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四水同治”动员暨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在全市“四水同治”动员暨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四水同治”动员暨河(湖)长制工作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我们召开这次大会,目的就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全省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河南水利现代化动员大会精神,安排部署我市“四水同治”工作,为实现商丘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有力支撑。刚才,张建慧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四水同治”和河(湖)长制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张家明同志作了具体安排,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四水同治”和河(湖)长制的重大意义 古人云:“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兴水利、除水害,自古以来都是事关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重大事情。几千年来,从都江堰到郑国渠,从大运河到坎儿井,一部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史,一定意义上就是与水旱灾害持续斗争的历史。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水利建设,始终把治水兴水摆在关系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位置,领导人民开展了波澜壮阔的水利建设,水利事业取得辉煌成就。我市水利事业也与时俱进、与国同行,实现了快速发展,为保障水安全、改善水生态、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也要看到,人多水少、时空分布不均,与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布局不相匹配,是我市的基本市情水情,水资源统筹调配能力不强,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还比较突出,水利依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我们一定要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推进中原更加出彩、加快商丘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新时代治水兴水的重大意义,牢记嘱托,不辱使命,切实增强“四水同治”的责任感紧迫感,在“四水同治”、加快我市水利现代化进程中,进一步塑造优势、赢得未来。‎ 第一,‎ 实施“四水同治”和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整个生态链中属于核心因子、控制性要素,如果没有水,整个生态链就会断裂、消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开展了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利长远的工作,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在战略定位上,总书记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治水即治国”的思想,强调治水对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国家统一兴盛至关重要,要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解决好水安全问题。在治水思路上,总书记强调,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治水要统筹自然生态的各个要素,要用系统论的思想方法看问题,统筹治水和治山、治水和治林、治水和治田。在措施方法上,总书记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高度,作出了全面推行河长制的重大决策部署,破解了我国新老水问题,保障了国家水安全。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我省视察指导时,把加强基础能力建设作为“四张牌”之一,强调既要重视大型水利工程这样的“大动脉”,也要重视田间地头的“毛细血管”。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上指出,要转变治水思路,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方针治水,统筹做好水灾害防治、水资源节约、水生态保护修复、水环境治理。党的十九大把水利摆在九大基础设施网络之首,再次凸显了水利建设的重要性。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着丰富的科学内涵,蕴含着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和创新思维,深刻回答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强大思想武器,为做好水利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是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治水兴水工作的行动指南。去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河南水利现代化动员大会,聚焦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对启动实施十项重大水利工程、做好今冬明春水利建设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强调加快构建水清安澜、人水和谐生态新格局,为中原更加出彩提供坚实有力支撑。整个会议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指导河南时的重要讲话,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眼界高时无物破,心源开处有波清”,做好当前的“四水同治”和河(湖)长制工作,绝对不是单纯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河湖管理问题,而是关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政治问题。我们一定要提升政治站位,提高政治敏锐性,增强政治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上来,把实施“四水同治”和推进河(湖)长制工作作为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奋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实现新跨越。‎ 第二 ‎,实施“四水同治”和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抓“四水同治”,不仅是重要的水利建设工程,而且是重要的发展工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保障。通过高效利用水资源,着力提高水资源要素与其他经济要素的适配性、水利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就能更好地推动我市的可持续发展。强化水污染防治,充分发挥水资源管理的刚性约束作用,能够倒逼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布局优化,推动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发展。同时,水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能提升一个地方的形象,尤其是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会大大增强。近几年,我市全面推进河长制,扎实开展以“三清一净”(清除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垃圾、杂物、违建及水面干净)和整治侵占河道、打击非法采砂为主要内容的“清河行动”,初步实现了“有水河清,无水河净”,保护了河流生态环境,改善了水环境质量。通过治理内河水系和开挖日月湖、商丘古城城湖等,大力构建城市水系新格局,做好“以水润城”文章,不仅提升了城市品质和宜居宜游环境,而且提升了城市宜业环境,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步子也加快了。