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生成动态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数学论文之生成动态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生成动态的数学课堂,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赵岳梅 内容提要: 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教学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创设有现实性、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创造个性化的富于探索的学习空间,紧密联系生活中“源头性”的数学问题,不断生成课堂教学资源,赋予课堂更多的现实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主 题 词: 数学课堂 生活情境 动态生成 主动探究 灵活创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化,各种新的教学理念不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教学。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在面向“21世纪的新基础教育”报告中强调教育活动的“动态生成性”,教学过程是生动可变的,课堂的活动来自于学生动态的发展,教师必须紧紧抓住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因素,使之成为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具体到数学学科,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身为数学教师,有必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吸收各种新理念的精华,构建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新课堂教学结构,将课堂教学从传统的“事先预设”中走出来,走向“动态生成” ,赋予课堂更多的现实性、开放性、动态性、创造性,促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灵活性,让数学学习充满生命的活力。一、创设生活情境,注重素材选择的现实性《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这一要求特别强调了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知识虽然单调枯燥,但蕴含着丰富的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因此,在新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因素,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把社会生活中的题材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求知成为一种内动力。在教学五年级《中位数》时通过研究教材发现,这节课的知识性难度并不大,关键是如何能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和素材中理解中位数在统计学中的意义,学会中位数的求法。在对比中清晰地看到用中位数描述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的作用。根据《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生的学习内容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运用学生关注的感兴趣的实力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平均数是学生在三年级就学过的知识,中位数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如何突出中位数的统计意义,是我在设计课时重点思考的内容。平均数是描述数据集中程度的一个统计量,用它来表述一组数据的情况具有直观简明的特点。但是平均数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所以在研究中位数时,我以平均数为参照物,说明当一组数据中有个别数据偏大或偏小时,用中位数来代表该组数据的一般水平就比平均数更合适。我想到用班平均身高和组平均身高来引入平均数,唤起学生对这个统计量的记忆,同时加入小巨人姚明的身高再进行平均数的探究,使学生自主发现,加入姚明以后,再用平均数表示一组数据的一般水平不合适,此时激发学生思考:用什么数来表示一般水平更好?在学生对熟悉的平均数产生疑问时,是新知识的启发点。在练习中,我还选用了学生身边的素材(附图一):立定跳远的成绩,使学生看到以后产生亲切感,乐于接触并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显现出明显的优势。附图一 五4班同学的跳远成绩如下表 姓名 戴晓 李栋 刘子昱 曾俊涛 周力 叶雯怡 曾俊凡 成绩m 2.07 1.85 1.70 2.10 1.77 1.83 1.73 (1)分别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和中位数。(2)用哪个数代表这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更合适?(3)如果2.89m以上为及格,有多少名同学及格了,超过半数了么?(4)如果再增加一个同学郭志伟的成绩1.90m,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多少?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紧密联系生活的“源头性”的数学问题既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首先要关注社会,关注学生生活,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各种有效的生活情景,供学生观察、解释、探究。二、提供探索空间,体现教材使用的创造性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的发展,依托于个性的充分发展。要发展学生个性,就是要发展学生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富于冒险心、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还要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理解问题。充许独立从事探索活动,不排斥学生的错误或失败,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的创新性练习。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我。在《中位数》这节课中设计解决问题的综合练习时,我力求题目能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探索和交流的空间,以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对内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探索。 在解决问题这个环节《帮爸爸作决策》的练习中,原本的设计是利用书上的现成题目(附图二)。 