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物理(心得)之创建《汽车构造》课堂教学和谐氛围
物理论文之创建《汽车构造》课堂教学和谐氛围 摘 要 本文从和谐的观点出发,探讨如何通过一系列措施创建《汽车构造》课堂教学和谐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以达到和谐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 和谐 高校教育 汽车构造 一、前言 构建和谐社会, 是改革开放深入发展提出的全新历史性课题。建设和谐教育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主要目标之一, 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随着高校调整、合并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 高教质量问题变得突出。我们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运用和谐社会理论,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的统一现实出发, 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基本素质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 《汽车构造》课程是大中专院校汽车类相关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讲授汽车的构造和工作原理,是后续课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本人一直在探寻的问题。下面针对创建和谐课堂谈谈自己的观点。 和谐课堂应该是既富有活力,又保持稳定的活而不乱、和而不同的课堂,否则就有可能因协调不当而无法抓住协调机遇,由此导致导向不明和协调不力而不能达到和谐状态,而这一切皆有赖于制定和谐的目标、采取和谐的手段以及创造和谐的氛围。 二、制定和谐的目标 创建和谐课堂是以建设和谐教育、和谐社会为目的。和谐目标的准确定位是课堂和谐功能提升的导引和方向,课堂必须遵循科学的“拟定目标 教师讲授 学生积极参与 和谐课堂”的目标程序。此外,教师还应针对新形势下学生的实际思想,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素养教育,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形成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合力,引导学生在多元文化背景冲突下,增强自立意识、开拓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等,培养学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良好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树立和谐的思想发展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以创建高校教育的和谐、社会和谐。 三、采取和谐的手段 如果没有先进的和谐技术和充足的和谐资源等和谐手段作为基础,课堂显然也是无法达到和谐状态的,为此课堂必须是发展型的课堂,需紧跟时代发展进程不断发展,能不断更新和持续采用最为先进的沟通技术。因而课堂采用多媒体教学,这在本课程作用尤为突出,因为汽车许多零部件的结构很复杂,单靠传统的挂图很难讲清楚,有些甚至面对实物学生也难以理解内部结构及 工作原理,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零部件清晰、直观、生动地表达出来,增加了教育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多媒体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使学生接触到很多课本上没有的新知识、新信息,做到适时更新,跟上时代的步伐。而熟练、灵活运用多媒体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堂课,为了使学生在教师的教授中,了解更多的知识,掌握更多的技能,在每次备课中教师都应通过各种渠道广泛查询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资料和信息,通过筛选将所有对教学、对学生有益的材料纳入教案中,使学生的见识通过和谐的手段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而日渐丰富。 四、创造和谐的氛围 创造和谐课堂,不仅有赖于课堂的和谐目标与手段,还必须具有和谐的氛围。教师是营造课堂和谐氛围的关键力量,因此必须具备良好的理论素养、作风素养和能力素养及心理素养。不过和谐氛围的营造还必须得到其教学对象的积极支持和配合,这就要求在达到课堂和谐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对教学对象进行观念和行为引导,在实现其对课堂教学予以认同的基础上,使他们能够接受课堂的教学理念,从而形成课堂和谐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以洞悉力启迪学生思维。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教师有必要向学生告知各种他们必须关注或喜欢关注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时事动态并为他们作简要分析,并且和本学科联系起来。比如在讲授《汽车构造》时,教师应讲明汽车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一辆汽车有上万个零件,汽车工业的发展无疑会促进各行各业的繁荣兴旺,会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责任心。其次,教师应具备一定的感染力。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授课中应以生动的语言,富有激情和热情的方式同学生进行交流,通过情绪的感染力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成师生情感交流的和谐,把一个个枯燥的汽车零部件变得形象生动活泼,使他们全身心地融入课堂的教与学氛围之中,跟随着教师授课节奏,和谐高效地学习,以期达到和谐施教,和谐发展。 和谐是一种理想境界,和谐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模式,实施和谐教育是科学育人、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教师不仅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高超的教学技巧,更要有足够的耐心。为使社会和谐、教育和谐、大学生素质和谐发展,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参考文献 1.史承军.论高校和谐教育的实施[J].理论观察,2006;(1):108-109 2.薛宗梅.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J].职业圈 2007;(17):199-200 3.彭兵.浅谈课堂和谐教学[J].职业圈,2007;(20):170 4.李清云.教与学的和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01;(7):83-84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