‎ 第三 ‎,实施“四水同治”和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水与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生活质量、生产发展息息相关,是最重要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对治水的关注度、期望值也越来越大。从饮水安全看,喝上更加安全稳定优质的放心水,是城乡居民共同的企盼,对此,我们必须牢牢守住饮水安全的底线,决不能发生任何水污染事件。从防灾减灾看,我市由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衡,大涝大旱、先涝后旱、既涝又旱、旱涝急转的现象时有发生,去年8月17日至19日,受第18号台风“温比亚”的影响,我市出现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降水范围之广、历时时间之长、降雨强度之大实属罕见,刷新了1957年特大暴雨的历史极值记录。全市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抗灾救灾,确保了全市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中小型水库、大中型水闸、河道堤防安全,但也出现部分县区严重内涝,造成了不小的损失,可以说经济社会越发展,财富累积越多,一旦形成洪涝灾害,损失就越大。从生活环境看,我们常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有了水,城市就多了活力,乡村就添了灵性。而城市里的黑臭水体、乡村里的干涸坑塘,都是群众心中的痛。从水为人所用到人水相亲,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正在加快转变,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群众所思所盼。我们要着力解决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念好水字经、做好水文章,用心呵护好身边的每一条河流、每一方湖面,让广大群众在近水、亲水、观水、玩水中增强获得感和幸福感。‎ 第四 ‎,实施“四水同治”和推进河(湖)长制工作,是抢抓机遇补短板夯基础的重要抓手。从国家层面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提出了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工作,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要求,把稳增长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保持基础设施领域补短板力度的指导意见,提出要聚焦脱贫攻坚、交通、水利等重点领域,加快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水利工程是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工程,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都很显著。加快水利建设、补齐水利短板,既有利于当前拉动投资、稳定经济增长,又有利于增强发展后劲,培育发展新优势,具有很强的乘数效应。水利投资是发展急需的事,是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的事,是符合中央政策导向的有效投资、战略投资。从省级层面看,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这一方针,扎实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结合河南实际,创新提出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四水同治”,为新时代水利现代化建设找准了抓手,明确了路径。比如,省委、省政府研究确定的今年要开工建设十大水利工程之首—引江济淮(河南段),在我市境内的主体工程投资达40亿元,这仅是引领性投资、撬动性投资,加上配套工程建设可间接带动更多投资,再算上增加水源、构建水网、修复生态、补地下水等方面的综合效益,对我市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战略支撑作用。从我市层面看,治水兴水的历史传统为水利事业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多年来的治水成就为水利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当前,我市正处于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时期,处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对水利发展的带动和提速效应明显增强,水利发展正面临千载难逢的重要战略机遇。‎ 二、抢抓发展机遇,加快构建“四水同治”体系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实施“四水同治”,要深入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着力解决水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主线,以全面保障水安全为目标,以水资源均衡配置为总体布局,以全面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为动力,扎实推进河(湖)长制落实,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加快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以水资源的可持续高效利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第一 ‎,要加快构建水资源高效利用体系。当前,我市治水兴水的突出问题是水资源配置的不充分、不均衡,供需矛盾突出。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要靠集约节约利用水资源,另一方面要重视开源。在集约节约方面,我市实施“四水同治”加快推进新时代水利现代化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230万亩,2025年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00万亩,按一亩地一年节约50立方米水计算,就可以节约农业用水1.5亿立方米;工业节水即治污减污,节约1立方米的水就可以少建0.7立方米的污水处理设施,可以省下相应的投资、土地占用、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要强化全社会节水意识,将集约节约用水贯穿于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管理保护的全过程,推广于农业、工业、生活的全行业。要持续开展农业节水,深入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和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并优化调整种植业结构,通过总量控制、定额管理、水价机制等形成农业节水习惯。城市发展要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能力作为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化高耗水行业空间布局,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工业节水标准强制约束作用,倒逼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在重视开源方面,要通过蓄引提调工程建设,连通水系,循环畅通均衡配置。配合实施好4月份将开工的引江济淮工程,科学规划,做好配套工程建设,加快形成长江黄河南北双线调水的宏观水网格局。今年要建成三义寨抗旱应急泵站,实现引水自流和泵站提水相结合,提高引黄河水能力,配合实施今年下半年开工的赵口引黄灌区二期工程,开辟新的引黄渠道。实施吴屯水库等黄河故道水库清淤扩容工程,提高水资源调蓄能力,用足用好黄河水。科学谋划建设一批水源工程、跨区域连通和区域内连通的骨干调水工程,加快实施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骨干河道治理工程,构建系统完善、丰枯调剂、循环畅通、多源互补、安全高效、清水绿岸的现代水利基础设施网络。‎ 第二,要加快构建水生态系统修复体系。河流、湖泊、岸线是重要的自然资源,也是构成河湖自然生态的要素,加强河湖生态空间的保护和节约集约利用,对于修复治理我市水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推进河湖生态修复,要有系统思维,统筹考虑,顺应自然,让河流恢复生命、流域重现生机。要加快流域和湿地生态系统建设,把握森林、湿地、流域、农田、城市五大生态系统的内在联系,开展水生态治理试点,维护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要采取高效节水、产业优化、水源置换、回灌补源等综合措施,加快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要结合实施国土绿化提速行动、建设森林商丘,加快实施明清黄河故道生态廊道建设等,开展水源涵养林、经济林建设,促进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 第三 ‎,要加快构建水环境综合治理体系。