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挥发激情, 激发热情——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激情教学
语文论文之挥发激情, 激发热情——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激情教学 挥发激情, 激发热情 --浅谈语文课堂中的激情教学 箬横镇中学 陈文云 【摘要】 语文课堂提倡激情教学,教师对教学要富有激情,充满真情,学会传递情感,注意语言的丰富性,情感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以精彩的导语吸引,要有情意盎然的诵读,在探究合作中,调动一切情绪,让学生进入佳境。另外对学生要充满感情,运用良好的教学方法,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力求课堂教学富有魅力。 【关键词】 激情 共鸣 和谐 魅力 感染 调动 意境 语文课堂教学是师生双边互动的教学活动,本人任教的是朝气蓬勃、天真活泼且带有稚气的初中生,如果把语文课教得比较机械、僵化,或波澜不惊,淡而无味,那效果可想而知。如何走出一条高效之路,需要不断探索实践,我从多年的教学中体会到,课堂中的激情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说:“ 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健全学生的人格是语文学习的重要任务。中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大多是精品名作,我们品读时一定要品味出文章蕴含的丰富情感,我们的语文课堂就应该满腔激情,对学生充满感情,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让他们很快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与作者、作品人物进行情感交流,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1)教师的情感对学生有直接的感染作用,师生应建立起心理相容和情感共鸣的桥梁,这决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充满自信的神情和热情洋溢的谈吐,更重要的是教师在课堂上,能将由文本衍生的激情渗透到语文教学环节中,以取得最佳的课堂效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让课堂激情澎湃,下面就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一、语文教学要求教师对教学富有激情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说:“语文老师应该拥有激情……”教师的激情能点燃学生的智慧之花。太凡成功的名师,无不有着对语文教学的一腔热血。 语文教师的激情首先源于对生活、学生、语文的无比热爱。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两大重任,不仅要指导学生从课堂、课本中去认识世界,感知生活,还要教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竞争,学会生活。因此,我们教师要热爱生活,善于生活,积极引导学生投入到生活的激流中,用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用心灵去感悟生活中的美。有了这种热情,你就会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就会精心设计每一节课,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满怀自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挥洒自如。教师用自身的形象去感染学生,用激情去点燃学生的心灵之花,让每位学生都情绪高涨,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其次,教师要富有情感,会传递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实就在于“情感”。曾有位专家说过:“一个没有激情的老师,是不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们”。当我们亲近文本,和学生一起走进课文所表达的意境时,这时自己不仅仅是一名读者了,而是文本中的那一个“我”,是那个充满激情的“我”,是那个和作者情感产生共鸣的“我”。教师只有被作品打动了,才能带领学生走进作品,跟随作品人物或喜或悲。因此,教学当中的“情”尤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将作品中美的情感,美的意境融入于心灵深处,在感动的清泉中让灵魂得到洗涤。 再次,语文要丰富,要饱含感情。教师的课堂语言对学生直接或间接抑或是潜移默化的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教师语言的偏差,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2),所以要求教师的语言丰富多彩,饱含激情,充满魅力。教师要用优美的语言来引领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来感召学生。在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百草园的写景语言就是最优美的文字,我引领学生,作者是如何用不同的词句来描绘景物,带给我们美的享受。让学生懂得“碧绿”、“光滑”、“紫红”……的词语的运用,百草园的景物真是色彩缤纷,千姿百态,这样就给人以视觉上的美感。又如“鸣蝉长吟”、“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让学生感受那是动物世界正在开音乐演唱会,给人带来听觉上的愉悦,从而理解了“我”为什么对百草园是这样的依依不舍。教学中除了丰富的语言还要富有激情,语调抑扬顿挫:或深情款款,如涓涓细流;或声如宏钟,如波涛汹涌,使课堂呈现起伏、急缓、张驰的变化。教师的语言要有激情,要善于以自己的情感调动起学生的情感,让师生的情感与文章的蕴含相结合,当喜则喜,该怒则怒。 二、激情教学要求贯串并把握好各个教学环节 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一堂富有激情的语文课,教师要贯穿并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一层深入一层。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设计,处理好教与学、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倡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张扬个性,飞扬激情,促使师生双方不断碰撞激情,点燃彼此心灵的火花,从而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 1、精心设计导语,创设激情澎湃的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充满激情的导语极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及至情感的作用,渲染良好的课堂气氛,将学生引入文学的境界,使之受到感染、熏陶。教师可以通过激情导入,以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对这堂课一见钟情,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来。在上《观舞记》时,我以舞蹈作为导入,利用多媒体放映美丽、华贵的印度服饰,只见每个学生睁大眼睛;然后又播放活力四射的印度舞蹈,又见学生们张大嘴巴,时时发出啧啧之声。这神奇、绮丽的印度风情,深深地吸引了学生,使之产生了浓郁的兴趣,于是抓住这一契机提问,学生们热情高涨,很快进入积极的状态。当然,教学内容不同,教师的素质和个性不同,导语的设计方法也就不同。只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为整节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服务,就切实可行。 2、投入情感诵读,创设激情澎湃的课堂 新课标要求做到“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在课堂教学中常常进行,但准确而投入情感的激情朗读是不容易的。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3)这个境界令人心旷神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激情诵读,投入情感,用上肢体语言,与作品人物产生共鸣。情意盎然的诵读,或使人凝思冥想,心驰神往;或使人潸然泪下,沉迷其中,这样更让学生感受到文学作品的魅力,感受到“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乐趣,使其更爱语文。在教学《背影》这一课时,先用课件播放缓慢的钢琴曲,创设朗读情境,接着饱含深情地朗读课文。在这优美的钢琴曲的伴奏下,学生慢慢地进入到课文的情境中。在这个环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在示范朗读时,十分注意自身的情感表现,把自己体验到的情感传递给学生,与之进行心灵的接触,产生情感的共鸣。以读为旋律,融声音、表情为一体,营造出一种亲情的氛围。 3、师生协作探究,撞击激情之火 新课程改革大力倡导在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合作探究学习。这就要求辩证地处理学生合作探究与教师指导的关系,不仅强调学生要倾听教师,更强调教师要倾听学生。重视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的个人观点、独特感受和体验,并引导学生积极反思。