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教师的批评艺术与五四精神心得体会5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谈教师的批评艺术与五四精神心得体会5篇

谈教师的批评艺术与五四精神心得体会5篇 谈教师的批评艺术 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在运用批评的方式教育学生时,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学生违犯了纪律时,教师对他进行批评教育,虽然教师的批评是客观、公正、合理的,却往往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学生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或一言不发,或口服心不服,或与教师直接发生冲撞,或事后进行“报复”……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其他因素(如学生的性格、思想品质、心理状况等)外,与教师未能把握住批评学生的“时”、“地”、“度”三个因素是直接相关的。因此,教师批评学生要想让学生容易接受,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应当尽力做到“适时”、“适地”、“适度”。‎ 一、适时 学生犯了错误,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任何时候的批评都能奏效的,教师应当根据问题的实际情形,把握好批评的适宜时机,安排好批评的最佳时间。特别是如果遇到学生间吵架之类的突发事件,教师更不能为“急于求成”而对学生进行严厉批评或大动肝火。因为学生正当吵架之时,常常会失去理智,而对批评教育采取排斥态度,此时的批评将毫无意义,弄不好还会适得其反。正确的做法是,先让学生冷静下来,待到恢复“常态”,对自己的错误有了一定认识后,再进行批评教育,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因此,教师批评学生时,既要重视培养师生间的情感,研究教育方法,更要善于选择批评的最佳时机。‎ 根据自己多年教育教学工作,我认为,批评的最佳时机是否到来,取决于学生的心理状态和现实处境。一般而言,学生内心刚刚平静时,取得细小进步时,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其最佳的教育时机也就来到了。学生正在犯错误,或者刚刚犯过错误,内心都不会平静,这时教师不妨先“避其锋芒”,暂时不予以“追究”。待到学生内心平静时,教师再视其所犯错误的具体情节,或对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或对其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或给予必要的“惩罚”……教师还必须知道,学生一般都有要求上进的心理特点,如果自己的行为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肯定,他们往往会从内心产生一种满足感和愉悦感,从而更加努力地去做好某件事情。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及时发现并肯定学生的进步之处,同时指出其缺点,提出新要求。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教师的批评,就会想方设法去改正错误。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教师应当主动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温暖。这样做,既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又为教育学生创设了一个心理相融的最佳时机。‎ 教师批评学生还要注意时间的选择。一般而言,早晨不要轻易批评学生。因为早晨是一天的开始,如果此时批评学生,可能会影响学生(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一天的情绪,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身心产生负面影响。睡前也不要批评学生,睡前批评学生,容易引起学生大脑神经的兴奋,从而影响学生的入睡,甚至导致失眠。‎ 二、适地 教师批评学生要注意场合,一般不在公共场合批评学生。学生年龄越小,教师越要注意这一点。因为学生的身心尚未发育成熟,心理较脆弱,承受能力有限,而自尊心又较强,如果在大庭广众之下挨批评,遭讽刺,他们的自尊心就会受到伤害,容易失去自信,或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甚至发生冲突。如果时常在公共场合挨批评,也容易使学生对老师的批评教育充耳不闻漠然视之。这样,批评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出现负效应。因此,教师批评学生应当尽量选择在人少的地方,以利于师生之间倾心交谈,坦诚相对,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避免伤害其自尊心。如果为了扩大教育范围,确实需要当众批评的,也要事先同批评对象商量一下,说明这样做的好处,令其愿意与老师配合。如果批评是在办公室里进行,最好让学生坐下。你让他坐下了,他会感到与你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也会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觉得老师并未因为他犯错误而对他另眼相看,老师是真的希望他健康成长;同时,让学生坐下来说,也体现了老师平等、民主的教育观、学生观。在这种平等、民主的氛围下,学生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教育的时效性将得到提高。‎ 此外,老师批评学生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①课上问题不当场批评。对于课堂上出现的学生违纪问题,教师千万不可停下课来专门批评。因为这样做会浪费有限的教学时间,又“剥夺”了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时间,犯错误的学生会因教师的当场批评而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从而滋生对教师的不满情绪,产生逆反心理。②细小问题不当众批评。有些老师不管事情大小,只要学生做错了事,就不分场合地教训一番。长期如此,学生对老师的批评会产生无所谓的态度。③家长在场不批评。有些老师喜欢当着家长的面数落学生的缺点,这样做,容易让学生产生老师在“告状”的感觉,从而与老师产生对立情绪。‎ 三、适度 教师批评学生要把握好适宜的程度。若蜻蜓点水,不关痛痒,则不足以教育学生;若批评过重,伤及自尊,则恐适得其反。究竟批评到何种程度为宜?这首先要因人而异。对于性格内向、自尊心较强的学生,态度不可过于严厉,批评不可过重,批评用语要注意斟酌;对于勇于认错的学生,不可过于责备,对其错误点到为止;对于性格倔强的学生,不可与之正面冲突,一争高低,而应当根据其“吃软不吃硬”的性格特点,对其进行和风细雨式的批评。必要时,教师甚至可以退让一下。‎ 其次要因人而异 ‎。如果学生所犯错误是偶然性、轻微性错误,教师可用眼神、手势或幽默性的语言略作暗示即可。