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试从哲学的角度谈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试从哲学的角度谈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语文论文之试从哲学的角度谈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 试从哲学的角度谈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 雷金莲 浙江省文成县大学镇小  浙江  文成325300摘  要: 本文针对当前阅读教学尙存在着不尽人意的状况,试从哲学的角度谈谈新课标下的阅读教学,思考用哲学思想指导阅读教学的必要性,正视认识论与存在论,整合认识论与存在论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提高阅读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哲学  新课标  阅读教学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换句话说,阅读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那如何培养这种能力呢?笔者曾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用了多种策略,但结果总不如人意。笔者也听了不少的阅读教学随堂课,发现课堂中还存在着少数学生撑场面,多数学生作陪衬的现象,大部分学生尚不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面对阅读教学不尽人意的状况,我无数次地徘徊在阅读教学的大门前。前段时间,我拜读了《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一书,深受启发。觉得从哲学的角度出发,用点哲学思想,指导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1   从哲学的角度,指导阅读教学的理性思考从文化意义上说,哲学可分为认识论哲学和存在论哲学。认识论哲学是典型的“二元论”‎ 哲学,它的理论基础是主体和客体的分离与对立。人是认识世界的主体,周围的世界则是认识的客体,其基本的理论假设是事物有现象与本质,个别与普遍,具体与抽象,通过个别可以认识普遍,通过具体可以获得抽象,通过感性可以升华为理性认识;而存在论哲学与认识论不同,存在论主张以人为本,认为世界唯一存在的是人,而不是物。“存在先于本质”,是存在论哲学的宣言。如果用这两种哲学思想分别指导阅读教学,就必然会形成两种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认识论哲学指导下的阅读教学,侧重的是理性的分析,以“作者为中心”或“以文本为中心”,通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归纳中心内容和概括中心思想,达到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形成各种阅读能力;存在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学生必须调动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感情积累,经历“文--象--意”的感知、体验和理解的过程,这就是“存在”,这种阅读过程就是“存在先于本质”。其特点是“以读者(学生)为中心”,通过感受、体验、参与文本的创造,通过语言文字领会“韵外之意”,“言外之意”及文章的结构特点等,从而形成各种阅读能力。新课标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从中,我们不难理解,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既要发挥认识论的指导作用,以获得文章所传达的主要信息(抓住主要内容和体会思想,以及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又要发挥存在论哲学的指导作用,学生感受、体验文章所蕴含的情感和韵味等。这样,才能使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能力。因此,从某种意思上说,阅读教学离不开哲学思想的指导。2   从哲学的角度,指导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如何运用哲学思想指导阅读教学,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2.1正视认识论哲学,为组织和引导储备能量结合上文分析的哲学思想和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我们不难理解,阅读教学必须在学生、教师、文本之间进行。其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文本是“中介”,学生只有通过这个“中介”,才能形成各种阅读能力。然而学生如何才能很好地走进“中介”,又从“中介”中走出来,形成终身受益的阅读能力呢?其中,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认识论哲学思想,教师在提高主体(本身)素质的同时,对周围的世界(文本与学生),即认识的客体,进行深入地研究,为组织和引导储备能量,才能使阅读教学有效地进行。第一,教师必须做一个学习者和研究者。笔者前段时间,曾对一些小学语文高级教师进行“谈心式”的了解,发现80%的教师,都具有一种惰性,都说自己不想再评小中高,都不想再过认真学习、专心研究的“苦”生活。说实在的,这些教师都具有较为深厚的教学功底。 但随着现代化信息枝术的不断发展,时代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你原来有多么厚的功底,教师在工作中的角色都只有从“工作者”向“学习者”、“研究者”‎ 不断迈进,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也才能更好地研究文本,高瞻远瞩地构建教学的框架,更准确地预见教学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使教学最大限度地适应学生发展阅读能力的需要。 第二,教师必须做到深入地研究文本。教材是教学的主要凭借,正确地理解教材是教学设计的基础,是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的先决条件。教师只有认真地钻研教材,理清文章脉落,剖析课文重难点,用心地去感受、理解文本的价值意义,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正确把握文本的人文精神,从字里行间感受作者情感跳动的脉搏,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更有效地在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可谓是教学功底深厚,有着“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教学特色,是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面旗帜。他在谈到阅读教学的备课时,就十分注重对文本的研究,强调一个“读”字,反复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读出语感,读出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妙处。读到“其言皆出吾口”,“其意皆出吾心”为止。是呀,于老师就是因为认识到文本的重要性,对文本这一客体进行反复的研究,想办法用好这一“例子”,这一“中介”,他的课才那么出彩,让人百听不厌。第三,教师必须认真地对学生进行研究。学习是极富个性化的活动,在班级授课制的课堂里,每位学生的学习所得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能力、学习方式、学习习惯等,‎ ‎ 充分利用学生的差异资源,做到因材施教。第四,教师必须做好充分的教学预设。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教师在研究了文本与学生的基础上,必须进行充分的教学预设。