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8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挂职干部春节座谈会上的讲话8110字范文: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牢十种理念
2020年挂职干部春节座谈会上的讲话8110字范文: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必须树牢十种理念 理念就是理性化的想法、理性化的思维活动模式或理性化的看法和见解,它是客观事实的本质性反映,是事物内性的外在表征。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一个人的格局,也决定领导工作的成效。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十分繁重的形势,领导干部只有主动适应和全面把握新时代新要求,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才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新气象新作为更好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奋力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篇章。这里,列举领导千部必须牢固树立的十种理念。 一、忠诚与担当的理念 忠诚与担当是辩证统一的有机整体,忠诚是为政之魂,担当是成事之要,二者缺一不可。忠诚就意味着领导干部必须同以习总书记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折不扣贯彻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担当则意味着领导干部要同违反党的纪律和政治原则的人和事做坚决的斗争,对党的事业要敢于负责、善于创造,撸起袖子、沉下心来真抓实干。 没有对党忠诚,所谓的“担当”一文不值。当领导,既要才配其位,更要德配其位。“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余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善莫大于作忠。作为党的干部,组织是最大的靠山,人民是永远的上级。没有忠诚的担当,是党和人民的“心腹之患”,本事越大,危害也越大。领导干部的忠诚,体现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中,体现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大风大浪中勇于挺身而出。 不担当,半点忠诚都没有。当干部要有真本事,还要有大情怀。没有担当的忠诚,就是“假忠诚”“伪忠诚”。群众评价一个领导干部是不是对党忠诚、对人民负责,主要看他敢不敢担当,有没有作为,有没有实绩。领导干部要用好手里的公权,不惧风险、不怕担责,不怕得罪人、不当“老好人”,更不能抱有“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只有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清清白白为官,才是对党和人民最大的忠诚。 以忠诚之心践行担当,用担当之为诠释忠诚。无论担当还是忠诚,都需要放在事上去考验,放到实践中去检验。越是困难大、矛盾多、条件差的地方,越能磨砺品质、增长才干,也越能显出一个人的忠诚与担当。对于领导干部而言,不必汲汲于个人职务的晋升,挖空心思搞“自我设计”。要到干事创业的一线去摔打、去锤炼,接一接“烫手山芋”,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才能练出“宽肩膀”,收获真正的成长。 二、理性与科学的理念 理性与科学,指引人类从蒙味走向文明。它是逻辑地、客观地、全面地、辩证地认知世界、把握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力,也是衡量领导干部能力强弱、素质高低的核心要素之一。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既要有充满激情的理性,又要有充满理性的激情。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缺乏理性意识和科学精神,头脑发热、冲动急躁;有的“想当然”“拍脑袋”“拍胸脯”做决策,想一出是一出,乍乍呼呼,违背常识、南辕北辙,闹出不少笑话来,贻误了事业发展。 拒绝任性,才能保持理性。孔子曾说:“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意思是做人做事要克制妄念、理性行事,使自己不任性妄为。身处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摒弃躁动、回归理性。工作要理性,坚持实事求是,遵循规律,对工作想清楚、说明白、干到位:用权要理性,牢记公权为“公”,将权力置于阳光之下和群众监督之中:生活要理性,远离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做触碰底线的事。 远离蒙昧,才能走近科学。习总书记指出:“发展 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科学精神表现为求真、探索、质疑、实践。领导干部要树立“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的探究精神,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把握“上情”和“下情”,准确研判发展形势,科学作出决策部署。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杜绝好大喜功、急功近利,多做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的好事实事。 崇尚实践,才能知行合一。“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有理性分析、科学决策都要运用到实践中,并由实践来检验。多接地气才能有底气。要使科学、理性的精神发挥现实的、物质的效用,使之变为得心应手的“真知”,关键在于知行合一。领导干部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寻求新对策,确保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三、系统与全局的理念 从哲学的角度看,世间万物相联互通,任何事物都不可能孤立存在。