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心得)之谈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技巧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心得)之谈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技巧

语文论文之谈课堂教学艺术的运用技巧 ‎ ‎   [摘要] 课堂教学艺术是异彩纷呈的,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精妙的口头表达技巧 ;微妙的态势语言技巧;浓厚的民主教学气氛;崇高的美感;充分调动认知主体功能;体现教改创新精神。‎ ‎  [关键词] 课堂  教学  艺术 ‎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质、培养综合能力的主要阵地。以往的课堂教学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环境的影响,忽视了教学主体的能动作用,往往出现了“满堂灌”、“一言堂”的现象,毫无精妙的教学艺术可谈。课堂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教学双边交互作用、共同合力的过程,是开放性的、有序的动态系统,是开发教学主体智能的复杂的程序。课堂教学艺术是教师教学技能、技巧的集中体现,是教师教学实践经验和智慧的结晶。要想在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益,更好的教书育人,必须深入研究课堂教学艺术。课堂教学艺术是异彩纷呈的,本文试就课堂教学艺术的一般表现作些粗略的探讨。‎ ‎  1.精妙的口头表达技巧 ‎  语言是传授知识、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体。教学语言是一种科学语言,也是一种艺术的语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来传递教学信息,所以对教师语言最起码的要求是发音准确、吐字清晰、表意清楚,在此基础上才能有语言艺术可谈。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艺术应该讲究如何运用语言表达的各种技巧,恰到好处的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信息,激发学生的思维、兴趣,激活课堂教学气氛,以期取得教学高效益。‎ ‎  教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一般应该具有以下特征:‎ ‎  (1)具有积极的启发性。课堂教学效果的优劣,主要在于教师能否善于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探寻知识、掌握知识的强烈欲望。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语言必须具有积极的启发性,含蓄蕴藉,耐人寻味,发人深思。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论语·述而》)。在“愤”和“悱”的情况下,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他们对讲授的内容必定高度注意,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产生探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和巨大动力。教师在课堂上就应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心理水平,不断地给学生创造这种“愤”和“悱”的情景,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并且教会学生抓住事物本质,具有举一隅而以三隅反的本领。‎ ‎  (2)具有具体形象生动性。教师依据教学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绘声绘色地描述,具体的举例、贴切的比喻,就能使课文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比如当教师向学生讲解“鱼”和“渔”的区别时,可以这么说:我们要掌握的知识就像这个“鱼”,如果只懂得把鱼拿回家去煮着吃,吃完了这条鱼,就只能干饿肚子了;我们还需要学会打鱼的方法——怎样寻找鱼、怎样打得鱼,这就是“渔” ,就是我们要学会探寻知识、掌握知识、运用知识的方法。‎ ‎  (3)富有感染力。教师精彩的口头语言必须情真意切、悦耳动听、诙谐幽默,妙语连珠,使人心旷神怡。生动、活泼、机智、幽默、有趣的语言,往往能引人入胜,发人深思,耐人寻味,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在讲授马克·吐温的《竞选州长》时,可以这样导入课文:“据说,有一次马克·吐温在报上写了一篇骂有些国会议员是狗娘养的文章,议员们看后很气愤,纷纷上门指责,强烈要求登报更改,马克·吐温因此发表了一则声明:由于前面文章带来的种种麻烦,特别声明有些国会议员不是狗娘养的。”学生听到这样的导入语肯定很感兴趣,因为如此幽默睿智的人写出来的文章一定不同凡响,于是一定很急切的要了解课文。‎ ‎  当然,教师要在课堂上娴熟地运用语言艺术,就一定下苦功夫学习语言,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口头表达技巧。‎ ‎  2.微妙的态势语言技巧 ‎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善于调动精妙的有声语言以外,还应善于驾驭表情、眼神、举动、教态等等无声的语言来表情达意,激活课堂。据有关资料介绍,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经过研究,总结出这样一个公式:信息传达的总效果=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表情。由此可见,态势语在信息传递和语言交流中起着何等重要的作用。教师举止文雅大方、教态自然舒展、衣着朴素整洁、神情和蔼可亲,自然给学生美的感觉。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把自己的情感融会在态势中,情感与态势的水乳交融,就会激发学生的美感。学生在美的感染中就可以轻松愉快的接受教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情感常常使每一件在他影响之下产生的实物具有特别的、浓厚的趣味;他甚至使事物具有特别的魅力,特殊的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脸带微笑的启发,往往能改变学生紧张的心理状态,给人以鼓舞和信任,使人感觉到师生之间就如同家人一般和谐、亲切;教师充满信心的神情,往往能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教师充分肯定的目光,往往能使学生鼓起勇气回答问题;适度的手势,往往能发挥出传神化意的功能;得体的教态,往往给学生传达出恰如其分的情感信息,使师生间有一种默契的心灵感知。特别是对于体味课文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微妙情感,教师往往能通过微妙的势态语恰到好处的表达出来,使学生心领神会。‎ ‎  在课堂上,教师恰到好处的的表情、动作、姿态,往往能巧妙的触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尤其是在引导学生赏析文学作品时,这一点显得尤为突出。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的结尾处写到,韩麦尔先生激愤得说不下去了,便使出全身力量写下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教师讲到这里时可通过态势语再现主人公当时的表现,并引导和启发学生去体会韩麦尔先生此时的内心情感,学生就能强烈的感受到主人公此时的内心里头充满着对敌人的憎恨和对祖国的热爱。‎ ‎  3.浓厚的民主教学气氛 ‎  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辩证统一过程。