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心得)之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体育(心得)之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体育论文之浅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 ‎  陈晓洪 ‎  摘 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根“支柱”,它具有鲜明的独特性,而且是在实践中进行的,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观察、思维、操作、实践的表现机会,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其它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呢?‎ ‎  一、学生的创新动力的激发。‎ ‎  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及认识倾向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动力的激发。在体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动力呢?‎ ‎  ⑴体育场地布置新颖、器材的使用合理。‎ ‎  体育课和其它学科不同,它是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活动、教学的,如果这个环境永远是一样的,学生势必产生一种低落的情绪,这样必然影响到课的质量,也更谈不上创新了,我们只有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场地。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创新激情。如在教学生感觉最枯燥的广播时,我放弃了传统的四列横队,采用了同心圆场地进行教学,这样可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又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如教投掷小沙包时,可以在小沙包上缝上彩带,让学生在投掷小沙包时如空中出现了道道彩虹。这样不仅可以让纠正学生的投掷角度,又可激发学生自己创新体育小器材的兴趣。‎ ‎  ⑵师生关系要和谐、融洽。‎ ‎  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创新动力,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必须使自己首先成为一个富有创新精神的人,要改变以往习以为常的教学方法和习惯,从传播者转变为指导者;要改变角色,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位学生充满希望,让学生在融洽的、轻松的、有利于发挥自己的氛围中萌发创新意识。‎ ‎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  创新离不开想象。想象的重要性已达到是创新的先导和基础的地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可以采取以下形式:‎ ‎  ⑴用准确优美的动作示范,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引导学生想象。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时,用“投时身体似弯弓,沙包空中如彩虹”的形象语言描述,同时再用优美的动作示范,通过直观观察的语言启发,使学生初步感知动作表象,建立理念与实践之间的联系。由于直观感知、记忆,头脑中储存有多种多样的表象,便于展开联想的想象。‎ ‎  ⑵‎ 利用原型启发,诱导思考,促进学生想象。原型启发是指从事物的相似和类比中看到或发现解决问题的途径。人类科学技术发展历史证明:应用原型启发解决问题,是引发创造、发明的主要思维方法。比如在教学投掷小沙包出手动作的身体姿势,可比作一张拉弦待发的弓,说明满弓的道理。我们可用一根小竹片比作身体,在它的一端放一小石子,将竹片弯成“满弓”,然后放开有小石子的一端,这时小石子在竹片弹力的作用下飞了出去,而在没有弯成“满弓”的情况下,小石子根本就飞不起来。让学生从事物的相似属性中悟出动作的本质,探求动作的科学规律。深入浅出地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  ⑶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正处在儿童充满幻想的时期,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幻想空间,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有一句名言:“科学的每一项巨大成就,都是以大胆的想象不出发点的。”我们教育也一样,如果没有丰富的幻想能力,学生就不可能实现创新有成功。‎ ‎  三、 敢做 ‎  学生在头脑中已经形成了创新的意识、意念,那么我们就得让学生的想法得到实践,就得让敢于去完成他头脑中的创新想法。在实现创新活动的过程中,学生的种种创造性表现常常与错误、缺陷、任性、争吵等联系。创造心理学认为,学生对同一问题的认识有差异,这是必然的。有差异,就有可能有争辩;有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就会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尽情发挥。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创造性一般有与个体的智力、个性以及知识有关。有个体的才有创新。因此,它要求教师必须改变教学观念,教师要学会“宽容”。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教师如果一味苛求学生,那么学生将由“敢想敢说敢做”变得“你教什么我学什么,你考什么我练什么”‎ ‎。学生的个性将被“压榨”成共性,扼制了学生创新动力。所以,让学生敢于创新就必须“宽容”学生的一些良性错误、争吵。课堂上多给学生发问、争辩的机会,突出学生个性,唤醒学生个体创新的潜在意识;给学生发现错误、改正错误的时间、空间。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方法,让他们尝试创新探索的乐趣,体验创新给他们带来的好处。例如:有时在进行游戏时,我并没有象以前那样讲解游戏方法、规则,然后让学生进行游戏。而是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分给每个组一些器材,然后要求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利用教师分配的器材进行游戏(游戏由各组自行设计),最后由教师进行评比,评选出组织和设计得最好的游戏进行表扬。这样学生普遍有很高的兴趣,而且能积极的开动脑筋,并且设计出不少具有儿童特点的趣味性游戏,如《切西瓜》、《开锁》、《抢救同伴》。‎ ‎  四、会做 ‎  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这里视为目标“不需要教”指的是独立学习能力。因而学生创新还不能停留在“想做”和“敢做”的阶段,我们还必须使学生的创新达到“会做”的阶段,即能达到独立创新阶段。要求学生“会做”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  (1) 提高学生创新的基本技能。‎ ‎  创新是一种学习过程,需要技术知识的积累。因此创新过程是一种有组织的、时间序列的、不可逆转的和路径依赖的过程。创新所需的知识是一种特有的和带有地方、学生色彩的知识,学生的技能、知识创新有其本身自然的路径。我们应首先从课堂教学中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提高创新能力。如:启发式教学、发现教学、尝试教学等。其次是培养学生用多种角度看待事物,发现事物的基本属性,利用它们的属性采用不同的方法(优化组合、重新排列、迁移提高等。)进行创新,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  (2) 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是学生求知欲、好奇心的表现,这种心理人倾向将推动学生不断带着疑问去思考、研究。因此,无论在课堂上还是日常生活教师都应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发问,鼓励学生敢于探索,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以此不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学生的个性。教学中经常采用“问题——结论”;“问题——探索——结论”的方法,增加训练,反复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学生的创新不管怎样描述它,不管在多大程度上把它看成是一种内在、常规的活动结果,它总是带有不确定的属性。不同的学生的创新过程是不同的、异样的、多样性的。因此,我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可以从“想做——敢做——会做”这一主线,按照“台阶式”‎ 一步一步进行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体育教学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要求,响应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的讲话精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