如果所犯错误较严重,教师可先留时间让学生自我反思,然后适时进行较为严厉的批评教育,乃至采取适当的惩罚措施(慎用)。有时学生犯了错误,教师可以不急于挑明,而采用顺应的方式,即先顺应学生的错误做法,同时在某一点上给学生留下启示,令其自醒自悟。这样做,常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我班有一名学生脾气暴躁,听不进别人的批评。有一次语文考试,他的成绩不够理想,便把下发的试卷中的一道原本答错的题改正确,然后要求加分。我一看那道题,便发现了涂改的痕迹。正当我要发怒时,经验告诉我应当冷静。于是我拿起笔来给他加了分,并在涂改处划上了一道线。当那位学生从我手中接过试卷时,我看了看他,只见他满面通红,暴露出不好意思的神色。从此,他便努力学习,终于靠自己的实力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 总之,在批评教育学生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时”、“地”、“度”三个因素。只有做到“适时”、‎ ‎“适地”、“适度”,教师的批评才能令学生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四精神心得体会5篇 五四精神心得体会5篇 ‎【篇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像全国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并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理想信念,站稳人民立场,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发生后,广大青年响应党的号召,挺身而出,冲锋在前,踊跃投身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真情奉献,展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担当精神。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发扬五四精神、牢记青春使命、激励担当作为,培养“爱国情”、砥砺“强国志”、实践“报国行”。‎ 青年一代要图强首先是要练就过硬本领,不断增强学习紧迫感,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努力提高人文素养。其次是要知行合一,凡事要从眼下做起,从小事做起。还要有勇于拼搏的精神,要增强主动性、积极性,要知难而进,勇于承担,在复杂环境和激烈竞争面前,善于用压力激活潜力,将压力变成动力,在艰难困苦中创造业绩。‎ ‎2020年是攻坚脱贫的收官之年,新时代的青年要永葆奋斗精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砥砺前行,担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艰巨任务,为实现全面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和力量。‎ ‎【篇二】‎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但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仿佛就在昨天。五四运动倡导的五四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有划时代意义。当代青年,作为时代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 当代青年有责任弘扬五四精神。习近平强调,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而当代青年是国家发展的栋梁,要主动承担弘扬五四精神的重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听党话、跟党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当代青年要担负起传承五四精神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五四精神是五四运动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五四精神的传承意义重大。当代青年作为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基石和重要组成,肩担着国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梦。当代青年要主动担负起传承五四精神的历史使命,把五四精神的“火种”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当代青年要脚踏实地践行五四精神。实干兴邦,空谈误国。当代青年要坚定党的政治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脚踏实地、坚定不移地践行五四精神,成为新时代发展的弄潮儿。‎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当代青年在历史背景的熏陶下,要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弘扬和传承五四精神的责任和使命,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篇三】‎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但国家记忆、民族记忆和人民记忆始终一脉相承,五四精神在岁月的长河中继往开来,始终与时代同行。‎ 忆往昔,五四精神在历史和时代的分量中传承。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也是每一个生命个体了解我是谁,我从哪儿来,到哪儿去的一面镜子。明镜所以照形,故事所以知今,中华民族上千年来的历史时间轴和路线图让每一位炎黄子孙有路寻根,有处铸魂。‎ 回望5000多年的文明积累史、90多年的党的奋斗史、70年的共和国发展史、40多年的改革开放探索史,这些纪念数字的背后都是沉甸甸的奋斗结晶;从西柏坡到古田,从井冈山革命、中公一大到嘉兴南湖、每一处红色遗迹都闪烁着红船精神,映衬着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的坚持和不易。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重温历史,我们收获智慧和经验,也反思不足和教训。读史让我们获得知,懂史让我们获得识。只有把历史赋予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才能聚集更多前行的力量,走的更加坚定、自信和久远。‎ 惜当下,五四精神在先辈和榜样的力量中延续。回望五四百年历史,我们懂得找到一条正确道路的不易,也更坚定我们继往开来走下去的决心和信心。我们从来没有生活在一个完全和平的年代,只是所幸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没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 忘不了,在山河破碎、烽火连天的年代,有中华儿女浴火重生、与阵地共亡的壮举;忘不了,在凄风苦雨、风雨交加的岁月,有前赴后继、英雄辈出的故事;忘不了,在生活富足,强起来的当下,依然有最美逆行者、边疆守卫者、基层奔走者的闪亮名字。