学生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学会和作者交流,用心去感受体验,就能领会到“柳暗花明又一村” 的美妙意境!教师可利用一切美妙的方法,巧妙地组织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情绪,把学习语文的激情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在上《黄河颂》这首诗时,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性、积极性,课前我要求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摄影作品,了解黄河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搜集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可歌可泣的事迹,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教学时,先播放《黄河大合唱》旋律,在激情流淌的歌声中欣赏搜集到的黄河照片和影像片断。黄河惊涛澎湃,恢弘的气势,壮阔的场面,高昂的旋律,激发了学生的情感。接着抛出几个问题,因为课前的准备,所以学生回答问题得心应手,我不失时机地给予鼓励,从而使他们沉浸在成功的喜悦里。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大胆质疑,小组讨论,合作释题,同学们踊跃发言,场面异常激烈。教师在这时适当加以点拨,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要点上,在这紧张而又激烈的合作探究中,学生们激情似火,教学效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三、激情教学要求教师对学生充满感情 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自己与学生的情感沟通,与学生拉近距离,建立起一种情感的纽带。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一切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摆底自己的姿态,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高高在上,对学生多用商量的口吻,对学生的情感,来不得半点虚情假意,正如陶行知说的“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有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触到心灵的深处”。教师心里装有学生,真诚地与学生共同探讨课文,让他们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有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才是真正有了激情。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发学习热情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化的,专制化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受到压抑。师生关系要民主化,要不断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让学生信任教师,这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了学生极大的热情参与。“ 亲其师,信其道”(4),强调了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教学中他们的见解也许是幼稚,也许是肤浅,甚至是错误,但教师不能轻易对学生说“错”,对他们或因势利导,或先抑后扬,不能降低他们对学习的热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鼓励,帮助他们及时改正错误,发扬优点。教师可用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句感人的话语来感染学生,鼓励学生,让他们受到激励,受到振奋,沉醉于洋溢着浓浓深情的课堂。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宽松的氛围中,学生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敢想、敢说、敢于质疑问难,才能使学生充满学习信心,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才可以充分发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交流的双边活动过程,民主、和谐、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有勇气发挥自己的潜能,有信心跨入知识的殿堂,促进他们的求知欲望,激发他们的创新精神,从而扬起激情之帆,漫步激情之旅,享受激情之美。 2、研究教学方法,激发学习热情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种手段,巧妙地通过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因此,恰当有效地选择运用教学方法,是每个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而语文学科的独特性、丰富性和广阔性,尤其对语文教学法提出了更新的要求。教师应经常考虑如何灵活巧妙,富有创造性地教学,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用真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让学生乐于其中。 所谓“教无定法”,就是教师要研究不同的教学方法,并灵活地加以运用,适时地进行操作。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教师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应用,来体现教师的个性和风格。“教无定法”,就是强调了教师根据个人实际和教学实际等选择适用于自己教学实践的教学方法,应面对学生,研究学生。从学生的神态中看出各种反映,随之机智地调整教学方法,充分挖掘教学中的快乐因素,选择快乐而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中教与学双方思维活动达到有机的统一,碰撞激情之火,产生“教学共振”的最佳效果。 3、品尝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激情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应当在教学中多方面的为学生创造表现自己和获得成功的机会,给学生搭建一个充分表现自我的舞台。用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热情的话语激发学生的思考,用宽容的心态来“容忍”学生的“放纵” ,努力寻找学生的优点,及时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进行表扬肯定,以激励的语言让学生在肯定的评价中自信地抬起头。“好极了!”“真不错!”“我为你自豪!”……不知不觉中,学生的信心增强了,积极性也会随之调动起来。一次表扬胜过千次批评,这些美好、激励的话语,我们应毫无保留地献给学生,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滋味,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激发对语文的热情。 在此过程中,我还采用分层式教学,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目标,使所有学生在这节课中有所表现。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有创新价值,哪怕只是一点,都应给予肯定表扬,让他们享受成功的喜悦,继而以更饱满的热情欢乐地学习。 可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以丰富的情感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会从中受到感染、熏陶、启迪并有所感悟,潜能和创造性才得以发挥。所以教师在讲课时,首先要善于调动自己的感情因素,带着对生活的爱,对学生的爱,对语文的爱,以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把握好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精妙地组织课堂教学,以及如何启发、引导学生,使师生感情融洽,气氛和谐,使语文课堂教学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只有当我们教师有了激情,用真情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学生才会有浓厚的求知欲望而迸发出智慧的火花,才能营造快乐课堂,让语文教学魅力四射,风采迷人。 参考资料 (1)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年11月 (2)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1年11月 (3)《中国古代诗歌研究论辩》中的《毛诗序》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 2006年 (4)《中国文学名篇鉴赏》中的《学记》 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