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

数学论文之如何把握数学课堂教学的总体目标 ‎ ‎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课程标准提出的教学目标“三维度”,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整合了教学目标的各个方面,为科学制定学科教学目标提供了具体的指导。而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首要环节,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正确理解三维目标的情况下,保证三维目标设定的清晰性、明确性、可操作性。一、正确理解“三维目标” 层次教学目标是指通过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教学结果。课程标准把教学目标定位为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显然,内容更丰富,要求更高了,它是一种由低到高的递进关系,对三维目标可理解成四个层次:一是数学知识技能的教学层次。重在解决“是什么、怎么样做”的问题;二是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层次。重在解决“运用什么样的思想与方法去做”的问题;三是数学思维的教学层次 。重在解决“怎么想到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问题;四是数学精神与文化的教学层次 。重在促进学生心智、个性、观念、精神等和谐协调的发展。二、要准确制定教学目标三维目标可以理解为各门学科总的课程目标的框架,它给各门学科制定课程和教学目标提供了一种基本的规范要求。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首要环节,要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其中的一个重要条件是要保证目标设定的全面性、准确性、可操作性 ‎ 1、设定教学目标要注重全面性   注重全面性就是要充分考虑到教学目标三个维度的各个方面,设定教学目标时,要把三个维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三个维度互相照应,相互协调,体现高度的整合作用。在教学中,知识与技能目标是基础,只有落实知识教学目标,才能实现其它目标,在设定数学教学目标时一定要注意体现涉及到的知识点,注意在理解和掌握这些点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获得哪些能力。把过程与方法作为教学目标,是新课改的一大亮点。数学教学要重视结果,更要重视过程与方法,在数学教学目标设定过程中,要把过程与方法目标放在突出的地位。过程与方法教学目标要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思维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在原有学科德育目标的基础上的进一步明确和提升。数学教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主要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该表现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数学学习内容中包含的情感教育因素和其它德育因素。   2教学目标的叙述要注重准确性      在教学设计中,教学目标的叙述十分重要,主要是要注重叙述语言的准确性,避免使用“初步理解”、“基本掌握”这类含糊其辞的叙述语,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学习水平的要求,准确选择和使用相应的行为动词,正确体现“四个要素”。一是行为主体:即学习者。行为目标描述的是学生的行为。规范的行为目标开头应是“学生应该……”等,而不是教师的行为。如果用“使学生……”“培养学生××能力”‎ 一些字眼,那么,行为主体就变成了教师。在制定目标时,应首先强调学生的行为主体。值得注意是: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也应有行为,教师的行为一般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帮助下”、“引导下”等词语。二是行为动词:是以描述学生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在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中要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确定,易于观察的明确动词。如,了解层面上常用的有:读、写、会用、认识、说出、识别、了解、辨认、描述等;理解层面上常用有:明确、表示、会画、确定、找出、获得、读懂等;应用层面上常用的有:分类、选择、比较、排列、理解、解释、判断、预测、推断、估计、设计、检验、运用、掌握、处理、推导、证明等。三是行为条件。这是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条件或范围等。四是表现程度。这是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水准和用以评价学生表现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确定教学目标,“三维度”是明确的,“四要素”渗透在三维度之中,它们互相交叉,相互依存,二者不可偏废。 3、教学目标的设定要注重可操作性   初中数学教学目标的设定一般应显现“三个维度”,体现“四个要素”‎ ‎,通过行为动词的使用,形象地、具体地反映出课程理念的变化,使教学目标更具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功效就在于指导教学行为,能够具体地指导教学实践。如何让教学目标发挥最大的功效呢?那就是将教学目标设计得细致、具体,也就是要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的设计属于课前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预设,预设的结果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目标定得太笼统、太空泛、太模糊,就会失去教学目标的实际指导作用。不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就只能成为一种空洞的摆设,课堂教学就不会取得预期效果。而预设的目标越是具体明晰,指导性也就越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就越好。因此,在数学教学目标设计中,一定要注重可操作性,与可操作性关系最为密切的是行为动词的使用,行为动词越是简单明了,可操作性就越强,那些含糊其辞的行为动词就不具有可操作性,一些涵义广泛的行为动词,操作起来就会有一定的困难。只有明白无误的行为动词,才会更具有可操作性。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的教学目标设计中,目标都是学生通过“对话”“操作练习”(行为动词,行为条件)、“掌握”(表现程度)方法来体现的,学生自己(行为主体)获得知识与技能等,这些简单明了的术语,非常具体明白,有利于实际操作。这样的教学目标设计蕴含了一定的数学思想,体现了三个维度。这样的目标设计不仅反映了全面性,而且也明确地告诉了学生学习的结果。同时采用了有个性,有区分的行为动词,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了相应的具体的要求,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4、 三维目标的达成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过程 作为学科课程总目标的三个方面,“三维”‎ 目标应该贯串于整个初中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各项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想通过一个章节的学习完全达成是不现实的。即使是知识与能力中的某些具体目标,也有一个从识记到理解到运用的过程,也不可能刚学习就能掌握运用。对于大多数教学目标,特别是涉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的达成。应该是一个渐进的螺旋上升的达成过程。如 “学会正确对待人生的挫折”,绝不可能在学习两三课时以后就达成,而应该是整个基础教育长期的任务,是终身教育的任务之一。这种上升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经过若干次提升以后,课程的总体目标就趋于达成了。 我们的每一堂课,都应该融入“三维”目标的理念:但要在一堂课的时间内,同时落实非常具体的“三维”目标,则近乎苛刻。因为“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是互相联系的,很难分清哪一项目标单纯属于哪个维度。我们认为, 在制订具体教学目标时,应围绕教材各章节的具体内容设计我们的教学目标,以知识与能力作为外在表现形式,在达成知识与能力目标的同时,实现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内在目标的逐步达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