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 编解读小康社会前世今生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党课讲稿)(一)
解读小康社会前世今生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党课讲稿) 解读小康社会前世今生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党课讲稿) 习主席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是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期盼,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词被写入党的十九大主题和十九大报告标题,对这10个字每名官兵都能倒背如流。那么到底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理解“全面小康”,又如何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场攻坚战呢?今天,我就围绕这些问题与大家做一交流。 一、“小康社会”的前世今生 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社会理想,它体现中国人对美好社会生活的一种向往。“小康”一词最早出现是在《诗经.大雅.民劳》篇中:“民亦劳止,沦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它的大概意思是说:老百姓生活的太劳苦了,也该稍稍得到安乐了,给予百姓更多的恩惠,使国家得到安定。我们可以看到早在2500年前,小康社会就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为了这一梦想,中国人民追逐了几千年,可即便在封建社会发展最繁荣的时期,在所谓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里,仍然存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情况,对于广大劳动人民来说,不仅不可能享受到富裕安康的生活,有时连生存和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那个时候,小康社会的美好梦想只能深藏于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 1949年10月1日,这是永载中华民族史册的伟大日子,新中国成立了,中国人站起来了,小康梦想迎来了希望的曙光。然而大家都知道,刚建国时的中国很穷,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很低,毛主席在1954年说过这样一段话,他说:“我们工业很落后,落后到什么程度呢?飞机、汽车、坦克、拖拉机这些东西都造不了,能造什么呢?只能造桌椅板凳,能造茶碗茶壶,还能把麦子磨成面,就这个水平。”面对这样困难的局面,我们党的领导人没有退缩,而是立下了宏愿壮志,决心改变中国落后的面貌,先后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四个现代化“等奋斗目标,后来在1978年,我们国家的领导人小平同志访问日本,看到了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现状,对现代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1978年邓小平出访日本。访问完日本,小平同志在1979年初访问了美国,受到了当时美国卡特总统的热情接待,可以说,随着认识的不断增加,小平同志对中国现代化改革的方向也愈加清晰,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第一次提出了“小康”的概念。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他还讲“到本世纪末,要达到第三世界中比较富裕一点的国家的水平,实现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达到1000美元。”在当时,我们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有253美元,邓小平首次提出的“小康”发展目标,为中国改革发展指明了奋斗的方向。 那之后,也就是1982年,党的十二大上,我们党就正式把“小康”一词写入文件,提出经济奔小康的目标,并把它作为二十世纪末的战略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判断,不仅描绘了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而且构想了建设小康社会的跨世纪发展战略,即著名的“三步走”发展战略。那就是第一步以198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250美元为基数,到1990年翻一番,达到500美元;第二步是到二十世纪末再翻一番达到1000美元,中国初步进入小康社会;第三步是在下世纪用三十到五十年再翻两番达到4000美元,使中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 氷平。围绕这个发展思路,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为中国经济打开了起飞的闸门。1997年,党的十五大又对“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作出了更具体的规划,明确提出了到21世纪中叶近50年的新“三步走”发展目标。即: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快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20世纪末,伴随着实现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景,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奋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美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了小康水平,就拿社会主流的消费品档次来看,70年代是“老三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80年代是千元级的“新三件”(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90年代已经变成了万元级的电脑、小汽车、商品房等。这是了不起的伟大成就,人们也切实感受到了小康带来的实惠。但是,那时的小康只是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正因如此,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决策,并指出建设小康社会的量化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在“总体小康水平”的基础上达到“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2007年,党的十七大将全面建设小康的量化指标由“总量”改为“人均”,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从2002年到2011年,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跃升到第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000多美元增加到5400多美元,世界排名89位,2012年,达到6100美元,世界排名86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绩显著。 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经过数十年的艰苦努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已经遥遥在望。2012年,党的十八大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出发,提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字之差,却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也标志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在20XX年,我们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9481美元,世界排名上升到了第70位。在这个基础上,党的十九大指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这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做出的庄严承诺,相信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目标必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梦必将实现。 