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4-2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心得)之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初探
数学论文之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的整合初探 湖北省恩施市龙凤镇武商小学 徐贵元摘 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计算机使用的普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课堂教学更日趋平凡。现目前, “班班通”工程在农村学校已普遍实施,如何利用以计算机技术为主的现代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教学,是我们应多多研究的问题,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有机整合,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作用,使我们的教学课堂和教育教学质量有明显提高,培养复合型人才,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 整合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信息时代,在这个信息产业化的世界,一个国家的信息能力高低关系到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运和在国际上的战略地位。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教学工作上产生着重大影响,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补充提高和整合,把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于各科教学活动中,对激发学生兴趣、开阔学生视野、生动参与学习、开拓创新思维,理解知识本质和提高知识探究、运用能力都有很大推动的作用。同时对于课程改革,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灵活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孩子的学习创设真实、有效的情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形象的展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建立本学科与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开放、主动、有效的学习。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信息收集、加工、处理和运用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整合,就是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学科教学中——就像使用黑板、粉笔、纸和笔一样自然、流畅,这就是课程整合的核心。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设置了良好的基础。本文仅就信息技术教育与小学数学整合作一初步探讨。 一 转变教育观念,提高课程整合理念认识。 要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必须在教学中实现以下几点转变:转变传统的知识观和人才观;转变传统的教育技术观;转变传统学校观;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和学习观;转变传统课程观和教学模式观;转变传统的教学组织观;转变传统的多媒体观;转变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和教学评价观。 二 信息技术与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师要善于把教材知识与学生的实践联系起来,挖掘学生身边蕴藏的许多熟悉、新奇有趣的问题。数学教学的“活”教材,为教学所用,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让学生能用数学思维方法去审视、去分析、去解答实际问题。如教学“元、角、分” 的认识时,利用课件出示情境:学生甲乙二人跟随家长去超市购买商品,超市商品中钢笔5元一支,笔记本2元一个,铅笔2角一支。学生甲用20元人民币去买钢笔,学生乙用10元钱买了一支钢笔,2个笔记本。看完后,集体讨论,让学生说出学生甲能买几支钢笔,售货员又找给学生乙多少钱。如果让你拿这些钱去购买商品,你打算买什么,怎样买?余缺多少钱?(用元、角、分表示)最后在屏幕上出示面值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的人民币。 又如:在小学数学第十册《简单统计》的教学时。例1: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课前拍下路口交通状况的一段录像,上课时放录像使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用画“正”字的方法收集数据,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快感,解决了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这样,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教学中来,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小学数学学科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以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 三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形式的整合。 学校的教学形式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即学生在校集中听课,教学时间统一。基于这一情况,我们有意识的让学生自己去查阅资料或进行社会调查,把数学教学由课内延伸到课外,开阔学生的视野,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创新,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如教学《亿以内的读法和写法》时,课前我们安排学生自己通过各种途径(包括上网)搜集有关数据,课上学生汇报。他们带来的材料有的是太阳和九大行星的距离,有的是某几个国家的土地面积,有的是我国的人口数量……通过实际数据 ,统计材料,学生不仅轻松地完成本节课学习任务,而且成功地接受了一次爱国、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又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课前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进行分析和处理,以课件或网页形式呈现给学生。上课时,学生接受了学习任务后,在教师指导下,利用自己查找的信息或教师提供的资料进行讨论,自主学习。并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任务,最后师生一起进行学习,评价、反馈,这样利用网络信息丰富了教学形式,学生成为课堂上学习的主体,问题让他们提,疑点让他们辨,结论让他们探索,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达到教学活动的开放搞活,学习素质的发展提高之目的。 四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方法的整合。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教师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提高教学效益,改革现行的学科教学方法,使其适应信息环境下的学习要求。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一节课时,教师可制定课件,安排课堂练习。练习中,教师利用计算机将提示、指导意见、评价标准等信息及时反馈给学生。对学生的解题过程,通过网络在屏幕上显示,起到交互作用。不仅使学生很快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加深学习体验,而且教师也可以及时从中获得教学反馈信息,以便采取补救措施,使教学过程向教学目标靠近,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分层教学和个性化教学。又如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利用网络教室,教师可以把学生分组,并要求小组合作,把学过的图形分类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的清楚,又有特色。从而改变以往运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学生在练习纸上整理信息,教师很难了解到学生整理信息的全过程,教学的实效性很难把握。而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大信息量传载功能正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教师及时掌握各小组整理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从而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五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学科研究性课题的整合。 数学课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比如教师可制定“数学就在我身边”等研究课题。让全体学生广泛参加,围绕选题,或个人或学习小组,通过查找网络资源,收集有关资料。在教师指导下,整理自己的信息资料,以书面形式在网上与大家共同研究讨论、达到交流合作、优劣互补的效果。 运用信息技术进行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题的整合,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为生动。他们在交流研讨中,不仅学习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对自己所研究的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同时感受到与其他人共同讨论,共同研究,团结协作的乐趣。课程整合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随着课程整合实验的深入进行,必将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进而推动小学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我们应积极倡导和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力求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佳途径,让数学课堂“活”起来,把数学知识“用”起来,让学生的脑子“动”起来,使我们的教学精彩起来。 六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中应注意的问题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明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有利于教师的教,又有利于学生的学,减负增质,实施素质教育。因此,采用优秀的多媒体CAI课件进行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好的课件不仅可给学生多感官,多类型的刺激,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统一起来。而且多媒体CAI的交互性还使学生可依据个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学习,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从传统课堂教学的被动式学习向主动式学习转换,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但数学课件的制作必须遵循下述原则:(1)首先必须关心课件的教学价值,遵循教学性原则,即围绕课件的教学目标,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特有优势,按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表现形式。(2)遵循控制性原则,即课件要有良好的操作界面,良好的交互性,容错性强,操作简便灵活,便于控制。(3)遵循简约性原则,投影的画面要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布局突出重点,减少无益信息的干扰,在色彩、音响、内容的切入退出运动设计上应简约。(4)遵循科学性原则,即原理要正确,细节要淡化,但允许夸张,力求准确。(5)遵循艺术性原则,即在前四个原则的基础上,尽量使画面美观、逼真、流畅,实现好的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的统一。 总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不仅仅是一种方法和更新,更重要的是把信息资源带到了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机动地运用信息技术,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视觉、听觉和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表象,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创新的能力。这样,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会被激发出来,创造潜能就会被充分挖掘出来,其各个环节的优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整合对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必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查看更多