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俗话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新时代推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就像下一盘大棋,不会做长远打算的人,是做不好眼前事情的:不能思虑全局的人,也是做不好局部工作的。要谋全局就必须有系统思维,把原则性与灵活性有机结合起来,把握全局、抓住要害,不失原则地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作为. 新时代的领导干部,更要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系统和全局意识,自觉从大局看问题,把工作放到全局中去思考、去定位、去布局,系统有效地推进各项任务。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领导干部看问题、干工作切不可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要学会把每一个要素放在整个系统之中,放在全局之下来考虑,从整体上综合地把握对象,使分析和综合相互渗透、同步进行,着眼于全局来认识和处理各种矛盾问题,实现最优化的总体目标。 抓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事物是普遍联系的。领导干部考虑问题不能“顾头不顾腚”“东向而望,不见西墙”,也不能见子打子,“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学会系统性、全局性、多维度地考虑问题,把此事物跟彼事物联系起来,注意系统与外部环境,以及系统内部之间的关联性,寻找关联要素之间的共性,暂时搁置差异,排除干扰思维,做到有效协调,才能达到“四两拨千斤”“治标又治本”的效果。 学会“十个指头弹钢琴”。协同发展才是最好的发展。领导干部的职资就是富一方百姓、保一方平安、优一方环境、正一一方风气。要防止和克服“按下葫芦浮起瓢”“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善于从各个角度、各个侧面、各个层次观察分析事物,把纵向思维与横向思维有机统一起来,将时间和空间有机统一起来,把握事物本质,打开工作思路。 既要抓经济发展,又要抓社会治理:既要抓好业务,又要抓好党务,方方面面都要系统考虑、综合施策,突出重点、分步实施,打出一套有效的“组合拳",达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 四、过程与结果的理念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没有结果,过程就没有意义和价值。过程与结果,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结果来自过程,过程决定结果。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官大一级压死人”,高高在上、粗枝大叶,只要结果、不管过程,这种当“甩手掌柜”的做法,看似很有魄力,实则暴露出官僚主义作风;有的不计成本、不择手段,让过程变得不可控,甚至走样变形:还有的只讲过程、不重结果,导致事倍功半、徒劳无功。 没有严谨的过程,就不会有圆满的结果。司马迁写《史记》花了18年,李时珍编《本草纲目》用了30年。过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过程是结果的必经之路,对过程的管控是工作质量的保证。领导干部要尊重客观规律,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对每一个工作项目实施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质量管理,确保每一个过程都能认认真真、扎扎实实,一丝不苟、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没有良好的结果,再完美的过程只是徒劳。“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只有事情做成了,才能产生绩效、体现价值。如果总以“不以成败论英雄”为借口,把“做了”当“做成”、将过程当效果、把痕迹当政绩,那就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考核评价一个干部的能力和实绩,既要看他“干没干完”,更要看他“千没千好”。要以发展实绩和实际成效为准绳,以人民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为尺子,把发展成果实实在在体现到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上。过程与结果并重,功到自然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过程与结果同样重要。领导干部要把握好过程与结果的辩证关系,一方面,通过管控好过程,努力达到理想的结果;另一方面,让每一个结果服务于下一个更大的过程。要把功夫下在平常、日常和经常,合理安排、把握节奏、严格标准,总结反思、及时纠偏、不断进步,把过程做细、做实、做完美。 五、现代与超前的理念 现代理念是指立足当前,对形势与时俱进的认知。超前意识是指对未来的洞察和远见。超前理念以现代理念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迭代和超越。进入新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老办法解决不了新问题,老套路适应不了新要求,老思想引领不了新发展,“旧船票”已经登不上新时代的“客船”。领导干部要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当代视野,以“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超前眼光,紧跟时代步伐、赢得发展先机、掌握历史主动,做到治天下事、谋万世局。 顺应潮流,不负韶华。当干部,没有一点远见卓识是绝对不行的。邓小平同志曾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领导干部是时代潮流的引领者、社会方向的把握者,如果总是习惯在旧轨道上运转,就难以驶向现代化的彼岸。要主动顺应时代潮流,以新思想为科学指引,与时俱进创新理念举措,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把准社会发展的脉搏。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知的东西才最可怕。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没有预见就没有领导,强调领导干部要学会在“桅杆顶刚刚露出的时候”就掌握它。习总书记主政正定县时,思想开阔、意识超前,推动落实了很多“超前”举措,带领正定改写了“高产穷县”的历史。思想上的超前必然带来行动上的超前。