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重视段的教学 打好习作基础
语文论文之重视段的教学 打好习作基础 重视段的训练。从语言形式来看,段是句与句的组合,是篇的雏形。段的训练要求如果不明确不具体,语文教学中就容易出现拔高要求的现象,使学生在开始练习作文时,就处于相当盲目的状态中。例如,中年级开篇作文,往往着眼于篇而忽视段,使学生下笔困难。由于没有段的坚实基础,高年级的作文练习中,就出现了表达不清楚,叙述不具体的现象。整个小学阶段的作文将会出现“铜头铁尾豆腐腰”的状况。“豆腐腰”现象就是中年级阶段段的训练没有被重视。这是整个小学阶段的普遍现象。长期以来,老师们都注重字词句篇的训练,就是不提“段”的训练,使我们长期地饱尝苦果。 片段训练,从写的角度抓住这个薄弱环节,对阅读中的段的教学也相应地起到了促进作用。什么是片段?就篇而言是其中的一部分;就事而言,是其中的一个过程;就物而言,是其中的一个截面。我们经常进行的说一段话,写一段话,分格训练,单项训练,观察日记,小作文等均属这一范畴。片段是随笔性质,记事不求完整,状物不求全面。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三言五语皆可成文。 怎样抓片段训练呢? 第一,要在阅读中重视自然段的教学。阅读是吸收,写作是运用。只有重视了自然段的教学,才可能在阅读中逐步地使学生形成段的概念,达到初步了解自然段中句与句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作者的表达思路。教材是教师进行段的教学的凭借,我们要尽可能地利用教材进行段的训练,若舍之,别无他法。根据学生年龄和年级的不同重点要求,训练的内容和方式就有所不同。只要牢牢地抓住段的教学,就为向篇的过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写得通顺,具体,创造了必要条件。 第二,段的训练要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还不够发达,形象思维才是他们的优势。我们的教学中,不要强加给学生一些还不可能消化的概念和术语,诸如总分、因果、递进等等。反之,用形象化的比喻,倒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如用雨伞作比,上面的伞锁总领着下面的伞骨,这就是先总后分。把伞倒过来,上面的伞骨分别被下面的伞锁总管着,这就是先分后总。学生形成了直观印象,只要接触到相关的文段,很快就能判断出哪是“伞锁”,哪是“伞骨”。有了这些直观的认识,就为片段训练带来了极大的方便。这样,教材中每个自然段都可以像玩具似的,在学生手中变化着各种形态。 以《第一场雪》第四自然段为例。 该段共四句话:1.雪纷纷扬扬,下得很大。2.开始还伴着一阵小雨,不久就只见大片大片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3.地上一会儿就白了。4.冬天的山村,到了夜里就万籁俱寂,只听得雪花簌簌地不断往下落,树木的枯枝被积雪压断了,偶尔咯吱一声响。 按形象的说法,这是“雨伞” 的形状。先概括写,再具体地一步步地写。后面的三句就是“伞骨”,一根一根地把“伞”撑起来。由于这三句话是一步进一步写雪越来越大的,句子之间就像“链条”似的,一环扣着一环,不能颠倒。如果将第一句调到最后,文字上稍加修改就可以了。这就成了“倒雨伞”。如果增加一句照应首句的话,对上文稍加概括就可以了,这就成了“灯笼”形。段落在学生手中,像玩具,学生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学学玩玩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玩是手段,学是目的,通过“玩”的实践,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就更为牢固。 在教学中,要尽可能地借助形象(现在的电化教学手段更为直便),让这些形象经常在学生的头脑中重现。只要长期坚持,既可以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也可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逐步发展。 第三、要少而精。不要急着要求学生掌握过多的构段方式。英国一位哲学家说过:“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东西。”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只能一步一步地进行。坚持今日的“少”,就是为了今后的“多”。“少”,力量集中,目标单一,能给学生打好基础,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多”,看起来内容丰富,热热闹闹,结果却是欲速则不达。积少可以成多,聚沙可以成塔。想一下子全明白,就意味着什么也不会知道。 小学生应了解的只能是常用的构段方式。 叶圣陶 先生说过:“令学生以文字直抒胸臆,了无隔阂,朴实说理,不生谬谈。” 要达到这个目的,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一两种构段方式,使文字通顺,语言连贯就可以了。在自然段的教学中,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牢牢抓住其中的一两种,在反复实践中形成学生的能力。由于各种构段的基础知识是互相渗透,相辅相成的,随着总分式的构段方式的转化,可以变成小学阶段写作教学的全部要求。如,围绕中心把事物叙述清楚,这是言之有物的训练;围绕中心,用几句连贯的话叙述,这是言之有序的训练。在言之有物,言之有序的要求下,中心、选材、组织材料、详略、细节……无所不在其中。随着写作重点训练项目的转移,段的训练重点也完完全全可以随着转移,使段的训练更好地为落实重点训练项目服务。“学然后知不足”,学生会不满足于这一单一的构段方式,必然会有构段方式的变化,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向更高更宽的方面扩展。对于这种扩展,教师的评价应该是“能之固佳,不能亦不为病”。 总之,着力于段,事半功倍;强求于篇,事倍功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