他们始终被时代镌刻,始终被人民敬仰。习主席说“新时代中国青年要勇于砥砺奋斗,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这份新时代的青春手册指引、鼓励、鞭策着我们要深耕厚植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 盼未来,五四精神在担当和责任的重量中彰显。作为青年干部,学习历史,回首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回应当下,面对未来。习主席2019新年贺词以我们都是追梦人为题,他在肯定过去成绩和成果的基础之上,提到了当下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各种考验。相比于过去的水深火热,刀光剑影,21世纪的挑战是一场更复杂,更棘手,更为迫切的竞技。我们要做好“乘风破浪”“啃硬骨头”“上下求索”的作战准备,更要深埋深植勇毅笃行的魄力和久久为功的韧劲,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才能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接力跑中,接续奋斗,跑出更好成绩。‎ 时光易逝,精神长存。既要忆往昔,常回首,又要立当下,看今朝,做好新时代的追梦人,让五四精神在继往开来中发扬长存。‎ ‎【篇四】‎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青年是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广大青年要发扬“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五四精神,志存高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在时代的画卷上精心构思、大胆泼墨,绘出好山好水好风光。‎ 坚定理想信念,校准人生航向。理想指引人生方向,信念决定事业成败。青年应树立远大理想、怀抱坚定信念,让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古往今来,凡成大业,无不有着远大理想、崇高信念。青年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接班人,要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用青春捍卫信仰,用责任守望忠诚,用担当成就梦想。要树牢“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上保持清醒头脑。要胸怀崇高理想,永葆家国情怀,把个人吟唱汇入时代交响,把个人抱负融入祖国发展。‎ 加强学习探索,练就高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梦想从学习开始,事业靠本领成就。青年是学习的黄金时期,要珍惜大好时光,孜孜以求、坚持不懈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为干事创业、建功立业打牢根基。要全面提高素质,坚持学有所长、业有专攻,也要做到又博又专、全面发展。要紧跟时代潮流,拓宽学习领域,优化知识结构,开阔胸襟视野,既读好有字之书,又念好无字之书,既读万卷书,又行万里路,在社会这所大学里加强锤炼、提升才干,不断提高与时代相适应的能力素质。要勇于投身到社会鲜活的实践中,学用结合,积极探索,在学习中升华、在实践中创造,努力成为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 崇尚奋斗实干,创造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说,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奋斗的青春最美丽。青春没有奋斗、没有实干,梦想就是空想。广大青年要以“建功必须有我”的担当,以“到中流击水”的锐气,主动融入改革发展浪潮,努力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三大攻坚战、乡村振兴等各个领域脚踏实地,奋发有为,为建设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聪明才智。要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努力向行业巅峰发起冲击。要始终保持年轻人的蓬勃朝气和创造活力,撸起袖子、沉下身子,积极投身创新创业,在推动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实现人生价值。‎ ‎【篇五】‎ 青年志向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希望。韶华之光,稍瞬即逝,若能引至有为之路,则力量不可小觑;青年之志,易引易塑,若能引至光明之道,则可塑时代担当。五四风雷,百年激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纪念五四运动、发扬五四精神,必须加强对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的研究,以引导广大青年在五四精神激励下,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五四精神,百年传扬,立足新时代、新背景,亦可发光发热。‎ 以旨履职,塑造新时代敬业青年之风尚。秉承宗旨、立足岗位,于平凡细节中现敬业精神,亦为新时代“五四精神”之要求。有幸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虽无法亲历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却可精神不灭、斗志不熄,立足平凡岗位,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在履职中,承政府职责;在精细中,展敬业风尚。履职关乎民生、精细牵涉公信,置二者于平凡岗位、职责内容之中,方可塑心中有民、一切为民的政府形象。‎ 以学立智,构建新时代好学青年之风气。气有浩然,学无止境。以史为师,探求历史规律并服务于工作需求,应为广大党员干部的必备技能。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环境日新月异,民众需求与日俱增,广大党员干部的学识、气度关乎履职效能,学习任务,不可偏废。以学为趣,可享知识扑面而来之快感;以学立智,可体学识骤增之效益;以学为责,则可构好学青年之风气。知识本无好坏,但人有精力限制,所以,对于学习的内容当有鉴别优劣、取舍得当的能力。‎ 以史塑志,展现新时代有为青年之风范。当年的岁月,已被历史封存,无法再现,但在五四风雷的百年激荡中,传承下来的是“五四精神”,指引、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新时代下的“五四精神”,当秉承激情斗志,塑担当有为之风范。我们应以史为鉴,品特定历史环境,观历史发展脉络,寻点滴痕迹中的民族大义,点燃青年斗志之火,照亮新时代下广大党员干部的奋进之路。青年当以史塑志、以史为师,学习先进典型,投身于工作岗位,不怕苦、不怕累,于无数的困难中锤炼可担当、可作为的责任意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