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论文之语文教学过程中思维能力的培养 ‎ ‎  西陂中学 杨方白 ‎  真正聪明、富有智慧的学生应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即其思维要具有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与创新性。而这些思维品质既不可能靠突击训练获得,更不可能凭空生成,只有在课堂教学中靠教师自觉地长期地重视和努力才能培养起来。令人遗憾的是,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此重视不够,努力也不够。‎ ‎  中学阶段是人生思维最为活跃,可塑性最强的黄金时段。及时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仅能开发他们的智力,而且对他们以后的人生之路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就语文学科的特点,我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  一、利用教材,充分挖掘,加强对学生思维敏锐性的培养 ‎  教材中看似普通的话句、寻常的词语,往往是培养学生思维敏锐性的最好素材,教师应善加启发、巧妙点拨,让学生充分挖掘出其丰富内涵。若掉以轻心,随便让它滑过去,坐失训练学生思维敏锐性的良机,实在可惜。例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中,“父亲”送“我”到车站,帮“我”拣了一个靠车门的座位,“我”劝“父亲”可以走了时,“父亲”却“往车外看了看”,说要买几个桔子去。这个“往车外看了看”的寻常举动透露出“父亲”当时的一种怎样的心理呢?显示出“‎ 父亲”怎样一种情感呢?作为老师就要善于抓住这一极普通的细节,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句去思考,并联系实际生活去理解,入境入神去玩味。经老师一启发,学生一番思考、琢磨、理解,也就不难体会到“父亲”既想为儿子买桔子,又担心火车要开了,生怕时间来不及的瞬间犹豫、矛盾的心理,而瞬间矛盾、犹豫的结果是为儿子买桔子的念头占了上峰,促使他最终作出了“我买几个桔子去”的决定。艰难家境中的“父亲”挚爱儿子的深情让一个“看了看”的寻常举动宣泄得淋漓尽致,感天动地,让人为之肃然动容,潸然泪下。其他,如:蒲松龄的《狼》中“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一句里的动词“顾”;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文中船上巧遇于勒时,“母亲”突然暴怒起来的神态等等,都可以引导学生,让学生多加品味,这样,训练得多了,学生入了门道了,其思维的敏锐性自然就增强了。学生也就慢慢学会了质疑问难、于无疑处善疑的本领,从而增益学生敏锐的思维。‎ ‎  二、用课文的导入语与课后小结展开联想,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  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善于联想、善于比较、善于发挥;否则,学生只知就事论事,不知变通思考,思维不能畅通,心智也就无从开启。合理的导入语与课后小结不仅能激发学生研读教材的兴趣与热情,还有利于学生见仁见智地自由发挥,有效地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如:在教《春》这课时,我首先说到:“‎ 同学们,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出一派阳光明媚,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美丽景色。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用自己的彩笔来描写春天的美丽景色。想想在你的记忆中,有哪些诗人写过赞美春天的诗?”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杜甫描写春天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王安石的《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再引导学生明确《绝句》是通过鸟、柳树来写春天的,《春夜喜雨》通过春雨来写春天,《泊船瓜洲》是通过春风来写春天的。由此再启发到绝句只有四句,它往往只能从一两个角度,也就是选取一两种景物来描绘春天,但是写文章,就往往不是只选取一两个景物了。在学习课文前,大家想一想要你以《春》为题作文,你将选取哪些景物进行描写?然后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明显有了这样的导入语,学生对“春”的理解就开阔了,有些同学写到了家乡春天的小溪,有的写到了春耕的人们。再如,在学完《羚羊木雕》这课时,我在最后的小结中设计了几个问题:1、碰到这篇文章中的情况你会如何对待呢?2、你能写出一二件让你后悔而有无奈的事吗?通过小问题积极调动学生思维,让他们展开联想,拿自己的实际生活与小说故事内容比较,从而开阔他们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只要能够言之成理,我们都应予以肯定,加以赞赏,毕竟这种广阔性的思维成果是我们所要努力追求的,我们理应倍加珍视。‎ ‎  三、台阶式的课堂提问,突出对学生思维深刻性的培养 ‎  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客观地评价人物与事件,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思维单一,理解肤浅,对事物就难以形成完整的评价。为使学生思维更加深刻,台阶式的课堂提问可以把学生的思维逐步引向深入,让其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养成钻研问题的习惯,以促其深刻性思维的发展。如在学习陆定一《老山界》中“半夜里,忽然醒来,才觉得寒气逼人……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一段景物描写,要引导学生体会该段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设计台阶式提问:1、本段写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可分几层?此为第一个台阶题,意在引导学生把握内容要点,理清段落层次。2、作者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他的所见所闻?此为第二个台阶题,意在引导学生分析其写法,学习其写法。3、景物描写可以表现人物什么样的心情?此为第三台阶,让学生体会将星星比作宝石的轻松愉悦之情,体会细细辨别繁多声响,并想象其不同形态的沉迷陶醉之情。而这种轻松愉悦、沉迷陶醉的心境正折射出红军战士在艰难困苦面前的乐观情怀。从而引导学生从中悟出一些哲理:艰难困苦对心胸狭隘、自私享乐的人来说是灾难,而对胸怀天下、乐于奉献的人来说则是一种幸福。但如果只提问本段写景有何作用,而不设计若干由浅入深的台阶式、连环式提问,则不能收到培养学生深刻性思维的效果。‎ ‎  四、努力创造探索情境,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  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应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与追求。思维的创新性是建立在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基础之上的。语文教学中如果重视了思维的敏锐性、广阔性、深刻性的培养,那么学生思维的创新性也就有了基础,有了可能。只不过,创新性思维特别强调求异创新思维、逆向思维、反常思维。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作换位,敢于破常规,立新论,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异想天开、敢于标新立异。比如,探讨方仲永最终“泯然众人”的结局,人们通常把这个结局看作是对人才的扼杀,是一件不幸的事。如果引导学生作逆向思维,可以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活在名人光环里的人太辛苦,太无奈,平凡人的生活才自由自在才轻松闲适,能够得出“名人为别人而活,太无奈;凡人为自己而活,才自在”这样一种结论的思维便是创新性思维。再如,学生对“班门弄斧”的理解,即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头,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原意是嘲讽弄斧者。后来有人持相反观点,为“弄斧者”叫好,人“弄斧就得到班门”,因为只有在行家面前表现自己,才知道自己的真正水平并得到有益的教诲。这是从逆向来思考问题,由于观点截然相反,令人着实耳目一新。只要我们鼓励学生破常规,破迷信,学生创新性思维随时都有可能闪出耀眼的光芒。再如:学生能够对刘禹锡《陋室铭》之“德馨”‎ 作出不同于教参的评价,认为它表现出作者厌恶劳动,鄙视劳动人民,不关心民生,离群索居,远离现实,清高孤傲,其安贫乐道的情趣是浅陋狭隘的。初中未毕业的学生能够挑战教材注释,挑战教参传统定论,具有创新性思维品质,我们做教师的应为之骄傲和自豪。哪怕这样的学生考试分数比别人低几分,我们也依然认为他是聪明、富有智慧的,是大有发展前途的。知识经济时代,能够创造新知识的大脑是最有经济价值的。为广大青少年造就富有创造性的大脑,培养其良好的思维品质,我们责无旁贷。‎ ‎  总之,作为语文教师,应合理地运用语文学科的特点,有意识、有目的地去唤起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并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充分信任学生,积极调动学生,热情鼓励学生,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