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表现”音乐教学的催化剂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表现”音乐教学的催化剂

音乐论文之“表现”音乐教学的催化剂 ‎ 一、困惑 人民音乐家冼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命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可如今我们学生的表现:‎ 情景一:在区、镇的文艺汇演中,一个个可爱的小精灵在舞台上精彩的表演,迎来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但美中不足的是,有些小演员面部紧张,动作不自然,从而使整个演出效果大打折扣。深思!‎ 情景二:平日里上音乐课,教师请学生上台唱一段,许多同学显得腼腆、不好意思,有的还畏缩地埋下脑袋,害怕被点到名,而点到名上台去演唱的同学呢?也是手脚没处放,时常闹笑话。深思!‎ 二、思考 面对这样的情景,作为基层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我的心情难以平静,我们是否应该为孩子们的成长做些什么呢?从学生的表现来说,主要是现在的孩子缺乏自信,对自己的智力水平、表现能力等方面没有信心。其实呢?是学生的潜力并没有真正挖掘出来。而自信心对一个人一生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无论是在智力上、体力上,或是处世能力上,都有着基层性的支持作用。它就象人的能力催化剂,将人的一切潜能都调动起来,将各部分的功能推动到最佳状态。‎ 针对上面学生的现象,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力所能及的,就是在校园音乐教育中,培养孩子坚定的自信心,在或唱、或跳、或奏、或演多形式的表演活动中,使学生充分展现自我、获得美的享受和成功的愉悦。‎ 三、设想 音乐课程标准的出台,为音乐教育指明了方向,标准中非常详尽地阐述了音乐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本课题试想通过新课改的沐浴,寻找“培养学生自信、大胆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最佳策略。‎ ‎1、研究依据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在“表现”这项内容中,提出它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因此,教育者要把音乐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信心、大胆地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2、预期目标 ‎(1)培养学生学习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信、大胆的心理素质。‎ ‎(3)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提高其音乐表现力。‎ ‎(4)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学生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项表演。‎ ‎3、研究思路 ‎ 依照上面的研究依据与预期目标,我们从学生的生理、心理以及情感特点入手,按照“音乐兴趣培养----心理情感疏通------表演意识训练-----实践活动反馈”这条思路展开研究。‎ 在一年的实践与研究中,针对“培养学生自信、大胆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策略研究”这一课题,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策略。‎ 四、策略 ‎(一)从培养音乐兴趣入手,引爆学生的心灵火种。‎ 兴趣是引起和维持注意的重要因素,对感兴趣的事物,人们总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使活动过程不是一种负担,在《音乐新课程标准》中,就把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因此,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成为音乐教师的重要任务,是教育改革的主旋律之一。‎ 有一位古罗马教育家曾经说过:“学生不是一个需要添满的罐子,而是一颗需要点燃的火种。”那么,如何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入手,去点燃这颗火种呢?抓住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同时展开:‎ ‎1、创设情景、引导参与。‎ 音乐课有其自身的特点,每项内容更有其自身的音乐情境。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通过语言描绘,图画再现,音响渲染,扮演体会,设悬置疑等多种途径,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学生乐此不彼地致力于音乐教学。