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数学论文之如何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才能使学生内在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才能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变为生动有趣的数学知识,才能利用他们已有的知识去积极地探求新知识,从而树立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态度,形成正确的数学观。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谈几点体会: 一、 发挥情感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平等中敢于参与。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亲其师而信其道”。人的感情有迁移功能,特别是小学生更为明显。学生如果喜欢老师,也就特别喜欢你所教的学科,上课时就会积极思维,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动作、眼神,表达出对学生的关心、喜爱、鼓励、期待的情感,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自然感,缩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教学实践证明: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会使课堂充满浓浓的深情,学生置身于宽松、愉悦、安全的氛围之中,享受着人间温情,他们就会无拘无束、无所不敢、无所不能,参与的欲望、表现的激情自然会释放出来。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使学生乐于参与。 多媒体辅助教学,能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多种感官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面前,既能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学生只有对学习发生强烈的兴趣,才会激发内在的学习愿望和学习动机,就会积极参与,乐于参与,并感到乐在其中。 三、重视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活动中参与。 学生的思维活动是从感性认识开始,然后形成表象,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上升到理性认识。好动、好奇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教学设计要尽量适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教师提供教具、学具让学生在操作中求学,学中寻乐,引导学生从动作思维过渡到语言思维,从而得到正确的概念。学生运用学具进行操作性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既可以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形成鲜明的表象,在教师的指导下,逐步进行抽象、概括形成概念,从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又可激发学生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达到发展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的理性目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通过操作,为学生创造参与的机会,诱发学生的求知欲,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充分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从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例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熟练的掌握“5”的组成和分解。我先让学生拿出5根小棒,把5根小棒分成两堆,看看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操作,很快地学会了5的组成。这时我又提出新的问题:“你能把5根小棒分成3堆吗?试试看有几种分法?”一会儿,一只只小手举了起来:“老师,5还可以分成1、1、3”;“5还可以分成2、2、1”一张张稚气的小脸上充满了胜利的喜悦与自豪,俨然他们就是探索者、发现者。这时,我接着问:“5根小棒还可以分成几堆?最多可以分成几堆?”学生的情绪再一次出现高潮,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不断探索新知识,不断产生创新的欲望和动机,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这样向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参与实验操作的机会和材料,那么,学生就有获取知识的能力,这对于促进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学习思想和思维方法有重要的帮助,也是突出学生主体性的重要表现。 四、 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参与。 小组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还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表现的欲望,有助于学生理清思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取长补短、互相借鉴、协作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讨论材料,组织学生进行讨论。 例如:在教学“圆柱体的初步认识”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让学生每人从自己桌上众多的学具中找到一个圆柱体,然后分组活动。观察这些圆柱体,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热烈地讨论起来,经过讨论学生发现圆柱体的上下两个面儿都是圆形的,圆柱体的上下是一样粗的。我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时有一个学生提出问题:“圆柱体上的这两个圆是不是一样大呢?”我紧紧抓住这个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想办法证明一下。这时学生的热情高涨起来,他们热烈讨论,群策群力,想出了各种解决的办法:有的小组把圆柱一头的圆画在纸上,再把另一头调过来比较;有的小组用纸条量圆柱两头的周长,看是否样粗;还有的小组量圆的直径是否一样长……在这样的学习探索中,学生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地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时时处处迸发着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老师不断地肯定和热情鼓励下,学生创新的意识不断产生,各种能力也不断地形成和发展。 五、 鼓励说疑求异,让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参与。 疑问是思维的契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善于设疑,创设问题的情境,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多向性,促进学生不断地发现问题,在质疑问难中主动参与。当一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了问“为什么”“怎么办”等认知需要时,并还具有了进行探索这个“为什么”疑难问题的愿望和心理时,他就会集中全部精力,把自己的思维活跃地调动起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仔细寻疑,敢于问疑。 例如: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时,先让学生摆图形,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摆成的两行图形能够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看着桌面上自己创设的情境,跃跃欲试,提出“三角形和正方形一共有几个?”“三角形比正方形多几个?”“正方形比三角形少几个?”等问题。这样学生围绕自己提出的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不断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鼓励学生说疑求异使学生经常处在问题情境中,从而保持积极、主动的态度和情绪,积极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归根到底,学生是课堂教学中认识和发展的主体,那么,教学过程中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就不能成功。作为教师应打破长期存在的“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的沉闷局面。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养成自主参与学习的良好习惯。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生的潜能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才能突出学习的无限激情。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