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习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有感五篇
2020习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有感五篇 【篇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书写山西践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这是总书记对山西经济社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全国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决胜脱贫攻坚再奋进的伟大号召,为我们深化脱贫事业明确了方向,鼓舞了斗志。 要以如期的“胜”,夯实全面小康的根基。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要须臾不忘“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要时刻清醒:这既是一项历史性的民生工程,更是一项体现着对党和人民忠诚的伟大政治任务。坚决打胜,没有退路。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要以“胜”夯实发展的根基。脱贫是一个“造富于民”的过程,“胜”的结果直接体现在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上。民富则国更强,国强则民更福。国强才能更好地解民生之忧,更加心无旁骛地为人民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历史早已证明,只有跟随党的脚步前进,才能有幸福,才能更幸福。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要以“胜”聚集奋斗路上的民心。从长远来看,实现全面小康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一步,接下来的路可能会更加难走。我们要以脱贫攻坚的“胜”鼓舞、凝聚人民群众敢于奋斗、争相奋斗的信心,让“万众一心”成就更伟大的事业。在实现全面小康的路上,要以“胜”聚集同舟共济的伟大合力。脱贫攻坚是一场党员干部带领人民群众合力攻坚克难的生动实践。“兵之贵合也。合则势张,合则力强。”只有党员干部与群众凝聚在一起,才有“胜”的希望,才能汇聚起创造历史的伟大合力。在脱贫攻坚中,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已深刻体会到“合”的坚不可摧的力量! 要以全面小康收官的“势”,迈向更高的发展水平。发展永远在路上,决不可停步。要从一个台阶迈向更高的台阶。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要乘势而上,就是要在脱贫攻坚中所形成的“天时地利人和”良好氛围里,再接再厉。犹记得习近平总书记与中外记者见面时说:“党领导人民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完全有理由因此而自豪,但我们自豪而不自满,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全面小康是一个巨大的历史性成就,可以自豪,但绝不能骄傲自满。尤其是在决战决胜即将打赢的关键节点,要不骄不傲,不因取得眼前的成绩而沾沾自喜。要继续抢抓机遇,在国家发展战略中“左右逢源”,实现地区配置资源更有效,更有收益。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要乘势创新。更加聚焦经济转型,在凤凰磐涅中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实现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更加聚焦城镇更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乡村振兴中实现区域人文和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更加聚焦社会治理,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不断带领人民群众创新。更加聚焦社会事业,最大限度地保障民生,让民生更美好。更加聚焦党的建设这一根本保障,让从严治党迈向新台阶,以党建促发展再创新辉煌。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路上,要乘势再造势。时势造英雄,英雄也造时势。我们要借实现全面小康的“势”,为下一代“接棒”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再造一个发展更好的“势”,为下一代人跑出“好成绩”。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乘势而上,重任在肩。我们要以“抓落实,一刻也不能放松”的决心持之以恒地去践行“实干兴邦”的责任担当。 【篇二】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山西考察,这是疫情发生以来总书记第6次赴地方考察调研,“非常时期”的“非常节奏”很不一般。透过“非常节奏”品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民生情怀。党员干部始终要坚持人民至上、生态优先、和谐发展,全力以赴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收官战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但中华儿女不怕困难、万众一心、同舟共济,与时间赛跑,与病毒较量,竭尽全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疫情防控取得了常态化发展,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党员干部要坚定信心、认清形势,善于在疫情防控挑战中抓住机遇,借助制度优势和超大经济规模优势,借助强劲的调控能力,有序推进复工复产,赢得发展主动权。狭路相逢勇者胜,越是艰难越往前,只要我们坚定信仰,保持定力不动摇,抓住疫情防控常态化不放松,扭住发展第一要务不松懈,凝聚起发展的强大动力,书写新时代发展的磅礴诗行! 守护山水,绿色发展,依托当地生态条件以“绿”生“金”。山河承载岁月,生态需要守护,党员干部必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对历史负责,对民族负责,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道。党员干部要把思想落实到行动上,用全面辩证和长远的目光看待我国的生态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民之所愿,是人民共同的财富,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绿水青山就是大自然赋予的珍贵资源。在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坚定不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把扶贫工作与保护生态紧密结合,把农民增收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把可持续发展与人民幸福指数紧密结合,一步一个脚印走深走实,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绿水青山回馈人民的效益就更加明显。越是脱贫攻坚加速跑时,越要时刻关心民之所想、民之所盼,深刻领悟国家长远发展利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态环境需要。