在讲授一年级教材《声音的长短》一课时,我精心设计了小鸡、小鸭、小猫的脸谱,还是可以操纵的头饰。当上课我把它们拿出来的时候,全班小朋友兴奋极了,充满了赞许的目光,我很欣慰,小朋友们上课的兴趣浓了,劲头也更足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参与“喵喵、嘎嘎、叽叽”的声音,美妙而有节奏。‎ ‎2、借助游戏,寓教于乐。‎ 游戏是孩子表现生活、学习的重要方式,是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活动。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自然的方式抒发情感、表现自我。音乐课如果只停留在让学生被动学习的层面,那必然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如果在游戏中学习音乐,表现音乐,这不仅能减轻学生学习时的心理压力,而且能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一年级欣赏课《三个和尚》,是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内容,在欣赏美术片时,学生们乐啊,笑啊,有的还在座位上情不自禁地挪动起来。“何不让学生自己演一回!”我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小朋友之后,他们可兴奋了,争着扮演“小和尚” 、“瘦和尚” 、“胖和尚”,有的:还说:“老师,我要扮演那个上山下山的太阳”。后来,效果真的很不错,还吸引了其他平时很少说话的同学,他们也想着演起来,课堂上其乐融融。‎ ‎3、开展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生的好胜心、荣誉感、表现欲特强,他们总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针对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课堂上教师要积极组织各种形式的音乐竞赛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竞赛活动既可以是学生之间的较量,也可以是师生之间的挑战;既可以是男、女生之间的比拼,也可以是各小组之间的竞争。 总之,教师要根据具体内容巧妙设计符合学生特征、容易被学生接受的竞赛活动,让学生从心底喜爱音乐。‎ ‎4、引进流行,紧跟时代。‎ 音乐要百花齐放、不拘一格,但现在音乐老师教学时往往把古典音乐捧上天,把流行音乐贬得一钱不值。美育不能像德育,老是拿空的、远的东西压在学生头上,学生会很反感。 现在的学生很喜欢哼几句流行歌曲,他们觉得音乐课本上的歌曲已经过时了,会向老师提出意见,学学流行歌曲。‎ 我们音乐课堂应该体现教育改革的精神,课改教师要创造性地驾驭教材,适当增选几首流行歌曲,何不满足一下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来学一学、唱一唱,以激发高年级学生的兴趣。我们老师可以与学生订个协议,协调好流行音乐在课堂中的综合运用,学生兴致昂然。记得在中秋的那段时间,我把学生带到了多媒体教室,播放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等音乐片段,让学生哼哼唱唱,体会中秋欢乐、团圆的氛围,他们好激动,还拉近了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以情感疏导为依托,展开学生的心理攻势。‎ 在心理学领域有很多“效应”,这是心理学家们探索研究的成果,能够客观地反映了多数人的心理共性。其中很多效应为我们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理 论参考,当然也不乏对音乐教师有着深刻启示。一个出色的音乐教师应该善于揣摩并抓住学生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到循循善诱,因材施教,游刃有余。因此,了解和运用这些效应,并把它们与音乐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     1、皮格马利翁期望效应 皮格马利翁是古希腊神话里的塞浦路斯国王,他爱上了自己雕塑的一个少女像,并且真诚的期望自己的爱能被接受,这种真挚的爱情和真切的期望感动了爱神阿芙狄罗忒,就给了雕像以生命。虽然这只是一个神话传说,但它所说明的是期望对于人的行为的巨大影响。积极的期望促使人们向好的方向发展,消极的期望则使人向坏的方向发展,人们通常用这样来形象地说明皮格马利翁效应:“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要想使一个人发展更好,就应该给他传递积极的期望。‎ 音乐教师应该多利用期望效应,在教学过程中时常给学生一些期望。 ‎ 在我们上音乐课时,常会出现女生比男生沉闷的现象,我们不妨提出这样的期望:谁说女子不如男?我相信我们女生都是充满青春气息的,这样她们一定不会让你失望的;有些学生依仗自己的歌唱得不错就经常上课不耐烦,还经常影响别人,对此,音乐老师应该给他提出期望:某同学虽然以前的课堂表现不是很令人满意,但他的音乐基础很好,歌也唱得不错,相信他今后的表现和他唱的歌一样棒。