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讲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讲稿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讲稿 同志们:‎ 大家好。下面,我围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这个主题,就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大家交流几点认识体会。‎ 党的十九大期间,习近平在参加贵州省代表团讨论时,把党的建设作为四个深刻学习领会之一,足以说明总书记对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视。报告中谈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理论的“14个坚持”中,摆在开头的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14个坚持”摆在最后的一条,是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把“打铁还需自身硬”改成了“打铁必须自身硬”。这一头一尾都是谈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是对十四个坚持的全面贯通。报告的最后部分,又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来收官。报告中的新观点、新举措也在这里密集出现。‎ ‎ 一、关于加强政治建设 在十八届六中全会文件起草过程中,习近平曾对起草小组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担任党的总书记后,每当想到我们党和国家有亡党亡国的现实危险时,我就寝食不安。在我担任总书记后,我是要坚持做好党的建设和管党治党中某些短板的修补工作的,我绝不可做党的罪人,历史的罪人。我如果不去做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的事情,那就是不担当,就是不负责任,就是不够格。”‎ 总书记为何如此重视管党治党?这是与党面临的现实考验和危险分不开的。一些胆大妄为的腐败活动,如果得不到惩处,善无善报、恶无恶报,就会产生很强的传染性。有老同志慨叹说,如果不是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怀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高度的责任意识,强力正风、高压反腐,为被“四风”和腐败严重撕裂的党群关系止血疗伤,重新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我们这个党,我们这个政权,也许少则10年,多则20年,就一定会出大问题。因此,有国外媒体讲:“八项规定改变了中国”,还有“当前中国的反腐败,是近代史上影响最大的反腐败斗争”。在国内外盛赞我们党正风反腐成果时,总书记仍保持着异常冷静清醒的头脑。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处于“进行时”,也就是“永远在路上”,这也是不久前播出的正风防腐的电视专题片的片名。其中就包括三重含义,一是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二是反腐败斗争永远在路上。三是全面从严治党也永远在路上。这部有6亿多人观看的八集400分钟的专题片,首次让一些副国级和正副部级的大老虎出来现身说法,是习近平本人亲自审定的,并决定六中全会前夕和召开期间播出,作为对全会的预热。‎ 报告强调,要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首先要从各级领导干部正确用人开始。有位领导干部总结了用人的过程的“四关注四警惕”, “四关注”就是要关注不和你套近乎但又能积极配合你工作的人;要关注不往你家里跑却常往基层跑的人;要关注不爱多表功但又能高标准完成任务的人;要关注不喜欢给在职领导烧香又能给离职领导送温暖的人。“四警惕”‎ 就是要警惕围着领导转、当面唱赞歌的人;警惕唱功大于做功的人;警惕走上层路线、好给领导送甜头的人;警惕有事没事关心领导家人的人。这几条就可以把一个干部是老实人还是不老实的人,生动地勾勒了出来。事实上,如果有的人能凭借善于跑官要官买官、善于拉关系,而不断得到信任和提拔,不仅会使正派的干部产生受挫感,还会使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乃至一个重要领导职位的尊严,都严重受损,甚至导致离心离德。退一步讲,如果我们选用的领导干部越来越缺乏人格魅力,推动工作的手段越来越只剩下权力, “最大危险”也就为之不远了。 ‎ 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突出要求,就是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带动其他建设。加强政治建设,首先要体现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上,这里关键是要增强四个意识。‎ 一是政治意识。这是四个意识之本。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就是说,党员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身份,首先要有政治意识。最近总书记在省部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讨班上一口气讲了七个如何讲政治:一是提高政治能力,二是树立政治理想,三是把握政治方向,四是站稳政治立场,五是遵守政治纪律,六是加强政治历练,七是积累政治经验,总之,要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使自己的政治能力与担任的领导职责相匹配。因为,对领导干部和一般干部要求的差别,最主要就体现在政治水平的差别上。