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堂焕发鲜活的生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让语文课堂焕发鲜活的生命

语文论文之让语文课堂焕发鲜活的生命 ‎ ‎  记得宋朝学者张载说过这样的话:“学习达到快乐的地步,就会轻松,以致不能自己,因此定会长进。”至今,这句话仍在我耳畔回荡。可见,愉快地学习就会使人变得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 ‎  随着新课标的出台及实施,我们的语文课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学生在充满浓厚兴趣的自主学习活动中成长,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是现今教学改革研究的主题,它关系着学生素质培养得到实质性进展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语文课堂焕发生命力的决定性因素。以前,我们都认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无非就是使用一些新颖的教学手段,比如:电教和多媒体课件的利用,音乐的渲染,鲜艳的图画,教学游戏,优美的语言等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采用他们喜爱的方式来理解课文。细想来,却不尽然。这些都是教学的辅助手段,当学生已经习以为常了的时候,他们也就不感觉新鲜了。我认为,让课堂生动起来靠的是老师的新的教学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特点,激起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巧妙的激情与引导。‎ ‎  一、崭新的、开放的教学理念。‎ ‎  1、以人为本的理念。我们必须从“领导”的岗位上退下来,由“传道、授业、解惑”‎ 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们的劳动不再是燃烧的蜡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而是分享学生成长的喜悦,是自我价值的体现。把视角中心转到学生身上,教学的过程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究新知的过程,让学生活动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 ‎  2、师生良好的情感关系。语文教学中,我们以朋友式的态度,用优美、生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或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配以对学生亲切感的体态动作等创设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课堂气氛,而学生则同样也可以“指向”我们,向我们提出问题,发挥普遍交流的权利等,这样,我们与学生间就会形成一种情感沟通、融洽的统一信息场,在这个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与反馈会变得格外流畅,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也会大大增加。‎ ‎  二、激发学生质疑问难、解疑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  质疑问难,是探究的一种,是创造的起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的起步,它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我们应该鼓励学生“生疑”——大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以便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  1、目的激发。接触一篇新课文,老师根据课文内容有目的有意识地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以帮助学生学习。学生平时都比较喜欢读故事,有趣的故事。《刻舟求剑》就是一篇成语故事,板书课题,解题后,我问学生:“看了这个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 学生兴致挺高,说想知道那个人为什么要在船舷上刻记号;刻那个记号有用吗;最后找着他的剑了吗等。学生急于知道问题的答案,就带着这些疑问自己读书,学生大体上理解了,并且找到了自己问题的答案,我适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找到解决问题的依据,抓住“找着剑了吗?”这个重点问题,结合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了成语的含义。‎ ‎  2、情感激发。从学生的内心情感入手,结合生活实际,引起学生与作者的思想产生共鸣。《画风》一课,接近学生生活实际,我们组的老师认为,用“三个小朋友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这个问题来揭示中心思想。初读课文后,我提出这个问题,特别强调是这三个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喜欢小艺,有的喜欢李卫等。这时候只是初步的印象,他们带着为什么喜欢这个问题,找出了自己认为能体现人物优点的句子,结合自己平时的生活,体会到了,他们三个小朋友善于观察、善于动脑。‎ ‎  3、悬念激发。儿童天生具有一种好奇的倾向,有旺盛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他们在面对陌生现象时尽力找出其原因。《狼和小羊》一课最后留下了一个空白:小羊到底怎么样了?学到最后一段,学生体会到狼太不讲理了,太凶恶了,到这里嘎然而止,我问学生课文到这里就结束了。学生便问:“小羊最后是生是死?”‎ 学生有的说肯定死了,也有的学生说这只小羊很聪明,反驳了老狼的借口,它动脑筋想了个办法逃了。我引导学生重温狼三次的借口,引导学生注意狼的语气和样子,最后,学生自己观图,根据每次对话前的提示语,得出结论,小羊难逃一死。更深刻的体会遇到像狼这样的坏人,一定要想办法对付它,不能讲理。学生经过大胆质疑,尝试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提出独特、流畅、变通的观点,努力尝试后得到的快乐,远不是解决了问题而已,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一石激起千层浪”的解决过程中,积极使自己的大脑运作,开发了智力,智慧得到了锻炼。他们会觉得“思考问题,原来,我也可以!”自信心得到了提高。‎ ‎  三、巧妙的激情与引导 ‎  语言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从文字系统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即人通过视觉器官接受文字符号的信息,再经过大脑编码加工,从而理解课文意义,求得知识。在这个阅读过程中,人的认知能力固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人的情感、兴趣、爱好的参与也必不可少。阅读教学是一种特殊的阅读活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深入体会文本,使他们对课文的理解与作者产生共鸣。‎ ‎  1、传情达意。‎ ‎ 学生审美情感的产生离不开审美对象,一个不美的对象很难激起读者的审美情感,而一套小学教材,包罗万象,集社会美、人情美、自然美、艺术美于一身,蕴藏着丰富的美感信息,对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陶冶情操,接受美熏陶都能起着极大的作用。而文学作品又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丰富的情感信息深藏于其中,它本身是静止的,只有人们阅读时才能接受它的新鲜活泼、它的震荡心灵的美。我们要善于去传情达意,善于利用作品中的形象美引起学生感官的愉快,引起学生对作品的浓厚兴趣。《北京亮起来了》一课第二段写了长安街及广场的夜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首都的喜爱。我先让学生根据课前自己查阅的资料介绍一下见过的北京的夜景,接着,借助从网上下载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远看长安街和广场的样子,精美的图片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看到这么辉煌的建筑,耀眼的霓虹灯,学生说远远望去,这么多车灯,像一条长龙;看得人们眼花缭乱。学生开始喜欢北京了。然后,我又出示了近景。请学生欣赏各式各样,散发着迷人灯光的路灯。学生说有的像盛开的洁白的百合;有的像娇艳欲滴的红玫瑰……通过远看和近观,学生的感官被调动起来,越发喜爱祖国的首都。‎ ‎  2、升华感情。当学生充分发挥其审美积极性时,就会对课文中的情感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升华,从而形成新的情感信息,储藏于更深的“信息仓库”。这时,教师要启发学生对保留在心中的情感信息细细品味,总体上把握,寻找“弦外之音”、“象下之意”,升华情感,达到顿悟。使用“人物置换”‎ 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让学生把自己放到课文中人物的位置,替人物去做去说去想,深入体会课文的思想内涵。《妈妈的爱》通过妈妈精心照顾我的四件事,赞美了母爱的伟大。在学习中,我让学生把自己当作文中的主人公,结合插图,启发他们的再造想象。看到妈妈为我扇扇子,留下的汗水,你心里怎样想?你想对妈妈说些什么?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会,动了真情,使自己置身于描写的情境中,适时,我为学生配上《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子,在舒缓的音乐声中,学生回忆起母亲对自己的关心照顾,怀着对妈妈的感激和爱,深情地朗读了课文。联系生活实际,转换角色,使学生的感知达到与作者统一,情感得到了升华。‎ ‎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即在语言文字训练中,应巧妙地把认知目标与情感目标融为一体,互补兼容,即尽可能创造优美抒情或感人动情的气氛,把学生这个审美主体愉快地带进教材所提供的审美空间,并恰当地使用激情的方法,激活学生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课文中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顺利地实现“再创造的心理过程”。‎ ‎  在我们的语文大课堂中,为学生创设一个优良的宽松的环境,给学生提供丰富而科学的良性刺激,把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自信心确立起来,个性、想象、创造等多方面的潜力开发出来,就一定会使我们的课堂焕发鲜活的生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