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心得)之学生为啥不举手——小学高段独唱表演“冷场”的思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音乐(心得)之学生为啥不举手——小学高段独唱表演“冷场”的思考

音乐论文之学生为啥不举手——小学高段独唱表演“冷场”的思考 ‎ 背景 在小学高段音乐教学中,我经常会追求这样的一种课堂效果,当歌曲学会后,我提出让学生单独演唱表演,总希望学生能踊跃举手与我配合。但许多时候情况往往不能令人满意,在课堂中常常会出现“冷场”的现象。教师对学生的这种表象往往心情焦躁,但又无可奈何,于是,教师有时会草草了事,学生就失去了一次次表演的机会。有时强逼学生表演,俗话说的好,强扭的瓜不甜,课堂效果当然不尽人意。久而久之,学生们再也不肯举手主动上台来表演。更严重的是学生对单独表演产生了一种恐惧感,和同学一起唱得很好,可碰到自己一个人表演,不是走调就是音量轻得不得了。针对这些问题的存在我该怎么办呢?一次偶然的事件使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向。‎ 案例描述:‎ 那是一个星期四下午,我有五年级三个班的音乐课。上五(1)班时,由于歌曲《读书郎》是一首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这首歌曲学生又比较熟悉,没学一会儿,他们已能跟着伴奏演唱。于是我说:“歌曲已学会了,你愿意单独来表演一下吗?”顿时,教室里变得鸦雀无声。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见没有一个人举手,无可奈何地说:“‎ 如果没有人举手,我就要点名了。”这一下可好,有的学生干脆把头低下,躲开我的视线,有的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生怕被老师叫到,我恼火了,“赵晓兰,你来唱”。只见她咬着嘴唇,慢吞吞地站了起来,音乐响了,可歌声呢?我简直懊恼到了极点:“你怎么回事,蚂蚁唱歌声也比你响”,顿时,学生一阵哄堂大笑,她红着脸坐下了。“朱鱼婷,你来……就这样,整节课都处于令人压抑的气氛中。‎ 下课时,我心情差到了极点,想着下一节课该怎样调整。‎ 铃声马上响了,同样内容的教学在五(2)班开始了。当学生已能跟着伴奏唱好《读书郎》时,我特意充满激情地说:“同学们,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来演唱歌曲,表达你对歌曲的喜爱之情吧!”随着音乐的响起,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跟着伴奏演唱起来,把《读书郎》那天真、活泼、俏皮的音乐形象表现的非常到位。我非常满意地说:“唱得真好,谁愿意单独表演一下。”说完这句话,我突然感到紧张,千万别像上节课那样。正在这时,我看到了音响旁边挂着一个无线话筒,于是我灵机一动,拿起话筒唱道:“想唱就唱,要唱就唱得响亮,就算没有人为我鼓掌,只要我还能够勇敢地自我欣赏……”没想到学生一下子“活”了,也跟着我唱了起来,紧接着我模仿主持人李湘:“各位观众,各位来宾,现在你参加的是“超级明星演唱会”,现在谁将是第一位出场的超级大明星,顿时,学生们争着举手:“我来,我先来,我是超级大明星。”‎ 我乘机叫了一位平时演唱功底较好的学生演唱,等她一唱完,我用夸张的语气说:“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这位超级大明星的倾力演唱。下面出场的是……”没等我说完,全班同学都举起了手……‎ 问题讨论 ‎   两节同样内容的课,却出现两种不同的现象,这是为什么?高段音乐老师经常这样感叹:“高段的音乐课真难上,学生一点都不肯配合。”但是,当你看到五(2)班这节课,你还会这么想吗?原来我们的学生想唱、爱唱、会唱。而教师,却只会在那里用枯燥乏味的方法和苛刻的要求,逼迫学生这样做,那样做,完全无视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如同被牵了鼻子的牛,没有主动权,更谈不上在课堂中生龙活虎的参与了。‎ ‎ 接下去是五(3)班的音乐课,我仍试着用五(2)班的教学方式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课后对所教学生进行抽样调查发现,孩子们对这堂音乐课印象极深,好多学生在自己的周记里都记述了这节“想唱就唱”的音乐课。剖析它,我们可以发现:让学生主动举手并大胆自信的演唱,主要原因在于教师对课堂氛围的营造,对学生情感心理的关注,以及学生实际的演唱能力。鉴于上述教学情况,我想和大家探讨以下几点:‎ ‎1、如何营造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 ‎2、如何采用激励机制,满足学生的情感心理。‎ ‎3、如何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真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诠释与研究 一、互动课堂的巧妙营造 学生不愿主动举手单独表演,其实是学生的主动权和参与权实现不充分的表现。传统的教学方法从心理上拉开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课堂中一切以服从教师意愿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单一你教我做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自主,自愿的学习形式。以实现师生间平等互动的教学效果,打破权威性的师生关系给学生套上的精神枷锁。例如,案例中教师为鼓励学生大胆演唱时用一首学生喜爱的歌《想唱就唱》去感染和鼓励他们。接着教师转换成“主持人”的角色,举办了一个“超级明星演唱会”,学生尽情放松地表演着、快乐着、享受着。他们的演唱没有优劣,只有情感的自我表现。因此,巧妙地营造平等互动的课堂气氛,会大大调动学生大胆地参与和积极表现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打破课堂的平静。‎ 二、情感心理的适度满足 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达会受到教师多种要求的束缚。例如,要求音色甜美、节奏准确、表情丰富。那些不符合的要求,还可能招致教师的指责,同学的嘲讽。于是,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变得谨小慎微。学生在课堂中的挫折体验会不断增加他们的心理负担,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变得“缩手缩脚”‎ ‎,不敢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甚至产生心理障碍。其实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都是一样的,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能让大家承认自己的水平。如案例中当学生唱完歌曲教师用夸张式的表扬方式对学生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大大地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望。反之,如果教师非常苛求地指出学生的不足。我想学生那火一般的热情就会像被泯灭一样。还会有学生再次来参与吗?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尽可能减少学生的挫折体验,经常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让学生在适度的心理满足中激发表现欲望。例如:“你的唱歌表情很丰富”“你唱得真棒,我喜欢听”;“你的歌声真甜美”;“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他的精彩演唱”。同时我们还可以适时地运用自己的体态进行激励,一个赞许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一个认可的动作,会让学生兴奋无比,更积极地投入新的学习。‎ 三、演唱技能的逐步提高 学生要表演,要唱好,只有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否则,无论如何也只能是一个低层次的“参与者”,主动性还是不能被真正激发。因此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范唱与启发诱导等多种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发声中的困难,逐步提高演唱水平。在实践教学中,要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教施教,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问题学生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和教学方法,并帮助学生克服急躁情绪,要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同时要多给学生提供演唱机会,让其在一次次地表演中吸取经验,在不断的努力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那时候,演唱将成为他的乐趣。‎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