫、花大 力气,决不能不能抓抓停停、断断续续,制定工作标准,明确阶段任务,逐一对账销号。三要着力强责任。实践证明,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就无法确保工作落地见效。省委、市委分别出台了对市县和乡镇党政正职履行脱贫攻坚责任考评办法,层层压实领导责任特别是“一把手”责任。作为组织部门,我们要按照考评办法,强化考核“指挥棒”作用,特别是要抓好乡镇党委书记和党务副书记这个群体,对脱贫攻坚中不履行职责,工作敷衍应付的,该约谈的约谈、该批评的批评、该调离的调离、该处分的处分,严规矩、压责任、树导向。同时,要落实好督导责任,细化分解任务,定期开展暗访督查。‎ 同志们,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组织部门责任在肩、责无旁贷,我们必须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心工作、务实重干,攻坚克难、奋发有为,为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