领导干部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头雁”,不能只管眼前、不顾将来,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必须提高预见能力,打好提前量,在思想上先人一步,行动上快人一拍,想在人先,做在人前。 立足当代,着眼未来。习总书记多次指出,领导干部要胸怀两个大局,一个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一个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是我们谋划工作的基本出发点。领导干部要培养现代与超前思维,将具体工作与实现“两个一一百年”奋斗目标联系起来,面向未来、拥抱未来、创造未来,适应潮流、引领潮流,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工作新局面。 六、学习与创新的理念 学习是创新的动力和源泉、基础和保障,创新是学习的目的和效果。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对领导干部能力素质提出了新要求,但有的领导干部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硬办法不敢用、软办法、不顶用,遇到急事难事就吃不下饭、睡不着觉,惊慌失措、忐忑不安,面临“本领恐慌”、能力不足的危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见多识广看问题才能精确。唯有通过学习和创新,拓展视野,知变求变,聚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使各项决策和部署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学习是创新之本源。没有学习和积累,创新就无从谈起。现在努力不等于将来努力,现在优秀不等于将来优秀,活到老就要学到老,成长到老。习总书记指出:“善于学习,就是善于进步。”领导干部要保持对学习的“饥饿感”,认真学习领会新政策新要求,学习掌握新知识、新信息、新技术,建立起适应工作需要的完整知识体系。要举一反三,增强悟性,克服“拿来主义”,尽快把“卡脖子”的手甩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创新是学习之动力。人们常说:“学 而知不足,知不足而后进。”创新的需求是学习探究的不竭动力。苹果曾经砸在无数人头上,可只有牛顿因此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原因就是他的创新思想。领导干部要立足新的实际,不断在思路和办法上进行创新,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善于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打破思想上的“坚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 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没有学习就没有进步,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经历和经验对干部很重要,但如果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终将被历史所淘汰。领导干部要大力弘扬学习精神、创新精神,树立问题意识、求解意识,突破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机制等方面的瓶颈,在勤学苦练、革故鼎新中提升自我,创造性地解决各种困难问题。当然,也要反对那种哗众取宠、标新立异的胡乱创新,立足实际、稳扎稳打,做到“先控制再出彩”。 七、目标与责任的理念 目标是追求的目的,是事物在时空中的某种方向性或趋势性。领导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一个不断选择、寻找和实现目标的过程。责任是一个人应该做的事情和不应该做的事情。“贵重山岳,能者方可当之。”责任心是领导力的基础。领导干部只有不断强化责任意识,认真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才有资格带领群众干事创业、攻坚克难。没有目标的努力,有如在黑暗中远征。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目标是我们行动的依据,是方向和动力,成功就是设定并达成目标。没有目标的人,就会随波逐流,把成功的希望交给机遇,瞎忙空耗;没有目标的人生,就会“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应制定明确而具体、大胆而详细、远大而合理、切实而可行的目标,坚持目标导向,运用目标管理,使各项工作始终瞄着目标去、追着目标走。 没有做不好的工作,只有不负责任的人。车尼尔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生命是和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一起的。”责任是工作的灵魂,一个对工作负责任的人,才是对自己真正负责的人:只有勇于承担责任,才有可能被赋予更多的使命。“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领导干部既要当循吏,更要当能吏,做到敢担当、能担当、会担当、善担当。 初心与使命共担,目标与责任共存。目标决定方向,责任胜于能力。心态决定一切。所有看似光鲜的成功背后,都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磨难、挫折甚至诽谤。习总书记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今天,船到中流、人到半山,更需要领导干部胸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持对党的忠诚心、对人民的感恩心、对事业的进取心、对法纪的敬畏心,做到心中有目标、肩上有责任。 八、高线与底线的理念 生而为人,应该有自己为人处世、干事创业的标准。殚精竭虑,追求达到的目标是为“高线”;居安思危,防患未然的保障是为“底线”。新时代的领导干部,志向要大、底线要守。凡事应从最坏处准备,尽最大的努力,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才能有备无患、遇事不慌,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 要敢于跳起来“摘桃子”。古人云:“求其上者得其中,求其中者得其下,求其下者无所得。” 如果目标定得低,成就肯定不会高。高线就是目标,是需要付出心血去努力争取的最好结果。“百舸争流,奋楫者先。”领导干部要志存高远,以“优秀”的标准要求自己,以“出色”的标准对待工作,既倾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做则已,做必做好。 