能否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善于从政治上谋划、部署、推动工作,是你作为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报告说,要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圈子文化、码头文化是第一次提出,中心是反对拉帮结派的歪风邪气,在思想上政治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大局意识。全党服从中央,是处理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与党中央关系的最高准则。讲大局意识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我们每个同志的工作中。一个党员干部能否自觉地把地方、部门和个人利益放到大局中来通盘思考,这是对有没有大局意识的重大考验。‎ 三是核心意识。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一个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有没有成熟的领导核心非常重要。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党章总纲开头就规定了“四个服从”:就是“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 这其实就是要求每个党员要有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十九大党章也明确规定:“党禁止任何形式的个人崇拜。要保证党的领导人的活动处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但接着也明确规定“同时维护一切代表党和人民利益的领导人的威信。”‎ 四是看齐意识。习近平说,作为党的领导干部,当官就要担当、当官就要尽责。如果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遇着矛盾绕着走、碰到难题往后退,那就没有资格做党员干部,更没有资格做领导干部。总书记不仅这样要求,也是率先身体力行的。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的今天,习近平同志成为了党中央的核心,不是偶然的。这就如同毛泽东在革命成败的转折关头、邓小平在文革结束后的彷徨时刻成为党中央的核心一样,是历史的要求,是时代的呼唤,是人民的期盼。而增强四个意识,最终要落脚在看齐上。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都要都要自觉维护习近平同志这个核心,向习近平同志看齐。都要做到三个“‎ 坚决”就是“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 二、关于加强思想建设 报告指出,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思想建设是党的基础性建设。革命理想高于天。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伟大?因为以往的一切学说都是为了解释世界,只有马克思主义是为了改造世界。共产党人为什么伟大?因为是他们几代人、几千万人为了一个共同的政治理想,即建立一个历史上从未存在过的能造福于人民的社会制度而前仆后继的求索、牺牲和奋斗。六中全会强调,共产党员要互称同志,就因为我们是同一个理想,同一个志向。当然,理想信念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建筑在对马克主义科学理论的真学真用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作为人类思想巨匠,每人的著作都是一座宝库,且各有特点。在延安,胡耀邦就曾问毛主席:“主席啊,你说什么是政治”。毛主席想了想说“政治,就是把支持我们的人搞的多多的,把反对我们的人搞的少少的。” 这样浅显的回答,很多资深政治学家都想不到,但却直捣问题本质。而邓小平的深思熟虑、 言简意赅,一针见血,更充满了一个曾经沧海的老革命家的睿智和成熟。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我们几乎每天都能通过主流媒体听到他的声音。其实这就是他指导工作的一种方式。他就是要一竿子插到底,让全党上下包括群众都知道中央在想什么、要做什么,才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也符合信息时代的传播特点 ‎ 三、关于加强组织建设 十九大报告强调:要完善和落实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制度,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既充分发扬民主,又善于集中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主集中制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法宝”,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支撑”,是“强化党内监督的核心”。我们党作为执政党,以党委政府名义发布的文件、做出决定是行使公共权力最主要途径之一。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相结合,既是为了通过集思广益实现决策的科学性,也是为了实现上下级之间、同级之间的相互监督。因此,民主集中制既是决策原则,也是监督制约权力的途径。下级组织侵犯了群众利益,上级组织有权力和责任纠正。书记或少数人想以权谋私,在多数委员那里就通过不过,委员随便开绿灯就要被问责。干部群众也可以通过行使民主权利实行监督。营造民主讨论的良好氛围,鼓励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是保证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总书记说,要强化对民主集中制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要自觉做表率、树标杆,坚持按照民主集中制议事、决策、办事。一年来,从要求各级领导班子重温毛泽东的党委会工作方法,到亲自审定地方党委和党组工作条例,总书记一直是手把手地教大家如何贯彻民主集中制,习总书记4月下旬在广西考察时指出:特别要提高领导班子思想政治水平、专业化水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水平,强化领导班子整体功能。