通过污染治理攻坚,我市水污染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但形势依然严峻。我们要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两手发力,强化源头控制、水陆统筹,标本兼治、综合施策。要加强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采取控源截污、清理垃圾、清淤疏浚、生态修复等综合措施,持续加大工业和产业集聚区污染治理力度,加快雨污分流改造及污水处理设施提升改造,着力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逐步消除黑臭水体。要尊重规律、因地制宜,高标准规划建设城市水系,加快实施海绵城市试点工作,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各级河(湖)长要认真履行职责,实现河(湖)长制从“有名”到“有实”的转变,扎实开展“清四乱”行动和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活动,呵护水生态,保护水环境。要加强农村水环境整治,对农村小河道、小河沟、小池塘进行综合治理,实施乡村清洁河道行动,保护和恢复乡村生态系统。要严格水功能区监管,明确河流水域纳污能力和限制排污总量,不能只看单个企业达到污水排放标准,还要看这条河流有多少企业排污,所有企业排污加总后河流还有没有净化能力,处理好局部和整体的关系。要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防范水源环境风险,确保居民饮水安全。‎ 第四 ‎,要加快构建水灾害科学防治体系。经过不懈奋斗,我市水旱灾害防灾减灾能力明显提升,“小雨小灾”得到根本解决,“大雨大灾”有了明显好转,“无雨旱灾”已有很大改观,但涝灾威胁仍然存在,水旱灾害防治形势依然复杂严峻。防灾减灾任何时候都轻视不得、麻痹不得、松懈不得。我们必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防灾减灾新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抵御水旱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实现防汛工作“一个确保、三个不发生”目标(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不发生江河决堤、不发生水库垮坝、不发生城市受淹)。要以保障防洪安全、粮食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为目标,统筹规划,依法防控,科学调度,加快补齐洪水控制、河流治理、城市防洪、平原治涝等防汛抗旱短板。要完善防汛抗旱责任制,健全应急管理机制,加强多层次应急救援力量建设,全面提升灾害防治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 三、凝聚各方合力,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四水同治”和河(湖)长制工作 ‎“四水同治”和河(湖)长制工作是全局性、系统性的工程,涉及面广、任务繁重。人心齐,泰山移,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商丘的生态大局出发,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角度出发,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凝聚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各方合力,确保“四水同治”和河(湖)长制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一,要强化组织领导。为打好“四水同治”这场大仗、硬仗,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市委、市政府将成立由我任第一组长,张建慧同志任组长,陈向平、吴祖明、张家明、倪玉民等4位同志为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四水同治”工作领导小组,高位推动,全面实施。各县(市、区)也要把“四水同治”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坚持大员上阵,加强统筹谋划,强化政策保障,强力组织推动。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负总责、亲自抓,不仅要管方向,还要抓具体,切实履行好河长、湖长职责;分管领导同志要具体抓、靠前抓,研究推动具体工作;其他有关领导同志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构建领导有力、责任清晰的工作推进体系,确保各项举措落实落细。‎ 第二 ‎,要压实工作责任。目前,我市“四水同治”和河(湖)长制工作的“路线图”和“施工图”已经明确,关键是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把各项政策举措不折不扣落到实处。各级党委、政府要迅速行动起来,坚持早抓早管早治。要充分认识到,“四水同治”和河(湖)长制工作绝不是哪一家的事,各级党委、政府把控大局,涉及的发改、财政、水利、生态环境、城市管理、自然资源和规划等多个部门都有分工,大家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打破地域界限,加强协调联动,推进信息共享,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工作勤沟通,问题常研究,意见多交换,把工作标准提上去,把治理思路理清楚,把管护措施定精准。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用好用活国家政策,主动去争取更多支持,特别是我们谋划的重点项目,必须把前期工作做扎实、做到位,及时上报,争取列入国家和省级的规划、项目库。要加强督导考核,严格责任追究,严厉查处失职失责行为,对主动作为、成效显著的予以表彰激励,对措施不力、消极等待、进度缓慢的通报批评,以严格的问责推动工作落实。‎ 第三 ‎,要创新体制机制。“四水同治”和河(湖)长制工作涉及全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深刻变革,必须构建科学的治水体制机制。要强化规划引领,构建全市统筹、相互衔接、分区编制、分级实施的“四水同治”规划体系,与国土空间、百城提质、人居环境、污染攻坚、乡村振兴等规划有机衔接,一张蓝图绘到底。要创新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区分公益性和经营性水利建设,多渠道筹措建管资金,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投入。要深化水利工程建管体制改革,突出市场化、专业化和社会化,对已建水利工程,要大力推行管养分离,积极实施标准化、物业化管理,提高智能化、自动化运行水平。对在建水利工程,要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工程质量安全、生产安全。要全面加强水事综合执法,积极探索部门联合监督检查、联合执法机制,严厉打击非法取水、非法排污、非法采砂、违法设障、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等违法行为。‎ 第四,要勇于担当作为。上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 ‎ “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孕育了红旗渠精神。今天,我们开展“四水同治”,做的是造福百姓、造福子孙后代的事,就是用实际行动把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要树牢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大力弘扬焦裕禄同志的“三股劲”(对群众的那股亲劲、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干事业的那股拼劲),主动担责担难担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多做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事,多到攻坚前沿去解决问题、推动工作。要贯彻落实好“马上办抓落实”推进工作机制,与正在进行的“讲政治、勇担当、马上就办、一抓到底”作风建设提升年活动结合起来,以盯住干、马上办、抓到位的劲头,咬定目标、苦干实干,锲而不舍,一锤接着一锤敲,一件接着一件办,持续提升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修复、水环境治理、水灾害防治能力,构建水清安澜、人水和谐的生态新格局。同志们,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克难攻坚,锐意进取,以“四水同治”和河(湖)长制的扎实成效,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为实现商丘又好又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