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心得)之论“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实施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论“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实施

数学论文之论“任务驱动”教学策略的实施 ‎ ‎  摘要:‎ ‎  本文结合笔者近年来实施“任务驱动”教学策略中取得的一些经验,从任务设置中“注重生活性和趣味性”“注重渗透德育和情感教育”“注重可扩展性”“注重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等方面结合案例进行了简要的阐述,试图给读者在任务驱动型信息技术课堂中的任务设计一些启发。‎ ‎  关键词:‎ ‎  任务驱动 教学策略 情感教育 探究能力 ‎  “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新课程标准下的探究式教学模式,符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的“培养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的指导意见,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的课程。“任务驱动”教学法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提出了由表及里、逐层深入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目前,“任务驱动”教学法已经形成了“‎ 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特征。‎ ‎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介绍有关知识和方法时,提出一些与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关系比较密切的任务,在引导学生应用计算机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适时、适量地引出相应的内容。这种方法既突出了应用,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解决了学生对一些理论学习望而生畏的问题,使课堂教学在师生共同研究、讨论和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 ‎  开展“任务驱动”式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的设置。要设计好一节信息技术课的任务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只有了解了任务设置的意义、目的,把握好任务设置的方法,精心构思和设计课堂教学的每一个任务,才能真正实现“任务驱动”式教学,达到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目标。‎ ‎  1、任务设置要注重生活性和趣味性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设置的任务不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很难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学生的兴趣往往来源于生活,如何用电脑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因此,任务设置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是紧密相关的。‎ ‎  给小学生讲计算机的构造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一系列的专业用语准会让学生头痛不已,甚至会对计算机产生陌生感,我针对这种情况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对自己身体的了解,设置了“比较计算机和小朋友的异同”‎ 的任务,首先请一个小朋友上讲台,听老师用嘴巴、板书、手势发出的“向左转”、“前进五步”、“举手”、“向老师问好”、“2+3等几?”等指令,然后向全班同学提问:人是怎样处理问题的?告诉学生:1.通过自己的耳朵、眼睛将信息输入给大脑;2.通过自己记忆的知识,经过大脑运算;3.通过手写出答案或用口回答。同样计算机也是这样工作的。这时马上有学生举手问计算机的耳朵、眼睛、大脑、手和口是什么呢?我告诉学生:计算机是由五个部分组成的,用键盘和鼠标把信息输到计算机内,这两个部件就是我们说的耳朵和眼睛。大脑就是记忆运算部件,也就是我们看见的那个形状象箱子一样的东西,它叫主机。最后的运算结果就通过显示器(形状象电视机)和打印机显示出来,这就是电脑的手和口。经过这么一讲,学生明白了,计算机是由:键盘、鼠标器、主机、显示器和打印机五个部分组成的。接着讲:主机内部除了有运算器外,还有一个“仓库”又叫存储器,一个“心脏”中文名字叫中央处理器。形象的类比,把复杂、抽象的机械原理说得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学生一听就懂,很快都学会了。‎ ‎  我在教鼠标练习时,设置了“游戏比赛”‎ 的任务,采用了使用多种游戏软件,使学生产生新鲜感和好奇心。还进行了游戏的比赛等形式多样的练习。为了增强课堂效果,在教学中,先熟悉游戏,再熟悉鼠标。紧扣学生心弦,使他们在玩中练,练中学,学玩结合。为了给学生们一种信心,在课堂上及时公布学生成绩,并鼓励操作成绩不理想的人。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了。使被动的学习,变成了愿意学,主动去学。根据这一情况,我又趁热打铁,及时总结他们在操作中存在的问题:双击不成功和准确度不够,是他们失败的主要原因,让小朋友们更加有目的地去练习。‎ ‎  2、任务设置要注重渗透德育和情感教育 ‎  现在的教育是以德育为核心的教育,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指出:“教育学生正确认识与技术相关的伦理、文化和社会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  信息技术课堂上的情感教育的内容也是很多的,例如以母亲的爱为主题制作一份贺卡,培养学生纯洁的爱;以日益富强的祖国为主题办一份电子板,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以瑞安各大广场掠影为内容创作一组电子幻灯片,引导学生贴近、爱护身边的环境;‎ ‎  我在国家级课题结题成果展示课中上《搜索引擎的使用时》,设置了”制定个性化的旅游路线“的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制定在本省范围内的旅游线路,制定线路后通过搜索引擎制作本次计划的多媒体作品,包括这次旅游的”景点介绍“、”行程安排“、”注意事项“等内容,设计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风景的情感;让学生增强安全意识、节约意识;培养学生展示自我、阅纳他人的人格。本节课取得了各省市的与会专家代表的好评,被评价为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一节课。‎ ‎  我在上《保护绿色家园》一课时,将文档的润色这一知识点和废旧电池的危害这一环保知识整合,环保知识是载体,真正让学生掌握的是对文本基本格式的设置,格式工具栏上各按钮的使用,基本掌握首字下沉的格式设置。同时也认识到了废旧电池的危害,树立文章有关格式排版的规范的理念。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知识迁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能力。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  3、任务设置要注重可扩展性,‎ ‎  可扩展性的任务是不给学生过多的限制,充分发挥学生的天性,让学生进行自由地设计和创作,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另一方面在要求和评价上尊重了个体差异。‎ ‎  我在上浏览器的使用一课时,设置了”网上游西湖“的任务,运用”网上游西湖“‎ 这一个核心任务,具体措施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一个景点,到Internet上进行详细浏览,查找相关资料进行整理,然后反馈,用自己的语言为大家这个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现在等方面的介绍,这样做的好处是尊重学生差异,也培养了合作精神,并且学生以前从没有做过景点介绍这样的事情,激发了尝试的兴趣,这时老师顺势将IE的使用方法简要地演示了一遍,但是学生普遍掌握地很好。所有学生基本掌握了浏览器的使用,大部分学生了解了西湖的一个以上的景点,部分学生能够用简洁明了的话概括西湖一个以上的景点。这节课培养了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筛选信息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了学生展示自己和赞赏他人的能力。并通过对西湖网站的浏览,充分体验Internet的神奇魅力,激发了学生对网络的学习的兴趣,为以后在Internet中畅游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  4、任务设置要注重探究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在《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文中指出:”鉴于可以预见的变革速度,我们可以推测知识会越来越陈旧和过时,…总之,他们必须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 ‎  确实大家都认识到了在信息时代,学习知识不再是最终目的,而只能成为训练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的手段。‎ ‎  在布置尝试探索性任务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探究,鼓励他们创造性的解决问题,注意强调递推和总结的重要性。当学生可以顺利地完成交给的任务时,我们应该给他们一个发挥和提高的机会,引导他们自选主题,创意并完成自己设定的任务。‎ ‎  我在教学”资源管理器“的基本使用时,设计了”请你当小警察,找出资源管理器中的细点“的任务,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和实践,找出了” …“、”▲“、”●“ 、”√“等这些小符号,在老师的引导下了解了这些小符号的作用,我又提升一个高度提问:你以后碰到这些会怎么想怎么做?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应用计算机处理实际问题及独立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  参考文献:‎ ‎  《信息技术课中实现网络化教学初探》   王琛 ‎  《任务驱动,优化信息技术教学》     徐华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