要注重加强民主集中制教育培训,使各级领导班子都立好规矩,形成既激发个人又依靠集体、既信任鼓励又批评监督、既包容失误又及时纠错、既团结协作又不违原则的良好政治生态。‎ 归纳起来最重要有六条:‎ 第一,凡属重大问题必须由党委集体讨论,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有些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除了要在领导集体内充分讨论外,还要公开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除极特殊情况外,不能先领导授意、领导拍板做起来再开会追认。班子决策时一定要要注意避免出现一种现象,就是“开大会决定小事,开小会决定大事,不开会决定最重要的事”。‎ 第二,常委会委员应当支持书记开展工作,同时根据分工和集体决定切实履行职责。分工负责是在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 “委员对不属于自己分管的工作,也应当从全局出发关心支持,加强研究,积极提出意见和建议”。这是新颁的地方党委工作条例的突出要求。现在有的委员对自己分管的工作很认真,因为责无旁贷。但讨论到别人分管的工作时,就不很上心,甚至有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思想。有的人虽然也有想法和看法,但考虑到这是别人分管的工作,自己说三道四,会不会让分管的同志不高兴,嫌自己手伸得太长。即使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有主要领导把关,“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因此,有的在讨论时失语,有的看主要领导眼色表态,有的随大流。这都是错误的。集体领导就是要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做出决策。每个委员都有一票的决策权力。《地方党委会工作条例》同时公布的《党组工作条例》就明确规定;“党组重大决策失误的,对参与决策的党组成员实行终身责任追究。党组成员在讨论决定有关事项时,对重大失误决策明确持不赞成态度或者保留意见的,应当免除或者减轻责任。”。‎ 第三,重大决定必须在充分讨论基础上做出,不能走过场。19‎ 世纪一个叫罗伯特的美国学者总结出若干议事规则,包括“会议的主持者不能在议事过程中表态”,这也就是新颁布的党组工作条例规定的 “会议主持者末位表态”的制度。如果一开会主要领导就把自己的意见拿了出来,问:“同志们,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大家还有什么不同意见没有?”真正有不同意见的同志也不好开口了。因此,应当是所有班子成员都发完言后,主持人再最后表态。当然,主持人的意见很重要,但也不是一锤定音,最后还是要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做出决定。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先生就曾把“罗伯特规则”作为民主政治的重要原则,列入中华民国的“建国大纲”。我们的党章则在此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包括提出要尊重多数,重视少数。党章同时也规定:“在特殊情况下,也可将争论情况向上级组织报告,请求裁决。”体现了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第四,严格遵守议事规则,不搞临时动议。当然,这不是说任何临时动议都不允许。毕竟我们面临的内外部形势瞬息万变,经常会有急需解决的新问题、亟待研究的新情况出现,不能要求会议只能按部就班。但对这种临时动议,要给大家一点思考时间。可以不当场作出决定的就不要当场决定,一定要当场决定的也要充分讨论,避免仓促决策造成的失误。‎ 第五,不随意简化、变通程序。这是对待制度的根本态度问题。个人决策比较简单,一句话的事,集体领导就必须依靠程序和制度。必须会议讨论的,不能用主要领导个别征求意见方式。按规定必须由全委会决定的,不能由常委会或书记专题会包办;该逐项讨论的事项,不能搞一揽子通过;该逐一表决的人选,不能按名单表决;该无记名投票的,不能搞举手表决甚至鼓掌通过。还有,必须本人行使的权利不能委托他人代表。‎ 第六,坚持民主集中制最根本的是要反对个人专断。‎ 最近出版的《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中,首次公开发表了习近平在中纪委五次全会上的一段语气非常严厉的讲话,他说:有的领导干部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把党派他去主政的地方当成了自己的“独立王国”,有的人发展到目空一切的地步,甚至冲着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大放厥词,压制、打击同自己意见不合的同志。如果搞个人专断,是非常危险的。如果影响几万、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人祸福的大事,竟只取决于主要领导者一个人的智慧和判断力,这真正叫“系千钧于一发”,千钧重的东西系在一根头发丝上,想一想主要领导者自己都是要吓出一身冷汗的。‎ 加强组织建设,就是健全组织生活,在批评自我批评上做到红脸出汗。这是新党章提出的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应用最多的第一种形态。总书记说,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也是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党内政治生活的质量,要大胆使用、经常使用、用够用好。不仅对下级敢用,对同级特别是对上级也要敢用,不能职务越高就越说不得、碰不得。但真能这样做的人并不多。不少人把在民主生活会上开展批评自我批评当作一项任务,批评自己多,批评别人少。批评班子的多,批评领导干部个人少;讲大家都有的共性问题多,讲某个领导干部的个性问题少。非要面对面批评个人,也是只讲小事,不讲大事;只讲工作上的事,不讲思想作风上的事;只拿别人的意见来说事,群众对你有什么意见,不讲自己的看法。还有的人批评别人时蜻蜓点水,批评自己也是字斟句酌。