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心得)之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其他(心得)之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其他论文之浅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 ‎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近年来,部分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也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  一、家庭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  造成小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它反映了学校教育及社会家庭等方面的许多矛盾,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避免它。‎ ‎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庭环境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屈感”‎ ‎。大部分家长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60%的家长没有看过教育方面的书。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使家长了解青少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学生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因此不尊重,不理解他们。对学生教育既要鼓励,也可以批评,但方法的使用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规律。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此外对“问题家庭”的学生更要特别留意关心,帮助他们克服因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关键是教师。‎ ‎  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发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沛,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老师也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教师不仅是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楷模,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较大影响。为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还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  1、教师要尊重学生。“该生是否尊重师长”‎ 是班主任评定一个学生品行的首要条件,而作为班主任是否问过自己:“我尊重学生了吗?”尊重学生包括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劳动,尊重学生的成绩,尊重学生的隐私……‎ ‎  2、教师不可有私心。这“私心”指的是班主任对待学生要公平、公正,不能感情用事,教师不能因为某某学生成绩好而偏心偏爱他,甚至做出不公平的决定。‎ ‎  3、教师要讲诚信。‎ ‎  三、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各学科教学中,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 ‎  1、每一位教师在上课时都要时刻记得帮助学生保持良好的情绪。对学生要和蔼可亲,以诱发其良好情绪;善于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及时排除不良情绪的干扰;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创造生动活泼的教育教学情境,使学生乐于学习;发现并表扬学生的优点,尤其是“弱视群体”,更应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抓住教育契机给予不同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 ‎  2、利用学科知识加强情感教育,培养健康情绪,使学生有良好的情感生活。建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证。‎ ‎  3、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保持心理相容。一个学生能与周围人保持一种融洽,进行正常地交往,才能在心理上产生安全感、归属感和自信心。‎ ‎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内容,知道什么是健康和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学会自我防止和消除产生心理疾病的各种因素,培养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保持积极、乐观、健康心态,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