治已病不如治未病。消祸于未萌,治乱于未乱。习总书记反复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在国际和国内面临的矛盾风险挑战都不少,决不能掉以轻心。领导干部要强化风险意识,增强工作的预见性,既要想“一万”,又要想“万一”,保持战略定力,提高风险化解能力,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练好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牢牢守住政治、经济、科技、社会等领域的风险底线,严防“灰犀牛”和“黑天鹅”,化险为夷、转危为机,避免出现颊覆性的错误。不失底线,意在更好。高线与底线的统一,实质就是“有为”和“有守”的统一一。领导干部必须有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该改的要大刀阔斧地改,该闯的要义无反顾地闯,该试的要放开手脚去试,充分挖掘潜力、激发动力、释放活力。侥幸是不幸的开始,要守好自己的本性,不该交的朋友不能交,不该要的钱不能要,不能做的事不能做。要全力避免“坏处”,尽力贏得“好处”,去争取最好的结果。 九、斗争与团结的理念 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解决矛盾的斗争,经过斗争,矛盾得到解决,就能达成团结。但旧的矛盾解决了,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团结和斗争就是在这种矛盾运动的推动下不断发展的。领导干部既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又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而是要在斗争和团结中不断争取新的胜利。有斗争才能有进步。伟大事业都是斗争中日益发展。习总书记 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领导干部要培养和保持顽强的斗争精神、坚韧的斗争意志、高超的斗争本领。要合理选择斗争方式、把握斗争火候,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坚持有理有利有节,在原则问题上寸步不让,在策略问题上灵活机动,根据形势需要,把握“时度效”,及时调整斗争策略,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 团结就是力量,团结越紧力量越大。习总书记强调:“力量不在胳膊上,而在团结上。” 要想干好工作,完成任务,必须建立在团结的基础上。工作、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环境里,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悦,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干事业。对于领导干部来说,懂团结是真聪明,会团结是真本领。应把团结作为一种素质来锻炼,作为一种品德来培养,作为一种能力来强化,作为一种境界来追求。在斗争中增进团结,在团结中敢于斗争。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如椽巨笔整理,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团结不是“结团”。要搞好团结,就要通过斗争的方式,寻求到双方更多的共同点,达成更多的共识,才有利于促进共为。如果片面强调团结,否定斗争,党的团结就会成为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如果片面强调斗争,否定团结,就会出现残酷斗争、无情打击,搞得四分五裂。领导干部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斗争,使矛盾得到解决,在斗争中争取团结、在斗争中谋求合作、在斗争中争取共赢,从而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更大的团结。 十、自律与他律的理念 自律是一个人自警、自省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能力;他律是来自外部的教育、批评、监督等约束。自律和他律相辅相成,自律是基础,他律是保障,二者缺一不可。习总书记指出:“法是他律,德是自律,需要二者并用。”纵观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一些党员干部之所以一步一步走向堕落,无不是放松自我、放松自律所致,无不是被糖衣炮弹慢慢腐蚀、层层攻破。事实也充分证明,领导干部越是敢于接受监督,就越能行得端、走得正、站得稳。严格自律、接受他律,是领导干部的终身必修课。 自律者方得自由。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所谓自由,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自我主宰。”守好自律底线的人,从来不会失去自由,而是自由如常;相反,背弃自律、罔顾法度者,最终往往身心双重不自由。俗话说:“没有盆的花朵长不直。”一个人的素质高低主要体现在自觉自律上,私底下、无人时、细微处最检验党性。人的所有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都在于认知能力受限,善自律者自能安。领导干部要心存敬畏,在防微杜渐上不舍尺寸之功,从内心深处筑牢拒腐防变的精神堤坝,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人前人后一个样。 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自律不能代替他律。习总书记 指出:“加强对干部的监督,是对干部的爱护。”所有腐败案件都有一个量变到质变、小错到大错的过程。“贿随权集”,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严是爱,宽是害。他律:是使人迷途知返,在悬崖前勒马不可或缺的“安全阀”“刹车器”。领导干部要把党和人民的监督视作最大的关心、最好的保护、最真诚的帮助,不断强化严格自律、主动接受他律的意识和能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权力是一把双刃剑,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可以造福人民,在法律之外运行则会祸害国家和人民。习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能逾越的观念,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在自律与他律中走稳自己的从政路、人生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