批评轻了怕过不了关,批评重了怕留下后遗症。因此准则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示范行动引导党员、干部,要帮他们打消“四种顾虑”:就是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 ‎ 四、关于加强纪律和制度建设 这也是不忘初心的要求。1921‎ 年召开一大时,受当时条件的限制,没有来得及制定党章,但制定了有十五条的中国共产党纲领,作为最初的纪律规范。而且这些规范的严格程度,有的已经超过了现行党章的规定。例如当时规定,党员没有理由连续两次不参加党的会议,就予以除名。党员还必须受到当地执行委员会的监督、对党员从事的职业也作了限制,必须服从革命需要,还要公开职业收入。中央认为,一个把个人的学业看得比党的工作还重要的人,一个为了个人利益可以和中央讨价还价的人。很难想象在党需要他做出更大牺牲时,会是个什么态度,中央认为这样的人就不适合作为共产党员。‎ 加强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领导干部要做表率。六中全准则开篇就强调,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必须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总书记还说,中央正在制定高级干部贯彻落实准则的实施意见。而新颁的《党内监督条例》也单设了党的中央组织的监督一章,要求中央政治局每年要召开民主生活会,进行对照检查和党性分析,研究加强自身建设措施。总书记在政治局民主生活会上说,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健康的家庭生活可以滋养身心,激励领导干部专心致志工作。反过来,领导干部的思想境界和一言一行又直接影响着家庭其他成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自己的家风家貌。他引用了一句古语,就是“积善(行善的善)之家,必有余庆(庆祝的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遭殃的殃)”,他提醒大家:“我在这里跟大家语重心长嘱咐要操这点心。家里那点事,有时不经意就溜过去了,要留留神,防微杜渐。”他特别告诫政治局委员:“不要护犊子。” 中央认为:“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必先之治上”。这个上,就是上层领导。因为“上行下效”‎ ‎。过去很多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根子并不来自下面,而是上面。高级干部廉洁自律,就能理直气壮地约束下属,一人清正,可以带来一班人的清廉,一方的清明。把高层领导这个关键少数抓好了,其他很多事都好办了。‎ 报告要求,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首先要落实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各级党委是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各级党委特别是主要领导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这一要求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湖南衡阳发生的人大代表受贿窝案, 500多个代表收了人家1亿2千万现金。送钱也够送一阵子呀。人家把大会工作人员收买了,把送的钱都直接装在每个代表的文件袋了。这个信封是谁送的,那个信封是谁送的,都有标志,全看得出来。‎ 衡阳贿选案发生后,总书记非常生气,他问:衡阳的共产党员哪里去了?习近平说:“对那些领导不力、不抓不管而导致不正之风长期滋生蔓延,或者屡屡出现重大腐败问题而不制止、不查处、不报告的,无论是党委还是纪委,不管是谁,只要有责任,都要实行“一案双查”,既要追究当事人责任,又要追究相关领导责任。对衡阳人大代表贿选窝案负有领导责任的地方主官—时任衡阳市委书记兼人大主任的童名谦、尽管本人没有受贿,而且已调到省里当了一段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了,也因瞒案不查、压案不报的渎职行为被“双开”,2015年初还以渎职罪被判了5年徒刑。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这也是制定问责条例的起因之一。‎ 最后,准则和条例都提出,要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包括提倡党员要署真实姓名反映违纪事实,党组织要保护党员的权利,为检举控告者严格保密。 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帮助其认识和改正错误。不得混淆干部所犯错误性质或夸大错误程度对干部作出不适当的处理,不得利用干部所犯错误泄私愤、打击报复。对以监督为名侮辱、诽谤、诬陷他人的,依纪严肃处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这是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5年来,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处置反映问题线索211.8万件,澄清了结80.1万件次,有40‎ ‎%举报线索经过本人澄清后予以排除。充分体现了组织对干部的信任,也增加了干部对组织的信任。‎ 总书记还提出的“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即要“把工作失误与个人腐败区分开来、把缺乏经验与明知故犯区分开来、把出于公心与以权谋私区分开来”,要为敢于担当的同志担当,才能最大限度地释放改革活力、鼓足创业干劲、激发干事热情,激励广大干部在敢于担当中创造新业绩,在善于担当中展现新作为。这样就把激浊和扬清、约束和激励,监督和保护结合起来。既做到从严执纪,又关爱干部,让干部找到家的感觉。这样,党内政治生活就会出现越来越风清气正的良性循环,真正成为百炼成钢的熔炉。‎ 以上就是我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些体会。请大家批评指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