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

音乐论文之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 ‎ 音乐论文之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思考 ‎ 儿童音乐教育是深化儿童早期教育最重要的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是儿童智力开发的金钥匙。在音乐教育中我们进行的不是单纯的音乐课程教学,而是对人的培养。音乐教育不是音乐表演,不宜追求技巧娴熟,表现完美,它也不是少数人的事情,创造机会让所有孩子都亲身参与,充分表现。幼儿或迟或早唱准某个音符不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是引导幼儿积极参与体现和发现等等,这些都与音乐教育目标和教学策略有关。幼儿音乐教育目标与策略涉及如何,结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音乐艺术的学习规律,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如何使当代教育观念融入音乐教育实践等方面的问题。我们应使音乐教育在幼儿成长中发挥其应有的重要作用,在音乐教育中,培养审美能力固然重要,但最根本的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一、音乐教育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1.音乐教育可使幼儿体验快乐,培养兴趣。可以说,音乐是和人的生命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种艺术形式,要幼儿对音乐具有一种本能的反应。丰富的音响,鲜明的节奏,动听的音调会使他们情绪激动,表情愉快,音乐在时间中流动,运动的形态,不断地产生着新的变化,其音响对感官具有强烈的刺激作用,特别是音乐的节奏,间接地影响到血液循环,呼吸甚至内分泌和人的心理列有着密切关系。让幼儿体验快乐,应该是音乐带给幼儿的第一份珍贵礼物,培养兴趣,不仅是对音乐的兴趣,更是指由此引发的对世间一切的兴趣。2.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情感、美感,为其今后的健康生活及终生的艺术学习培植动力,奠定基础。在艺术世界里,音乐是最善于表达、激发情感艺术,它可以使幼儿兴奋,也可以使幼儿镇静,消除紧张情绪,获得情感的平衡;通过广泛接触表现不同情感内容的音乐,幼儿的情感世界将逐渐变得丰富、充实。3.音乐教育可以发展幼儿基本音乐能力。幼儿阶段是各种感官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是培养听力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的音乐学习通过多种感官体音乐要素,通过体验形成经验。幼儿阶段通过音乐母语获得的音调积累,对继承民族音乐文化,发展音乐的创造性能力具有深远意义。4.音乐可以发展幼儿的感知觉。幼儿学习音乐不需先认识文字符号,而是通过感知觉。对于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的辨别力,音乐的学习不仅是耳朵和手指的事情,它还会引起全身官能的反应。伴随着律动、舞蹈、乐器进行的歌唱或表演活动,要求幼儿耳、眼、脑、四肢协调作用,可培养幼儿的敏锐感觉,提高大脑反应的灵活性,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一样,具有形象性的特征,但音乐中最重要的乐音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其高低与时值的长短、音乐的开始和结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等,对培养幼儿直觉、分析、想象、创造等具有重要意义。5.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幼儿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具有积极作用。艺术活动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开拓人的交流手段,使人们得到更多的心与心的沟通。音乐内在的节拍、节奏、合奏中声部的安排、律动、舞蹈中的动作编排、音乐游戏规则等,都使幼儿在一种愉快、“不强迫”形式中养成自愿遵守规则的习惯,培养了自律、自我激励。也正是在这些活动中幼儿体验到集体创造的快乐,学习与他人非词语的交流,默契合作,学会理解、接纳、欣赏他人。二、帮助幼儿掌握基本音乐的能力1.牢牢抓住节奏感的培养。节奏是体验音乐美感的重要来源,它充满生命、感情和意义。应鼓励幼儿从实际的音乐中获得对节奏的印象、经验,逐步形成节奏的内心感觉。节奏能力的培养应遵循节奏自身发展的阶段特点:体验稳定律动——发现、感知节奏——多声部节奏活动。稳定的拍感是一种潜在,起组织作用的基础,是构成节奏的基础。幼儿的节奏能力要从体验稳定律动,感受节拍开始。幼儿能独立、稳定地表现节拍之后,就是逐渐发现音乐中有的拍里有一个声音,有的有两个声音,有的拍里没声音——单一的象声词比歌词更易让幼儿感觉到这个现象。节奏能力的培养可结合各种音乐形式,包括说、唱、律动、舞蹈、器乐等,特别是身体动作的体验。节奏感不是从符号学习中获得,它必须通过肌肉反应来感知,要依靠整个身体高度协调的动作来感觉节奏。    ‎ ‎ 2.以即兴活动开发幼儿创造潜能。幼儿即兴创作常不能重复节奏、动作或旋律,限于能力,他们还不可能有意识地运用音乐知识。但是,即兴活动可以表达情感,促进审美感受,发展创造性能力,可调动幼儿积极尝试嗓音、语言、动作、节奏、律动、舞蹈、乐器等表现形式,培养幼儿的直觉、反应能力、想象力以及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精心设计,掌握启发幼儿的技巧,并要有足够耐心,让每个幼儿有机会得到锻炼。因为即兴是有感而发,因此,和谐自由的环境,教师的鼓励、启发、爱护至关重要。此外,音乐教学评价应注重幼儿参与态度和在创造性活动中的体验过程,而不仅仅以结果为标准。3.以五声音调歌曲为培养幼儿准确歌唱的起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幼儿声带发育尚未完善,不容易唱准半音,只有稳定,准确地掌握了五声音调,才能更好地发展准确歌唱七声音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因为五声音阶是我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特征,幼儿熟悉,积累自己的音乐母语,对学习继承民族音乐传统,发展民族音乐思维都有重要深远意义。4.以形象的、游戏的、律动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音乐的结构要素。音乐结构的感知是教学中较薄弱的方面,教师往往认为结构问题较为复杂,幼儿难以理解。人们在欣赏、理解音乐时,需通过记忆、思维把连续出现的瞬间结合为统一的印象。幼儿音乐教育应从小培养儿童对音乐的分句、分段,音乐的开始、结束及音乐中相同、不同、变化等意识和敏锐的感觉。教学中可通过分句朗读、歌唱,结合律动游戏等活动,逐渐使幼儿感知音乐的基本结构。5.多声部的音乐能力也是教学中应重视和开发的领域。可以通过律动、声势等多声部的节奏活动,卡农(轮唱)的形式的多声部朗读,配合固定节奏型的歌曲、卡农形式的二声部歌唱、打击乐器的合奏表演等,发展幼儿多声部能力。6.音乐欣赏活动的组织要避免使幼儿“呆坐干听”,要使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有事可做”‎ ‎。例如,伴随音乐做合拍以及自由、即兴的身体律动,用打击乐演奏不同节奏型参与欣赏,用图画、符号描绘出对音乐的想象,说说对音乐的感觉。想象,配合音乐做即兴,带有简单情节的戏剧表演等,要让幼儿从听分发感觉,做出表现,给幼儿现有充分的想象空间。7.充分运用辅助手段,增强幼儿对音乐活动兴趣和对音乐要素的理解。音的高低、强弱变化、二拍子、三拍子的区别,音乐的句、段、结构等都较抽象,除借助游戏外,还可使用手势等身体语言和球、彩带、纱巾、棍、三角铁等教具辅助幼儿理解。当代教育强调勿让幼儿习惯于在乐器伴奏中成长,这样不利于幼儿听觉和主动性的培养,应让幼儿学会在没有拐杖的情况下独立唱准音调。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