二、怎样理解“全面小康” 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小康”讲的是发展水平,“全面”讲的是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习主席反复强调指出,如果到2020年我们在总量和速度上完成了目标,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更加严重,短板更加突出,就算不上实现了目标。那么到底怎么样的小康才算全面小康呢? (一)全面小康,覆盖的领域要全面,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千钧将一羽,轻重在平衡。”,意思是虽重于千钧,却只当成是一片羽毛,关键在于掌握轻重的平衡技巧。全面小康社会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这目标背后,我们通过一组数字来看看2020年我们的小康社会将是什么样子的,关于收入,GDP和人均收入都要比2010年翻一番,十三五规划完成时,中国人均收入达到12600美元;关于就业,每年在城镇安排2500万人,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成为就业之源;关于教育,教育将更加普及,高中阶段的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0%;关于环境,重要江河湖水的水质达标率提高到8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3%,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发展。可以说,小康社会是一个整体性目标要求,关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滞后,都会影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二)全面小康,覆盖的人口要全面,是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的小康。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全面小康才能真正造福全体人民。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贫困人口,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当前,影响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突出因素主要集中在民生领域,发展不全面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表现民生保障方面。近年来,我国在医疗、养老、教育等民生领域改革不断增强,财力保障也不断加码。以医药制度改革为例,电影《我不是药神》中进口“救命药”买不起、买不到的痛点已经改善,就在今年的5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已经讨论决定对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并鼓励创新药进口,加快境外上市新药审批、落实抗癌药降价措施、强化短缺药供应保障,使“等救命药”的癌症患者突破了“药贵”的困境,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也反映了政府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决心。 (三)全面小康,覆盖的区域要全面,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和欠发达地区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全面小康,农民能否喝上干净水、走上平坦路、住上安全房、过上现代生活,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关键指标,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仅需要缩小国内生产总值总量和增长速度的差距,更是需要缩小居民收入、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差距。近年来,我们国家加大了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的力度,推进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进程,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不断缩小,各省市也都在推行“美丽乡村”建设,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的脏乱差的面貌将一去不复返。在“全面小康”的引领下,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会不断提高,幸福感和获得感也会不断增强。 三、如何打赢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攻坚战 决胜阶段最为关键,冲锋时刻尤当奋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到了一股作气、决战决胜的历史节点。习主席深刻指出“这个时跨本世纪头20年的奋斗历程到了需要一鼓作气向终点线冲刺的历史时刻,完成这一战略任务,是我们的历史责任,也是我们最大的光荣。”那么如何打赢这场决战呢?就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这三场攻坚战。 (一)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如果发生重大风险又扛不住,国家安全就可能面临重大风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就可能被迫中断。党的十九大把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作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首要战役,就是要求各级做好应对各种风险的准备,加强排查,摸清底数,用完善体制机制来防范化解风险。防止“黑天鹅”事件、“灰犀牛”事件的发生,防止小风险演化成大风险,防止外部风险演化为内部风险,防止经济金融风险演化为社会政治风险,防止个别风险演化为系统性风险,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环境。 (二)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到20XX年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还有约300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居住在艰苦边远地区,处于深度贫困状态,属于脱贫攻坚“最重的担子”、“最硬的骨头”。打赢这场攻坚战,全面解决贫困问题,一是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二是要发挥我们党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地区协作和对口支援,重点解决好深度贫困问题;三是要实施好“五个一批”工程,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四是要把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提高贫困地区和群众的发展能力和内在动力。坚持“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做到脱真贫、真脱贫,补齐农村这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大短板。 (三)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严峻,大气、水、土壤等污染问题仍较突出。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和生活方式,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20XX年6月270,国务院印发了《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这被认为是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延续,标志着大气治理第二阶段正式开启。它的目标就是经过三年努力,大幅减少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明显减少重污染天数,改善空气质量,增强人民的蓝天幸福感,使生态环境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 同志们,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如期实现这个目标,既能增强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又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让我们团结起来、坚定信心、共同努力,夺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推动我们国家的各项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为多样化的世界增添一副十几亿人口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壮丽历史画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