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教学反思:互动,想说爱你也容易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教学反思:互动,想说爱你也容易

语文论文之教学反思:互动,想说爱你也容易 ‎ 教学新课程的改革,互动一词已深入许多语文教师的心中,在课堂上纷纷采用一种讨论的形式,但是,我仍旧听到一些教师的抱怨:一问三不知,讨论就像石沉大海,音信全无。 ‎ ‎  其实,互动不代表将若干题目摆出来,让学生讨论。没有从根本上将学生拉入课堂,实际上这还是一种注入式的教学,学生就像抱着救生圈在海中漂浮,茫然无措。如何做到互动,实际并不难,下面,我就这个问题谈谈个人的浅见及在具体教学实践的一些做法。 ‎ ‎  教学,是一个互动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老师主动的传授,而学生自主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所以,课堂上都要双方的交流,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打破师道尊严,要和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教师要把自己从“权威教学”转变到“共同讨论”,把自己当成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一位引路人,与学生共建一种平等、互教互学的师生关系。让学生进入平等的对话氛围,享有平等对话的权利。 ‎ ‎  其次,用赏识教育为学生创设一种愉悦的学习环境。 ‎ ‎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孔子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教学的本质不在于传道授业,而应该在于激励、唉醒、鼓舞。教师在教学中有疑惑:为什么总是带动不了学生?学生在学中也有顾虑:我回答得不好的话要被批评被嘲笑的!可见关键在于,如何让学生摆脱顾忌,想什么就说什么,我觉得,身为师者,不仅是传授知识,也是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每天,保持一个笑容走进教室,把每一个学生看成各有优点的同学,师生关系自然融洽,互动也有了良好的基石。同时,针对学生在回答问题上的战战兢兢的心理,可以用赏识教育弥补,对于未回答出问题时的尴尬与难堪,可以用一两句的调侃来代替冷嘲热讽,比如:有一节课我请一位基础不扎实的同学读课文,结果他错误百出,其他同学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此同学很是难为情地低下了头,我灵机一动,说道:“刚刚这位同学留下几处‘茬’,请大家来找茬,看哪位同学是顺风耳!”如此轻描淡写,不但掩饰了回答错误的尴尬场面,反而揭起了课堂上又一个波澜。当然,赏识教育不等于吹捧,一定要从正确的评价理念出发,在欢声笑声中自然而然达到互动的目的。 ‎ ‎  第三,师生互论,思想碰撞。 ‎ ‎  教师平时要善于引导学生关心生活,关注人生,关爱世界,让人生旅途,世界变化,在学生心中占有一席之地,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件件细举,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以及大自然的风花雪月,皆能敏感地从事态表象察说实质。 ‎ ‎  在教学《美腿与丑腿》这一课时,由于此课说的是人生的态度,我让学生们用一句话来总结自己学完这篇课文的感受。一句话,对学生来说自然不是负担,在回答时没有一位同学作“哑巴”,而且产生了许多好句,如“我选择,我坚持”,“笑对人生永无悔”等等。 ‎ ‎  第四,精心设计细节,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 ‎  “满堂灌”是教育的大忌,如何使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教学手段及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可以身临其境。 ‎ ‎  音乐对于诗歌、散文的教育,可以助一臂之力,也可以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在教学中达到美育的效果。在教学《琵琶行》一课时,作者将抽象无形的音乐用具象的形式表现出来,没有经验,当然无法体会。于是,我让学生听了琵琶曲《十面埋伏》,引导学生在听音乐的同时了解音乐的变化,接着,领着学生在轻柔的《江南好》中轻声朗读课文的三、四段,每一位学生都被吸引进去,而且读出了情感,朗读水平也提高了。下课铃响,同学们还意犹未尽。 ‎ ‎  图片、绘画等实物,也可以拿来一用。文学作品是借助文学语言形象地反映生活的艺术,讲解课文时,最好能让作品中的画面形象逼真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引导学生进入作品的特定氛围,学习体会自然事半功倍。在讲到《胡同文化》时,学生不理解为何要描写四合院,它和胡同文化又有什么关系。我看到讲台上的粉笔盒,我问大家,“这个盒子就比如四合院吧,盒子里有几支粉笔大家知道吗?”学生回答:“‎ 不知道。”“为什么”“因为这个盒子是封闭的。”得到这个答案,我会心一笑,说:“那,四合院与胡同文化的关系大家清楚了吧!”大家在这样的启发下,纷纷答道:“是以四盒院的方正来体现胡同文化封闭性的特点!” ‎ ‎  竞赛游戏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竞赛能激发人们的斗志,调动起人们的积极性;游戏能使人身心愉悦,心情舒畅。在课堂上可以多采用比赛的游戏形式,如:下雪了,请说出有关雪的诗句;中秋了,说出写月的诗句;成语接龙比赛;课本剧表演等等。在开开心心之中品味文学的魅力,积淀语文知识。 ‎ ‎  一些教师在互动教学的面前犹豫徘徊,诚然,若是设计不好,课堂纪律散乱,学生起哄,教师无措。尽管知道注入式传统教学已不适应学生的要求,但对于纪律的维护使得众多教师不敢涉足。其实,只要精心设计,互动不是难题,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动”起来,使语文课堂成为探讨人生真谛,聆听天籁的场所,这才是语文新课标的真正理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