预设好教学目标,预设好教学流程,预设好教学策略,充分估计学生课堂学习中可能的反应及学习障碍的大小;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设计可更开放,更加大开大合;对于基础较薄的班级,就要低起点,小步子,逐步跟上。只有这样,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才能以不变应万变,真正扮演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2.2正视存在论哲学,体现以人为本的阅读理念主体与客体是相对而言的,在课前,老师要把学生当作客体研究。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就是实实在在的主体了。存在论哲学主张的以人为本的“人”,无疑指的就是学生。在存在论哲学的指导下,阅读教学就成了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就能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新课标语)。2.2.1以人为本,主动感悟、质疑现代通讯技术和媒体的发展,使学生比以前任何时代的儿童都要知道得多。学生的头脑同大人一样也是活跃和复杂的,他们总是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确立着目标、关注着信息、汲取着知识。在他们阅读接受过程时,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文学素养与阅读准备。在阅读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就应该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积累,自动地感悟和质疑。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他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教学之前,总是用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地感悟和质疑。 2.2.2以人为本,抓住一个探究点,让学生自主探究现代阅读学认为:阅读是一种吸收和转换信息的心理过程,必须采取主动的阅读心态才能完成。而使学生进入主动的阅读心态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问题驱动”‎ ‎,使之产生悬念般的阅读期待。以此看来,在阅读教学中,以人为本,抓住一个点,让学生自主地探究就显得十分必要。3   整合认识论与存在论的指导作用,切实提高阅读能力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我们要发挥认识论的指导作用,同时要发挥存在论哲学指导作用。忽视认识论的指导作用,忽视理性分析,对文章的理解就会失之肤浅;忽视存在论的指导作用,就难以接受人文性的熏陶,会导致主体性和人文性的缺失。认识论和存在论哲学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实际上同时存在的,如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研究文本、学生(认识论哲学)的同时,还应根据教师的自身特点(存在论哲学)进行预设。又如学生在自主感悟、主动探究的过程中,以人为本(存在论哲学)的同时,要获取文本的信息(认识论哲学)。在阅读教学中,两者将相互交融在一起。整合认识论和存在论的指导作用,既有对文章的理性分析,又有感悟和体验、欣赏、评价,能使语文教学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使学生在受到人文精神熏陶的同时发展阅读能力。偏重认识论或存在论,或者把二者割裂开来,都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阅读能力。笔者在上文分开从认识论哲学与存在论哲学对阅读教学的指导作用两分面进行论述,只是相对的从一点展开,旨在更深入地说明哲学思想在阅读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在实际的阅读教学中,是必须把两种哲学思想的指导作用整合起来使用的,主要体现在要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把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整合起来。3.1尊重学生,‎ ‎ 张扬个性从认识论角度看,作为客体的文本具有模糊性特点,从存在论角度看,作为存在的人,其思维也具有模糊性特点。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中,只要是学生根据“已知”对“未知”进行的一种合乎逻辑的想像、联想、或感悟、体验,教师都要给予充分地肯定,尊重思维的开放性,尊重体验的独特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脑力活动,甚至制造矛盾,在教学中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展。在阅读课上,整合认识论与存在论的指导作用,尊重学生,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和生活实际去感悟、评价,对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思维是很有帮助的。3.2适当诱导,落实“三维目标”首先,要在学生自主感悟,自主探究的同时,给学生以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帮助学生掌握阅读过程,掌握阅读方法,形成知识与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这样,学生就等于掌握了阅读的“金钥匙”,学生就必定会在不断地阅读实践中形成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其次,要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对话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平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但并不意味着教师要放弃职责。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并不排斥阅读中思维的求同。整合认识论与存在论的指导作用,学生便能掌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也逐渐养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三维目标落到了实处。   ‎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只要正确地运用哲学思想的指导作用,一定能提高我们的阅读教学质量,富有实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然而,哲学的思想,它涵盖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其内涵之博大精深,对阅读教学乃至所有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是短时间内所能研究得透的。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正视它的存在,用它的思想来指导、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参考文献 董庆炳. 《语文教学改革的哲学思考》《语文建设》2003、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王深根 ,毛建华著.《新课程研究》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3、4《名师教学实录》专题http://sdx123.nease.net/‎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