教师应该首先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一切活动,都应为学生服务。”教师不仅要重视自己的“教”的艺术,更要重视自己的“导”‎ 的艺术,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想学、会学、乐学、学会、学好。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做到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的有机结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来探讨知识,除了原则性很强的是非问题以外,教师要让学生对有不同见解的问题,展开讨论,互相质疑、互相辩驳,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只要他言之有理,就应该求大同存小异,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以求共同提高;对于学生理解不到的地方,教师可适当给以一些启发、引导。总之教师的教法要灵活多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尽可能的“活”起来,这样做,不仅有利于营造教学的民主氛围,而且提高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  4.崇高的美感 ‎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艺术就离不开美。课堂教学过程本来就是情感交流的感知认知过程,而情感交流的过程就应该是充满美感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不应仅仅满足于让学生学到知识就行,还应引导学生懂得寻找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方法,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寻找知识、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乐趣,品尝到成功的愉悦,并由内心深处涌现出美感。因此,课堂教学艺术必须讲究崇高的美感。讲究教学艺术的教学,应该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语文教材中的文章,负载着作家丰富的情感、深邃的思想、高尚的情操,无论是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深远,还是内容的丰富、构思的精巧等,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引导学生用心去发现、去感悟。例如刘和珍的柔刚美,窦娥冤的“感天动地”的悲剧美,荆柯刺秦王的悲壮美,“陈奂生”、“别里科夫”的滑稽美……还有文章的语言美、结构美、技巧美等等。如果离开了美,语文教学将显得苍白无力。‎ ‎  5.充分调动认知主体功能 ‎  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激活课堂首先就需要充分激活认知的主体。心理学的研究证明,学生带着积极的情感学习,思维认知活动就更加活跃,学习起来就主动、轻松、愉快。具有教学艺术的教师往往能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情感感染学生,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主体功能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比如设计导语、创设情境、激发讨论、美文朗读,多给学生以肯定、表扬和鼓励等等。教师只要善于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智力,就能充分的调动起学生主体功能,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有一个比喻句:“‎ 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老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问题:“邱少云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作者为什么把他比作‘石头’呢?烈火中的邱少云与石头有哪些相似之处呢?”这就抓住了文眼加以设问,引导学生逐层深入思考,就会领会到了这个比喻句所蕴含着的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 ‎  6.体现教改创新精神 ‎  社会在不断的发展变化,教育教学理念也在紧跟时代发展不断的更新,教学内容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生着变化。这就决定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只靠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张嘴巴套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地照本宣科,教师要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趋势,更新教学观念、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等。例如,教师在讲授《祝福》这篇课文时,开头先调用VCD《祥林嫂》中鲁镇祝福的景象,让学生感受祥林嫂所生活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后,再推出祥林嫂的肖像图片,同时播放经过剪辑之后的如诉如咽的MP3音乐,用动画显示方式在屏幕下端徐徐拉出描写祥林嫂肖像的文字,随着文字的拉出,老师神情投入地朗读:“这就是沦为乞丐后的祥林嫂,这就是年仅四十上下的祥林嫂,这就是即将在人们的祝福声中惨死在街头的祥林嫂。‘‎ 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通过这样的设计,就能让学生充分的感受到了祥林嫂所生活的自然环境是何等的沉重、阴郁、压抑,社会环境又是那样的冷漠和令人窒息,同时也深受悲剧气氛的感染。为进一步领会人物形象意义和体味课文所体现的情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  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大大开拓学生的认知领域,将课文的“情”化为可作用于听觉的音律,将课文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图画,把抽象的语言文字化作具体的形象、淋漓的感情,再现出特定的情景,使学生感觉到如同身临其境一般,感受至深。学生就能从感觉到知觉,从知觉到联想、想象,再上升到感情的心理反应,沟通读者和作者的情感,引发共鸣,以达到对课文深层的理解,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教师采用这一先进的教学手段,刺激了学生观念的更新,使他们领略到了高科技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已是时代发展的趋势,从而激发学生自觉的调整自己,发奋学习,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尽快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  总之,课堂教学艺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这就要求教师要具有崇高的品质,渊博的知识,良好的技能,能精通教育学、心理学,并不断地提高教学科研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在专业上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艺术逐步走向成熟,运用自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