发展越是面临挑战,越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下好山水“一盘棋”,打造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人境和谐的生态中国。 迎难而上,只争朝夕,勇于扛起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担当。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把发展的节奏拉上来,党员干部要主动奋发有为,把面临的机遇转化为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快马加鞭促进复工复产,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借助网络云端线上线下直播带货销售渠道,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职责摆进去,把当下摆进去,在着力解决问题中打开新局面,开展奋斗新篇章。咬定目标、迎难而上不胜不休,在剩下的200余天里,时间紧迫、任务艰巨,容不得片刻拖沓、丝毫懈怠,只有保持干劲不减、冲劲不少,压实责任,全力以赴,一锤接着一锤敲,一环接着一环盯,确保工作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到点到时全面完成任务,谁都不能含糊,更不允许谁打折扣。冲锋的号角已经吹响,摆在面前的都是不好过的“坎”,难爬的“坡”,困难重重,只有拿出战斗状态,拿出锐意进取、创新应变的精神状态和苦干、实干、巧干的劲头,以战时状态把脱贫攻坚冲刺征程上的工作落实落细,为这次大考交出一份优异成绩! 【篇三】 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调研,在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提出,希望把黄花产业保护好、发展好,做成大产业,做成全国知名品牌,让黄花成为乡亲们的“致富花”。上个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点赞柞水木耳“小木耳,大产业”。 也许对于世世代代耕作在土地上的农民来说,他们怎么也不曾想到“黄花”“木耳”也能够做成产业,成为自己致富增收的“摇钱树”。事实上,每个地区因地理环境、气候、土壤、空气、湿度等原因都会发展适宜当地环境生长的农作物,然而如何才能够将“土特产”“土农产品”变成受市场欢迎的、可持续发展的“摇钱树”,是值得我们地方政府认真思索的问题。 整合产业提升品质,打造高品质农业产业,为农产品赢得市场基础。小时候,家庭条件差,好不容易盼着父母赶集买些新鲜瓜果,他们却总是捡便宜的次品;如今父母及身边人买东西不问价格,只问产品有没有打农药,是不是安全……这一变化意味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在不断提升,以前是为了吃饱如今却要求吃好。以往农民对土地的经营管理在单打独斗中很难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要么是产品质量差,要么是品质不够好。农产品从无公害到绿色到有机,正是人们不断追求品质的需求在起推动作用,因为在乡村振兴这股东风中,要加大当地产业的融合,通过产业的集约化去打造高品质的绿色有机产品,用品质赢得市场和口碑。 加大品牌塑造和宣传,以品牌助攻,加深农产品的市场黏客度。对于客户而言,都是“黄花”,此黄花与彼黄花有何不同?都是木耳,此木耳与彼木耳何异?要让农产品具有自己得天独厚的优势,有让人过目不忘的“颜值”,就需要加大对品牌的塑造。品牌依托品质,也紧密依靠宣传,在信息化爆炸的今天,再唱“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调已然不适宜,稍有迟疑就被其他地区抢占了先机,夺取了市场。农产品和农产品之间的较量不仅在于他们本身的品质,更在于“品牌”的争夺。好的品牌犹如高颜值高品位的“美人”自带光环,自带焦点。因而各地政府要不断完善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将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培育市场的知名度,培育顾客的信任度、忠诚度。 充分借助电商平台,以“互联网+”模式,助力农产品销售走出去。我们知道,好的农产品需要从源头抓起,对土壤、水和气候都有一定的要求,不是所有的“奶”都能叫有机奶,也不是所有的水果都能叫有机水果。越是交通便利,越是靠近城市的地区,越难以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根本原因是受环境和地理因素的制约。而偏远的地区,往往地大物博,人烟稀少,土地、水和空气都保持着最初的状态,这种天然的优势使其能够种出高品质的农产品,但也会受到交通的制约,东西好却难以卖出去,这是很多农民世世代代都难以解决的问题。而互联网的发展为农产品开拓了新天地,通过“互联网+”的模式,借助电商平台,农民可以将自家生产的农产品呈现在消费者面前,不但打开了农产品的销售市场,也为产品口碑和品牌塑造加码,真正实现了“土特产”成为农民致富“摇钱树”的“华丽转变”。 【篇四】 2020年5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太原考察调研。他来到汾河太原城区晋阳桥段,了解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等情况。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着生态文明建设,牵挂着中华民族的山山水水。 “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2019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实地了解祁连山生态环境恢复和保护情况时强调“让祁连山绿水青山常在,永远造福草原各族群众。”祁连山是黄河流域重要水源产流地,也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但曾经很长一段时间,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生态环境本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祁连山的生态环境也时刻影响着母亲河的生态环境,只有“为有源头活水来”才能保护黄河的生态。祁连山治理的成功能够给很多地方的环境治理带去好的经验和做法,全方位监控、加大植绿护绿、异地搬迁……生态屏障终于恢复了往日的生机,唯有守护好祖国的绿水青山,才能帮助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幸福山”。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在郑州黄河国家地质公园,眺望黄河郑州段,再次重提毛泽东同志发出的“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的伟大号召。习总书记多次视察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一张张站在黄河岸边远眺的照片,足以说明习总书记对黄河治理的关注。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从古至今中华儿女对黄河的歌颂从未停止,对黄河的感情也从未停止。黄河的保护和治理、开发和利用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不仅需要长远谋划,也需要从当下做起,从一件件的小事做起,这是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参与,行动,实践的,“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不仅仅是两代领导人对黄河治理提出的要求,更是需要全体中华儿女需要铭记于心的行动指南。 “守护好一江碧水”。