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0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语文论文之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的探究与思考 时代呼唤新的语文课堂,学生需要新的语文课堂,而新的语文课堂具有动态生成的特点。只有在生成性的语文教学与课堂中学生才能得到有效发展,全面的提高。一、语文教学的有效生成课堂教学不是完全根据教师的事先预设按部就班地进行的,而是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积极性,随着教学活动的展开,教师、学生的思想和教学文本不断碰撞,创造火花不断迸发,新的学习需求、方向不断产生,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这就是生成的课堂教学。那么,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应如何有效地生成呢?1、生成新的疑问古人云:“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之源,质疑是探索新知识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识的动力。因此,教师应该给机会学生,让他们生成新的疑问,并引导他们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例如,有一位老师在上《蝙蝠和雷达》(人教版新课标四年级下册)一课,当课堂的最后还剩下一点时间时,这位教师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的兴致特别高,提出了一大堆问题,如“什么叫超声波?”“为什么蝙蝠有超声波,而我们人体却没有?”“如果给盲人装上一个小型雷达,那么盲人是不是也可以像蝙蝠一样遇到障碍物就可以躲开?”“动物世界中还有其它动物会发射这种超声波吗?” 在儿童眼中,总是充满了许许多多千奇百怪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弄清楚,学生怎么可能对课文有较深刻的感受呢?2、生成新的行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要把自主、合作、探究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结合起来。为了探究问题的答案,学生往往会与同学一起合作讨论,或者自己动手去开展综合性学习,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这就促成了学生生成新的行动,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的知识。例如,在教学人教版新课标第十册《回顾·拓展四》时,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了“日积月累” 中的成语,教师让学生先自由学习,理解词语的意思。同学们十分活跃,很快便在小组中讨论开了。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共同探究、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从而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感知教材、理解教材、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全部学习过程。课后,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让学生搜集与课本中相类似的成语。同学们回到家后,通过上网搜索、查找资料书等途径,开展综合性学习,很好地完成了老师所布置的任务。这样一来,学生探索的意识就会得到加倍的鼓励和训练,且在年长日久间获得超升。开阔学生的视野,让每一位学生都生成新的发现,生成新的行动吧!3、生成新的思想儿童赋有天真的想象,假如老师为学生搭建一个舞台,他们的思想将获得解放,从而碰撞出新的火花。课堂教学中大量的事实表明,我们往往对学生管得太死,而我们的种种不放心和不放手,最终将导致学生思想翅膀的退化而永远不能高飞,那将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也是我们民族的悲哀。因此,在语文课的教学中,老师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让学生的思维天马行空地驰骋,从而生成新的思想。例如,在教学《景阳冈》(人教版新课标第十册)一课时,我让学生分析武松这个人物的形象。其中,有一个学生说:“我认为武松是个生性多疑的小人,因为店家好心告诉他景阳冈上有老虎,让他别上冈,在店里留宿一晚,第二天等凑了三二十人再上去。可他却好心没好报,把店家骂了一顿,怀疑别人是不安好心,想要害他。这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另一个学生却是这样认为的:“我不认为武松是个生性多疑的小人,因为以当时的时代背景,武松的想法完全合情合理,这恰恰说明了他的江湖阅历十分丰富,也说明了他勇敢,不怕老虎。”两人都说得很在理,这就是思想的火花,这样的课堂教学无疑是相当成功的。4、生成新的价值教育的本来意涵就在于,提升人的内心力量,完善人的心灵状态,崇大其精神向度,美善其生命境界。语文教学就是要立根培元、务本树德。自然而然的,价值引导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内容之一。例如在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时,教师分别呈现了三种不同的结局,来促使学生对课文中的“伟大的父爱”作深入理解。第一种结局:这位父亲不顾其他父亲以及警察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 38小时,最终拯救了自己的儿子和其他14个孩子(课文原文)。第二种结局:这位父亲不顾其他父亲以及警察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38小时,最终找到的只是儿子血肉模糊的尸体。第三种结局:这位父亲不顾其他父亲以及警察的劝阻,坚持在地震后的废墟中徒手挖掘38小时,最终不但没有救出自己的儿子,反而引起爆炸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第一个结局是人们希望看到的,是圆满的结局,这样的结局使学生的感受、意见“高度” 统一,学生毫无例外地谈到对这位父亲的敬佩:坚强、坚持、坚守信念。当结局改变以后,学生的想法有些动摇了,但最终学生还是努力为原先已经建构的认识寻找理由:不论结局如何,这位父亲坚守信念、置自己生命于度外拯救儿子的过程足以证明他的伟大。当第三个结局残酷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时,学生的观点分化了:有的坚持认为这位父亲是了不起的,因为这位父亲不顾个人安危,执着要和自己的孩子永远在一起;而有的学生开始认为这位父亲不够理智,做出的只是无谓的牺牲。在争论中,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和重构,实现了对文本和人生深层意义上的思考。二、语文生成性教学教师引领的策略1、努力创造有利于生成的教学环境首先,营造互动对话的氛围。学生的生成离不开师生的互动对话,互动对话是课堂生成的生态条件。真正的互动和合作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融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各自的认识偏见得以纠正,并产生新的视界。营造互动对话的氛围,离不开师生间民主平等的关系。没有民主与平等,师生之间是无法对话的。因为对话的现代意义不仅仅是狭隘的的语言交谈,而且是师生双方各自向对方敞开精神和彼此接纳。其次,创设动态开放的时空。预设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开放地纳入直接经验、弹性灵活的成份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鼓励师生互动中的即兴创造,超越目标预定的要求。在教学中,当学生有了火花生成时,教师不要被这种火花电倒,更不是泼冷水浇灭,而是采取积极的鼓励态度,如果学生的这种火花在课堂上无法进行研究或展开的,则要留到课余或其他条件成熟时再研究,而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全程参与和关注,不要简单的布置学生下课之后再研究,然后就不了了之。因此,要让学生有这样的感觉:无论是在课堂上能深入研究的还是不能深入研究的,只要是我提出来的而且是有价值的,老师都会很重视,而且会和我一起想办法创造条件去进行研究。时间一久,学生的智慧潜能会火山爆发般的喷涌出来。 2、精心预设是课堂动态生成的基础课堂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同构共建,融为一体,这要求我们应当为生成性教学去寻求灵活的预设,让预设去促进有效的生成。教学预设就要为促进语文课堂有效生成服务。教师对课堂教学的预设不是为了限制其生成性,而是为了使这种生成更具有方向感,更富有成效性。我们的备课要从着重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更多地为学生的“学”而预设:预设学生会提出什么问题、喜欢什么样的学习方式、生活有怎样的体验、解读会有哪些感悟、探究会有哪些答案、练习会出现什么错误……在此基础上教师怎样肯定、鼓励、引导、矫正等等。3、多维互动是拓展动态生成钥匙传统的课堂,教师是知识的支配者、控制者和传授者,学生是“认知体”、“知识的容器” ,教学活动是单向的、封闭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而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教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成为学生式的教师,学生可以变成教师式的学生。互动,对学生来说意味着主体性的体现,个性化的发展与创造性的解放,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与学生真心交流,彼此沟通,分享快乐,共同成长。4、课堂反思是动态生成的有效途径课堂生成是在一个个生命体鲜活的活动过程创造出来的教育资源。教师要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不断地反思,促使他们从新的角度,多层次,多侧面地对课文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并进而生成新的体验。例如,在教完《梅花魂》(人教版新课标第九册)一课后,我让学生及时反思:这堂课你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学生通过反思活动,对整个学习过程进行了总结评价,并且还提出了十分有价值的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