事实上,我的许多学生正是在这种期望下渐渐改掉了以前的不良习惯,并且在歌曲演唱能力、音乐表现能力有了长足的提高。 ‎ ‎2、晕轮效应 这一心理效应是指:由于对人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较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它品质或特点的现象。这种强烈知觉的品质或特点,就象月亮形式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从而掩盖了其它品质或特点所以就形象地称之为晕轮效应,又被称为光环效应。这种效应可能是因为一个人某方面优秀而使人忽视了他并不优秀甚至恶劣的其他方面,也可能是因为一个人某方面极差而使人忽视了他其他潜在的闪光点。 ‎ 音乐课上,我们要谨防这种效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去认识和对待学生,从根本上杜绝这种下意识的想法。学生的成绩优异并不代表他音乐上也很出色;歌唱得棒不一定乐器演奏得好;上课活跃甚至捣蛋的说不定他的创造力会令你吃惊;现在学得不行的不等于将来还不行。 所以我们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千万不要让表象的、突出的某种特点遮蔽了我们的眼睛,要用一分为二,辨证的观点来看待我们的学生。‎ ‎3、破窗效应 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会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疑的抛,丝毫不觉羞愧。这真是很奇怪的现象。‎ 这个心理学效应给我们音乐教师的启示在于:首先,音乐课上不能把所出现的个别学生活跃积极的参与当作违反课堂纪律来扼杀,如果那样其他学生就不敢再活跃了,我们的课堂必然会变得沉闷;但也不能听之任之,在出现了个别学生故意捣乱时不及时制止,否则学生会肆无忌惮,让你的课无法往下进行。众所周知,要把握音乐课的活跃的“度”是很难的,只有做到活而不乱,方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善于利用榜样的作用。一般说来,每个班上都有音乐上表现很不错的学生,他们要不是学习音乐的兴趣特别浓厚,要不就是乐器的演奏水平比较,要不就是歌声特别动听。如果音乐教师经常给他们提供一些在班上展示的机会并加以赞许,那么这对其他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 ‎(三)以提高表现力为目的,训练学生的表演意识。 ‎ 我们知道,音乐表现力的形成和发展,对音乐实践活动有着绝对的依赖性。而实践活动是一种主体活动。主体在音乐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是形成和发展音乐表现力的重要前提。那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创设条件,引导学生参加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使他们的音乐表现意识从中得到培养,从而提高其音乐表现力:‎ ‎1、歌词朗诵。我们可将语文学科中“读”的因素渗透到音乐课的读诵歌词的环节中,通过理解感受,用饱满的激情,富有感染力的声音和表情来进行朗读。“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种子种子要发芽、要发芽----”短小的歌曲,可很多同学就是不敢唱出来。因此,我会在上课时,适当安排一段朗诵表演时间,让学生,特别是平时不太善于唱歌跳舞的学生利用这个比较熟悉的方式和表演机会充分展示他们的朗诵表演才能,提高学生的表现力。‎ ‎  2、演唱。唱,在小学音乐课中所占的地位是相当重要的。那么怎样利用好这个地位,如何使学生在“唱”中受到美的熏陶感染,进而得到心灵的滋养,提高其表现力呢?据观察,许多小学生唱歌都会不自然地喊唱,我都提出了“不许喊唱”的要求,他们仍然直着脖子,闭着眼睛“喊”,到头来自己喊了些什么,唱了些什么他都不知道。还有就是和尚念经似地毫无表情,毫无生气地“念唱”‎ ‎。究其原因,都是对作品不理解,没有感受所致。对此,首先要从姿势、气息、发声方法等知识技能方面去纠正不良歌唱习惯;还需要老师对作品的力度、速度、音色、语气、情感、口型等等富有感染力的声情并茂的示范,表达出作品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对作品有所感受、理解,从而产生表现作品的欲望。继而老师创设情景,启发、引导学生在歌唱实践中去亲身感受、理解作品的美,表达其中的感情。所以,应该多安排时间和机会让学生参与演唱比赛,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其音乐表现意识,进而提高其表现力。‎ ‎3、演奏与舞蹈。如今农村家长对孩子们在音乐素养方面的提高也逐渐重视起来,我发现很多班里都会有小朋友在市区学习钢琴、舞蹈等,借此机会,我时常安排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表演,适时指导,同时鼓励其他同学也要多学本领。‎ ‎4、创作。小学生的音乐创作是一种发散思维活动。