2018年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汉乘船沿江察看两岸生态环境和发展建设情况,来到岳阳城陵矶水文站考察,勉励大家继续做好长江保护和修复工作,守护好一江碧水。长江流经多个经济发展的重要地区,长江也见证了多个城市的发展变迁,可以说长江是带动沿岸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纽带。然而,经济发展也给长江带去了难以恢复的生态问题,如何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做好结合,这是值得每一个生态环境建设者深思的问题。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守护好一江碧水需要我们代代努力,久久为功。“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是我们期待看到的景色,找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平衡点是全国各地发展都需要面对的问题,唯有两者不断互补,才能一直向前发展。 “山积而高,泽积而长”。祖国的山山水水是我们赖以生存不能缺少的生态环境,习总书记“望山见水,胸怀千年”的山水情怀让我们动容,也需要我们一同守护,才能绿水长“绿”、青山长“青”。 【篇五】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山西考察时强调,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发扬“右玉精神”,为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绿色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山西省右玉县地处毛乌素沙漠地带,新中国成立初期,这里是不毛之地、山川贫瘠。70年来,右玉县一任又一任县委、政府领导团结带领干部群众斗沙植树、造林绿化,使全县林木覆盖率从解放初期的0.3%升至54%以上,创造了树进沙退的绿色奇迹,书写了坚定信念、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实干苦干,艰苦创业、无私奉献为内涵的“右玉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右玉精神”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并将“右玉精神”高度凝练和概括:“右玉精神”体现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迎难而上、艰苦奋斗,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 右玉县广大干部群众用70余年时间书写的不仅是“右玉精神”,也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典范。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绿色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定位为我国长远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但也积累了不少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无论是补齐生态环境短板、改善人居环境,还是回应群众关切、提升发展质量,都要求解决好发展中遇到的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推动形成绿色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从根本上破解“破坏生态环境来提升发展”的问题,以绿色发展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广大党员干部,要从右玉70年推动绿色发展的经验中得到启发,在发扬“右玉精神”中厚植绿色发展理念,补齐生态短板,走好绿色发展之路,建设美丽中国。 在发扬“右玉精神”中推进绿色发展,一个首要的方面,就是要知行合一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就是要想问题、找办法、出点子、选路子,都要从群众利益出发,尤其是要考虑有利于群众生活环境的改善,考虑有利于提升群众生活质量,考虑保护好群众切实利益。右玉县20任县委书记,70余年不遗余力团结带领群众植树造林,就是为了保护好右玉百姓赖以生存的环境、土地,就是为了给右玉百姓找到一条适合的发展路子,让这方水土能够养活这方人。广大党员、干部,在谋划一地一时的发展中,绝不能因为谋求发展,就破坏群众赖以生存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决不能因为需要发展,就上马“短、平、快”项目,而忽视了群众的需求,以牺牲后代人利益为代价来推动发展。 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发扬“右玉精神”中推动绿色发展,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就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树牢不逾生态红线的发展理念,把长远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在谋划地方发展布局、制定发展举措、引进发展项目和培育发展产业等工作上,自觉摒弃短视思想,杜绝依靠“牺牲环境要发展”的做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做到在发展绿色事业中推动发展,在推动发展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同时,各级各地也要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决策者”和“实施者”,要从严问责,倒逼领导干部以实际行动做保护生态和推动发展的“行动派”。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70年来,右玉县领导班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坚持换领导不换思路,久久为功、艰苦奋斗,紧盯植树造林不放松,咬住治沙造林不松劲,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山接着一山栽,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绿色发展的理念,是“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精彩演绎和生动写照。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不可能一蹴而就。答好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这道题,广大党员干部就应拿出“一张蓝图干到底”的定力、拿出“滚石上山”的韧劲、涵养“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持之以恒、久久为功,让推动绿色发展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和常态,在持续建设生态文明中开创绿色发展新境界。 壮丽秀美的山川,是美丽动人的景色;伟大的精神,更是震撼心灵的风景。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当自觉发扬“右玉精神”,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扛起建设美丽中国的担当,以实际行动描绘生态文明建设的壮丽画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