甲公司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 职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 临时工 人 数 1 2 15 2 月工资/元 4000 2000 1200 600 乙公司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 职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 临时工 人数 1 3 23 2 月工资/元 6500 4000 1100 500 但是,考虑到在这个表中,爸爸应聘职员直接参照职员工资就可以决策了,中位数的统计意义在这里表现得不明显,经过反复思考,我把这个题目进行了修改(附图三): 甲公司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 职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 职员 临时工 人数 1 2 15 2 2 月工资/元 4000 2000 1200 1100 600 乙公司职工工资情况统计表 职工 经理 副经理 职员 职员 临时工 人数 1 3 2 23 2 月工资/元 6500 4000 1200 1100 500 这样在考虑哪个数更能代表公司职工工资的一般水平时,更能凸显出中位数的优势,同时还渗透了众数的概念,在学生探索与讨论时,题目比以前具有了更强的探索性,可以使学生从中得到更大的探索空间,增加探索的乐趣,同时使中位数的统计意义进一步得到深化。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倾向,兴趣对学生的学习可以起到定向、保持和强化的作用。学生对所学知识一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在课堂练习中主动地、轻松地、持久地、集中地投入到练习中来,这样有助于学生知识能力的提高。所以,我们的练习设计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完成学习任务。在课堂上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主动参与探索数学知识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在探索的同时真正体验到数学的实用价值。三、打破传统教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构建知识的重要基础,是人们已有的生活、学习经验。为此,建构主义教学论把“通过自己的经验主动建构”看成是其“灵魂”。还有学者认为:对小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旧知识”,在他们的生活中已经有了许多数学知识的体验,学习数学是他们生活中的有关数学经验的总结与升华。鉴于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周围的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好奇,数学教师就必须紧紧地抓住这份好奇心,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情景,设疑引思,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自身已有的经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设计《循环小数》一课时,我思考了很久,因为《循环小数》这个内容是一个“老” 内容,恐怕设计不出新意。以往的课,在开始时总是用计算的办法让学生体会因为余数在重复出现,所以商就重复出现的现象。但是以往的经验提醒我,这时学生的注意点往往让商重复出现的现象所吸引,不太容易关注余数。而余数重复出现的现象确是商循环的标志,怎样突破这个教学点呢?新的教材内容《用计算器探索规律》的内容启发了我,我设计了用计算器计算四道题,引导学生去发现商的小数部分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并启发学生大胆猜想,现在我们手中的计算器是12位的,如果换一个数位更多一点的计算器,会出现什么情况?通过计算机演示计算的结果,启发学生:看到这样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使学生主动地探求商重复出现的原因。这时再让学生合作探索:商的小数部分重复出现的原因,引导学生用竖式计算,并观察完整的计算过程,使学生把注意的焦点自主的完全转移到余数上,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受到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数学情感。四、精心设计练习,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新课程标准》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新课程改革中练习的设计应是开放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关键是培养创造性思维。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就必须将知识学深、学活。只有这样,才能扩大思维的覆盖面,产生丰富的联想,使思维深刻,认识升华,达到发挥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情景。《循环小数》这节课的特点是新知识,概念多,又比较抽象,所以在设计时,我选用了边讲边练的方式,在新知识全部探究完,进行了基本练习以后,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自己设计循环小数的内容:2.291,如果它原来是一个循环小数,循环节可以是( );这时它是一个( )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表示是( )。因为它是由学生用刚刚学到的知识自己设计循环小数,比起给出循环小数后判断类别和循环节的练习,这个内容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培养了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再如用计算器探索,找规律记忆循环小数的练习,先用1、2、3、4分别除以9 1÷9 2÷9 3÷9 4÷9观察他们循环节中的数字有什么规律?根据你找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式的得数 5÷9 6÷9 7÷9 8÷9这个练习,学生运用循环小数的知识探索循环节的规律,不仅巩固了循环节的知识,使学生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能让学生感受发现规律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同时体会计算器的工具性作用。正如布鲁纳说说:“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习题更要富有思考性、操作性、灵活性、迷惑性……充分体现在现代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学要开放,课堂要开放,学生思维要开放。开放题的设计是开放式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应充分利用开放题来为开放式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这种开放的多向性、发散性有利于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凸现孩子的个性。合理设计并进行开放式教学,能更好地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探究问题,把握知识点。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让我们的课堂“动”起来, 参考文献:《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教学》张天孝 《现代小学数学教学研究和实验》 科学出版社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