这对于培养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理解能力、想象力、创造力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1)可按某歌曲的旋律,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歌曲风格情绪的理解和自己的经历创编新的歌词,演唱给大家听赏;‎ ‎(2)可搞规定曲目或自选曲目的创编舞蹈表演比赛。这项创作难度较大,老师可事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心理、生理特点,编排出学生可接受的,难易适度又符合歌(乐)曲风格、情绪的动作,予以较为规范、连贯、富于艺术感染的示范,启发、引导、感染学生,使他们产生“我也能跳得像老师那样好”的冲动。再让学生自己创编动作、队形等,开展表演比赛。‎ ‎(3)在音乐欣赏过程中的即席创作表演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理解音乐的美,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才华,去表现美、创造美。从而激发其表演意识,使其音乐表现力、创造力得以发展、提升。聆听《玩具兵进行曲》,我会让学生即兴扮演各种角色,在音乐中进行模仿、动作,还可以评选出“最佳小演员”,鼓励全班同学即兴表演。‎ ‎(四)努力搭建“个性化舞台”,从实践中得到反馈。 ‎ ‎       “天生我才必有用”,在经过音乐兴趣、心理素质、表演意识的培养之后,学生对自身的能力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肯定,自信心也逐渐增强。借此,学校要多创设条件,提供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开展“音乐擂台赛”“才艺大展示”“谁是小舞蹈家”“元旦汇演”等,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和非强制性的表演中得到个性化的发展。 学生表演比赛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参与评论这些实践活动,对提高其音乐感受、理解能力、音乐鉴赏、审美能力是极为有效的一种学习活动。在评论中,学生们平等、坦率、直爽、自由,对以前不太明白的某些概念在评论中进一步明确。知道谁表演得好,好在哪里;谁表演得不好,不好在哪里。这样就会取长补短,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以至于以后能更自信、大胆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对推进素质教育,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趋势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五、效果 在研究活动开始之前,本音乐组对全校学生在“上音乐课的兴趣” 、“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兴趣” 、“对自己的艺术表现有信心”三大方面进行了研究,并在一年之后汇总制成表格,情况如下: ‎ 调查内容 上音乐课的兴趣 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兴趣 对自己的艺术表现有信心    ‎ 年级、人数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实验前 实验后 ‎    ‎ 一(175人) 75% 98% 75% 90% 65% 90%    ‎ 二(185人) 75% 95% 75% 90% 70% 85%    ‎ 三(180人) 70% 85% 70% 85% 70% 85%    ‎ 四(173人) 65% 80% 60% 75% 60% 80%    ‎ 五(182人) 50% 70% 40% 65% 40% 65%    ‎ 六(180人) 40% 60% 30% 60% 35% 50% 从中可以得出:经过一年的实践,并进行有层次的策略研究与实施,对于“培养学生自信、大胆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的策略研究,得到了比较好的成效。‎ ‎1、学生具有自信、大胆的良好心理素质。‎ ‎2、学生有较好的表演意识,较强的音乐表现力。‎ ‎3、学生能自信、大胆、积极地参与到各项音乐表演活动中。‎ ‎4、在区、镇、校的文艺汇演中,学生表现很好,节目的质量明显提高。‎ ‎    但是,从实验前与实验后的对比表格中可以看到,策略的实施,对于低段年级的效果比较明显,而对于高段年级来说效果欠佳,尤其是五、六年级,心理变化起伏趋向于长大成熟的紧要关头,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加强研究力度,不断探索,研究出一套适合高段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策略,以致于他们有效、自信、积极地参与音乐表演活动中。主要参考文献:‎ 全国《中小学音乐教育》 2004年各期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杭州市萧山区教育科研《课题结题与成果推广指南》 2003年10月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